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高一上冊《念奴嬌 赤壁懷古》 教案

高一上冊《念奴嬌 赤壁懷古》 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W 次

教學目標

高一上冊《念奴嬌 赤壁懷古》 教案

1、領略蘇軾豪放雄邁的詞風,初步瞭解豪放派詞的特點

2、理解詞人複雜的心情,用文學的視角去解讀詞中的景物描繪和人物刻畫,能夠感詞人所感,讓學生體味藝術美的感染力。

3、掌握一些常用的鑑賞詩歌的方法。

教學重點

1、情與景的自然結合。

2、用典的貼切自然。

教學難點

本篇詞作的主題的理解——如何理解“人生如夢”?

授課方法

比較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導語

由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引入。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其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倚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二、解題

1、念奴嬌——詞牌名 赤壁懷古——詞的題目

2、關於詞牌來歷:

念奴是唐天寶年間的著名歌女,音調高亢悅耳,據說唐玄宗很喜歡聽她演唱。這個詞牌是爲了紀念她而創立的。

3、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合稱“三蘇”。本是一位多才多藝、頗有抱負的人,21歲就中了進士,做過地方官,又因反對王安石新法出任一些地方的知州。後來,到神宗元豐五年(1082),宋神宗推行王安石新法,新黨重新執政後害怕蘇軾於己不利,便蒐羅把柄罪名(《田婦嘆》),製造了文字獄“烏臺詩案”,被捕入獄,包括王安石在內的很多人,不論政見分歧,紛紛營救蘇軾,最後,以貶謫黃州了事。是年,蘇軾兩遊赤壁,寫下了《赤壁懷古》、前、後《赤壁賦》、《記承天寺夜遊》四篇。

4、豪放派:蘇軾、辛棄疾、陸游;雄壯豪邁、氣勢宏偉、意境高遠

三、疏通文義

1、 教師範讀課文,正音。

讀出壯闊豪邁的詞風。

綸guān 檣qiáng 櫓lǔ 酹lèi

2、學生翻譯課文,正義。

注:(1)周郎——廬江(在現在安徽)人。長壯有姿貌。初,孫堅討董卓,徙家於舒(地名,在廬江)。堅子策與瑜同年,獨相友善。堅死,策親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將,與兵二千人,騎五十匹,瑜時年二十四,吳中皆呼爲“周郎”。不久,策又以瑜爲中護軍,領江夏太守。時得喬公二女,皆國色,策自納大喬,瑜納小喬。相傳曹操建銅雀臺,命曹植撰《銅雀臺賦》,有云:“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策死,弟權統事。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下,權以瑜爲前部大督(統帥),與操戰於赤壁,大勝。

(2)赤壁——蘇軾所遊的赤壁,在今天湖北省黃岡城外的赤鼻磯;而三國“赤壁之戰”的古戰場實際上是在湖北蒲圻縣長江南岸,蘇軾誤把赤鼻磯當作古戰場了。

(3)羽扇綸巾——這是當時流行的儒將裝束。形容周瑜有遠見卓識,而且極善於指揮作戰。

四、文章思路

1、寫景

“大江”、“浪”、“故壘西邊”、“赤壁”、“亂石”

作者用洗練、生動的語言描繪了驚濤拍岸、雄壯開闊的長江美景,引出古戰場上的壯觀豪邁之場面,將歷史陳跡盡收眼底,給人以壯麗開闊雄奇之感。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短短的13個字,使人的視聽受到強烈的震撼,彷彿使人回到三國時期的戰亂紛爭的年代。以“亂”“驚”、“穿”“拍”“卷”爲例,說說它們有什麼表達效果。每個人只須分析一字即可。

明確:

“亂”寫出岸邊岩石山崖之險怪;

“穿”字寫出陡峭山崖直插雲霄的高峻;

“驚”字本義爲“馬駭也”,意即馬受驚狂奔,寫出了江水之洶涌;

“拍”字突出了驚濤駭浪與江岸搏擊的力度。

“卷”:寫出了波濤力量之大,展示了一幅闊大的雪浪圖。

比較一:長江有洶涌的時候,也有平靜的時候,作者爲什麼只寫長江壯闊之景,而不寫長江平靜之景?通過比較,得出景物特點及寫景的目的。

景物描寫有聲有色,有動有靜,寥寥數筆便勾畫了它的雄奇壯麗,令人想到當年赤壁鏖戰的壯闊場面,爲下片追懷赤壁大戰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環境氣氛,爲英雄的出場創設一個廣闊的背景。

2、詠史

“三國周郎赤壁”、“一時多少豪傑”、“小喬初嫁了”、“談笑間,檣擼灰飛煙滅”

作者着力刻畫了三國英雄周瑜這個形象,詩人是滿懷傾慕之情來歌頌這個人物的,寫出了周瑜少年得志、風流儒雅、瀟灑自如、從容不迫的儒將風度。

比較二:赤壁之戰中的英雄很多,如孫權、諸葛亮、劉備等等,作者爲什麼只寫到周瑜,而不寫其他人呢?把周瑜換成孫權或諸葛亮好不好?他又是怎樣塑造周瑜形象的?

面對“驚濤拍岸”之滾滾長江,面對故壘遺蹟,作者很自然地見景生情,浮想聯翩,發出懷古之幽思,腦海中浮現出赤壁之戰的英雄們形象。但是,作者沒有寫劉備,也沒有寫諸葛亮,只寫周瑜,這是爲什麼?

明確:

1、 美女襯英雄,表現出周瑜的風姿瀟灑、韶華似錦、年輕有爲。(“小喬初嫁了”)

2、 面描寫周瑜氣概風度,表現周瑜風度翩翩,志氣昂揚。(“雄姿英發”“羽扇綸巾”)

3、 描寫功績韜略,表現周瑜的胸有成竹、指揮若定的非凡才華。(“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作者這樣寫的目的很明顯,它可以很自然的使讀者聯想到作者自己,壯志未酬,貶官黃州,兩鬢髮白,無所建樹,不免悲從中來,發出“人生如夢”的感慨。這是壯志難酬的感慨,這是悲壯蒼涼的無奈。這種情感千百年來之所以能夠震撼每一個讀者的心靈,除了這種情感本身的普遍性之外,還與這種情感在本詞中得以充分表達有關。另外,作者也是借英雄周瑜反襯自己,形成強烈反差,情感得以自然而然地流露。

3、抒懷

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入夢,一尊還酹江月。

蘇軾“人生如夢”的感嘆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人生哲學呢?是消極頹廢的處世態度,還是積極奮發的處世觀?這與前面的壯闊之景和英雄周瑜是否協調?

應該說,這首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很複雜的。表現了蘇軾複雜矛盾的思想。蘇軾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響,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諸葛亮、陸贄等經世濟時的人物,希望尊主憂國,渴望建功立業;一方面又酷愛陶潛,追慕老莊,在險惡的`政治逆境中能夠保持超然物外的曠達態度。又跟和尚親密往來,精通禪學。儒、道、佛三家思想,本來就是矛盾的,但蘇軾習慣於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區別對待,採用“外儒內道”的形式,把它們統一起來,從而構成了蘇軾世界觀中既有積極進取的精神,又交織着“齊生死、等是非”的虛無態度。這首詞中壯麗江山、英雄業績,既激起了他豪邁奮發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產生“人生如夢”的感慨。這首詞具有感奮和感傷的雙重色彩。其實,“多情”在古詩詞中有多種含義,這裏主要指詞人建功立業的願望。“人生如夢”反過來也可以激發我們對人生的追求,這也正是這首詞的理趣所在。“一尊還酹江月”不過是要向“江月”傾訴壯志難酬的苦悶。蘇軾的感傷是由於建功立業的激切熱望不能實現而萌發的,我們應當更多地體會他對事業對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傷感。從語言上體會這首詞,也是“奮”壓倒了“傷”。 《念奴嬌》意境壯闊,風格豪放,反映了蘇軾的寬闊胸襟。蘇軾的豪放詞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從題材來看,懷念古代的英雄及其豐功偉業;

2、從主旨來看,是抒發對英雄的讚美和壯志難酬的慨嘆;

3、景物描寫來看,描寫的都是意境高遠、雄渾壯闊的景物;

所以,這首詞雖是蘇軾謫居黃州期間所作,但他畢竟是個曠達之人,從未對生活失去信心。詞中抒寫的是鬱積在他胸中的塊壘,然而格調豪壯,跟失意文人同主題的作品顯然有別。

五、作業

背誦這首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