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初一課文《筏子》教學設計

初一課文《筏子》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5W 次

  教學目標

初一課文《筏子》教學設計

1、理解課文內容,領悟作者對“黃河的主人”們的讚美之情。

2、感受艄公的勇敢、沉着、智慧和毅力的品質。理解艄公形象的象徵意義,體會作者在這一形象中寄寓的道理。

3、理解本篇把描寫、記敘、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有機結合的表達特色,體會本篇散文全方位使用襯托和對比手法的表達特色。

4、積累詞彙,學習應用。

 重點難點:

重點:品味、學習反襯、對比的構思方式和表達,品味表達效果。

難點:體會作者在黃河艄公形象中所寄託的主題思想。

 媒體準備:

投影設備(視頻、音頻等)、黃河壺口圖片或視頻材料、歌曲《黃河大合唱》磁帶或光盤。

 課時安排:

2課時。

 預習要求:

1、通讀全文,查字典,給生字生詞注音釋義;

2、朗讀全文,體會本篇的感情;

3、蒐集有關黃河的古代詩詞、歌詞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示例。

(播放《黃河大合唱》歌曲,營造氣氛,讓學生感受洶涌澎湃的氣勢。)

黃河,是古老的中華文明的發祥地;黃河,孕育了我們五千年的燦爛文化;黃河,更以那一瀉千里的磅礴氣勢鑄造了我們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民族精神;黃河,也給了中華兒女不盡的思考,無邊的遐想。李白曾經對着黃河發出這樣的讚美之詞:“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王之渙也在《涼州詞》中這樣歌詠:“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北朝民歌《木蘭辭》也有一段這樣的描寫:“朝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是的,在古代,黃河經常是與蒼涼、戰爭結合在一起;現代,則是我們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的象徵。“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激勵了多少優秀兒女投身抗日救國的浪潮。今天,生活在幸福的社會的我們,就來學習袁鷹的文章《筏子》,去看看他筆下的黃河大水車、羊皮筏子、“黃河的主人”們,去領略那滔滔不絕的黃河所孕育的精神吧!

同學們收集了哪些有關黃河的詩詞?請大聲念出來,在全班交流一下。

(學生交流蒐集的材料,並檢查蒐集情況)

二、背景介紹。

本文寫於1961年,正是我們的國家的“困難時期”——“三年自然災害”。造成“困難時期”的原因,除了自然災害,也還有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人與自然的關係。1958年,“大躍進”的狂熱,“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狂熱,使我們的生產不講科學,光靠幹勁,造成了浮誇風,造成了對國家經濟的嚴重打擊。在本文中作者強調“勇敢和智慧,鎮定和機智”,是有針對性的。

補充介紹:羊皮筏子是一種特殊的擺渡工具。皮筏子古稱“革船”,是一種原始而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大約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用羊皮筏子送人渡河、運載貨物這種交通方式,流行於青海、甘肅、寧夏境內的黃河沿岸,以蘭州一帶爲最多。

 三、作者簡介。

袁鷹,原名田復春,又名田鍾洛,1924年生,江蘇淮安人。著有散文集《第一個火花》《風帆》《留春集》《京華小品》《袁鷹散文選》《秋水》等。袁鷹散文作品善以抒情、議論的手法和排句、疊句的形式,渲染氣氛,點化主題,詩意濃郁。

  四、檢查預習(投影)。

(一)給加點的字注音:

規模( )濁浪( )心悸 ( ) 相稱 ( )

似的( )篙子( )吞噬( )湍急( )

瀏覽( )化險爲夷( )如履平地( )

(二)選詞填空:

1、黃河滾滾。即使這兒只是上游,還沒有具有的規模,但它那、濁浪排空的氣概,完全足以使人膽驚心悸。

A萬馬奔騰 B一瀉千里

2、從岸上遠遠望去,那麼小,那麼輕,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個小小的浪頭,就能把它整個兒 了。

A吞噬 B吞沒 C打翻

 五、引導朗讀全篇,整體感知本篇的思想感情。

  (一)正音。

(二)組織學生討論本文的思想感情。

(學情預測:與上一篇課文《長江》相比,本篇的主題思想和感情的把握有一定難度。學生的認識可能會停留在“羊皮筏子”上,或者停留在“對黃河的讚美”上,不能深入。因此,教師應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前提下,引導學生注意從全文的角度來把握,尤其是從課文的議論性的語句上來窺見本文的寫作主旨。)

(三)教師明確:本文主要讚美了征服自然的人類,包括艄公、乘客在內的“黃河的主人”們的勇敢、沉着、智慧和毅力,也讚美了黃河的雄渾氣勢和自然的偉力。

(板書:思想感情——讚美黃河的主人)

 六、引導學生再讀課文,整體感知本文的語言風格,初步體會多種表達方式有機結合的表達特色,以及全方位使用對比和襯托手法的寫作特色。

(一)學生交流自己感受到的語言方面的體會。

(學情預測:對語言特色,學生的認識往往會比較習慣地停留在修辭手法、詞語使用等方面。例如本文的用詞就比較有氣勢。這些是學生認識語言特色的基礎,可以作爲引導學生深入探究的起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全文的表達方式和修辭等方面加以思考。)

(二)教師明確:

1、本文綜合運用了描寫、記敘、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

2、本文全方位使用對比襯托的修辭手法,結構緊密,文氣貫通。

(板書:⑴綜合運用描寫、記敘、議論、抒情;⑵全方位使用對比襯托)

  七、佈置作業。

(一)反覆朗讀全文。

(二)思考“閱讀練習·探究”一至四題。

 第二課時

一、探討艄公形象意義,把握作者的寫作主旨,理解作者闡明的道理。

(一)第一課寫長江,本文寫黃河。但兩位作者都不是僅僅把它們都作爲自然景觀來寫。比較一下,兩個作者想要表現什麼呢?

(學情預測:這裏涉及到長江、黃河的表層意義和深層意義兩個方面。由於學生已經在第一課中對長江的象徵意義有了一定的認識,因此在本課中對黃河的形象意義和黃河人的形象意義的認識也就有了一定的基礎。要注意引導學生在比較中認識和理解。)

學生交流討論。教師明確:

關於《長江》這一課,作者郭風不光讚頌了長江,更是謳歌了古老而又年輕的祖國欣欣向榮的景象。本文的作者對黃河的自然景觀的描寫,也同樣不是僅僅止於此,而是要依託這種描寫,歌頌征服自然的人類,讚美包括艄公、乘客在內的“黃河的主人”的勇敢,機智、沉着和毅力,也頌揚了黃河的雄渾磅礴。

兩篇課文從表層到深層的轉變,在具體內容和方式上有所區別:《長江》是以長江及沿岸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景色來直接象徵祖國的欣欣向榮的朝氣;《筏子》則是以黃河的磅礴氣象爲黃河人的活動營造了背景,從人與河的關係,尤其是通過艄公在洶涌的黃河上勇敢,機智、沉着地駕御筏子的描寫,歌頌了人類的精神品質。

(二)作者想要告訴我們一個什麼樣的道理?這個道理是通過什麼表現出來的?

(學情預測:這個問題是關於課文主旨的把握的。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理解了前一個問題的基礎上,還要引導學生更深入地思考。如果本文只是讚美艄公的精神,那麼意義也就顯得比較單純,不夠深刻了。這裏,應該告訴學生一個閱讀破解作者寫作意圖的方法:結合背景材料,分析綜合。)

學生討論。明確:

本文要揭示這樣一個道理:如果想要獲得成功,我們需要的不僅是大膽和鎮靜,還需要小心和智慧。這個道理不是作者直接說出來的,而是通過對在洶涌的激流上鼓浪前進的艄公的描寫,通過對在羊皮筏子上鎮定自若的乘客描寫,來暗示的。

結合本文的寫作背景,我們可以更好地把握。本文寫於1961年,正是我們的國家的“困難時期”。造成“困難時期”的原因,除了自然災害,也還有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人與自然的關係。1958年,“大躍進”的狂熱,“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狂熱,使我們的生產不講科學,光靠幹勁,造成了浮誇風,造成了對國家經濟的嚴重打擊。在本文中作者強調“勇敢和智慧,鎮定和機智”,是有針對性的。

 二、討論本文的寫作特色,重點是理解襯托手法在本文的使用及其效果。

(一)本文對黃河的描寫十分生動形象,讓人感受到了黃河的磅礴氣勢。對黃河的描寫,有什麼深意嗎?

(學情預測:這個問題比較簡單,學生可以體會到,作者描寫黃河的寫作意圖。)

學生快速思考並討論。

教師明確:寫自然,最終是爲了寫人。這是一種襯托的寫法。即把黃河的氣勢寫得越充分,越形象,就也能表現艄公的技藝和勇敢、沉着、冷靜的品質。

(二)本文作者極力描寫黃河艄公的形象,同時也寫到了乘客的大膽鎮靜。可以把寫乘客的部分刪掉嗎?

(學情預測:這個問題還是要把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學生一般會忽略這個問題。通過這個問題,可以提醒學生注意,好文章,每一個部分都是有其表達上的意圖和作用的。)

學生討論。明確:不可刪。寫乘客的大膽鎮靜,目的是襯托艄公技巧高超。這樣從正面和側面相結合描寫,具有更好的表達效果。

(三)在本文的描寫中,還有一處要引起大家注意的文字,就是第3段。這一段表現了羊皮筏子的什麼特點?它與黃河的驚濤駭浪放在一起,是不是顯得很不相稱?

(學情分析:這個問題,學生很容易想到二者之間強烈的反差,也可以從這裏想到手法的運用。)

學生思考、討論。

教師明確:主要表現羊皮筏子的“小”“輕”,表現危險。它與黃河的驚濤駭浪放在一起,確實是不相稱的。但正是這種不相稱,使得羊皮筏子的駕御者——艄公的技藝高超得到了突出和強調。換句話說,對比反差越強烈,艄公的形象就得到越大的強調。

(四)通觀全文,這篇課文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只憑天不怕地不怕的衝勁是不行的,要戰勝艱難險阻、征服自然還得靠沉着、細心、機智和毅力。只有大膽鎮靜與小心智慧相結合,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那麼,作者是通過什麼樣的手法來闡明這一道理?

(學情分析:在前面的幾個問題解決之後,這個問題的解決顯得水到渠成。學生可以把那幾個問題加以總結,就可以得出自己的思考。)

學生思考、總結、討論。

教師明確:鮮明的、一系列的、全方位的襯托和對比。有正襯,如寫黃河的大,以大水車襯托。寫黃河的深,以筏子的載重多襯托。寫黃河的急,以羊皮筏子的快來襯托;有反襯,如見到羊皮筏子前和見到羊皮筏子後的想法,岸上的人和乘客的不同心情的比較;有正襯、反襯錯雜,如小小的浪頭吞噬筏子,即正襯了黃河的兇險,又反襯了征服自然的人們;有襯托對比交織,如提心吊膽和從容談笑即使對比,又是前者反襯後者。這一連串的的對比、襯托是文章結構緊湊、文脈連貫。

  三、佈置作業:

(一)課後閱讀“詞句品味和積累”,自己也從課文中找出3個句子加以品味和揣摩。

(二)完成《伴你學語文》中的本課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