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15篇)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93W 次

作爲一名老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15篇)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能就自己不好解決的問題有禮貌地向別人請教。

2、不清楚的地方能及時追問。

二、教學過程

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們來上一節口語交際課。

(一)小組合作,梳理如何有禮貌地請教

1、視頻導入,引出“請教”

進入學習之前,我們先來看一段小視頻。(課件播放視頻片段)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經常會遇到一些不好解決的問題:上學忘記帶文具,很擔心老師批評;晚上的時候很怕黑,不敢獨自待在自己的房間;閱讀時遇到很多不認識的生字,旁邊又沒有字典時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時候,我們不妨去請教一下週圍的親人、朋友、老師、同學,聽聽他們的看法和建議。這節口語交際的內容就是——請教。

2、梳理提示,明確要求

如何有禮貌地請教呢?

我們在請教時要把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說清楚;不但要使用禮貌用語,還要注意交際禮儀,使得被請教的人感受到尊重,從而更好地爲我們提供建議。

3、小組討論,禮儀規範

請教別人的時候哪些用語、哪些禮儀會顯得比較有禮貌?來聽聽同學們的看法。(播放錄音)

生1:我認爲在請教時如果用上“請問”“打擾一下”“不好意思”“您”這樣的禮貌用語,效果應該不錯。

生2:我覺得除了用上這些禮貌用語外,還要提前問一問別人是不是有時間、方不方便交談。

是的,我們在向他人請教時,除了要使用禮貌用語,還要注意在他人方便的時候,並且要把需要解決的問題說清楚,無論他人是否能幫你解決問題,我們都要表示感謝。

我們還要注意,在請教前,對同學、朋友等同齡人可以用“不好意思,你現在有空嗎”“打擾一下,我想請你幫個忙”等用語開啓對話;對長輩、德高望重的人可以使用“我遇到了一個難題,想向您請教”“我有個問題自己解決不了,想請您幫我出出主意”等正式的用語開啓對話。

在請教過程中,我們要耐心地聽對方講話,眼睛要看着對方,讓對方感受到自己聽取建議的誠意。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在對方回答完一個問題、給出一個建議之後,使用“請問,您說的是這個意思嗎”“您可以再說得具體一點嗎”等用語提出追問。

請教結束後,不管別人是否解決了問題,都要向別人表示感謝,可以用“麻煩您了”“多謝您的幫助”“謝謝”“我懂了”“太感謝了”等表達謝意的用語,再加上點頭、微笑等恰當的動作。

4、設置情境,嘗試請教

同學們,今天老師還爲你們帶來了兩位新朋友,一位叫歡歡,一位叫喜喜,他們遇到了這樣的難題。

(出示課件,播放錄音)

歡歡:我經常丟三落四,上課了才發現忘帶作業本,出去春遊又忘記帶水……我該怎麼辦呢?

喜喜:鄰居小輝借東西不及時歸還。前些天他把我的足球借走了,到現在都沒有還。提醒他吧,怕顯得我小氣;不提醒的話,又擔心他一直不還……誰能幫幫我呀?

同學們,你們能幫歡歡和喜喜解決問題嗎?

現在我們來聽聽兩組同學的請教過程。

第一組:歡歡向同學美美請教。(出示課件,播放錄音)

歡歡:美美,打擾一下,請問你現在有空嗎?我最近遇到了一個難題,不知道怎麼辦,想請教你一下。

美美:我有時間,很樂意幫助你。

歡歡:我經常丟三落四,上課了才發現忘帶作業本,出去春遊又忘記帶水……我該怎麼辦呢?

美美:這種情況我也遇到過,有一個好辦法能幫你解決。你在上學前一天晚上把要帶的作業本都清點好,裝進書包,春遊出發前清點一下自己要帶的東西,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了。

歡歡:好的,謝謝你!我明白了,做什麼事情都要提前做好準備,下次我一定不會丟三落四了。

第二組:喜喜向田老師請教。(出示課件,播放錄音)

喜喜:田老師,請問您現在有空嗎?我遇到了一個難題,想向您請教。

田老師:我有時間,你說吧。

喜喜:我的鄰居小輝借東西不及時歸還。前些天他把我的足球借走了,到現在都沒有還。提醒他吧,怕顯得我小氣;不提醒的話,又擔心他一直不還……田老師,您說我該怎麼辦?

田老師:你可以約小輝一起踢足球呀,告訴他,帶上他借的球,這樣既委婉地提醒了他,又不影響你們之間的友誼。

喜喜:這確實是個好辦法,謝謝您!可是,踢完球之後,他如果還是不把球還給我怎麼辦呢?

田老師:我想小輝沒有及時把球還給你,應該是忘記了。所以,你說的這種可能性不大。萬一出現你說的情況,你可以讓爸爸媽媽跟他的爸爸媽媽溝通,給他買一個新的足球。

喜喜:好的,那我先試着約他一起踢球,順便委婉提醒他一下。謝謝您,田老師。

田老師:不客氣。

我們快來看看,這兩組同學在面對不同的請教對象,在請教的各個環節中,是否使用了恰當的禮貌用語,是否符合交際禮儀。

第一組是同學之間的請教,用上了“打擾一下,請問你現在有空嗎?”這樣的禮貌用語,又注意了請教的時機。最後用上了“謝謝你!”表示對同學的感謝,符合交際禮儀。

第二組是學生向老師請教,他用上了“請問您現在有空嗎?我遇到了一個難題,想向您請教”這樣更有敬意的用語開啓對話,在確定老師有時間之後才繼續請教,關注了交際的時機。在田老師給出第一個建議之後,喜喜還是有疑惑,又追問了一句“如果踢完球之後,他還是不還我的球該怎麼辦呢?”,田老師幫他分析了情況,並且進一步給出建議。最後,請教的同學還用上“謝謝您!”這樣的禮貌用語結束對話,符合交際禮儀。

同學們,我們在向他人請教時要向這兩位同學學習,注意使用禮貌用語,同時要符合交際禮儀。

5、創設情境,練習請教

又有兩位同學遇到了新的難題。我們來看——(課件出示,播放錄音)

晨晨:我最近在數學學習上遇到了困難,有些問題總是弄不明白,又不敢問老師,怕受到批評。

娜娜:媽媽給我買的一支特別漂亮的自動筆不見了,我找了很久,在好朋友小美的文具盒裏發現了這支筆。可能是她拿錯了,也可能……唉,我該怎麼辦呢?

如果你是這兩位同學,你們會向誰請教,怎麼請教呢?大家來練習一下吧。

我們來聽聽,晨晨和娜娜是怎麼請教的吧!

晨晨請教了自己的好朋友然然。(課件播放錄音)

晨晨:然然,打擾你一下,我最近遇到了一個難題,想向你請教怎麼辦,不知道你有沒有時間?

然然:我有時間,很樂意幫助你。遇到了什麼難題呢?

晨晨:是這樣的,我最近在數學學習上遇到了一些困難,有的題總是弄不明白。想向老師請教,怕老師批評我,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不向老師請教吧,不會的題越來越多了。你說我該怎麼辦呢?

然然:其實很簡單啊,我看看是什麼問題,我幫你講解一下吧!其實,你直接問老師也沒關係。老師不僅不會批評你,還會耐心地輔導你呢。

晨晨:太好了,謝謝你!

娜娜是向爸爸請教的。(課件播放錄音)

娜娜:爸爸,打擾您一下,我最近遇到了一個難題,想向您請教該怎麼辦?您現在有空嗎?

爸爸:我有時間的,很樂意幫助你。發生了什麼事呢?

娜娜:是這樣的,媽媽前些天給我買了一支自動筆,特別漂亮,可是,最近我發現它不見了,難過極了。就在昨天,我發現這支自動筆居然出現在了小美的'文具盒裏。小美是我的好朋友,我該怎麼跟她說呢?直接找她要吧,怕傷害了她的自尊心;不找她要吧,可是那是媽媽給我買的,我特別喜歡,我該怎麼辦呢?

爸爸:我認爲可以這樣做——告訴她這支自動筆和原來你媽媽給你買的那支一模一樣,正好最近不見了,問問她這是怎麼回事?也許是她在地上撿到的呢。

娜娜:如果是她拿的呢?我這樣問,她不會難過嗎?

爸爸:每個人都應爲自己的錯誤承擔後果,不要擔心,如果真是她拿的,你這樣做也是對她的提醒和幫助,如果當時她難過的話,以後就會明白這樣做是不對的。

娜娜:好的,我明白了,謝謝您!

爸爸:很高興能夠幫助你!

(二)創設情境,練習追問

1、困難分類

在課前,老師蒐集到一些同學們可能會遇到的難題,其中有幾類是同學們遇見的比較多的,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同學們遇到的難題大致分爲:

①上學時忘記帶文具。

例如:有的同學最近回家總是忘記削鉛筆,來到學校一看光禿禿的鉛筆,覺得很煩躁。

②學習方面的擔心。

例如:有的同學數學不太好,總是做錯題。

又如:有的同學的家長讓他們多讀課外書,可是書裏的字太多,密密麻麻的,有很多不認識的字,他們該怎麼辦呢?

③不想上課外班。

例如:媽媽說如果我英語能夠考100分,就可以不上英語課外班。

請教的時候,如果對方給了建議,自己仍有不明白的地方時,還需要適時追問。

2、練習追問

追問的時候,可以用“您剛剛說的方法,再說得具體一點兒嗎”等用語,使解決方法更詳細;大致明白對方的建議,但想確認時,可以重複對方的話,再加上“您剛剛說的是這個意思嗎”等用語追問。

我們不僅要注意追問的方式,還要注意追問的時機。我們一般可以在對方回答完一個問題、給出一個建議之後提出追問,儘量不打斷別人說話;如果在別人說話過程中就想要追問,一定要在別人說完一句話有較大的停頓的時候提出,並注意使用“不好意思,打斷一下”等用語。

我們聽聽這組同學的對話。(出示課件,播放錄音)

瑞瑞:言言,你現在有空嗎?我想請教你一個問題。

言言:我有時間,你有什麼問題?

瑞瑞:我媽媽最近讓我多讀課外書,可是書裏的字太多,密密麻麻的,有很多我不認識的字,我該怎麼辦呢?

言言:我覺得你遇見不認識的字的時候,可以藉助我們的好朋友字典幫忙,這樣就可以掃清生字的障礙了。

瑞瑞:可是書上的字密密麻麻的,看得我眼花繚亂,那麼多的生字查字典太浪費時間了,我半個小時根本讀不了多少,怎麼辦呢?

言言:我認爲你可以跟你的媽媽溝通一下,讓她給你買一本有注音的……

瑞瑞:好的,我告訴我的媽媽。

言言:我還沒說完,我說的是讓她給你買一本有注音的,字大一些的課外讀物,這樣既可以節省我們查字典的時間,也是對我們視力的保護。

瑞瑞:好的,我知道了,謝謝你。

我們看這兩個同學的對話,瑞瑞剛開始用上禮貌用語“你現在有空嗎?我想請教你一個問題”開啓對話,符合交際禮儀;在言言說完藉助字典幫助的建議之後,瑞瑞追問,符合追問時機;在言言提出讓瑞瑞媽媽買有注音的、字大一些的書本時,瑞瑞打斷了言言的話語,這一點是不符合交際禮儀的。如果在別人說話過程中就想要追問,一定要在別人說完一句話有較大停頓時提出,並注意使用“不好意思,打斷一下”等用語。也就是請教過程中有不清楚的地方追問時要有禮貌。

(三)用自己的問題練習請教

同學們,通過練習,我們已經嘗試了“有禮貌地請教”“及時追問”。課後,可以向班裏的同學請教你的問題。

請教時要注意在別人方便的時候請教;請教別人時,把需要解決的問題說清楚;不管別人是否能幫你解決問題,都要向別人表示感謝。

課後和你的小夥伴一起練習一下吧!

同學們,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難,希望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能夠掌握請教的方法,大膽地向別人請教你的問題,解決心中的困惑。

(四)課後作業

1、向你的家人請教問題。

2、預習第八單元習作。

今天的課我們就上到這裏,同學們,下課!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 瞭解杜甫生平以及詩歌創作背景。

2. 掌握詩歌鑑賞的基本方法。

3. 誦讀詩歌,感受詩人深沉的苦痛和憂思。

教學重點:

掌握詩歌鑑賞的三種方法。

教學難點:

誦讀詩歌,體會作者深沉的苦痛與憂思。

教學方法:誦讀鑑賞法、合作討論法。

教學工具:多媒體、音像資料。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飛花令”形式導入

規則:先指定一位同學說一句關於秋天的詩,再由其指定其他同學接力。

(板書:登高 杜甫)

二、整體感知:

首先,聽錄音朗讀,注意節奏和讀音。

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思考:本文運用了什麼表達方式?

找一生示範朗讀,另找一生評價。明確:(景物)描寫、抒情。

師: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用詩中的一個字來回答。

生:悲

分析“哀”、“苦”、“恨”與“悲”哪個更適合作詩眼。

明確:“悲”是作者直接抒發情感的表現,“苦”、“恨”和“哀”都是作者間接抒發情感的表現,因此用“悲”字更恰當準確。

師:這是詩的感情基調,即詩眼。

三、寫作背景

師:請學生回憶作者的生平事蹟。

明確:杜甫詩歌創作風格:沉鬱頓挫。在初中學過的《茅屋爲秋風所破歌》中體 現了詩人具有憂國憂民、兼濟天下的情懷。

本詩的寫作背景:這首詩是767年作者流落夔州時寫的。“安史之亂”已經結束四年,但國家仍是一片混亂,好友李白、高適和嚴武相繼去世,此時恰逢九月初九,杜甫登高寫下了這首詩。三年後,杜甫病死在離開四川的途中。

總結鑑賞詩歌的方法之一:知人論世法(並板書)。

四、分析意象

師:作者“登高”看到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麼特點?同桌之間討論。

生2展示。

明確:景物 特點

風 急

天 高

猿 嘯哀

渚 清

沙 白

鳥 飛回

落葉 無邊 蕭蕭 下

長江 不盡 滾滾 來

師:補充意象和意境的概念、“落木”和“落葉”的區別。

明確:意象:詩歌中具體的融入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人、物和景等;

意境:作者將自己的情感通過生動的畫面表達出來,達到“內情”與“外物”統一而具有藝術感染力的境界。

“落葉”給人一種枝繁葉茂之感,“落木”給人一種乾枯乾燥的感覺,因此用“落木”更符合秋天的.特點。總結鑑賞詩歌的方法之二:由象入境法(並板書)。

師:找一生朗讀描繪畫面的文字,請大家閉眼,試着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誦讀指導:首聯兩句,“風急”——要讀得很淒涼,似乎在脣齒間顫抖的讀出來;“天高”——調子要很高並帶拖腔;“猿嘯哀”——要有欲哭的感覺;“鳥飛回”——聯想到作者,孤獨漂泊、遠離家鄉,他還有回到家的那一天嗎?!

頷聯兩句,要將蒼涼之感和曠達之悲讀出來。

五、體會情感

師:宋代羅大經曾說頸聯含有八層意思,你能讀出幾層意思來?

生3展示。

明確:萬里—地之遠也;

秋—時之悽慘也;

作客—羈旅也;

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齒暮也;

多病—衰疾也;

臺—高炯處也;

獨登臺—無親朋也。

師:點撥通過具體的字詞來體會作者的情感。總結鑑賞詩歌的方法之三:情景交融法(並板書)。

誦讀指導:“萬”“悲”“常”都要重讀。讀“萬”,開口要大,腔調要拖長,以描繪遙遠之狀;讀“常坐客”,要倍感自己身世淒涼。“百年多病獨登臺”,要深感自己多病孤獨,形單影隻,無所依傍。“百”“多”“獨”都要重讀,其中“獨”字要讀得特別痛苦。

最後一聯,“艱難”要讀得稍慢、稍低,“苦恨”要快、要高,要特別重,從牙縫中吐出這兩個字;“繁霜鬢”又要稍緩,但聲音不能低。當讀“新停濁酒杯”時,把欲罷不能的情緒表達出來。

六、課堂小結1.情境式默寫(PPT15中幾句話對應的詩句)

2.背誦全詩

七、課後作業

根據本課學習的幾種方法,自學《秋興八首(其一)》

八、板書設計

登高

杜甫

《登高》教學設計 自然之秋 知人論世法

“悲” 人生之秋 由象入境法

國家之秋 情景交融法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釣、攏”兩個生字,會寫課後“耍、裝、勁、絨”等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盛開、玩耍、一本正經”等14個詞語。

2.讀懂課文內容,體會並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玩樂的情形,能用自己的話解釋草地變色的原因。

3.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給生活帶來的樂趣,增強觀察自然、瞭解自然的意識。

4.體會課文中一些句子表情達意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多種方式理解文中的重點詞語。

2.讓學生在感情朗讀、表演、交流中,體會、感悟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容。

3.鼓勵學生與生活實際相聯繫品味語言,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結合學生自己走進大自然時經歷的有趣事情或獨特感受,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瞭解大自然、走進大自然的願望,在大自然的懷抱裏體會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幸福童年,養成積極的生活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理解第四自然段草地顏色的變化及原因。

2.體會文中“我”的情感變化及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難點:

能體會到課文描寫的草地的可愛、蒲公英的有趣。

三、教學策略

1.美讀感悟法:文章語言優美,讀起來朗朗上口。因此,“美讀”是本課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教師藉助對學生讀書的評價,幫助學生在讀中去感受、領悟,使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中所描繪的鮮明形象,引起學生對課文中描述的事物與情景的關注。

2.多媒體情景法:運用電教手段,創設多種情景,展示課文相關圖片,使學生在完全置身於課文所描繪的情景的同時,輕鬆、愉快、積極、主動的學習。同時,形象直觀的課件展示,有助於學生讀懂課文,感悟到語言文字帶來的美,體驗到發現的樂趣,也有助於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四、教學過程

(一)展示圖片,設懸導入新課

1.交流課前蒐集的有關蒲公英的文字或圖片。介紹自己所知道的關於蒲公英的知識。

2.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蒲公英,請學生們欣賞。

3.導語:小小的蒲公英每天有什麼變化,你有沒有細心觀察過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位細心觀察這種平凡植物的小孩,看看他發現了什麼。

引出課題並板書:金色的草地。

【設計意圖】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進入語文學習。多媒體展示蒲公英,可以使學生感受蒲公英的美麗。通過圖片展示,設懸來引出課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閱讀文本的慾望。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生字。

教師隨機出示卡片,檢查鞏固生字、新詞。

玩耍 一本正經 謝寥(liào)沙 絨毛 假裝 釣(diào)魚

觀察 花瓣 合攏(lǒng) 手掌 有趣

3.理解詞語。

一本正經:形容很規矩、很莊重。

引人注目:引起人的注意,使人把視線集中在一點上。

4.指名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思考:讀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作者是誰?有什麼感受?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嗎?老師幫助學生梳理問題。

5.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說明理由。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有困難的生字,給學生自由識字的空間。

【設計意圖】讀通文本是學生閱讀理解文本的前提,多種形式的學習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爲深入體驗文本做好鋪墊。增強對文章內容的整體感知,培養學生的朗讀、審美能力。

(三)理解課文,品悟作者情感

1.營造氛圍,感受草地之美。

(1)出示圖片,誰能借助朗讀把大家帶入這金色的草地?學生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2)配樂出示一組圖片。

導語:聽着你們的朗讀,老師彷彿真的來到了一望無際的草地上。春天,蒲公英盛開了,放眼望去,佈滿草地的金色蒲公英,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亮。小鳥飛來了,蝴蝶飛來了,空中瀰漫着青草的香氣飄飛着蒲公英柔嫩的絨毛。那絨毛輕輕地貼在你的身上,落在我的頭髮上,親吻着我們的面頰……小朋友,這時,你最想在草地上做什麼呢?

(3)看來文中的小朋友和我們的感受是一樣的,讓我們一起來讚美這片草地,請大家齊讀。

2.趣爲主線,生成教學過程。

課文最後一段“多麼可愛的草地!多麼有趣的蒲公英!”讓學生說說“你感覺課文哪裏寫出了草地和蒲公英的有趣?”

預設1: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玩很有趣。

(1)朗讀第2自然段。

(2)抓住描寫哥倆神情的詞語“裝着一本正經”“使勁一吹”“假裝打哈欠”體會互相吹絨毛的有趣,指導朗讀出愉快的心情。

(3)用自己的話說說“引人注目”一詞的意思並結合生活實際談談在什麼情況下,有什麼東西很引人注目。

(4)蒲公英開在草地上,本是再平常不過的,可是課文爲什麼說“這些並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給我們帶來了不少快樂”?

預設2:觀察草地的變化很有趣。

(1)默讀課文3自然段,看看他們又有什麼新發現?並出示蒲公英變化表,按課文內容填完整。

時間 早晨 中午 傍晚 第二天早上 草地顏色 綠色 花的顏色

(2)草地的顏色會變化,這是多麼有趣的發現啊!朗讀第3自然段。

3.讀演結合,探究草地變化之謎。

(1)出示蒲公英張開和合攏的圖片,並用手勢圖來解釋蒲公英和草地顏色的變化。

(2)對照表格,同桌之間用自己的話說說草地在一天的三個時間裏是怎樣變化的,邊說邊用手勢表示出來。再指名說一說。

蒲公英的花就像________,可以________。早晨,花朵________時,________被包住,草地就是________;中午,花朵________時,它是________的,草地就是________;傍晚,花朵又________,草地就又變成________的了。

(3)一棵小小的蒲公英在草地上有許許多多,不引人注目,可是今天我們卻有了這樣一個奇妙的發現,此時此刻你的心情怎樣?同學們請你們就帶着這種感情來練習朗讀,先自己練着讀一讀。

4.體會段落寫法。

(1)齊讀第3自然段。邊讀邊思考,找一找作者在寫蒲公英一天的變化和變化的原因時,由哪個句子連起來寫的?

預設:這是爲什麼呢?

(2)“這是爲什麼呢”這句話把蒲公英一天的變化和變化的原因連接起來了,這一自然段寫草地變顏色的一段話先寫發現草地變顏色的事實,然後用“這是爲什麼呢?”來連接草地變顏色的原因。兩層意思不但講得十分清楚,而且還很通順。同學們以後在寫文章時也要學習這樣的方法,當然可以用其他的連接句。

(3)小主人公2次發現有什麼不同?你從中受到了什麼啓示?

第一次發現是在無意中看到的,有的`人可能不把它當一回事。第二次發現是帶着問題,特意去觀察後所看到的。引導學生明白只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纔能有所發現。

5.齊讀最後一自然段。

(1)爲什麼說草地是可愛的,蒲公英是有趣的?

(2)文中小朋友說蒲公英和我們一起“睡覺”,和我們一起“起牀”,你覺得這種說法恰當不恰當?

(3)聯繫上文所講的早中晚蒲公英花瓣的開合情況體會。你覺得這句話寫得怎樣?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就會產生主動探究的強烈願望。從以下三點入手:一是讓學生感受“美”,二是讓學生體會“趣”,三是讓學生探究“謎”。 “美”是輻射整篇文章的基調,“趣”是貫穿整篇文章的主線,而“謎”則是引發學生進行探究的火種。

(四)拓展延伸,指向生活實踐

1.讓學生談自己的收穫,並給學生提供一份蒲公英知識小檔案,讓學生了解更多有關蒲公英的知識。

2.利用課件出示含羞草、向日葵等植物,喚起學生的回憶,引發學生談這些植物的神奇之處,從而對課文做第二次的拓展。

3.提出實踐性要求。

大自然裏有植物、動物,各式各樣的物種千千萬萬,它們色彩繽紛、形態獨特、習性各異,經常親近它們,仔細觀察它們,你會有獨特的發現、新穎的感受,因而你會激動、興奮,由此產生眷戀、喜愛。請大家把自己回到大自然的發現、經歷、感受作爲課餘生活記錄下來。

【設計意圖】通過一篇課文的教學,給學生提供一個更廣闊的學習探索空間。因此,在本課教學的最後,我設計了3個拓展延伸的環節,這三個環節環環相扣,逐層加深。

(五)佈置作業。

1.有選擇地佈置檢測練習。

2.把你在大自然中的發現及時地記錄下來,去體驗發現和探索的樂趣吧!

【設計意圖】1.基礎檢測練習。2.讓學生體驗發現和探索的樂趣。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4

教材簡析:

這篇略讀課文講的是在叢林中,一隻鹿遇到獅子而奮力脫險的故事。平時,鹿非常欣賞自己美麗的角,而抱怨四條難看細長的腿。當兇猛的獅子向它撲來的時候,鹿的四條有力的長腿幫它從獅口脫險;而美麗的雙角被樹枝掛住,險些喪了性命。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物各有所長、所短;不要因爲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爲它的短處而否定它的長處;還告訴我們,不要光圖美麗的外表,更要講實用;美和實用在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條件下都有存在的價值。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瞭解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閱讀,理解鹿對自己的角和腿前後不同的態度。

教學難點:

通過閱讀交流,體會故事所講述的道理。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題激趣:

小朋友們,這節課我們要走進“寓言大峽谷”去品讀一個很有意思的寓言故事,題目叫《獅子和鹿》。學生齊讀

二、初讀感知:

1、初讀:這個故事裏,新的生字朋友真不少啊,你能讀準它們嗎?捧起書本,認認真真地把課文讀通順。

2、檢查:

①(出示詞語)我把新的詞語朋友從書本中請出來了,你認得嗎?自由讀——開火車——男女接讀

②再把詞兒送回課文,整個故事你能讀通順嗎?指名分段讀,其餘同學邊聽邊默讀。

3、感知:讀了課文你知道這個故事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嗎?指名說。(出示最後一句)齊讀。

三、研讀感悟:

(一)讀悟第2—4自然段

1、默讀:我發現這句話裏藏了一對反義詞,你們找到了嗎?(板書:美麗——難看)這隻鹿啊,覺得很美麗的是——自己的角(板書:角),他可喜歡啦!而認爲難看的是——自己的腿(板書:腿),他很不滿意!這些內容寫在哪幾段?請你默讀2、3、4自然段,找一找,你從哪兒看出鹿喜歡自己的角而不喜歡腿?

2、交流:

⑴角:你從哪兒看出小鹿很喜歡自己的角呢?指名說。(出示第三自然段)

“啊!我的身段多麼勻稱,我的角多麼精美別緻,好像兩束美麗的珊瑚!”

珊瑚:你們見過珊瑚嗎?海底的珊瑚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多美啊!小鹿用漂亮的珊瑚來比喻自己的角,可見他心裏——很喜歡自己的角。你能這樣讀讀他說的話嗎?指名讀。

勻稱:怎樣的身段才稱得上“勻稱”?是啊,看上去比例協調,就像我們寫書法一樣,大小合適、寬窄合理,也可以說是“勻稱”。“勻稱”就是一種美。誰能再來讀讀?指名讀。齊讀。

背誦積累:(出示圖片)現在,不看書本,你會誇嗎?指名背誦。

齊背:(出示第三自然段)漂亮的小鹿們,一起來誇誇自己吧!

“不着急離開”他想幹什麼?

“鹿擺擺身子”他擺擺身子,這又說明什麼?指名說。

“他從來沒有注意到自己是這麼漂亮!”你能把這個“!”讀好嗎?指名讀。(如若學生提到小鹿本來不知道自己這麼漂亮,也可以帶出“咦,這是我嗎?”一句的感悟。)

小結:齊讀第三自然段。

⑵腿:小鹿可喜歡這兩隻美麗的角啦!可四條腿他就——不喜歡了。你們從哪兒看出來?指名說。(出示第四自然段)

“唉,這四條腿太細了,怎麼配得上這兩隻美麗的角呢!”你聽懂小鹿的意思了嗎?指名說。(如若學生說不清,再(出示練習①)幫助理解。齊讀練習句。再比一比,哪句更強調他不喜歡自己的腿?齊讀原句。)這四條腿跟那兩隻角根本不相配!

“撅起了嘴,皺起了眉頭”你能這樣來讀讀嗎?指名讀。

3、體會語氣詞:就這樣,小鹿一邊欣賞一邊自言自語地說着。(出示三句小鹿的話)連起來仔細讀讀他說的話,你發現了什麼?(語氣詞變色)再讀讀句子,你覺得用語氣詞開頭來說話和不用語氣詞,有什麼不一樣?指名說。(能更突出心情。)是啊,用了個語氣詞能更直接地表現出說話人當時的心情。(出示提示語填空)現在,你能給小鹿說的幾句話加上合適的提示語嗎?指名說。瞧,看似簡單的一個語氣詞,就把小鹿心情的複雜變化展現得淋漓盡致。你們以後說話、寫話時,也可以試着用一用。

4、小結:師生合作讀。

(二)讀悟第5、6自然段

1、過渡:是什麼事讓他後來改變了想法?請大家讀讀第5、6自然段,想一想。

2、整感:指名說。剛纔,他把這件事說得很詳細,那你能切中要害,說得簡短一點嗎?(如若學生感覺困難,(板書:雖然、卻)幫助學生概述。)指名說。哦?“難看的腿”竟然有那麼厲害?你們從哪兒讀到的'?再默讀第6自然段,找一找。

3、交流:(出示第6段)

(學生可能會直接找到最後小鹿的話。教師就先肯定並引導:你是從小鹿說的話裏找到的。你們還從其他地方讀到了嗎?)

“有力的長腿在灌木叢中蹦來跳去,不一會兒,就把兇猛的獅子遠遠地甩在了後面。”(句子變色)你覺得小鹿跑得怎麼樣?從哪兒讀出他跑得快?指名說。

“不一會兒”“遠遠地甩在了後面”:這麼短時間,就把獅子甩得大老遠,這快得真像是——離弦之箭。

“蹦來跳去”:你再讀讀,這光是速度快嗎?知道“灌木叢”嗎?指名說。灌木叢中沒有象樣的路,還到處長滿了刺人的荊棘,讓你去走走都很困難,何況要跑得快呢!可小鹿卻能“蹦來跳去”,你還看出他怎麼樣?指名說。你能輕鬆、靈活地讀讀這句話嗎?指名讀——齊讀

“撒開長腿”是啊,他撒腿就跑,反應可——快啦!

“獅子再也沒有追上。”這腿比獅子可厲害多啦!

4、想象說話:獅子只能——“灰心喪氣”可以換成——垂頭喪氣。獅子氣喘吁吁地望着小鹿遠去的背影,心裏想?指名說。

5、遷移運用:正在這時候,哎呀糟糕!美麗的鹿角被樹枝掛住啦!兇猛的獅子一看,機會來啦!又朝這邊飛奔過來,越來越近,越來越近!眼看就要撲上來啦!小鹿嚇得直冒冷汗。這時的他會怎麼說?(出示練習②)你能像剛纔他說的話一樣,用一個語氣詞開頭來說嗎?指名說。幸好,他急中生智,用盡——引讀下面的句子。多虧了這四條難看卻——十分有力的腿啊!

6、小結:師讀第5自然段、生讀第6自然段。

四、明理延伸:

1、揭示寓意:這次的死裏逃生讓小鹿恍然大悟。他嘆了口氣,說——(引讀最後一句)原來——(出示練習③)你幫小鹿接着往下說說吧?能寫下來更好!拿出練習紙,試着寫一寫。

2、交流:指名說。是啊,美麗的東西不一定實用,而難看的東西也不一定沒用。生活中,你們肯定也有不少類似的事情,課後你可以和同學、老師或者爸爸媽媽交流一下。

3、積累運用: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們的《課堂作業》中沒有這一課的練習。就用我爲你們準備的聰明題考考自己吧!(出示作業)

4、(機動如有時間可以適當交流反饋。)

板書:

獅子和鹿

角美麗_________雖然卻腿難看__________

聽了沃老師上的《獅子和鹿》,感覺就像喝了一杯香甜的牛奶,回味無窮。

一、抓住一點,統領全文。

整節課給人一種“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感覺”。在整堂課中,沃老師始終抓住“兩隻美麗的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這句重點的句子,先讓學生找出美麗與難看這對反義詞,然後緊緊抓住小鹿爲什麼喜歡自己的角不喜歡自己的腿,最後爲什麼改變了自己的看法,不斷地循環推進,並利用簡單凝練的板書,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使學生對寓意的理解更趨理性化。

二、朗讀指導,親切自然。

在讀書的過程中,不可小看老師的“導悟”作用,有時老師藝術性的寥寥幾語就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功效,在這一篇課文的朗讀訓練裏,沃老師對學生的朗讀指導親切自然,不着痕跡。“啊,老師聽出了你是發自內心的喜歡自己的角。”“多麼……多麼……,兩個多麼,小鹿真喜歡自己呀!”“讓我們也當美麗的小路來誇誇自己吧!”“海底的珊瑚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多美啊!小鹿用漂亮的珊瑚來比喻自己的角,可見他心裏——很喜歡自己的角。你能這樣讀讀他說的話嗎?“這些親切的話語,使學生自然而然地走進文本,和文本對話,通過老師一次次深入引導,學生的思維、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動一次次主動參與到朗讀實踐中,老師把穎悟的心靈交給學生,創造了一個充滿生機和靈性的精神世界與學生共享,潛移默化中老師就成了學生精神文化之旅的親切導遊。

三、語言訓練,細緻入微。

在本課的語言訓練中,沃老師可說是循循善誘,細緻入微。當學生朗讀“唉,這四條腿太細了,怎麼配得上這兩隻美麗的角呢!”沃老師不失時機的點評:“瞧你唉聲嘆氣,愁眉苦臉的,這就是抱怨。”在學習“勻稱”一詞時,沃老師從怎樣的身段才稱得上“勻稱”,引到了寫書法時字的勻稱,可說是循循善誘。在學習體會語氣詞時,沃老師先出示小鹿的三句話讓學生觀察,再讓學生談談加上語氣詞的好處,最後讓學生加上提示語讀一讀,通過朗讀來體會語氣詞的好處,處理的非常細緻。

聽了沃老師的《獅子和鹿》,整個人就猶如冬日沐浴在暖暖的陽光中,感覺那麼親切自然。這篇課文圍繞着“難看”和“美麗”來展開,通過獅口脫險,小鹿改變了自己的看法,原來美麗的東西不一定實用,而難看的東西也不一定沒用。沃老師首先讓學生找出課文的中心句,再從中心句中找出一對反義詞(其實也就是全文的關鍵詞),通過問題“爲什麼喜歡自己的角而不喜歡腿?”來引出這個寓言故事。

在教學這個故事中,沃老師不單單滿足於讓學生明白這個道理,她還通過各種訓練來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如,朗讀訓練,語氣詞的訓練。讓我感覺最好的是語氣詞的訓練,通過比較,學生髮現了語氣詞的作用,也能夠讀出不同語氣詞所表達的不同心情,沃老師沒有就此結束,她在遷移運用中讓學生模仿着來說一說,“小鹿嚇得直冒冷汗。這時的他會怎麼說?你能像剛纔他說的話一樣,用一個語氣詞開頭來說嗎?”她的這種設計,讓我感覺不是單純的爲了設計而設計,而是讓學生在本節課就能夠學有所用。

沃老師的評價語,她的過渡語,讓我想起了她博客上的一句話“請問需要咖啡還是茶?”我想說的是,猶如咖啡般香甜,又如清茶般自然。

另外,想問一個與點評無關的話題:請問大夥兒,你們覺得這篇文章取這樣一個課題《獅子和鹿》合適嗎?我怎麼覺得獅子不應該出現在題目中呢?請談談你們的看法,謝謝!

請問,你要的是咖啡還是茶?這是沃老師在博客裏的一句話。聽了她執教的《獅子和鹿》這節課,既讓我品味到了咖啡的香醇,又讓我體會到了茶的清新。享受其中,獲益匪淺。

其一,結構嚴謹,處處見匠心。

教者從最後一句話“兩隻美麗的腳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入手,引領學生反覆品讀寫“美麗的角”和“難看的腿”的相關語句。並不失時機地穿插提示語補白等相關的訓練點。然後,又以問題“是什麼事讓他改變了想法?”引出描寫鹿憑着自己難看卻又敏捷有力的腿獅口逃生的相關語句,讓學生通過反覆朗讀體會。最後,再一次回到揭示寓意的最後那句話,並且以補充句子的形式使寓意得以昇華。從頭至尾,讓聽者感受到了課的完美以及教者的匠心獨具。

其二,評價到位,時時暖人心。

教者親切的教態,清新的話語,使學生如沐春風。在品讀描寫“美麗的角”的相關語句時,學生的每一次朗讀都能得到沃老師親切自然的指導和點評:“啊,老師聽出了你是發自內心的喜歡自己的角。”“多麼……多麼……,兩個多麼,小鹿真喜歡自己呀!”“讓我們也當美麗的小鹿來誇誇自己吧!”“海底的珊瑚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多美啊!小鹿用漂亮的珊瑚來比喻自己的角,可見他心裏——很喜歡自己的角。你能這樣讀讀他說的話嗎?一輪輪的朗讀,一次次的點評,使學生的朗讀水平得到了一步步的提升。

相信,能讓學生伴隨着快樂和成就感的教育是成功的教育!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5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壩、傣”等5個生字。會寫“坪、壩”等12個字。能正確讀寫“坪壩、穿戴、打扮”等19個詞語。抄寫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初步體會這些句子的含義。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情感目標:瞭解民族小學學生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課文表達的自豪和讚美之情,並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

教學重點:

識記生字、書寫生字;積累詞語;感情朗讀、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難點:

體會描寫窗外安靜和小動物湊熱鬧的句子的表達效果。

教學準備:

1.學生查找與課文有關的資料,預習課文。

2.教師準備好相關的圖片、道具和生字詞的卡片。

教學過程預設:

第一課時

一、民族風情,展示交流

1.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飾,更有不同的風俗習慣。下面我們舉行一個“少數民族風情”展示會,請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關圖片,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知道的有關少數民族的情況。(學生展示介紹,教師提示學生着重介紹少數民族的服飾特徵、生活習俗。)

2.根據學生介紹情況,教師適時補充介紹課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數民族的情況。

3.評選最佳“解說員”。

二、揭示課題,範讀課文。

1.在我國西南邊疆地區,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處。不同民族的孩子們也在一所學校共同學習。他們共同把自己的學校稱爲(我們的民族小學)

2.板書課題:我們的民族小學(齊讀課題)

三、初讀課文,感知內容和學習生字詞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這所地處邊疆的“民族小學”。

下面請同學們自己試着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生字根據注音拼讀一下,讀不通順的地方反覆多讀幾遍。(學生自由讀,教師巡視指導,尤其關注一些學困生)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

教師相機出示每小節中帶生字的新詞,正音、鞏固。

第一自然段:坪壩(bà) 絨球花 傣(dǎi)族 景頗(pō)族 阿昌(chānɡ)族德昂(ánɡ)族 絢麗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 孔雀舞 摔跤(jiāo) 山狸

第四自然段:鳳尾竹 搖晃(huànɡ)

3、分組朗讀,全班比賽

①分小組朗讀,每組讀一自然段,各組練習。

②各組練習後進行比賽。

四、再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1、讀課文,釋課題《我們的民族小學》。課文中的“民族”主要指哪些民族?

2、再讀課文,想想這所“邊疆的民族小學”是怎樣的一所小學,與我們所在的學校有什麼不同?

五、鞏固字詞,指導寫詞

1、指名讀生字,新詞。

2、指導書寫課後田字格中的字。

⑴.着重分析指導“戴、蝴、蝶、雀、舞”。並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範。

“戴”:半包圍結構,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結合緊湊。

“蝴”:左中右結構,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構成。

“雀”:字“小”字下邊的撇(丿)要長些。

“舞”:字中間四豎要寫短小、靠攏些,第三橫要長些,整個字第十三畫是撇折。

⑵學生寫字,教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本課時重在精讀課文,品詞、品句和品讀。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步感受到了這所民族小學與我們的學校有許多不同。這節課,我們就進一步走進校園去領略它的特別。

二、品讀課文

(一)上學路上

1、比較句子,體會描寫的具體性。

(1)早晨,從各處走來了許多小學生……

(2)早晨,從山坡上,從坪壩裏,從一條條開着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走來了許多小學生……

2、比較句子,體會“的字結構”的運用特點。

(1)……走來了許多少數民族的小學生。

(2)……走來了許多小學生,有傣族的小學生、有景頗族的小學生、有阿昌族的小學生和德昂族的小學生,還有漢族的小學生。

(3)……走來了許多小學生,有傣族的,有景頗族的,有阿昌族和得昂族的,還有漢族的。

(二)來到學校

1、大家穿戴不同,語言不同,來到學校,都成了好朋友。

“穿戴”的“戴”是什麼結構?在本文裏,“穿戴不同”換成“穿着不同”好嗎?爲什麼?

2、同學們向在校園裏歡唱的小鳥打招呼,向敬愛的老師問好,向高高飄揚的國旗敬禮。(讓學生想象自己就是這所民族小學的學生,再現早上來到校園裏的情景。注意理解“招呼”一詞的含義。)

3、指導朗讀。

(三)課堂學習

上課了,不同民族的小學生,在同一間教室裏學習。大家一起讀課文,那聲音真好聽!

1、體會加點詞的表達效果,然後有感情地朗讀好這個句子

2、比較下面的句子,體會不同標點符號的表達效果。

(1)大家一起讀課文,那聲音真好聽。

(2)大家一起讀課文,那聲音真好聽!

3、既然民族小學的同學們一起讀課文時“那聲音真好聽!”而且用的是感嘆號,爲什麼作者不直接描寫那好聽的聲音,而是寫各種小動物的表現?

(四)課間活動

“下課了,大家在大青樹下跳孔雀舞、摔跤、做遊戲”,作者在這裏也沒有具體描寫課間活動的情況,卻又寫了小鳥、松鼠、山狸“也趕來看熱鬧”,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五)點題抒情

1、讀了這篇課文,你對這所民族小學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

校園美麗——小學生鮮豔的民族服飾,校園裏古老的銅鐘、粗壯的大青樹、搖曳的鳳尾竹……

民族團結——民族不同、穿戴不同、語言不同,但是同一教室讀書,一起玩耍,和睦相處……

生活歡樂——課上認真讀書,課下盡情玩耍,連小動物也來聆聽和看熱鬧……

2、比較下面的句子,體會有無“就”字的.不同,然後讀出相應的語氣。

(1)這是我們的民族小學……

(2)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小學……

3、比較下面的句子,體會它們不同的表達效果,然後讀出相應的語氣語調。

(1)這就是我們的一所邊疆的民族小學。

(2)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小學,一所邊疆的民族小學。

4、品讀加點的詞語,體會句子的含義

A、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小學,一所邊疆的民族小學。

認真地朗讀這句話,第一、二學習小組的同學討論:從課文的什麼地方表現出這所學校“民族”的特點?

B、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小學,一所邊疆的民族小學。

認真地朗讀這句話,第三、四學習小組的同學討論:從課文的什麼地方表現出這所學校“邊疆”的特點?

C、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小學,一所邊疆的民族小學。

認真地朗讀這句話,然後同桌討論,這裏的“我們”指的是哪些人?請選擇並說說選擇的理由。

a、“我們”是指這所民族小學的學生和老師。

b、“我們”是指這所民族小學所在的地區的人。

c、這裏的“我們”同時又是指包括我們同學在內的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裏的人。

三、感情朗讀,自主選擇,積累背誦

課文寫得很美,你喜歡哪一部分?請你有感情地朗讀一下。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6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讀十個字,能正確讀寫“驕傲、傲慢、謙虛、神氣、懊惱、相提並論、理會、荒涼、驚訝、光潔、樸素、價值、興奮”等詞語。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繼續運用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明白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學習正確地看待別人的長處和自己的短處。

4.抄寫表現陶罐、鐵罐神態和動作的詞語,積累語言。

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理解課文說明的道理,學會全面地看問題。

2.在學生理解人物不同表現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情感。

3.在理解、感悟有關描寫人物神態、動作詞句的基礎上,把詞語積累下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瞭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懂得多發現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繼續運用聯繫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在學生理解人物不同表現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明白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學習正確地看待別人的長處和自己的短處。

三、教學策略

《陶罐和鐵罐》這篇童話故事主要通過對話展開情節、推動故事的發展,這是本課表達上的特點。具體、生動的神態和動作描寫,使角色形象更加鮮明突出。通過對話的形式,更能體會出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從而學會全面看問題,懂得要多發現別人的長處,正式自己的短處。教學時可以採取如下策略:

1.體現課堂已有技能的運用,繼續運用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習到了方法,才能將知識變成自己的。在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基礎上,同時聯繫上下文,理解課文內容。

2.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導性,學生思考爲主,教師引導爲輔。在熟讀的基礎上促使學生之間進行提問質疑、互相解答,鼓勵學生說出感受和見解,聯繫生活實際加深理解。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詞語,回憶課文內容

1.齊讀課題,瞭解人物。

2.複習詞語,回顧內容。

(1)它們之間發生了一件什麼事呢?爲了更好地學習,我們先來複習一下詞語吧。

出示課件:

鐵罐 驕傲 奚落 傲慢 輕蔑 惱怒

陶罐 謙虛 爭辯 興奮 和睦相處

(2)提問:你們發現這第一組詞是描寫誰的?另外一組呢?

(3)你們能抓住這兩個主要人物的表現,借用上面的一些詞語,說說它們之間發生了一件什麼事嗎?

【設計意圖】回顧整體,通過詞語找到對應的角色,既複習了詞語,整體感知陶罐和鐵罐的'形象特徵,又回顧了課文內容,鍛鍊學生概括主要內容的能力,向學生滲透了抓住關鍵詞概括文章的方法。

(二)抓詞質疑

1.自讀課文,瞭解事情起因。

2.初步理解“奚落”的意思,說說你理解詞語的辦法。

3.質疑。

提問:看看這句話,大家有什麼問題嗎?

出示課件: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預設:鐵罐爲什麼奚落陶罐?

鐵罐是怎樣奚落陶罐的?

陶罐面對鐵罐的奚落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表現?……

【設計意圖】在對詞語、課文內容的質疑過程中,對閱讀產生興趣,在下文中通過聯繫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詞語,鞏固聯繫上下文解詞的方法。目的是在閱讀中帶有學習任務,調動閱讀興趣,擴展思維,強調思考中閱讀。

(三)圍繞質疑,以讀促悟

過渡:你們的問題真有價值,我們只要運用一些讀書的方法,把文章當中兩個人物的對話讀好,相信同學們的這些問題就都能迎刃而解。

1.指導朗讀第一組對話。

“你敢碰我嗎?陶罐子!”鐵罐傲慢地問。

“不敢,鐵罐兄弟。”陶罐謙虛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東西!”鐵罐說,帶着更加輕蔑的語氣。

(1)學生朗讀後追問:聽出來了嗎,這是一個怎樣的鐵罐?傲慢。

(2)提問:什麼是傲慢?你們想一想,傲慢的鐵罐會怎樣說呢?誰來演一演?

【設計意圖】從固態閱讀中解脫,將任務性閱讀變爲動態的表演,深入體會鐵罐傲慢的語氣,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師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增加學生的參與率,帶動課堂氣氛,提高效率。

預設:朗讀時學生關注“碰”。

追問:你關注到鐵罐說的話中的“碰”字。想一想:鐵罐,爲什麼讓陶罐跟它碰呀?

小結:堅硬是它的優勢,陶罐怕碰這是它的劣勢。你是不是比陶罐堅硬你就看不起人家呀!看來“碰”這個字能體現出鐵罐的傲慢。

自由讀。

預設:朗讀時學生關注“陶罐子”“鐵罐兄弟”。

追問:你關注了鐵罐對陶罐的稱呼,它叫陶罐什麼?你聽出了什麼?陶罐怎麼答的呢?你自己讀讀陶罐說的話。聽出了什麼?謙虛。

爲什麼謙虛呢?易碎。

觀察這兩個詞:傲慢、謙虛。(反義詞)

(3)分角色朗讀第一組對話。

2.學習讀書方法,有感情地朗讀。

接下來鐵罐又是怎樣奚落陶罐的呢?陶罐又是怎樣回答的呢?要想讀好,我們就要像剛纔那樣,邊默讀邊拿起筆來把表現它們各自特點的關鍵詞圈圈畫畫,體會體會。然後有感情地讀一讀。

(1)彙報交流,隨機指導。

(2)第二組對話。

“我確實不敢碰你,但並不是懦弱。”陶罐爭辯說,“我們生來就是盛東西的,並不是來互相碰撞的。說到盛東西,我不見得比你差。再說……”

“住嘴!”鐵罐惱怒了,“你怎麼敢和我相提並論!你等着吧,要不了幾天,你就會破成碎片,我卻永遠在這裏,什麼也不怕。”

在學生交流時,對“輕蔑”一詞和陶罐所說的“盛東西”加以分析和指導。

出示課件:

陶罐認爲自己是用來________,而鐵罐卻認爲自己是用來________。

小結:盛東西。

(3)第三組對話。讀出鐵罐和陶罐的不同語氣。

“何必這樣說呢?”陶罐說,“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吧,有什麼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麼東西!”鐵罐說,“走着瞧吧,總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4)創設情境,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3.梳理內容,解疑悟理。

(1)聯繫上下文再解“奚落”。

(2)大家看看,鐵罐的情緒有哪些變化啊?你從哪些地方發現的?

神態的變化:傲慢、帶着更加輕蔑的神氣、惱怒。

稱呼的變化:陶罐子、懦弱的東西、你算什麼東西。

標點符號:鐵罐的話都用了歎號,說明充滿氣焰,語言尖刻。

指名讀,讀出鐵罐的刻薄。

【設計意圖】作者在同一事物身上,用不同的名稱描寫,顯示出說話的人的感情變化,這一次次名稱的變化,可以使學生體會出鐵罐越來越看不起陶罐,怒火越來越大了。同時也讓學生注意到標點的恰當使用也能在情緒的表達上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3)鐵罐子爲什麼常常奚落陶罐?陶罐又爲什麼面對鐵罐的奚落不急不惱,最後不理會它呢?

評價:

鐵罐只看到了自己的長處,拿自己的長處去比陶罐的短處。所以,鐵罐驕傲。

陶罐從始至終明白自己的短處,也能看到自己的長處。所以,陶罐謙虛。

(四)拓展寫話,揭示道理

過渡:御廚中的爭吵暫時停下了,但事情可沒結束。隨着時間的流逝,斗轉星移,春去秋來許多年代過去了,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人們再一次發現了陶罐。讀讀課文十至十七自然段,你又讀懂了什麼?

2.拓展寫話,揭示道理。

假如此時的鐵罐子會說話,它會______地對陶罐子說:“______”。

而陶罐子又會______地對鐵罐說:“______”。

【設計意圖】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設想的情節,考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鍛鍊語言的表達,抒發內心情感。

(五)佈置作業

1.如果讓你們也選兩個動物寫一寫,你們會選誰和誰呢?它們的特點又是什麼呢?

2.小練筆:編一個童話故事。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7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認識三種對話的形式及標點符號的用法。

2、培養學生大膽質疑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繫上下文,讀懂文中的語句。

4、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老一輩革命家對青少年一代的關懷、愛護,學習小攝影師熱愛和尊敬革命前輩的優良品德,不辜負老一輩的殷切希望,努力學習,天天向上。

教學重點

通過理解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高爾基熱愛兒童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提高學生質疑、解疑的能力。

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掛圖。

收集了解關於高爾基生平故事、資料。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初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初讀課文,瞭解內容。默讀課文,提出問題,初步展開討論。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學習質疑。

教學過程

一、介紹人物,導入新課

1、啓發談話。課前同學們自己已經讀過了課文,查閱了有關資料,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高爾基?

2、學生之間交流收集的有關高爾基的資料。

3、老師小結:高爾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學家,他寫了很多書。“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膾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爾基的筆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愛他。今天學習的課文講的是關於他非常愛孩子的事。

二、初讀課文

1、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可以默讀、放聲讀、或者找同伴一起讀,力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詞語、句子做上記號。

2、檢查朗讀情況:開火車讀詞語。

3、給課文標好自然段序號,提醒學生課文共15段,小攝影師給高爾基寫信的那部分內容屬於第1自然段。

4、交流學習疑難,相機指導學生朗讀該詞、句所在段落,通過聯繫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課文字、詞障礙。

5、再讀課文,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你讀懂了什麼?

6、畫出不懂的問題,留待下節課交流解決。

三、合作識字

1.小組合作,想辦法記住生字字形。

2.交流識記方法:利用熟字記生字(交—膠)、形聲字構字(輛—形旁“車”—聲旁“兩”)。並且說說在書寫時應該注意什麼。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培養學生大膽質疑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繫上下文,讀懂文中的語句。

3、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老一輩革命家對青少年一代的關懷、愛護,學習小攝影師熱愛和尊敬革命前輩的優良品德,不辜負老一輩的殷切希望,努力學習,天天向上。

教學重點

通過理解詞語、句子,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高爾基熱愛兒童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提高學生質疑、解疑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說話練習

1.鞏固詞語

紙團牆報鞠躬打量吩咐擺弄膠捲祕書雜誌社轉告

2.用上以上詞語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回憶上節課歸納的問題。

三、帶着問題讀書,思考解決問題的策略。

(儘量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如果學生提不出來,則照以下步驟進行)

1.讀文想問題

a、投影出示“突然”一詞,說說你對該詞的理解。

b、請在原文中找出例句,體會“突然”一詞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麼作用。

c、圍繞兩個“突然”質疑。如:突然發生了什麼事?事情怎麼突然發生的?

2.畫句找答案

a、小男孩爲什麼來?用“——”畫出有關句子。

小男孩爲什麼能進來?用“——”畫出有關句子。

b、高爾基是怎樣聽從小男孩吩咐的?用“”畫出有關句子。

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爾基是怎樣說的?用“△”畫出高爾基說的話。

d、小男孩跑了,高爾基喊些什麼?用“△”畫出高爾基說的話。

3.讀句知內容

從課文的許多地方可以看出高爾基喜歡小男孩,讓我們找出來讀一讀。

四、角色演讀,體會感情

1.以小組爲單位,組長爲導演,安排組員分角色朗讀、表演課文第1—11自然段的內容。

提醒:以課文內容爲劇本,找出描寫動作、神態的重點詞語,邊做動作邊朗讀。

2.教師分組巡視、指導朗讀、表演。

3.挑選一組學生上臺表演,根據表演情況,相機指導理解幾處重點語句。

a、點評學生表演的'動作。相機理解“鞠躬”、“打量”、“擺弄相機”、“趕緊站”等詞語。

b、從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來”,說說你表演時體會到小男孩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引導學生從中感受到小男孩對高爾基的崇敬熱愛之情。

c、抓住高爾基的反應,尤其是“吩咐”二字,展開討論,體會到他對下一代的寬厚慈愛和關懷。

d、引讀第10自然段,注意高爾基的神態動作,指導讀好句子:“孩子,回來!我給你膠捲,我這兒有很多膠捲。”讓學生反覆朗讀好這句話,從中感受到高爾基多麼想留住小男孩,幫助孩子拍成這張照片,實現他美好的願望。

4.練習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讀出對話的不同語氣。

五、巧設疑問,昇華感情

1.提問:小男孩會回來嗎?

2.讓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聯繫全文,在課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據。

3.高爾基希望孩子來嗎?指導朗讀最後一句話,抓住“不過”、“一定”等詞表示的前後態度上的轉變,再次深切感受他對少年兒童的關懷和深深的愛。

六、拓展活動

發揮想象,續寫故事。

板書設計

小攝影師 男孩 扔紙團 擺弄 坐哭 襯托

(明寫)

關心 愛護 高爾基 放他進 微笑 站喊 對比

(暗寫)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8

【教學思路】

課前,佈置學生蒐集有關蜜蜂的資料,實地觀察蜜蜂。教學中,以提問法來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自主學習,並用填表格的方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

2、掌握課文主要內容,弄清試驗是怎麼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

3、學習作者觀察、思考和試驗的方法,感受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弄清實驗是怎麼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

【教學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大家在課下已經蒐集了不少有關蜜蜂的資料,我相信不少同學還對蜜蜂做了細緻的觀察,現在,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蜜蜂呢?

2、學生彙報。

3、師:蜜蜂有很強的辨別方向能力,無論被拋棄到哪裏,它都能自己飛回原處。這種能力是怎樣發現的呢?法國科學家法布爾,是第一位在自然環境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花了一輩子的時間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本課我們來看一看法布爾是怎樣觀察蜜蜂的。

二、初讀課文

1、分小組讀完課文,給難讀的字正音。

2、自由讀,討論:你對這篇文章印象最深的部分是什麼?

三、理解課文

1、小組內合作完成表格。

驗證內容

驗證過程

驗證結果

2、學生彙報,師生共同完成表格的填寫內容。

3、質疑。

⑴ 在完成表格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

⑵ 你從哪裏發現的呢?(要求學生讀出有關詞句)

⑶ 看到這樣的`驗證結果,你有什麼想法?

4、嘗試用你體會到的感情和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教師適當指導。

5、從作者的做法裏你得到什麼啓發?

(凡事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動手動腦地去尋找問題的答案。)

6、分小組合作學習交流體會。

四、總結

大科學家法布爾以嚴謹求實,積極探索的科學態度,認真研究蜜蜂辨認方向的本能,給我們的啓示是每一個人都要以嚴謹認真的態度對待我們身邊的每一件事,要從小培養自己的科學素養,積極探索,爲科學事業貢獻力量。

五、作業

1、完成相應習題。

2、選做:讀讀《昆蟲記》這本書或選段。

六、板書設計

蜜蜂

驗證內容:蜜蜂辨認方向的能力

驗證過程:⑴ 選40只蜜蜂,做上白色記號。其中20只受傷了。

⑵ 把蜜蜂帶到兩裏外放飛。

驗證結果:20只沒受傷的蜜蜂中有17只飛回來。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9

課題名稱

16.金色的草地

課時2

課標要求

1.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3.能初步感受作品中優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閱讀感受,在活動中學習語文。

背景分析

本篇課文內容貼近兒童,以日常生活中的植物爲描寫對象,重在引導學生體會觀察的細緻和好處,增強留心觀察的意識。

學習目標

1.會認“蒲、英”等6個生字,會寫“蒲、英”等13個生字,會寫“窗前、蒲公英”等15個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課文描述的場景。

3.通過理解課文內容,說出草地的變化情況及變化的原因,體會“我”觀察的細緻。

3.能自己觀察某一種動物、植物或一處場景的變化情況並和同學交流,進一步體會留心觀察的好處。

學習重難點

重點:能說出草地的變化情況及變化的原因,體會“我”觀察的細緻。

難點:能自己觀察某一種動物、植物或一處場景的變化情況並和同學交流。

所需條件

學生:課前觀察身邊的一種動物、植物或一處場景。

教師:製作教學課件。

板書設計

16.金色的草地

時間:

早上——中午——傍晚

草地顏色:綠色——金色——綠色

花的形狀:合攏——張開——合攏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草地是什麼顏色的?你見過其他顏色的草地嗎?

2.板書課題:金色的草地

草地怎麼會是金色的呢?我們一起到課文中間去找答案吧!

3.出示學習目標:

(1)會認“蒲、英”等6個生字,會寫“蒲、英”等13個生字,會寫“窗前、蒲公英”等15個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想象課文描述的場景。

二、學習任務一: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教師指導提出學習方法。學習方法可概括爲四讀:

一讀:掃讀(掃除障礙讀)。小聲自由讀課文,把課文中的字音讀準,把不認識的字或不懂的詞做上記號,查字典解決。

二讀:連讀。小組內成員分自然段連讀課文,讀通課文,檢查字的讀音。

三讀:想讀。小聲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寫了什麼?

四讀:選讀。選擇你最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

2.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學生自學課文。

小組內相互認讀生字,難記的生字反覆認讀,想辦法認讀。

3.開火車讀生字。

教師相機指導讀準字音,如“蒲、盛”等。

4.學生交流識字方法。

5.檢查課文朗讀。

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檢查讀得是否正確、流利。

評價標準:朗讀正確

朗讀流利

三、學習任務二: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自學指導一:

四人一組,按自然段讀課文,思考每個自然段講了什麼?通過具體的描寫想象文章內容是什麼樣的圖景?試着給自然段起個小標題。

學生彙報,理清文章脈絡。

第一段:金色草地圖。

第二段:兄弟草地玩耍圖。

第三段:草地的變化圖。

第四段:我們喜歡蒲公英。

2.將每個自然段的內容連接起來說說這篇課文寫了什麼?

3.自由朗讀課文,同桌間討論草地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爲什麼?

先讓學生自主歸納出“美麗”“可愛”“有趣”等詞,再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到作者直接讚美的語句“多麼可愛的草地!”“多麼有趣的蒲公英!”,幫助學生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

四、課堂小結

1.交流收集的蒲公英的圖片和資料。

2.下節課我們再來繼續瞭解草地爲什麼是金色的。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引入學習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今天我們

繼續學習《金色的草地》,齊讀。

2.出示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理解課文內容,說出草地的變化情況及變化的原因,體會“我”觀察的細緻。

(2)能自己觀察某一種動物、植物或一處場景的變化情況並和同學交流,進一步體會留心觀察的好處。

二、學習任務三:研讀課文,體會變化

1.出示自學指導二:

齊讀第一自然段,思考:爲什麼草地會是金黃色的?找出有關的句子

讀一讀,說說自己的理解。

學生讀課文,畫出相關的句子。

看滿地盛開的蒲公英花圖理解草地是金黃色的,結合感受讀一讀句子。

2.同桌齊讀第二自然段,感受文中的哥弟倆是怎麼玩的。

(1)指名兩位學生上臺像他們這樣玩一玩,一名學生上臺幫忙讀一讀文本。(課件播放蒲公英四處飄散的樣子。)

(2)師生評一評,相機理解“一本正經、使勁、假裝”幾個詞語。

(3)再指導讀第二自然段,請兩位學生上臺演一演,一生幫忙讀。

一起來玩一玩,體會玩蒲公英帶來的'樂趣。(課件播放無數蒲公英飄散遠

散去的情景。)

3.出示自學指導三:

自由讀第三自然段:看看草地都發生了哪些變化?請用“----”在文中畫出來;變化的原因又是什麼呢?請用“

”畫出來。

評價標準:找出草地發生的變化

找出變化的原因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標畫相關句子。

(2)出示填空題,學生口頭完成填空。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早晨,花朵--------,是-------,草地是---------。

中午,花朵--------,是-------,草地是---------。

傍晚,花朵--------,是-------,草地是---------。

同桌互相說一說。

指名說一說,加上動作說一說,不看提示說一說。

(3)說說草地的變化:

早上的草地是綠色的;中午的草地變成金色;傍晚的草地又變綠了。

小結:草地的變化主要是顏色的變化。在不同的時間,草地的顏色是不同的。

(4)交流變化的原因:

①我來到草地上,仔細觀察,發現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攏的。

②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們的手掌,可以張開、合上。

③花朵張開時,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攏時,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變成綠色的了。

小結:

早上的草地是綠色的,因爲蒲公英的花朵合攏了;

中午的草地變成金色的了,因爲蒲公英的花朵張開了;

傍晚的草地又變綠了,因爲蒲公英花朵又合攏了。

(5)齊讀本段。

4.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邊讀邊思考,蒲公英爲什麼成了我們最喜愛的

一種花?

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談感受。

四.學習任務四:拓展延伸,觀察實踐

1.播放有獨特之處的動植物的視頻,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找出事物的變化特點。

2.學生仔細觀察視頻播放的動植物,記錄觀察到的事物的變化特點。

3.出示觀察記錄單,學生交流觀察所得。

4.交流課前準備的觀察事物或場景的變化情況。

5.教師小結:大自然是一個豐富多彩、奧妙無窮的世界。再平常的事物,只要我們留心觀察,一定會有許多不一樣的發現。

五、點評反饋、交流修正

選擇好的觀察記錄單與大家共享,並且對記錄好的學生口頭表揚,給以鼓勵。

當堂檢測

將所觀察到的某一種植物、動物或生活中的某處場景,試着寫下來自己的觀察所得。

作業內容

1.摘抄文中的好詞佳句,寫在摘抄本上。

2.用你學會的觀察方法觀察你喜歡的花草樹木,寫寫你的新發現。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把玩的過程寫清楚,寫具體。

2、要表達出自己愉快的心情。

教學重點:

把玩的過程寫清楚,寫具體。

教學難點:

表達出自己愉快的心情。

教學準備:

學生自己最喜歡玩的玩具或者玩耍時的一張照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教師興高采烈地走進教室,說:“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來做一個遊戲,好嗎?”

2、在黑板上畫出一個頭像,卻沒鼻子。讓學生猜猜,將會做一個什麼遊戲。

(板書:畫鼻子)

二、引導學生進行活動:

(一)宣佈活動:

1、同學們,今天我們在教室裏開展一次畫鼻子游戲,你們高興嗎?

2、請幾位同學說說,當聽到老師說進行做遊戲時時心情如何?

3、再請幾位同學回憶一下,當老師宣佈進行畫鼻子游戲時,你觀察到了誰的神態與動作變化,全班同學的心情如何?有什麼表現?

(二)準備活動:

1、教師宣佈遊戲規則。

2、準備兩條紅領巾。

3、觀察頭像的外貌特點,你想給他配一個怎樣的鼻子?

4、誰再來說說這兩位選手的心情如何?你能猜到此時他倆心裏會想些什麼嗎?臺下的同學們心情如何,會想些什麼呢?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大聲宣佈“遊戲開始”,同學們積極舉手,都想上臺畫一畫。教師提示同學們認真觀察都想上臺參與遊戲的熱鬧場景。

2、教師點一名學生上臺,矇住其眼睛,轉三圈,動手畫。同學們,誰來把你剛纔觀察到的兩位選手的面部表情和動作向大家描述一下。

(引導學生從臺上學生的神態、動作、心理活動,位置畫錯時,臺下學生激動的'神態、語言,熱鬧的場面等方面進行描述)。

3、請另外選手接着遊戲,請同學們繼續觀察。

(四)活動結果

他們分別把鼻子畫在了什麼位置?誰的鼻子畫得最好?得到獎勵後他的心情怎樣?誰來描述一下?

三、寫作練習

1、我們的遊戲結束了,現在請你來說說整個遊戲中你和同學們的心情如何?

2、同學們,你們剛纔仔細觀察了參與畫鼻子的同學的神情、動作以及臺下同學們的表現。也揣摩了他們的心理活動,大家的描述很準確、精彩。現在你們能把整個活動的過程寫下來嗎?

3、教師出示習作要求。

(1)要把活動的過程寫完整,交待清楚。

(2)把活動過程中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寫下來。

(3)描寫過程時一定要注意表達出自己的愉快心情。

板書設計:

習作:那次玩得真高興

畫鼻子游戲

參與者的神情、動作

其他人的表現

所有人的情緒

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說得多好!那麼怎樣才能讓我們的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呢?我的做法是先讓學生到實踐中去親身體驗。只有來源於生活,才能使文章寫得生動具體、才能讓學生有話可說、才能讓學生真正地做到通過語言文字表達真情實感。

於是,我利用遊戲,讓學生參與到活動中,親身體驗整個活動過程。我還要求學生仔細觀察相關人物的動作、神態和心理活動,並及時討論、描述出來。有了親身體驗,這篇作文一點也不難寫。學生們也就文思如泉,下筆有神,一篇篇美文也就躍然紙上。

的確,親身體驗,放飛心靈。寫作教學如果做到了讓學生親身體驗,感受生活,那麼學生也會是易於動筆,樂於表達,寫出自身的真情實感。這樣的習作纔會有血有肉有靈魂。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能認識本課的10個生字,重點引導學生辨清“予”和“裕”的字形,能用同義詞替換或聯繫上下文的方法來理解“給予、擔心、寬裕、沉默不語”等詞語的意思。

2、通過聯繫上下文,讀懂課文是通過媽媽心情變化這一線索來組織課文的寫作特點。感受金吉婭的善良、關愛他人的美好情感。

4、能展開想像拓展寫話,爲小音樂家楊珂、小珊迪、賣火柴的小女孩等文學作品中的一些窮苦孩子寫一張愛心卡。

教學重點:

通過分析媽媽的心情變化,體會金吉婭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最後一句:“這個聖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願以償的笑臉。”的含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板書:“給予”正音給予(jǐ yǔ),辨析“予”的字形。

簡單說說對“給予”一詞的理解。(“給予”就是給、送。)像這樣在一個詞中,兩個字表示同一個意思的詞叫並列合成詞。

出示:甜蜜、擁抱、寬裕、試探、猜測這些詞也是並列合成詞,讀一讀。

2、補全板書:給予樹,瞭解其含義。

(1)讀文找出文中一句描寫“給予樹”的句子。

出示:“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給予樹’。樹上有許多卡片,其中一張是小女孩寫的。”

(2)從上面文字中,你讀懂了什麼叫“給予樹”?

交流:援助中心:援助就是支援幫助的意思,援助中心就是給別人提供幫助的地方,是慈善組織組辦的贊助機構,用來幫助窮苦人或有困難的人。像我國的春蕾計劃、希望工程等就是給別人提供幫助的贊助機構。

給予樹:是慈善機構在聖誕樹上掛上反映孩子們心願的卡片來請求他人贊助的樹。

(3)簡介聖誕節。

交流:每年的12月25日是聖誕節。 聖誕節是西方最重要的節日,相當於我們中國的春節。(播放西方聖誕節歡樂的情境)在這歡樂的節日裏,人們圍着聖誕樹跳舞,相互交換禮物。所以聖誕節是人們最快樂的節日,也是孩子們最喜歡的節日。

3、過渡:在這個歡樂的節日裏發生了什麼樣的事呢?

二 整體入手,初步感知課文。

1、初讀課文,讀通課文,讀準詞語。

給予 聖誕節 甜蜜 寬裕 分享 棒棒糖 立即 援助 卡片 盼望 善良 仁愛 同情 體貼 興高采烈 沉默不語 如願以償

2、 再讀課文,本文寫了一個怎樣感人的故事呢?

填空:這篇課文的主人公是小女孩兒(金吉婭),在聖誕節前夕,媽媽給了二十美元讓孩子們互贈禮物,金吉婭卻給一個陌生女孩買了洋娃娃。從她身上我們學到了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知道了在別人需要幫助時要及時獻出自己的愛心。

三、品讀課文,體會媽媽心情變化的原因。

1、是呀,故事發生在美好的西方節日——聖誕節前夕。是金吉婭的母親將發生在自己女兒身上的一個感人故事記錄了下來。在這件事中,金吉亞的媽媽心情有什麼變化呢?爲什麼會有這些變化呢?請同學們輕聲自讀課文,圈出描寫媽媽心情變化的詞語。

出示:擔心、生氣、激動。

2、學習課文第1節,體會媽媽擔心什麼。

交流出示:“讓我擔心的是,家裏並不寬裕,我只攢了一百元,卻要由五個孩子來分享,他們怎麼可能買到很多很好的禮物呢?”

(1)辨析“裕”的字形,理解“寬裕”一詞。讀文你從哪可以看出家裏不寬裕?

隨機理解:“攢”:存着。

指名讀這句話,讀出媽媽的擔心。

(2)儘管家裏並不富有,可金吉婭的媽媽還是把自己積攢的100美元平均分給了五個孩子,讓他們每人至少準備四份禮物。讀到這兒,如果你是金吉婭,你心裏會想些什麼?

3、學習課文第3節,體會媽媽爲什麼生氣。

(1)學生自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抓住“興高采烈”一詞,體會手足之情。

師:媽媽的擔心是多餘的,孩子們拿到二十美元,就分頭去採購聖誕禮物了。兩個小時過去了,孩子們該回家了,在回家的途中孩子們表現怎樣?

(2)引讀:孩子們都興高采烈,只有金吉婭----(沉默不語),看到金吉婭沉默不語,這引起了媽媽的懷疑,發現——(她只買了一些棒棒糖——那種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

(3)聯繫上下文想象媽媽的心理活動,理解媽媽生氣的原因。

我看到金吉婭只買了一些棒棒糖——那種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心裏非常生氣,想:

(交流時應引導學生理解“一些”與“一大把”的區別。從“五十美分”與“二十美元”的對比,知道棒棒糖太便宜了……媽媽想讓孩子送出最誠摯的祝福,而小金吉婭卻不夠誠摯。)

(4)體會這時候的金吉婭爲何沉默不語?

(金吉婭擔心母親責怪。)

4、領會課文最後一段話的含義,體會媽媽爲何激動。

(1)指名讀最後一段話。

(2)、用“因爲……所以……”的句式說說媽媽激動的理由。

(3)總結:金吉亞到底做了什麼讓媽媽這樣激動?她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女孩呢?下節課在學習。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生字詞。

給予 聖誕節 甜蜜 寬裕 分享 棒棒糖 立即 援助 卡片 盼望 善良 仁愛 同情 體貼 興高采烈 沉默不語 如願以償

二、感受金吉婭這個人物。

1、從語言感受人物。

(1)金吉婭拿着這二十美元到底做了什麼,讓媽媽有着這麼明顯的情緒上的變化?讓我們讀讀課文的第四節,從金吉婭對媽媽說的這番話中找到答案。指名讀金吉亞說的話。

(2) 讀完討論交流:

平常的聖誕樹上都掛滿禮物,可金吉婭看到的卻是一棵給予樹。金吉婭來到這棵“給予樹”下,取下了其中一個小女孩寫的卡片,卡片上寫着什麼呢?

(出示:她一直盼望聖誕老人送給她一個穿着裙子的洋娃娃。)這句話中的哪個詞引起了你的關注。什麼叫一直盼望。

出示:

每當看到鄰居夥伴抱着洋娃娃的時候,小女孩就(非常羨慕或非常希望有一個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白天,小女孩就想(抱着洋娃娃玩耍);

夜晚,小女孩就想(擁着洋娃娃入睡);

每當一個人害怕的`時候,小女孩就想(讓洋娃娃陪她玩耍)。

每當有了委屈的時候,小女孩就想(向洋娃娃傾訴)。

每當(有了高興的事情 ),小女孩就想(和洋娃娃一起分享)。

,《給予樹》教學設計(沙龍)

是呀,小女孩早就想擁有一個洋娃娃;天天想,夜夜想,月月想,年年想呀,讀:她一直盼望聖誕老人送給她一個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擁有一個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就是她現在最大的?(板書:願望希望)

(3)金吉婭看到小女孩的願望,她想:( ),可是:( )。但金吉婭在家人和小女孩的選擇中最終傾向了( )因爲她想到了一句話,並在後來告訴了自己的母親。哪一句?

讀:可是媽媽,我們有這麼多人,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什麼都沒有。

是呀,我們有這麼多人,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

我們有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可小女孩沒有。

我們有( ),可小女孩沒有。

我們有( ),可小女孩沒有。

我們有( ),可小女孩沒有。

一句話,小女孩什麼也沒有。

多麼善良的金吉婭呀!多麼( )的金吉婭呀!多麼( )的金吉婭呀!多麼( )的金吉婭呀!(板書:善良、仁愛、同情、體貼)

於是,她取下卡片,買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禮品區。

(4)、聽了金吉婭的話,媽媽緊緊地擁抱着金吉婭,激動得說不出話來,你能代媽媽說嗎?

(5)、從金吉婭的做法裏,你感受到了什麼?

(填空:金吉婭不僅給家人買了聖誕禮物——棒棒糖,還把同情和愛心送給了一個陌生的小女孩,給她買了洋娃娃,讓她的願望得以實現。她是一個善良、仁愛、有同情心和體貼的孩子。)

引讀:金吉婭雖然放棄了給家人買漂亮禮物的機會,然而她卻得到了(小女孩的感謝,媽媽的擁抱……),給予不僅僅是放棄,也不僅僅是得到,給予更是(善良、仁愛、同情、體貼……)

(6)、指導朗讀最後一段。

2、讓我們回到書中,再讀金吉婭的話,你對金吉婭有哪些新的認識?

生:先開口 ,本來想送給哥哥姐姐禮物(可以看出金吉婭是個體貼的孩子)

金吉婭發現了給予樹上的卡片(可以看出金吉婭是個細心的孩子)

她取下卡片買了洋娃娃(她毫不猶豫買了洋娃娃,可以看出金吉婭的善良和仁愛)

只夠買棒棒糖(可以看出金吉婭體貼家人)

哥哥姐姐與小女孩比,小女孩更需要禮物(可以看出金吉婭有同情心)等等。

她把事情的經過全都告訴了媽媽(可以看出金吉婭非常誠實。)

師總結:是呀,從字裏行間我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金吉婭的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所以媽媽說:這個聖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願以償的笑臉。

三、點擊“給予”,感受“愛”。

1、整篇課文中,無不透出愛的情意,再找找文中還寫了誰給予誰什麼?

a、 媽媽給予每個孩子二十美元。——母子之愛

b、孩子們給予對方聖誕禮物。——手足之愛

小結:這些舉動都是對親人的愛,從中更讓我們感受到金吉婭對陌生人的愛是那麼的可貴,更讓人們爲之動容。相信金吉婭的“給予”行爲雖然源於她善良的本性,也一定和她成長在這樣一個“愛”的家庭氛圍中有很大的關係。

2、看板書小結:給予樹是一棵(善良、仁愛、同情、體貼)樹,這樣一棵美麗的給予樹,應該種在哪裏?(每個人的心裏)只要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棵給予樹,那麼我們的世界一定會充滿愛。

五、 拓展說話練習:

1、一天,媽媽帶着金吉婭和她的哥哥姐姐,通過援助中心工作人員的精心安排,在這棵聖誕樹下與小愛麗斯見面了,大家會說些什麼?你想代表誰,最想說什麼?(學生可選擇幾個不同的人物練習口語交際)

2、老師想代表工作人員說:有了你們的愛,才使這棵普通的給予樹變成了一棵愛心樹,有了像金吉婭這樣的人獻出善良、同情和愛心,我們心中的給予樹才能常青、常綠,越來越茂盛。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認識文中的“默、落”等13個生字,正確認讀多音字“落、調”,會寫“掌班”等11個字。正確理解“小兒麻痹症、憂鬱、文靜、猶豫”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通過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

3.通過聯繫上下文體會兩次掌聲裏的深刻含義,從而懂得並願意主動關心、

鼓勵他人,並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後的`變化。

【教學難點】

通過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文中的“默、落”等13個生字,正確認讀多音字“落、調”,會寫“掌、班”等11個字。正確理解“小兒麻痹症、憂鬱、文靜、猶豫”等詞語。

2.採用對比讀、分段讀、齊讀等多種方式讀課文,領會大意。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啓發談話,揭示課題。

1.我們每個人都聽過掌聲,有些掌聲是你給別人的,

有些掌聲是別人給你的。掌聲響起來,你的心情怎樣?

(讓學生自由說說)

2.教師評議並小結:是啊,我們在學習、生活當中經常會給予別人或者接受別人掌聲。當別人給予關心時要用掌聲表示感謝;當別人自信不足時要用掌聲表示鼓勵;當別人表現出色時要用掌聲表示讚美。反過來也一樣。我們也可以從別人的掌聲中獲得謝意、鼓勵和讚美。在我們的生活中,掌聲無處不在,它代表着歡迎,飽含。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13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學習目標

1、 引導學生學會關注自己的生活,

2、 能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設想解決問題的辦法。

3、 培養口語交際能力。

教學重難點:並設想解決問題的辦法。

教學過程

①事例導入,引出話題。

a.課件展示事例。

◆要剪一圓紙板,通常先在紙板上畫出一個相應直徑的圓,再用剪刀仔細剪下,花費時間較長。有同學想到用圓規畫圓,把賀規的筆尖改裝爲小刀片,則成爲一個很好的切圓片專用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用具的“缺點”往往是大家主攻的目標,但在不同使用場合,有些缺點有可能成爲“優點”。德國一工廠生產的一種紙因嚴重化水無法使用,按常規只能打漿返工。有個工程師考慮到化水原因是吸水性太強,能否專門用這種紙來吸水呢?經過進一步“擴大缺點”製成了專用吸水紙,並申請了國家專利,增加了工廠收益。像這種“缺點逆用法”就是逆向思維的成果。

◆一般的門鎖鎖舌有斜口,這樣關門比較方便,但如果朝門縫中塞入硬片等卻容易把門撬開,防盜功能差,有個同學發明了“簡易防盜鎖”把門框上鎖孔內側焊個斜片,而鎖舌卻改成方形,這樣從結構上與原鎖反轉,關門照樣方便,但由外往裏撬門,由於鎖舌是方形的就不易被撬開了,從而使防盜性能大大增加。

b.學生交流自己蒐集的有關日常生活中的小發明、小竅門的資料。

c.教師小結,引出話題。在日常生活中,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人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不斷想出辦法解決問題。我們同學在生活中可能也會遇到一些不方便的地方。比如,夜裏要開燈,摸來摸去找不到開關;擦高樓上的玻璃,又麻煩又不安全……。大家仔細想一想,你曾遇到過哪些不便之處?在小組裏把問題提出來,請組長做好記錄。選一個大家感興趣的,討論可以怎樣改進,然後推舉代表準備在全班交流。大家在討論時要暢所欲言,儘量從不同角度想辦法。最後我們要評選出“最佳提問獎”、“最佳辦法獎”和“最佳表達獎”獲得者,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小組。

②小組交流,教師巡視。

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參與,瞭解每組學生的合作情況,隨機給予點撥指導。

③全班交流,師生互動。

在學生表達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說話通順、連貫。說的同學要大方自然,口齒清楚。聽的同學要專心致志,能提出自己沒聽清楚的地方。

④評選出“最佳提問獎”、“最佳辦法獎”和“最佳表達獎”獲得者,頒發獎狀。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引導學生在讀讀、認認、背背中發現反義詞現象,積累語言。

3、通過連連認認的方法,認識“謊、笛”等8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發現反義詞現象,積累語言

教學過程:

我的'發現

①教師和學生玩“對相反詞”遊戲。教師說:“我說黑。”學生回答:“我說白。”……

②教師出示小黑板:傲慢—謙虛 懦弱—勇敢 醜陋—美麗 愚蠢—聰明

③學生小聲讀一讀,不認識的字讀讀拼音。

④同座討論從這兩行詞語中發現了什麼。(發現上下兩個詞意思是相反的。)

⑤延伸拓展。請學生再說一些意思相反的詞。

讀讀背背

①教師出示寫有“讀讀背背”的小黑板,明確題目要求,看誰能很快地背下這些句子。

②學生自由地小聲讀讀、背背這些句子。同座可以互相讀讀背背,也可以“對口令”似的讀讀背背,如,一個人背“千里之行”,另一個背“始於足下”。

③全班交流學習成果,學習可以自由選擇彙報形式,可以獨自背,可以與人合作背。

④集體讀、背。

連連認認

①教師板書學生已經認識的字:竹、說、海、木、書、怒、女、子。請學生讀一讀,組組詞。

②教師板書拼音,請學生讀讀詞。

③教師板書生字,讓學生邊看邊猜一猜這些字可以和生字中的哪個字連成詞呢?

④學生自由地小聲讀讀這些詞語,再找一找合適的字,連一連線。同座可以互相幫助。

⑤全班交流。請學生上黑板連一連線,再請學生做小老師帶大家讀讀詞語。

⑥教師出示生字,用多種形式請學生認讀。

第三課時

學習目標

1、 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2、 讀成語故事

3、 聯繫本組教材的專題,使學生懂得用發展、變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處理問題。

教學重難點:懂得用發展、變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處理問題。

教學過程

①教師有聲有色地講成語故事《刻舟求劍》。

②學生自由地小聲讀讀這個故事。

③請學生自己畫畫簡筆畫來想一想:那個人最後能不能撈到寶劍?爲什麼?

④全班交流。先讀一讀這個故事,再說一說從這個故事中想到了什麼。

⑤學生練習講個成語故事。

⑥教師鼓勵學生講講自己知道的別的成語故事,課後還可以去搜集更多的成語故事。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14

【學習目標】

1.培養學生的觀察、自主探究和發現的能力。

2.蒐集ABB式詞語引導學生在積累和運用中學習語言。

3.認讀生字,發現漢字與偏旁部首的關係。

4.熟讀背誦古詩《早發白帝城》。

5.培養學生看圖寫話的能力,能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快樂,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學習重難點】

1.重點:習作。

2.難點:能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快樂,產生對大自然、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學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有關大自然的圖畫。(教師)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習作:這兒真美)

一、遊戲導入。

1.在習作之前,請同學們先說說自己蒐集的關於寫景的詞語。

2.比一比誰蒐集的詞句最多,引導學生交流,幫助學生回顧積累的詞句。

二、明確要求。

1.小組交流。

請學生展示圖畫,將自己身邊的美景講給小組同學聽。

2.集體交流。

(1)指名上臺描繪文中的圖,及時進行評價與指導。

引導學生看課件出示的圖,按照一定的順序描繪。注意用上平時積累的好詞佳句。(隨機板書:用上平時積累的`詞句)

(2)再請一名同學講述,其他學生進行評價。

引導學生明白描寫果園時不僅可以寫景,還可以寫人,並且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講述。

(3)教師抓住學生的發言,在習作的內容上繼續給予指導。(例如,描寫果園的文章裏還可以寫果園裏的事情以及秋天的果園給人們帶來的快樂)

3.學生習作。

學生根據要求,結合老師的提示進行寫作,教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習作講評)

一、朗讀展示優秀習作。

1.教師在批改中挑選優秀習作,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優秀習作,請小作者朗讀自己的文章。

佳作展示:

迷人的秋色

秋天多麼迷人啊!到處都有美麗的景色,不過最美的當數田野和果園。

秋天,田野裏的稻子熟了,遠遠望去,像鋪了一地金子。沉甸甸的稻穗低着頭,彎着腰,像是在向人們招手,高粱也熟了,火紅的一片,直伸向遠方,像是給大地鑲了一層花邊;大豆莢咧開了嘴,露出圓圓的金燦燦的大豆,更像是一個喜氣洋洋的豆娃娃……這邊菜畦裏,番茄紅、茄子紫、冬瓜綠,嫩生生、水靈靈的……地裏,辛勤的農民一邊擦着汗,一邊笑眯眯地望着眼前的景象,彷彿在說:又是一個豐收的秋天啊!

田野裏豐收在望,果園裏更是熱鬧非凡。你瞧,果樹上,黃澄澄的梨、金燦燦的桔子、紅彤彤的柿子掛滿了枝頭。農民伯伯正滿懷喜悅,或是踩在樹上,或是站在凳子上,採摘着浸透了他們辛勤汗水的果實。籮筐裏、菜籃子裏、農用車上,都堆滿了各種水果。他們想趁着這大好季節,把他們的勞動果實送到城市裏,讓城裏的人也和他們一起品嚐這豐收的果實,一起分享這豐收的喜悅!

啊!我愛秋天,更愛這迷人的秋色!

習作評析:作文向我們展現了兩個地方的場景:豐收的田野、熱鬧的果園。語言生動、具體、想象豐富。可見,只有用心觀察,才能寫出好文章來。

2.全班同學聽後進行評議,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學習。

二、教師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評議。

1.是否扣住“秋”。

2.是否按一定的順序把內容寫清楚。

3.用詞、造句是否妥帖、順暢。

三、講評習作。

1.同桌之間互讀互改。

2.要求:

(1)看看句子是否通順。

(2)查錯別字和標點符號的對錯。

(3)詞語運用的是否恰當。

(4)有沒有表達出真情實感。

3.同學之間互相修改後,再讀給小組內同學聽,讓同學們評一評。

4.集體評析,各小組推薦一篇佳作,全班交流評議。

四、修改謄寫。

1.學生再次修改自己的習作。

2.謄抄作文。

五、小結延伸。

教師:同學們,習作是心與心交流的書面表達形式,選擇真實的事例,抒發真實的感情,將帶給我們無窮的樂趣。課後請大家把自己的習作給家長念一念,改一改。

第三課時

(語文園地)

一、交流平臺。

1.學生自讀“交流平臺”,想想是否也有同感。

2.小組內交流自己的讀後感受。

3.在本單元的課文中找出這樣的段落,讀一讀,並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4.教師總結:以後我們在習作的時候,也可以學着這樣寫,抓住一句話,圍繞一個意思寫,這樣可以寫得更具體,更生動。

二、識字加油站。

1.結合圖讀一讀這些詞,注意加點的字有什麼共同特點。

2.學生讀後交流:第一行的加點字,都是“蟲”字旁,第二行的加點字都是“魚”字旁。

3.說說“蟲”字旁和“魚”字旁的字都與什麼有關。

4.你還能再寫出帶有“蟲”字旁和“魚”字旁的字嗎?

三、詞句段運用。

1.出示詞語,請大家自由讀一讀。

①讀了這些詞語,你的眼前會浮現怎樣的畫面?請選擇一兩個詞語說句子。

②學生小組內交流。

③指名說句子。

2.課件出示語句,請同學們試着說一段話。要求圍繞這個意思來說。

①同學們看到句子後,小組內互相交流。

②指名彙報“車站的人可真多……”

③學生聽後評價,也可進行補充。

④再試着用“我喜歡夏天的夜晚……”說一段話。

四、日積月累。

1.課件出示古詩《早發白帝城》。師範讀。

2.請同學們讀第1、2句,說一說詩人從哪裏出發,要到哪裏雲,那裏有多遠,需要多少時間?

3.學生讀後交流。

4.再讀第3、4句,說一說沿路詩人聽到了什麼?體會行船之情,以及詩人輕鬆愉快的心情。

5.指導朗讀。

6.比賽背誦。看誰背得又對又快。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15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四篇課文都寫的是發生在兒童之間的故事,都體現了“美的情感,愛的奉獻” 這一專題,都是從兒童的經驗世界出發,讓學生實實在在感受這種感情。《給予樹》是本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的是在聖誕節到來之前,小女兒金吉婭把應該給家人買禮物的錢,買了一個洋娃娃送給了一個素不相識的需要幫助的女孩。課文敘述角度獨特,從媽媽“我”的角度來敘述這個美麗的故事,通過“我”的觀察、心理變化及行爲來體現金吉婭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整篇課文處處洋溢着愛的思想、美的情感,時時閃爍着人文的光彩。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繫上下文理解“給予、擔心、沉默不語、如願以償”等詞語。

2、通過關鍵詞句的品讀,體會金吉婭的善良和仁愛,培養關愛他人的美好情感,獲得美的精神享受。

3、學習抓住人物心情的變化來體會人物形象的學習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創設美的情境

1、揭示課題:同學們,你們喜歡過春節嗎?爲什麼?(學生***回憶春節歡快的生活。)同學們都非常喜歡過春節,西方的小朋友也和你們一樣非常喜歡過節日,不過她們不是過春節,而是聖誕節。聖誕節是西方最重要的節日,也是最快樂的節日。想不想看看他們怎樣過聖誕節?(播放西方聖誕節歡樂的情境,教師和着音樂與畫面簡介聖誕節。)在這歡樂的節日裏發生了許許多多的事情,有一位作家把其中的一件事情寫成了一篇優美的文章,想不想讀這篇文章?(生齊喊“想”。)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篇文章。板書:給予樹

2、質疑課題:這個課題好特別啊。誰能把它讀好?指名生讀課題,正音給(ji),學生簡單地說說對“給予”一詞的理解。請同學們再用心地讀一讀這個課題,想一想,讀了這個課題以後你能發現什麼問題?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歸納爲兩大問題:(1)爲什麼以給予樹爲課題?(2)這是一棵怎樣的樹?對於這些問題讓我們從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好嗎?

[點評:從兒童生活世界入手,讓學生感受到生活的樂趣,回味生活的快樂,再次感受節日生活的美,身心獲得愉悅,在愉悅中拉近與文本的距離,激發學習的興趣,帶着美的心情對課題進行質疑,引發探究的慾望,在個性化建構的基礎上對問題進行梳理,凸現共性的認識,整合出有價值的、統領全課的問題,搭建出新的探究平臺,自然地走進文本,與文本展開對話]

二、初讀,感知美的語言

1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2)想一想你能解決剛纔所提的問題嗎?

2、讀後交流。(1)指名學生讀書後生字所組成的詞語,要求不但要讀正確而且要讀出感情。(2)指名學生讀課文重點段落,要求讀正確、流利。(3)通過與課文對話,你體會到了什麼?

[點評:不僅僅引導學生“口誦”,更要求學生“心維”,帶着問題、明確要求去讀書,“字字入目,句句銘心”。通過自讀,對給予樹獲得整體的感性認識,初步瞭解給予樹的含義。同時根據中年級段特點,引導學生藉助對詞語的認讀,進一步夯實基礎,積澱語言。對詞語的認讀,凸現厚度,不僅僅讀正確,更能引導學生從讀的情感中透出對詞語的理解,感受到語言所蘊含的美。]

三、深讀,交流美的情感

請同學們再認真地讀一讀課文,用心地去發現媽媽心情有什麼變化,畫出有關詞句。

1、學生默讀課文,在課文中相關詞句上做上記號。

2、小組交流閱讀心得,嘗試小組合作學習。

3、全班交流媽媽心情的變化,並用上“先……接着……最後……”等關聯詞語。(擔心----生氣----激動)

[點評:學生在自主研讀的基礎上,與主人公進行情感交流,從整體上感受文本情感的變化線索,“航拍”媽媽心情變化的過程,初步感知媽媽美的情感。在自主感悟的基礎上,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提升學習的整體效益。整個活動以學生的學、思爲重點,引導學生合作探究,教師適時爲學生的合作呈現清晰的材料,讓學生在合作中交流學習的情思,理清文本情感變化的線索,孕育良好的人際關係,養成團結互助的品質,培養全體學生的學習力。]

四、品讀,感悟美的心情

(一)品讀“擔心”,感悟憂中之美

媽媽擔心什麼?

1、學生自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劃出相關語句。

2、抓住“並不、只攢、卻要、分享、怎麼可能”等詞語理解媽媽的擔心,重點體會“他們怎麼可能買到很多很好的禮物呢?”這句話所蘊含的情意。

3、從媽媽的擔心中,你體會到媽媽是一個怎樣的人?

是啊,人們常說母愛在下雨時是雨傘,在跌倒時是柺杖,而在聖誕節時卻是擔心,誰能把這“擔心”讀好。

4、指導朗讀,體會愛意。

[點評:學生緊緊抓住“擔心”一詞,品讀課文重點詞句,用美好的心靈去感受心靈的美好,用美好的親情去感受親情的美麗,用對母親的愛去感受母親對子女的愛,真切地感受到“擔心”一詞所折射出的仁慈、關愛、奉獻等美麗的品質,使詞句段篇都詮釋出人類的文化精神,流淌出滋潤生命的情感之水。]

(二)品讀“生氣”,感悟矛盾之美

媽媽的擔心是多餘的,孩子們拿到二十美元,就分頭去採購聖誕禮物了。兩個小時過去了,孩子們該回家了,在回家的途中孩子們表現怎樣?

1、學生自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抓住“興高采烈”一詞,體會手足之情。

2、引讀,孩子們都興高采烈,只有金吉婭----(沉默不語),如果你是她的哥哥或姐姐,你能告訴我們她爲什麼沉默不語嗎?

3、看到金吉婭沉默不語,如果你是媽媽,你會怎麼想?媽媽生氣了,如果你就是金吉婭,你如何向媽媽解釋呢?

4、學生反覆朗讀第四自然段,嘗試解釋,體會金吉婭的內心世界。

5、播放音樂,師生角色表演,情境對話。

(1)抓住“一回到家、立即”等詞語,教師扮出生氣的樣子說道:“金吉婭,你過來一下,再不過來,我可要生氣了,告訴媽媽,你的二十美元買了什麼?”(與學生面對面而坐,進行對話)

(2)抓住“難過”一詞,引導學生挖掘金吉婭的內心世界。並通過與老師的對話表達出來。

(3)在師生個別對話的過程中,引導全班學生參與,整體互動,隨機提問,如,從金吉婭的話語中你聽懂了什麼?(善良、仁愛、同情別人、關心家人……)她難過什麼?(沒給媽媽、哥哥、姐姐買象樣的禮物……) 金吉婭你在拿卡片時是怎麼想的(教師出示一張卡片渲染情境)?看到卡片上寫着19美元50美分,你決定買嗎?你知道這19美元50美分意味着什麼?(陌生女孩得到了洋娃娃,得到了金吉婭的愛,金吉婭放棄了給家人買精美的聖誕禮物的機會,被家人責怪……)是啊,給予就是這樣,在獲得的同時,還意味着放棄呀,這實在令金吉婭爲難,誰能用自己的朗讀,表達出金吉婭的這種內心感受?

6、指導朗讀,體會金吉婭的內心。

7、深化給予內涵。金吉婭雖然放棄了給家人買漂亮禮物的機會,然而她卻得到了----(小女孩的感謝、美好的心靈、媽媽的擁抱、善良、仁愛、同情、體貼、友誼……)是啊,給予不僅僅是放棄,也不僅僅是得到,給予更是----(善良、仁愛、同情、體貼、友誼……)

[點評:教學的着眼點立足於發展學生的智慧,引導學生抓住表現人物矛盾心情的關鍵詞語,步步深入,從感性的認識走向理性的體驗,在自我建構知識的同時,掌握更多的摹會知識,從不同的角度去挖掘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建構教材所蘊含的精神價值,並通過角色表演與文本、作者展開精神、情感、生命的對話,在對話中增添新的信息,內化語言,加深情感,對“給予”一詞賦予新的生命。]

(三)品讀“激動”,感悟夢圓之美

聽了金吉婭的話,媽媽緊緊地擁抱着金吉婭,千言萬語涌上心頭,激動得說不出話來。你能代媽媽說嗎?

1、學生自讀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聯繫上下文,自己練說媽媽激動的話語。

2、全班交流,在交流中抓住“如願以償”一詞,深層探究陌生女孩、金吉婭、媽媽三人的內心世界。如果你是那個陌生女孩,當你拿到了夢寐以求的洋娃娃時,你會怎麼想?又會怎麼做?(也會象金吉婭一樣仁愛、同情、體貼別人,回報社會對我的愛,關心天下所有需要幫助的人,做一個善良的人……)如果你是金吉婭,當你看到和聽到陌生女孩的言行時,你又會怎麼想?(使別人快樂纔是真正的快樂,小女孩得到了洋娃娃,我幫助別人的心願也就實現了……)如果你是媽媽,當你看到這一切,你又會怎麼想?(自己的孩子已懂得關愛他人,有一顆仁愛、同情、體貼別人的心,這正是媽媽的心願……)

3、指導感情朗讀。

[點評:學生緊緊抓住“如願以償”一詞,在感悟語意的基礎上,“尋言以明象”,以讀見悟,展開想象,進入語境,領悟文情,理解教材內涵之美,進行生命對話,在對話中還原人性之美,感受到使別人幸福纔是真正的幸福,進一步豐厚文化與精神底蘊。]

三、拓展,昇華美的意蘊

1、昇華給予樹的形象。剛上課時,有同學提出:這是一棵怎樣的樹?課文學到這兒,在你的心目中,你認爲這是一棵________樹(希望、同情、快樂、愛心、友誼、美滿、體貼、高興、熱心、願望……)

2、走進現實生活。在學生說的過程中教師隨機畫出一棵聖誕樹。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象陌生女孩一樣需要幫助的人,當你看到或聽到她們的情況後,你願意將自己的愛心獻給她們嗎?(教師發放愛心卡)

3、播放音樂,學生將自己的愛心寫在小卡片上,並進行交流。這樣一棵美麗的給予樹,應該把它種在哪裏呢?(種在每個人的心裏)只要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棵給予樹,那麼我們的世界就一定會充滿------善良、仁愛、同情、體貼、友誼……

[總評]:

馬克思說過,教育的根本任務是讓美代代相傳。語文教學作爲一門藝術,其審美價值不僅僅在語言上,更重要在精神上,美的精神是語文教學的靈魂,語文課應成爲孩子“精神的天堂”。這篇教學設計,以“情”爲紐帶,以“美”爲目標,以“思”爲核心,着眼於學生精神的喚醒,潛能的顯發,注重引導學生在語言的理解和運用的過程中通過鮮活的學,靈動地進入文本角色,藉助多種生活情境的創設,再現文本情境,把握文本主人公的形象,做到以文啓人,以情動人,以美育人,努力讓孩子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展現語言的美,還原人性的美,享受生命的美。尤其是課堂結尾,藉助對“給予樹” 形象的豐滿,進一步豐富愛的內涵,給愛賦於新的生命,使每個學生都明白給予樹本身就是善良、仁愛、同情、體貼,要使自己成爲有益於社會的參天大樹,併爲自己的心靈脩築一座符合自己夢想、適合自己精神生活的理想家園,一片蔥蘢的淨土---美的精神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