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反思?4則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反思?4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1W 次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反思1

1.教學內容分析: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反思?4則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豪放派詞的代表作品,它不如詩歌易讀易懂,所以要反覆誦讀,層層設疑,啓發學生積極思維,運用聯想和想象,探究它曠遠深沉的意境,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讓學生學會鑑賞方法,能夠獨立分析宋詞。

2.教學對象分析:

本校學生差生面比較大,在學習過程中有效調動其積極性顯得尤爲重要,開頭的音樂視頻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對本詞意境的分析採用問答式,可有效降低思維難度,達到通過問題,引導其瞭解分析意境的方法的目的。思維創新必須有一個契入點,質疑討論部分正是爲此設計的,相信學生可以百家爭鳴,各抒己見。

3.教學策略設計:

①重視誦讀

人教版高中《語文》課本第三冊第二單元說明中寫着“通過反覆誦讀,品味詩歌意境”,可是聽過多少節課,很少有老師引導學生誦讀,充其量是有節奏地讀,很難想象這種整齊劃一的讀念中能不能品味到詩歌的意境。還有一種教法就是老師們常採取的津津有味地評析,這種辦法也的確能引導部分同學進入詩境,如遊歷夢境一般賞析一番。但也常會遇到並沒有能跟隨老師進入詩境,反倒如同聽催眠曲一般進入夢鄉的同學。可見這種被動的接受或者簡單的讀念都不能替代誦讀,也難以達到誦讀主體心理體驗的深度。鑑於這點,教學設計側重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了解格律常識,發揮聯想和想象,通過聲音感受詩歌的韻律美,通過誦讀走進詩的意境。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真正激發大家誦讀詩歌的興趣,變評析被動接受爲賞析主體主動體味和表達。

②巧設疑、善誘導、多層次啓迪思維

引導學生反思求知過程,總結鑑賞詩詞的一般方法:探究(合景與情)意境,通過想象、聯想體味景物描繪虛實結合的特點;通過知人論世,把握詞人的思想感情;質疑討論,創新思維。

③多媒體設計

自制多媒體課件,插入圖片、動畫、音頻、視頻,增加感性認識,幫助學生品味、理解、感悟。尤其是調整了《三國演義》片頭視頻的視幀順序,並加入了本詞內容作爲字幕,經“Studio MP10”重新壓縮後,用於教學最後一部分配樂朗誦與歌唱,營造良好的學習情境。

④比較賞析

“有比較纔有鑑別。”其實本課最好還是進行比較教學。比較易於形成課堂教學的興奮點,活躍學生的思維,引導學會思考,學會學習。比較設計可以有橫向比較、縱向比較。縱向可以不同時代的婉約——婉約、豪放——豪放派作品相比,如柳永《雨霖鈴》——李煜《虞美人》,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橫向則可婉約——豪放之間比較。也可以由課內延伸到課外進行比較。

4.學生學習策略設計

課堂教學中間過程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並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互相激勵,共同進步。

5.教師成長與教學創新

教師一定要具備課堂開發的意識與能力,善於挖掘課程資源,並結合自己的特長靈活地教,放手大膽地讓學生實踐,不能怕出醜,不能自己不會的就不去讓學生體會。只有具備了這種意識與能力,以往那些被我們忽略的生活場景與欣賞者的人生體驗,纔會被真正挖掘出來,並通過鑑賞活動爲語文教學開闢出一片新天地,進入一種新境界。

同時,我認爲語文學習既是一種學生個性化的活動,也是一種學生創造性的活動。作爲教師不僅要珍惜學生的感悟、體驗,更要善於啓發點燃他們的智慧火花,讓學生在個性化的體驗中開發出創造性的潛能。詩歌的講評和賞析,幫助學生把握重點難點,完成教學任務固然很重要,但我認爲更重要的是把語文教“活”、讓學生動起來“活”學,這纔是語文學習的靈魂。如果教師死守課本和教案,那麼最好的課本和教案也會成爲教學的桎梏。活生生的學生也會變成課本和教案的奴隸。課堂適當地靈活一些、放開一些,或許更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出學習的潛能。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反思2

回顧這節課,我認爲較好地完成了學習目標。課堂上,學生積極主動,認真交流,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充分動口、動眼、動腦、動手。教師適時引導點撥,設疑激趣,提出問題後,引導學生自已解決問題,把學生的思維引向積極狀態,使學生愛學、樂學;教師在課堂上盡力創造了一個無拘無束、和諧融洽的教學環境,爲學生學習營造了一個較佳氛圍,充分體現了“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新課程理念。

課堂教學是一門有缺憾的藝術。這節課也有遺憾和不足:誦讀環節設計不當。我原來的設計是,學生自讀,教師校正字音與句讀,然後教師點撥情感後學生再讀,讀出情感,最後放錄音,讓學生體會。這樣看起來好像水到渠成,但高一的學生由於詩歌鑑賞水平較差,難以較好地把握情感。在請教其他老師的基礎上,我做了認真的分析,決定調整誦讀環節的設計思路,先放錄音,再讓學生模仿朗讀,然後展示讀,教師指導點評,這樣,誦讀環節的授課程序就變爲:

1.放錄音。

2.學生模仿誦讀。

3.學生展示讀。情感把握不準的地方教師指導。

經過這樣的調整,學生就可以較快校準地讀出詞的情感,節約了課堂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

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更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不受拘束地去交流、探討,在爭論中發現、提升。我也要多讀書、多反思,一路前行。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反思3

《念奴嬌·赤壁懷古》作爲名家名篇,其成功教法當然很多。但是,觀其大略,無外乎朗讀、講解、分析,就詞論詞。在總結這些教法的得失之後,這節課在教學設計上特別注重創設情景,意在使學生在特定的情景氛圍中感受蘇軾詞的豪邁、奔放風格,體會詞人壯志滿懷卻無處可酬的情懷。

隨着《三國演義》片頭曲的響起,我們很快進入肅穆悲壯的情景氛圍中,這爲整節課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調。接着學生朗誦,而配有音樂的名家朗誦更將那種蒼涼悲壯的情感表現的.淋漓盡致。到這裏,我暗自高興,我已經成功的將學生帶入蘇詞的情景氛圍之中了。

可是,由於這節課注重從總體上把握詞人的豪邁風格和壯志情懷,使得在一些具體問題的設置上偏難,學生不容易理解蘇軾那種“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一時期中國文人普遍的價值取向;而我在這一問題的引導上,急功近利,急於讓學生的答案與自己預想的相符,這樣使得一些學生本來完全可以自己討論得出答案的問題,而變成了由我迫不及待地說出,並造成答案模式的固定化、唯一化,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發散思維。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反思4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作爲教師一定要跳出這個框子。教學中,就要注重全方位地爲學生搭建學習平臺。正如《新課標》所倡導的那樣,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一旦學生突破了教材的封閉狀態,置身於一種“開放、多元、生動”的環境中,學習才真正屬於學生,學生也纔會積極地參與學習。 “新課標”提出“要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這就意味着在教學活動中,更需要發動學生去參與討論,去搜集信息。因此,不管我們手中拿的是哪種教材,只要有了新的教學理念,同樣可以讓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全面協調的發展。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宋代大文豪蘇軾被貶爲黃州團練副使期間作的,是一首流傳千古的豪放詞代表作,對語文教師而言,更是一篇藝術性思想性都很強,非常值得探討的教學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