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五年級上冊《變色龍》教學反思

五年級上冊《變色龍》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1W 次

  《變色龍》教學反思一

這節課雖已上完,但思緒仍遲遲不能由“鈴聲”的響起而結束,感想蠻多……

五年級上冊《變色龍》教學反思

一、 解讀文本,反覆研讀----持之。

《變色龍》是八年級語文上冊第8單元的一篇課文。《變色龍》是契訶夫早期創作的一篇諷刺小說。在這篇經典小說裏,他以精湛的藝術手法,塑造了一個專橫跋扈、欺下媚上、看風使舵的典型形象,具有廣泛的藝術概括性。小說的名字起得十分巧妙。變色龍本是一種蜥蜴類的四腳爬蟲,能夠根據四周物體的顏色改變自己的膚色,以防其它動物的侵害。作者在這裏是只取其“變色”的特性,用以概括社會上的一種人。

作品擅長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斷,以小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本質。構思佈局別具匠心,細節和心理描寫惟妙惟肖,人物語言精彩生動,故事結尾耐人尋味。正如魯迅所說:“無論從形式、結構,以及表現手法來看,都達到了短篇小說的要求具備的高度。”作爲初中生接觸不多的外國小說教材,可以從多角度去挖掘文本的意義,但教學課時和知識的容納吸收是有限度的,所以力求在有限的時間和範圍內做到抓重點、理順難點,最大限度的有所收穫是最佳效果。

二、大膽取捨,深挖主題----汗之。

先前幾次試講,在討論“奧”變化的環境時,我也都設計爲當時俄國社會環境的介紹,但同事們和我都覺得這塊內容出現得有點突兀、有點生硬。這引起我的深思:面對小說內容,馬上就會想到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於是乎學生經常被“譁”一下帶到了19世紀末的俄國,20世紀初的中國,抗日戰爭,辛亥革命……我們對處於那樣環境中的人物或鄙視或同情或敬仰……於是,我們認識到了封建主義的罪惡、資本主義的罪惡,從而無比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對於現在的學生他們真的能通過我們幾句話的介紹就真的瞭解那個時代、那個社會嗎?有限的教學時間不是應以有效閱讀爲主嗎?能不能拋開時空的界限迴歸到人性的根本呢?

再說一篇好的小說以對人性的深刻揭示提醒我們應該怎樣生活,這就是小說的價值,也是小說教學的真正目的所在。

所以我最終決定不刻意的介紹沙皇黑暗制度。而是引導學生對於人物身上人性的弱點剖析。

但這樣做會不會認爲是在刻意給人物“貼標籤”呢?失去了小說內容原汁原味呢?

三、課堂亮點,一閃而過----嘆之。

在教學最後,讓學生談談你身邊有“奧”嗎?學生講了一些,其中一個同學講到,我們就是一羣“奧”,班主任不在的時候大家都很吵,但只要有同學叫到:班主任來了。我們就可安靜了。”這個學生的話說得十分真誠,我在心裏其實也蠻高興能聯繫到生活這麼近了,就在眼前了……班主任對於學生不就是一個“權威”嗎?我們不也常說學生:我在我不在,你們怎麼差距這麼大呢?但課堂上我卻只能一笑了之,轉移話題了,擔心學生會舉出其它更尖銳的問題,到時我如何圓場?這堂課不就漏洞很大了嗎?能得到專家的認可嗎?馬上由剛纔積極鼓勵學生髮言到“顧左右而言他”……現在想來,呵呵……我不也是“奧”嗎?

四、言者,心之聲也-----缺之

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讀了,但朗讀指導不到位,心中總想着後面的教學內容,朗讀只是一帶而過,沒有還朗讀到語文教學中去,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文章內容,在讀中理解文章主題,在讀中品析語言的傳神。我應當捨得花點時間讓學生自己去讀,去品。

  《變色龍》教學反思二

在教學《變色龍》一課時,我知道這篇課文描寫的變色龍雖然學生平時不能見到,但作者的描寫動物的方法卻值得學生好好體會,於是在教學過程中,我緊緊抓住作者的寫作方法,指導學生學習寫作方法。

例如在學習變色龍的外形特點時,我首先讓學生反覆朗讀課文的第9小節,隨即讓學生在頭腦中或在畫面上形成變色龍外形的畫面,接着再與書本對照,從中得出結論:課文之所以能將變色龍寫得這麼生動,因爲能抓住動物的主要特徵。在學習變色龍的捕食特點時,也就是學習課文的第11節,這節以非洲工人的介紹爲主,寫了變色龍的眼睛的獨特之處,爲了幫助學生了解變色龍的這一生理特點,我採用了“強記”的方法來學習,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收到了比較好的學習效果。同時我邀請學生來扮演工人讀課文介紹這一節的內容,然後問學生知道了多少,在交流的過程中逐步瞭解變色龍的眼睛的特異功能。

文中描寫變色龍眼睛的詞句,很好地體現了語文課特點,體現濃濃的語文味。“他的每隻眼睛都能單獨轉來轉去,分別觀望四面八方的東西。當他的兩隻眼睛同時注視前方時,酒會產生一種立體感……”在教學這兩句時,我先讓學生讀文後說說變色龍眼睛的獨特之處,學生都能回答出來,但我沒有侷限於此而是讓學生再次讀文,揣摩語句,你覺得哪些詞語能很準確地反映出它的這個特點呢?學生很快就有了答案:“單獨、分別”因爲只有變色龍的眼睛每隻眼睛是獨立活動,不同於我們人類以及其他動物的眼睛。而且兩隻眼睛能分別觀望。隨後我總結到:當我們準確地使用詞語,就能準確反映事物,把自己的意思準確地表達出來,這是一種語文能力,我們要學習。這部分教學時我沒有侷限在讓學生了解變色龍眼睛這一淺顯的層次,而是通過語言文字的揣摩,使學生體會文中用詞的準確,而且沒有遊離課文內容,做到了內容與形式的統一。

教學完這篇課文,我想由於這是一篇不同於一般文章的說明文,它語句生動形象,也很適合指導朗讀,所以教學完課文,我引導學生進入當時的情境聯繫人物心情讀好課文,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變色龍》教學反思三

本課內容是關於變色龍的趣味性極強的科普故事。雖然充滿了趣味,但是由於變色龍遠離學生生活,如果只是依靠課文抽象的文字讓學生對其捕食和變色的生活習性進行了解,似乎不太現實,也很難滿足學生的求知慾。爲了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教學中,我充分利用了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的作用。例如,當學生學習變色龍捕食的內容時,我則適時播放變色龍捕食的視頻,面對形象生動的畫面,學生如臨其境,一下子就感受到了變色龍捕食“快、準”的特點。而當我們讀到變色龍“變色”這部分內容時,我更是巧妙地藉助色彩視頻資料,讓學生懂得變色龍的皮膚會隨外界刺激物的色彩而變化的特點,進而更深刻地理解了變色龍名副其實的變色本領。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也有不足之處,其一是朗讀指導不到位,我過於依賴多媒體資料所造成的,因而學生在課文朗讀時並未能體現出應有的“繪聲繪色”。其二是我上課時一直看着時間,怕一節課時間內沒有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所以也未能真正放手讓學生與文本充分對話,忽略了學生在認知過程中應有的主體性地位。其三是我複習導入的時間用得過於長了,本來在第一課時時,學生朗讀得很到位,氣氛也活躍些,第二課時時,我應該直接上第二課時的,不需要再讓學生分角色朗讀了,這樣就好像有點喧賓奪主了。這些都是我在今後的語文課堂中需要特別注意改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