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看雪》教學反思

《看雪》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8W 次

《看雪》講臺灣小朋友只見過用棉花做的雪,沒有見真的雪,老師給他們講了自己的童年在故鄉北京玩雪的情景,下面小編爲大家介紹《看雪》教學反思,希望能幫到大家!

《看雪》教學反思

  《看雪》教學反思1

一、初步朗讀,整體感知

1、學生自己對照拼音初讀課文,讀正確生字的字音,讀通順課文的句子。

2、聽錄音或教師示範朗讀,使學生整體感知正確的讀音、停頓、語氣、感情。

3、學生邊讀邊想,讀流利課文的句子,並初步對整篇課文的內容有所瞭解(臺灣很難看到雪,商店櫥窗裏的雪景是棉花做的,老師小時候在北京見過真的雪,玩雪可高興了)。

二、重點朗讀,討論交流

1、指點學生朗讀重點段落(第2、9、10、11自然段),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的語境和日常生活實際經驗,感知,感悟“商店”、“景”、“潔”、“毯”、“銀”、“堆”、“仗”等生字詞的意思,並通過討論交流學會這些生字詞的音、形,義和正確書寫。

2、引導學生對比(第2自然段與第9自然段,第10自然段與第11自然段)朗讀,邊讀邊想,討論交流:櫥窗裏的雪景與真的雪景有何不同?(都很美,一是靜態的,不能玩;一是動態的,能玩的、好玩,因此更美麗,對孩子們有很大的吸引力)臺灣孩子們和北京小明友盼着什麼?(臺灣孩子們盼着到北京看真的雪。小朋友盼着和孩子們一起玩,盼望祖國統一)讓學生在朗讀、感悟、討論、交流中讀懂課文內容,培養語言感覺、薰陶愛美情感、受到愛國教育,並且鼓勵他們發表自己不同的見解。

三、表演朗讀,複習鞏固

學生在經過前兩個環節的朗讀課文後,已經大致讀懂了課文的內容,只有再次變換朗讀的方式,才能完善地實現“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有所感悟,培養語感、薰陶情感的教學原則,並且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形成能力,因此,我指導學生按課文內容分爲“敘述者”、“孩子們”和“老師”三種角色表演朗讀,讓幾組學生扮演角色、表演朗讀、展開競賽、鞏固成果,使整個課堂學習貫穿着從朗讀始到朗讀終和始終讓學生處於自主學習語文的實踐活動之中。

  《看雪》教學反思2

《看雪》這篇課文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學期教材中的一篇課文,課文通過描寫臺灣師生渴望到北京看雪景暗示了臺灣人民盼望祖國統一的情感。根據《課程標準》的需求我確定了三個教學目標。一是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二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中老師和孩子們對雪、對北京的嚮往之情。三是有盼望臺灣迴歸,實現祖國統一的願望。教學的重點難點都是識字、寫字,體會課文蘊含的思想感情。課前預習是佈置收集相關的臺灣歷史、現在等方面的資料。安排爲兩個課時完成。下面就學完課文後,回顧課堂教學的經過做一點記錄和反思。

一、教學流程相機而定:

一般情況下,我教學一篇課文,總是第一課時教學生字詞並指導書寫,第二課時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感情。這種教學方法有很大的弊端,它脫離一定的語境去學習生字,學生學得困難,記得不牢。可是,由於語文課以一般一天只有一節,你也只能這樣做。剛好在教學本課時,我有兩堂連堂的課,我就採用了先讀通課文,再學習課文,最後檢查複習生字詞,再指導書寫的教學步驟。這樣做,就能在一定的語境去學習生字詞,學生很輕鬆的就會了。老師也不必給什麼特別的心思叫他們記住這些生字。爲什麼沒有連堂的語文課就不能採用這種方法呢?主要是因爲作業,第一天學完生字能完成抄寫生字的作業,哪怕字看得再眼熟,不手抄總是不行的,俗話說得好:“眼高手低”。第二天學完課文後,完成語文《基礎訓練冊》,摘錄好詞好句等。這樣作業的分量能因分開而適中,作業的層次也有字詞到句段,合乎小孩認識事物的規律。

二、學生的理解能力不可小看。

當我教學“接着”的“接”時,張雨虹同學舉手,(這是因爲平常我養成了讓他們舉手發言,可以打斷老師的講課,所以不管在什麼時候,他們有了發現都立刻舉手),我請他站起來說說有什麼問題,她說:“接着”是動詞。還作了一個動作,我剛表揚她說得對。石旭同學也舉手站起來說:“接着”表示先幹了什麼,現在又接着幹什麼。“你們倆說得都對,說得真好,表揚他們倆。”我不禁這麼說,並順勢告訴同學們“接着”的確有兩種意思,要看具體的.那一句話,才能確定它是什麼意思,在本文它在哪句中出現,讀一讀,告訴我,它是什麼意思。同學們當然一讀就明白了。我又說其實文中有許多詞都像“接着”一樣有好幾個意思,同學們一定要多讀書,根據句子、一段話去思考才能弄清一個詞的真正的意思。

三、調動人體的各種器官參與理解課文內容。

在本文的教學中,當教到欣賞櫥窗裏的雪景時,我加進了科文中沒有的一種小朋友平時用手玩雪的感覺敘述,說:“雪看起來是什麼顏色,美不美?摸起來呢?用手捏捏呢?”一下子拉進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使學生倍感親切,調動了學生學問的興趣,他們樂意走進文本去讀文。其實,這篇課文講的情感離孩子太遙遠了,孩子們哪裏懂得祖國統一的重要,哪裏會有那麼強烈的盼望臺灣迴歸的願望,讀文之後,把他們收集的相關資料和我準備的資料一起交流交流,才能讓他們初步瞭解祖國統一的重要性,有了盼望臺灣迴歸是好事的想法。調動人體的各種感官去感受文字,能將枯燥的文字,死靜的課堂變成有趣的文字和活躍的課堂。

  《看雪》教學反思3

這篇課文,講臺灣小朋友只見過用棉花做的雪,沒有見真的雪,老師給他們講了自己的童年在故鄉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們想去北京看雪的願望,教學反思3——《看雪》。課文蘊含着海峽兩岸人民企盼祖國統一的願望。

本課教學,通過讀、想、說的結合,在情景中學習課文,努力實現情感的交融。

一、欣賞雪景,走進“雪”的世界

一開始上課,課件中的雪景展示,把學生由生活中的“看雪”,回到課文中的“看雪”,在現實與虛擬的空間裏,留一條通道——看雪,“雪”中的個味不同。這算是營造了學生閱讀期待的心理。

二、品“雪中景”,悟“雪中情”,體驗文字美

將老師看到的雪景這段文字從文章中提出來,進行教學,教學反思《教學反思3——《看雪》》。是考慮到這段文字很美,也是觸發學生產生去“看雪”的直接動因。在教學指導中,將寫雪景的句子與寫活動的句子分開教學,側重點放在第一句。旨在通過教學,讓學生將視頻中直觀感受的雪景,再通過文字的感悟,去感知雪景的美。所以在指導朗讀的時候,第一是看到什麼,去體驗“雪花、雪毯、銀裝、潔白”的美;第二是體驗雪中的動態美。那“飄着、鋪着、披着”像唱歌一樣。這樣的設計,在實際教學中,學生所悟到的達到了預見的效果。而第二句的活動,則不着重點,只是讓學生體驗一下心情,悟着“雪中情”。如此“情”“景”相融,課堂上是書聲琅琅。

三、“讀問句”,理心情,感受鄉情。

本文中的四個問句,是教學的另一個重點。要讓學生在學習中,通過朗讀,體會出問話時的心情。在引導的時候,注重與學生的交流。將心情的變化,有試探到驚奇,由驚奇到羨慕,由羨慕到盼望。圍繞“看雪”在情感上產生波瀾。在指導讀的過程中,適時地進行語文知識的滲透,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老師微笑着點點頭”在不同的語境中的含義。課文中是回答問題,表示看過真的雪;在課堂上是表示肯定與讚許。二是“爭着問”,對學生進行詞語積累的教學,認識新的詞語。在指導朗讀時,注意對學生心理情境的渲染,在對比的反差中,產生學習期待。

四、讀詩句,一家情,邀請“看雪”

出示小詩歌讀一讀,激發學生邀請臺灣小朋友來看雪的熱情,昇華主題。

  《看雪》教學反思4

《看雪》這篇課文的言語表達看上去平易自然,卻蘊藏着豐富的情感,同時還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例如:“在我國臺灣省,是很難看到雪的”中的“很難”一詞,“您看見過真的雪嗎?”中的“真”字的運用。在描寫雪景的美麗時連用了四個短句“天上飄着雪花,地上鋪着雪毯,樹上披着銀裝,到處一片潔白。”其中,“飄”“鋪”“披”等詞的運用準確生動,引發了讀者的想象,表現了雪的大。我在引導學生讀課文時沒有平均用力,而是抓住文中的重點詞語和句子讓學生去讀、去品,又帶動了對全文的理解。

在引導學生讀中感悟時,我設計了多種感悟方法,如聯繫學生生活實際經驗感悟、聯繫上下文感悟、補充文字資料感悟、利用版畫感悟、讓學生在想象中感悟等多種方法。這些方法的運用,起到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作用,使學生在學習中有切身的感受。

這樣的教學設計能緊緊抓住課文語言的特點,採用多種方法引發學生讀中感悟,使學生讀出文中之形,讀出文中之境,讀出文中之情,體會到作者用言語創造的精神世界之美。課文言語中的景之美、情之深和表達的簡潔與精妙給學生深刻的印象。這樣設計真正搔到了這篇課文的癢處,抓住了課文與學生心靈的契合點,使學生學得輕鬆、學得深入、學得紮實。

  《看雪》教學反思5

“看雪”講的是臺灣小朋友只見過用棉花做的雪,沒有見過真的雪,老師給他們講了自己童年在故鄉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們想去北京看雪的願望。課文以對話的形式呈現,通過師生對話,表達了作者對子過統一的期盼。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體會臺灣孩子對北京的嚮往,所以我採用的多種形式的朗讀,師生對讀,師生接讀,小組接讀。希望通過朗讀,感受臺灣孩子的期盼之情。在整個第一課時,我將重點放在識字和寫字上。識字通過帶拼音詞語朗讀,去拼音詞語朗讀,帶拼音字朗讀並組詞,去拼音字的組詞病記住字形,在寫字教學上,這次我主要講解和範寫了“候”和“接”兩個字,讓他們自己告訴我該注意什麼。很多孩子都知道了注意點:“候”的一豎不要忘記,“候”的最下面是矢不是失。“接”的右邊是“立”加“女”,立小女大。所以這次的識字教學,我覺得還是滿成功的!

  《看雪》教學反思6

《看雪》一課,講臺灣的小朋友只見過用棉花做的雪,沒見過真的雪,老師給他們講了自己的童年在故鄉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們想去北京看雪的願望。課文蘊含着海峽兩岸人民期盼祖國統一的願望。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安排了課前預習,合作探究,力求做到學生力所能及的,教師放之。指導學生通過反覆閱讀感受師生對話,體會出臺灣小朋友期待來北京看雪的心情,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從而感受到海峽兩岸人民期盼祖國統一的願望,力求做到學生力所不及的,教師助之。

我認爲本節課學生學到了知識,發展了能力,但也存在了一定的問題。本節課的閱讀教學中,沒有將主動權放給學生,我一直在引着學生走。課後我經常在想,爲什麼有時上課會和預想的不一樣,很多課堂上出現的問題在備課時都沒預想到,看來自己在課前還是準備不充分。備課不僅要備教材,還要仔細研究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接受情況,將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認真上好每一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