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誡子書》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誡子書》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1W 次

《誡子書》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誡子書》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誡子書》初中語文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一、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積累文言知識。熟讀全文,梳理文章結構思路。

2.通過品析文中詞句,瞭解文章大意,理解“靜”的重要性。

3.體會作者對兒子的深切教誨,以及文章中蘊含的哲理。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積累文中的重點字詞和文言知識,理解文章內容。

難點:結合作者生平,體會文章主旨,思考其現實意義。

三、教學方法

批註式閱讀法;談話法;小組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丞相名垂汗簡青,書檯猶在誰復登”“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漢賊明大義,赤心貫蒼穹”……千古良相諸葛亮不但是陸游、文天祥筆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後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爲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高風亮節言傳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誡子書》,聆聽他對子女、後人的諄諄教誨。【板書標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名家範讀,注意節奏停頓和字音。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圈畫出生字詞,結合書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

3.諸葛亮寫《誡子書》用意是什麼?

明確:告誡兒子要修身養德,培養自己的品性,字裏行間透露着諸葛亮對兒子的殷切期望。【板書:諄諄告誡、修身自學】

(三)深入研讀,重點感悟

1.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麼?

明確:“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與前一句的關係是?

明確:闡述靜的價值和作用。【板書:靜】

3.後文諸葛亮又從哪些方面教育兒子?

明確:正反兩個方面。正面論說:學、才、志的關係。學習必須寧靜專一,而才幹來源於學習,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幹,不立志就無法學有所成。因此,志是成學的前提和動力,學是成才的基礎和必要條件,而學又要以靜爲前提。反面論說:從“淫慢”“險躁”兩個反面來論述“靜”與“儉”的重要性。【板書:學、才、志】

4.最後一句在議論之中加入抒情,表達了諸葛亮的什麼情感?

明確:教導兒子要珍惜時間,表達了諸葛亮對兒子教誨的殷切之心。【板書:惜時】

5.回顧整篇文章,《誡子書》是從哪些方面展開論述的?這些方面中諸葛亮放在首位的是什麼?爲什麼?

明確:修身、治學、惜時,靜、學、才、志。靜放在首位,學、才、志均是成才的必要條件,但成才之前先要成人,所以要先修身養德,只有道德品質是高尚的纔可能治學成才,否則即便有很高的才學也未必能成爲一個值得他人尊敬的人。

(四)拓展延伸

多媒體展示關於諸葛亮的背景資料和影視片段。請同學們課下蒐集有關諸葛亮的民間故事、成語俗語等。

(五)小結作業

請學生思考並總結“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一句的現實意義以及自己有何影響和借鑑。作業:蒐集有關諸葛亮的民間故事、成語俗語等。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篇談論修身治學道理的家書,教誨中蘊含着深切的希望。文章具有較強的論說性,所以本課着重向學生講解了“靜”的重要性,以及“學”“才”“志”三者之間的關係。最終實現三維教學目標,使學生理解“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道理,並在學習生活中以此來要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