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反思4則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反思4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W 次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反思1: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報告文學,也是台州學院鄭友霄教授定位的實用文。所謂實用文,“大致相當於與文學對舉時所稱的‘說明性’文章”,因此,實用文閱讀的性質也根本區別與文學閱讀,“文學閱讀着於作品的藝術性,閱讀是鑑賞,重點放在語言的品味和感悟。實用文閱讀是爲了獲取文章的意思,閱讀是理解,就像我們讀報紙、讀信、百科知識那樣。”一句話,實用文閱讀的任務就是簡簡單單的四個字——“獲取意思”,知道它“說了什麼”,直接汲取知識營養!實用文教學就是幫助學生“獲取意思”、提取知識信息以及掌握提取知識信息的方法。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反思4則

但我並不十分贊同這樣的說法。一方面,這類文章的意思都比較簡單的,學生通過預習就能基本把握住的。另一方面,就算以掌握意思爲任務,我們完全可以向學生提供一個說明性的材料,也許可讀性不強,但對意思的把握還是比大段抒情描寫要來得快捷而有效的,那我們何必要多餘的去化時間刪除信息呢?再則,將一篇文筆優美的報告文學就只發揮獲取意思的作用是不是有點可惜啊?

因此,我在教學《羅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的時候,就設計了兼顧兩者的方式。課前預習的時候,我佈置了幾個任務:一、積累字詞字音,包括四個字的詞語。二、句子積累。一些比喻句,一些自己覺得好的句子。三、文章分段,梳理大意。四、寫100字以上的感悟。目的是通過這四個方面,學生能夠對羅布泊有一個基本的瞭解,並能做好一定的積累。從學生的作業來看,他們對文章的意思已經有所把握了,並且也形成了自己的感悟。

那麼,我課堂上講授什麼呢?

如果只是讓學生重複書上的信息,記住幾個數據或者分析破壞的原因,最後呼籲環保,學生興趣是沒了的。於是,我嘗試從學生不知道的地方入手,那就是這篇文章的寫作手法了。在教學設計中,第一步亮出題目,問學生假如這個題目我們來寫會怎麼寫?學生提到了羅布泊的過去美景和現實的醜陋,那就順勢亮出羅布泊過去的圖片和未來的圖片,讓學生針對每一幅圖片說上幾句,做句子接龍的遊戲,最後將所有的句子連成一段文字,成了學生當場寫作的《羅布泊,消逝的仙湖》。緊接着跟課文進行比較,先找出課文中有,而我們自己沒有寫到的,找出來讀一讀,加入這些有什麼好處?比如文章中有作者的抒情、有對比描寫、有排比句的運用,有歷史資料的引用,有許多數據的'說明。順便有許多的字詞進行正音、分析。

最後出示羅布泊世紀老人的照片,設置情境,假如你是這樣一位老人會對後備子孫說什麼呢?

縱觀整節課,自我感覺課堂氣氛還是不錯的,主要的遺憾在於兩篇文章進行比較的時候,沒有很好的講透。再則如果能夠再出示一段平實的文章,讓學生運用課文中的手法進行改寫的話,效果會更好,這樣就是從外進入文本,又從文本走向外面,在比較中完成文本的解讀。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反思2:

這節課的設計主要是通過學生針對文章內容和生活現實,讓學生在讀、說、看、感中探究出羅布泊消逝的深層原因,體會人類應從中汲取的歷史教訓,通過殘酷的事實,感受作者字裏行間所流露出的強烈的憂患意識。所以,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爲:朗讀課文,理解內容;學習對比和引用數據的方法;聯繫實際,尋找根源;增強環保意識。

由於課堂只有45分鐘時間,加上語文的學科性質,要求重在熟讀,因而時間緊迫,不能在課堂反覆熟讀,所以課前預習要求學生全文至少讀3遍並通過報紙、網絡等媒體先對羅布泊加以瞭解。導入新課時藉助多媒體,展示羅布過去和現在的圖片,通過教師前後反差強烈的語言表述和圖片展示,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對羅布泊消逝的深層原因的探究,主要是通過課上展示的古今對照的圖片和對重點語段的品讀中探究解決。同時也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出的強烈的憂患意識。在整體感悟並分析羅布泊消逝的深層原因後,聯繫現在的生活環境,學生展開討論,並談談人類對現實環境的破壞,以及人類面臨如此的悲劇應如何去做,從而樹立環保意識,達到了教學目標。

遺憾之處:由於時間的緊迫,學生沒有充足的時間在課堂朗讀品味課文內容,相關的朗讀不到位,感染力不夠,影響了最後的高潮部分——“悲劇的製造者又是人”這一文章主旨的表現力不夠強。另外,圖片展示較多,顯得重複繁冗。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反思3: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是報告文學家吳剛的佳作,被評爲2001年度中國最佳報告文學。作者以飽含深情的筆調,懷着極爲痛惜的心情向世人報告羅布泊的今昔,寫出羅布泊這一曾爲我國第二大內陸湖,因地處塔里木盆地東部的古絲綢之路之要衝而聞名於世的仙湖,由昔日的牛馬成羣、綠樹環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變成今天一望無際的茫茫戈壁的悲劇的原因,告訴人們羅布泊的消失是近30年來人爲造成的悲劇,從而呼籲人們樹立環保意識,搞好生態保護,否則,這樣的悲劇將繼續上演。本文是歷史教訓的總結,報告水資源的濫用怎樣破壞了生態環境,今天學習這篇文章有着重要的現實意義:以前車之鑑昭示西部大開發應注意的一個戰略重點,就是必須抓好生態環境建設。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以及自讀課的特點,我用一課時完成。本課運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爲了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課文,我採用組織學生進行網絡環境下自主性學習爲前提,課堂上成果展示:由學生自己設計、自己展示,教師旁邊指導。我也利用信息技術上網爲學生蒐集一些圖片,有仙境美景,也有荒漠慘像,利用這圖片喚起學生的情感,引起學生的興趣。通過視頻鏈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然後個性閱讀,讓學生初步感知,再利用自我探究、質疑問難、小組討論、合作探討的學習方式把握文章主旨。教師從中點撥,穿插思想教育。

現在的學生已經基本適應了初中的學習生活,絕大部分學生已經能夠自覺地查找和收集資料。同時也基本適應了自我探究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擁有一定的一定分析能力,相當一部分學生擁有家庭電腦並能上網,這爲查找和收集資料提供了更爲廣闊的途徑和更爲便捷的方式。向環保這樣的話題,學生並不陌生,應該有話可說。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樣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信息技術可以和語文學科有利整合,尤其是這一類科普文,初中語文每一學年都有此類文章,可以推廣採用。由多媒體進入文本,先聞其聲,引人入勝,學生受到良好的情感薰陶。同時注重朗讀,以讀悟情。我堅持以學生爲中心,讓他們自由朗讀,提倡個性化閱讀,根據畫面及背景音樂的渲染,不斷地讀、評、讀,最終得到真實的情感體驗。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反思4:

這是一篇報告文學作品,兼有新聞作品敘述上的真實性與文學作品敘述上的藝術性,這對學生欣賞本文提出了挑戰。我在備課初把這一點作爲教學難點去處理,打算結合課下對本文的一句介紹——本文獲2001年度最佳報告文學作品這一榮譽。來引導學生對本文語言表達及材料安排上的特點進行概括。教學重點我確定爲探究羅布泊的前世今生,以及羅布泊之所以消失的原因,還有體會本文明確的情感傾向。打算用一到兩個課時完成對課文的教學:先整體把握文意,然後突破重難點,最後拓展歸納。如果第一課時不能完成任務,就將難點突破與拓展歸納放到第二課時進行。

在第一課時,我先引導學生解讀題目,啓發他們審視題目,挖掘題目裏面隱含的信息。學生找到了三點信息:

第一、羅布泊是一個湖,根據是“泊”字和“湖”字;

第二、羅布泊非常美麗,是人間仙境,根據是“仙”字;

第三、羅布泊的美麗已經蕩然無存了,根據是“消逝”二字。

查現代漢語詞典,對“消逝”一詞的解釋是:動詞,消失的意思。用消逝一詞,其實也隱含着作者強烈的情感傾向,即作者對美如仙境的羅布泊的消失倍感痛心。題目裏面隱含着的信息何其大!

接下來,我又讓同學們面對題目發問,提出自己想明確的一些困惑。學生積極相應,主要提出了一下困惑:

第一、羅布泊爲什麼被稱爲“仙湖”?

第二、羅布泊現在是什麼樣子?

第三、羅布泊是怎麼消逝的?

這三個問題基本上涵蓋了本文的內容要點,第一個問題可以轉換爲“原來的羅布泊是什麼樣子的?”

接下來,我告訴他們他們所想知道的答案全隱藏在課文中,調動他們閱讀文章的積極性。在他們開始閱讀之前,我提醒學生邊閱讀,邊用筆畫出文中的疑難字詞,並畫出自己所找到的與以上三個問題相關的答案信息。學生開始投入到全身心的閱讀過程當中。

在讓學生寫出文中疑難字詞後,我讓他們談出他們所找到的三個問題的答案,並適當板書整理。學生對文中描寫羅布泊的原來和現狀的句子和詞語很容易就找到了,我引導他們先概括羅布泊的今昔景觀特點,然後再引導他們尋找羅布泊的今昔稱呼變化。學生很容易就明確了答案:

羅布泊過去的景觀——牛馬成羣、綠林環繞、河流清澈、熱鬧繁華、美麗、水面像鏡子一樣、野鴨在湖面上玩耍,魚鷗及其他小鳥歡娛地歌唱着……

羅布泊曾經的稱謂——仙湖、生命綠洲。

羅布泊如今的狀貌——一望無際的戈壁灘,沒有一棵草,一條溪,夏季氣溫高達70℃。羅布泊,天空中不見一隻鳥,沒有任何飛禽敢於穿越。

羅布泊如今的稱謂——死湖、幹湖。

這樣以來,今昔對比產生了巨大的反差,強烈的視覺落差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震撼。羅布泊怎麼消逝的?這就自然過渡到對第二個問題的探究。學生很快就找出了答案:

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匯入羅布泊,導致塔里木河下游乾旱缺水,3個村莊的310戶村民逃離家園,耕地廢棄,沙化擴展。

塔里木河兩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

接下來,我引導學生再次閱讀課文,找出與羅布泊類似的悲劇還有哪些。學生很容易就找到了青海湖與月牙泉的事例。我啓發他們思考明確:青海湖與月牙泉的水位與水域面積都在急劇下降和減少。這也說明了人們破壞環境的普遍性。

至此,對教學重點的突破基本完成,但是對作者情感的把握並未落實,這是不應該疏忽掉的一個環節。可以將這一環節安排在對羅布泊今昔對比的探究之後,啓發學生思考作者的心理變化,並引導學生閱讀文中描寫羅布泊現狀的有關段落,找出飽含情感的語句進行討論明確。教師適當引導,作者的情感傾向是很明顯的——全文充滿痛惜之情,爲羅布泊生態環境的破壞而痛惜,爲人們的盲目性造成的悲劇而痛惜。

這一遺憾只能留待第二課時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