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集錦15篇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集錦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W 次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集錦15篇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

2、理解老人是怎樣知道丟失駱駝的特點的。

3、培養仔細觀察與認真思考的習慣。通過學習,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觀察,認真思考,就會有所發現”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1、瞭解商人的'駱駝有哪些特點,老人是怎麼發現這些特點的。

2、理解老人爲什麼能夠指點商人找回駱駝。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觀察畫面,激趣導入

1、激趣:老師這裏有一些挺有趣的圖片,它能測出一個人的觀察能力強不強。同學們想不想一比高低?

2、出示圖片或顯示課件內容,開展觀察競賽活動。

3、導學:其實在生活中,只要我們用心觀察,認真思考,也會有許多發現的。《找駱駝》這個故事講述的就是這個道理。想不想學一學?

二、朗讀課文,理出線索

1、建議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方式閱讀全文。

2、學生根據提示思考課文內容。

(1)出示問題。

A、商人走失了一隻駱駝後,是怎麼做的?

B、老人看到了什麼,知道了什麼?

(2)提出要求:看誰課文讀得認真,看誰問題答案找得準確、完整。

(3)學生按問題提示和要求,到課文中尋找答案。

(4)在互相交流中,把答案逐漸補齊。

三、通過朗讀,理解詞語

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來理解課文中的一些詞語。

四、根據線索,比較異同

1、啓發學生思考。看了這位商人走失了駱駝以後的表現,你覺得他和老人的表現有什麼不同?先在小組裏和同學交換一下看法。

2、組織學生評價商人和老人,全班交流。

3、假如你是一個旁觀者,看到找駱駝這一幕,你想對商人和老人分別說什麼?

五、角色朗讀,表現人物

1、小組內分配好角色,討論一下商人和老人的對話該用怎樣的語氣讀。然後開展角色朗讀,並互相評議。

2、展示角色朗讀,比一比哪一組讀得最好。

六、延伸作業

由老人的仔細觀察和善於思考引導學生討論拓展,說說自己用心觀察,認真思索獲得的發現。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2

一、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瞭解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二、學習重點:

理解指導鹿對自己的腳和腿的前後不同的態度。

三、學習難點:

讀懂課文,體會故事所寄寓的道理。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動物圖片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茂密的叢林中,住着許多動物,今天老師請來了兩位動物朋友。(課件)它們之間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引出課題,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二)、明確學習要求:

1、學生默讀自讀提示,明確要求。

2、學生說學習要求。

(三)、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課件)

1、學生自由朗讀全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開火車,一人一句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

3、默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學生彙報交流。(貼圖)

(四)、品讀課文,體會探究。

1、指導學生讀書方法:邊讀邊想。用這個方法解決問題(課件出示):

鹿遇到獅子之前,對自己的腳和腿的態度是怎樣的?

鹿遇到獅子之後,對自己的腳和腿的態度又是怎樣的?

2、學生彙報鹿遇到獅子之前,對自己的腳和腿的態度是怎樣的。相機課文1至4自然段,(課件)指導朗讀,讀出對角的讚美、喜愛,對腿的抱怨。(板書:精美別緻太細難看)

3、學生彙報鹿遇到獅子之後,對自己的`腳和腿的態度又是怎樣的。課文第7自然段,(課件出示:兩隻美麗的鹿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學生齊讀鹿說的話。(板書:差點送命獅口逃生)

4、比較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後不同態度,引入5、6自然段。(課件出示內容)

學生自由地讀5、6自然段。

a、讀後你知道了什麼?(鹿靠有力的腿從獅口逃生,而美麗的鹿角卻掛在樹枝上險些喪命。)

b、同學們,你們看過兇猛的野獸追趕獵物時那驚心動魄的場面嗎?那對於弱者來說是一場生與死的考驗。讓我們閉上眼睛,一起走進森林深處去體驗。(老師範讀五、六自然段)

c、聽了老師範讀,你感受到了什麼?(驚險)

d、你們想試一試嗎?想一想老師剛纔的朗讀,再結合自己的理解琢磨一下。

e、放音樂配讀。

f、你們讀得真好!如果你們就是那隻剛剛脫險的鹿,你想說什麼?

(五)、領悟寓意,昇華主題。

1、讀了課文,你明白了什麼道理?你能聯繫實際生活談一談嗎?(課件)

2、學生交流彙報。

(六)、前後聯繫,延伸拓展。

1、(課件出示)分析、比較《陶罐和鐵罐》與《獅子和鹿》這兩篇課文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2、學生交流彙報。(板書:要全面地看待事物)

3、小結:我們學了課文之後,希望同學們以後能全新的看待自己,全面地看待事物,能從不同的環境去了解事物。

(七)、品讀、賞析、積累。

1、學生選擇課文中感興趣的部分再讀一讀。

2、交流。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3

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在9篇課文的後面安排了“資料袋”,“其目的在於引導學生更加主動地瞭解與課文有關的信息,拓展學生的視野,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同時也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該如何把握特點,用好、用活資料袋,提高教學效率呢?

一、注重整合,讓資料袋“物盡其用”

本冊教材的設計較爲充分地體現了“整合”的課程理念,資料袋不是“單純的資料”,而是課文學習的有機組成部分。基於這樣的認識,教師研讀教材之後,分析每一個資料袋的作用,將資料袋的使用與課文的學習結合起來,就能引導學生用好資料袋,使其“物盡其用”。

【案例】 《奇怪的大石頭》一文之後的資料袋爲學生提供了李四光經過長期研究,爲祖國摘去“貧油國”帽子的資料。學生通過這個資料,反過來再讀課文,就能夠知道李四光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就,跟他小時候善觀察、愛提問是分不開的。《我不能失信》之後提供有關宋慶齡簡介,《孔子拜師》之後提供的關於孔子的介紹,都屬於類似的安排。引導學生學習這些資料,可以課前預習,爲學習課文做鋪墊;也可課後延伸,讓孩子感悟偉人的成功與兒時的因果關係,增強自身的學習動力,覺得自己“也可以那樣”。

整合的課程觀,還要求學生將資料袋中的資料進行整理,最終變成“自己的東西”,豐富語言積累,從而“一物多用”。

二、鼓勵創新,讓孩子成爲資料袋的主人

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利用資料袋的時候,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強調“可以這麼用”“也可以那樣用”,還要引導思考“怎樣用最好”。在本冊的九個資料袋中,由於資料內容的差異,使用時方法應該靈活多樣,鼓勵學生創新思維。

【案例】 《我們的民族小學》一文課後的資料袋,爲孩子們展現了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生活的場景,生動的畫面可以豐富他們融入民族大家庭的幸福體驗孩子如果想知道那些少數民族同胞在做什麼,也可簡要涉及,讓想知道的同學課前查閱其他資料,比如阿昌族同胞吹起動聽的葫蘆蕭,傣族姑娘挑起可愛的竹簍等等。只要孩子們感興趣,也可結合課文進行“我想和(什麼族)的小朋友(做什麼)”的說話訓練,激發學習的興趣,還可以讓孩子說說“我還知道……”。

在引導孩子學習使用資料袋的過程中,與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結合起來,有意鼓勵創新並注意保護他們的積極性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可以把資料袋越用越活,越用越好。

三、培養習慣,讓資料袋不斷充實

培養學生使用資料袋的良好習慣是很重要的,對於用得好的同學一定要適時表揚,樹立榜樣,力爭讓收集資料、合理使用資料袋成爲孩子們的自覺行爲。教材上提供的資料袋其實不多,這爲學生自己動手,收集整理資料,形成自己的資料袋提供了空間。

【案例】 《趙州橋》一文課後並沒有提供資料袋,但是如果學生養成了積累資料的習慣,加上教師的引導,他們完全可以自主地通過課外書、網絡等各種渠道瞭解祖國燦爛悠久的“橋文化”,進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激發民族自豪感。這種學習的過程也是對孩子們自身資料袋的補充。如果孩子們查閱資料、收集整理資料的速度加快了,豐富資料袋的'工作完全可以在大多數課文學習之前或之後自覺主動地進行。至於本身就有資料袋的課文,比如《蜜蜂》《玩出了名堂》,也可以根據學生的意願,鼓勵通過查閱課外書或網絡等形式,進一步豐富資料袋的內容,只是教師關注的不要停留在知識本身,而是應關注收集整理信息的過程和資料的使用。

建議老師們給每個孩子提供一個資料積累專用本,課外資料、妙詞佳句都可納人。教師對孩子自身資料袋的關注,就會激勵孩子收集整理資料的熱情,長此以往,孩子的語文能力將會得到極大的提高。

四、尊重差異,讓資料袋煥發個性光彩

學生由於個體的差異,對於資料袋的使用一定存在差異,這是很正常的,所以教師應多做“正面引導”,樹立榜樣,而儘量不要“強行要求”,打擊弱勢。如果收集整理資料、運用資料袋變成教師強制要求的行爲,就使得原本很快樂的學習過程變得索然無味,令學生產生牴觸情緒,費力低效。

【案例】 《給予樹》課後關於聖誕節的資料,《“東方之珠”》課後關於香港的資料,孩子們一定都非常感興趣,但這些資料比較少,許多孩子或許已經知道,於是“想知道”,這時教師可以讓這部分孩子查閱資料,然後共同交流。對於那些能力相對較弱的孩子,也可讓他們盡力而爲,告訴他們“可以做得更好”,在與同學資料的“共享”中得到提高。另外,鼓勵學生自身資料袋在內容、形式上以及命名、美化方面應儘可能體現自己的個性。

條件允許的話,那些豐富多彩的、個性化資料袋就可以成爲一個繽紛的展臺,讓孩子們在展示中相互學習,取長補短,體驗成功。

拿到新教材,我們需要統攬全局,把握教材的特點,把資料袋這一種新的形式放到整個語文課程資料中來加以認識,這樣才能在資料袋的使用上靈活自如,不致顧此失彼。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學習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後具體的構段方式。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知道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

1、品味詞句、想象意境、訓練朗讀。

三、教具準備:

小黑板,錄音機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

(板書:秋天)

2、在這秋高氣爽的日子裏,田野真美呀,有迷人的.景色,有豐收的喜悅。但在建國以前,我國黑龍江部分地區的秋天曾是一片荒蕪,人們稱爲北大荒。

(板書:北大荒)

3、齊讀課題。

4、過渡:那麼,如今北大荒的秋天是什麼樣呢?

二、初讀課文。

1、拼讀生字表內的生字,注意字音、字形。

2、學習生字詞

(1)出示:

huang bi xi lǚ yinhui jǘ jiang zi jin

北大荒 一碧如洗 幾縷 映照 銀灰 橘黃 絳 紫 錦緞

tou yang wen jia pang zhen

透明 (盪漾) 波紋 熱鬧非凡 豆莢 臉龐 榛樹

ran shao ling

燃 燒 金黃 山嶺

(2)學生自由拼讀。

(3)指名讀,齊讀。

3、朗讀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將課文讀通順。

(2)放課文錄音,再讀課文將課文讀流利。

(3)檢查讀。

4、默讀課文,理清思路。

(1)默讀課文,想一想:你覺得北大荒的秋天怎樣?課文用哪句話來概括?

齊讀第六自然段。

課文從哪兩個方面來寫北大荒秋天的美的?

(2)全文共6個自然段,哪幾個自然段景色優美,哪幾個自然段寫物產豐富?

學習第一節。

三、精讀課文。

1、學習第5自然段。

過渡:因爲時間關係這節課我們先學第5自然段。

2、指名讀課文,思:你從哪些詞句體會到物產豐富的?

3、交流理解大豆搖鈴千里金,茫茫,草甸子,沉甸甸等詞。

4、練讀,齊讀。

四、教學生字,指導書寫。

1、記憶生字。

2、指導書寫。

重點指導碧紫燃。

3、師範寫,生描紅。

五、作業。

1、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興高采烈”造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3、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理解並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讀題質疑,直奔中心:

1、師:王維是唐代一位大詩人,他寫了一首有名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齊讀這首詩)。課文用最膾炙人口的一句作爲課題。

2、齊讀課題,找出課文圍繞課題的哪個詞來寫的。(思親)

3、學生圍繞“思親”質疑。(①爲什麼思親?②怎樣思親?)

二、初讀課文:

1、輕聲自讀課文,讀順課文。

2、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

(2)指名讀,指點學生從平翹舌音、前後鼻音、三拼音節等方面辨明讀音。

(3)抽生字卡片讓學生讀生字詞。

3、分自然段指名讀課文。

三、寫字指導

指導要點:

逢:半包圍結構。注意內部的結構。

佳:由8畫寫成。右部是兩個“土”疊加,不是中間一“豎”到底。

倍: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左右上下兩端齊平。

插:12筆寫成。右部的筆順爲:“撇、橫、豎、撇、豎、橫、橫折、橫、橫”,末“橫”左連“豎”筆,右連“橫折”部,且讓“折”部末端下露些。

憶:左部“豎心旁”筆順是“點、點、豎”。

異:需注意上半部分。

第二課時

二、詩文對照,讀中解疑

(一)細讀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思考問題:爲什麼思親?讀後討論

(因爲詩人獨自一人,少小離家,離家之遠—在長安離家之久—已兩年,所以思親之情油然而生。)

2、出示:獨在異鄉爲異客, 詩文對照,說說詩句的意思。

3、指導感情朗讀。(“不知不覺已經兩年了”讀得稍緩,帶些傷感。)

(二)、細讀第二自然段

1、師引讀:恰逢一年一度得重陽節又到了(生接讀第二自然段)。

2、文題對照,理解“倍”的意思。

3、自由讀第二自然段。說說你覺得哪些詞用得好。(交流後出示卡片:一年一度、扶老攜幼、興高采烈、登高遊玩、家家戶戶)

4、用上這些好詞說說詩人爲什麼“倍思親”。看誰用的好詞多。

5、出示:每逢佳節倍思親 詩文對照,說說詩句的意思。

6、指導感情朗讀。(一、二、三句讀出人們歡度佳節的熱鬧、愉快氣氛;第四句聲音放低,速度放緩,讀出王維的孤獨與寂寞,深深的思念之情。)

(三)、細讀第三自然段

1、配樂範讀第三自然段,讓學生體會詩人的心情。

2、自由讀,討論問題:王維是怎樣思親的?(前半段:王維思念以前與兄弟們歡度重陽節的情景。後半段:王維遙想此時兄弟們是怎樣思念他的.。)

3、學習前半段。(1、一邊配樂,一邊讓學生默讀,啓發學生想象:“總要”、“頭插茱萸”、“手挽着手”、“登高遠眺”的情境,體會如今“天各一方”、“不能相會‘的遺憾。2、指導感情朗讀。)

4、學習後半段。抓住“一定也在思念我“、無限深情地說……”反覆指導朗讀,讓學生感受詩人內心的激動與神往。

5、出示: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詩文對照,理解詩句的意思。

(四)、細讀第四自然段

1、王維此時的心情可用書上的哪句話表達?(王維思緒萬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2、指導感情朗讀第一句

3、聯繫上文,體會王維的思緒萬千。(兩個省略號)

4、師:他提起筆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

5、出示古詩,配上樂曲,讓學生扮演詩人,上臺誦讀。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會認4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掌握多音字“啦”。正確認讀本課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認識翠鳥,感受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美妙境界,培養學生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

4.繼續培養學生蒐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認識翠鳥,感受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美妙境界,培養學生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質疑激趣,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鳥會搭船,奇怪不奇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搭船的鳥》,看看會搭船的是什麼鳥?(板書課題)提出問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興趣濃厚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師: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藉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請教老師或同組同學,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學生互助識字,交流識字方法。

3.課件出示典型字,指名口頭組詞。

4.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要求:聲音洪亮、正確流利、同學愛聽。

5.檢查朗讀,以小組彙報的形式,彙報時可自定齊讀人數,也可以選一名同學代表本組朗讀,聽後其他同學隨機評價。

6.更換語境,出示含有生字的其它句子,讓學生再認。

7.脫離語境,小組長檢查組內識字情況。讓學生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培養了其自主識字的能力、合作意識及良好的識字習慣。

以小組形式認讀課文,再以小組形式彙報,激發學生競爭意識,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更換語境,強化生字的再認。

三、初讀課文,初步感知

師:自由閱讀課文,看看搭船的鳥是什麼鳥?你喜歡這樣的小鳥嗎?爲什麼?從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說一說。問題的提出可以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內容。

第二課時

一、深入品位,理解課文

1.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多麼的美麗。”從這句話中你能體會到什麼?(作者對小鳥的讚美之情)

你想怎麼讀這句話?

2.出示翠鳥圖片,結合第2自然段,觀察翠鳥的外形,引導學生感受翠鳥的美麗。

3.如果你看到這樣一隻小鳥立在船頭,你會產生什麼想法?

預設:它站在船頭做什麼呢?

它願意和我交朋友嗎?……

4.引導學生讀好文章第3自然段的問句,體會“我”天真好奇的童心。

5.讀第4四自然段時,引導學生透過“一下子”、“沒一會兒”想像翠鳥的動作,體會小作者好奇歡快的心理。

引導學生一邊想象小鳥的樣子,一邊讀後面描寫小鳥樣子的句子。使學生進入情境,自由發散思維,有利於自由在讀中品位和體驗,留給了學生讀書感悟的餘地。

二、積累與擴展

把自己瞭解到的有關翠鳥的知識介紹給周圍的夥伴。

三、識記生字

1.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識字方法,然後進行小組間交流。

2.利用動作識記“搭”、“吞”。

3.指導書寫時,引導學生注意每個字的間架結構,看清每個字的佔格位置,把字寫勻稱美觀。強調:“艙”這個字要注意“舟”字旁的橫不能寫出頭。

在指導中注意老師的示範,便於學生模仿,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書寫水平,掌握漢字結構規律和特點,寫出美觀的字。

四、課外閱讀

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語言積累,發展語感。

板書設計:

搭船的鳥

嘴 紅色

美麗 羽毛 翠綠

翠鳥 翅膀 藍色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能認識本課的10個生字,重點引導學生辨清“予”和“裕”的字形,能用同義詞替換或聯繫上下文的方法來理解“給予、擔心、寬裕、沉默不語”等詞語的意思。

2、通過聯繫上下文,讀懂課文是通過媽媽心情變化這一線索來組織課文的寫作特點。感受金吉婭的善良、關愛他人的美好情感。

4、能展開想像拓展寫話,爲小音樂家楊珂、小珊迪、賣火柴的小女孩等文學作品中的一些窮苦孩子寫一張愛心卡。

教學重點:

通過分析媽媽的心情變化,體會金吉婭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最後一句:“這個聖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願以償的笑臉。”的含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板書:“給予”正音給予(jǐ yǔ),辨析“予”的字形。

簡單說說對“給予”一詞的理解。(“給予”就是給、送。)像這樣在一個詞中,兩個字表示同一個意思的詞叫並列合成詞。

出示:甜蜜、擁抱、寬裕、試探、猜測這些詞也是並列合成詞,讀一讀。

2、補全板書:給予樹,瞭解其含義。

(1)讀文找出文中一句描寫“給予樹”的句子。

出示:“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給予樹’。樹上有許多卡片,其中一張是小女孩寫的。”

(2)從上面文字中,你讀懂了什麼叫“給予樹”?

交流:援助中心:援助就是支援幫助的意思,援助中心就是給別人提供幫助的地方,是慈善組織組辦的贊助機構,用來幫助窮苦人或有困難的人。像我國的春蕾計劃、希望工程等就是給別人提供幫助的贊助機構。

給予樹:是慈善機構在聖誕樹上掛上反映孩子們心願的卡片來請求他人贊助的樹。

(3)簡介聖誕節。

交流:每年的12月25日是聖誕節。 聖誕節是西方最重要的節日,相當於我們中國的春節。(播放西方聖誕節歡樂的情境)在這歡樂的節日裏,人們圍着聖誕樹跳舞,相互交換禮物。所以聖誕節是人們最快樂的節日,也是孩子們最喜歡的節日。

3、過渡:在這個歡樂的節日裏發生了什麼樣的事呢?

二 整體入手,初步感知課文。

1、初讀課文,讀通課文,讀準詞語。

給予 聖誕節 甜蜜 寬裕 分享 棒棒糖 立即 援助 卡片 盼望 善良 仁愛 同情 體貼 興高采烈 沉默不語 如願以償

2、 再讀課文,本文寫了一個怎樣感人的故事呢?

填空:這篇課文的主人公是小女孩兒(金吉婭),在聖誕節前夕,媽媽給了二十美元讓孩子們互贈禮物,金吉婭卻給一個陌生女孩買了洋娃娃。從她身上我們學到了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知道了在別人需要幫助時要及時獻出自己的愛心。

三、品讀課文,體會媽媽心情變化的原因。

1、是呀,故事發生在美好的西方節日——聖誕節前夕。是金吉婭的母親將發生在自己女兒身上的一個感人故事記錄了下來。在這件事中,金吉亞的媽媽心情有什麼變化呢?爲什麼會有這些變化呢?請同學們輕聲自讀課文,圈出描寫媽媽心情變化的詞語。

出示:擔心、生氣、激動。

2、學習課文第1節,體會媽媽擔心什麼。

交流出示:“讓我擔心的是,家裏並不寬裕,我只攢了一百元,卻要由五個孩子來分享,他們怎麼可能買到很多很好的禮物呢?”

(1)辨析“裕”的字形,理解“寬裕”一詞。讀文你從哪可以看出家裏不寬裕?

隨機理解:“攢”:存着。

指名讀這句話,讀出媽媽的擔心。

(2)儘管家裏並不富有,可金吉婭的媽媽還是把自己積攢的'100美元平均分給了五個孩子,讓他們每人至少準備四份禮物。讀到這兒,如果你是金吉婭,你心裏會想些什麼?

3、學習課文第3節,體會媽媽爲什麼生氣。

(1)學生自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抓住“興高采烈”一詞,體會手足之情。

師:媽媽的擔心是多餘的,孩子們拿到二十美元,就分頭去採購聖誕禮物了。兩個小時過去了,孩子們該回家了,在回家的途中孩子們表現怎樣?

(2)引讀:孩子們都興高采烈,只有金吉婭----(沉默不語),看到金吉婭沉默不語,這引起了媽媽的懷疑,發現——(她只買了一些棒棒糖——那種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

(3)聯繫上下文想象媽媽的心理活動,理解媽媽生氣的原因。

我看到金吉婭只買了一些棒棒糖——那種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心裏非常生氣,想:

(交流時應引導學生理解“一些”與“一大把”的區別。從“五十美分”與“二十美元”的對比,知道棒棒糖太便宜了……媽媽想讓孩子送出最誠摯的祝福,而小金吉婭卻不夠誠摯。)

(4)體會這時候的金吉婭爲何沉默不語?

(金吉婭擔心母親責怪。)

4、領會課文最後一段話的含義,體會媽媽爲何激動。

(1)指名讀最後一段話。

(2)、用“因爲……所以……”的句式說說媽媽激動的理由。

(3)總結:金吉亞到底做了什麼讓媽媽這樣激動?她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女孩呢?下節課在學習。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生字詞。

給予 聖誕節 甜蜜 寬裕 分享 棒棒糖 立即 援助 卡片 盼望 善良 仁愛 同情 體貼 興高采烈 沉默不語 如願以償

二、感受金吉婭這個人物。

1、從語言感受人物。

(1)金吉婭拿着這二十美元到底做了什麼,讓媽媽有着這麼明顯的情緒上的變化?讓我們讀讀課文的第四節,從金吉婭對媽媽說的這番話中找到答案。指名讀金吉亞說的話。

(2) 讀完討論交流:

平常的聖誕樹上都掛滿禮物,可金吉婭看到的卻是一棵給予樹。金吉婭來到這棵“給予樹”下,取下了其中一個小女孩寫的卡片,卡片上寫着什麼呢?

(出示:她一直盼望聖誕老人送給她一個穿着裙子的洋娃娃。)這句話中的哪個詞引起了你的關注。什麼叫一直盼望。

出示:

每當看到鄰居夥伴抱着洋娃娃的時候,小女孩就(非常羨慕或非常希望有一個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白天,小女孩就想(抱着洋娃娃玩耍);

夜晚,小女孩就想(擁着洋娃娃入睡);

每當一個人害怕的時候,小女孩就想(讓洋娃娃陪她玩耍)。

每當有了委屈的時候,小女孩就想(向洋娃娃傾訴)。

每當(有了高興的事情 ),小女孩就想(和洋娃娃一起分享)。

,《給予樹》教學設計(沙龍)

是呀,小女孩早就想擁有一個洋娃娃;天天想,夜夜想,月月想,年年想呀,讀:她一直盼望聖誕老人送給她一個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擁有一個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就是她現在最大的?(板書:願望希望)

(3)金吉婭看到小女孩的願望,她想:( ),可是:( )。但金吉婭在家人和小女孩的選擇中最終傾向了( )因爲她想到了一句話,並在後來告訴了自己的母親。哪一句?

讀:可是媽媽,我們有這麼多人,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什麼都沒有。

是呀,我們有這麼多人,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

我們有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可小女孩沒有。

我們有( ),可小女孩沒有。

我們有( ),可小女孩沒有。

我們有( ),可小女孩沒有。

一句話,小女孩什麼也沒有。

多麼善良的金吉婭呀!多麼( )的金吉婭呀!多麼( )的金吉婭呀!多麼( )的金吉婭呀!(板書:善良、仁愛、同情、體貼)

於是,她取下卡片,買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禮品區。

(4)、聽了金吉婭的話,媽媽緊緊地擁抱着金吉婭,激動得說不出話來,你能代媽媽說嗎?

(5)、從金吉婭的做法裏,你感受到了什麼?

(填空:金吉婭不僅給家人買了聖誕禮物——棒棒糖,還把同情和愛心送給了一個陌生的小女孩,給她買了洋娃娃,讓她的願望得以實現。她是一個善良、仁愛、有同情心和體貼的孩子。)

引讀:金吉婭雖然放棄了給家人買漂亮禮物的機會,然而她卻得到了(小女孩的感謝,媽媽的擁抱……),給予不僅僅是放棄,也不僅僅是得到,給予更是(善良、仁愛、同情、體貼……)

(6)、指導朗讀最後一段。

2、讓我們回到書中,再讀金吉婭的話,你對金吉婭有哪些新的認識?

生:先開口 ,本來想送給哥哥姐姐禮物(可以看出金吉婭是個體貼的孩子)

金吉婭發現了給予樹上的卡片(可以看出金吉婭是個細心的孩子)

她取下卡片買了洋娃娃(她毫不猶豫買了洋娃娃,可以看出金吉婭的善良和仁愛)

只夠買棒棒糖(可以看出金吉婭體貼家人)

哥哥姐姐與小女孩比,小女孩更需要禮物(可以看出金吉婭有同情心)等等。

她把事情的經過全都告訴了媽媽(可以看出金吉婭非常誠實。)

師總結:是呀,從字裏行間我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金吉婭的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所以媽媽說:這個聖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願以償的笑臉。

三、點擊“給予”,感受“愛”。

1、整篇課文中,無不透出愛的情意,再找找文中還寫了誰給予誰什麼?

a、 媽媽給予每個孩子二十美元。——母子之愛

b、孩子們給予對方聖誕禮物。——手足之愛

小結:這些舉動都是對親人的愛,從中更讓我們感受到金吉婭對陌生人的愛是那麼的可貴,更讓人們爲之動容。相信金吉婭的“給予”行爲雖然源於她善良的本性,也一定和她成長在這樣一個“愛”的家庭氛圍中有很大的關係。

2、看板書小結:給予樹是一棵(善良、仁愛、同情、體貼)樹,這樣一棵美麗的給予樹,應該種在哪裏?(每個人的心裏)只要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棵給予樹,那麼我們的世界一定會充滿愛。

五、 拓展說話練習:

1、一天,媽媽帶着金吉婭和她的哥哥姐姐,通過援助中心工作人員的精心安排,在這棵聖誕樹下與小愛麗斯見面了,大家會說些什麼?你想代表誰,最想說什麼?(學生可選擇幾個不同的人物練習口語交際)

2、老師想代表工作人員說:有了你們的愛,才使這棵普通的給予樹變成了一棵愛心樹,有了像金吉婭這樣的人獻出善良、同情和愛心,我們心中的給予樹才能常青、常綠,越來越茂盛。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生動的語言,感悟小刺蝟的聰明機靈。

2.抓住作者評價刺蝟的語句,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

3.能夠有順序地複述小刺蝟偷棗的過程,適度運用課文中生動的詞語。

4.走進作者心裏,體會作者對刺蝟的喜愛之情,感受作者把刺蝟當做朋友,這是大自然賜給的珍貴禮物。

教學重點:

在體會課文生動語言的同時,感受小刺蝟的高明。

教學難點:

學生在品讀中走進作者心裏,體會文本情感。

教學流程:

第一板塊:基於學情 整體把握 品味描寫“棗”語言的優美

1.導言:同學們,大自然是美妙的,也是無私的,它賜給我們許多珍貴的禮物,有個叫宗介華的作家,就發現大自然賜給他一個帶刺的朋友,讓他非常開心跟老師一起板書,(板書:帶刺的朋友)注意“刺”這個字的字形。(教師指導。)

2.師:在家讀課文了嗎?讀了幾遍?那大家一定知道這個帶刺的朋友是誰?一起告訴我。(出示圖:刺蝟)

3.現在我請大家再自由讀一遍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小刺蝟的什麼事?(小刺蝟偷棗的事。)

4.師:這棗什麼樣?竟引來小刺蝟偷呢?

(教師配着音樂,出示圖片,朗讀第一段:描寫棗的語句。)

這棗什麼樣?(好紅的棗,還很多,還很香)能讀出來嗎?

第二板塊:理清順序 讀中揣摩 品悟“偷棗”語言的生動

1.過渡語:看了這樣的棗,你會有什麼想法?(很饞,很想吃到。)

是啊,這樣的棗不但你饞,小刺蝟也饞呀!所以小刺蝟就來——偷棗。

看來:作者描寫棗很有必要,正是這又紅、又香、又紅的棗,才引來了小刺蝟。

2.請同學們默讀2至11自然段,邊讀邊想,小刺蝟是怎樣偷棗的?

預設:小刺蝟先爬上樹,然後用力搖晃樹,把棗要下來,再把棗紮在背上,跑了。

3.師:通過我們讀及同學們的彙報,我感覺小刺蝟偷棗就是一個動畫片,閉上眼睛想一想,你的眼前出現了幾個畫面?

(1.小刺蝟爬上樹。2.小刺蝟用力搖樹,把棗要下來。3.小刺蝟打滾把棗都紮在背上,跑了。)

教師隨機概括(爬樹 搖棗 收棗)並板書。

4.師:小刺蝟偷棗的這三個畫面,作者用生動的語言寫了出來,請同學們讀讀描寫小刺蝟(爬樹 搖棗 收棗)的.語句,邊讀邊思考你讀出一個怎樣的小刺蝟?把你的感受寫在字裏行間。

5.走進“爬樹”的畫面。

讓我們先走進“爬樹”的畫面。

指名讀描寫小刺蝟爬樹的句子:

我剛走到後院的棗樹旁邊,忽然,看見一個圓乎乎的東西,正緩慢地往樹上爬。

那個東西,一定沒有發現我在監視它,仍舊詭祕地爬向老樹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條……

a師:讀出怎樣的刺蝟?(動作緩慢的刺蝟)如果你是小刺蝟爲什麼爬的這麼慢呀?怎麼還詭祕地爬向老樹枝?(我是來偷棗的,怕被別人發現,所以要小心點。)這是個怎樣的小刺蝟?(聰明、機靈、有心眼)能通過你的朗讀,讀出小刺蝟的聰明機靈嗎?(指名讀)

b教師造境:讓我們進入那個場景:一個晚上,新月斜掛,朦朧的月光透過樹枝,斑斑駁駁地灑在地上。小刺蝟來偷棗了:(播放動畫片中動物爬樹的響聲)指名讀。

c如果你是作者看到這麼一個小刺蝟,你趕跑它嗎?(不)爲什麼?此刻作者就想看看這東西還要幹什麼?

6.走進“搖棗”的畫面。

師:這個小刺蝟剛纔還小心翼翼、緩慢詭祕,可是到了樹上卻變樣了:

指名讀:後來,那個東西停住腳,興許是在用力搖晃吧,樹枝嘩嘩作響,紅棗噼裏啪啦地落了一地……

師:小刺蝟,怎麼敢這麼用力搖呀?你剛纔不是怕被發現嗎?一個一個地摘,還沒有聲音多好啊!

(預設:1.我想讓棗快點下來;2.我想讓棗多下來些;3.這時我沒發現有人,所以用勁搖爭取時間,爲的是速戰速決,纔不被發現。)這是多麼有心眼的小刺蝟呀!

如果說小刺蝟那樣緩慢詭祕的爬,是小心翼翼且聰明機靈,那麼這用力搖晃說明這是一個——(預設:1.聰明機靈的小刺蝟;2一個很有辦法的小刺蝟;是一個高明的小刺蝟……)它高明在——(預設:1.能抓緊時間弄更多的棗;2.方法巧妙;3.速戰速決)

看來這“用力搖晃”裏誰能把這個句子再讀一讀,讀出小刺蝟的高明。實時指導。

如果你是作者:看到這個畫面,你趕走小刺蝟嗎?(不)爲什麼?師:不能你趕走,看:(課件出示文字:我還沒弄清楚是怎麼回事,樹上那個傢伙就噗地一聲掉了下來,聽得出,摔得還很重呢!)

指名讀:噗的一聲說明什麼?掉下來的速度快。不小心嗎?(不是)你怎麼知道?(聯繫下文說。)小刺蝟爲什麼這樣做?(它在抓緊時間,這會正沒人,要快)小傢伙多有心眼,高明。

2.還有更高明的呢?

出示: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動起來了,看樣子,勁頭比上樹的時候足多了。它匆匆地爬來爬去,把散落的紅棗逐個歸攏到一起,然後就地打了一個滾兒。你猜怎麼着,歸攏的那堆紅棗,全都紮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長”大了一圈。也許是怕被人發現吧,它馱着滿背的紅棗,向着牆角的水溝眼兒,急火火地跑去了……

讀讀這句話那些地方體現了小刺蝟高明?

它匆匆地爬來爬去,把散落的紅棗逐個歸攏到一起,然後就地打了一個滾兒。

它爬來爬去,把散落的紅棗歸攏到一起,然後打了一個滾兒。

對比讀:體會“匆匆地”體會抓近時間,“歸攏到一起”、“就地打滾”方法巧秒。

這句中還那些地方體現刺蝟高明:向着牆角的水溝眼兒,(路線好:隱蔽自己)急火火地跑了。(爭取時間)

誰來讀讀“收棗”一段,讀出小刺蝟的聰明機靈和高明。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動起來了,看樣子,勁頭比上樹的時候足多了。它匆匆地爬來爬去,把散落的紅棗逐個歸攏到一起,然後就地打了一個滾兒。你猜怎麼着,歸攏的那堆紅棗,全都紮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長”大了一圈。也許是怕被人發現吧,它馱着滿背的紅棗,向着牆角的水溝眼兒,急火火地跑去了……

(這時配上音樂,有點緊張點的)這一攏、一滾、一紮、一駝可以看出刺蝟的是太高明瞭。

所以作者說:(齊讀)

我暗暗欽佩:聰明的小東西,偷棗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第三板塊:品讀稱呼 體會揣摩 感悟作者情感的變化

同學們你們發現了嗎?在三個場面中,作者稱呼小刺蝟的語言是不一樣的:

出示:

我還沒弄清楚是怎麼回事,樹上那個傢伙就噗的一聲掉了下來。

我暗暗欽佩:聰明的小東西,偷棗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當小刺蝟在樹上爬時:作者稱呼說——那個東西一定沒有發現我在監視它。(從中可以看出作者不喜歡小刺蝟)

當小刺蝟從樹上掉下來時:作者稱呼說——我還沒弄清楚是怎麼回事,樹上那個傢伙就噗的一聲掉了下來。(作者感到有些經驗,不知這傢伙搞什麼鬼。)

當小刺蝟其巧妙地收棗逃跑時:作者稱呼說——聰明的小東西,偷棗的本事可真高明啊!(作者有中的欽佩)。

第四板塊:複述偷棗 內化語言 品讀

1.課文讀完了,誰能用“小刺蝟本事高明”爲開頭,所說小刺蝟是怎樣偷棗的?

最好用上書中的一些描寫小刺蝟的一些動詞。

(1)自己練着說一說。(2)在小組中和小夥伴中說說。(3)教學生到前邊說。(達到:完整、有順序、生動)

2.推薦讀《帶刺的朋友》關於小刺蝟的其他故事,和夥伴交流刺蝟給你留下的新印象,感悟生動的語言。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9

一、複習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七色花》。上一節課,我們認識了一個新朋友,她就是小姑娘珍妮。誰來說一說在她身上發生了哪些神奇的事情?【指名複述第一~五自然段】

二、過渡

七色花這麼神奇,大家想不想知道珍妮用剩下的花瓣都做了什麼事情呢?現在,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89頁,先自己默讀課文,再與你的同桌合作完成學習卡。【同桌合作學習】

三、研讀七件事

這真是一朵神奇的七色花,每撕一片花瓣,就能實現一個願望。你覺得哪個情節最有趣,你就選那一段讀一讀。邊讀邊思考大屏幕上的問題。

【出示思考題】

【花瓶】指名讀,找關鍵詞,分析珍妮當時的心情。省略號是什麼意思?

【北極】指名讀,評讀。師:你覺得珍妮的願望實現後高興嗎?你從哪裏知道的?師:珍妮穿着夏天的衣服到了寒冷的北極,她冷不冷啊?

“哎喲,太冷了!”她大哭起來,不夠冷啊!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讀呢?

【玩具】

指名讀,相信所有同學都會有這樣的夢想,擁有所有的玩具。說說如果是你,你想要哪些玩具?那會是什麼心情?讀句子“讓世界上所有的玩具都歸我吧!”(高興、驚喜若狂、得意)然而,這個願望實現了,珍妮真的高興嗎?爲什麼?省略號是什麼意思?讀句子,這時她怎麼想?前後對比讀。

【健康】

現在神奇的花瓣只剩最後一片了,珍妮在大街上遇見了一個小男孩。他們之間說了些什麼呢?請你們把這組對話找出來,小組內分角色讀一讀。

【小組合作學習】師:珍妮想讓小男孩跟她一起玩捉迷藏。可是小男孩卻說:“不行,我的腿有毛病,不能跑着玩。”想象一下,小男孩說這句話時是什麼樣的心情?他現在最渴望什麼?師:珍妮是怎麼應答的?生:你一定能跑!師:珍妮說的時候心裏是怎樣想的?

珍妮的願望實現了嗎?書上是怎麼寫的?

生:小男孩的腿馬上好了,他從板凳上跳下來,同珍妮玩起了捉迷藏。師:你現在就是小男孩,可以和珍妮一起玩捉迷藏了,快樂嗎?生:快樂

師:把你的心情也送到句子中讀出來。師:珍妮現在的心情怎樣?生:快樂

師:是啊!珍妮送給小男孩健康與快樂的同時,也快樂了自己。

師:你把快樂寫在臉上,請你讀——

你把快樂流淌在心裏,請你讀——

師:你們此時快樂嗎?讓大家心裏充滿了快樂吧。讀——四、總結

師:這七片花瓣,哪片的使用最有意義?

【板書: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五、拓展延伸

如果現在老師再問你,你有什麼願望,是不是有些同學的願望已經悄悄地發生了變化?

【大屏幕】(配樂):假如我有一片神奇的花瓣,我要送給(),

讓我心裏充滿了快樂。

師:原來快樂是可以傳遞的,幫助別人快樂自己,只要你有一顆善良的心,所有的願望就

能變成現實,七色花就在你的心中。老師已經把這朵美麗而又神奇的七色花送給你們了,希望你們能夠成爲一個對社會、對別人有用的人,只有這樣我們的生活纔會快樂、纔會變得有意義。

《七色花》教學反思

《七色花》是一個傳統的故事教學活動,活動圍繞珍妮的這朵神氣的`七色花展開,讓孩子在赤、橙、黃、綠、青、藍、紫的七彩世界裏,在理解故事內容,會說故事裏典型的句子之後,再去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並嘗試着讓孩子們去幻想自己也擁有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去實現自己的願望。

在出示教具“一朵七色花”,猜測了七色花的神奇魔力之後,我給孩子們完整講述了整個故事,並運用圖片讓幼兒回憶故事內容,回答了七片花瓣實現了哪七個願望?討論哪一瓣花用得最有意義。孩子們的思維都非常活躍,說了很多種,有的說第一片花瓣最有意義,沒有這一片,她根本回不來,後面的事也就不存在了。有的說倒數第二片有意義,玩具太多了,交通堵塞了,這片花瓣幫助了全城的人。老師就逐個引導分析,最後讓孩子們得出統一的結論,最後一片花瓣最有意義,因爲安妮用最後一片花瓣幫助威嘉站立起來,自己也從中得到了快樂,這也是本次教學活動的目標之一:嘗試分析故事的主題“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最快樂!”

其實,雖然在老師的引導下,他們不得不認爲最後一片花瓣最有意義,但是在內心,他們不一定接受。在最後的遊戲環節,“假如給你一片花瓣,你會實現什麼願望?“在遊戲中孩子們暴露了自己的真實想法與做法,”“假如我有一片七色花瓣,我想買下全世界的玩具。”“假如我有一片七色花瓣,我想得到好多好多的糖果。”“假如我有一片七色花瓣,我想有很多很多錢。”這些是他們內心真實的想法,你能否定他不應該有這樣的願望,應該做更有意義的事情嗎?

關心他人確實是美德,是應該引導幼兒去感受,但是我們不能過於強調語文的教化作用,把我們的體驗強加給孩子。這樣做導致的後果是什麼呢?

長期的、模式化的思想教育,讓孩子們從小養成了說假話,空話的習慣,童真、童趣在慢慢消失。很難聽到孩子們真實的聲音,你們要聽什麼,愛聽什麼,我就說什麼。這是多麼悲哀的現象。語言教學應該儘量避免這種悲哀,讓課堂呈現她特有的生機和活力,真正煥發生命的色彩。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10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釣、攏”兩個生字,會寫課後“耍、裝、勁、絨”等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盛開、玩耍、一本正經”等14個詞語。

2.讀懂課文內容,體會並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玩樂的情形,能用自己的話解釋草地變色的原因。

3.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給生活帶來的樂趣,增強觀察自然、瞭解自然的意識。

4.體會課文中一些句子表情達意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多種方式理解文中的重點詞語。

2.讓學生在感情朗讀、表演、交流中,體會、感悟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容。

3.鼓勵學生與生活實際相聯繫品味語言,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結合學生自己走進大自然時經歷的有趣事情或獨特感受,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瞭解大自然、走進大自然的願望,在大自然的懷抱裏體會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幸福童年,養成積極的生活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理解第四自然段草地顏色的變化及原因。

2.體會文中“我”的情感變化及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難點:

能體會到課文描寫的草地的可愛、蒲公英的有趣。

三、教學策略

1.美讀感悟法:文章語言優美,讀起來朗朗上口。因此,“美讀”是本課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教師藉助對學生讀書的評價,幫助學生在讀中去感受、領悟,使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中所描繪的鮮明形象,引起學生對課文中描述的事物與情景的關注。

2.多媒體情景法:運用電教手段,創設多種情景,展示課文相關圖片,使學生在完全置身於課文所描繪的情景的同時,輕鬆、愉快、積極、主動的學習。同時,形象直觀的課件展示,有助於學生讀懂課文,感悟到語言文字帶來的美,體驗到發現的樂趣,也有助於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四、教學過程

(一)展示圖片,設懸導入新課

1.交流課前蒐集的有關蒲公英的文字或圖片。介紹自己所知道的關於蒲公英的知識。

2.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蒲公英,請學生們欣賞。

3.導語:小小的蒲公英每天有什麼變化,你有沒有細心觀察過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位細心觀察這種平凡植物的小孩,看看他發現了什麼。

引出課題並板書:金色的草地。

【設計意圖】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進入語文學習。多媒體展示蒲公英,可以使學生感受蒲公英的美麗。通過圖片展示,設懸來引出課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閱讀文本的慾望。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生字。

教師隨機出示卡片,檢查鞏固生字、新詞。

玩耍 一本正經 謝寥(liào)沙 絨毛 假裝 釣(diào)魚

觀察 花瓣 合攏(lǒng) 手掌 有趣

3.理解詞語。

一本正經:形容很規矩、很莊重。

引人注目:引起人的注意,使人把視線集中在一點上。

4.指名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思考:讀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作者是誰?有什麼感受?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嗎?老師幫助學生梳理問題。

5.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說明理由。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有困難的生字,給學生自由識字的空間。

【設計意圖】讀通文本是學生閱讀理解文本的前提,多種形式的學習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爲深入體驗文本做好鋪墊。增強對文章內容的整體感知,培養學生的朗讀、審美能力。

(三)理解課文,品悟作者情感

1.營造氛圍,感受草地之美。

(1)出示圖片,誰能借助朗讀把大家帶入這金色的草地?學生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2)配樂出示一組圖片。

導語:聽着你們的朗讀,老師彷彿真的來到了一望無際的草地上。春天,蒲公英盛開了,放眼望去,佈滿草地的金色蒲公英,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亮。小鳥飛來了,蝴蝶飛來了,空中瀰漫着青草的香氣飄飛着蒲公英柔嫩的絨毛。那絨毛輕輕地貼在你的身上,落在我的頭髮上,親吻着我們的面頰……小朋友,這時,你最想在草地上做什麼呢?

(3)看來文中的小朋友和我們的感受是一樣的,讓我們一起來讚美這片草地,請大家齊讀。

2.趣爲主線,生成教學過程。

課文最後一段“多麼可愛的草地!多麼有趣的蒲公英!”讓學生說說“你感覺課文哪裏寫出了草地和蒲公英的有趣?”

預設1: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玩很有趣。

(1)朗讀第2自然段。

(2)抓住描寫哥倆神情的詞語“裝着一本正經”“使勁一吹”“假裝打哈欠”體會互相吹絨毛的有趣,指導朗讀出愉快的心情。

(3)用自己的話說說“引人注目”一詞的意思並結合生活實際談談在什麼情況下,有什麼東西很引人注目。

(4)蒲公英開在草地上,本是再平常不過的,可是課文爲什麼說“這些並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給我們帶來了不少快樂”?

預設2:觀察草地的變化很有趣。

(1)默讀課文3自然段,看看他們又有什麼新發現?並出示蒲公英變化表,按課文內容填完整。

時間 早晨 中午 傍晚 第二天早上 草地顏色 綠色 花的顏色

(2)草地的顏色會變化,這是多麼有趣的發現啊!朗讀第3自然段。

3.讀演結合,探究草地變化之謎。

(1)出示蒲公英張開和合攏的圖片,並用手勢圖來解釋蒲公英和草地顏色的變化。

(2)對照表格,同桌之間用自己的話說說草地在一天的三個時間裏是怎樣變化的,邊說邊用手勢表示出來。再指名說一說。

蒲公英的花就像________,可以________。早晨,花朵________時,________被包住,草地就是________;中午,花朵________時,它是________的,草地就是________;傍晚,花朵又________,草地就又變成________的了。

(3)一棵小小的蒲公英在草地上有許許多多,不引人注目,可是今天我們卻有了這樣一個奇妙的發現,此時此刻你的心情怎樣?同學們請你們就帶着這種感情來練習朗讀,先自己練着讀一讀。

4.體會段落寫法。

(1)齊讀第3自然段。邊讀邊思考,找一找作者在寫蒲公英一天的變化和變化的原因時,由哪個句子連起來寫的?

預設:這是爲什麼呢?

(2)“這是爲什麼呢”這句話把蒲公英一天的變化和變化的原因連接起來了,這一自然段寫草地變顏色的一段話先寫發現草地變顏色的事實,然後用“這是爲什麼呢?”來連接草地變顏色的原因。兩層意思不但講得十分清楚,而且還很通順。同學們以後在寫文章時也要學習這樣的方法,當然可以用其他的連接句。

(3)小主人公2次發現有什麼不同?你從中受到了什麼啓示?

第一次發現是在無意中看到的,有的人可能不把它當一回事。第二次發現是帶着問題,特意去觀察後所看到的。引導學生明白只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纔能有所發現。

5.齊讀最後一自然段。

(1)爲什麼說草地是可愛的,蒲公英是有趣的?

(2)文中小朋友說蒲公英和我們一起“睡覺”,和我們一起“起牀”,你覺得這種說法恰當不恰當?

(3)聯繫上文所講的早中晚蒲公英花瓣的開合情況體會。你覺得這句話寫得怎樣?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就會產生主動探究的強烈願望。從以下三點入手:一是讓學生感受“美”,二是讓學生體會“趣”,三是讓學生探究“謎”。 “美”是輻射整篇文章的基調,“趣”是貫穿整篇文章的主線,而“謎”則是引發學生進行探究的火種。

(四)拓展延伸,指向生活實踐

1.讓學生談自己的收穫,並給學生提供一份蒲公英知識小檔案,讓學生了解更多有關蒲公英的知識。

2.利用課件出示含羞草、向日葵等植物,喚起學生的回憶,引發學生談這些植物的神奇之處,從而對課文做第二次的拓展。

3.提出實踐性要求。

大自然裏有植物、動物,各式各樣的物種千千萬萬,它們色彩繽紛、形態獨特、習性各異,經常親近它們,仔細觀察它們,你會有獨特的發現、新穎的感受,因而你會激動、興奮,由此產生眷戀、喜愛。請大家把自己回到大自然的發現、經歷、感受作爲課餘生活記錄下來。

【設計意圖】通過一篇課文的教學,給學生提供一個更廣闊的學習探索空間。因此,在本課教學的最後,我設計了3個拓展延伸的環節,這三個環節環環相扣,逐層加深。

(五)佈置作業。

1.有選擇地佈置檢測練習。

2.把你在大自然中的發現及時地記錄下來,去體驗發現和探索的樂趣吧!

【設計意圖】1.基礎檢測練習。2.讓學生體驗發現和探索的樂趣。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11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解釋草地變顏色的原因。感受作者在草地上玩耍的歡快以及對草地的喜愛之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

【教學重難點】

1、能夠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種子時的情形,能夠解釋草地變顏色的原因。

2、通過朗讀課文,表達出作者在草地上玩耍的歡快及對草地的喜愛之情。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初讀課文,感受作者在草地上玩耍的歡快,體會作者對草地的喜愛之情。

【教具準備】

蒲公英的圖片及生字、新詞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在草地上玩過嗎?你見過的草地是什麼樣的?

2、他們在草地上玩兒些什麼呢?

3、你們見過“金色的草地”嗎?草地是金色的,這是爲什麼呢?讓我們一起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

二、自讀課文

1、輕聲讀課文,不認識的字要藉助讀音讀。

2、指名讀課文,指導學習生字、新詞。

3、投影出示生字新詞。

(1)自讀、抽讀、指名讀。

(2)小組合作學習,討論怎樣記住這些生字。

(3)指導學生讀音,培養學生識字習慣。

(4)指導書寫。

(5)學生書寫,注意糾正。

(6)鞏固檢查。

三、初讀感悟

自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1、文中那片草地在哪裏?爲什麼稱這片草地爲“金色的草地”?

生思考、討論後,全班交流。

2、誰瞭解蒲公英?結合課文插圖,介紹一下蒲公英的`外形特徵、生長情況。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瞭解草地變色的原因,感受在草地上玩耍的快樂。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填空題,引導學生根據以前所學的知識口頭填空。

( )的草地

2、自然過渡:這道題有很多種填法,同學們看了課文就知道了。

二、自讀討論

1、各自輕聲讀課文。

2、根據課文內容,討論填空題答案。

3、設疑:草地怎麼會是金色的呢?爲什麼作者稱它爲可愛的草地?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三、精讀解疑

1、爲什麼草地是金色的呢?自讀第一自然段,體會。

(1)觀看錄像,生感受。

(2)引導想象:蒲公英盛開的情景。

2、朗讀第二自然段。

(1)思考:圖中兩個孩子分別是誰?

(2)介紹有關蒲公英顏色變化的規律和原因。

3、那一天,“我”去釣魚,發現了一種有趣的現象,從而“我”對蒲公英地感情又有什麼變化?

(1)齊讀第四自然段。

(2)文中的小朋友說蒲公英和“我們”一起“睡覺”,和“我們”一起“起牀”,你覺得這樣說恰當嗎?爲什麼?

四、彙報成果

1、分小組彙報。

2、全班彙報。

3、拓展活動。(雙休日活動)

五、總結課文。

1、朗讀課文。

2、小結引申。

【板書設計】

  2 金色的草地

  綠色的草地

  快樂

  開 合

  金 綠

  色 色

  蒲公英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能聯繫上下文及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的詞句,讀懂故事,體會成語的含義。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質疑,理解能力。能夠表演,再現課文情境。採用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

3、情感目標:做什麼事必須把方向搞正確,要聽從朋友善意的勸告。

重點難點:

教學中要在學生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瞭解寓言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誰說一下你從中明白了什麼道理?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一則寓言。齊讀課題,那這則故事又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讓我們趕快學習吧!

二、感知大意

1、自讀《南轅北轍》這則寓言,看看自己能讀懂什麼?還有哪些不懂?做上符號。

2、小組交流,全班交流解決問題。重點詞語:提醒、把式、盤纏。

三、熟讀自悟

1、採用多種形式分角色朗讀課文。(讓學生在大量的閱讀中獲取知識,從而拋棄教師煩瑣的講解。)

2、課文中主要講了幾個人?根據自己的理解給要到楚國去的那個人取個名字,並說明理由。(學生說理由實際就是在評價此人)

3、這給人真的`很笨嗎?他是不是蠻不講理的人?他的理由是什麼?(引導學生解析課文)

4、假如你是這個楚國人的朋友你會勸他嗎?怎樣勸?同桌、小組表演。

5、這個人到底能不能到楚國?說說自己的理由。(相機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6、你想對那個楚國人說點什麼呢?

四、總結寓意

討論:這個人的做法好不好?爲什麼?

五、學習生字

重點提示:“街”可同“銜”對比;“纏”字別忘一點。

六、小結

板書設計:

朋友 楚國人

在南邊 馬跑得快

越遠 車伕是個好把式

哪一天才能到 盤纏多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13

一、本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

《大熊貓》是第八單元中的一篇閱讀課文。這一單元以“可愛的動物”爲主題,旨在使學生懂得關愛動物,瞭解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道理。這一課從大熊貓的具體外形特徵及生活習性入手寫出了大熊貓是一種可愛的動物。對突出本單元主題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1、瞭解大熊貓的外形特徵及生活習性。

2、產生喜愛大熊貓的情感,增強保護珍奇動物的意識。

3、認識本課9個生字。

教學重點是:

認識本課9個生字。在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文基礎上,瞭解大熊貓的生活習性和特點。

教學難點是:

在閱讀中,抓住描寫大熊貓外型及習性特點的詞句,感受大熊貓的可愛。

三、設計理念

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課標要求,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同時,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四、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後,認識生字800個左右,已經掌握了基本的閱讀方法,閱讀量大大增加。所以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困難。

五、教法與學法

教學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和審美情趣爲主,提倡啓發式、討論式教學,主張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會理解課文,發散思維;在合作學習中,學會解決難題,獲取知識。

六、教學流程

本節教學分四個環節。

(一)謎語導入,激發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好老師,所以我利用謎語進行導入。首先,我說:“同學們,有一種動物,它身穿黑白袍子,足蹬黑色靴子,戴副黑邊鏡子,愛吃嫩綠竹子。你能猜出它是誰嗎?”學生們興致勃勃的來猜謎底。最後猜出是大熊貓。隨機我出示課件(一張大熊貓的圖片),並揭示課題《大熊貓》。

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通過學生喜歡的猜謎語形式導入課題,激發了學生繼續學習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文伊始要求學生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使學生在讀文中瞭解課文內容,圈出本課生字。

這一環節的設計,使學生明確學習內容,有助學生深入細緻的學習課文。

(三)再讀課文,朗讀感悟。

1、讀文識字,掃清障礙。

學習、認識生字,是學習課文的基礎。所以我首先指導學生將不認識或不熟悉的生字一一清除。隨機板書生字,學習生字採取的方式有三種:①同桌之間互讀、互學,初步讀準字音。②請小老師教大家,將自己的識字方法與其他同學交流,如:用拼音識字,利用熟字學習生字,編順口溜識字等。③小組驗讀,互相檢驗錯誤。通過這三個步驟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已經認識生字,接下來我採用一些手段對學生進行識字的鞏固:①讀詞練習。課件出示一些卡通式的詞,來吸引學生的眼球,這樣學生都會興趣盎然的積極參與讀詞。②小組識字比賽。(出示字卡)每組每人讀一個字,輪流讀,看那組說的又對又好。同時,給每組相應記分,最後評出優勝組。通過師生的相應配合,從而完成生字的學習。

2、細緻讀文,深入理解。

解決了生字的難題,部分學生已經能流利的讀文,再此基礎上進行聽讀評價練習,既有助學生正確流利的讀文,又鍛鍊了學生的評價能力,爲學生理解課文做好鋪墊。隨後,運用“關於大熊貓你有哪些瞭解?”這樣的問題發散學生的思維。學生的答案可能是生活中積累的,也可能是文中剛瞭解到的,由於學生年齡小,他們的答案不會很全面。通過這一問題的解答,使學生對大熊貓的特點有了全面的'掌握。並帶着對大熊貓的瞭解,引導學生再讀課文。要求學生找出有關大熊貓外貌及生活習性的語段。

接着,我出示一段熊貓寶寶的錄像,使學生在觀看錄像的過程中,對大熊貓流露出更加喜愛的情感。並引導學生帶着這種情感在讀課文,讀出大熊貓的可愛,讀出自己對大熊貓的喜愛。其中,重點對描寫大熊貓的習性和外貌特徵的詞句進行朗讀體會。如:“身子胖”,“尾巴短”,“毛茸茸”和“爬上爬下”,“呼呼大睡”等。在這裏教師適時的對學生進行情感上的教育,這麼可愛的大熊貓只有我們國家纔有。所以,大熊貓是我國的國寶,咱們要珍惜它、愛護它!

3、鞏固練習,檢驗效果。

在學生完成了對本課的學習之後,我課件出示填空練習題,

讓學生填一填,說一說。這一習題的設計,使學生學會總結全文,並學會根據一定的模式學寫有關動物的習作,爲下一課做好鋪墊。

(四)總結延伸,課外拓展。

通過兩個作業:

作業1畫一張大熊貓的畫。

作業2再讀一篇有關大熊貓的文章。

將本課進行一個拓展,使學生通過不同的方式,展示本節課的學習成果。

七、預期目標

這節課通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思維拓展等幾方面教學方式的有機結合,使學生不僅瞭解到了大熊貓的生活習性和特點,還明確了要愛護大熊貓的必要性,增強了學生保護珍奇動物的意識。達到了課前預期的目標。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14

教材簡析:

這篇略讀課文講的是在叢林中,一隻鹿遇到獅子而奮力脫險的故事。平時,鹿非常欣賞自己美麗的角,而抱怨四條難看細長的腿。當兇猛的獅子向它撲來的時候,鹿的四條有力的長腿幫它從獅口脫險;而美麗的雙角被樹枝掛住,險些喪了性命。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物各有所長、所短;不要因爲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爲它的短處而否定它的長處;還告訴我們,不要光圖美麗的外表,更要講實用;美和實用在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條件下都有存在的價值。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瞭解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閱讀,理解鹿對自己的角和腿前後不同的態度。

教學難點:

通過閱讀交流,體會故事所講述的道理。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題激趣:

小朋友們,這節課我們要走進“寓言大峽谷”去品讀一個很有意思的寓言故事,題目叫《獅子和鹿》。學生齊讀

二、初讀感知:

1、初讀:這個故事裏,新的生字朋友真不少啊,你能讀準它們嗎?捧起書本,認認真真地把課文讀通順。

2、檢查:

①(出示詞語)我把新的詞語朋友從書本中請出來了,你認得嗎?自由讀——開火車——男女接讀

②再把詞兒送回課文,整個故事你能讀通順嗎?指名分段讀,其餘同學邊聽邊默讀。

3、感知:讀了課文你知道這個故事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嗎?指名說。(出示最後一句)齊讀。

三、研讀感悟:

(一)讀悟第2—4自然段

1、默讀:我發現這句話裏藏了一對反義詞,你們找到了嗎?(板書:美麗——難看)這隻鹿啊,覺得很美麗的是——自己的角(板書:角),他可喜歡啦!而認爲難看的是——自己的腿(板書:腿),他很不滿意!這些內容寫在哪幾段?請你默讀2、3、4自然段,找一找,你從哪兒看出鹿喜歡自己的角而不喜歡腿?

2、交流:

⑴角:你從哪兒看出小鹿很喜歡自己的角呢?指名說。(出示第三自然段)

“啊!我的身段多麼勻稱,我的角多麼精美別緻,好像兩束美麗的珊瑚!”

珊瑚:你們見過珊瑚嗎?海底的珊瑚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多美啊!小鹿用漂亮的珊瑚來比喻自己的角,可見他心裏——很喜歡自己的角。你能這樣讀讀他說的話嗎?指名讀。

勻稱:怎樣的身段才稱得上“勻稱”?是啊,看上去比例協調,就像我們寫書法一樣,大小合適、寬窄合理,也可以說是“勻稱”。“勻稱”就是一種美。誰能再來讀讀?指名讀。齊讀。

背誦積累:(出示圖片)現在,不看書本,你會誇嗎?指名背誦。

齊背:(出示第三自然段)漂亮的小鹿們,一起來誇誇自己吧!

“不着急離開”他想幹什麼?

“鹿擺擺身子”他擺擺身子,這又說明什麼?指名說。

“他從來沒有注意到自己是這麼漂亮!”你能把這個“!”讀好嗎?指名讀。(如若學生提到小鹿本來不知道自己這麼漂亮,也可以帶出“咦,這是我嗎?”一句的感悟。)

小結:齊讀第三自然段。

⑵腿:小鹿可喜歡這兩隻美麗的角啦!可四條腿他就——不喜歡了。你們從哪兒看出來?指名說。(出示第四自然段)

“唉,這四條腿太細了,怎麼配得上這兩隻美麗的角呢!”你聽懂小鹿的意思了嗎?指名說。(如若學生說不清,再(出示練習①)幫助理解。齊讀練習句。再比一比,哪句更強調他不喜歡自己的腿?齊讀原句。)這四條腿跟那兩隻角根本不相配!

“撅起了嘴,皺起了眉頭”你能這樣來讀讀嗎?指名讀。

3、體會語氣詞:就這樣,小鹿一邊欣賞一邊自言自語地說着。(出示三句小鹿的話)連起來仔細讀讀他說的話,你發現了什麼?(語氣詞變色)再讀讀句子,你覺得用語氣詞開頭來說話和不用語氣詞,有什麼不一樣?指名說。(能更突出心情。)是啊,用了個語氣詞能更直接地表現出說話人當時的心情。(出示提示語填空)現在,你能給小鹿說的幾句話加上合適的提示語嗎?指名說。瞧,看似簡單的一個語氣詞,就把小鹿心情的複雜變化展現得淋漓盡致。你們以後說話、寫話時,也可以試着用一用。

4、小結:師生合作讀。

(二)讀悟第5、6自然段

1、過渡:是什麼事讓他後來改變了想法?請大家讀讀第5、6自然段,想一想。

2、整感:指名說。剛纔,他把這件事說得很詳細,那你能切中要害,說得簡短一點嗎?(如若學生感覺困難,(板書:雖然、卻)幫助學生概述。)指名說。哦?“難看的腿”竟然有那麼厲害?你們從哪兒讀到的?再默讀第6自然段,找一找。

3、交流:(出示第6段)

(學生可能會直接找到最後小鹿的話。教師就先肯定並引導:你是從小鹿說的話裏找到的。你們還從其他地方讀到了嗎?)

“有力的長腿在灌木叢中蹦來跳去,不一會兒,就把兇猛的獅子遠遠地甩在了後面。”(句子變色)你覺得小鹿跑得怎麼樣?從哪兒讀出他跑得快?指名說。

“不一會兒”“遠遠地甩在了後面”:這麼短時間,就把獅子甩得大老遠,這快得真像是——離弦之箭。

“蹦來跳去”:你再讀讀,這光是速度快嗎?知道“灌木叢”嗎?指名說。灌木叢中沒有象樣的路,還到處長滿了刺人的荊棘,讓你去走走都很困難,何況要跑得快呢!可小鹿卻能“蹦來跳去”,你還看出他怎麼樣?指名說。你能輕鬆、靈活地讀讀這句話嗎?指名讀——齊讀

“撒開長腿”是啊,他撒腿就跑,反應可——快啦!

“獅子再也沒有追上。”這腿比獅子可厲害多啦!

4、想象說話:獅子只能——“灰心喪氣”可以換成——垂頭喪氣。獅子氣喘吁吁地望着小鹿遠去的背影,心裏想?指名說。

5、遷移運用:正在這時候,哎呀糟糕!美麗的鹿角被樹枝掛住啦!兇猛的獅子一看,機會來啦!又朝這邊飛奔過來,越來越近,越來越近!眼看就要撲上來啦!小鹿嚇得直冒冷汗。這時的他會怎麼說?(出示練習②)你能像剛纔他說的話一樣,用一個語氣詞開頭來說嗎?指名說。幸好,他急中生智,用盡——引讀下面的句子。多虧了這四條難看卻——十分有力的腿啊!

6、小結:師讀第5自然段、生讀第6自然段。

四、明理延伸:

1、揭示寓意:這次的死裏逃生讓小鹿恍然大悟。他嘆了口氣,說——(引讀最後一句)原來——(出示練習③)你幫小鹿接着往下說說吧?能寫下來更好!拿出練習紙,試着寫一寫。

2、交流:指名說。是啊,美麗的東西不一定實用,而難看的東西也不一定沒用。生活中,你們肯定也有不少類似的事情,課後你可以和同學、老師或者爸爸媽媽交流一下。

3、積累運用: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們的《課堂作業》中沒有這一課的練習。就用我爲你們準備的聰明題考考自己吧!(出示作業)

4、(機動如有時間可以適當交流反饋。)

板書:

獅子和鹿

角美麗_________雖然卻腿難看__________

聽了沃老師上的《獅子和鹿》,感覺就像喝了一杯香甜的牛奶,回味無窮。

一、抓住一點,統領全文。

整節課給人一種“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感覺”。在整堂課中,沃老師始終抓住“兩隻美麗的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這句重點的句子,先讓學生找出美麗與難看這對反義詞,然後緊緊抓住小鹿爲什麼喜歡自己的角不喜歡自己的腿,最後爲什麼改變了自己的看法,不斷地循環推進,並利用簡單凝練的板書,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使學生對寓意的理解更趨理性化。

二、朗讀指導,親切自然。

在讀書的過程中,不可小看老師的“導悟”作用,有時老師藝術性的寥寥幾語就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功效,在這一篇課文的朗讀訓練裏,沃老師對學生的朗讀指導親切自然,不着痕跡。“啊,老師聽出了你是發自內心的喜歡自己的角。”“多麼……多麼……,兩個多麼,小鹿真喜歡自己呀!”“讓我們也當美麗的小路來誇誇自己吧!”“海底的珊瑚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多美啊!小鹿用漂亮的珊瑚來比喻自己的角,可見他心裏——很喜歡自己的角。你能這樣讀讀他說的話嗎?“這些親切的話語,使學生自然而然地走進文本,和文本對話,通過老師一次次深入引導,學生的思維、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動一次次主動參與到朗讀實踐中,老師把穎悟的心靈交給學生,創造了一個充滿生機和靈性的精神世界與學生共享,潛移默化中老師就成了學生精神文化之旅的親切導遊。

三、語言訓練,細緻入微。

在本課的語言訓練中,沃老師可說是循循善誘,細緻入微。當學生朗讀“唉,這四條腿太細了,怎麼配得上這兩隻美麗的角呢!”沃老師不失時機的點評:“瞧你唉聲嘆氣,愁眉苦臉的,這就是抱怨。”在學習“勻稱”一詞時,沃老師從怎樣的身段才稱得上“勻稱”,引到了寫書法時字的勻稱,可說是循循善誘。在學習體會語氣詞時,沃老師先出示小鹿的三句話讓學生觀察,再讓學生談談加上語氣詞的好處,最後讓學生加上提示語讀一讀,通過朗讀來體會語氣詞的好處,處理的非常細緻。

聽了沃老師的.《獅子和鹿》,整個人就猶如冬日沐浴在暖暖的陽光中,感覺那麼親切自然。這篇課文圍繞着“難看”和“美麗”來展開,通過獅口脫險,小鹿改變了自己的看法,原來美麗的東西不一定實用,而難看的東西也不一定沒用。沃老師首先讓學生找出課文的中心句,再從中心句中找出一對反義詞(其實也就是全文的關鍵詞),通過問題“爲什麼喜歡自己的角而不喜歡腿?”來引出這個寓言故事。

在教學這個故事中,沃老師不單單滿足於讓學生明白這個道理,她還通過各種訓練來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如,朗讀訓練,語氣詞的訓練。讓我感覺最好的是語氣詞的訓練,通過比較,學生髮現了語氣詞的作用,也能夠讀出不同語氣詞所表達的不同心情,沃老師沒有就此結束,她在遷移運用中讓學生模仿着來說一說,“小鹿嚇得直冒冷汗。這時的他會怎麼說?你能像剛纔他說的話一樣,用一個語氣詞開頭來說嗎?”她的這種設計,讓我感覺不是單純的爲了設計而設計,而是讓學生在本節課就能夠學有所用。

沃老師的評價語,她的過渡語,讓我想起了她博客上的一句話“請問需要咖啡還是茶?”我想說的是,猶如咖啡般香甜,又如清茶般自然。

另外,想問一個與點評無關的話題:請問大夥兒,你們覺得這篇文章取這樣一個課題《獅子和鹿》合適嗎?我怎麼覺得獅子不應該出現在題目中呢?請談談你們的看法,謝謝!

請問,你要的是咖啡還是茶?這是沃老師在博客裏的一句話。聽了她執教的《獅子和鹿》這節課,既讓我品味到了咖啡的香醇,又讓我體會到了茶的清新。享受其中,獲益匪淺。

其一,結構嚴謹,處處見匠心。

教者從最後一句話“兩隻美麗的腳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入手,引領學生反覆品讀寫“美麗的角”和“難看的腿”的相關語句。並不失時機地穿插提示語補白等相關的訓練點。然後,又以問題“是什麼事讓他改變了想法?”引出描寫鹿憑着自己難看卻又敏捷有力的腿獅口逃生的相關語句,讓學生通過反覆朗讀體會。最後,再一次回到揭示寓意的最後那句話,並且以補充句子的形式使寓意得以昇華。從頭至尾,讓聽者感受到了課的完美以及教者的匠心獨具。

其二,評價到位,時時暖人心。

教者親切的教態,清新的話語,使學生如沐春風。在品讀描寫“美麗的角”的相關語句時,學生的每一次朗讀都能得到沃老師親切自然的指導和點評:“啊,老師聽出了你是發自內心的喜歡自己的角。”“多麼……多麼……,兩個多麼,小鹿真喜歡自己呀!”“讓我們也當美麗的小鹿來誇誇自己吧!”“海底的珊瑚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多美啊!小鹿用漂亮的珊瑚來比喻自己的角,可見他心裏——很喜歡自己的角。你能這樣讀讀他說的話嗎?一輪輪的朗讀,一次次的點評,使學生的朗讀水平得到了一步步的提升。

相信,能讓學生伴隨着快樂和成就感的教育是成功的教育!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胸、婉”等5個生字,會正確讀寫由“散、誠”等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語句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透過列寧與小男孩的對話神態描寫,體悟他們的心理活動。

4、瞭解列寧用愛鳥之情感染、啓發孩子放鳥歸園的故事,體會列寧愛鳥更愛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錯就改是誠實的表現。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字詞,聚焦重點

師:今天這節課咱們繼續來學習《灰雀》,齊讀課題。你能用一個詞語來概括課文中的灰雀嗎?(課件出示:“xx的灰雀”)

(讓學生自由填寫,並能結合課文內容說說理由,此環節旨在引導學生回顧

故事情節,談出不同感受,爲下一步的習作鋪墊。)

師:說得多好啊!看來大家對這個故事已經有了各自初步的感受,不錯!讀書就應該如此。

(卡片逐個出示詞語:惹人喜愛、白樺樹、胸脯、婉轉、列寧、男孩、仰望、麪包渣、找遍、歡蹦亂跳。)

師:下面老師再考考大家,這些詞語已經跟你們都見過面了,還能準確地叫出它們的名字嗎?

1、認讀“惹人喜愛”:課文從哪些方面寫了灰雀很惹人喜愛?

2、認讀“白樺樹、胸脯、來回跳動、婉轉歌唱”:的確,這是幾隻多麼可愛的灰雀啊!

3、出示詞語卡片認讀“列寧、男孩”:它們贏得了誰的喜愛?從哪兒看出小男孩喜歡灰雀?用你自己的話說一說。

板書:

列寧、男孩。

4、認讀“仰望、麪包渣”:你又從哪裏感受到列寧對灰雀的喜愛?用文中的詞語或句子說一說。

5、認讀“找遍”:是啊,列寧每天都去看灰雀,還給他喂吃的,可是有一天突然發現其中一隻灰雀不見了,列寧在周圍的樹林──?此時他的心情是怎樣的,誰來說說?

6、認讀“歡蹦亂跳”:可是第二天這隻失蹤的灰雀又在枝頭──?

師: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回到灰雀失蹤後的情節,請同學們認真讀一讀課文第三至第十自然段,從列寧和小男孩的對話中去找找答案吧!

二、聚焦“列寧的一言一行”,體會他對灰雀的愛,對小男孩的循循善誘。

課件出示:

列寧看見一個小男孩,就問:“孩子,你看見過一隻深紅色胸脯的灰雀嗎?”

列寧說:“一定是飛走了或者是凍死了。天氣嚴寒,它怕冷。”

列寧自言自語地說:“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飛不回來了。”

列寧問:“會飛回來嗎?”

1、自由讀,同桌合作讀,齊讀:

合作時要注意方法,特別要學會聽同桌讀的本領,聽後認爲他讀得不錯,就用你喜歡的方式表揚表揚他,認爲讀得不夠好,就應該幫他指出不好在哪裏,或者和他一起再讀一讀。

2、學生交流:

對哪句話特別有體會,可以說一說,也可以把體會到的用朗讀來告訴大家。

3、是啊,列寧的着急、擔心、惋惜、關心都表達了列寧對灰雀的一種情感,用一個詞來概括,是什麼?(板書:愛。)

4、列寧真的以爲灰雀飛走了或是凍死了嗎?引導學生明白他是想通過表達對惹人喜愛的灰雀的擔心,使孩子內心受到震動、感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字裏行間可以感受到列寧對孩子的尊重和愛護。

5、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列寧的話。

三、聚焦“小男孩的一言一行”,體會他對灰雀的愛,感受他知錯就改的好品質

課件出示:

男孩說:“沒我沒看見。”

那個男孩本來想告訴列寧灰雀沒有死,但又不敢講。

男孩看看列寧說:“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它還活着。”

“一定會飛回來!”男孩肯定地說。

1、請學生用剛纔的方法學習小男孩的話。

2、交流體會男孩的心理活動過程:

⑴男孩說話時爲什麼要停頓一下呢?他心裏會想到什麼?

⑵孩子擔心列寧知道是他捉走灰雀、想說又不敢說。

⑶“一定會飛回來的。它還活着。”男孩說這句話時,他“看看”列寧,

這個“看看”表明他已經下定決心,鼓起勇氣的心理變化過程。

“肯定地說”“一定會飛回來”進一步說明了男孩決定改正錯誤的心變得更加堅決。

3、指導感情朗讀小男孩的話。

四、整合對話

對比列寧和小男孩對灰雀的愛,進一步體會列寧對男孩的尊重和愛護,男孩知錯就改的誠實品質。

課件出示:

“列寧和小男孩的對話”。

1、指導分角色朗讀對話。(同桌讀、男女對讀。)

2、師相機小結過渡:

其實列寧和小男孩都非常喜歡這幾隻灰雀,只是他們愛的方式不同,引導學生明白:列寧的`愛是給鳥自由,男孩的愛卻奪去了鳥的自由,列寧纔是真正的愛鳥!在列寧真愛的感染下,小男孩第二天就把灰雀放回了樹林。

課件出示畫面:

灰雀在枝頭歌唱,列寧和小男孩在白樺樹旁看着灰雀。

理解第11至13自然段。

1、自由讀最後三段話。

2、師:看,可愛的灰雀又在枝頭歡唱了,此時的它會對列寧說點什麼呢?又會對小男孩說些什麼呢?

出示句式:

灰雀在枝頭歡唱,好像在對___說:

3、理解:列寧爲什麼不問小男孩而問不會說話的灰雀呢?

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列寧對小男孩的尊重和愛護。

4、男孩站在白樺樹旁,低着頭,此時他心裏在想些什麼?

出示句式:

小男孩在心裏默默地對___說:“______。”

引導學生體會小男孩知錯能改的好品質。

5、激情總結:

列寧對灰雀的愛感動了男孩,他對男孩的尊重和愛護也贏得了男孩的喜愛,你們一定也和列寧一樣,爲鳥兒重歸自然、爲孩子改正錯誤而高興吧!拿起書來,美美地讀讀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

五、快樂作業

1、指導書寫:

“或、者”等六個生字。

2、任選一題,寫幾句話:

⑴學了課文,我想對列寧說:“________________。”

⑵學了課文,我想對小男孩說:“________________。”

⑶學了課文,我想對灰雀說:“________________。”

學了課文,我想對每一個人說:“________________。”

3、拓展:觀看蒐集到了人與動物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畫面,激發學生熱愛動物的思想感情,昇華文章的主題。

板書設計:灰雀

愛愛

列寧更愛男孩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設計爲兩課時。有以下幾點反思:

1、在導入部分,我引導學生回憶學過的知識,喚起他們已有的感受與體驗,激發學生的興趣。

2、語文新課標指出“學生應初步具備收集處理的有信息的能力”,課前我收集了一些灰雀的資料提供給學生,雖然這樣做加強了語文學科與其它學科的知識整合。從課堂教學的反饋來看,讓學生自己多渠道、多途徑地收集資料,效果會更好。

3、本節課的重點在於讓學生通過列寧的言行,神態、感受對灰雀的喜愛,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爲”,在這點的處理上我有意設計以讀爲主的課堂教學策略,希望能讓學生讀出一方新天地,但教學時,缺乏對學生問題的及時有效引導,這部分內容學生學得有些被動,教學氣氛略顯沉悶。

4、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我雖然意識到要發揮課文對習作的指導作用,讓學生通過課文學習,學會運用閱讀中學到的表達方式,豐富自己的表達。因此在教學第一段時,我滲透了一些有關描寫動物的寫作方法,但深入得還不夠,僅僅停留在表面上,如當時讓學生照樣子說說,學生的印象會更深刻。

5、在課堂教學中採用積極有效地評價,能較好地激起學生的熱情,使學生在評價中成長。但我在教學中,評價方式太過單一,只有師評,還應該給學生提供自評與互評的機會,這樣做會促進他們更認真傾聽別人發言,欣賞別人優點,或質疑爭論,在課堂上形成一種積極交流、雙向互動的局面,有利於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