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茶館》教案彙總

《茶館》教案彙總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9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茶館》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茶館》教案彙總

《茶館》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感知劇情和人物形象,認識清末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

2、把握走馬燈式的結構特點,學習別開生面的創新精神。

3、欣賞老舍的語言藝術。

二、教學重點

1、感知劇情和人物形象,認識清末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

2、欣賞老舍的語言藝術。

三、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 精讀課文,把握劇情。

第二課時 分析主要人物,揣摩結構藝術。

第三課時 朗讀品味,欣賞語言藝術。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茶館》第一幕,時間是“1988年初秋,康梁等的維新運動失敗了”,離1911年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只有十幾年了,常四爺的判斷一點不錯:“大清國要完!”這一幕末了,在“靜場”中響起一個下棋的茶客的喊聲:“將!你完啦!”真是一語雙關。這一幕再現了清朝末年的社會面面觀。可以在通讀的基礎上,先立一個提綱,然後一個方面一個方面地指導學生作些分析概括。

立提綱的過程,也是一個抓住本質,分析概括的過程。例如馬五爺是“吃洋飯”的,透過他的威風可以看出帝國主義的勢力。又如宋恩子、吳祥子是兩個爪牙,可以歸入清朝封建勢力。

提綱可以整理如下:

封建主義

帝國主義

社會渣滓

民族資本主義

市民

農民

按照這個提綱,分析劇情,就可以認識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雙重壓迫之下中國人民的悲慘境遇,認識那個時代的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

封建主義

龐總管是封建主義勢力的代表。他“侍候着太后,紅得不得了”,透過龐總管,可以看到清朝封建主義頑固派頭子慈禧太后的猙獰面目,她揮起屠刀,血腥鎮壓維新運動。譚嗣同問斬,還要搜查譚嗣同餘黨,搞得滿城兵荒馬亂,一片恐怖。宋恩子之流的特務,充當朝廷耳目,常四爺是旗人,他愛大清國,僅僅說了一句“大清國要完”,就被當作“譚嗣同一黨”抓進監獄。

封建主義頑固派是極端落後、保守、反動的勢力。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西方列強入侵,中國逐漸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權辱國,積貧積弱。頑固派不思進取,死守“祖宗的章程”,維護既得利益,他們不顧民族危亡,只顧自己作威作福。龐總管這個70多歲的老太監,居然買一個15歲的黃花閨女作老婆,還要操辦喜事,荒唐之至。頑固派的得逞,其實是自掘墳墓。

封建頑固派鎮壓維新運動,倒行逆施,是有社會基礎的。聽茶客甲乙丙丁的議論,就可以看出腐朽的寄生階級他們是仇視戊戌變法的。

帝國主義《茶館》並無一個洋人出場,但是我們分明感覺幕後是列強的勢力。馬五爺是吃洋飯的,依仗洋人的勢力,“連官面上都不惹他”。二德子對常四爺如狼似虎,一見馬五爺就軟了,奉承都來不及。

這幕戲更多地表現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洋貨大量傾銷中國,白銀不斷外流。崇洋媚外已經成爲普遍的社會心理,劉麻子一人身上,就是洋鼻菸,洋表,洋緞大衫,洋布褲褂。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嚴重破壞了中國的農村經濟,阻礙了民族工業的發展。

社會渣滓

爲數衆多的城市居民沒有正當職業,非不正當職業又不加取締,不但有唐鐵嘴這樣的無賴,而且有劉麻子這樣的地痞。劉麻子乘人之危,昧着良心拉縴,把人家15歲的大姑娘賣給70多歲的老太監,把價錢壓到10兩銀子,從中撈取190兩銀子。相面騙人的唐鐵嘴,卻又討茶喝,死皮賴臉,落拓不堪。

更有一批地痞流氓與營中兵丁相勾結,動不動就打架鬥毆,爲了一隻鳥,竟要大動干戈,社會秩序的混亂可想而知。

民族資本主義

秦仲義鄉下有地產,城裏有買賣,他雄心勃勃地計劃着把鄉下的地,城裏的買賣都賣了,開“頂大頂大的工廠”。以爲“那才救得了窮人,那才能抵制外貨,那才能救國!”他是有愛國心的,他代表着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要求,他夢想着用民族工業對抗帝國主義經濟侵略,拯救國家命運。他也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雙重壓迫。

市民

茶館老闆王利發正像他自己說的也是“苦命人”,爲了維持經營,處處賠小心,“多說好話,多請安,討人人的喜歡”,連唐鐵嘴那樣討人厭的下三爛,他也不願得罪。房東來了,更是嘴甜如蜜。他的經營,非常艱難。

常四爺所遭遇的是政治壓迫。在封建專制主義的淫威之下,沒有絲毫言論自由。

還有那個做小買賣的老人,82歲了,“沒人管”,所謂“幼有所長,老有所養”的社會理想蕩然無存。

農民

這一幕康六賣女是重頭戲,無獨有偶,又有鄉婦要賣十來歲的小妞。康六把女兒賣給老太監,自己也明白這是喪失了人性,但是無可奈何:“爸爸不是人,是畜生!可你叫我怎麼辦呢?你不找個吃飯的地方,你餓死!我不弄到手幾兩銀子,就得叫東家活活地打死!”東家逼債,舉家斷炊,在死亡線上掙扎,他的命運悲慘到連親情、人性也顧不上的地步。

總而言之,這幕戲反映了清朝末年中國人民在封建主義、帝國主義雙重壓迫下的悲慘命運,反映了封建頑固派的猖獗,預示着清王朝的崩潰。

第二課時

主要人物分析

王利發

這一幕,王利發還年輕,看他什麼時候說話,什麼時候不說話,話又怎麼說,可以看出,他爲生計,時時處處都很用心思,他八面玲瓏,謹小慎微,他總是“多說好話,多請安,討人人的喜歡”,唯恐出什麼岔子。

像唐鐵嘴那樣的角色,喝茶不給錢,衣着又髒,王利發打心眼裏厭惡他,可是他很剋制,說話很客氣,稱他“唐先生”,說是“你外邊遛遛吧”,還不惜送他茶喝。秦仲義喝令唐鐵嘴“躲開我去!”王利發的攆法還是挺客氣,說是“先生,你喝夠了茶,該外邊活動活動去”!把唐鐵嘴輕輕推開,他不願得罪任何人。

就是鄉婦進茶館,賣小妞,孩子喊,大人哭,秦仲義叫王利發“轟出去”,王利發不是“轟”,而是勸:“出去吧,這裏坐不住!”

王利發生怕茶客在茶館裏出岔子,他知道宋恩子、吳祥子是偵緝,當常四爺聲稱:“我就不佩服吃洋飯的”,王利發就示意“說話請留點神”。幾個有“鐵桿莊稼”的茶客議論譚嗣同問斬,王利發就去勸阻:“咱們還是莫談國事吧!”

王利發年紀輕輕,已經學會明哲保身,他唯恐引火燒身。宋恩子、吳祥子抓住“大清國要完”的話把要抓常四爺,鬆二爺從旁說情,說“王掌櫃知道:我們都是地道老好人!”在這個節骨眼上,王利發也不出頭,緘默無言。

王利發是挺會耍嘴皮的。他跟房主秦仲義說話,或者是順着說,討好人家,或者是把求人家的話看成有家就有這份好心,真是巧於周旋。

常四爺

常四爺是旗人,他愛大清國,怕它完了,他真是憂國憂民。由劉麻子身上的洋貨,憂慮“這得往外流多少銀子啊!”由康六賣女兒,憂慮“鄉下是怎麼了?會弄得這麼賣兒賣女的!”由鄉婦賣小妞,憂慮“大清國要完!”

常四爺敢憎敢愛,敢作敢當,他有一股硬氣,也有一副俠腸。他敢於當面訓斥二德子:“尊家吃着官餉,可沒見您去衝鋒打仗!”他痛恨洋鬼子,痛恨洋人的走狗:“我就不佩服吃洋飯的!”他斥責傷天害理的纖手劉麻子:“您可真有個狠勁兒,給拉攏這路事!”他對受苦受難、啼飢號寒的鄉婦小妞是很同情的,叫李三要兩個爛肉面,給她們吃。

剛正之士反倒被捕入獄,正表明政治的黑暗,歷史的發展也證明常四爺是有眼光的,他看透了清王朝的腐朽,看透了大清國即將滅亡的結局。

結構分析

老舍說:“我的寫法多少有點新的嘗試,沒完全叫老套子捆住。”《茶館》一劇的創作是一個創新。人物多,頭緒多,隨着人物的進進出出,有如萬花筒一般,演出了一場又一場好戲,折射了一個時代的方方面面。

全劇沒有一箇中心人物,而是輪流突出,劇作家用這樣的辦法作社會生活面面觀。

將衆多人物比較一下,也有輕重之分,在舞臺上的時間有長有短,人物身上的戲也有多有少。分分類,大致可以分幾個類型。第一類,人物在舞臺上時顯時隱,例如王利發雖然一直在舞臺上,需要他說話才說話。這樣的人物不少,如唐鐵嘴、常四爺、鬆二爺、劉麻子、宋恩子、吳祥子、李三、茶客甲乙丙丁,龐總管,有時有戲有時沒戲。第二類,人物出場後,劇情以他爲中心展開,例如秦仲義。第三類,人物上上下下,例如二德子、康六、黃胖子、鄉婦、小妞。第四類,人物出場時間很短,隨之即去,例如馬五爺,老人。

劇作家又設置了一個後院,讓雙方打手在這時會面,二德子,黃胖子則出出進進,增加了舞臺層次感,增添了劇情的厚重感,增添了熱鬧氣氛。

一個個場面的編排是頗具匠心的。雖然沒有一箇中心事件,但是講究劇情的波瀾。劇作家把常四爺,鬆二爺出場安排在前面,秦仲義的出場安排在中間,龐總管的出場安排在後面,這樣編排,體現了劇作家的匠心。大體上說,秦仲義出場之前,劇情的重點有兩個。一是用馬五爺的威風,劉麻子的洋貨,反映列強對中國的壓迫;二是用康六賣女反映農村經濟的破產。秦仲義出場後的一個主要話題是開工廠,他的動機是救窮人,抵制外貨,救國強國,可以看出是在前面劇情的鋪墊上展開的。龐太監出場後,劇情的重點放在封建勢力方面,封建頑固派得勢,氣焰囂張。先是龐總管居高臨下警告秦仲義,茶客們議論紛紛,借唐鐵嘴之口,又傳來街上兵荒馬亂的消息,接着是宋恩子吳祥子抓捕常四爺,最後是表現封建社會的兩極對立。這一幕劇情如同有中心事件一樣,有波瀾,有高潮。常四爺說大清國要完那句話是秦仲義在場時說的,宋恩子聽在耳裏,記在心裏,卻沒有馬上採取行動,劇作家將他們的行動安排在龐太監出場之後,就是要在最後一部分集中表現頑固派張牙舞爪。

第三課時

語言欣賞

《茶館》的人物語言充分顯示老舍這位語言大師的造詣。老舍說:“沒有生活,即沒有活的語言。我有一些舊社會的生活經驗,我認識茶館裏那些小人物。我知道他們做什麼,所以也知道他們說什麼。以此爲基礎,我再給這裏誇大一些,那裏潤色一下,人物的臺詞成爲他們自己的,而又是我的。”

《茶館》人物的臺詞高度個性化。第一幕寫的時間是清代末年,人物語言有時代色彩。《茶館》中人物是北京人,人物語言有北京話的特點。《茶館》中人物衆多,每個人臺詞不多而個性各異,人物語言有精練之至而異彩紛呈的特點。《茶館》中人物有不少邪惡之徒,無恥之徒,人物臺詞常有諷刺意味。

比較是鑑賞的一種方法。如果比較同一場合兩個人的臺詞,比較同一人物在不同人物面前的臺詞,可以鮮明地領略人物語言個性化的特點。

例如常四爺與鬆二爺個性不同,面對二德子尋釁,他倆的臺詞是這樣的:

常四爺 (不肯示弱)你問我哪?花錢喝茶,難道還教誰管着嗎?

鬆二爺 (打量二德子一番)我說這位爺,您是營裏當差的吧?來,坐下喝一碗,我們也都是外場人。

一個硬,一個軟,相比之下,個性鮮明。

又如,聽過纖手劉麻子與康六對話,鬆二爺說的是“這號生意又不小吧?”常四爺說的是“鄉下是怎麼了?會弄得這麼賣兒賣女的!”兩個人的心思完全不同,常四爺憂國憂民之心又一次表現出來了。後來鄉婦進茶館賣小妞,常四爺嘴裏說出“我看哪,大清國要完!”完全符合常四爺的思想性格。

再比較同一人物在不同人物面前的臺詞。

二德子動手揪打常四爺,一副兇狠嘴臉:“怎麼着?我碰不了洋人,還碰不了你嗎?”一聽馬五爺聲音,馬上夾起尾巴:“喝,馬五爺,您在這兒哪?我可眼拙,沒看見您!”

由於人物語言個性鮮明,即使隱去人物,單看臺詞,我們也可以判斷是誰的臺詞。例如

① 轟出去!

② 是!出去吧,這裏坐不住!

③ 哪位行行好?要這個孩子,二兩銀子!

④ 李三,要兩個爛肉面,帶她們到門外吃去!

常四爺不會說“轟出去”,秦仲義不會說“要兩個爛肉面,帶她們到門外吃去”,足見語言的個性化是多麼鮮明。

精彩的語言很值得欣賞。秦仲義向王利發提出:“這兒的房租是不是得往上提那麼一提呢?”王利發的答話不是懇求不要提價,也不問提多少,卻說“二爺,您說的對,”還來個“太對了!”還竭力奉承,說“可是,這點小事用不着您分心,您派管事的來一趟,我跟他商量,該長多少租錢,我一定照辦!是!嗻!”在秦仲義面前非常順從、謙恭、竭力奉承,討人喜歡,可見他的玲瓏乖巧,用秦仲義的話來說,“你這小子,比你爸爸不滑!”劇作家用精彩的語言刻畫了王利發的“滑”。

《茶館》教案2

教學目標:

1、瞭解劇本獨特的“卷軸畫式”的結構,指導學生理清課文情節並歸納概括劇情。

2、理解臺詞的動作性和戲劇語言的言外之意。欣賞具有北平地方特色的風俗圖畫和濃厚的京腔京味。鑑賞劇本通過豐富多彩而又富有個性化的語言來展開情節、表現人物與時代的矛盾衝突的方法。

3、注意臺詞的動作性。找出一些典型的語句,讓學生體會它們表達了說話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又是怎樣牽動舞臺上其他人物的心理活動和外部動作的。

4、注意體味戲劇語言的言外之意。課文中許多語言都不限於它們字面上的意思,應引導學生認真體會。

教學重、難點:

1、對本文思想內容的理解和個性化的語言。

2、本文的矛盾衝突,人物的對話的潛臺詞的含義。

教學課時: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請大家看一則去年的海報:

話劇《茶館》

時間:2004年5月19日-2004年5月29日

場館:首都劇場

票價:80/100/120/150/200/

二、簡介作家作品

1.2004年5月27日,是北京人藝的節日。中國民族話劇的彪炳之作《茶館》,迎來了它第500場演出的輝煌之日。曾經在上一版《茶館》中參與演出的老藝術家鄭榕、藍天野、黃宗洛、胡宗溫、朱旭、呂中等二十餘人,和觀衆一同在裕泰大茶館的茶香中重溫了那段激情澎湃的歲月。《茶館》是中國話劇的豐碑。它1958年3月首演於首都劇場,其第一幕被譽爲“古今中外劇作中罕見的第一幕”。1980年,該劇應邀赴法國、瑞士等國進行訪問演出,開創了中國話劇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新篇章。1992年7月,隨着老一代藝術家逐漸退出舞臺,《茶館》舉行了最後一場告別演出,歷史將它定格在374場。1999年10月,北京人藝以全新陣容重排《茶館》。從焦菊隱、夏淳到林兆華,從於是之、藍天野、鄭榕到樑冠華、楊立新、濮存昕,《茶館》成就了一代代藝術家。

2.老舍(1899-1966)現當代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另有筆名絮青、鴻來、非我等。滿族,北京人。一生寫了約計800萬字的作品。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駱駝祥子》《四世民堂》《火葬》等,中篇小說《月芽兒》《我這一輩子》。劇本有《龍鬚溝》《茶館》等。老舍以長篇小說和劇作著稱於世。曾因創作優秀話劇《龍鬚溝》而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的稱號。他的作品已被譯成20餘種文字出版,以具有獨特的幽默風格和濃郁的民族色彩,以及從內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賞而贏得了廣大的讀者。

三、整體感知

《茶館》共三幕,各寫一個時代。

第一幕: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後。裕泰茶館生意興隆,三教九流,各色人物雲集此處:信洋教的小惡霸,依仗洋人,神氣十足,連官府也怕他三分;有錢有勢的人家爲了一隻鴿子,可以請來官方的打手和差人打羣架;吃朝廷錢糧的旗人整日遊手好閒;朝中的太監總管不僅家中人生活奢華,而且還可以用高價買來妻子;農民和城市貧民卻賣兒賣女;常四爺談國事被抓;秦仲義雄心勃勃興辦工廠,工業救國。這種剪影式的描寫,展現了清末社會的衆生相,深刻反映了帝國主義的滲透、侵略和封建統治的荒淫、腐敗所造成的農民的破產、市民貧困和社會腐敗,表明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末日即將來臨。

第二幕(節選部分):軍閥混戰時期,茶館生意艱難,儘管王利發苦心改良,但也只能慘淡經營。

第三幕: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統治時期的社會生活。劇中所有正直的人都陷於一種不可自拔的困境中。裕泰茶館已經破爛不堪,無論主人怎樣改良也無法維持正常的生意;有名的廚師只能在監獄裏蒸窩窩頭;身懷絕技的藝人無法維持生計,民間藝術瀕於失傳。與此對照,惡勢力卻異常活躍,國民黨特務和美國兵在北京橫行,老一代人更加衰頹,其後代登場。劉麻子、唐鐵嘴、二德子等流氓打手更無恥;沈處長比以前的馬五爺更仗洋人勢力向中國人施威;龐太監的侄子們則組織復辟活動,百姓更難以生活。最後茶館掌櫃王利法在茶館被人霸佔之後懸樑自盡。作者懷着強烈的激情批判和詛咒了這樣一個黑暗的時代,表明了舊中國註定滅亡。劇中通過康大力等投奔西山解放區一筆亮色,暗示出黑暗就要過去,光明即將到來。

第二課時

四、聽錄音,概括情節

1、馬五爺施威

2、康六賣女

3、常四爺罵洋貨

4、鴿子之爭

5、秦仲義夢想實業救國

6、秦龐交鋒

7、茶客對話

8、常四爺被抓

9、龐太監買妻

五、特殊的戲劇衝突

沒有衝突就沒有戲劇。劇中雖然集中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但他們之間並不存在直接的、具體的、針鋒相對的衝突,那麼《茶館》的戲劇衝突是什麼呢?主題又是怎樣體現的呢?《茶館》所採用的是特殊的戲劇衝突——人民與舊時代的衝突。劇中人物彷彿是在某種外力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軌跡必然地運行,正直、善良的人民無法擺脫厄運的襲擊,那些異常活躍的冠渣滓,各自遵循着自己的道德準則行事。作者把矛盾的焦點直接指向那個時代,人物與人物之間每一個小的衝突都暗示了人民與時時代的衝突。王利發的求情,二德子的蠻橫劉麻子的掙昧心錢,寧恩子、吳子祥的濫捕無辜等,都表現了帝國主義指使的軍閥混戰給社會造成的黑暗,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

六、人物塑造上的特點

課文中出現的人物有三十多個,人聯沒特別的主次這分,每個人的臺詞也都不多,他們在茶館中是匆匆過客但都表現了帝國主義控制下的軍閥混戰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和社會造成的黑暗,而劉麻子,詔鐵嘴等人正是那個黑暗社會的產物,用一個個“過客”般的形象以及粗線條的經歷來反映那個病態社會的林林總總,這是老舍先生在人物塑造上的一個大創新。

七、人物形象

王利發:精明幹練,見機應變,膽小怕事,是一個自私的商人。

唐鐵嘴:油腔滑調的流氓。

鬆二爺:遊手好閒,沒能力謀生的族人。

常四爺:正直,倔強,敢作敢爲,樂於助人的族人。

二德子:一們打手,兇悍,野蠻。

馬王爺:被稱職爲吃洋飯的洋奴。

劉麻子:說媒拉縴,拐賣人口的地痞。

康六:下層勞動人民,被騙賣女。

黃胖子:了面調停糾紛的社會人物。

李三:打工爲生僱農。

秦仲義:裕泰大茶館的房主。小財主。

龐太監:封建勢力的代表,是個荒淫無恥之徒。

寧恩子,吳祥子:老牌特務,告密捕殺革命者,統治階級的瓜牙。

第三課時

人物語言個性化是本劇的一大特色。老舍善於從人物的身份、思想、性格出發,讓他們說出符合自己個性的語言。每個人物的語言都是自己的,表達着自己的思想,顯示着自己的性格。如王利發謙恭,周到,善於與各種人物打交道,對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語言,與他的掌櫃的生涯非常吻合。常四爺豪爽耿直,帶有闖蕩江湖的俠氣和飽經滄桑的沉重感。宋恩子、吳祥子狡詐奸滑,傲慢無禮,一看就是老牌的特務。劉麻子、唐鐵嘴則滿嘴流氣,是典型的地痞無賴。出場的人物很多,臺詞有多有少,但都活靈活現,具有鮮明的個性。如課文開頭李三的抱怨,抱怨“越改越涼,冰涼”,抱怨“什麼都改良,爲什麼工錢不跟着改良呢?”

這些抱怨的話非常符合在茶館已幹了二十多年的老夥計的身份。

八、佈置作業

1.課後練習二

解題指導:劇本中的語言往往有豐富的潛臺詞,閱讀時應該能夠透過語言的表層含義理解其中蘊含的深層意義。

(1)“碩果”一般比喻巨大的成績。把一個在社會中微不足道的茶館的存在說成“碩果”,是大詞小用,暗示當時社會有價值的東西已經不多了,透露出黑暗的現實。

(2)帝制雖然改了,但“國事”卻如潮水無情地涌來:軍閥開戰、饑民逃難、兵警橫行,等等,這一切使得王利發的茶館日益陷入窘境。他把“莫談國事”的紙條寫得越來越大,透露出他對社會的不滿,也反映了他不想因茶客談國事而受牽連、影響茶館生存的心理。

(3)是通過諧音雙關構成的。用“涼”諧“良”,表明了李三內心的困苦、淒涼和對王利發的不滿。

(4)鬆二爺是個旗人,雖然已經沒有了“鐵桿莊稼”,已經捱了餓,但是一提到鳥兒,他就來了精神,有了活力。他把鳥兒看得比自己還重,寧可自己餓着,也不讓鳥兒餓着;一見着鳥兒,就捨不得死。讓人聽了覺得很可笑。但是在這可笑的後面,卻使人感到心酸:一個能寫能算的人,自己養活不了自己,還要靠鳥兒來維繫自己的生命。這不僅僅是個人的悲劇,更是社會使然。

(5)同樣是“意思”,但前後含義不同:“那點意思”是要錢的委婉說法,“不好意思”是指錢太少,說不過去;實際是暗示王利發不要給得太少,否則就會跟他過不去。表現了說話者無恥、無賴的流氓本性。

2.課後練習四

結合有關對話和情節,分析作者是如何通過茶館來反映社會的。也可與魯迅小說《藥》對茶館中茶客的描寫作比較分析,看看不同的作者是怎樣通過相似的情節來反映不同的社會的。

附:

五光十色的“茶館世界”

──老舍《茶館》

老舍解放後以戲劇創作爲主,從1950年到1966年,他先後寫了《方珍珠》《龍鬚溝》《春華秋實》《茶館》《女店員》等。《龍鬚溝》和《茶館》是老舍劇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龍鬚溝》寫於1951年,是當代第一部成功的革命現實主義劇作。作品通過解放初期北京人民生活的變遷,滿腔熱情地歌頌了新社會。1957年,老舍完成了他最成功的名作《茶館》。這部劇充分發揮了老舍的創作個性,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和思想意義,不但在國內引起強烈的反響,而且以濃郁的民族特色在國際上贏得了極大聲譽。1980年,《茶館》在西德、法國、瑞士等國演出時,轟動了歐洲,稱它是“帶着中國民族風味的藝術”,是遠東的戲劇奇蹟。

老舍在談到他寫作《茶館》的構思時說,在文藝創作要百花齊放的號召下,“我寫了《茶館》……從內容上看,《茶館》寫的是舊社會”,“從形式上看,我大膽地把戲曲與曲藝的某些技巧運用到話劇中來,略新耳目。”老舍還說他寫《茶館》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參預埋葬舊時代的戰鬥”(《〈老舍劇作選〉自序》)。《茶館》一共三幕,三幕刻畫了三個可詛咒的時代。第一幕的時間是1898年,即戊戌變法失敗後的晚清末年;第二幕寫的是軍閥混戰的民國初年;第三幕寫的是抗戰勝利後解放戰爭爆發前夕的國民黨反動統治時期。三幕戲猶如三幀風俗畫卷,描繪了半封建半殖民地舊中國三個黑暗、病態、荒誕的社會發展片斷,從歷史的縱向和橫向概括了50年社會歷史發展過程和種種人物命運的變遷。它深刻地揭示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一切所謂的改良主義、個人奮鬥、“實業救國”的道路都是行不通的。在《茶館》的背後,一場光明與黑暗、正義與邪惡、新生與腐朽,正在進行着反覆的較量,新的時代正在舊時代的沒落中孕育着,發展着。

《茶館》描繪了一個五光十色的“茶館世界”,老舍說:“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劇中一共寫了70多個人物,出場人物就有50多個。有的是貫穿全劇的人物,有的是過場人物,有的是映襯人物,有的是情節發展需要而設置的人物。劇作家描寫的重點是放在五花八門的市民階層人物上的。裕泰茶館的掌櫃王利發善於經營、謹小慎微,雖然有着買賣人的自私,爲人卻還本分。爲了在那個社會裏求得自己的一席生存之地,他苦心改革自己的經營方式,使之跟得上社會風氣的流變。他“作了一輩子順民,見誰都請安、鞠躬、作揖”,但最後他還是沒能爭得自己的生存,被那個社會逼上了絕路。常四爺是一個“旗人”,是屬於享有“鐵桿莊稼”(吃皇糧)特權的一類人。他性格耿直、剛強,富於強烈的正義感和愛國心。面對清朝的腐敗,他激憤地說:“大清國要完!”因而坐了牢。他參加過義和團的反帝戰鬥,後來成爲一個自食其力的賣菜人。和“作了一輩子順民”的王利發不同,他“一輩子不服軟,敢作敢當,專打抱不平”。他“只盼國家像個樣兒”,但結果是“一事無成”!最後他說的一句充滿感憤的話,對他的性格作了生動的總結:“我愛咱們的國呀,可是誰愛我呢?”王利發的房東秦仲義,原是一個掌握着相當家產的血氣方剛的闊少,後來主張“實業救國”,成了一個立志維新的資本家。但由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反動統治,儘管他慘淡經營幾十年,最後還是徹底破產。他在“事業”失敗後自我嘲諷地說:“應當勸告大家,有錢哪,就該吃喝嫖賭,胡作非爲,可千萬別幹好事!告訴他們哪,秦某人七十多歲了才明白這點大道理!他是天生來的笨蛋!”在老舍筆下進入茶館這個“小社會”的,還有當時各種各樣的人物:狠毒奸詐的清宮太監、吃洋教擺威風的教士、舊軍閥的官兵和警察,以及那些從清朝一直混到國民黨統治時代的偵探、打手、流氓、人販子、相面的等種種社會渣滓,經受着生活熬煎的舊藝人、小攤販、廚師、小學教員等下層市民。此外,還有流入城市的破產農民,他們在農村被逼得走投無路,而流入城裏後的命運更加悲慘,如貧農的女兒康順子被賣給太監爲妻,那個不合理的社會殘忍地埋葬了她的青春。總之,衆多的人物形象,活現出一個叫人窒息、激人憤怒的黑暗社會。與解放前那些暴露黑暗的作品相比較,《茶館》增加了一些新的東西,比如寫了學生運動的興起,康大力到北京西山參加了游擊隊,透出未來的一線光明。全劇結尾,三個老頭撒紙錢“祭奠自己”,既是對他們各自悲慘身世的感嘆,也是象徵性地爲舊社會送終。劇本在埋葬黑暗的同時,也蘊含着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潛臺詞。

《茶館》採用人像展覽式的戲劇結構。劇本以茶館爲舞臺,在三個歷史斷面上對社會世態進行展覽性的描繪。全劇不是以一人一事爲主要線索構成貫穿始終的情節,而是以人物帶動故事,把衆多人物的生活片斷巧妙地同作品的主題羅織在一起,組成若干幅時代的剪影,從更廣闊的背景上反映了紛紜複雜的階級關係和社會風貌,表現了鮮明的時代特徵和社會心理。全劇的整體衝突是人民與舊時代的矛盾,因此劇情發展的動力不在舞臺上的戲劇衝突,而在茶館外大社會的風雲變幻。劇中的每個人物都成爲獨立的故事線。主要人物王利發、常四爺、秦仲義等從青年寫到老年,次要人物劉麻子、唐鐵嘴、吳祥子等則採用兩代相承的寫法,每個人都說自己的話,做自己的事,而又都與時代發生深刻的聯繫。所以,以刻畫人物取勝是《茶館》藝術結構的生命所在。

《茶館》教案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朗讀課文,瞭解作者用詞的準確。

2、默讀課文第2節,並能複述“燙乾絲“的過程。

3、瞭解揚州茶館的特點,感受喝茶那種平民化的趣味,並引導學生去了解更多的中國小吃文化。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並能學習用詞的準確性。

教學重點:

複述“燙乾絲”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茶館

2、交流:你有沒有去過茶館?吃過什麼茶點?

3、板書:揚州

師述:揚州是我國的一座歷史名城,山靈水秀,而揚州最的就是茶館。

4、齊讀課題。

5、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我國的散文大師——朱自清先生的文章,從他樸實的語言中,去感受揚州茶館那獨特的風俗文化,並走進揚州茶館去看一看,品一品。

二、介紹作者(出示多媒體)

三、自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1、自讀課文,思考:揚州茶館的特色是什麼?

板書:吃的花樣最多

2、再讀課文,列出文中揚州茶館的茶食名稱。

3、交流。

4、在那麼多的特色茶食中,你最感興趣的是哪一種茶食?

5、學生自行準備,然後交流。

四、語言實踐和課外延伸。

1、咱們班有的同學來自河南,有的來自四川,還有其他的地方,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小吃,請這些小朋友來介紹一下?

(喚起學生對生活的回憶和觀察,並用語言進行表達)

2、你還知道哪些中國有名的特色小點?向同學們介紹一種你喜歡的小吃。

《茶館》教案4

目標:

1、根據孩子游戲的需求產生新內容“茶樓自助餐”。幼兒能有序的在自助餐區自由取食物,創造性進行遊戲。

2、幼兒大膽扮演茶樓工作人員的角色,明確角色意識,知道該做些什麼,如何對待客人。

3、使用文明語言,做文明的人,能主動說“歡迎光臨”“歡迎下次再來!”等等。

重點:幼兒能有序的在自助餐區自由取食物,創造性進行遊戲。

準備:茶壺、茶杯、自助餐的各色食物

過程:

一、情境表演,導入遊戲

教師扮演茶樓老闆:大家好,今天我們茶樓重新開張,隆重推出美味的自助餐區。每桌都有熱情的服務員,顧客可以點茶喝,也可以自己拿盤子去自助餐區拿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哦!

二、角色分配

1、教師根據幼兒意願確定茶館經理一名、茶桌邊的服務員4名、自助餐區的服務員2名。

2、幼兒集體推選出其他角色負責人,再由負責人再去請工作人員。

3、指導其他幼兒結伴協商。

三、指導幼兒遊戲

1、教師以記者的身份參觀採訪茶樓的自助餐區,及時幫助,指導幼兒。

2、教師以記者的身份重點觀察自助餐區的活動:顧客如何拿取食物,服務員如何招待客人,如何泡茶,如何端茶,倒茶,如何收拾桌上客人吃完的食物進行回收,負責人如何管理茶館,碰到問題如何解決?故意設置困難,問茶館有沒有表演?

3、鼓勵茶道表演處演員大膽使用材料,使用各種材料進行表演。並創造出新的遊戲情節;鼓勵幼兒按自己意願進行活動,幼兒能及時找替代物來替代。

4、使用文明語言,做文明人。

四、遊戲講評

1、教師請在自助餐區用過餐的幼兒展現活動的過程:服務員禮貌招待客人,認真泡茶,端茶,倒茶和回收吃剩的食物。

2、教師以記者的身份鼓勵和表揚在遊戲中表現出色,創造性使用材料,發展出遊戲新情節的幼兒,並歡迎幼兒到時收看採訪的節目。

3、結束遊戲,整理玩具

幼兒將自己部門的玩具分類整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