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人教七上:《誡子書》導學案

人教七上:《誡子書》導學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5W 次

  《誡子書》導學案

人教七上:《誡子書》導學案

  學習目標

1、反覆朗讀課文,弄清課文內容,體會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掌握文中重點實詞的意思,背誦和理解文中的警句名言。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習:

1、反覆朗讀課文,體會文中表達的感情。

給下列劃橫線的字注音

澹 泊 ( )( ) 淫慢( )勵精( ) 險躁( )

年與時馳( ) 遂成枯落( )悲守窮廬( )

2、查找有關諸葛亮名言詩句,明確所蘊含的意義。

3、瞭解文章的有關背景。

  二、自主學習:

(一)用“/”給下列句子劃分朗讀停頓。

①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②非澹泊無以明志 ,非寧靜無以致遠

③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方法鏈接:

①根據文言句子語法結構確定朗讀節奏

一般說來,一個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語、謂語、賓語組成的。文言句子的朗讀停頓往往在主謂之間或動賓之間。如:予 / 嘗求 / 仁人之心    (《岳陽樓記》)

②根據句首的語氣詞來確定朗讀節奏

有些文言句子句首含語氣詞(發語詞),表示將發表議論,提示原因,如“蓋”、“夫”(讀“ f ú ),往往在發語詞後進行停頓,如:夫 / 環而攻之 /而不勝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③根據句中起舒緩語氣作用的“之”確定朗讀節奏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很多,很複雜。其中起舒緩語氣作用的“之”有助於我們確定朗讀節奏:停頓往往在“之”後,這樣朗讀使得整個句子的語氣不至於顯得急促,而是緩急有致。如:醫之/ 好治不病 / 以爲功。 (《扁鵲見蔡恆公》)

④根據句首的連詞或總結性的詞語確定朗讀節奏

若句首出現表假設、轉折等的連詞,如“若”、“而”、“然則”等或表總結性的詞語,如“故”、“是故”等,往往在這些詞語的後面要加以停頓。如:然則 /何時而樂耶

(二)再讀課文,藉助課下注釋或工具書,弄清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

1.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2.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3.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4.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5.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三)你能熟記上面的句子的句子,並把它們譯成現代漢語嗎?試試看!

(四)背誦並默寫課文,

  三、合作探究

1.本文作者就哪幾個方面進行了論述?從這幾個方面又是怎樣展開論述的?

答:

2.文中常被人們引用作“志當存高遠”的兩句話是“………………,………………”。作爲新世紀的莘莘學子,應當如何做?請談談自己的理解。

3.作者寫這封信的用意是什麼?

4.《誡子書》中認爲成才的條件是什麼?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5. 聯繫現實人世,充滿誘惑的滾滾紅塵,品析“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重要意義。

6.你最喜歡文章哪個警句?談談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啓發,由此你聯想到了那些名人名言?推薦給大家,並結合自己的體驗送給大家一句你最喜歡的話。

  四、課堂檢測

1.解釋句子:

(1)靜以修身

(2)儉以養德

(3)非澹泊無以明志

(4)非寧靜無以致遠

2.本文作者就哪幾個方面進行了論述?從這幾個方面又是怎樣展開論述的?

答:

3.作者寫這封信的用意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