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智子疑鄰》導學案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智子疑鄰》導學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9W 次

  學習要點: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智子疑鄰》導學案

1. 積累文言詞語,理解寓言的寓意;

2.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問題,多角度概括寓意,培養髮散思維的能力;

3.學會分析故事所蘊涵的辨證思想,並能在生活中運用。

  重點難點:

1. 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

2. 培養學生髮散思維的能力。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學習《智子疑鄰》)

  一、預習導學: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並識記字形。

其鄰人之父亦云( fǔ) 不築必將(jiāng)有盜

此何遽(jù)不爲福乎 其馬將( jiàng)胡駿馬而歸

家富良馬,其子好( hào)騎,墮(duò)而折其髀(bì)

丁壯者引弦(xián)而戰。 此獨以跛(bǒ)之故,父子相保。

2.解釋加點的詞。

天雨牆壞( 下雨) 其鄰人之父亦云( 老人 )

暮( 晚上)而果( 果然 )大亡( 丟失 )其財

其家甚( 很 )智( 以……爲聰明 )其子

近( 靠近 )塞( 邊塞 )上之人有善( 精通 )術者

人皆吊( 對其不幸表示安慰 )之

此何遽( 怎麼就,表示反問 )不爲福乎

居( 經過 )數月,其馬將( 帶領 )胡駿馬而歸

家富良馬,其子好(喜歡)騎,墮(摔下 )而折其髀( 大腿)

丁壯者引弦( 拉 )而戰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十分之九)

此獨以(因爲)跛(瘸腿)之故( 原因 ),父子相保(保全 )。

3.文學常識積累:

要求:查找有關資料,整理出你認爲重要的與作者有關的常識內容(如作者及本文的寫作背景)。

(1)《智子疑鄰》的作者是韓非,戰國末期韓國人,著名思想家。他著有《韓非子》一書,本書筆鋒犀利,說理透闢,常用寓言故事闡明事理,富有說服力。其中許多寓言故事流傳於世,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

(2)《塞翁失馬》選自《淮南鴻烈集解》,《淮南鴻烈》是西漢時淮南王劉安召集其門客集體編著的,又名《淮南子》,本書以道家思想爲主,糅合儒、法、陰陽等思想,論理時常常引述古代神話、傳說,因而保存了一部分珍貴的神話資料,內容豐富,文筆優美。

(3)寓言像一把鑰匙,可以打開心靈之門,啓發智慧,讓思維活躍。那麼什麼是寓言呢?

寓言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

寓言早在我國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盛行。是民間口頭創作。在先秦諸子百家的著作中,經常採用寓言闡明道理,保存了許多當時流行的優秀寓言,如:《揠苗助長》、《自相矛盾》、《鄭人買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劍》、《畫蛇添足》等,其中《莊子》與《韓非子》收錄最多。

  二、檢查導入:

1.導入:同學們,你能說出你知道的寓言故事的名字嗎?你能說說什麼是寓言嗎?寓言有什麼特點?在世界文學寶庫,寓言是一顆特別燦爛的明珠,它往往借淺顯易懂的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道理。《韓非子》一書中就記錄了許多這樣的寓言故事,今天,我們來學習《韓非子》一書中《智子疑鄰》這個故事,你一定會從中得到一定的啓示。

2.聽寫字詞。

3.由學生介紹作家作品及寫作背景,老師補充。

4.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三、學習研討:

(一)細讀課文,理出文章思路,整體感知

1.一讀課文。要求:學生自由朗讀,指名學生朗讀。老師指導:一定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準節奏,讀出感情。

2.二讀課文,讀懂文意。要求:細讀課文,不參考資料書,根據課下注釋試譯課文。

(1)學生自主翻譯,並劃出不會翻譯的詞、句。

(2)將疑難詞句在小組內交流解決。

(3)全班共同解決小組內遺留問題,老師注重指導。

3.老師強調以下詞語和句子的解釋翻譯。

⑴宋有富人,天雨牆壞。

宋國有個富人,因天下大雨,牆坍塌下來。

⑵ 不築,必將有盜。

如果不(趕緊)修築它,一定有盜賊進來。

⑶暮而果大亡其財。

這天晚上果然丟失了大量的財物。

⑷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這家人很讚賞兒子的聰明,卻懷疑偷盜是隔壁那個老人乾的。

4.三讀課文,整體感知。

思考:本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富人失竊,智子疑鄰。

5.學生試背課文,最好能當堂背會。

(二)精讀課文:結合下列問題,把握寓意

1.宋國富人爲什麼會“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2.你覺得宋國富人是一個怎樣的人?

3.聯繫生活實際,說說你從這則文言寓言中得到什麼啓示?

4.當別人給你提出意見時,你應該採取怎樣的態度?

——(1)以上4個問題,個人認真思考;

(2)小組討論交流,每個人都要發言;

(3)全班交流,看哪個小組的發言最精彩;

(4)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5.你能說說這個寓言的寓意嗎?試一試。

積極方面:聽意見,只應聽正確的,而不要看這意見是什麼 人提出,對人不能持偏見。

消極方面:要注意自己與聽話者的關係,如果關係疏遠,即便說的意見正確,效果也不見得好。

教師小結:寓言是一個怪物,當它朝你走過來時,分明是一個故事,生動活潑;而當它轉身要走開的時候,卻突然變成了一個哲理,嚴肅認真。 (嚴文井)

  第 二 課 時(學習《塞翁失馬》)

  一、學習研討

(一)細讀課文,理出文章思路,整體感知

1.一讀課文---糾正字音

學習文言文,同學們可能感到有些困難。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反覆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途徑。這篇課文同學們預習過,現在,老師檢查一下朗讀的情況。

(1).請男女生各一人讀一遍課文。要求字音準確。

其馬將( jiàng )胡駿馬而歸 墮而折(duò)其髀( bì)

此何遽( jù)不爲福乎 丁壯者引弦(xián )而戰。

此獨以跛(bǒ)之故,父子相保。

(2).老師範讀,然後全班學生齊讀課文。要求讀得抑揚頓挫

(要注意停頓,要分出輕重,讀出語氣)。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 其馬/將胡駿馬/而歸 此/何遽/不爲福乎?↗

2.二讀課文—-疏通文意,分析情節

(要理解寓言故事,首先必須疏通文意,瞭解故事的內容。)

(1).疏通文意:對照註釋疏通文意,在自讀的基礎上,小組合作學習。如有不懂的問題可提出來,全班交流,師生共同解決。

老師強調以下詞語和句子的解釋翻譯。

解釋加點的詞:

馬無故亡(逃跑)而入胡 人皆吊(對其不幸表示安慰)之

居(經過)數月 其馬將(帶領)胡駿馬而歸

其子好(喜歡)騎 死者十九(十分之九,絕大部分)

翻譯句子:

①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

靠近長城一帶的人們中,有一個精通術數的人,一天,(他家的)馬無故跑到北方胡人的境地去了。

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爲福乎?”

人們都來安慰他,他卻說:“這難道不是福氣嗎?”

③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

過了幾個月,他那匹馬(竟然)帶領着一羣胡人的駿馬回來了。

④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

家裏有的是好馬,他兒子喜歡騎馬,(有一天)從馬上摔下來,摔斷了大腿。

(2).理順關係:理清人物之間的關係。

請指出“善術者”、“其父”、“其子”、“父子”各指代誰。

(3).分析情節:故事情節可分爲幾個部分,請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來概括情節各部分的內容:

失馬——得馬——折髀——相保

(4).複述故事:採用比賽形式(看誰複述得又好又準確),讓3-4位學生複述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和故事情節。

(二)精讀課文:結合下列問題,把握寓意

1.這篇古代寓言故事講述了一個塞翁失馬得馬、兒子折髀、父子相保的故事,那麼這個故事寄寓了一個什麼樣的道理呢?

(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分組合作討論來探究寓言的寓意)

2.教師指示思考的角度

從寓言故事情節的發展來看,從塞翁對這件事的態度來看,從壞事和好事之間的關係來看。

(1)從寓言故事情節的發展來看(福禍得失的一系列變化說明了什麼道理?)

明確:任何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因爲禍中往往隱藏着福的因素,福中也常常預伏着禍的先機。

(2)從“塞翁”能沉着冷靜的靜觀事情的變化來看(面對一系列變化,塞翁爲什麼能處變不驚?)(緊緊抓住“塞翁”那三句話來思考。也可讓學生讀讀那三句反問句,通過揣摩語氣來達到目的。)

明確:因爲塞翁懂得禍福相依,利害相伴,且能轉而相生的道理。因此,面對這一系列變化,他能處變不驚,沉着冷靜,樂天知命,不因禍福而悲喜,不以得失爲懷。

(3)在“塞翁”看來,壞事能變成好事,好事能變成壞事,難道就不要一定的條件就可以轉化的嗎?

明確:轉化是需要一定的條件的。如果胡人居住的地方沒有馬,壞事能變成好事嗎?如果“塞翁”之子不喜歡騎馬,好事能變成壞事嗎?如果胡人不入侵邊境,壞事能變成好事嗎?

由此我們可知:這則寓言通過假託“塞翁失馬”的故事,寄託了這樣一個寓意——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好事也可以變成壞事,世上的任何事物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3.你是否也有過類似“塞翁失馬”的經歷?請你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這則寓言還可以給我們哪些啓示。(目的是爲了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的能力,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

  小結:

1.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我們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應學會辯證的看問題。

2.因爲好壞、福禍、利害是相互轉化的,在考慮問題時,我們應當考慮周全,處事要謹慎,要防患於未然。

3.要因勢利導,變禍爲福;要創造條件,把壞事變成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