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三年級上冊課文《掌聲》課後反思彙編

三年級上冊課文《掌聲》課後反思彙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8W 次

  《掌聲》課後反思之一

《掌聲》講的是一個叫英子的女孩,腿腳落下了殘疾,心裏很憂傷,一次語文課上,老師讓同學們輪流講故事,英子在同學們掌聲的鼓勵下,很好地講完了故事,從此變得自信和樂觀。爲了實現教學目標,我在教學中體現瞭如下的設計理念:

三年級上冊課文《掌聲》課後反思彙編

1、體現整體教學的原則。

(1)在閱讀方法上,從整體到部分,然後迴歸整體。(首先在和學生交流中引導學生回憶從整體上,感知課文的內容。然後,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重點兩次掌聲,輻射全篇,體會同學們真摯的愛。最後,聯繫生活,朗讀詩文,整體迴歸,體會愛的偉大。)

(2)在落實教學目標上實現“三維目標”的整體推進——根據具體的語言文字的理解,指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情感逐漸升華,使學生的情感、教師的情感和文本的情感產生共鳴,進而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如,通過因果關係的句式訓練,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體會英子的內心,從而感受到同學們給英子掌聲的主要原因,同時滲透讀中感悟、抓住重點詞語體會的學習方法等,進而體會掌聲中蘊含着愛,激發學生把愛獻給他人。)

2、注重學習方法的培養。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使學生具備閱讀的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達到“教是爲了不教”的目的,爲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本節課,力求體現抓住關鍵詞語思考問題的方法、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如:憂鬱一詞的理解)、邊讀邊想的方法、帶着問題讀書的方法、讀書批註的方法等。進而使學生學會讀書、學會思考問題、進而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

3、注重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在本節課中,始終把握在語言文字訓練的基礎上,在反覆閱讀的基礎上,立足於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引導學生做到說話要有理有據,從中感受到同學們真摯的愛心。(如:因果關係的句子。通過因果句式的變化,使學生理解了因果關係的句子,同時體會同學們真摯的情感),(如:句子對比的練習:“一搖一晃地走上講臺”與“一搖一晃地走下臺”區別。在體會句子的同時,感受英子內心的變化)。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4、正確處理主導與主體的關係。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自讀自悟,相互討論,自主探究。但決不是讓學生放任自流,要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設計邊讀邊想的問題,“假如……假如……”等引導學生髮揮主動性。

教學中的不足之處:

1、教師備課要認真,課件出現了一個錯誤,需要認真。

2、在教學過程中,有時教師說得過多。

  《掌聲》課後反思之二

一、設計巧妙、層次明晰。

在教學中,利用小英的來信作爲線索串起全文教學,揭示小英的變化以及爲什麼而變。教學設計緊緊圍繞“掌聲”這一主題進行教學,從複習導入的'質疑掌聲,到精讀訓練的理解掌聲,以及最後的昇華掌聲含義,對文本的把握比較恰當。

教學過程中,注重了對學生語言的訓練,包括表達方式和語言的訓練,有感情朗讀訓練,在讀中悟,以悟促讀,同時也注意了聯繫生活實際,進行拓展訓練。學生能跟着教師創設的情境,表達自己內心的感情。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體會透徹,對於掌聲的含義理解比較到位。

二、還學生一個紮實有效的課堂。

然而,這樣一節氣氛活躍,情感豐富的課堂,是否真正地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我們的教學是否真正地培養了學生的語文能力呢?課文後面有幾個題目,“同學們注視的目光中包含了什麼?”“小英有了哪些變化?爲什麼會有這些變化?”“背誦和抄寫課文的最後一段話。”等幾個問題是否在這節課中得到真正的解決?三年級的學生要學會複述課文,學習描述的能力又是否在本節課中得到了體現

回顧自己的課堂,在理解“同學們注視的目光中包含了什麼?”這個問題時,教師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說“如果你就是小英的同學,你看着小英一搖一晃地走上講臺時,會想些什麼?想對小英說些什麼?”這是一種換位思考的方式,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說,這有助於學生理解人物的內心,但是,卻忽視了學生能力的訓練,學生能否通過人物的動作、神態來揣摩內心世界呢?再例如,“小英的眼圈兒紅了”,你感受到了什麼?學生還是停留在字面的理解上,只能說出“小英快要流下眼淚了。”……這樣的回答,還未能真正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更深入地鑽研教材,明確課堂問題的指向性,用簡略的語言和一至兩個重要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提高課堂的效率。另外,教師要很清楚,這節課上到底要教會我們的學生什麼?千萬不能只是停留在文本的層面上,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文本,提高語文能力,還學生一個紮實有效的語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