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變色龍》教學設計(優質課)

《變色龍》教學設計(優質課)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8W 次

《變色龍》是契訶夫早期創作的一篇諷刺小說。作者主要通過精彩的對話刻畫了一個溜鬚拍馬、欺下媚上、見風使舵、趨炎附勢的奧楚蔑洛夫的形象。選取社會生活片斷,表現尖銳重大社會問題,也即以小見大,是契訶夫短篇獨特之處。

《變色龍》教學設計(優質課)

  一、教學目標

1、瞭解奧楚蔑洛夫前後六次的變色經過,研究“軍大衣”細節描寫,認識奧楚蔑洛夫這個“變色龍”形象。

2、通過對社會環境的分析,理解奧楚蔑洛夫反覆變色的原因,進一步認識這個形象的社會意義。

3、學會運用“變”中“不變”的方法分析學過的小說中的人物,並在寫作中運用這種方法刻畫人物。

 二、教學設想

1、教學重點:

①奧楚蔑洛夫形象的社會意義。

②細節描寫的作用。

2、教學難點:

①環境描寫對塑造主人公形象的作用。

②“變”中“不變”的寫人方法。

3、教學課時:

一課時

4、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解決生字詞;通讀課文,瞭解故事;查閱資料,熟悉背景。

教師準備:變色龍相關圖片;製作相關課件。

 三、教學流程

  1、趣味中揭新課

師:請同學們欣賞一組圖片,看完後告訴老師:圖片上是什麼?你根據什麼判斷的?(學生欣賞一組蜥蜴圖片,教師鼓勵學生從多角度說明理由)

(設計意圖:學生能很快猜出這是蜥蜴,也能從多個角度給出判定的理由。通過這樣一個導入,既鍛鍊了學生學科知識的銜接,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下面敞開對話營造了和諧的氛圍。)

師:俄國作家契訶夫也寫了一條變色龍,他的名字很有趣,請同學上黑板寫出來,並告訴大家有趣在哪兒?(生上黑板寫名字和闡述理由)

(設計意圖:將圖片與課文聯繫,一是承上啓下,自然過渡,引出教學主題,二是從主人公有趣的名字上再次激發學習興趣,形成閱讀期待。)

 2、情節中看變色

  師:請同學們瀏覽課文,用一句話說說作者爲何稱他爲“變色龍”。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整體感知文本的能力,使之在較短的時間內有效把握關鍵信息。)

師:狗咬人本是街頭巷尾平常小事,但奧楚蔑洛夫卻把它看作一件大事。請同學們默讀6—27小節,思考:

奧楚蔑洛夫對案子的雙方作出怎樣的判定?他每一次判定案子的依據是什麼?(投影)

請根據表格提示在文本處作相關標記。

(設計意圖:①滿足學生興趣,鼓勵其認真閱讀文本,瞭解奧楚蔑洛夫整個“變色”的過程,聚焦“變色”。②化繁爲簡,將文本轉化成表格,直觀清晰地展現給學生。③爲下面小結做準備。)

師:從判案過程中來看,奧楚蔑洛夫定案的關鍵是什麼?請用簡要的話陳述他判案的過程。(學生陳述小結,教師板書要點:怎麼變色)

(設計意圖:①養成小結習慣,使板塊更清晰。②強化了人物給學生這個特定讀者的深刻印象,讓人物的醜惡嘴臉——趨炎附勢、媚上欺下的性格更加暴露無遺。)

  3、變色中賞細節

師:各位注意了,蜥蜴靠表皮下多種色素塊隨時變色,奧楚蔑洛夫又藉助什麼道具來完成變色的?(學生回答:軍大衣)請找出文中有關“軍大衣”描寫語句,認真讀一讀。(學生讀書)

(設計意圖:緊扣蜥蜴特點,尋找奧楚蔑洛夫這個“變色龍”與之相似的外表特徵,形象地感受人物藉此道具而進行的滑稽而可笑的表演。)

師:聯繫上下文,說說每一處的軍大衣的細節描寫有什麼特殊作用?(學生交流、補充)

(設計意圖:所謂“細節”,就是細小的環節或情節。經典的作品,留給讀者深刻印象的往往不是作者自我最得意之處,但絕對是作者精心設計的卻會令人永久難忘的種種細節。設計這一環節,一方面讓學生領悟、學習小說的一個寫作特點——通過細節揭示人物性格特徵。另一方面讓學生在欣賞人物“一脫一穿一裹”的“精彩”表演時,更深層地思考這件軍大衣所代表的特殊身份,以及這件道具所承載的社會意義,爲下面探究人物爲何變色做好充分的準備。)

師:軍大衣既是奧楚蔑洛夫沙皇警官身份的標誌,也是其掩飾窘態和內心恐慌的工具。讓我們通過朗讀來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學生個讀、賽讀、齊讀;教師小結、板書:借什麼變色)

(設計意圖:小說教學應該紮根語言。小說的美是學生自己品出來的,而不是教師講出來的。聰明的教師總是根據自己的教學特點,採用多樣化的手段引導學生反覆揣摩品味語言,讓學生自己看到小說的美,嚐到小說的味。)

  4、變色中析原因

師:蜥蜴變色是爲了保護自己,奧楚蔑洛夫反覆無常變色又是爲什麼?(學生積極參與)

(設計意圖:銜接上下板塊,在深刻理解“軍大衣”在小說中的多種作用後,藉此巧妙過渡,期望再次引發課堂研究的高潮。)

師:請同學們齊讀第一節,結合具體的詞語或句子說說這是個怎樣的社會。(再次引導學生讀文本,挖掘文本信息)

(設計意圖:典型環境是典型人物生活的基礎和前提。人總是在一定的環境中生活,在一定的環境中形成其思想、情感、行爲和作風。一個人物的形象也只有在一定的環境中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本篇小說的社會環境描寫,能充分揭示人物所處的時代特點,更是讀者認識人物本質的關鍵因素。因此研究人物活動的歷史環境,是探究人物性格形成的主要途徑。)

師:瀏覽全文,你還從哪些語句裏看到這個社會的影子?(學生再讀文本,尋找信息)從社會環境的描寫中你揣摩出作者的意圖了嗎?(學生回答,教師板書:爲什麼變色)

(設計意圖:優秀的小說,除了精彩而集中的環境描寫,往往在人物的言語中還不經意地透露給讀者關於這個社會的信息。綜合這些信息,讀者會對人物生存的社會有更清晰的認識。至此,奧楚蔑洛夫這個典型形象的社會意義清晰可見。)

  5、多變中看不變

師:奧楚蔑洛夫確實善變,可在他身上有一樣東西是不變的,知道是什麼嗎?(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多變的態度不變的性格)你看得起他嗎?有些成語似乎就專爲這類人準備的,哪些成語?(學生交流,教師板書關鍵詞)

(教師補充說明:就是這樣的一羣沙皇走狗忠實維護着沙皇的統治,作者契訶夫深感苦悶,用筆來批判着這個黑暗、無聊、腐敗的政府、社會)

師:你能運用這種“變”中“不變”的方法,分析學過的小說中的人物嗎?

(設計意圖:“變”中見“不變”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思考方法,這是一種思考問題、剖析現象的方法論。引導學生運用它來分析本單元小說中的人物,如孔乙己、范進、胡屠戶等,即教學生一種分析問題的方法,培養一種思維的習慣。)

 6、用“變”寫“不變”

作業:用“變”中“不變”的方法寫你自己最熟悉的一個人。

(設計意圖:這道作業,意在通過本文學習,教會學生方法的同時,鼓勵學生用這樣的方法去刻畫自己心中的形象,從而創造出令自己、讀者難以忘懷的典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