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反思3篇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反思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2W 次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反思一

一、教學設計意圖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反思3篇

本文教學可結合現實生活,進行拓展性學習,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感受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的主人翁意識。這節課的設計主要是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讓學生在讀、說、感中探究出羅布泊消逝的深層原因,從而體會人類從中應吸取的教訓,感受作者字裏行間流露的強烈的憂患意識。所以,這節課的目標定位爲: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對比和引用數據的方法;增強環保意識。同時平時所說的研究性學習方式在本節課中得以充分體現。

二、激活課堂的方法和手段

課前預習要求學生通過報紙、網絡等媒體先對羅布泊加以瞭解。導入新課時藉助優美的ppt圖片和教師反差強烈的語言表述,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對羅布泊消逝的深層原因的探究主要是通過課上對重點語段的品讀中探究解決。同時也能從整體上感知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的強烈的憂患意識。隨後,聯繫我國的西部大開發,請學生小組討論從羅布泊消失的深層原因中應吸取什麼教訓?以此拓展學生思維,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而接下來的說話練習則能引導學生在感悟後自己發出“救救仙湖”,“救救人類自己”的吶喊。

三、成功和欠缺

整堂課流程順暢,基本做到教師引導,學生主導,使學生在讀、說、寫、感中實現教學目標。學生能融入文本,體會作者的遺憾、痛心和呼籲。課後學生的環保意識也有提高。

主要的欠缺在於相關的朗讀不到位,感染力不夠,影響了最後的高潮“悲劇的製造者又是人”這一文章主旨的表現。

同時通過教學本文以及平時的教學,發現在語文教學中運用探究性學習方式還需要思考、解決以下問題。

第一,這種方式更適合於小班額和開展小組討論,目前由於班額較大難以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同一個教學內容的全部探究過程;同時,因教師的時間、精力有限,學生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得不到充分的指導,有時甚至不知從何下手去研究,以致影響探究熱情。

第二,由於考試製度的制約,探究性學習方法,推行阻力很大。低年級學生因考試壓力小,所以老師也能放開手腳,同學們的探究熱情也很高,但一到高年級,學生用了比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應付繁重的作業以及考試,課前預習不到位,儘管老師一再增加課內探究時間,但效果仍不理想。

另外探究性學習還要求比較充足的教學設備和課外教育資源,在目前情況下,這些資源還有待進一步開發。

所以探究性學習對語文教師及教育管理者都是一個挑戰,教育者不斷更新觀念、提高自身修養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反思二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報告文學,也是台州學院鄭友霄教授定位的實用文。所謂實用文,“大致相當於與文學對舉時所稱的‘說明性’文章”,因此,實用文閱讀的性質也根本區別與文學閱讀,“文學閱讀着於作品的藝術性,閱讀是鑑賞,重點放在語言的品味和感悟。實用文閱讀是爲了獲取文章的意思,閱讀是理解,就像我們讀報紙、讀信、百科知識那樣。”一句話,實用文閱讀的任務就是簡簡單單的四個字——“獲取意思”,知道它“說了什麼”,直接汲取知識營養!實用文教學就是幫助學生“獲取意思”、提取知識信息以及掌握提取知識信息的方法。

但我並不十分贊同這樣的說法。一方面,這類文章的意思都比較簡單的,學生通過預習就能基本把握住的。另一方面,就算以掌握意思爲任務,我們完全可以向學生提供一個說明性的材料,也許可讀性不強,但對意思的把握還是比大段抒情描寫要來得快捷而有效的,那我們何必要多餘的去化時間刪除信息呢?再則,將一篇文筆優美的報告文學就只發揮獲取意思的作用是不是有點可惜啊?

因此,我在教學《羅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的時候,就設計了兼顧兩者的方式。課前預習的時候,我佈置了幾個任務:一、積累字詞字音,包括四個字的詞語。二、句子積累。一些比喻句,一些自己覺得好的句子。三、文章分段,梳理大意。四、寫100字以上的感悟。目的是通過這四個方面,學生能夠對羅布泊有一個基本的瞭解,並能做好一定的積累。從學生的作業來看,他們對文章的意思已經有所把握了,並且也形成了自己的感悟。

那麼,我課堂上講授什麼呢?

如果只是讓學生重複書上的信息,記住幾個數據或者分析破壞的原因,最後呼籲環保,學生興趣是沒了的。於是,我嘗試從學生不知道的地方入手,那就是這篇文章的寫作手法了。在教學設計中,第一步亮出題目,問學生假如這個題目我們來寫會怎麼寫?學生提到了羅布泊的過去美景和現實的醜陋,那就順勢亮出羅布泊過去的圖片和未來的圖片,讓學生針對每一幅圖片說上幾句,做句子接龍的遊戲,最後將所有的句子連成一段文字,成了學生當場寫作的《羅布泊,消逝的仙湖》。緊接着跟課文進行比較,先找出課文中有,而我們自己沒有寫到的,找出來讀一讀,加入這些有什麼好處?比如文章中有作者的抒情、有對比描寫、有排比句的運用,有歷史資料的引用,有許多數據的說明。順便有許多的字詞進行正音、分析。

最後出示羅布泊世紀老人的照片,設置情境,假如你是這樣一位老人會對後備子孫說什麼呢?

縱觀整節課,自我感覺課堂氣氛還是不錯的,主要的遺憾在於兩篇文章進行比較的時候,沒有很好的講透。再則如果能夠再出示一段平實的文章,讓學生運用課文中的手法進行改寫的話,效果會更好,這樣就是從外進入文本,又從文本走向外面,在比較中完成文本的解讀。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反思三

本課的學習側重於練習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概括能力。所以課堂多采用提問或讓學生自己提問題的方式來進行。因爲學生課前準備充分,閱讀較好,並且對環保問題較爲關注,所以整個課堂氣氛較爲活躍。課外拓展延伸設計較好,學生課後完成興趣及質量較高,類似的課以後應加強學生學習興趣。不足之處在於:學生的能力差異較爲顯著,而課堂時間有限,不能使所有學生得到練習,今後的課堂學習將會在這一方面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