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蘇教版五上《變色龍》教學案例

蘇教版五上《變色龍》教學案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2W 次

  [案例背景]

蘇教版五上《變色龍》教學案例

《變色龍》是人教實驗版九年級下冊文學作品單元的課文,是契訶夫早期創作的一篇諷刺小說。作者主要通過精彩的對話刻畫了一個溜鬚拍馬、欺下媚上、見風使舵、趨炎附勢的警官奧楚蔑洛夫的形象,從而使學生認識沙皇專制統治的腐朽黑暗,培養學生正直、表裏如一的品質

本文主要通過個性化的人物語言來展開情節和表現人物的性格,因而本節課採用編演課本劇的活動形式,爲學生創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完成課堂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對人物有一個更感性、更全面的認識,爲學生深刻理解文意提供平臺。

  [課前準備]

課前要求學生仔細閱讀課文,選出扮演角色的同學:一個扮演奧楚蔑洛夫、一個扮演巡警葉爾德林、一個扮演赫留金、一個扮演小狗、三個扮演人羣中的人。老師和學生一起創作出劇本,指導學生分角色排練好,重點抓住奧楚蔑洛夫的五次變化。

 [案例描述]

片斷一:情境設置,感悟人物性格

師:上課伊始,我們先來看一則小品:

(“演員”們粉墨登場,精彩的表演贏得滿堂的喝彩。)

師:同學們能否給這個小品加個題目?

生:一個見風使舵的人。

生:一個變化多端的人。

生:兩面人。

生:勢利眼的警官。

……

師:同學們的題目真是多種多樣,異彩紛呈。那麼,你爲什麼會用這個題目?

生:因爲這寫出了那個主人公奧楚蔑洛夫的本性。

生:我加個“變色龍”的題目。

師:你爲什麼會想到這個題目呢?

生: 因爲奧楚蔑洛夫就像動物界中的變色龍一樣,隨着外部環境的改變而改變,所以會想到這個題目來比喻主人公。

【評:設置情境把學生帶入課本劇表演中,更能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去感悟人物性格,發揮學生自己的獨特“個性”。通過給小品加題目的方式,先整體上感官這一主人公,使學生能更形象、直觀、立體地透視課文,深入地把握課文主旨,又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片斷二:學生合作探究分析人物性格

師:看小品中,警官奧楚蔑洛夫在處理小狗咬人事件中態度的五次變化

(四人小組合作,分別找出來有哪些方面的變化,並通過分角色朗讀來揣摩人物心理。)

從而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徵:見風使舵、趨炎附勢、欺下媚上……

【評:小組合作這一課堂形式更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並能鍛鍊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通過不同學生的發言,奧楚蔑洛夫這一形象進一步爲學生們所認識。】

片斷三:聯繫生活實際分析人物

師:生活中和其他影視文學作品中,有沒有像奧楚蔑洛夫這樣的人?

生:和坤,就是個兩面派的人。

生:《紅樓夢》裏的賈雨村,爲了攀附權貴,錯斷案,害了自己恩人的女兒。

師:還有誰來說一說。

生:抗日戰爭時期的狗特務、漢奸,爲了能夠活命、爲了……不是趨炎附勢,甘於賣國嗎?

生:《鹿鼎記》中的韋小寶也有先兩面派。

生:慈禧身邊的李蓮英。

……

師:那麼,你對這類人如何評價?

生:肯定是批判的。

生:我贊同,從詞的感情色彩上看,“見風使舵、趨炎附勢、媚上欺下”,這幾個詞都是貶義詞。

……

生:不一定,我覺得有些時候“兩面派”並不一定都是壞事,有時做事也可以有點策略。

生:對對,劉邦不是在項羽面前一套,背後一套,不是也成就了一番霸業嗎?

……

此時,學生中的意見已經大致出現了兩種。

師:我覺得大家說得都有一定的道理。生活中,各種各樣的人都有,像奧楚蔑洛夫這樣的人也不乏其數。他們的“圓滑”,他們的“見風使舵”,他們的“兩面派”要看具體用在什麼方面。如果是像奧楚蔑洛夫、賈雨村之類靠攀附權貴、欺壓百姓、欺壓弱勢羣體,我們就要批判,如果是爲了正義事業採取的一種策略,那就另當別論。不過,要做到後者,相對來說沒有一定的智謀,是做不到的。

【評:讓學生由小說中的人物而聯繫其他影視文學乃至生活中的人物,能更好地理解把握小說的主旨,雖然有爭議、有辯論、有不同的意見,這正反映了學生對生活的“個性”認識,對現實生活的自己的特有的理解,無論是非,教師要做的就是引導。】

片斷四:課堂訓練(二選一)

1、續寫結尾:想象警官走後,又發生了什麼事。300字左右

2、發揮想象,爲《變色龍》創作一幅漫畫

【評:發揮學生想象,訓練形式體現一個“活”字,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反思]

回想這節課的前前後後,我感覺整個課堂都是處在一個輕鬆愉悅的氛圍之中。由於剛組織學生觀看了《孔乙己》的短劇,學生們對於排練這個小品非常投入,而且創意非常新奇,富有個性,所以小品中還包含了許多同學們“個性”的東西。課堂上學生積極投入,熱情很好,精彩的發言一浪高過一浪。課上完了,我的激情還久久不肯退回去。

因爲這篇小說最大的寫作特色便是對話描寫,我決定以學生比較喜歡的“演小品”——課本劇打開突破口。課本劇的內容來源於教材,但通過同學們的集思廣益,所編劇本更加符合學生們的思想,更能表現出學生的個性。這樣創設情境的`目的,爲了讓學習內容與學生體驗間建立聯繫。在表演中,學生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表現力,奧楚蔑洛夫的媚上欺下、阿諛奉承、變化多端,赫留金的卑躬屈膝、逆來順受,都被演員們表現得淋漓盡致,讓“觀衆們”忍俊不禁。這一環節的設計,就把學生引向一座“高山”:居高而望,一切盡收眼底。這時的學生,他們已能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去感悟人物性格,他們已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的主動探索和積極體驗者。

本節課的高潮部分應該在第三片斷——聯繫生活實際分析人物。通過這一環節的開展,學生由對課內人物的分析而聯繫到生活中的人,拉近了教材與生活的距離。語文教學要進行語文“生活化”,生活“語文化”教學。課堂教學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讓學生貼近生活,聯繫實際,發揮個性。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並真正受到啓迪,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提高對生活中人與事的認識,在這環節中,學生不迷信教材,不迷信教師,對人、對事,他們有自己的見解,有自己的看法。而作爲教師的我也尊重學生的自我感受和獨特見解,不加以具體的評論,而加以引導,使他們更全面地去認識生活中的人與事,使學習成爲一個富有個性化的充滿生命力的過程

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滲透學生的生活,發揮學生的個性,使教學從一單純的形式中反璞歸真,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充分挖掘教材中蘊涵的應用因素與學生“個性”之間的關係,讓生活這一篇沃土孕育出語文課堂的“個性”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