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初一教學資料:誡子書教學設計

初一教學資料:誡子書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4W 次

  【教材及學情分析:】

初一教學資料:誡子書教學設計

《誡子書》是人教版初一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文言文。這篇作品是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54歲臨終前寫給8歲兒子的一封家書,成爲後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長、言簡意賅,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澹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險躁。它可以看作是諸葛亮對其一生的總結,從另一個側面表現了諸葛亮這位歷史偉人的高風亮節。學習本文重在引導學生理解內容,把握主旨,體會情感,從中獲得精神的力量: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並由此積累背誦相關警言以自勵。可以說《誡子書》是一篇勉學勸善的優秀之作。引導學生學習諸葛亮的這篇家書,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積累,在提高學生文言水平的同時,還可以結合《誡子書》的深刻內容,對學生進行治學、做人和修養方面的教育,昇華他們的靈魂和良知,啓迪他們的思維。

這篇文言文雖短短 86個字,卻道出了多層關係:學與靜、才與學、學與志。學生理解有一定難度,怎麼講好這篇短短的文言文呢?

新課標要求教師樹立大語文的教學觀,即以人爲本、促進全面發展的教育觀;學生是學習主體的學生觀;發揮師生兩個主動性、創造性的教學觀;開放的、與現實生活和兒童實際緊密聯繫的大語文教育觀。變學生被動接受爲主動的探究式學習。所以我決定一改以往的傳統講法,從引導學生熟練的誦讀課文入手,要讓學生藉助課文註釋和工具書,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獨立的疏通課文和理解文意;對於疑難問題,通過學生的合作討論探究,共同解決;要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養成善於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初一年級的學生對文言文的閱讀已經有一定水平,因此對教材的橫向聯繫和縱向拓展可適當加寬加深。

 【教學目標

1 知 識 和 能 力:積累文言實詞,熟讀成誦,培養文言語感。

2 過 程 和 方 法:反覆朗讀,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脈絡,學習諸葛亮嚴密的論證。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品讀課文,感受諸葛亮的人格魅力,教育學生讀書修身,靜心養德。做有抱負有智慧有膽識的人。

  【教學重點】背誦課文,積累警句; 理解主旨: 勤學勵志,修身養性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情感,賞析精彩妙點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方法】 提問法 討論分析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提問:三國時期,羣雄並起,問鼎逐鹿。請問,你最喜歡哪位英雄?爲什麼?(通過提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的思維迅速活躍起來。)

然後出示課件:杜甫《蜀相》中的詩句: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提問,詩中寫的人是誰?――諸葛亮。我們學過他的哪些文章?――《出師表》、《隆中對》。這兩篇文章中的諸葛亮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請你用富有表現力的詞語來概括一下。(找生談。明確:賞罰分明、知人善任、忠心耿耿、深謀遠慮、足智多謀等)。教師總結:千古良相諸葛亮,他一生立志“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爲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高風亮節言傳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誡子書》,聆聽他對子女的諄諄教誨。

(我認爲,導語不僅僅是隻起導入作用,它起溫故而知新的複習作用;起承前啓後的過渡作用;起知識的橫向拓展和縱向延深的作用。基於此,我設計瞭如上導語。)

(二)出示教學目標:

(三) 整體感知

這一環節一共有七步:

1、解題:《誡子書》,告誡兒子的一封家書。

2、學生聽錄音,完成下列任務:(1)標記生字注音,掃除文字障礙。(2)注意詞句停頓。3、學生自由朗讀。有自己解決不了的要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有在自己讀的過程中覺得需要大家特別注意的也要提出來,引起大家的關注。

4、找學生個別朗讀,要求讀準音,把握好朗讀節奏。其餘學生認真聽,作出點評。屏幕出示一些需要學生特別注意的字的讀音和節奏

5、學生齊讀全文。

(說明:“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指導學生反覆誦讀課文,是文言文學習的最好的方法之一。通過範讀、自由閱讀、速讀、指讀等多種閱讀方式,來指導熟讀,理解文章內容,理清結構。根據學生初步閱讀形成的印象,自主提出疑惑,有效地利用,可以形成學生良好的閱讀品質。)

6、讓學生藉助工具書和課下注釋試着用自己的語言串釋課文,不必逐字逐句的翻譯,能譯出大意即可。遇到困難可與同學們交流探討,然後找同學來說,教師注意指正錯誤或強調重點難點句的翻譯。教師要提醒學生翻譯課文時不能直譯的便意譯,無論哪種譯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徵(如BCD的雙重否定)和原文的風格特點(如A的簡潔精警),如:

A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整體感知文章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