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高一語文《伶官傳序》教學教案

高一語文《伶官傳序》教學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8W 次

導語:《伶官傳序》選自歐陽修所作《新五代史·伶官傳》,是一篇史論。此文通過對五代時期的後唐盛衰過程的具體分析,推論出:“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和“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的結論,下面是其教學教案,歡迎參考:

高一語文《伶官傳序》教學教案

  教學目標

1.瞭解史論的一般特點。

2.學習根據史料提煉出觀點的方法。

3.認識“滿招損”,“謙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等觀點的深刻含義及其對人生的啓示。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初中時我們已經學過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的很多詩文,今天我們一起再來學習他的一篇史論《伶官傳序》。

二、簡介作者及時代背景

1.作者

歐陽修,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晚年號六一居士,卒諡文忠。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

歐陽修是北宋中葉的文壇領袖,大力提倡古文,並且提拔和獎勵後進。著名的古文家三蘇父子、曾鞏、王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門下。他在散文、詩詞創作和史傳編寫、詩文評論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而尤以散文的造詣最高。後人把他列爲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著有《新五代史》、《歐陽文忠公文集》,又與宋祁等合修《新唐書》。

2.時代背景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間的五個封建王朝,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是我國曆史上的動盪時期。在這53年間,先後換過四姓十四君,篡弒相尋,戰亂頻起,後唐莊宗就是被弒的一個。莊宗稱帝后,迷戀伶人,“常身與俳優雜戲於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敗政亂國的伶官景進、史彥瓊、郭從謙等包圍。莊宗同光四年(926)貝州將領皇甫暉兵變,叛亂四起,擁有兵權的史彥瓊拒不發兵,旋又單騎逃逸,導致亂軍大敗。莊宗親征敗回,衆叛親離,郭從謙又乘危作亂,用亂箭射死莊宗。100多年後歐陽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發出感想,借事論理,指出封建王朝的`興亡不在“天命”,主要在於“人事”。

歐陽修寫《伶官傳》並冠以短序,是爲了告誡當時北宋王朝執政者:應該吸取歷史的教訓,居安思危,防微杜漸,不應滿足於表面的繁榮。

  三、整體把握

1.學生自讀課文正音。

2.找出文中名句。

①滿招損,謙得益。

②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③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

3.找出文中觀點。

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4.熟讀課文。

 四、掌握重點詞語及語言現象和句式特點。

1.補充註釋

①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②函樑君臣之首。

函,原指木匣子,這裏作動詞,用木匣子裝。

2.詞類活用:

①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興,使……興,動詞→使動。

亡,使……亡,動詞→使動。

②一夫夜呼。

夜,在夜裏,名→狀語。

③倉皇東出。

東,向東,名→狀語。

3.句式(被動句)

①身死國滅,爲天下笑。

“爲天下笑”,即被天下人嘲笑。

②智勇多困於所溺。

人的才智、勇氣往往被他溺愛的事物困擾。

 五、佈置作業

1.課後練習四。

2.聯繫已經學過的《六國論》,想想史記的特點是什麼。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解答課後練習四。

二、分析論證結構。

文章開篇就提出了“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的論點。之後引史論史,在敘事中融入自己的議論分析,對史實進行評論,從中總結歷史教訓,以古諷今。

先寫晉王臨終遺囑,莊宗恪守義命,出兵報仇,終於凱旋,有“系燕父子以組,函樑君臣之首”的壯舉,從而表明“成則由人”的道理。然後寫莊宗大功告成之後不思進取,寵信伶官,國家由盛而衰,最終衆叛親離,被亂箭射死的慘狀,證明“敗亦由人”的道理。文筆酣暢,波瀾起伏,引人深思。

 三、分析史論的特點。

任何一種文體都會不斷髮展變化,史記也是如此。最早的史論,指史家在史傳後所寫的一段評論性文學,如《史記》中的“太史公曰”,《漢中》中的“贊曰”等。後來慢慢擴大到凡是就史實生髮議論的,文章均稱爲史論。

從本文及以前學過的《六國論》等文可看出史論的特點:

1.從史實中提煉觀點。

2.介紹史實的目的是以史實做證據,證明自己的觀點。

3.敘述史實一般比較概括簡練。

4.常採用借古諷今的寫法。

  四、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第3段

2.積累相關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