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阿長與《山海經》優秀說課稿範文

阿長與《山海經》優秀說課稿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6W 次

作爲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阿長與《山海經》優秀說課稿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阿長與《山海經》優秀說課稿範文
  阿長與《山海經》優秀說課稿1

  一、說教材

分析,研究好所教授的教材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把教材研究透徹才能把教學內容進行有機整合,運用恰當的方法將知識準確地、有效地傳達出來,培養學生的能力,薰陶學生的情感。所以,我先談談對教材的理解。《阿長與<山海經>》是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九課。本文是一篇回憶性敘事散文,作者用樸素但又不乏幽默的筆觸,敘寫了阿長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生活片段。通過事件的詳略變化和寫作視角的轉換,塑造了阿長這個小人物的形象,讓作者充滿敬意與憐愛,感激與懷念,同情與愧疚,也有溫暖與力量。這篇課文在寫作角度和閱讀方法上來說,都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鑑學習之處。

  二、說學情

學生的學習情況是教師設計課程的目標指向,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是教師課程設計好壞的評價標準之一。本節課,我所面對的是初中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對魯迅先生有了一定的瞭解,對魯迅先生的作品也有了一定的感知,而且,此階段的學生已經掌握語文閱讀的方法,對分析人物形象有自己的心得體會。然而,由於時代久遠,學生對當時的社會環境不瞭解,理解起來有些困難,難以理解魯迅先生對阿長的感情和阿長這個人物形象。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對教材和學情分析,結合新課程標準中三維目標的要求,我設定如下教學目標:

1、瞭解敘述文體的基本特徵,學會從不同角度把握文本重點,提高整體把握結構層次的能力。

2、對文本進行細讀,揣摩人物心理,感知人物形象,體會平凡人物身上閃光的品格。

3、加強誦讀,理解對作者情感態度的體會和對文本深層意蘊的感悟。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整體把握文本內容,把握阿長的人物形象,分析關鍵語句,體會作者詞語運用之妙。

難點:通過品析文本關鍵詞句和分析文本寫作方法,感受作者對阿長的複雜情感。

  五、說教學方法

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基於這一理念,本節課我將採用啓發式教學法和小組合作探究法這兩種主要的教學方法來完成課堂教學任務。下面我將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重要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聯繫舊知,導入新課

我會採用聯繫舊有的知識的方法進行導入。我會用已經學習過的作品作爲切入點導入本課:在上學期的學習中,我們曾經走進了魯迅先生的童年,一起跟他《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走了一遍,遊覽了魯迅先生記憶的一角。認識了百草園中講美女蛇故事的長媽媽。今天,我們再來了解一下長媽媽的生活小事,看看她是一位什麼樣的長者。這樣把新舊知識聯繫起來,以舊知帶新知,學生易於進入到本課的學習之中。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首先,讓學生默讀課文,從整體上進行感知,並要求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1、從標題中,你能知道什麼信息?

2、你認爲阿長有什麼魅力?對魯迅先生有什麼樣的影響?

學生思考之後進行回答,教師相機指導,並向學生明確:文章塑造的主要人物是阿長,也就是長媽媽,着重寫了她和《山海經》的故事。依據課文內容,我們還可以知道阿長給作者買來了心心念念想要的《山海經》,這讓兒時的魯迅深受感動,是魯迅先生記憶中難以磨滅的記憶。從宏觀上留下一個印象,方便後文對本文的學習。

(三)深入研讀,走近阿長

接着,我會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入研讀。我會給學生提出一個思考的問題:細讀課文的第一、二自然段,思考文章開頭爲什麼先介紹阿長的身份和名字由來,爲什麼要把這個稱呼與《山海經》聯繫起來?

學生自主學習,不懂之處,可以跟同桌討論。學生回答,教師予以引導,明確之所以這樣開頭介紹阿長的身份和名字由來,是爲了說明她身份低微,是個無名無姓的可憐的人,不被尊重。以阿長入題,一方面暗示作者情感由憎惡到敬重的變化,另一方面又可以感受到作者將寫作時的回憶與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錯轉換的寫法,還給人以親切感。

然後,我再組織學生合作探究分析詳略得當的手法:仔細研讀課文,反覆誦讀,找出課文中寫了阿長的哪些事情。哪些是詳寫?哪些是略寫?從這些事情中,你可以看出阿長是個怎樣的人?請運用小組討論法和圈點勾畫法總結出阿長的人物形象特點。

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運用不同閱讀策略,從標題和課文開頭入手,抓住主要事件及安排方式探究人物形象,進而考慮阿長這個人對作者的意義。小組講結果與全班同學分享,其他同學可以對其進行補充,最後形成一個完整的分析報告,由一位同學進行整理,並陳述出來。教師板書出來。

在閱讀和交流中,教師給予具體指導,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實現對文本的深入探究。

最後,我進一步提問,引發學生思考:結合課文,深入探索作者爲什麼要寫阿長這個人?

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從不同的事件着眼,於細節處分析、探究作者的心思。從而明確:阿長毫不計較“我”對她的各種不屑和無禮,真心實意關心愛護“我”,努力滿足“我”的願望,這讓成年之後的“我”深感慚愧,同時也倍加感激與懷念。

(四)鞏固拓展,瞭解阿長

在本環節,我會讓學生重溫經典——《朝花夕拾》,快速瀏覽,在書上圈畫出阿長在哪些篇目中出現過,出現的事件及稱呼是什麼。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會發現阿長還出現在《狗。貓。鼠》《五猖會》中,稱呼也是在長媽媽與阿長之間變換。完成了對文本的進一步理解和體會。

(五)小結作業,延伸思維

我會這樣總結本課:這節課我們對阿長有了進一步的瞭解,阿長的形象在我們的心中愈發飽滿起來,她作爲魯迅的保姆,給童年的魯迅以溫暖,作爲文學作品中的人物,給現在的我們以樂趣。大家還想知道更多嗎?下節課,我們繼續來探究。

至於作業部分,我會佈置學生課後寫一個小練筆:結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阿長與〈山海經〉》兩篇文章,寫寫你心中的阿長。

  七、說板書設計

  阿長與《山海經》優秀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題目是“阿長與《山海經》”,它出自初中語文課本第三冊第二單元,本文體裁是敘事散文,全文主要通過寫長媽媽的幾件事,表達了對一個勞動婦女的深深的懷念之情語言平實自然、樸素親切,而其中所蘊含的感情需要學生通過聽、讀、說去分析去品味,並在教師的引導下,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具有一定的語文自學能力;在合作討論等活動中,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喜悅。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語文教學要注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讓學生在學習實踐中得到聽說讀寫能力的良好訓練,培養學生的各種學習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因此我制定的教學目標有:

1、找出文章圍繞阿長所寫的`事情,哪些詳,哪些略。

2、分析本文刻畫人物的方法。

3、理解重要語句的深刻含義。

4、作文片段練習:針對本文所學,進行作文訓練。

作者圍繞中心選材,有詳有略,通過對人物的刻畫,很好的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並且記敘時有一定的順序,這也是本文的重點;在寫人記事的過程中,本篇運用了許多帶有感情色彩的詞語和句子,要注意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把握語句中蘊涵的感情,並注意各類修辭手法的運用,這是本文的難點。

  三,說學情:

本節課是一篇敘事散文,從心理上,學生對這種體材有認爲易於理解的心理,老師應該抓住學生這種心理,因勢利導。

在講課文內容的同時,以本文所學進行作文片斷練習爲手段,培養學生寫作能力。

從生理上,青少年好動,注意力分散,愛發表意見,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這些特點,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並創造機會讓學生髮表意見,發揮學生主動性。

  四、說教學方法

我先說教法:

1、聽說讀寫結合法。

這是針對本文內容和語言上的特點,課堂教學中主要通過聽說讀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以本文所學進行作文片段練習爲手段,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2、提示法。

學生在讀書過程中遇到疑難問題,陷入迷茫時,教師在一旁給予必要的引導、點撥,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3、賞識成功教育。

學生在討論合作,解決疑難問題過程中,適當的給予表揚鼓勵,讓其體會到合作與成功的喜悅,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興趣。

我再說學法:

1、圈注法。

指導學生在對課文的分析中,用符號圈點出重點詞、句,以助於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養成圈點批畫的良好習慣。

2、小組合作討論法。

通過探究、討論,培養學生質疑解疑的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設置2課時,今天我重點講第1課時。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好的開頭,成功的一半,我先將本文的主人公即長媽媽引出,在魯迅先生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裏,魯迅除了寫自己的老師壽鏡吾先生之外,還寫到一個人,這個人是誰呢?對,是長媽媽。

阿長,是魯迅兒時的保姆。

在魯迅的童年生活中,長媽媽是一個很有影響的人物。

在長媽媽去世三十年後,作者仍寫此文來紀念她,可見作者對長媽媽的深厚感情。

那麼,長媽媽是個什麼樣的人呢?請看課文:阿長與《山海經》這樣設計導入能夠引發注意,激發興趣,進入課題。

(二)精講課文,深入講解:爲了更好的培養學生的精讀能力,刻畫人物的方法,仔細品味本文的語言。

我讓學生抓住重點,精讀課文,因此,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引導學生閱讀的:

1、全文中找出描寫長媽媽品格風貌的句子,並體會所用的刻畫人物的方法。

2、點研讀長媽媽買《山海經》部分,進一步體會文章刻畫人物的方法,把握重點語句體會蘊含的作者的感情。

第一方面,讓學生速讀全文,用筆勾畫出你認爲在刻畫人物方面最精彩的語句,並做簡單批註,學生獨立完成,然後讓學生七嘴八舌起來發言,暢所欲言,教師在一旁進行點撥提示。

我着重從描寫法和對比映襯法方面指導,描寫法有對長媽媽進行的細節描寫,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心理描寫,這一點以前訓練過較爲容易;對比映襯法,學生接觸不多,能說到這一點較難,因此我提出幾個問題:

①文中“叔祖”的疏懶與長媽媽的熱情形成了什麼?突出了長媽媽對“我”的怎樣的感情?

②《山海經》的模樣和“寶書”形成了什麼?突出了“寶”的特殊意義――—視“長媽媽”給“我”買書的偉大神力爲“寶”,視《山海經》的內容爲“寶”,通過這一提示點撥,學生容易理解兩者的“對比”關係,對這種刻畫人物的方法有了瞭解,有完整的印象。

這時教師小結:長媽媽這一形象主要通過描寫法和對比映襯法來刻畫的。

這樣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圈點批註能力,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終身受益。

(三)複習鞏固,深入探究爲了讓學生,瞭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結構,我讓同學作口頭作文練習:以小組爲單位,讓學生選擇一個自己熟悉的人物,講述她的一二件事,看誰講的真實生動傳神。

然後推舉出幾名學生口頭作文,學生和教師圍繞本節課的訓練重點加以評價。

這樣對本課所學知識加深了理解,學會了應用,又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一舉多得。

同時在理解這些語句蘊含的感情的基礎上,讓學生有感情的大聲朗讀,細細品味,通過讀更好的體會作者對長媽媽的深深地懷念之情。

這樣教師教給方法後,由學生自學,質疑,很好的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課堂小結:這篇文章按生活的本來面目,選了5個事例,有詳有略,真實而親切地再現了魯迅童年時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通過苗寫法和對比映襯法,刻畫出了一個真實、生動、鮮活的普通勞動婦女——長媽媽的形象。

她饒舌多事、不拘小節,有許多繁文縟節,但爲人誠懇、熱情、樂於助人,有着淳樸、寬厚、善良、仁慈的美德文中表達了作者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之情。

其詞懇切,其情真切,十分感人,教導學生在寫作文時,也應注意詳略得當。

同時通過小結,學生明白了怎樣圍繞中心來選材,爲今後的作文練習打好基礎。

(五)當前課改提出教學知識應由課內向課外延伸,因此我佈置了一個作業:講課上所寫的口頭作文再加以精細組織寫一篇作文,同時將對本課的學習方法進行總結。

(六)板書設計:

  阿長與《山海經》優秀說課稿3

  一、說教材

本文編排在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屬講讀課文。

文中魯迅先生所追憶的保姆阿長,雖是一個粗人,然而質樸、善良、熱心。魯迅深情的抒寫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真摯的懷念。本文體裁是敘事散文,語言平實自然、樸素親切,其中所蘊含的感情需要學生通過聽、讀、說去分析去品味。對文章的閱讀練習,《語文課程標準》就此提出如下要求:整體感知課文的大概內容,感受課文的語言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大體瞭解課文的思路和中心意思。

  二、教學目標

1、掌握以下字詞:“駭擄悚惶急瘡疤詰問渴慕霹靂疏懶懼憚孤孀”,整體感知課文。

2、準確把握阿長是一個怎樣的人,體會作者“不虛美、不隱惡”真實寫人的主張。

3、領會文中帶有感情色彩的詞句,體會先抑後揚的表現手法,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領會作者圍繞人物特點選擇典型材料的方法。

5、學習用一兩件事真實、生動、傳神地寫熟悉的人物。

6、把握文中作者情感變化的過程,體會魯迅先生對長媽媽的懷念、同情和讚美之情。

教學重點:

1、準確把握阿長是一個怎樣的人,體會作者“不虛美、不隱惡”真實寫人的主張。

2、領會文中帶有感情色彩的詞句,體會先抑後揚的表現手法,領會作者的思想感。

教學難點:

1、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重點寫了什麼,從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長什麼樣的性格特徵。

2、找出表現作者對待長媽媽情感態度變化的語句,學習欲揚先抑的表現手法,體會“抑”中的“揚”。

  三、說教法:

(一)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誦讀感悟法、評點法、談話法、導讀法、練習法、讀義講練法

(二)教學媒體:多媒體課件

(三)預計兩課時完成。

  四、說學法

1、強調預習。目的在於培養學生使用工具書,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自學能力,爲實現“教是爲了不教”努力。

2、強調多讀。本文作者是文白轉期的文學家,作品精深,較難懂,人言《朝花夕拾》是沒有吶喊的心底吶喊,故必須熟讀。另外,語感是語文的生命,而讀是培養語感的最佳途徑,故必須多讀。

3、強調積累。豐厚語文積澱,包括學法積累和基礎知識積累。

4、強調自主設疑,小組合作討論,通過探究、討論,培養學生質疑解疑的能力

5、圈注法。指導學生在對課文的分析中,用符號圈點出重點詞、句,以助於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養成圈點批畫的良好習慣。

  五、教學過程:(第一課時)回顧導入:

同學們還記得《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美女蛇的故事嗎?正是這個驚險的故事爲“我”兒時的“百草園”罩上了一層神祕的色彩。而講給“我”這個故事的人是長媽媽,她對作者的兒時產生過重要影響,以致時隔多年之後,作者仍然寫了一篇回憶她的文章,也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阿長與《山海經》》。

本環節設計意圖:從長媽媽講美女蛇的故事這一片段可以看出,幼年魯迅與長媽媽關係非常密切,這一片段又與本文有着有機的聯繫,由此導入新課,可以溫故而知新。

學習活動一:多媒體展示作者魯迅與《山海經》簡介。本環節設計意圖:使學生了解相關常識,爲下面的學習做鋪墊。

學習活動二:檢測學生預習中對生字生詞的掌握情況。

本環節設計意圖:針對學生輕視基礎的意識強化了重點詞彙的積累。

學習活動三:初次閱讀課文,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初步認識人物。

1、阿長是個什麼身份的人?

(可從身份、外貌、學識、心、地、性格等方面說)

2、《山海經》這部書中寫了什麼內容呢?

(文中哪段介紹該書,要善於思考,學會從文本中提取信息)

3、作者將阿長與《山海經》連在了一起,那麼,她與《山海經》有什麼關係呢?

4、我們剛學過的一篇文章中也說過長媽媽,是哪一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5、誰能說出《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選自哪部散文集?這書名是什麼意思?《朝花夕拾》

本環節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感知能力和概括能力,並引導學生了解文章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學習活動四:再次閱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情節

1、文章寫了阿長的哪些事情?重點寫了哪件事情?

2、依次領會並歸納每件事情所刻畫出的阿長的形象特徵,再總結歸納阿長的形象。

3、依照文中事件的次序劃出事件中表明作者對阿長的感情態度的詞句,對比前後的感情有什麼變化。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這是一種什麼寫法?

4、作者對阿長有着怎樣的思想情感

本環節設計意圖:讓學生以讀的多種方式自主觸摸文本,並配以問題的引導,讓學生在讀中與文本、與作者對話,在讀中加深了理解和體驗,在讀中體會課文的故事性,在讀中培瞭解情感變化。從而引發學生對文章的思考並引導學生認識到文章重要情節的作用,並從中體會到作者對長媽媽的敬佩與感激和長媽媽對一個孩子真誠熱情的幫助與關愛,從而認識到時隔多年作者仍對長媽媽念念不忘的原因。

(第二課時)

學習活動五:設計問題,在思考中回顧舊知識,在思考中導入新內容:

1、上節課我們分析了阿長這個人物形象,誰能夠口頭表述出她的形象特徵?

2、作者在刻畫阿長這個人物形象時,用了一種什麼寫法?

3、作者敘述的幾件事情中,屬於“抑”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屬於“揚”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

4、如果要在課文中將這些事件劃分開來怎麼劃?可以將課文劃成幾個部分?

本環節設計意圖:溫故而知新,通過問題回顧昨天所學的知識,引導學生回到課文中,進而提出新問題,引發新的思考,進一步深入瞭解課文

學習活動六:分部分朗讀課文,深入分析課文。朗讀6—18自然段,思考下列問題。

1、這部分文字寫了哪幾件事情?作者對這些事的態度是怎樣的?

明確:寫了元旦吃福橘,長媽媽教“我”很多道理和講“長毛”的故事三件事。作者態度從覺得“麻煩”到產生了不牢靠的敬意。

2、在看似貶義的外表下魯迅先生有沒有對阿長的同情、懷念和讚美?

讓我們來看19—28自然段,思考下列問題。

1、在這部分中,作者詳細敘述了長媽媽爲“我”買《山海經》的過程。要求學生複述買書的原因、經過、結果。

2、文中寫了哪些人對待這件事的態度?用了什麼樣的表現手法?作用是什麼

3、“我”爲什麼會覺得“似乎遇着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

閱讀29—31自然段,回答下列問題。

文中哪些地方書寫了作者的懷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讀出來。這裏用了什麼寫作手法?

看完整篇文章,我們來總結一下哪些內容詳寫?哪些內容略寫?作者爲什麼這樣安排?

本環節設計意圖:介紹重點情節,進行詳細分析指導學生通過重點語句,把握作者所蘊含的感情,並加以提示,如①“當長媽媽給我買回了《山海經》之後,這又使我產生了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我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以及作者的感情變化角度來考慮,學生能較好理解。特別是文章最後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願在你懷裏永安她的魂靈!”讓學生聯繫上文內容,加以體會。在理解這些語句蘊含的感情的基礎上,讓學生有感情的大聲朗讀,細細品味,通過讀更好的體會作者對長媽媽的深深地懷念之情。

這樣教師教給方法後,由學生自學,質疑,很好的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學習活動七:梳理全文,教師總結:

1、長媽媽這麼疼愛“我”,那“我”小時候對她好不好呢?討厭她哪些事?(3—12)

預設:喜歡切切察察睡相不好愛管閒事④規矩多⑤道理多⑥謀死隱鼠

2、雖然討厭她,可也有發生敬意的時候呢。什麼事情讓孩子產生了空前的敬意了?這敬意後來還有麼?

3、看來嚇唬得來的敬意不是真正的敬意呀。讀這篇文章後,你覺得阿長哪些地方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或者說說你覺得作者筆下阿長的哪些事情最有趣?

4、小時候的“我”眼中饒舌多事、有許多麻煩的規矩、無知而又迷信的長媽媽,成年後卻寫文章來懷念她,就說明“我”已經理解了長媽媽。這理解用了多長時間?三十年,多麼漫長的歲月啊。事隔多年,魯迅才恍然大悟,他一直忽略的一個人,甚至地位低下的一個人,原來是最疼愛她、最關心他、對他最重要的人。

5、像本文這樣本來要讚美一個人,卻在文章開頭說她不好的寫法。我們叫什麼?

6、讓我們用真誠的心祝福長媽媽安息吧!(有感情的讀最後兩段)

結語:

作者通過記述兒時與保姆長媽媽相處的往事,刻畫出了一個真實、生動、鮮活的普通勞動婦女——長媽媽的形象。她饒舌多事、不拘小節,有許多繁文縟節,但爲人誠懇、熱情、樂於助人,有着淳樸、寬厚、善良、仁慈的美德。通過阿長尋購、贈送給“我”渴求已久的繪圖的《山海經》等事的回憶。表達了作者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之情。其詞懇切,其情真切,十分感人。

通過本文的學習,同學們也應該學會運用欲揚先抑和詳略得當的寫作手法,不斷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

本環節設計意圖:

教師對照板書總結:通過問題與學生一起梳理全文,文章有詳有略,再現了魯迅童年時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加深課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