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設計(15篇)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設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2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設計(15篇)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1、會認4個生字,會寫7個全字,能正確讀寫“碧玉、妝成,裁出、剪刀、萬紫千紅”等詞語。

2、背誦兩首詩。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大體瞭解詩句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記背詩句是重難點。

教學準備:

收集兩首古詩的有關資料;背誦春天的古詩。

教學安排: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詠柳》)

一、背誦古詩,導入新課

師: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圖畫,許多詩人通過詩歌來讚美它,誰來背背有關春天的詩歌?(指名背誦)今天我們還要隨着古代詩人賀知章和朱熹一起走進迷人的春天,看着他們分別讚美了春天的什麼?

二、先學習《詠柳》,自讀完成以下要求

1、把詩歌讀正確、流利,認記生字"詠、絛",

2、指名讀詩,提醒讀準“絛”“妝”“裁”

3、根據註釋瞭解詩歌的大意。

4、小組交流;互相釋疑,討論難點。

三、朗讀古詩,理解詩意,體會感情

1、指名讀詩句,說說自己對詩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機點撥:

(1)“碧玉妝成一樹高"這句裏把什麼比作什麼?(柳樹的枝葉比作碧玉)

(2)“綠絲絛”指什麼?爲什麼說柳技是“綠絲絛”?(想象體會柳技的綿長和柔軟)

(比喻修辭手法0

(3)說說自己對“不知細葉誰裁出”的理解和體會(體會柳葉的小巧整齊,體會大自然的偉大神奇)

(4)“二月春風似剪刀”又把什麼比作什麼?爲什麼這麼比喻?

(設問修辭手法)

3、結合理解,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1)自己練習讀,邊讀邊想象。

(2)指名讀,師生評議。

(3)以讀代講,師生合作:老師朗讀散文,學生用恰當的詩句來對答。

師:你看那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裝扮的一樣,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掛下來的`萬千柳條,柔軟綿長,隨風搖曳,多像綠綠的絲帶!

生: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師:再看那小巧的新長出來的柳葉,細細尖尖的,整整齊齊的,是誰裁剪出來的呢?

原來是二月春風這把剪刀裁出來的啊!

生: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4、悟詩情

(1)寫作背景介紹。作者奉詔回鄉,百官送行,仕途順暢。回家看到此柳樹,滿目之景,皆欣欣向榮。

(2)這首詩借歌頌柳樹來讚美春天的勃勃生機。

四、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學習《春日》)

一、複習導入

指名背誦《詠柳》,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二、學習《春日》,自讀完成以下要求

1、把詩歌讀正確、流利,認記生字“泗、濱”。

2、指名讀詩,提醒讀準“勝”“泗”“濱”

3、根據註釋瞭解詩歌的大意。

4、小組交流:互相釋疑,討論難點。

5、介紹朱熹是著名的理學家。

三、朗讀古詩,理解詩意,體會感情

1、指名讀詩句,說說自己對詩意的理解。(一二兩聲長,三四兩聲短)

2、全班交流,相機點撥:

(1)作者到泗水邊尋找春天,他看到了什麼?(不僅是尋找美景,還因爲這裏是孔子曾經講學的地方,朱熹也是來求聖人之道)能想象都有什麼“煥然一新”嗎?(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積累具體感知“無邊光景一時新”)

(2)“萬紫千紅”是說春天的什麼?能具體說說嗎?(藉助圖畫形象感知花兒的繽紛色彩,春天的美麗景象)

3、結合理解,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1)自己練習讀,邊讀邊想象。

(2)指名讀,師生評議。

(3)以讀代講,師生合作:老師朗讀散文,學生用恰當的詩句來對答。

師: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邊尋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煥然一新了,全沒了冬日的蒼白和蕭瑟。

生:勝日尋芳漸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師:人們尋常中都知道有春風,但要是真正認識它,只有在見到萬紫千紅的景象以後。你看,春風徐來,各種景象煥然一新,到處萬紫千紅,百花爭豔,有了春風,纔有這無邊的美景。

生: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4、作者的寫作方法。

1、2兩句寫景,34兩句明理。就像我們寫作文,1、2兩句敘述描寫,34兩句寫感受。

5、拓展描寫春天的詩。《春日》、《送春》......

四、背誦古詩。

第三課時

(複習舊知;指導書寫生字;交流古詩)

一、指名背誦《春日》,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二、識字寫字

1、出示生字認讀:詠、碧、妝、裁、剪、濱、紫

2、出主識記字形,集體交流:

提醒:詠,用口吟誦,與口有關,故口字旁;泗、濱,與河水有關,左邊是三點水旁;絛,與絲織有關、左邊是絞絲旁。裁,與衣服有關,裏面是衣字:剪,用刀來剪,下面是刀字;妝,梳妝,女人常梳妝,右邊是女字旁。

3、先描寫觀察重點筆畫,再集體交流:

“裁”是半包圍結構,裏面“衣”字的最後一筆是點,不是捺;“濱”字第七筆是一筆撇,不是兩筆;“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丟掉一點。

三、書寫練習。

四、拓展閱讀:你還知道哪些描寫春天的古詩,互相交流,背誦。

五、作業:

背誦古詩給家人聽,默寫古詩。

板書設計:

2。古詩兩首

詠柳{多}二月春風似剪刀

春日

萬紫千紅總是春

教學反思:

一堂古詩課想要上得很豐滿,我覺得有兩點是必須的,一是寫作背景,一是同題材詩歌的拓展延伸。在這一刻的教學中我注重了這些方面。首先介紹賀知章寫作這首詩的背景,他奉召回鄉,百官相送,仕途順暢,所以整首詩飽含着欣欣向榮的讚美之情。第二首詩介紹“泗水濱”時,補充介紹此地是孔子絃歌講學之地,因此“尋芳”也是指他尋孔聖人之道。課後拓展環節結合“中華經典誦讀”讓學生學習了《春日》《送春》等詩歌。好的古詩課應橫有寬度,縱有深度,也許有些知識對孩子來說還稍顯難度,但能給他們自學詩歌一個指引。

不足之處是應該在學習完古詩之後再整體總結一下古詩的學習方法,讀詩文、解詩題、知作者、明詩意、悟詩情,這樣的方法總結之後更有助於學生以後的古詩自學。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設計2

教學過程:

複習,導入新課

 出示預習提綱:

1、默讀課文利用工具書自學本課生字、生詞。

2、回憶一下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教師提出學習任務:

(1)更羸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2)爲什麼他不用箭,只拉弓就能讓大雁從天上掉下來?

學習第一自然段。

指名讓學生讀第一自然段,其他學生思考:更羸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能手是什麼意思?什麼樣的人才能稱得上是有名的射箭能手?

更羸是這樣的一個人,從哪件事可以看出更羸是個射箭能手?學習第九段。

爲什麼他啊不用箭,只拉弓就能把大雁從天上射下來?生找出第九段,抽生讀。

默讀九段,思考自學:

(1)、更羸說了幾句話?

(2)、每句話說了什麼內容?

(3)、用“—”標出更羸看到的和聽到的。用波浪線標出他的分析。

(4)、分句之間有什麼關係?

教師引導用因果關係練習說話。

從而可以看出更羸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指導朗讀9段。

【反思】:由於這篇課文淺顯易懂,所以一開始提出“爲什麼他不用箭,只拉弓就能把大雁從天上射下來?”這句話是全文的重點,是更羸對魏王講述能讓天上飛的大雁掉下來的原因。學生就能抓住課文的重點段落進行回答。教師就可直接抓住重點進行教學。更羸經過認真、周密的思考、分析,才胸有成竹地對魏王說:“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這隻大雁就掉下來了。”所以魏王由當初“不信自己的耳朵”到最後口服心服。由此可見,在教學這篇課文時讓學生一邊認真讀,一邊思考、分析,學生才能瞭解更羸推理的嚴密性,知道他是一個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人,從而心生敬佩。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繼續學習默讀課文,學會認11個生字。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在讀中感悟課文內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課文中的人物關愛父母、關愛他人的好品質。

教學重點:

讀好人物的對話,從具體的語言文字中感受小男孩關愛父母的好品質。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自主合作探究、自讀自悟。

教學準備:

1、課件、生字卡、圖片。

2、小試卷。

教學特色: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情感,讓學生置身於情境中自主探究;鼓勵學生放飛自己的個性,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

一、初讀課文,掃除生字障礙。(查字典)

1、自學掌握生字的.音、形、義,會寫會用,並積累詞語。

2、找出本課的多音字。

二、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這課主要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給自然段標出序號。

3、反覆讀,做到流利、有感情。

三、細讀課文,思考質疑。

1、問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男孩和售貨員阿姨各是怎樣的人?

3、把課文中最讓你感動的地方找出來,多讀幾遍。

四、精讀課文,理解感悟。

1、簡要概括段意。

2、抓住重點,品詞品句。(讀、講)

3、賞析本課好在哪裏。(議)

4、積累美詞佳句。

美詞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佳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讀寫結合。

這篇故事讓我深受感動,我要接着寫下去。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設計4

一、讀春:積累詞句

1.出示四字詞語:

春回大地 春光明媚 春光融融 春光旖旎 春色怡人 春燕回巢 春風得意 春色迷人 春色無邊 春意盎然 春暖花開

2.出示佳句名詩:

春風楊柳萬千條。

春風又綠江南岸。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一年之計在於春。

季節不等人,春日勝黃金。學生讀詞讀句子。幫助學生進行有關春天的詞句積累。

二、詠春:享受春天

1.同學們,當春天到來時,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詩人對春天的讚歎。他們對春天是那樣癡情,那樣狂放,那樣欣賞!真可謂把春天描摹得絢麗而又迷人,達到了絕妙的地步。古人讚美春天的詩詞很多,然而,人們最喜愛、最推崇的是南宋詩人朱熹的《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出示《春日》)教師談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引導學生理解詩句:作者到泗水邊尋找春天,他看到了什麼?能想象都有什麼“煥然一新”嗎?

自己練習讀,邊讀邊想象。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積累具體感知“無邊光景一時新”。

指名讀,師生評議。

(2)“萬紫千紅”是說春天的什麼?能具體說說嗎?(藉助圖畫形象感知花兒的繽紛色彩,春天的美麗景象)

(3)結合第一課《燕子》講講春天的美麗景色,感受春天的美麗。

3.練習用自己的話講講古詩的意思。

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古詩的意思。藉助圖畫形象感知花兒的繽紛色彩,春天的美麗景象。

三、指導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指導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學生誦讀古詩。

四、總結延伸,昇華主題

1.師:春天在每個人的眼中是不一樣的,在詩人賀知章的眼中春天是碧綠、神奇的——引讀《詠柳》;在朱熹的眼中春天是萬紫千紅的、富含哲理的——引讀《春日》;

2.在其他別的詩人眼中春天是怎樣的呢?他們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課外再找描寫春天的古詩閱讀,體會詩人不同的感情和心情。

師生合作讀詩。拓展延伸,昇華感情。

五、佈置作業

1.背誦古詩,默寫《詠柳》;

2.完成指導叢書。

板書設計:

1、詠柳 碧玉 柳枝 柳葉

妝 打扮

一樹 滿樹

2、春日 勝日 晴日

濱 水邊

六、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 反思在備課過程中對教材內容、教學理論、學習方法的認知變化。

2. 反思教學設計的落實情況,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出現問題的原因是什麼,如何解決等,避免空談出現的問題而不思考出現的原因,也不思考解決方案。

3. 對教學設計中精心設計的教學環節,尤其是對以前教學方式進行的改進,通過設計教學反饋,實際的改進效果如何。

4.如果讓你重新上這節課,你會怎樣上?有什麼新想法嗎?或當時聽課的老師或者專家對你這節課有什麼評價?對你有什麼啓發?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從神態、動作變化中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感受阮恆身上所體現出的真誠的友誼和無私奉獻的精神。

3、抓住關鍵語句,深入體會阮恆無私奉獻的品格。

教學重點:

抓住描寫阮恆獻血時的表情、動作的語句,瞭解人物當時的複雜心情。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朋友之間真摯的友誼,樹立正確的友誼觀。

教學過程:

一、導入:同學們,你們有自己的朋友嗎?你和朋友之間做過什麼讓對方難忘的事?(學生1-2名回答)。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課文,瞭解文中兩個主人公之間的友情,齊讀標題。

二、提問:之前我們預習過課文,“她”和“我”分別指誰?——“她”指小姑娘,“我”指阮恆。所以這是阮恆說的一句話。

三、快速朗讀課文,讀準字音,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四、複習字詞、整體感知:

1、提問這篇文章有一個字很特殊,全文都圍繞它展開,是什麼?——“血”(老師介紹“血”兩種讀音用法)。

2、出示四個生詞,指名朗讀、齊讀

3、誰能夠根據這四個詞,按順序將課文大意概括出來?

五、學習三、四段:

1、提問:小姑娘受傷嚴重,生命危在旦夕,情況十分緊急,課文中用了一個詞語來概括是什麼?——迫在眉睫。

2、提問:你知道“迫在眉睫”什麼意思嗎?(老師根據字形解釋)。看來觀察字形真是個分析詞義的好辦法。

3、我們還可以聯繫上下文,看看爲什麼說輸血迫在眉睫?從文中找出句子。

——“經過查看,他們確認這個小姑娘傷的最重,如果不立刻搶救,就會因爲休克和流血過多而死去。”

——“醫生和護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

——“一位女醫生告訴這幾個孤兒,如果他們不能補足這個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會死去,問是否有人願意獻血。”

4、聯繫“迫在眉睫”的意思,誰能有感情地讀出這種分秒必爭的緊迫感?指名朗讀。

5、師生合作,共度句子:因爲……所以……

六、學習五至七段:

1、提問:在這迫在眉睫、緊張萬分的時刻,有人幫助她嗎?——有,阮恆。阮恆是怎樣做的呢?我們齊讀黑板上的句子“一陣沉默之後,一隻小手顫抖地舉起來。忽然又放下去,然後又舉起來。”

2、提問:這句話中寫了阮恆的哪些動作?——“舉、放、舉”

3、老師範讀,學生做動作。

4、假設你是阮恆,結合全文,思考:剛剛你沉默時、舉手時、放手時、又舉手時分別都想了什麼?

5、學生齊讀句子。

6、 這一連串的思想鬥爭和複雜的心理變化,作者只用了三個動作就展現出來了,所以我們今後也要通過動作描寫感受人物的內心活動。

七、學習八至十一段:

除了動作,我們還能從圖中阮恆的神態揣摩出他的心理感受。默讀8-11段,找出描寫阮恆動作和表情的句子,用“__”畫出來,體會他的內心世界。

1、提問:最初阮恆的表現是?——“叫阮恆的小男孩很快地躺在草墊上。他的胳膊用酒精擦拭後,一根針扎進他的血管。抽血過程中阮恆一動不動,一句話也不說。”

2、提問:這句話中有三個“一”,你們找到了嗎?當一根針緩緩扎進他的血管時,他——“一動不動,一句話也不說”。學生齊讀句子。

3、看得出來他在極力忍住自己的痛苦,再請男女生分別齊讀最後一句話。

4、 提問:你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到阮恆的痛苦與恐懼?

——“過了一會兒,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顫抖並迅速用另一隻手捂住臉。”

——“但過了一會兒,他又開始嗚咽,並再一次試圖用手掩蓋他的`痛苦。”

——“接着,他那不時的啜泣變成持續不斷的低聲哭泣。他眼睛緊閉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頭,想竭力制止抽泣。”

5、提問:這三句話中描寫哭的表情的詞是什麼?——“啜泣”“嗚咽”“低聲哭泣”“抽泣”

6、 爲什麼會有這種表情變化呢?同桌間小聲朗讀幾個句子,誰讀懂了到前面演示。

(1)“過了一會兒,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顫抖並迅速用另一隻手捂住臉。”生讀生演,提問:如果你是阮恆,爲什麼啜泣?爲什麼捂着臉?是隻怕疼嗎?爲什麼要救女孩?——“她是我的朋友”。

(2)“但過了一會兒,他又開始嗚咽,並再一次試圖用手掩蓋他的痛苦。”師讀生演,提問:和剛纔有何不同?說明什麼?爲什麼還要掩蓋?

(3)“接着,他那不時的啜泣變成持續不斷的低聲哭泣。他眼睛緊閉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頭,想竭力制止抽泣。”師讀全班演,提問:和剛纔又有何不同?

7、教師引讀,師生合作:想不想把阮恆的心情表現的更充沛一些?老師告訴大家一個好辦法,那就是走進人物內心,去傾聽他的心聲,咱們一起合作。

(1)抽血開始了,隨着針管扎進身體,一股鮮血流了出來,我害怕極了,想到這,______

(2)望着鮮血不停流入針管,我似乎看到死亡之門正在向我打開,於是,______

(3)血越抽越多,我的身體也越來越無力,接着,______

(4)也許我的生命就這樣要走向終點了吧,於是,______

8、提問:阮恆明知自己會死,卻依然要救女孩,這是爲什麼?——“她是我的朋友”。

八、教師引讀:

1、他不能眼睜睜看女孩就這麼死去,因爲______

2、當恐懼一次次來襲,他決心以死相救,因爲_____

3、此時此刻危險近在咫尺,阮恆只有一個樸實卻很堅定的想法,那就是______

九、提問:在你眼中阮恆是個什麼樣的孩子?——善良、無私。

十、提問:在善良無私的阮恆心中,最珍貴的不是生命,而是——友情。

十一、提問:你們想要這樣的朋友嗎?拓展“真正的朋友”,學生填空,配樂朗讀友情小詩。

十二、佈置作業:想一想,假如你是甦醒過來的小女孩,你會對阮恆說些什麼?把小女孩要說的話寫下來。

板書設計:

18.她是我的朋友

小姑娘 阮恆

迫在眉睫 善良無私

友情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學習勸說,懂得在尊重、理解基礎上巧妙說服別人。

2.能耐心傾聽,抓住別人說話要點,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3.通過學習勸說,養成樂於交流、自信交流、文明交流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學習勸說的方法,懂得勸說他人時既要做到曉之以理,又要動之以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角色扮演道具。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設情境,探策略

1.情境話題一:毛毛的問題。

2.導方法: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設計意圖:毛毛“沉迷遊戲”情境設計來源於學生生活,學生真切可感,話題貼近實際,爲教學中學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奠定了基礎。】

二、換角色,解問題

1.情境話題二:毛毛的煩惱。

2.小組合作:扮角色巧妙勸服低頭族毛爸。

2.學生扮演不同角色巧妙勸解。

3.互動點評。

【設計意圖:以教師扮演毛媽,親切可觸的形象把情境推向高潮,引導學生在角色互動中瞭解到面對不同場合及對象,勸說的'方式方法也不同。既不着痕跡地彰顯口語交際需要靈活應對的特點,又讓學生領悟到言語交際的多樣性和複雜性。】

四、鏈生活,妙調解

1.拓展話題:生活中還有那些現象需要勸說?

2.調查生活,再現場景。

3.現場調解,巧說妙勸。

【設計意圖:學生在順利解決前面情境話題問題的基礎上,教師把話題呈網狀延伸至生活,必然激發學生更強烈的征服欲,創設“調解進行時”的情境,意在放手讓學生多方互動交叉進行,真正檢驗學以致用。】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會認“娶、逼”等7個生字,會寫“淹、官”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管理、田地”等詞語。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指導學生分角色表演這個故事。

4.指導學生學習本課描寫人物言行、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學的教育。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理解西門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

2.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理解西門豹的辦法妙在哪裏。

一.導入新課。

1.剛纔我們互相認識了,現在來認識一個戰國時期的魏國人,他叫西門豹。(出示圖片)他姓什麼?對,他姓西門,名豹。[邊說邊板書:西門豹]

西門是複姓,你還知道哪些複姓?(諸葛、上官、司馬、歐陽……)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30課,齊讀課題。

西門豹距離我們已經兩千多年了,直到今天他的故事還廣爲傳誦。你們想不想知道他的故事?想不想了解這個人物?就讓我們走進課文,來近距離接觸他。

二.檢查預習。

1.檢查詞語。

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了,來看看這些詞語會讀嗎?

(1)兩字詞語。排火車領讀,全班跟讀。

(2)兩個字的會讀了,再來看這兩個四字詞語會讀嗎?①(出示:田地荒蕪人煙稀少)你頭腦中出現了怎樣的畫面?你能把理解讀出來嗎?

②那這兩個詞會讀嗎?(出示:提心吊膽面如土色)你想到了什麼?誰能將理解帶進去讀?

③一起讀這四個詞。

三.整體感知,理清文章條理。

1.詞讀得很好,再來看課文讀得怎樣?請三位同學接讀課文。

1- 9自然段。 10-15自然段。 16自然段。

讀的同學注意讀準字音,其他同學認真聽,猜一猜爲什麼這樣讀?

2.你對哪部分內容最感興趣?

四.學習重點部分。

(一)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快速瀏覽10-15自然段,你能感受到西門豹是個怎樣的人?這個辦法如何?

2.從哪看出來的.?還有哪些描寫西門豹語言的句子,請同學們劃出來。(出示句子)

(二)具體分析。

1.我們就先來看這一處。(出示11自然段中的“不行……”)

自讀,你讀懂了什麼?

引導:①找這個藉口的目的是什麼?(1.救下姑娘2.懲治巫婆)結:真是安排周密啊!

小結;同學們真不簡單,還讀出了西門豹的言外之意呢。

②那這個藉口應該怎樣讀?

③我也想讀讀。你聽出什麼來了?(重讀“麻煩”)爲什麼這樣說?(是真客氣?他想幹什麼?)

結:一個麻煩,讀出了西門豹騰騰殺機暗藏其中;一個麻煩,讀出了他讓巫婆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一個麻煩,讀出了西門豹表面客氣,實則智慧,這就叫不動聲色!

④自己再體會着讀讀西門豹的話。

2.那這句話該怎麼讀?(出示12自然段中的語言)

①老師這兒還有一句話。(出示兩個句子)有什麼不同?分別讀出怎樣的語氣?

——不是詢問,是命令的口氣。

②誰想再讀?(讀得好的,留下當西門豹)

3.最後該輪到懲治誰了?(官紳)(出示13、14自然段)自己讀讀,體會體會,看你有什麼問題向西門大人請教嗎?

重點:

①爲何對待巫婆、官紳頭子和對待官紳態度不一樣呢?

結:嚴懲主謀,從犯從輕,區別對待,講究策略。

②西門大人,你的目的達到了嗎?(讀出官紳害怕的句子。)

小結:西門豹就是這樣巧妙地懲治了巫婆和官紳頭子,教育了官紳。

4.渲染氣氛,分角色朗讀。

讓我們合作,再現一下那天的精彩場面,好嗎?(出示10-14自然段)

(師讀黑色字,生讀紅色字。)

5.看到這兒,老百姓都明白了吧?明白什麼了?

(出示:設想一下:如果你現在就是站在岸上的官紳、書生、老大爺、小孩……其中的一個,你會說些什麼?

6.大家說法不同,實際都在讚揚西門豹辦法的巧妙。你覺得這個辦法可以叫什麼?(出示填空:西門豹用( )的辦法,

既()又()還()。

7.利用填空小結:西門豹用將計就計的巧妙辦法,既懲治了巫婆和官紳頭子,又教育了官紳,還幫老百姓明白了真相,徹底破除了迷信。這也爲他後來帶領老百姓開鑿渠道打下了基礎。表現了他過人的智慧和謀略。

五.拓展。

類似這樣的歷史人物故事還有很多,請同學們課後蒐集閱讀。

〖板書設計〗

30、西門豹

善於調查研究

有智慧,講戰略

西門豹

破除迷信,尊重科學

爲民辦實事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把內容寫準確、寫形象的方法。

2.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課文,並在讀中欣賞、感悟珍珠泉的美。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以及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3.理解並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並背誦指定段落。

【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讀中欣賞、感悟珍珠泉的美麗,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大的感情。

3.體會抓特點表述景物的方法。

4.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

【教學重點】

1.瞭解珍珠泉的美麗,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自讀自悟,樂於就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與別人交流,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把內容寫準確,寫形象的方法。

【教學準備】

閱讀課後的資料袋,蒐集關於泉水的其他資料。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導入新課

1.你見過泉水嗎?誰知道泉水有哪些特點?

2.生介紹自己瞭解的泉水資料。

3.師播放泉水圖片,讀“資料袋”,瞭解泉水。

4.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領略一下珍珠泉的美景。(板書課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碰到難讀的生字多讀幾遍。思考:爲什麼稱珍珠泉?

2.檢查字詞:出示詞語。(自讀、指名讀、齊讀)

3.分段朗讀課文,糾音。

三、再讀課文,自學自悟

1.引導學生讀懂連接語,明確閱讀要求。(課文寫了珍珠泉的哪些特點,表達

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2.學生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珍珠泉的哪些特點?(綠、深、清)

3.請同學們認真讀書體會,也可以和同伴討論討論。

4.那麼你是喜歡珍珠泉的綠、清,還是水泡的晶瑩、閃亮?請你再細讀課文,劃出句子,用句式來說一說:“我喜歡珍珠泉的( ),因爲( )

(1)感悟“綠”

出示:水是那樣綠,綠得像是被周圍的綠樹、綠草染過似的。

a.引導學生劃出文本中表示綠的詞語,並展開想象。在頭腦裏想象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把想到的情景互相說一說。

b.請你們美美地讀一讀。

c.背一背。

(2)感悟“清、深”

出示:水是那樣深,又那樣清,清得能看見潭底的青褐色的石頭,能看見沉積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經發黑的樹葉。”

a.說說水裏還看見了什麼?

b.指導朗讀。

(3)感悟冒水泡的“有趣”。

出示:“最有趣的,當然是那晶亮的、飽滿的、一嘟嚕一嘟嚕從潭底冒出來的水泡了。開始,水泡很小,搖晃着越升越高,越來越大,最後在水面綻開了,在撲哧一笑中消失了。”

a.從這兩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麼?小聲讀一讀,認真想一想。(學生談體會)

b.從哪些詞語可以體會到水泡的有趣?(-嘟嚕-嘟嚕,撲哧一笑)

c.在作者眼裏,這些水泡還僅僅是水泡嗎?

d.指導朗讀。(指名讀、齊讀)

5.討論:你知道這泉水爲什麼叫“珍珠泉”?(泉底不停地冒泡泡,被太陽一照,泡泡呈現不同的光彩,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叫它“珍珠泉”。)

四、再讀課文,昇華感情

1.同學們喜歡珍珠泉嗎?生活在那裏的作者呢?找出直接表達作者感情的句子。帶着感情齊讀這句話,要讀出自豪感。

出示:“這就是美麗的珍珠泉,這就是我們村的珍珠泉!”

2.這些句子直接表達了作者的感情,其實,作者愛泉水愛家鄉的這種感情已經滲透到了文章的字裏行間。同學們,你們想不想把自己的感情也表達出來呢?請你選擇你認爲珍珠泉最美的景色,通過感情朗讀向同學們作介紹。

五、總結全文

《珍珠泉》這篇課文描寫的細膩,語句生動優美,作者抓住了珍珠泉的特點,使美麗的珍珠泉展現在我們眼前,那麼作者爲什麼能把家鄉的泉水寫得如此之美呢?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愛,對泉水對家鄉深深的愛。

六、作業

1.選取你最喜歡的家鄉的一處景物,按一定順序,抓住景物的特點仔細觀察,然後和同學們交流。

2.把你喜歡的優美語句抄寫在積累本上。

板書設計

4*珍珠泉

泉水綠深清愛泉水

水泡晶瑩閃亮更愛家鄉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設計9

【設計理念】

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是多元的,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的獨特體驗,使他們能主動地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在實踐中感受,積累語言;在實踐體驗、豐富情感,形成良好的語感。

【設計特色】

從語言入手,體驗情感,又薰導語言藝術;超越文本,提升語言,感悟語言的無窮魅力。

【教學目標】

1、聯繫上下文理解“麻煩、提心吊膽、面如土色、鬧”等詞義。

2、初步學會抓住重點段給課文分段的方法。

3、藉助文本,多角度地理解西門豹懲治巫婆、官紳的巧妙所在。

4、通過學習,初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和能力。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讀本課的12個生字,理解新詞的.意思,正確地朗讀課文。

2、初步學會抓住重點段給課文分段的方法。

3、懂得鄴地人煙稀少、田地荒蕪的原因和西門豹認真調查,分析原因的經過。

 教學過程

一、圍繞人物,理清思路

 1、讀題質疑:

圍繞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2、自讀課文:

課文圍繞人物,重點寫了什麼?(自讀課文要到位,要求能把課文讀正確。)

3、理清思路:

課文哪一部分寫懲治惡人?哪一部分是起因?哪一部分是結果?

二、創設情景,自讀研究

 1、創情景:

老師扮西門豹,你們就是我的謀士,咱們就要分頭調查。

2、定組名:

討論調查小組的名稱。

 3、明要求:

⑴ 你們想調查什麼?交流,提示。

⑵ 閱讀課文第2~9自然段,討論並填表。

⑶ 小組調查報告:

調查對象:

調查內容:

調查結果:

三、彙報交流,點撥展開

1、幫助釋疑:

你們在調查和寫報告過程中碰到了什麼困難?

重點理解:

鬧:都是河伯娶媳婦給鬧的。

他們每鬧一次都要收幾百萬。

倒是夏天雨水少,年年鬧旱災。

 2、交流報告:

(重點交流調查結果)

四、小結提升,設懸延伸

1、通過調查,你們有什麼想法?

2、大家說,“我”下一步該怎麼辦?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設計10

設計說明:教學內容是20xx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下冊《池子與河流》,本文是一首寓言詩,也是一篇略讀課文,通過池子與河流之間的對話,表達了他們對生活、對人生不同的態度。教學時以讀爲主線,採用多種方式朗讀,讓學生在讀中瞭解人物的不同想法。在粗知文章大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從而明白寓言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自學“滔、涯”等8個生字。藉助字典等工具書弄明白詞語的意思。

2.讀懂詩的內容,理解詩中蘊含的道理。

過程與方法:

1.學習默讀詩歌,把握詩歌內容。

2.分角色有感情地、流利地朗讀詩歌,注意讀出詩歌的節奏感,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能結合生活實際對池子與河流的觀點發表自己的看法。

教學重點:

分角色有感情地、流利地朗讀詩歌,注意讀出詩歌的節奏感,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教學難點:

結合生活實際對池子與河流的觀點發表自己的看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

1.自學生字,藉助字典等工具書弄明白詞語的意思。

2.把詩歌讀通順,標出小節的序號。

老師:製作PPT,準備作業卡。

教學過程:

一、導入解題,認識寓言詩歌

1.同學們,你們知道哪些寓言故事?這個單元我們學習了哪幾篇

寓言故事?(課件出示)寓言也可以用詩歌的形式來表現。《池子與河流》就是一首寓言詩。(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檢查學生課外閱讀過的寓言,用本單元學過的寓言導入,明白本文是以詩歌的形式講述的。]

2.解釋“池子”,及與河流的關係。(板書:簡筆畫出示池子與河流)

二、初讀課文,學習默讀方法

默讀這首詩,找一找哪幾個小節是池子說的.,哪幾個小節是河流說的?

(滲透預習的重要性)

三、再讀課文,小組合作學習

1.先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1-8小節,再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課件出示:找出體現池子與河流不同觀點的詞語。用自己的話寫出她們的觀點。)

2.交流合作學習的成果。

3.老師相機進行指導朗讀池子的話,重點讀出池子的安閒。

(1)池子過的是怎樣的生活?找關鍵詞。

(2)帶着自己的體會讀讀帶有這些關鍵詞的詩句。

(3)學生朗讀之後,老師和學生評價朗讀情況。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3、理解詩中的重點字詞,知道詩歌的大致意思。

4、能夠體會詩人在詩中寄予的情感,體會詩人對春天的態度。

教學重點:

1、運用多種識字方法,引導學生主動識字。

2、理解詩意。

教學難點:

體會詩中的情感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所謂“一年之季在於春”,唐朝大詩人賀知章通過詠柳來表達自己對春天的喜愛,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古詩卻是一首深藏詩人對春天的留戀而作的一首惜春之作——《送春》

(出示古詩)

二、解題

關於詩人王令,你都瞭解哪些。

學生彙報收集到的資料,大致有以下這些內容:

王令,北宋詩人,字逢源。他的高祖父、曾祖父都曾在朝廷任要職,而他父親只當過幾年鄭州管城縣主簿。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歲喪父母,隨其叔祖王乙居廣陵(今江蘇揚州)。長大後在天長、高郵等地以教學爲生,有治國安民之志。至和二年(1053),王安石由舒州通判被召進京,路過高郵,他賦《南山之田》詩求見。王安石大喜,譽爲“可以任世之重而有功於天下“,並將其妻妹嫁給他。28歲卒。王安石在《思逢源》中有“妙質不爲平世得,微言唯有故人知“之句,對他的才高命短、未得重用表示惋惜。王令的詩受韓愈、孟郊、盧仝、李賀的影響較深,構思新奇,造語精闢,氣勢磅礴,意境奧衍。

看來同學們在預習時下了很多功夫,不知道預習時詩讀得怎麼樣?[都背下來了(大多數同學)]那好,就背一下,不能背的看着前面讀(課件出示詩)

三、學習生字

1、正音

老師聽到大多數同學已經背下來了,真了不起,在你預習過程中你覺得哪些字音容易讀錯,你能幫大家找出來嗎?

A、我想告訴大家第一句中“落更開”中的“更”應讀geng。

B、第三句“猶啼血”中的“啼”應讀ti不能讀成dī;“血”應讀xue不能讀成xuě。

C、第四句“喚不回”中的“喚”應讀huan。

(同時課件出示這幾個字及字音,讓這幾名同學帶大家讀一讀)

這幾個字音還真是容易讀錯,謝謝你們的提醒,那就讓我們試一試,看看這回讀得怎麼樣。(齊讀古詩)

2、利用工具書學習生字

剛纔同學們找出的這幾個讀音易錯的字中有幾個也是本課中的生字,課件出示“猶”、“啼”、“喚”

下面就請同學們利用手中的工具書自學這幾個字,看看誰記得最紮實。

3、彙報

“猶”

A、我是用音序查字法認識了生字“猶”,我查的音序是“Y”再查音節you,可以組詞:猶豫、~如、過~不及。

B、我用部首查字法,先查“犭”旁,再查4畫,組詞~且、~自、困獸~鬥。

C、猶的意思是(1)相似,如同(2)還、仍然(3)如同、好比。在本課中是還的意思。

“啼”

A、《早發白帝城》中“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從中我認識了“啼”是啼叫的意思。

B、組詞:啼哭、悲啼。

“喚”

A、我用換偏旁的方法記住這個字,我以前認識交換的換,我把“扌”去掉換成“口”就是呼喚的喚了。

B、組詞:喚起、~醒、叫~、召~

同學們說得比較全面了,那麼書寫時應注意什麼呢?

A、猶字要注意右邊是尤不是

B、啼字要注意右邊帝的第6筆和第8筆。

(在寫字本上練寫幾遍,老師下去巡視。)

同學們掌握的識字方法很多,有換偏旁、加一加、形近字比較,多音字識字等等,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種識字方法:拆字法識字又叫減一減。

“啼”和“猶”用減一減的方法就能變成兩個新的字,你們認識嗎?查查字典自學這兩個字。

四、解詩意

1、再讀古詩,提出問題

(1)名同學讀詩,其他同學評議,說說他們讀得怎麼樣。

(2)自已讀一讀,看看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殘花”是什麼花“落更開”是什麼意思?

小檐是什麼?子規爲什麼啼出血來?

(課件出示以上問題)

2、小組學習研討問題

下面請小組合作解決以上的一個問題或幾個問題.。

3、解決問題、理解詩意

(1)前兩句

題目既然是送春,說明春天已經開始悄悄逝去,第一句中的三月指的就是“暮春”即春天要結束的時候,那麼這句話中的.其餘部分是什麼意思?

(殘花就是晚春撒落在地上的開敗的花,更是又,更開就是又開了。)

解釋的不錯,那麼你能用自已的話說說這一句嗎?

(三月暮春時節,早春的花落了,現在又開了花朵。)

看來,同學們合作學習很有成效,你們還解決了哪些問題。

(我們知道“檐”是屋檐是意思,第二句就是屋檐下天天有燕子飛回來。)

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前兩句

(三月暮春時節,早春的花落了,現在又開了花朵,屋檐下天天有燕子飛回來。)

(2)後兩句

“子規”別名杜鵑鳥,它常在暮春季節啼鳴。剛纔同學們的問題中有“子規爲什麼啼出血來?”哪個小組研究出答案了。

(夜半就是半夜,猶是還的意思,啼是啼叫,猶啼血指的是杜鵑鳥不停地叫,叫的聲音很悽切就像要啼出血了一樣,是個誇張的寫法,並不是真的啼出血來了。)

這個解釋你們滿意嗎?那老師也想提一個問題:杜鵑鳥爲什麼這樣啼叫呢?

(第四句就是答案:它不信呼喚不回來春風)

哦,看來連杜鵑鳥也在爲即將逝去的春光感到惋惜。送春的方式各有不同,詩人卻以杜鵑鳥留春的方式來送春,叫人感受到了杜鵑鳥在半夜裏苦苦啼叫的悲切,別有一番意境。除了感傷,你還能體會到什麼嗎?

(一種頑強進取、執着追求美好未來的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

說的太好了,其實在生活和學習中我們也應有杜鵑鳥那種爲了追求美好事物,而不懈努力、頑強拼搏的精神。

五、鞏固詩意,感受意境

1、同桌合作,結合“作者看到什麼?聽到什麼?想到什麼?”說說詩意。

2、學生彙報

(看到早春的花落了,現在又開了花朵,屋檐下天天有燕子飛回來。

聽到杜鵑鳥在半夜裏不停的叫。

想到了杜鵑鳥不信呼喚不回來春風)

[通過學生彙報,加強對詩意的理解,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們感受到詩中所表達的意境]

六、拓展練習

1、課件出示書後填空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

2、課件出示書後積累的古詩

使學生達到會背,簡要理解詩意的程度。

七、總結

自古以來詩人們便用大量詩文來詠歎春天,今天我們學習了王令的這首《送春》,你覺得你收穫了什麼呢?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理解“死寂、動員”等詞語。

2、聯繫上文理解“唉,本該是我們的星期四,現在整個兒成了鄰家的星期四”。

3、感受鄰家的熱情,體會悉尼人對環保的重視,懂得愛護環境。

教學重點:

理解重點詞句,理解“唉,本該是我們的星期四,現在整個兒成了鄰家的星期四。”。

教學難點:

理解“唉,本該是我們的星期四,現在整個兒成了鄰家的星期四。”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學第一節。

1、板書:星期四。我們小朋友來說,星期四沒有什麼特別的吧,但是在悉尼市區,這一天卻是個特別的日子,它是——(齊答)。板書:收垃圾。

2、師:爲了這一天,悉尼人是怎樣準備的'?同學們讀讀下面這段話,出示第1節。

3、指名交流。

預設一:學生從“家家戶戶”看出悉尼人是怎樣準備的。

師:是啊,每家每戶人都是這樣做的,沒有例外。

預設二:學生從“按可回收、不可回收等類別分開擺放”看出悉尼人是怎樣準備的。

師:老師這裏正好有一段材料,同學們想不想讀一讀?出示材料:自由讀。

4、師:正是因爲大家都很自覺,所以在寧靜得——,這一天,彷彿——,誰能給“死寂”找一個近義詞。

5、可是,對於這樣一個特別的日子,作者卻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1)出示句子:“本該是我們的星期四,現在整個兒成了鄰家的星期四。”齊讀。

(2)對這句話,你有什麼疑問?

(3)指名交流,板書,補全課題,齊讀。

二、析讀文本,理解詞句。

1、是啊,星期四,家家戶戶都要收垃圾,明明是每個人的星期四,作者爲什麼說是鄰家的星期四?老師請3位同學讀2—4節,其餘同學邊聽邊思考:從哪裏可以看出?

2、指名讀課文,集體正音。

3、快速找到有關的內容用直線劃下來。

4、指名交流,隨機學習2—4節。

第2節

(1)指名交流,出示第2小節。師板書:遷新居後第一個週三晚熱心告訴

(2)師:是啊,多麼熱心的鄰家啊。當她知道我們是初來乍到的情況後,就在我們遷入新居後的——,熱心地告訴我們——。

(3)師:從這以後,一到星期三傍晚,我家的垃圾桶都按時就位,沒錯過日子。

第3節

(1)指名交流,出示句子,師板書:回家晚的週三晚再次提醒

(2)師:這一次,鄰家連——,理解“動員”,從哪裏看出小狗也被動員起來了。

(3)交流,出示句子:“鄰家小狗汪比衝着我一個勁地叫喚”。想想小狗在說什麼?

(4)指名說。師:看,女主人多麼關注我們啊,帶着小狗一直等到我們回來,責任心多麼強啊,她的熱情也感染了汪比,任務完成了,汪比又是一陣——

(5)齊讀句子。

第4節

(1)你還從哪裏可以看出?交流,出示第4節,板書:出遠門的每個週三晚貼紙條

(2)師:這些紙條是誰寫的?鄰家爲什麼貼這些紙條?出示填空,想象:

在我們出遠門的每個週三晚上,鄰家的女主人發現,她想,於是她。

(3)四人小組交流,師巡迴指導。

(4)指名交流。

4、師:當我們遷入新居後,鄰家就開始關注我們了,我們回家完了,她就等我們回來,我們出遠門了,她就寫紙條,鄰家是這樣不厭其煩地提醒我們,難怪作者發出這樣的感慨:

(1)出示最後一節,齊讀。

(2)學到這裏,你覺得女主人是個怎樣的人?

(3)交流,師隨機板書:責任心、環保意識、熱心。師:如果你是作者,面對這樣的鄰居,會聯想到些什麼?

(4)交流。

三、課堂小結,作業拓展。

1、師:“鄰家的星期四”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悉尼人高度的環保意識,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在悉尼,正是因爲有許許多多像鄰家女主人這樣的人,所以悉尼變得整潔漂亮,它連續兩年獲得“世界十大宜居城市”稱號。媒體簡介悉尼。

2、爲了讓我們的城市更加美好,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都來做一個環保小衛士,課後設計幾條環保宣傳口號。

附:板書設計

30鄰家的星期四(收垃圾)

遷入新居第一個週三晚熱心告訴

晚回家的週三晚再次提醒

出遠門的週三晚貼了紙條

熱心、環保意識、責任心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設計13

一、設計理念

以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爲主線設計教學,重在引導學生從具體事例中體會法布爾對昆蟲濃厚興趣,去感受和想象法布爾在具體的情境中迷戀昆蟲的樣子,從而激發學生觀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奧祕。

二、教材分析

《裝滿昆蟲的衣袋》是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第九單元的主體課文,這一篇童趣十足的敘事性文章。這篇文章寫的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小時候對昆蟲的迷戀,通過兩件主要的事件寫出出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讓讀者感受到法布爾對昆蟲的濃厚興趣和無限的好奇心。

三、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從課文的具體事例中體會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

四、教學重點、難點

從學生有限的生活積澱和自身的閱讀體驗出發,引導學生緊扣文中描寫法布爾迷戀昆蟲的重點語句,在朗讀中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如果你看到同學的口袋裏裝滿糖果,你會認爲他——(貪吃);看見同學的口袋裏裝滿玩具,你會認爲他——(貪玩);可是,竟然有個人的口袋裏裝滿昆蟲,你認爲他——(愛昆蟲)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這是誰?(法布爾)我們趕緊走進課文,繼續去認識法布爾吧!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主要寫了小時候的法布爾有什麼特點呢?

(板書:對大自然有着濃厚的興趣和無限的好奇心、迷戀昆蟲)

2.看,課文一開頭就寫到這一點,現在我們就來看看第一自然段是怎樣講的。

3.我們一起來讀讀第一自然段。

4.從哪兩個詞可以看出法布爾對大自然有着無限的好奇心?(無論、還是)

5.口頭造句

(三)品讀課文

師:是啊,法布爾對大自然裏的昆蟲有濃厚的興趣,那麼,課文告訴我們,法布爾迷戀哪兩種昆蟲呢?

生:紡織娘、小甲蟲

師:從小生活在鄉村的法布爾是一個對昆蟲非常迷戀的人。現在請你們回顧一下,哪些自然段在具體寫法布爾捉紡織娘和觀察小甲蟲的呢?

生:捉紡織娘(2、3)

觀察小甲蟲(4——6)

學習第2-3自然段

師:我們先來學習第一件事“捉紡織娘”。聽清要求,請你們自讀課文第二至三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找,哪些詞語或者句子讓你感受到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

師:誰來說說你的感受?

生1:我從“三天前,法布爾就告訴媽媽,花叢裏經常傳出一種動聽的聲音,不知是誰在唱歌。現在,他終於找到了這位“歌唱家”中感受到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

師評價:他三天前聽到的聲音,至今仍然念念不忘地尋找。

我們再仔細品味,哪些詞語可以更加生動地體現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三天前”、“終於”)

師: 請試着讀出你的感受

生:指名讀句子

師: 法布爾被紡織娘美妙的歌聲吸引了,爲了捉到它,三天來,他一直堅持不懈地尋找,吃盡了苦頭,法布爾對紡織娘多麼着迷呀!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兩個句子

生: 齊讀句子

師: 你們還能從這兩句話的什麼地方體會到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

生: 我還從“動聽”、“歌唱家”中體會到他對昆蟲着迷了。法布爾太喜歡這隻紡織娘了,已經把它當作是人,是會唱動聽歌聲的歌唱家了。我再來讀一讀這兩句話。

師: 跟他學!

生: 齊讀句子

師:(出示紡織娘圖)

瞧,這就是讓法布爾魂牽夢縈了三天的紡織娘。它是生活在草地裏的善於跳躍的昆蟲,它的後腿粗壯而有力,稍有動靜就會跳得老遠,很難逮到它。

師提問:你們能想象一下,法布爾爲了捉到這隻紡織娘可能遇到了什麼困難?他又是怎麼克服的呢?

生1:草叢中有小蟲子叮咬法布爾,爲了不驚動紡織娘,他一動不動地強忍着

生2: 法布爾發現了紡織娘,猛地一撲,可紡織娘蹦走了,法布爾摔破了膝蓋

師評價:老師從你們的描述中好像看見了當時的情景,爲了捉到自己喜愛的蟲子,法布爾可真是費了不少勁,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兩個句子,再去感受一下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吧!

生: 齊讀句子

師:這隻全身翠綠、觸角細長的紡織娘真漂亮!難怪法布爾會高興地對媽媽喊着——

生:媽媽,我在這兒呢!瞧,我捉到那隻會唱歌的蟲子!

師:爲了捉到這隻能唱動聽歌曲的歌唱家,法布爾堅持不懈地尋找了三天,難怪他會高舉着紡織娘,對媽媽大聲炫耀到———

生:媽媽,我在這兒呢!瞧,我捉到那隻會唱歌的.蟲子!

師:經過努力,他終於找到了這位歌唱家,此時,你就是法布爾,你的心情會怎麼樣?

生:高興,激動,興奮……

師:法布爾就是這麼高興,這麼激動,這麼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訴媽媽,一起來:媽媽……(指導讀出興奮和高興)

學習第4-6自然段

1.師:法布爾對昆蟲着迷了,他可以用三天時間去尋找他心愛的紡織娘,也可以爲了觀察蟲子,一整天都趴在陰冷潮溼的池塘邊,一動不動。

2.請同學們認真默讀4-6自然段,看看這件事的哪些地方能讓你感受到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劃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並多讀幾遍,看看你是不是可以用朗讀把他對昆蟲的濃厚興趣表現出來。

3.生默讀、勾畫、練讀

彙報:教師相機出示句子。

(1) 每到早晨,法布爾把鴨子趕進池塘後,就一動不動地趴在岸邊,靜靜地觀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談體會。

我從“每到早晨,法布爾把鴨子趕進池塘後,就一動不動地趴在岸邊,靜靜地觀察奇妙的生物世界。”中體會到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

生1:他“一動不動”、“靜靜地”,觀察地很仔細,只有對昆蟲很着迷了,法布爾才能夠克服周邊的一切困難全心全意地觀察。(師隨即勾畫句子和詞語)

生2:這個句子中的“趴”也說明法布爾觀察地很仔細。法布爾深深地迷戀着昆蟲,甚至在雜草叢生、陰冷潮溼的池塘邊,也要趴在地上細心觀察,生怕錯過了什麼!

4.師:法布爾如此細心地觀察,那他可能會看到哪些昆蟲在幹什麼?

生1:螞蟻搬家

生2:蜜蜂採蜜

生3:蜘蛛結網

師:昆蟲雖然很小,但它們的世界卻是奇妙的,難怪法布爾會這麼着迷。就讓我們和他一起再去看看這奇妙的生物世界吧!

生:齊讀句子

每到早晨,法布爾把鴨子趕進池塘後,就一動不動地趴在岸邊,靜靜地觀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你還可以從哪些地方看出法布爾對昆蟲的濃厚興趣和迷戀。

生:我從“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蟲拾起來,放進一個蝸牛殼裏,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賞這珍珠一般的“寶貝”。”中體會到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

師評價:他拾起甲蟲的動作很小心,生怕弄傷了它。

師:你能來表演一下法布爾拾起甲蟲的動作嗎?

生:表演

師:孩子們,從他的表演中,你知道什麼是“小心翼翼”了嗎?

生:“小心翼翼”就是動作緩慢,絲毫不敢鬆懈

師:生活中,你們會小心翼翼地做什麼事情?

生1:我會小心翼翼地拿雞蛋。

師:爲什麼你要小心翼翼地拿?

生1:我怕把雞蛋打碎了。

生2:我會小心翼翼地洗碗。

師:爲什麼你要小心翼翼地洗?

生2:我怕把碗打碎了。

師:看來,對自己手裏的東西很在乎時,我們做事就會小心翼翼。法布爾就是因爲太喜歡這隻小甲蟲,生怕弄傷了它,所以他纔會小心翼翼地——

師:還有哪些地方體現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

生:把甲蟲拾起來,放進一個蝸牛殼裏,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賞這珍珠一般的“寶貝”

生:我還從“欣賞”一詞中體會到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

師評價:法布爾已經不是簡單地看甲蟲,而是非常認真、仔細地觀察甲蟲。

師:生活中,我們會去什麼地方欣賞什麼呢?

生1:我們會去美術館欣賞美術作品

生2:我們會去音樂廳欣賞動聽的音樂

生3:我們會去電影院欣賞精彩的影片

師:哦,原來“欣賞”就是帶着喜愛的心情觀看美好的事物。法布爾已經把觀察蟲子當作是欣賞美好的事物,可見他是多麼迷戀昆蟲呀!

誰願意來讀一讀這個句子?

生:指名讀句子

生:齊讀句子

生:我還從這句話中“珍珠一般的“寶貝”中”體會到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

在別人眼中毫不起眼的小甲蟲,在法布爾眼中卻是“寶貝”,這都說明他對昆蟲的迷戀。

生:齊讀句子

(3)夕陽快下山時,法布爾的口袋裏裝着放甲蟲的蝸牛殼,歡歡喜喜地趕着鴨子回家了。

生:我從“夕陽快下山時,法布爾口袋裏裝着放甲蟲的蝸牛殼,歡歡喜喜地趕着鴨子回來了”中體會到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

師評價:他的口袋裏裝着心愛的蟲子,他心滿意足,很高興的樣子。

師:法布爾藉着放鴨子的機會觀察蟲子,天黑了,纔回來,難怪爸爸會怒氣衝衝地吼着——

生:我叫你去放鴨子,你倒好,只顧自己玩。老是捉蟲子,不中毒纔怪呢!快給我把這些無用的玩意兒扔了。

師:法布爾只有這一次是因爲觀察甲蟲被爸爸訓斥嗎?你從哪知道的?

生:“老是”,他常常因爲觀察蟲子被爸爸訓斥

師:是的,但哪怕是這樣,我們的法布爾卻還是沉浸在自己的昆蟲世界中,難以自拔。這部分課文,我們從法布爾觀察和捉蟲子的神態、動作以及爸爸對他的態度中體會到法布爾對昆蟲的的迷戀。一起來讀第四到六自然段。

師:在法布爾的眼中,所有的昆蟲都是那麼可愛,大自然的一切在他的眼中是那麼美好,那麼神祕,

正是這種興趣,把法布爾引進(科學的殿堂,使他了解了昆蟲的世界,成爲了一名了不起的昆蟲學家……)

師:法布爾的世界只有昆蟲,任何困難都不能阻擋他觀察、研究昆蟲,他已經深深地迷戀上了昆蟲。

孩子們,你們知道嗎?法布爾出生於貧農家庭,沒有受過正規教育,但他卻憑着自己非凡的鑽研精神和堅毅的性格堅持研究昆蟲。到了87歲高齡,依然拖着他病弱的身體堅持研究寫作。他所著的《昆蟲記》一共有200多萬字,包括219篇文章,向人們介紹了400多種昆蟲和其他小動物,至今,《昆蟲記》已經被翻譯成幾十種語言,受到全世界人們的喜愛。

後人爲了紀念他,爲他修建了一座很有意思的雕像,兩個高高鼓起的衣袋好像裝滿了沉甸甸的昆蟲。這也是我們課題的由來。(齊讀課題)

師:誰能說說爲什麼法布爾的口袋裝滿了昆蟲?

生:因爲法布爾從小隊大自然充滿了濃厚的興趣,迷戀昆蟲……引讀:難怪後人爲了紀念……沉甸甸的昆蟲。

師:法布爾的口袋裏,除了昆蟲,還裝了什麼?

生:堅持不懈、不怕困難、細心觀察、認真、不放棄……(板書)

(回讀課題:裝滿昆蟲的口袋)(抓住關鍵詞,概括全文)

(四)回顧並總結全文

通過板書,引導學生運用抓住關鍵詞法,概括全文。

(五)板書設計:

裝滿昆蟲的口袋

濃厚的興趣

法布爾{ 無限的好奇心

迷戀

堅持不懈、不怕困難、細心觀察、認真、不放棄

七、課後反思

莫泊桑曾說:“我們只以堅持不斷的努力,才能夠抗拒這不可戰勝的灰心失望。”這一階段,我爲了《裝滿昆蟲的口袋》這堂公開課,撓心撓肺地準備了一週多。每一次的磨課都是一種“煉獄”般的幸福,雖然身心都被不停地蹂躪着,但是,我卻在這一過程中又學會了一些東西。本個月,我們組的教研主題是“中年級語文課堂如何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學習”。這一主題側重在實際教學中運用“抓住關鍵詞句”法,引導學生進行課文學習,因此,在做公開課的教學設計時,我也努力緊扣這一主題,展開教學。

(一)初識法布爾與《昆蟲記》

法布爾是《昆蟲記》的作者,部分孩子都未讀過這本書,因此對法布爾缺乏認識。僅僅依靠閱讀課文內容,無法對法布爾這一人物形象有較全面和深入的認識。在公開課的前一週,我便佈置學生們去閱讀法布爾的《昆蟲記》並要求學生們完成以“我所認識的法布爾”爲題的作文。通過一系列的預熱活動,讓學生們對法布爾有個大致的瞭解,拉進學生和法布爾之間的距離,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激趣導入,抓關鍵詞法

《裝滿昆蟲的口袋》一文中主要是告訴我們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對於對昆蟲沒那麼迷戀的孩子們來說,直接了當的講解比較讓孩子難以接受。所以,在導入部分,我以談話爲方式,運用了類推的方法,這樣設計:“如果你看到同學的口袋裏裝滿糖果,你會認爲他——(貪吃);看見同學的口袋裏裝滿玩具,你會認爲他——(貪玩);可是,竟然有個人的口袋裏裝滿昆蟲,你認爲他——(愛昆蟲)”。由學生們的生活實際情況,導入“昆蟲”這一主題,自然且易讓孩子產生共鳴。設計文章的重要部分時,我結合課後問題:法布爾是怎樣迷戀昆蟲的?圍繞“迷戀”二字,通過法布爾的兩件典型故事——“抓紡織娘”、“觀察甲蟲”,抓住能夠體現法布爾迷戀昆蟲的詞句,感受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體會法布爾不怕困難,堅持不懈和認真觀察等精神。

教學“第一個故事”時,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學生們找到的、能夠體現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的詞語比我預設的答案多,因此,我“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根據學生的回答調整自己的教學步驟。其中,我問學生:“爲了找到這隻紡織娘,法布爾遇到哪些困難?他是怎樣克服的?”讓學生展開想像,描述當時的情景。學生們的想象力很豐富,爲法布爾設置了重重障礙,我趁機引導學生體會法布爾在觀察昆蟲的過程中,不怕困難、不放棄的精神。值得一思的是,課堂上出現了比較尷尬的一面:我在“引讀”的時候,已經把氛圍渲染得很濃厚了,可是學生們卻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我反思了一番:平時“引讀”的形式訓練得較少,學生們不適應這種學習方式,課堂上就出現“冷場”的情況。再者,我的情感到位了,學生卻沒有進入我創設的情境,自然而然,師生的配合上出現“斷層”。

教學“第二個故事”時,我讓學生依照自己的情感體驗,讀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交流。在閱讀和體會中,抓住最能體會“迷戀”二字的地方。學生找出了“一動不動”、“小心翼翼”、“觀察”和“珍珠般的寶貝”等。孩子們的回答並沒有按照我預設的順序來走,又因多媒體課件的束縛,我不斷調整自己設計的教學流程,通過想象、做動作、聯想生活實際等方法,使學生感受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

在課後的討論中,有些老師認爲聽我的這堂課,聽得很零散。我總結的一番,原因有二。第一,本課貫穿的學習方法是“抓住關鍵詞”法,而這課體現“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的詞語有多處,學生們的回答肯定不會按照教師預設的順序來,因此,頗有“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感覺。第二,實際課堂上,我的過渡語和評價語不夠精煉、有力,爲了讓學生們理解,解釋太多,變得囉嗦,反而給聽課的老師增加負擔。

(三)直揭精神,概括全文

本次公開課的一大亮點就是我的板書設計。我以“口袋”爲切入點,將本文的關鍵詞和精神內容合成口袋的形狀隱藏在“口袋圖”的後面。當學生們回答對一點,我就將相對應的答案翻過來。最終,讓學生們直觀的感受到“裝滿昆蟲的口袋”不僅僅裝滿昆蟲,更裝滿了法布爾對昆蟲的“濃厚的興趣”、“無限的好奇心”和“迷戀”以及“不怕困難”、“堅持不懈”、“認真觀察”等精神。課文講到這邊,已經到了尾聲。我再次強調學生“學以致用”,通過板書上的關鍵詞,串聯起來,說出全文大意。至此,整堂課完美落幕!

“堅韌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門上敲得夠久、夠大聲,終會把人喚醒的。”我們總是越學越覺得自己匱乏,唯有不斷努力,才能喚醒成功的因子。不要因爲別人的批評而泄氣,這些“忠言”將是我們成功之路的墊腳石!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設計14

教材理解:

課文首先寫了故事發生的背景,地球上的一次大旱災,使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乾涸了,使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突出了水在當時的重要性;然後寫小姑娘出門爲生病的母親找水,隨着一次次讓水,水罐也一次次地發生着神奇的變化。最後從水罐裏跳出了七顆鑽石,它們升上天空,變成大熊星座。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6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童話內容,在瞭解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明白變化的原因,從而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

教學重點:

從水罐的一次次的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

教學難點:

1、學生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

2、體會愛心對別人乃至對社會的意義,懂得關心別人,用愛心對待生活。

教具準備:

字卡、句卡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浩瀚的宇宙,總是充滿神祕,讓人產生許多美妙的遐想。當我們看到那皎潔的月亮,你想到了什麼神話故事?那夜空中美麗的銀河,又讓你聯想到什麼呢?雖然我們知道這些都不存在,但我們依然爲這些美麗的傳說着迷。今天,讓我們走近耀眼的大熊星座,聽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講講關於它的動人傳說。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

2、指名讀課文,及時正音。

3、交流預習情況,說說對詞語的理解。

旱災:由於長期乾旱缺水造成作物枯死或大量減產的災害。

乾涸:(河道、池塘等)沒有水了。

焦渴:非常乾渴。

喜出望外:非常高興。

唾沫:口水。

4、默讀課文,說說水罐發生了哪幾次變化。

第一次:小姑娘找不到水累倒了,醒來時罐子裏竟裝滿了清亮的水。

第二次:木頭做的水罐竟變成了銀的。

第三次:水罐又從銀的變成了金的。

第四次:水罐裏變出了七顆大鑽石和一股巨大的水流。

三、再讀課文,體會水的重要性。

1、小姑娘是在什麼情況下找水的?讀課文,找出相關的內容。

2、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非常缺水?讀課文,找出句子讀一讀。

理解乾涸、乾枯、焦渴。

3、感情朗讀這些句子,說說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沒有水就沒有生命,水能救命……)

四、三讀課文,瞭解小姑娘的水罐發生變化的過程。

1、在這麼缺水的情況下,小姑娘出來找水,她的水罐第一次是怎麼變化的?找出相關的內容,讀一讀。

2、第二次又是怎樣發生變化的?作者怎樣寫出了變化的過程?讀一讀,自己體會感悟。

3、課文從哪兒到哪兒寫的是第三次變化的過程呢?

4、請你找一找第四次變化的過程,自己讀一讀。

五、通讀課文,學習生字。

1、讀準詞語

旱災,水井,金銀,竟然,舔水,哀哀地,忍不住,湊上去,嚥唾沫,喜出望外,匆匆忙忙,焦渴而死,清澈新鮮

2、交流:“球、枯、狗、銀、討、沫”左窄右寬,“旱、災”上緊下鬆。“沫”字右半部分上橫比下橫長,“旱”字下半部分的上橫比下橫短。

3、書寫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一、學習課文。

水罐爲什麼會發生這麼神奇的變化呢?我們繼續來學習感人的童話故事《七顆鑽石》。

1、回憶一下,這隻水罐在故事中發生了哪些變化?

板書:空,滿,銀金,七顆鑽石

2、是什麼魔力使水罐發生了一次又一次的變化呢?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神奇的童話故事,找找原因吧!

二、品讀探究,體會思想

(一)體會小姑娘的孝心

1、請同學們輕輕地打開課本,好好讀讀第一次變化的過程,看看從中你能知道些什麼?(學生自由朗讀)

2、學生交流。

3、出示第一、二兩句話

(1)這時她心裏會想些什麼呢?

(2)你能帶着這樣的心情來讀一讀這兩句話嗎?指導練讀。

4、當她醒來時,水罐裏卻裝滿了清亮清亮的水。猜猜看,水罐裏爲什麼會有水呢?學生自由想象回答。

5、小姑娘對媽媽的這片孝心,使她擁有了這一罐清亮的水,這時小姑娘的心情又如何?(出示“小姑娘喜出望外……”的句子)

(1)“喜出望外”是什麼意思?爲什麼會喜出望外?

(2)這一句中用了一對關聯詞,能找出來嗎?(一……就……)它告訴了我們什麼?

(3)誰能把這句話讀好?學生練讀。

6、小結。看,就是這樣一個小姑娘,爲了母親忍住了乾渴,多麼愛媽媽,多麼孝順,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一部分內容,要讀出小姑娘對媽媽的孝心。

(二)體會小姑娘的善心

1、讀第二次變化的過程。

2、你體會到了什麼?

出示句子:小姑娘把水倒一點在手掌裏,小狗把它都舔淨了,變得歡喜起來。討論

(1)小姑娘只倒一點水在手掌裏,對小狗太小氣了吧?

(2)小狗爲什麼變得歡喜起來?

3、是什麼使木水罐變成了銀水罐?

4、小結:小姑娘不但愛自己的母親,還用愛心來對待小動物,這銀水罐多麼像小姑娘那顆晶瑩美麗的愛心呀!

(三)體會媽媽的慈愛

1、第三次是怎麼變化的.呢?請同學們輕聲地讀一讀,讀完後可以把你的想法說給你的同桌聽聽。

2、、交流體會。

3、誰願意來讀讀母親的話,指導朗讀。

4、小結:母愛真偉大!是母愛的力量把銀水罐變成了金的!這金光閃閃的水罐多麼像母親對孩子金子般的愛呀!

(四)體會小姑娘的愛心

1、水罐又一次發生了變化,請你讀讀第四次變化的過程。

2、小姑娘接過媽媽手裏的水罐,她再也忍不住了,就在她想湊上水罐喝水時,突然從門外走進來一個過路人,要討水喝。小姑娘又是怎麼做的呢?讀出課文中相關的內容。

出示:小姑娘嚥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遞給了過路人。

3、從這句話中你又體會到了什麼?

4、小姑娘是多麼無私,她的心靈是多麼美好,她有着鑽石般閃亮的愛心。這時突然從水罐裏面跳出了——接着從裏面——(引讀)

那七顆鑽石越升越高……

5、出示北斗七星,播放音樂

同學們,看着這閃亮的北斗七星,老師有一個問題:爲什麼作者不把這七顆鑽石送給小姑娘,而讓它們掛在高高的天空呢?

6、課文開頭是一片荒蕪的旱災景象,試想,從水罐裏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鮮的水流,會給世界帶來怎樣的變化呢?自己說給自己聽,然後再寫下來。

7、交流所寫內容。

三、總結昇華

1、小姑娘的愛心感動了上天,更感動了我們,讓我們心懷這顆愛心一起來重溫這個美麗而感人的童話故事吧!學生感情朗讀。

2、七顆鑽石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這多麼像小姑娘美好的心靈,她像鑽石一樣閃亮,像鑽石一樣珍貴,照亮了我們每個人的心扉。讓我們像文中的這位小姑娘一樣,從小擁有一顆孝心,一顆善心,一顆愛心,願這顆顆愛心永遠像鑽石那樣閃亮,像星星那樣璀璨!

板書設計:

七顆鑽石

空,滿,銀金

孝,善,慈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設計15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採用了列數字、打比方等說明方法,介紹了和太陽相關的一些知識,說明太陽和人類有着非常密切的關係。

課文內容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分別從“遠”“大”“熱”三個方面介紹了太陽的有關知識;第二部分講人類和太陽的密切關係。這兩部分內容互相關聯。正因爲太陽那麼大,溫度那麼高,距離我們又那麼遠,才能給地球送來適合人類生存的光明和溫暖,我們生活的世界纔會這麼美麗可愛。

運用多種說明方法來說明事物是本文寫法上的重要特點。課文在介紹太陽時,運用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等多種方法,使一些抽象的或不好懂的知識顯得具體、通俗、明瞭,這樣描寫太陽的特點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學習目標

⒈會認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傳說、寸草不生、差不多、抵得上、溫度、攝氏、鋼鐵、莊稼、生存、繁殖、蔬菜、熱量、比較、殺菌、預防、世界”等詞語。

⒉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⒊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太陽的有關知識,初步認識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係,激發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⒋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體會說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教學重點

瞭解太陽的特點;瞭解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係。

教學難點

體會課文怎樣運用舉例子和列數字等方法來說明太陽特點的。

課前準備

課件;蒐集與太陽、月亮有關的圖文資料。

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

一、謎語導課,激發興趣

⒈謎語:不是吃的,必吃的更重要;不是穿的,比穿的更少不了;眼睛能看到,手卻摸不到;實際上很大很大,看上去很小很小;沒有它就沒有世界,有了它就萬物歡笑。

⒉從謎語中,我們知道太陽和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可是太陽究竟有多大?離我們有多遠?它的熱度有多高?它和我們人類有什麼關係?爲什麼說沒有它就沒有世界?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21課太陽。這是一篇說明文(科普短文),就給我們介紹了這些方面的科學知識。(板書課題)

二、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⒈自讀課文,讀準字音。

注意:“氏”讀shì;“獸”讀shòu;“殖”讀zhí;“蔬”讀shū;“較”讀jiào。

⒉出示生字新詞,多種形式檢查認讀。

⒊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向我們介紹了什麼?找出課文的中心段、中心句。

讀後交流:這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採用了列數字、打比方等說明方法,介紹了和太陽相關的一些知識,說明太陽和人類有着非常密切的關係。

課文的中心段爲最後一段,中心句爲最後一句。

⒋理清文章思路

①學生閱讀後歸納:每一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

第1自然段:講太陽離我們很遠。

第2自然段:講太陽很大。

第3自然段:講太陽會發光、發熱,溫度非常高。

第4自然段:講太陽與植物、動物和人的關係。

第5自然段:講太陽與雨雪(氣象)的關係。

第6自然段:講太陽與風(氣溫)的關係。

第7自然段:講太陽與健康的關係。

第8自然段:講太陽和人類關係密切。

②根據敘述的內容,可把課文分爲兩個部分。

第一段(1-3):介紹了太陽的有關知識:“遠”“大”“熱”。

第二段(4-8):講太陽和人類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師:課文的敘述層次非常清楚,共有兩部分內容,一是介紹有關太陽的知識,即“遠”“大”“熱”,一是說明太陽與地球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兩部分內容有着內在的聯繫,正因爲太陽很大很熱,離我們又很遠,所以才能給地球送來適當的光明和溫暖。這兩部分內容通過“太陽雖然離我們很遠很遠,但是它和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這個句子自然連接,這個句子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

三、作業佈置

⒈朗讀課文。

⒉蒐集與太陽有關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課

⒈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⒉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朗讀課文,指導寫字

⒈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本文雖然是說明文,但語言優美,文字流暢。可以出示一些句子,通過範讀、領讀等方式,指導學生讀出恰當的停頓,讀出輕重緩急,表達應有的感情。例如:

(1)有/這麼/一個傳說,古時候,天上/有/10個太陽,曬得地面/寸草不生。“有”後面稍作停頓,讀“這麼”這個詞時語氣可稍重些,之後語氣稍變,用娓娓道來的語氣讀“古時候,……”,讀到“10個”“寸草不生”時,語氣可稍微加重。

(2)太陽/雖然離我們/很遠很遠,但是/它和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太陽”之後要適當停頓;“但是”要讀得重些,讀後停頓一下;“很遠很遠”和“非常”要讀得重些。

(3)一句話,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一句話”“沒有”“美麗可愛”等詞要讀得重些,慢些,表示肯定的語氣。

⒉引導學生特別注意一些生字的字形,如“氏”不要寫成“氐”字,“抵”字的右邊是“氐”不是“氏”,“療”字下面不要寫成“子”,“莊”字不要寫成“壓”,也不要多一點。

⒊學、生書寫。

三、佈置作業

⒈抄寫生詞。

⒉朗讀自讀課文《妙不可言的位置》。

第三課時

一、複習導課

⒈指名分節朗讀課文,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⒉鞏固生詞。

二、朗讀感悟

⒈探究第一段

⑴讀悟第一自然段:遠

①《后羿射日》放在開頭是爲了說明什麼?(這一神話故事,原來是用來讚揚后羿爲人們做好事的。課文開頭引用,是爲了引出太陽離地球很遠這個知識。)注:傳說的人們口頭流傳的,所以有虛構和誇張的因素,那麼傳說不一定真實。

②那麼,“射日”的傳說可信嗎?爲什麼?從課文中哪些具體描寫說明太陽離我們遠?(其實,太陽離我們……箭哪能射得到呢?)給“其實”換個詞?(實際上)“其實”錶轉折,有傳說轉向事實。否定傳說,強調遠。

③作者運用什麼說明介紹太陽的“遠”的呢?

A.列數字(運用具體數字來說明):如,“太陽離我們有1.5億公里遠。”用數字說明兩者之間的距離,十分準確。如果不用數字,只說很遠很遠,只能給人籠統模糊的印象。

B.用熟悉的事例作類比:如,“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 500年;就是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用人們熟悉的例子來說明,很容易理解。(也有“列數字”和“假設”的說明方法。“如果……要……;就是……也要……”是假設。)

C.最後一句用反問句強調太陽的“遠”。

④小結:這一自然段,突出了“遠”這一特點,這是位置特點。

⑵讀悟第二自然段:大

①第一句話中的“它並不大”與“它大得很”這不是矛盾嗎?那個詞把這兩層意思連起來?(實際上)相當於上一節中的那個詞?(其實,錶轉折。)

②第二句話向我們解釋什麼?(解釋那麼大的太陽爲什麼看上去“只有一個盤子那麼大”,是“因爲太陽離地球太遠了”。這不僅說明太陽很大,而且對第一自然段講得太陽離我們很遠,作了補充說明。“因爲……所以……”因果關係。)

③作者運用什麼說明介紹太陽的“大”的呢?

A.比較說明:如,“……實際上它大得很,130萬個地球才能抵得上一個太陽。”用人們熟知的地球與遙遠的看似“只有一個盤子那麼大”的太陽相比較,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B.列數字:“130萬個地球”突出太陽體積之大。

④小結:這一自然段,突出了“大”這一特點,這是體積特點。

⑶讀悟第三自然段:熱

①第一句用的什麼修辭方法?(比喻:把太陽比作大火球,“大火球”,把太陽的形狀及會發光、發熱的特點反映出來了。)

②太陽的溫度有多高?

③作者運用什麼說明介紹太陽的“大”的呢?

A.列數字:6000°C;2500倍。

B.作比較:“表面溫度”與“中心溫度” 作比較。用熟悉的事例作類比:“太陽的溫度很高,……,就是鋼鐵碰到它,也會變成汽。”用人們熟悉的例子來說明,很容易理解。

C.比喻說明:如,“太陽會發光,會發熱,是個大火球。”用“大火球”作比,形象地說明太陽的狀態。

D.假設說明:

④小結:太陽溫度這麼高,爲什麼不會把地球上的東西燒焦呢?這與太陽的遠之間又有聯繫。這一自然段,突出了“熱”這一特點,這是溫度特點。

⑷第一段讀後總結這三個自然段是從太陽的“位置”“體積”“溫度”三個方面介紹太陽的自身特點,介紹時運用了列數字、作比較、假設、打比方等說明方法,把太陽的遠、大、熱三個方面的知識說得很具體、很通俗,具有很強的說服力,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⒉探究第二段

⑴自讀思考:太陽和人類有哪些關係?

⑵讀悟第四自然段

①開頭第一句的作用?(承上啓下的過渡作用,也是這一大段的總括句,概括地說太陽和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雖然……但是……”轉折關係。)

②這一自然段講的是太陽和什麼的關係?(動植物、人類生活的關係。)從哪兩個方面講太陽同動植物的關係的?(從正反兩方面講太陽與植物的生長,動物的生存、繁殖的關係。“有了……才……”是條件關係;“如果……就……”是假設關係。)又從哪些方面講太陽與人類生活關係的?(吃的、穿的、燒的)最後兩句是什麼關係?

③小結:

A、填空:有了太陽。地球是纔有植物、動物,我們纔有吃的、穿的、燒的。

B.師:這一自然段講了太陽和動植物及人類生活的關係。

⑶讀悟第五自然段

①填空:有了太陽,地球是纔有雲、雨、雪。

②雲雨雪是怎樣形成的?

⑷讀悟第六自然段

①填空:有了太陽,地球是纔有風。

②風是怎樣形成的?

師:這節最後一句意思是風是由空氣流動造成的,冷熱造成空氣的流動。第五節主要講太陽與氣象的關係,這一節有太陽與氣象的關,也有與氣溫的關係。

⑸讀悟第七自然段

①填空:有了太陽,地球是才能防治疾病。

②爲什麼能防治疾病?(有殺菌能力)

⑹讀悟第八自然段

①找出兩對反義詞?(“光明”與“黑暗”, “溫暖”與“寒冷”)

②這一自然段總起來說太陽和人類的關係。第一、二句各從哪個方面說的?(第一句從正面說;第二句從反面說。)

③在正反面說的基礎上,又把上面所有的內容歸結爲一句什麼話?(最後一句話,齊讀)說說這句話的作用?(總結全文,點明中心;還與第四自然段的總起句呼應。)

注:第八自然段中“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這個句子很重要,教學時要引導學生聯繫四至七自然段的內容和自己的生活體驗來理解。

⑺第二大段總結:課文從第四自然段開始寫太陽和地球的密切聯繫,其中四至七自然段分別列舉了太陽對地球和人類的種種影響,第八自然段則用概括性的語言總結了第四至第七段的內容。這樣,太陽與地球的聯繫非常密切就讓人信服了。

三、總結昇華

㈠寫作方法:

⒈說明方法

⑴列數字:用具體數字說明

①“太陽離我們有1.5億公里遠。”

②“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 500年;就是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

③“130萬個地球才能抵得上一個太陽。”

④“表面溫度有6000攝氏度。”“中心溫度估計是表面溫度的2500倍。”

⑵打比方:“太陽會發光,會發熱,是個大火球。”

⑶作比較:

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 500年;就是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

②“130萬個地球才能抵得上一個太陽。”

③“表面溫度有6000攝氏度。”“中心溫度估計是表面溫度的2500倍。”

⑷假設:含有“舉例”

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 500年;就是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

②“就是鋼鐵碰到它,也會變成汽。”

⒉第二大段採用“總——分——總”的寫法。

從正反兩方面來說明:第四自然段和第八自然中都有。

㈡理解段與段之間的關係

⒈填空:

①因爲太陽( ),所以我們看上去( )。

②因爲太陽( ),所以我們只能感受到太陽的光和熱。

由以上來看,第一自然段與第二三自然段之間是什麼關係?(因果)

⒉第一、二兩大段之間在內容上是由什麼關係?

有非常密切的關係。正因爲太陽那麼大,溫度那麼高,距離我們又那麼遠,才能給我們送來光明和溫暖,也纔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如果那麼大、那麼熱、那麼遠這三個條件中缺少其中任何一條,太陽和地球的關係都不可能像現在那樣密切。

㈢中心:本文通過從“遠”“大”“熱”三個方面介紹太陽的有關特點,以及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係,告訴人們只有認識自然,改在自然,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

四、板書設計

特點:遠、大、熱

太陽 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

與人類的關係:非常密切 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

五、作業佈置

⒈背誦最後一個自然段。

⒉抄寫你喜歡的語句。

附錄:資料袋

⒈煤的形成 煤是黑色固體礦物,主要成分是碳、氫、氧和氮。它是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能源之一,煤是由古代的植物體在不透空氣或空氣不足的情況下受到地下的高溫和高壓而變質形成的。按形成階段和炭化程度的不同,可分爲泥煤、褐煤、煙煤和無煙煤四種。煤主要用作燃料和化工原料。

⒉詞語

其實—表示下面要說的是實際情況。(副詞,錶轉折)

傳說—人們口頭流傳的關於某人某事的說法。

寸草不生—連小草都不生長。

繁殖—生物產生新的個體,以傳代。

估計—根據情況對事物作大概的判斷、推測。

遠古—遙遠的古代。

地層—地殼是由一層一層的岩石構成的,這種岩石層的系統就叫地層。

生存—保存生命活下去,跟“死亡”相對。

溫度—冷熱的程度。

熱量—熱能的多少。

預防—事先防備。

⒊多音字

差:chā(差別 差錯);chà(差不多差生 );chāi(出差 差事);cī(參差不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