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課文《看的學問》教學反思

課文《看的學問》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8W 次

在教師在進行《看的學問》的教學之後需要寫相關的教學反思,那麼都有哪些好的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課文《看的學問》教學反思,喜歡的過來一起分享吧。

課文《看的學問》教學反思

  課文《看的學問》教學反思1

這是一篇指導學生如何觀察的文章。文中不僅介紹了觀察的一些方法,還強調要把觀察與思考結合起來,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由於是以對話的形式介紹的,層次清楚、語言生動,易於被兒童接受。

初讀課文,我感覺這麼簡單的課文內容學生很容易就可以掌握,但是在這篇課文教學裏邊,該教給孩子們什麼語文東西?昨天晚上我幾乎搜遍了所有能找到的相關資料,爲這節課定教學目標。通過學習,我把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定在了以下幾個方面。

1、要引導學生自主把握對話錄的內容,明白這幾種觀察方法的具體做法。

2、引導學生用不同的形式,對對話中所闡述的方法進行歸納和總結,梳理出“看”的學問有哪些,並進行彙報。培養學生閱讀中的整體歸納能力。

3、通過學習課文培養學生說話的能力,以及在說話時善於舉一反三、善於總結的能力。

4、運用“看”的學問,進行觀察練筆。

根據這個,我確定下了以下教學設計

一、請一位對於我班孩子來說相對陌生的老師到班裏找我,然後我讓學生談談對這個老師的印象認識。這是一個導課環節,取自於網上“真雪無痕”的創意。

二、自讀課文,圈點批註。

三、展示分節讀課文,看是否讀流暢。注意傾聽,思考。

1、這篇課文中你積累到了哪些詞句?

2、看的學問到底有哪些?在書上做標記。

四、彙報交流積累收穫。在黑板一角記下幾個值得積累的詞語、熟視無睹、司空見慣、蛛絲馬跡。由“有比較就有鑑別”這句名言引導學生拓展到哲理詩《題西林壁》,強化積累鞏固舊知。

五、通過讀課文,老師確實感覺到了“看”的學問很大,如果同學們用自己熟悉的梳理方法把“看”的學問清晰的梳理出來就更好了。學生合作自主探究,並把探究成果展示到黑板上。

六、小結本課學習內容。

1、積累了部分字詞句

2、知道了看的學問有哪些,同時學到了歸納總結的方法。

七、丁丁是咱們的老朋友了,他和我們一起探討了很多的語文學習方法,今天從他和老師的談話中,你覺得該向他學習一些什麼?

八、小練筆

請同學們把“看”的學問運用到實踐中,這裏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個東西,大家看看是什麼?展放楊桃課件。完成小練筆《那是什麼?》

  課文《看的學問》教學反思2

課文記敘了“我”在桃園裏和王大伯之間的一段佳話,深入淺出的告訴我們“減少”是爲了“增加”;生活中充滿了哲理,充滿了知識。我們必須留心周圍的事物,注意向生活學習。但是剪枝對於我們這些城市的孩子來說非常的陌生,因此,爲了上好這節課,一開課,我從課題入手,讓學生在開放的氛圍中積極思考,大膽提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積極性。然後讓學生帶着自己的問題自主閱讀,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在生生、師生的交流互動中探究。接着,在精讀課文時,注重引導學生通過對關鍵詞、句的朗讀、品析,加深對人物形象的理解和體驗,激勵學生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促進學生在回味品析中領悟到課文內容中蘊含的道理;並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去思考、發現和探索,更好地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內化。

從本課的教學目標來看,《剪枝的學問》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非常明確,主要有兩個:一是精讀課文,感受“我”的心理變化;二是細讀課文,瞭解剪枝是爲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減少”是爲了“增加”的道理。通過這兩個教學目標,來實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爲達成這兩個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我力爭做到“簡約而不簡單”。減少是爲了增加”是剪枝的學問,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講,也是教學的學問。課文描寫“我”的心理變化,用了“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又驚又喜”這一系列詞語,這是作者的精心安排。因而我的教學設計也是緊緊抓住文章的這個課眼。

在精讀課文時,注重引導學生通過對關鍵詞、句的朗讀、品析,加深對人物形象的理解和體驗,激勵學生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促進學生在回味品析中領悟到課文內容中蘊含的道理;並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去思考、發現和探索,更好地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內化。最後我引導學生去思考,除了書上的以外,還有哪些學問是課文外的,但是也非常重要。學生議論紛紛,找到“怎麼區別枝條,如何剪”等系列問題,開闊了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