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三年級上冊《臥薪嚐膽》課後反思

三年級上冊《臥薪嚐膽》課後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7W 次

  《臥薪嚐膽》課後反思之一

教學是一門藝術,而且是一門需要人用心揣摩的藝術。雖然在課前已經反覆地鑽研教材,請教同事,幾度修改教案,但上完課以後回到辦公室,靜下心來細細回憶、體會,仍然覺得有些不塌實,於是急忙請聽課老師指導,評價,經過教研組內老師的一番評議,加之自己的一番思考,我反思如下:

三年級上冊《臥薪嚐膽》課後反思

《臥薪嚐膽》是一篇寓含深刻的道理的中國歷史故事,課文敘述了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之間征戰勝敗的故事。在進行本課第一課時的教學時,我們將這節課定位在預習課文上。因爲,學生剛剛進入三年級,好多學生根本不知道該怎麼預習課文,有的學生會去預習,但不得要領,往往只是草草地瀏覽一遍,沒有見到什麼效果,因而不能見效。這些都是由於沒有正確理解預習的目的、沒有掌握預習的方法造成的。。所以我們想有意識的培養他們課前預習的能力。所以在這段時間,我們就利用第一課時對學生進行預習課文的訓練。提倡學生自主探究,培養自學能力,張揚學生個性。

那作爲小學語文教師怎樣指導學生預習呢?以這課爲例,我是這麼做的:

一、揭題質疑。在教學本課時,我讓學生讀課題,然後提問:看到題目,你有什麼疑問?因爲以前在學習這類以事命題的文章時,我有意地進行過這類練習,所以學生提的問題很有價值。問到:誰臥薪嚐膽了?他爲什麼要臥薪嚐膽?他怎麼臥薪嚐膽的?最後怎麼樣了?通過這個環節的設計,喚起學生對故事的閱讀期待,進而直奔故事內容。

二、自讀課文,自主預習。預習時首先要讀課文,但是,不是盲目地去讀課文。課文既要多讀幾遍,又要注意每一遍的讀都要有一定的目的。例如,在我們第一遍讀課文時,我讓他們放聲朗讀,要求他們讀準每個字的字音,遇到文中加拼音的詞語和難讀的地方多讀幾次,爭取把課文讀通、讀順、讀準。然後讓他們再讀課文,勾畫文中的生字新詞,正確認讀本課2類字和課後詞,並自主學習本課一類字。在學習一類字時,讓他們採用歸類學習的方法。第三次讀課文時,我讓他們邊讀課文,邊思考“臥薪嚐膽”的.意思。提示他們可以聯繫上下文來理解,也可以藉助工具書或者聯繫插圖來理解。

三、在學生自主學習後,我讓他們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剛纔自學中的收穫和困惑。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我邊巡視邊隨機輔導。細緻地指導他們合作學習。

四、在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完後,我再進行預習後的檢測。檢測時,我讓學生登臺當老師,講解一類字的學習情況。把課堂展示的舞臺提供給孩子,讓優等生起到他們示範引領的作用,讓學困生在小老師的幫助下,有所提高。在理解“臥薪嚐膽”這個詞時,我引導他們採用多種方式理解這個詞的意思。通過一個詞的理解,牽一髮而動全身,進而教給孩子們理解詞語的方法,授之以漁。

但是,因爲學生剛剛進入三年級一個多月,剛剛開始學習預習,再加上課堂上教師調控課堂的能力還有待提高,課堂上還是出現了好多問題。這些問題,我將在以後的教學中多加註意。

每一次反思,爲的都是能讓自己有所進步,相信只要我們每一次都能踏踏實實,潛心鑽研,我們的教學之花定會常開常豔,永不凋謝!

  《臥薪嚐膽》課後反思之二

《臥薪嚐膽》是一篇蘊涵深刻道理的中國歷史故事。課文敘述了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之間征戰勝敗後甘無奈求和,帶夫人到越國爲奴,受盡屈辱,回國後臥薪嚐膽二十年,使越國轉弱爲強,最後消滅了強大的吳國的故事。我在教學本課時,我確定教學的重點幫助學生了解越王勾踐敗不餒,忍辱負重,臥薪嚐膽的頑強意志和百折不撓的精神,這也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我採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會,在讀中動容,利用厚重的歷史知識,激發學生多讀書,多交流,多體驗,從而認識越王勾踐,同時也瞭解吳王夫差,明白故事的道理,從中也受到啓發。

一、抓重點段落,理解臥薪嚐膽含義

學習第4自然段時,讓學生弄清勾踐在什麼時候臥薪嚐膽?他到底是怎麼做的呢?提出疑問:他爲什麼這樣做?以引起學生學習第4自然段的興趣。當大家讀到“晚上,就睡在柴草上。”這句話時,我就告訴學生這就叫“臥薪”;當學生讀到“……總要先嚐嘗它的苦味……”時,我就說這就叫“嘗膽”。接着問:“現在,誰能根據自己的理解說說‘臥薪嚐膽’的意思?”這時,學生都能說出臥薪嚐膽的字面意思。接着我問他爲什麼要臥薪嚐膽,學生很容易找到答案報仇雪恨,我緊接着問勾踐僅僅睡柴草,嘗苦膽就能報仇雪恨嗎?他還需要幹什麼?這樣一步步引導學生理解臥薪嚐膽還需要發奮圖強,需要堅持不懈的精神。學生對臥薪嚐膽的理解就不會停留在表面意思上了。

二.詞句訓練,注重基礎能力的培養。

新課程改革注重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培養,提倡有效教學。上課伊始,我便讓學生朗讀我所出示的能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幾組詞串,在旁人看來,也許僅僅是在複習舊知,其實不然,這樣目的在於讓學生對文本有個整體的把握。上課過程中,我也緊緊扣住重點詞、句進行教學。比如在學習越王爲何要向吳王求和時抓住“萬般無奈”,學習越王在吳國的生活狀況時抓住“受盡屈辱”,教學第四自然段時緊抓“時刻不忘”等關鍵詞展開教學,體會、朗讀、感悟、想象,深刻把握文本的內涵。授課結束時,我還不忘讓學生再次運用詞串進行講述。在這一次又一次的練習中,學生自然而然就會讀會說會運用了。

三、緊扣文本,引導想象。

在學習謀臣們的反應這一環節時,我先讓學生說說書上是怎麼說的,在交流朗讀之後,便不失時機地引導想象:“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個謀臣,你會怎麼說?”在同學們充分討論交流之後,我又繼續追問:“假如你就是這個吳王,你會怎麼說?”讓學生能在充分的討論交流之中體會謀臣的擔心和吳王的驕傲。例如,我還引導想象越王除了受到穿的、住的、乾的活重以及時間長這些屈辱之外的屈辱,讓學生能更深切地體會越王的忍辱負重。在學習第四段是讓學生想象勾踐回國後又做什麼了,體會勾踐地發奮圖強。

四、拓展延伸,強化重點。

在授完新課後,我提了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越王勾踐爲了報仇雪恨而臥薪嚐膽,那麼,現在我們需不需要臥薪嚐膽呢?之後我讓學生小組討論。在交流時,大部分說需要,並說明了理由。只有少數學生說不需要,原因是他們沒有仇恨。針對這樣的理解,我說中國科學家爲了航天事業,臥薪嚐膽了幾十年,終於將衛星送到了太空,他們有仇嗎?通過我的及時引導,學生們終於理解了我們現在需要的是一種臥薪嚐膽的精神,即忍辱負重、發奮圖強、堅持不懈的精神。而這也是我們學習這課的目的,通過這樣的討論,強化了學習重點。

教學是一種缺憾的藝術,我知道在這堂課中有不少不足之處,還需要不斷的改進和提高。我將在以後的教學中科學的處理教材,細心的鑽研教材,認真的上好每一堂課,力求讓自己的課堂在四十分鐘真正的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