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15篇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9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15篇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1

【教學預想】

讀思結合,讀提出不同要求,用思來層層遞進的理解課文

【實施過程】

導入: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是李漢榮的一篇很別緻的散文《山中訪友》,請同學們猜一猜,作家將要拜訪的朋友是什麼人呢?——讓我們走進這篇別緻的寫景美文吧!

活動一:靜靜地默讀。

1、默讀要求:不出聲,靜靜地沉浸在作者所描繪的大自然中,走到作者的心裏,並隨手用筆勾畫出作者拜訪的朋友是哪幾位?

2、交流:①誰能說一說作者拜訪了大自然的哪些朋友?②這些朋友是按什麼順序出現的?

寫作祕密:根據作者遊覽與觀賞的順序相繼出現,這叫“移步換景”。這種方式經常用於參觀遊覽類的文章。

文章寫作思路:訪友——會友——別友。會友部分對每一位朋友都有一個親切的稱呼。

活動二:深情地朗讀。

1、朗讀要求:彷彿你就是熱心的李漢榮,彷彿就是你在親切地與這些朋友說話,彷彿你也是在與山中的這些自然界的朋友親切地交流。(哪些位同學願意來讀給大家聽?)

2、交流:本來是作家“進山觀景”,可是爲什麼要說成是“山中訪友”呢?

大自然是人類的家園,作家在呼喚人們要尊重大自然、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

活動三:傾心地選讀。

1、選讀要求: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個段落,並要準備說一說你爲什麼喜歡這一段。

2、老師示範:我最喜歡的'是第三段,這是作者拜訪的第一個朋友,這座老橋經歷了幾百年的風風雨雨,不愧是德高望重,在你的身上,我跟作者一樣體會到:做人要有向你一樣持久而堅韌的靈魂。(請同學們繼續從後面的內容中發現喜歡的段落和朋友)

3、變角創作:假若你是文中的一個動物或植物,當你聽到作家對你說的這些話時,你會如何向他傾吐你的心聲呢?

示例:懸崖:“孩子啊,有多少人從我這陡峭的身軀上跳下去。你可不像他們一樣,把生命看得如同草芥呀!生活多麼美好,我相信你會活得多姿多彩。”山泉:“遊人朋友!魚兒每天都在我的懷抱裏游來游去,跟我一起唱和,還常常有遊人同我一起留影呢!我可快樂啦!”

尾聲:我在這節課的開始時說這是一篇“別緻”的寫景散文,你能簡單地說一下它的別緻之處嗎?(關鍵詞:第二人稱、童話世界、作家飽含愛心……)

收束:如果說愛心是動力,想像力是大船,童心是航標,好奇心是舵手,那麼就讓我們的“心船”駛向大自然吧。如果我們保持一顆純真的童心,用好奇的眼光,用豐富的想像力,用飽含愛心的聲音,與我們身邊的一草一木對話,那麼就會有美景在胸的情懷。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外祖父愛梅花,體會華僑老人眷戀祖國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學習這種品格。

3、瞭解課文“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特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1、理解外祖父愛梅花,並在愛梅花中寄託了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瞭解課文是怎樣做到“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

三、課

型:獨立閱讀課

四、教學方法:討論法,談話法。

五、教學手段:用“小黑板”輔助教學。

六、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學內容:理解課文內容。

二、教學過程

㈠自學,完成下列作業。

1、初讀,利用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

2、再讀,思考:課文用五件事,表達了外祖父在國外思念祖國的思想感情,請按順序概括出是哪五件事?

㈡指導學生學習理解這五件事。

1、學習第一件事: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孫女讀唐詩宋詞,而且讀着讀着就流出了眼淚。

思考討論:外公讀唐詩宋詞,爲什麼常常落淚?

(外祖父落淚是因爲這些詩句觸動了他思鄉的感情。他思念祖國,卻身在異邦,不能回去,所以落淚。)

2、學習第二件事:外祖父對一幅墨梅圖分外愛惜。

思考討論:

(1)“……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嗎?”表現了外公什麼思想感情?

(因爲在外公心目中,梅花是最乾淨最純潔的,它是祖國的象徵,不能受到一點玷污。表現了外公對祖國的熱愛。)

3、學習第三件事:外祖父因不能回國而難過得哭起來。

思考討論:“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樣,‘嗚嗚嗚’地哭起來了。”這是爲什麼?

(這充分表現了他思念祖國的深情,他也很想回國。)

4、學習四件事:外公在離開前把最寶貴的墨梅圖送給外孫女。

(完成練習冊P66-2,加深理解。)

5、學習第五件事:船快開時,外祖父又遞給外孫女繡着梅花的手絹。

思考討論:外公爲什麼送了畫梅,又送繡梅?

(這是他把自己對祖國的一片眷戀之情,讓外孫女帶回了祖國的`表現。)

㈢練習設計: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總結全文。

二、教學過程:

㈠分段,寫段意。

第一段(1)講作者由梅花想到了外祖父。

第二段(2-15)講作者回憶幾件外祖父對祖國的眷戀之情的事情。

第三段(16)講作者從梅花想到了外祖父的愛國之情。

㈡歸納中心。

這篇文章通過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對梅花的喜愛,反映了他對祖國的深深的眷戀,表露了一位華僑老人的中國心。

㈢課文開頭和結尾有什麼聯繫?從這樣的開頭、結尾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課文的開頭與結尾前後照應,首尾連貫。這樣的寫法,我們體會到作者對老華僑的愛國之情的理解,更突出了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那顆眷戀祖國的心。)

㈣練習設計:課後作業1、2題。

㈤板書設計:(出示小黑板)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帶韻味,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領略大自然的美。

3.學習作者通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自讀自悟,感受語言的優美,體會作者對山雨的情感。

三、教學時間: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揭示課題

1、(多媒體出示畫面)師:我們的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魔術師,他變幻莫測,多彩多姿,有時,讓我們沐浴着燦爛的陽光,有時也讓我們欣賞皚皚的白雪,當然,有時也讓我們享受着濛濛的細雨…… 作家朱自清就曾經這樣描寫雨,咱們一起來讀一讀,

(多媒體出示語段)“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着,人家屋頂上全籠着一層薄煙。樹葉卻綠得發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2、師:這個地方的雨,是祥和安寧的雨。而有一個地方的雨卻是優美動聽的,孩子們,想親自去感受感受嗎?

3、咱們今天就跟着作者趙麗宏一起走進山林,去感受山雨的美麗。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脈

1、請同學們先自由地、放聲地讀讀課文,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並將好詞佳句用橫線劃下來,多讀幾遍,並將課文讀通讀順。

2、交流同學們自主發現的好詞,集體品讀。

3、課件出示,全班讀。

溼潤的山風 輕盈的雲霧 無字的歌謠 飄飄灑灑的雨絲

輕捷柔軟的手指 優雅的小曲 水淋淋的嫩綠 清新的綠色

4、剛纔你們透過文字和作者一起初次遊覽了雨中的山林。你願意用讀的方式帶着老師到山林中走一走嗎?(指名讀課文)

5、這篇文章是按什麼順序寫的?(教師板書:雨起、雨中、雨後)

(三)朗讀賞析,深入感悟

1、默讀課文,思考:(1)作者是從哪兩方面觀察山雨的?(2)你從哪些描寫中感受到作者豐富的想象?你從這些描寫中體會到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作者作者是從哪兩方面觀察山雨的?

3、感悟山雨的音樂美。

(1)指名讀寫山雨聲音的句子.。

(2)你從這些句子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奇特的`想象?你從這些描寫中體會到什麼?

(3)學生彙報,老師給予指導。

①沙啦啦,沙啦啦……

像一曲無字的歌謠,神奇地從四面八方飄然而起,逐漸清晰起來,由遠而近,由遠而近……

a、這裏將雨聲比作“無字的歌謠”,從這奇特的想象中表達作者對山雨的無比喜愛。)

b體會“由遠而近,由遠而近……”的意味:這裏連用兩個“由遠而近”,後面還用了省略號,體會這樣表達的妙處。帶着體會朗讀。

②雨聲裏,山中的每一塊 岩石、每一片樹葉、每一叢 綠草,都變成了 奇妙無比的琴鍵。飄飄灑灑的雨絲 是無數輕捷柔軟的手指,彈奏出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每一個音符都帶着幻想的色彩。

a、作者把岩石、樹葉、綠草比作_____________;將飄飄灑灑的雨絲比作_____________,把雨聲比作_____________。

b、你從這些描寫中感受到什麼?

4、感悟山雨的色彩美。_____________

(1)讀讀這些寫雨色彩的句子。

(2)你從這些句子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奇特的想象?你從這些描寫中體會到什麼?

(3)帶着遐想朗讀。

(四)、總結全文,拓展閱讀。

1、作者是怎樣細緻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

2、拓展閱讀。《雨》(馮劍華)

3、作業:(任選一項)

(1)選擇課文中你喜歡的詞語寫一小段話;

(2)自己試着寫一寫我們生活中看到的雨景。

  雨(馮劍華)

雨,應該是一個陰性名詞,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華。

她文靜、溫柔、清新、羞澀。於人不覺間,她輕輕悄悄地走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她如紗如霧,如情似夢,沾衣不溼,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飄過處,天地萬物從沉沉昏睡中甦醒過來,種子發出嫩芽,竹林長出春筍,楊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靈也伸伸懶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贈給大地。

春雨,又是一個愛美的姑娘,一個極擅丹青的畫師。她手執神奇的畫筆,揮灑出一個美麗的天地。

“梨花一枝春帶雨”,何等脫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樓一夜聽風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又是怎樣的清幽。這全是春雨的手筆啊。

春雨,遍體芬芳的少女,愛美寫美的畫師。

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個急性子,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是個利索乾淨還帶着幾分潑辣的中年婦女。

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幾分溫柔和文靜,可你知道,她有那麼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親。

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補充營養,以豐腴自己的身軀。被太陽烤得口乾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的滋潤。田野上的莊稼禾苗,山坡上的樹木果林,像一羣羣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年復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餵飽了結實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莢,喂足了圓滾滾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纔有果實,纔有收穫,纔有萬種生物的生生不息。

夏日的雨,能幹的大嫂,慷慨的母親。

秋日的雨,是閱盡滄桑的老婦人。

她見過了許多,經過了許多,也做過了許多。她曾經年輕過,輝煌過。如今,桃花梨花謝了,高粱玉米收割了。她該做的要做的都已做過,便顯得有幾分落寞。更有那喜歡悲秋的寫出“冷雨敲窗”的詩句,發出“一場秋雨一場涼”的抱怨。可她是寬容的,豁達的。她知道,人們不會忘記她的過去,不會忘記她做過的一切。

她並不落寞,她正在描畫“紅於二月花”的霜葉,繪製出層林盡染、色彩絢麗的秋之圖。更何況,不久之後,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姍姍而來。

思考:你從文章哪些描寫中感受到作者豐富的想象?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本課出現的生字、結合上下文理解新詞。

2.學習抓住重點詞語,理解文中描寫人物心理和對話的語句。

3.展開想象,續編《窮人》這個故事。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理解重點語句的能力。

2.培養學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學習,瞭解窮人的美好心靈,向學生進行關心他人、助人爲樂的教育。

教學重點:分析掌握桑娜內心的矛盾,體會桑娜的善良。

教學難點:展開想象,續編《窮人》這個故事。

設計理念:

語文新課程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要珍視學生閱讀中的獨特感受和見解”,這是因爲語文是多義的,不同的人因爲各自的“文化語境”和“閱讀期待”不同,會產生千差萬別的感受。爲此,閱讀教學要創造一個“互相對話”的交互情境,讓教師、學生、作者,以文本爲載體進行平等的語言交互、思想交互、情感交互,並且這種交互應是多元的。同時,新課程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採用“先學後教”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兵”教“兵”,給學生一個和諧、民主、多元的對話情境,使學生充分交流感受,感悟人物的內心,從而受到愛的教育。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並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讀通課文。

2、理清文章脈絡,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3、學習課文內容,感知“窮”。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導入新課

1、師:在語文課本中,我們學過許多有關“窮人”的課文,這些課文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你們記得哪些有關窮人的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小音樂家揚科》、《伏爾加河上縴夫》等。)

師:這些課文,一方面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窮人生活的悲慘,另一方面也表現了窮人高尚品德。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題目就是《窮人》。這篇小說是世界著名的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

2、簡介列夫·托爾斯泰。

列夫·托爾斯泰,19世紀俄國偉大作家。出身貴族,但同情被剝削被壓迫的窮苦勞動人民。青年時期就開始文學創作,他全部的創作時間達六十多年。其作品無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資本主義勢力的種種罪惡。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他晚年的一篇短篇小說。

(設計意圖:通過回憶以前學過的課文,利用課文之間的內在聯繫,揭示課題,引出作者,瞭解文章創作的時代,既讓學生認識了作家,也引發了他們閱讀的興趣,同時也爲理解課文內容作了認知鋪墊。)

二、第一次“先學後教”——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出示導學提綱,引導學生自學

導學提綱: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全文。

(2)掃除不理解的詞語,可以通過查字典和聯繫上下文推想的方法理解,記下不理解的詞語。

(3)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4)在小組內交流,並共同合作解決不理解的詞語。

十分鐘後,在全班交流。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3、師生交流,檢查自學效果。

(1)師:下面請幾位同學輪流朗讀課文,要求聲音洪亮,讀準字音,注意停頓。其餘同學邊看邊聽,發現有讀錯的地方做好符號,待文章讀完後提出來訂正。

(2)指名朗讀課文,其餘學生邊聽邊勾畫有誤的地方和自己認爲重要的詞句。

(3)學生糾錯,正音釋詞。

學生可能讀錯和難以理解的字詞(教師根據學生情況自定),預設如下:

忐忑不安:形容心情不安定。

自作自受:自己做錯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後果,自食其果。“作”讀zuò,不讀zuō。

張羅:zhānɡ luo

(4)說說本課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設計意圖:六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特別是在字詞方面,已有一些自己學習字詞的方法,恰當運用先學後教,以教導學,以學促教,能在一定的時間內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更體現着“一切爲了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爲了一切學生”的教育思想。)

二、第二次先學後教——再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出示導學提綱,引導學生自學

(1)課文可以分成幾部分,說說每部分的段意。

(2)在文中畫出讓你感動或感觸深的語段,並寫出感受。

(3)在小組中交流令你感動的語段,並說說自己的感受。

2、學生討論時,教師巡視學情,並適當點撥。

3、學生班上交流,教師適當點評並引導學生。

預設學生交流:

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2):寫漁夫的妻子桑娜等待丈夫歸來。

第二部分(3—11):寫桑娜抱回鄰居的兩個孩子。

第三部分(12—27):寫漁夫回來,主動提出收養西蒙的兩個孩子

(設計意圖:在瞭解課文內容後,學生理清文章脈絡,並交流自己的感受,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整體印象,而用“先學後教”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在毫無心理壓力的情境下與同伴交流感受,使感受更真實,更有意義,在自學過程中,教師再通過巡視,準確掌握學生的自學情況,在“後教”階段進行解決。)

四、第三次先學後教——學習課文,感悟“窮”字。

1、教師導言:這篇課文課題是“窮人”,但文中未出現一個“窮”字,可是字裏行間卻“窮”意濃濃。

導學提綱:

(1)讀課文1—7自然段,找出文中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了“窮”。

(2)從這幾個自然段中,你能感受到窮人有着什麼品質呢?

(3)標出不懂的問題並在小組中嘗試解決。

2、學生自學,探究窮人的“窮”,教師巡視學情。

3、全班交流反饋,教師適當引導補充。(隨機板書)

預設關鍵句:

(1) 屋子裏沒有生爐子,又潮溼又陰冷。

(2) 孩子們沒有鞋穿,不論冬夏都光着腳跑來跑去;吃的是黑麪包,菜只有魚。

(3) 丈夫不顧惜身體,冒着寒冷和風暴出去打魚,她自己也從早到晚地幹活,還只能勉強地填飽肚子。

(4) 顯然,母親在臨死的時候,拿自己的衣服蓋在他們身上,還用舊頭巾包住他們的小腳。

(設計意圖:本篇課文以“窮人”爲題富有深意,抓住“窮”這個字眼,勾畫理解詞句,能讓學生了解廣大勞動人民生活極端貧困的狀況,通過自學與交流,從不同角度感受文中窮人生活的窮苦、艱辛,體會人物勤勞的品質,提出的不懂問題,讓已會的學生教不會的學生,促使學生相互合作、互相幫助,達到“兵”教“兵”,教師在“後教”環節對小組中解決不了的問題進行全班解決,可達到省時高效的目的。)

五、當堂檢測

1、師過渡:課前同學們都自學了生字詞,自學的效果怎麼樣呢?我們通過聽寫來檢測檢測。聽寫:魁梧 撕破 裹住 抱怨

教師邊聽寫邊巡視學生情況,選定一份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學生聽寫。

2、集體評價指導

師:寫完的同學坐好,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看看這位同學聽寫的詞語對不對。

教師拿紅筆在投影下全班批閱

師:剛纔我巡視的時候,發現大家“魁”這個字出錯較多。(也許是“撕”“怨”等,教師依情況而定,提醒學生注意易錯字)

師:剛纔聽寫,全對的同學有哪些呀?

師鼓勵:這麼多全對的,真棒!請這些同學在自主學習本上爲自己的成功積一顆星。沒對的同學也不要氣餒,現在就把你出錯的字在聽寫的下面改正一個。

3、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呢?

(設計意圖:在“先學”與“後教”之後,安排一些小檢測,能及時反饋出準確的信息,便於教師進行補缺。它能夠檢測課堂教學的效果,便於教師有針對性的輔導,讓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效果,進一步調整學習方法,舉一反三,提高學習能力。)

五、課堂小結

教師小結: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多麼的貧窮、艱苦,但他們卻頑強地生活着,用自己辛勤的付出維持着生計。漁夫爲了一家人甚至不顧惜身體,冒着寒冷與風暴出海打魚,生活的艱辛幾乎把他們逼到了絕境。然而,就在這般艱難的情況下,漁夫和桑娜還是主動地收養了鄰居的兩個孤兒,下節課我們再來繼續學習這一部分的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文中描寫人物心理活動和對話的語句,體會人物的美好品質。

2、聯繫上下文,瞭解人物的心理,體會省略號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展開想象,續編故事。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同學們,在上課之前,老師出一道數學題考考大家,誰來解答呢?

請一位學生回答,板書:5+2=

師:其實可能很多同學心裏都在想,這麼簡單的問題,早知道我就舉手回答了。其實人的一生中有許許多多的機會,但機會總是留給那些自信、勇敢、而又有準備的人,希望同學們以後好好把握住每一次機會。這道數學題在數學裏答案裏唯一的,但在語文裏它的答案卻是多種多樣的。

2、說說本課講一件什麼事?

3、導入:桑娜一家的生活是這麼窮,而且自己已經有了五個孩子,爲什麼還要主動收養西蒙的兩個孩子呢?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作者的描述,走進桑娜和漁夫的內心世界,去感受他們那高尚而美好的心靈。

(設計意圖:課前的預熱“5+2”,這個簡單的問題背後蘊藏的是不簡單的教學思想,既告訴孩子們要把握好機會,因爲六年級學生通常不大喜歡舉手回答老師的問題,又能引導學

生深入地體會這7的真正含義,還很自然地導入了課文的學習,可謂一舉三得。)

二、走進心理,體會品質

(一)、第一次先學後教——多角度理解“忐忑不安”

1、導學提綱:

(1)讀8—11自然段,邊讀邊思考並動筆劃劃,從哪裏可以看出桑娜在忐忑不安地想?

(2)小組裏合作再讀讀這幾個自然段。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

預設關鍵句,適時指導朗讀:

(1)桑娜臉色蒼白,神情激動。

(2)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爲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3)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牀前。

(4)門嘎吱一聲,彷彿有人進來了。桑娜一驚,從椅子上站起來。

(設計意圖:抓住“忐忑不安”這個詞語開展了有效的教學活動,通過學生自己朗讀、合作朗讀、教師指導朗讀等,把學生的自學與教師的指導相結合,不但理解了忐忑不安的意識,更加理解了主人公的心情,進一步體會到她行爲背後精神的崇高,爲後面更深入地解讀人物心理做好準備。)

三、第二次先學後教——深入瞭解,解讀桑娜心裏想法

1、師:桑娜久久地坐在牀前,心裏是如此的忐忑不安,那她心中爲什麼會如此的忐忑不安,讓我們帶着這四個句子,來走進他們的心理世界。

導學提綱:

(1)“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你是從文中哪裏看出來的?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麼?

(2)這段話中的省略號是什麼作用呢?選擇其中的一個省略號,想象一下省略號所省略的內容。

(3)從這段話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瞭解學生學習情況。

3、全班交流,教師適時指導。

預設學生交流:

1、從文中的第二自然段可看出夠漁夫受的了,我讀懂了桑娜在擔心丈夫……

2、省略號的作用是說話斷斷續續。

3、我感受到了桑娜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

(設計意圖:1000多字的文本,要體現“高效”,必須克服面面俱到,樣樣求全的弊端。我們應該採取的是“長文短教”的策略,抓住了標點符號有特點的、能解決桑娜的心情爲什麼忐忑不安這一問題的段落進行品讀,就突出了重點,解決了難點,桑娜助人爲樂的精神和善良的品質,以及課文的思想內容也就迎刃而解了,達到了以學定教、省時高效的目的。這樣的長文短教,簡而不單,讓人耳目一新。)

四、第三次先學後教——深入瞭解,解讀丈夫心理想法

1、師過渡語:桑娜是多麼善良,多麼富有同情心啊!爲了幫助兩個無辜的孩子,她寧可自己受苦受累,而漁夫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出示導學提綱:

(1)在小組內分角色朗讀12—27自然段。

(2)出海捕魚的漁夫深夜平安回來,桑娜本應很高興,可在談話中,他們卻兩次沉默了,在沉默中他們各自會想些什麼呢?

(3)漁夫的臉爲什麼變得嚴肅,他在憂慮什麼呢?

(4)“熬”字可以換成什麼字?你從這個字中體會到什麼?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教師指導。

(設計意圖:長文短教,從文中提取出描寫人物心理活動和對話的語句進行品讀,從桑娜與漁夫的對話和漁夫提出把孩子抱來決心熬過去的話語,利用多種形式朗讀,揣摩人物心理,體會人物的品質,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效率高,學有所得,真正達到高效。)

四、當堂檢測

1、口頭練習

如果把西蒙的兩個孤兒抱過來,( );

如果不把西蒙的兩個孤兒抱過來,( )。

桑娜寧可( ),也要( )。

2、學完這篇課文,你感受到什麼?

3、結合課文內容,想象桑娜一家接下來的生活,續寫《窮人》。

(設計意圖:在本環節中,安排了口頭練習和續寫故事,可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桑娜的善良,是對課文內容的提升,讓學生展開想象,把已學知識轉化爲能力,達到先學後教的最後目的。)

五、首尾呼應,點題提升

1、師:文章的結尾是淚水中透着微笑,微笑中含着淚水,接下來我們再來看開始時的算術題:5+2只等於7嗎?

預設學生交流:等於更艱苦的生活;等於美好的心靈;等於桑娜和西蒙的深厚友誼;等於桑娜的樸實、善良;等於在困難中樂於助人的精神;等於同情心……

2、師:這就是5+2答案,是我們用語文的方式得出的。窮人他們其實不窮,他們的心靈是富有的,是美麗的。

出示:

人不是因爲美麗而可愛,而是因爲可愛而美麗。

人生不是一種享受,而是一樁十分沉重的工作。

人生的價值,並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心靈純潔的人,生活充滿甜蜜和喜悅。

師:讓我們一起祝願好人——一生平安。

(設計意圖:課文最後的處理前後呼應,通過對算術題“5+2”的理解,更加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更廣闊的天地,對於課文的理解多元化了,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沒有說教,但很顯然我們的孩子已經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對於文本的理解也達到了很深的程度。)

板書設計:

窮 人

5 + 2 = 7

窮 富

室內環境 勤勞

飢寒交迫 忐忑不安 善良

夫妻忙碌 嚴肅、憂慮 堅強

西蒙慘死 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5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學習生字詞,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朗讀課文中描寫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能力訓練點

理解課文內容,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三)德育滲透點

使學生理解武松豪放倔強、勇敢無畏的性格。

(四)美育滲透點

體會作爲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的語言美和古代勞動人民豪放倔強、勇敢無畏的性格美。

二、學法引導

(一)教師教法

談話法,導讀法。

(二)學生學法

自學討論法。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課文中描寫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難點

瞭解武松打虎的經過和所表現出來的豪放倔強、勇敢無畏的性格。

(三)解決辦法

通過小組討論,教師相機點撥,結合朗讀課文理解問題。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1.從介紹我國古典名著入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啓發學生交流自學成果,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問題。

3.有重點地討論學生提出的問題,相機點撥學生,理清文章的前因後果。

(二)學生活動設計

1.自已查找資料,自學課文,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

2.通過小組合作討論,解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小組內也不能解決的全班討論解決。

五、教學步驟

(一)揭示課題

1.這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水滸傳》,你對《水滸傳》有哪些瞭解?你知道《水滸傳》中的哪些人物?

2.《水滸傳》中有個著名的打虎英雄叫什麼名字?對,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文章講的就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事。

(二)簡介時代背景及作者

《水滸傳》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施耐庵。《水滸傳》是描寫北宋末年山東農民起義的一部長篇小說,寫了宋江等一百零八條好漢在封建統治者的殘暴迫害下起義的故事。本課寫的是武松在一家酒店開懷暢飲後,趁酒性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三)檢查預習

1.指讀課文,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是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寫的)

2.理清脈絡,初步瞭解課文內容,以及每部分內容相對應的段落。

(1一4)武松進酒店喝酒,不聽勸告要過岡。

(5一6)武松上岡後的思想變化。

(7一11)武松打虎的經過。

(12)武松打虎後下岡。

3.根據文章內容概括小標題。

(1)喝酒(2)上岡(3)打虎(4)下岡

(四)精彩段落講解

你覺得寫得最精彩的是哪部分?認真閱讀,然後和大家交流,談談自己的理由。

1.武松赤手空拳與猛虎搏鬥,終於打死了老虎。

默讀課文,思考這部分可以分爲幾層?每一層就是一個要點。

(猛虎出現、猛虎進攻、痛打猛虎)

2.這一段表現了武松的什麼性格特點?從什麼地方最能體現出來?

(表現了武松機智勇敢,武藝超羣的特點)

(1)那隻大蟲又飢又渴,把兩隻前爪在地下按了按,望上一撲,從半空裏躥下來……

“躥、掀、吼”寫出了虎的氣勢,虎的聲勢,寫虎是爲了寫人,虎如此有氣勢,那麼打虎的武松就更了不得。這是反襯的手法。

(2)武松把半截哨棒丟在一邊,兩隻手就勢把大蟲頂花皮揪住,按下地去,踢、打……

(能看出武松機智勇敢、武藝超羣)

3.小組討論:這段是通過什麼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的?

(這段是通過人物的'行動表現武松的機智勇敢、英勇無畏、武藝超羣的特點)

4.朗讀指導。

讀時速度可以快些,讀出虎的聲勢、氣勢以及武松的勇敢無畏。

(五)學習第二段

1.指讀提問:第三段是文章的重點,具體寫了武松打虎的經過,我們仔細閱讀過了,同時也體會到了人物的性格特點,第二段與第三段有什麼聯繫?省略掉可以嗎?

2.默讀第二段,思考這一段主要寫的是什麼?

(武松的心理活動)

3.武松的心理活動表現了他什麼性格特點?

用筆圈畫出武松心理活動的句子加以體會。(通過武松的心理活動,表現了武松好強、無畏的特點)

4.這一段不是重點段,有什麼作用?

(這一段雖然不是重點段,但是對於武松性格的刻畫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過思想活動使武松勇敢無畏的性格特點更加鮮明,也爲下文作了鋪墊,對於人物的刻畫是必不可少的。)

(六)學習第四段

1.指讀課文,這一段主要寫了什麼?

(武松的心理活動,想到:天色看看黑了,如果再跳出一隻大蟲來,卻怎麼鬥得過?)

2.此時武松的心理有點畏懼,這與武松勇敢無畏,武藝超羣是否相符?有何作用?

(討論歸納:武松畢竟是個凡人,赤手空拳打死一隻大老虎相當艱難,況且此時已精疲力盡了。如果再寫他精力旺盛,準備再戰猛虎就不真實了,不能叫人信服,最後一段的作用更真實地對武松這個英雄人物作了補充,使這個人物更真實、更具體,讓讀者更喜歡他。)

(七)弄清事情的前因和後果:

1.店家只給武松三碗酒的原因是——(三碗不過岡。)

2.武松不聽勸告上景陽岡的原因是——(這條景陽岡少也走過一二十遭,幾時聽說過有大蟲。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不怕老虎。)

3.武松提不動那隻被打死的老虎的原因是——(武松耗盡了力氣,手腳都酥軟了,打虎時用盡了力氣。)

結果:先下岡去,明早再來理會。

4.弄清事情的前因後果對理解武松的性格有什麼作用?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6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瞭解了閏土是一個健康可愛的農村少年。這節課我們將進一步來認識這個少年閏土,進一步來了解魯迅對少年閏土那一份特殊的感情。

二、研讀課文

回憶一下,課文寫了閏土向“我”講的哪幾件事?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雪地捕鳥 海邊拾貝 看瓜刺猹 看跳魚兒

想一想從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少年閏土是一個什麼時候樣的人?

出示填空:( )的少年閏土

交流彙報,隨機教學,重點理解“見多識廣”。

(一)找“事情”,理解“見多識廣”之一--知道得“多”

1.師述:閏土是這樣的一位少年,他勇敢機警、見多識廣、聰見多識廣明能幹,那你喜歡閏土特點的哪一個方面呢?(根據學生的發言,相機引導學生學習“見多識廣”。)

2、輕聲讀課文,找一找,課文的哪幾個自然段寫出了閏土的“見多識廣”?(找出6-16自然段)

3、思考:文中哪一句話直接點出了閏土的“知識豐富”? (閏土的心裏有無窮無盡的稀奇事)這裏說的稀奇事,具體指閏土說的哪些事?

(“雪地捕鳥”“看瓜刺猹”“海邊拾貝”“看跳魚兒”)

4、“無窮無盡”是什麼意思?它說明了什麼?(多;閏土知道的事情多,說明他“見多識廣”。)

5、小結:從上面的討論,可以看出閏土知道的事情是無窮無盡的,從這個“多”可以看出閏土的“見多識廣”。這是今天我們學習的第一個方面。

(二)品詞句,理解“見多識廣”之二——知道得“詳細”

1、仔細、想一想,這四件事當中,哪幾件事寫得特別詳細呢?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舉例說說。

2、討論彙報。

“雪地捕鳥”

(1)、先說雪地捕鳥,這件事讓你覺得閏土是個怎樣的農村少年?(見多識廣)可見閏土十分熟悉捕鳥的過程,還用了非常貼切的動詞,請同學們找出來。

這一連串的動作,逼真地把雪地捕鳥的情景再現在我們的眼前。

(2)、閏土講捕鳥時會是什麼樣的神情?(自豪、興奮)讓我們一起感受雪地捕鳥的樂趣,齊讀,

(3)、聽了閏土的描述,我於是又很盼望下雪,他說,說什麼呢,我們接着讀。

“看瓜刺猹”

過渡:閏土不僅知道海邊有五顏六色、形狀各異的貝殼,還知道各種貝殼的名字,可見他知道得非常詳細。他的生活是那樣的豐富,白天他去海邊拾貝,晚上去看瓜刺猹。

(1)指名讀第9節,從閏土的話中你體會到什麼?

(2)讓我們也學着閏土繪聲繪色地來描述: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

3、課文寫這四件事,是用什麼形式表達出來的`?(對話方式表達出來的)快速讀這一段話,找一找“我”和閏土的對話句子,自由地輕聲讀讀。

4、因爲閏土親身經歷了這些事,知道得十分詳細,所以說得繪聲繪色,我們大家也來繪聲繪色的讀一讀閏土的話。(運用多種形式讀:指名讀;齊讀;分角色讀……)

5、剛纔我們重點討論了雪地捕鳥和看瓜刺猹這兩件事,從閏土繪聲繪色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知道閏土對海邊的農村生活不僅是知道得多而且知道的十分詳細啊!這“詳細”是他見多識廣的第二個方面。

(三)體會“三個不知道”,理解“見多識廣”之三--以“少”襯“多”

1、 這一段除了寫我們剛纔讀的“我”和閏土的對話以外,還寫了什麼?(讓學生找出“我”三個“不知道”的自然段)指答。

2、齊讀這三個自然段,思考:這三個自然段反映了“我”的什麼特點?(見識很少)你是從哪些詞句中看出來的?(“我”並不知道;素不知道;所不知道的。)

3、閏土的心中有着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閏土知道這麼多,那麼做爲少爺的“我”呢?什麼都不知道,不知道什麼呢?(小黑板)

閏土知道雪天在沙地上如何捕鳥 而 “我”卻不知道

閏土知道夏天去海邊拾貝殼 而 “我”不知道海邊有五色貝殼

閏土有看瓜刺猹的經歷 而 “我”不知道西瓜還有這樣危險的經歷

閏土會在潮汛來時去看長着兩個腳的跳魚兒 而“我”聽也沒聽說過還有這樣的魚兒

有許許多多的新鮮事 而“我”從來都不知道

4、爲什麼這些新鮮的事,我不知道呢?從中我們能感受到我怎樣的思想感情?

5、閏土告訴我的新鮮事,在“我”和“我”的朋友的生活中是沒有的,在他們的書本上是看不到的,難怪作者發出這樣的感慨——

出示:啊!閏土的心裏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裏高牆上的四角天空。

①同學們一起來感受一下作者的感嘆,齊讀。

②在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什麼呢?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嗎?

③這一自然段表達了“我”怎樣的思想感情?(對閏土的佩服,對豐富多彩的農村生活的嚮往、羨慕和對自己所處的生活環境的不滿。)

(重點理解 “我往常的朋友”是些什麼樣的人?富家子弟。“只看見院子裏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是什麼意思? “我”和其他富家子弟一樣都生活在深宅大院,不能廣泛地接觸社會,接觸自然,像井底之蛙,見識很少。)

6、師述:剛纔我們討論了這三個自然段,從三個“不知道”瞭解了“我”和閏土相比,感到見識少。那麼大家再想一想,這三個自然段寫“我”的見識少,這與表現閏土的知識豐富又有什麼作用呢?(加強對比,以“我”的“少”突出閏土的“見多識廣”。這是表現閏土“見多識廣”的第三個方面。)

三、展開想象,訓練口語。

1、過渡:與閏土相處了一個月,“我”與他已經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可惜正月過去了,閏土必須回家了。當時會發生怎樣感人的情景呢?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想象一下“我”和閏土分別時會說些什麼?

2、課文是怎樣寫的呢?請同學們齊讀最後一段。

3、同學們,“我”和少年閏土儘管家境不同,一個是富家子弟,一個是窮苦孩子,但“我們”卻結下了純真的友誼。課文最後說他們從此沒有再見面,其實三十年後,他們倆又見面了,你們猜猜三十年後的閏土是什麼樣的,他們見面會是怎麼樣的情景呢?討論,交流。

4、魯迅筆下的閏土這時候是什麼樣的呢?請聽……

(師描述: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這我知道,在海邊種地的人,終日吹着海風,大抵是這樣的。他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着;手裏提着一個紙包和一支長煙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

5、小結:三十年後的閏土改變太大了,這時出現在“我”面前的閏土已經不是那個“天真活潑、勇敢機智”的少年了,他滿臉皺紋,雙手龜裂,反應遲鈍,動作笨拙,叫“我”簡直難以相信。究竟是什麼原因使他改變的呢?有興趣知道的同學,請去找魯迅的小說——《故鄉》來讀讀吧!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7

一、改進後的教學設計教材分析:麋鹿》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蘇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麋鹿教學設計及研修心得。這是一篇說明文,它介紹了我國珍稀野生動物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體現了國家對野生動物的高度重視。

學情分析:教學這篇課文,不僅讓學生了解稱爲“四不像”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同時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也要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思想感情。根據教材編寫意圖和新課標的教學要求,結合六年級學生的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的實際情況,確定了本節課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1、學會課文中的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理清課文脈絡層次。

4、瞭解麋鹿的外形和生活習性,學習作者說明事物的方法,體會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增強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教學重點:瞭解麋鹿的外形和生活習性。

教學難點:抓住麋鹿的特點,辨認麋鹿,介紹麋鹿。

教學準備:師:認真研讀教材;查閱麋鹿的資料,更多地瞭解它們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傳奇經歷;精心設計教學過程;製作多媒體課件。

生:結構化預習課文,蒐集有關麋鹿的資料。

《麋鹿》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中國是世界上野生動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誰能說說我國有那些珍貴的野生動物?學生自由發言。

2、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去認識一種稀有的野生動物—麋鹿。板書課題:17麋鹿3、學生齊讀課題。

4、閱讀了導學單上的關於麋鹿的資料,你想說什麼?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一)檢查字詞,感知內容。

1、這篇課文生字很多,通過預習,你們有信心通過老師的檢查嗎?

2、我把課文的生字都結合在屏幕上的這段文字裏邊了,請你從頭到尾、一字不落、按照自己的速度響亮地讀一讀。

(多媒體課件出示):

麋鹿俗稱“四不像”,其角、尾、蹄、毛等獨具特色,傳說中它是姜子牙的坐騎。

麋鹿是一種草食性哺乳動物,胎生,孕期長,生長慢,喜歡生活在氣候溫和、林茂草豐的沼澤環境中,常在水中覓食。

麋鹿曾因在戰亂中慘遭殺戮,在故土銷聲匿跡。後來,在顛沛流離並幾乎要滅絕於歐洲時,英國的貝福特公爵深明大義,收養了世界上僅存的18頭麋鹿於自己的私人別墅——烏邦寺,由於飼養得法,麋鹿生長良好,並迅速繁殖。1986年8月,39頭麋鹿結束在海外的漂泊生活,經過長途跋涉,迴歸故土,迴歸自然。至今,麋鹿總數估計已逾千頭。

3、結合以上這段文字,指導理解“顛沛流離”“跋涉”等詞語。並相機指導描紅重點生字。

4、老師在黑板寫出詞語,請學生讀出與之相對應的段落。(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傳奇經歷)

5、這段話與這篇課文有什麼關係呢?誰能用一句話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6、小結:有時候要把課文讀長,有時候也要把課文讀短,短到這樣的程度,有助於我們能夠在短時間內瞭解麋鹿的外形、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

(二)檢查讀文,讀出情感。

1、讀這樣的說明文,我們可以在短時間內知道麋鹿的外形、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但是,我們僅僅知道這些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要讀出隱藏在這些知識背後的情感。所以,老師建議你們再用心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讀着讀着,我是否高興了?悲傷了?痛苦了?憂慮了?憤恨了?同情了?生氣了?感動了?驚訝了?(多媒體呈現高興、悲傷、痛苦、憂慮、憤恨、同情、生氣、感動、驚訝等詞)

2、指名讀文,並請學生說說自己有什麼樣的感情體驗。

三、辨別麋鹿,瞭解外形。

1、多媒體出示一頭鹿,讓學生判斷是否是麋鹿

2、請舉手說“是”的同學解釋一下,爲什麼認爲它是麋鹿?根據學生的回答,結合課件理解“角似鹿、面似馬、蹄似牛、尾似驢”。

3、表揚學生善於抓住事物最主要的特點進行辨析,但是認錯了,圖中的這個動物,人們也稱它爲“四不像”,角似鹿非鹿、面似馬非馬、蹄似牛非牛、尾似驢非驢,但它不是麋鹿。請你再仔細觀察一下這頭鹿和讀一讀這篇課文,從文章中尋找它不是麋鹿的理由,找到一條,請簡要地記錄一條。

4、小小組交流,形成小組意見。

5、指導全班彙報交流。(多媒體課件出示)

角——站着的時候,各枝尖都指向後方。

尾巴——鹿科動物中最長的。

蹄子——寬大,在沼澤中行動敏捷。

毛色——夏季棕紅色,冬季棕灰色。

6、你們所說的這些理由,都是麋鹿區別於其他鹿的顯著特點,作者緊緊抓住這些特點來寫了。這頭很像麋鹿的鹿叫“馴鹿”,想看真正的麋鹿嗎?但有一個交換條件,你看了以後,要像一個講解員一樣上臺來介紹麋鹿的主要特點,行嗎?(多媒體課件出示幾幅麋鹿圖)

7、同桌先合作練習,再請同學上臺介紹其外形特點。

四、高級講解,瞭解習性

1、提出更高要求:高級講解員應該具備很多素質,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能應付遊客的提問。誰願意當高級講解員?

2、您能告訴我麋鹿爲什麼就能適應沼澤生活呢?

3、您能告訴我麋鹿有哪些特點,可以用“最”字概括給我們聽嗎?

4、爲什麼麋鹿的自然繁殖能力很低呢?

5、指導朗讀。

6、小結,進行寫法指導。

五、總結質疑,佈置作業

1、學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2、你們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嗎?下節課,我們一起走進它的傳奇經歷。

3、當一個小講解員向家長或其他小朋友介紹麋鹿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

4、抄寫本課生字。

板書設計:17、麋鹿生活環境

外形特點奇特角尖、尾巴、毛色、蹄子

生活習性獨特

傳奇經歷

教學反思:麋鹿》是一篇說明文,語言沒有抒情類文章優美,學生讀之無味,我也覺得無從下手。如何將說明文教得有滋有味呢?我覺得要讓說明文教學多點兒童味。學生不喜歡上說明文,關鍵是我們的方法出現了問題。說明文教學我們要善於創設一個個巧妙的'情境,“誘”孩子去親近文本、表達文本、超越文本,讓教學變得妙趣橫生,那麼有誰不愛學說明文呢?

在這節課例研修課上,由於事先做了充分準備,我的課堂語言比起以前精煉多了。我又對多媒體課件進行了修改,更加科學了。關於描紅則聽取同事的建議,相機重點抓住兩個字示範指導,果然效果更好。

研修心得:麋鹿》第一課時是我本學期的校內語文公開課。這是一篇說明文,一不小心就會上成科學課,語言沒有抒情類文章優美,學生讀之無味,我也覺得無從下手。如何將說明文教得有滋有味呢?在課前我認真研讀教材,查閱大量資料,特別拜讀了浙江青年名師蔣軍晶執教的《麋鹿》,不禁爲其精湛的教學藝術所深深折服。他的課讓我深深感到:只要引導得法,說明文也能教出濃濃的語文味。

爲此,我選定了這篇課文,並且結合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我請教研組長爲我的教學設計做指導,又進行反覆修改。這樣,前後修改了三遍,反覆備課,使自己理清了教學思路。由於教學設計新穎,教學方法的運用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課堂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機會,又運用了多媒體課件,整節課學生積極性很高。尤其是一些後進生的踊躍參與,更是讓我感到欣慰。一節課下來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自我感覺良好,畢竟爲了這節課付出了很多,平時,是沒法讓每節課都這樣精心準備的。

在評課中,同事們給了我很高的評價。其中,這節課的亮點是隨文識字,沒有把生字從文中抽出來學習,而是放在學習主要內容時以填空的方式出現。採用了以“義”尋“詞”、聯繫生活實際等多種方法,讓學生理解重點詞語。如此,既降低了難度,又讓學生覺得新奇有趣。接着又板書概括段意的詞語,讓學生讀出相應的段落並思考出示的整段話和這篇文章的關係。這樣,將概括介紹麋鹿的文字的效應發揮得淋漓盡致:識字、釋義、感知文本,概括大意。教師能夠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意識,課堂的評價體系完善,學生評價能力強。但是這節課也存在着諸多不足。比如:我的課堂語言不夠精煉、有感染力,教學時顯得有些緊張。指導朗讀缺乏層次性,多媒體課件製作得太多,顯得突兀。指導描紅安排的時機不太適合,可以重點抓住一兩個字示範指導。在哪裏跌倒,就在哪裏爬起來。因此,這次課例研修我還是選擇這一課,我又重新撰寫教學設計,請傅主任、李老師給我的教學設計作指導和修改。在修改、完善後,我在二班上了這節課,請傅主任、李老師觀察我的課堂教學,給我的課堂教學實施提出寶貴的意見。我再結合他們的意見,對自身的課堂教學進行反思、改進,撰寫出更適合本班實際的教學設計來。這樣下來,雖然顯得有些累,但是受益匪淺。與以往的教研活動相比,對自己的專業成長更有幫助。以前,只是上一節課,大家觀觀議議,並不會把這節課再去上一遍,若談教訓,只是很多課文的共性問題,或者等到若干年以後再去上這一課,或許會有一些改進,但天知道會在哪一年,又或是早已換版本了。這樣,教學水平又如何能有較大提高呢?我有幸參加了國培,經過這一階段的學習,我真的感觸很多,收穫也很豐碩。這次網絡培訓,在安排上真可謂獨具匠心。有了這個網絡學習的平臺,我一邊學習一邊與自己的實踐、自己的研究進行對比,幾個月下來我確有“豁然開朗”之感。在平臺上,在班級羣裏,我學到了很多我根本沒意識到的東西。在教學過程中,我還存在太多的問題,但我會把這些新的教學理念和新的教學模式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去,在學校的新課改教學中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8

一、教學目標

1.讀背古詩詞,體會詩人背景離鄉的離愁。

2.閱讀短文,認識科學家巴甫洛夫爲科學奉獻,直至生命最後一息的動人故事,學習他的高尚品質。

3.引導學生模擬當小記者,懂得有關小記者的知識,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4.會寫記事文章,並從中有所領悟。

二、教學重點

1.閱讀短文,學習科學家巴甫洛夫爲科學默默奉獻一生的高尚品質。

2.通過模擬當小記者,訓練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三、教學方法:

討論法,練習法、

四、教學手段:

用"小黑板"輔助教學、

五、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61)

一、教學內容

1、讀背古詩詞,體會詞人背景離鄉的離愁。

2、閱讀短文,認識科學家巴甫洛夫爲科學奉獻,直至生命

最後一息的動人故事,學習他的高尚品質。

二、教具準備

1、抄有古詩詞的小黑板。

2.抄有P98第l題答案(即短文第4節部分內容)的小黑板。

三、教學過程

<一>複習古詩.

誰記得我們學過的關於思念家鄉的詩?自由起立背一、二句或整首。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辛棄疾寫的思念家鄉的古詞。(出示小黑板。,)

<二>學習古詩詞、

1.生自由練讀後,鼓勵大膽的孩子起立試讀。

2.正音。

菩(pú)薩(shà)蠻(mán):詞牌名。

鵬鴿(zhègū):鳥,像雞,比雞小,羽毛照白相雜,善走,不能久飛,吃植物的種子和昆蟲等。肉味鮮美。

3.指導正確朗讀古詞。

4.講解有關知識。(可由師生共同來講、)

(1)生簡介辛棄疾。

(2)本詞共兩闕,中間用空格來表示。

(3)江西造口壁:地名。

(4)書:寫

5、講解詩意。

鬱孤臺下這贛江的水,

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淚。

我舉頭眺望西北的長安,

可惜只見到無數的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擋住,

浩浩江水終於向東流去,

江邊日晚我正滿懷愁緒,

聽到深山傳來聲聲鷓鴣。

6.弄清作者當時的心情。

詞中的“可憐“愁餘”二詞體現了詩人的憂愁。

7.指導感情朗讀與背誦。

四、完成短文閱讀。

1.談話:你聽過別人說他很忙嗎?他一般在什麼情況下說這句話?

2.揭題,板題 巴甫洛夫很忙。(簡介巴甫洛夫)

3.齊讀1—3節,瞭解說這話的人物、時間及省略號的.有關推測。

4.自由瀆文,完成課後思考題一。(用文中的語言來回答。)

出示第4節部分內容,回答巴甫洛夫“忙”的內容,體會這位偉大的科學獻身科學的高尚品質。

a.摯愛:深深地愛着。

b.“感性材料”指上文的在生命最後一刻,巴甫洛夫向助手口授的關於自己生命衰變的感覺。

c.不近人情:文中指巴甫洛夫爲了不影響自己最後的工作,拒絕了親人朋友的關心、探望。引導學生體會他對人情的冷漠與對科學的熱愛。

5、組織學生圍繞這一壯舉展開討論,進一步明確人物品質和文章中心。

(1)用一句話來讚美巴甫洛夫。(圍繞第5節的點明中心的詞)

(2)聯繫自己的見聞,說說是不是還有其他科學家也像本文主人公這樣爲科學獻身;

(3)從反面例子談談那些浪費時光,只爲自己享受的人的品質及你對他們的看法,理解“視庸俗爲潮流,視利己爲高尚。”

6.齊讀短文,在讀中得到感情的昇華、

五作業設計

完成短文後面的二個問答題。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瞭解作者所訪之“友”。

②抓住重點詞語,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構思。

③展開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④熱愛自然,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感知內容,理清思路,反覆誦讀,體會作者的感情。

 課前準備: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可以讓學生自主討論學習本文,指導學生反覆朗讀,通過朗讀來理解文章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內容:

抓重點詞語,感知內容,理清思路,誦讀感悟。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悟

 ①導入新課,閱讀標題,揣測文章的內容,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

板書課題:山中訪友

讀課題,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訪問一位怎樣的朋友?訪問的情形會是怎樣的?

(學生可以自由發揮,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圓其說,即可。)

學生可能會說:

訪一位多年不見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藝;

訪一位隱居山中的詩人——煮茶論詩;

訪一位得道的僧人——禪悟人生;

訪山中的動物——要保護動物等……

教師:可作者是怎樣說的呢?

讓我們“帶着滿懷的好心情”,帶着豐富的想像,跟隨作者,走進山林,走到山澗邊,去感受作者的心,去會晤作者“山中的衆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動情的話語描繪的.那童話般的世界。

 ②學生速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教師正音。

幽徑、逝川、青翠、唱和、湛藍、贊助、玄奧、清澈、禪心、凝神、犬吠、德高望重、波光明滅、返老還童、津津樂道、梔子花

③感悟內容

點名讓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同學帶着問題聽讀課文。

a、作者在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

b.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學生討論明確:

讀到第3自然段,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作者要訪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橋——樹林——山泉——小溪——白雲——瀑布——懸崖——雲雀——石頭——落葉——小花——陣雨——老柏樹——螞蟻——歸鳥

字裏行間透露出作者與山中朋友之間的親切,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研讀與賞析

作者與大自然是那樣貼近,關係是那麼密切,他在山中拜訪的都是一些什麼樣的朋友?作者分別從山中的衆朋友身上感悟到什麼?得到了怎樣的啓示?

 ①精細地朗讀課文,細細品味,自主探究,討論明確:

古橋——德高望重——古老而堅韌的靈魂

樹林——知己——我變成了樹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渾濁

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詩

白雲——大嫂——天空的護士,使天空返老還童

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無回報地從古唱到今

懸崖—一爺爺一一給人清淨、無雜念的心境

雲雀——弟弟——純潔少年,從不說是非

石頭——敲擊——時間的回聲

落葉——紋理——命運的手相

小花——採一朵插頭上——悄悄做一會兒女性(尋找一份莢)

陣雨——俠客吼叫,醉酒的詩人朗誦——感動又嚇人

歸鳥——伴我披月回家女

作者從山中的衆朋友身上悟到並得到了這樣的啓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變的堅韌的靈魂;要深深紮根於人民大衆當中;要愛護大自然,保護人類的朋友——鳥類;要淳樸善良用愛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於工作和生活。

 ②合作探究:

作者“帶着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進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爲什麼卻說成“山中訪友”?

 討論明確

作者訪問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豐富、新奇,充滿童心童趣,構思新奇。以這樣的方式敘述,使讀者也走進畫面中,走進作者的心境中,彷彿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們每一位讀者的,於是感到更加親切,似乎我們也隨着作者把自己想像爲一棵樹,使樹與我融爲一體讀者時時會被作者的童心打動,時時被流淌在字裏行間的激情感染,我們與大自然是這樣的貼近,甚至會融爲一體,又怎麼能不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呢?

③帶着感情朗讀課文,去體會那“童話般的世界”。

 體驗與反思

①質疑交流

我們隨着作者“帶着一路月色”“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體驗?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珍視我們自然界的朋友?

學生討論交流,學生可以向同學質疑,也可以向老師質疑,形成討論交流的過程。

 教師小結

當你帶着好奇和輕鬆愉快的心情讀完這篇散文之後,在你被那美妙絕倫、如行雲流水般的語言帶進山中之後,你除了被童話般的意境陶醉外,你還會從字裏行間透出的情愫裏感受到作者對大自然、對生活的那種深切的熱愛。並且,你還會感悟到作者對人生那種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變的的堅韌的靈魂;要深深紮根於人民大衆當中;要愛護大自然,保護人類的朋友——鳥類;要淳樸善良;用愛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遠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於工作和生活。

 拓展延伸作業

假設你是某一景物,實際上景物已經成爲遊人的朋友了,請你以景物爲角色,與遊人互訴心聲。寫一段文字,字數不限,下節課交流。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10

一、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沙俄時代窮人的悲慘生活和他們的美好心靈。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3.展開合理的想象,續編《窮人》的故事。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1.從桑娜的行動和思想活動中體會窮人的美好心靈。

2.續編故事,展開想象。

三、教具準備

1.生字生詞卡片。

2.教學掛圖。

四、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生字詞,理清課文順序,給課文分段。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課

1.聽寫詞語。

搖籃圍裙烤鵝凍僵火焰薄紗櫥窗

灌進來暖烘烘聖誕樹明晃晃眨眼睛

2.同座互相批改。

二、檢查預習

1.《窮人》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誰?(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我們讀過他寫的什麼文章?讀過他寫的《跳水)

2.《窮人》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誰能用兩三句話把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說一說?(請兩三個學生說說,大概意思正確就行。)

3,用生字生詞卡片檢查生字讀音。(提醒注意”濺、填、怨”都是前鼻音。)

三、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1.開火車朗讀課文(按座位順序每人朗讀一段)。大家邊聽邊想,這篇課文先講什麼,再講什麼,最後講什麼,可以分成哪幾個部分。

2。這篇課文可以分爲幾段?每段講的是什麼?(可以分爲三段。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段j講漁大的妻子桑娜在海風呼嘯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歸來。從第三自然段到第十一自然段是第二段,講桑娜出門去看丈夫是否回來,順便去看生病的鄰居西蒙,發現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兩個孩子。從第十二自然段到結束是第三段,講漁夫回來,聽說西蒙死了,主動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來撫養。)

四、按分成的三段朗讀課文

1.同座互相練習朗讀。

2.指名分段朗讀。

五、識記生字。書寫生字詞

每個字寫兩遍,能組成詞的組成詞寫。

六、佈置作業

根據課後“思考·練習”第一、二題,進一步自學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抓住重點語句閱讀理解課文第一~三段。練習概括中心思想。

教學過程:

一、引導抓住重點語句閱讀理解

1、經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瞭解了《窮人》這篇課文的故事情節毛要想深入地理解課文,還要抓住重點語句來閱讀思考。同學們在預習的時候,畫出了哪些重點語句?還有哪些不懂的語句?請提出來。

2.學生提出重點語句和不懂的語句,大家在這些地方做上記號。

二、指導理解第一段

1。指名朗讀第一段。

2.從第一段中可以看出,桑娜家的生活怎樣?(生活很艱難。)怎麼看出來的?

(學生讀講有關的語句。)

3.桑娜家的生活很艱難,課文中爲什麼說“這間漁家的小屋裏卻溫暖而舒適”呢?

(從兩個方面來體會:首先,“溫暖而舒適”是對照屋外的寒風呼嘯來說的;第二,這個“溫暖而舒適”是靠漁夫冒着生命危險和桑娜的勤勞能幹來維持的。)

三、指導理解第二段

1.指名朗讀第二段。

2.桑娜在把兩個孩子抱回家的時候是怎麼想的?(她沒有怎麼想)你從哪兒看出來的?(從“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爲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這個句子中看出來的。)

3.從“非這樣做不可”這幾個字中,你們體會到了什麼?(“非這樣做不可”,就是應該這樣做,必須這樣做。桑娜抱回兩個孩子的時候,想也沒想,只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這充分表現了桑娜善良和樂於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

4.把兩個孩子抱回家以後,桑娜是怎麼想的?(她覺得沒法對丈夫說,她怕丈夫不伺意,丈夫可能會揍她。)她爲什麼這樣想?(因爲生活實在太艱難了,丈夫的擔子實在大重了,再增加兩個孩子,這不是鬧着玩的。桑娜這樣想,是爲丈夫擔心。)

5.從“嗯,揍我一頓也好”這句話中,你們體會到了什麼?(桑娜想“揍我一頓也好”,意思就是:只要丈夫同意收留兩個孩子,肩己寧願捱揍。從這裏、我們叉一次體會到了桑娜的善良和樂於助人。)

四、指導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讀第三段

2.漁夫聽說西蒙死了是怎麼想的?(他想,孩子和死人呆在一起不行,要趕快把他們抱來。)

3.從“我們總能熬過去的”這句話中,你們體會到了什麼?(這個“熬”字,說明漁夫準備過更艱苦的生活。從“總能熬過去”可以看出,漁夫已經下了決心,不管有多麼大的困難,也要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撫養成人。這說明漁夫和桑娜一樣,很善良。樂於幫助別人。)

五、練習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

1.提出練習要求:把整篇文章連起來想一想,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情,表達了怎樣的思想?在練習本上,把這篇課文的中心思想寫一寫。

2.學生按要求練習概括中心思想。(課文通過漁夫和桑娜主動收養鄰居西蒙死後留下的兩個孩子這件事,讚揚了漁夫和桑娜勤勞、善良、樂於助人的美好品質。)

3;作者是怎樣一層一層地表達這個中心思想的?(作者先寫了桑娜家生活的艱難,漁夫出海打魚冒着風險,再講桑娜抱回西蒙的兩個孩子的舉動和她的心理活動,最後講漁夫決定撫養西蒙留下的兩個孩子。這樣一層一層講下來,就使我們看到了這兩個窮人都有一顆善良的`心,看到了他們勤勞、樂於助人的美好品質。)

六、佈置作業

1.想一想,漁夫和桑娜收留了西蒙的兩個孩子以後會怎麼樣。

2.看看“讀讀寫寫”中的詞語,準備聽寫。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聽寫詞語,指導展開想象續編故事。

教學過程:

一、聽寫“讀讀寫寫”中的部分詞語

1.今天我們要做個聽寫練習,聽寫“讀讀寫寫”中的詞語,請同學們先準備一下,有不會寫的字,仔細看一看,也可以寫一寫。

2.聽寫詞語:

舒適:擱板帳子健康抱怨顧惜勉強

填飽傾聽探望憂慮潮溼沉默嚴肅

濺起浪花海風呼嘯臉色蒼白自作自受

3.同座互相批改。

二、指導展開想象,續編故事

1、貼出掛圖。請同學們根據課文的內容和這幅掛圖,想象一下,漁夫和桑娜收養了西蒙的兩個孩子以後,又會發生一些什麼事情呢?

2、學生進行交流,談自己對故事發展的想象,教師就想象是否合理作適當指導。

3、課後“思考·練習”第五題要求續編故事,什麼叫“續編故事”?(就是把這個故事繼續講下去。)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想象來續編故事,用二三百字把你續編的故事寫下來。寫的時候要注意兩點:一是續編的故事的中心思想和《窮人》這篇課文的中心思想要一致,漁夫、桑娜勤勞善良的品質不能改變;二是故事情節的發展要合理。

三、學生寫續編的故事(大約用20分鐘)

四、請四五個學生讀續編的故事,師生酌情評議

五、佈置作業

1.修改續編的故事。

2.預習下一課《琥珀》

板書:

桑娜探望西蒙

(窮憂)抱回孩子

心地善良漁夫歸來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11

一、語文課程標準對本冊的要求

(一)識字與寫字

1、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

2、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美感。

(二)閱讀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於300字。

3、能借助詞典閱讀,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

4、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

5、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6、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瞭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

7、閱讀敘事性作品,瞭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蒐集信息。

9、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體會頓號與逗號、分號與句號的不同用法。

10、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

11、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

(三)習作

1、懂得寫作是爲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

2、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3、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習作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學寫讀書筆記和常見應用文。

5、能根據表達需要,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6、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範、整潔。

7、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40分鐘能完成不少於400字的習作。

(四)口語實際

1、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

2、樂於參與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3、聽他人說話認真耐心,能抓住要點,並能簡要轉述。

4、表達要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

5、能根據交流的對象和場合,稍作準備,做簡單的發言。

6、在交際中注意語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語言。

(五)綜合性學習

1、爲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2、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對所策劃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學寫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

3、對自己身邊的、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或電視、電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組織討論、專題演講,學習辨別是非善惡。

4、初步瞭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

二、全冊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繼續按專題組織單元,共設計了六個專題,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風民俗、深深的懷念、外國名篇名著、科學精神、難忘小學生活。在六組教材之後,安排了一組“古詩詞背誦”,提供了10首供學生讀背的古詩詞。在教材的最後,還安排了“綜合複習”,爲教師準備了9篇複習材料以供期末複習時使用。

本冊教材除去第六組,共有課文21篇課文,其中10篇精讀課文,11篇略讀課文。第一單元以“人生感悟”爲專題,選編的5篇課文,從不同角度闡明瞭人生的哲理;第二單元以“民風民俗”爲主題,選編的4篇課文,從不同角度介紹了各具特色的民風民俗,反映了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第三單元以“深深的懷念”的課文的學習爲主,本組課文追憶了革命先輩的感人事蹟;第四單元圍繞着“外國名篇名著”,學習了本組課文,使學生得到異域文化精華的滋養;第五單元教材圍繞着“科學精神”這個主題,安排了4篇課文,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對科學精神作出了闡釋;第六單元教材以“難忘小學生活”爲專題,充分運用多種語文形式,讓學生回憶美好的小學生活,互相激勵,繼續前進。

除去第六組,本冊教材共有五個語文園地,每組由“導語”“課例”口語交際·習作,回顧-拓展四部分。全冊共安排了三次“資料袋”,五次“閱讀鏈接”。

三、全冊教學要求:

1、本冊要求會寫80字。會使用字典和詞典,有一定否認獨立識字的能力。

2、能用普通話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默讀有一定的速度,並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4、領悟作者抓住特點進行描寫的寫作手段。

5、能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6、在閱讀中要揣摩文章的敘述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基本的表達方法。

7、把握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細心觀察,領悟基本的表達方法。

8、學習詩歌、敘事性。說明性等不同文章的閱讀,在瞭解內容的基礎上,理清順序,領悟表達方法。

9、繼續加強精讀和略讀能力的培養,瀏覽能力也需進一步提高。

10、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用普通話,注意語言美。

11、習作內容要具體,感情要真實,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寫常見的應用文。

四、全冊教學重點、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隨着作者的敘述,在頭腦中浮現出生動的畫面,品味優美的語言,體會表達方法。

3、抓住重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作者的寫作特點。

4、結合重點語句體會作者的感情,並揣摩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5、文言文中古今字義不同時學生閱讀理解的難點。

6、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把握劇情,通過人物對話,體會人物的機智、勇敢、和愛國情懷。

7、體會作者描寫景物時,由於觀察角度不同,表達方法不同。

8、入情入境地朗讀,感受作者融入大自然的獨特感受。

9、領悟課文讓人感到的地方,感受人物的崇高品質。

10、在經典故事中,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感受人物的栩栩如生。

11、感受人物形象,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

12、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從中受到啓示與教育。

五、課時安排:

一單元13課時

二單元13課時

三單元13課時

四單元13課時

五單元13課時

六單元13課時

古詩詞背誦14課時

綜合複習13課時

共105課時

六、改進教法、提高教學質量的設想:

隨着時代的飛速發展,《語文課標》給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跟上時代的步伐,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我認爲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更新觀念。我們必須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認真學習現代教育觀念,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努力探索研究性學習,創新學習,實踐自主合作,探索學習模式,必須加強自身的業務素質學習,要不斷更新舊知,做永不枯竭的源泉

二、上好課,備好課。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必須上好課,備好課,進行創新性教學,有創新意識,不受經驗和套路的束縛,不墨守成規,在教學中要獨闢蹊徑,別出心裁,不拘一格地設計思路,選擇教學方法。

三、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抓好學生的習作訓練。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力爭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成長,多讀書,充分利用閱讀課,結合蓓蕾讀書工程的實施計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調動學生習作的積極性,訓練學生善於積累,有話可寫,方法靈活,新穎,培養學生的寫作素質。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寫7個字。正確讀寫生字詞語。

2、能快速地默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積累優美的語言。

3、整體感知閏土的形象。

過程與方法:

1、有速度地默讀課文。

2、概括課文主要講了幾件事。

3、根據描寫展開聯想。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課文寫景優美,寫場面生動,可引導學生談讀後的感受,引導學生想象感興趣的場景。體會閏土的健康、機靈、純樸和勇敢。

教學重點:

在用比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的基礎上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準備:

1、查找魯迅先生的有關資料。

2、製作多媒體課件。

設計理念:

1、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瞭解之後,讓他們以小組形式進行交流,進而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2、注重以讀爲主。本節課採用較多形式的讀,其最終的目的,不僅是培養學生讀的能力,更是希望通過讀,讓學生在讀中促理解,促感受,讓學生真正地與文本與作者進行交流。

3、注重知識積累。讀一篇文章能讀懂是目的之一,但重要的是要把知識進行積累達到運用,因此,教學第一、四自然段,讓學生讀→背→仿寫,就是在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學會對知識的積累,從而達到運用。

4、注重課內外的知識的延伸。在課堂上學習一篇課文只是一篇,老師找的資料也不是包羅萬象,更重要的是要激發學生自己學習的興趣。課後的拓展延伸,實際上是對課外學習能力的培養。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文學家──魯迅先生。(課件出示魯迅先生圖片)你對魯迅先生有哪些瞭解?(學生彙報所蒐集的有關魯迅的資料)老師補充:魯迅(1881--1936),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浙江紹興人。選入小學課本的作品有:《少年閏土》節選《故鄉》;《在仙台》節選《藤野先生》;《經顏黎明的'信》。

主要作品簡介:《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小說:《藥》、《孔乙已》、《祝福》、《傷逝》、《阿Q正傳》,

雜文:《三閒集》、《且介亭雜文》

2、今天魯迅先生給我們帶來了一位和我們彷彿年紀的朋友,他就是——板書課題:少年閏土

3、齊讀課題。師:“閏土”在當時和“我”是什麼關係?

4、快速默讀課文,找出依據。(“我”是少爺,閏土是給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兒子。他們是主人和僕人的關係,更是一對好朋友)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課件出示生字新詞,檢查識讀。檢查讀文情況,注意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畫出不理解的詞句,自己思考,教師加以引導。

2、通過課前預習,你讀懂了什麼?學生交流。(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文章的主要內容,少年閏土給自己的印象,閏土講的許多“希奇的事”等等)

3、你最喜歡哪些段落?爲什麼?能把喜歡的段落讀給老師和同學們聽嗎?學生輪流讀文,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字句。

三、質疑問難,釋疑存疑:

1、你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句子或不明白的問題?先小組內交流,解決不了的提出來。

2、學生提出問題,教師根據情況,能解決的馬上解決;需要在學習課文過程中解決的,可暫時存疑。

四、帶着問題,深入探究:

1、閏土這個名字是怎樣來的?指生讀第3自然段。看哪位同學能解釋。理解“五行”的意思。(五行:指水、金、火、木、土)

2、就是這樣一位少年,我們初次見面是怎樣的情景?齊讀第4自然段。(引導學生清楚這是對閏土的外貌的描寫)議:閏土的外貌描寫給你怎樣的印象?

3、閏土和“我”不到半日,便熟識了。第二天他給“我”講了好多“希奇的事”。(課件出示閏土給我講希奇事的課文插圖)他給我講了哪些稀奇的事?自由讀文,在課本空白處作批註。學生交流。

在這幾件希奇事中,你對哪件最感興趣?爲什麼?(用自己的話說最感興趣的事,鍛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請有聲有色地朗讀你喜歡的段落,讀出你的感悟。(小組內讀,相互評價;推薦讀)

4、教師引導學習“看瓜刺猹”:

⑴課文中哪幾件事重點描寫了閏土的動作?

⑵在這幾件事裏,哪件事給你印象最深?爲什麼?

⑶學生暢談

⑷教師小結:這一段話最能突出少年閏土聰明、能幹、勇敢的特點,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現在誰的腦子裏已經浮現了這樣一幅神奇的畫面?

⑸引導同學們想象第一自然段描述的畫面:同學們,你們想一想:看瓜刺猹這件事發生在什麼時間,(晚上);當時是什麼樣的天空,(深藍的天空);什麼樣的圓月,(金黃的圓月);什麼樣的西瓜地,(碧綠的西瓜地);什麼樣的銀項圈,(明晃晃的銀項圈)。作者就是抓住了這幾種不同色彩的景物特徵,把我們帶入了一個神奇般的美妙世界,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⑹自由輕聲讀第一自然段、指名讀、輕聲齊讀……讓大家一次又一次地體會感情。

⑺在這樣一幅色彩鮮明的畫面中,“其中有一個少年”“其”怎樣講?(那中間,課文中指西瓜地。)

⑻同學們,作者對三十年前的朋友如此記憶猶新,可見看瓜刺猹這件事給他的印象是很深的。現在請同學們把描寫少年閏土勇敢刺猹主要動作的詞語找出來。

5、學生自學“捕鳥、撿貝殼”兩件事:

⑴說說“看瓜刺猹”這件事我們是如何學習的?

⑵誰能給大家說說其它兩件事,又表現了少年閏土的什麼特點?

⑶學生暢談。⑷適時演示“捕鳥”動畫,加深理解和體會。

①從捕鳥這件事,也可以看出少年閏土聰明能幹的特點。

②從這件事,還可以看出閏土知識豐富,他能認識好多鳥,我們卻不然。

③從閏土撿貝殼這件事我們也可以看出閏土知識很豐富,他知道好多種貝殼的名字。

6、剛纔從同學們的發言中,我們確實感到閏土所講的這幾件事,都是生長在海濱的農村孩子最熟悉的事,也是少年兒童生活中的趣事。這幾件事,生動地顯示出少年閏土確實是一個聰明能幹、活潑可愛的農村少年,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從小就熱愛農村生活和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7、再讀讀這四件事,從中你覺得閏土是個怎樣的人?從哪裏看出來的?

8、和“閏土”相比,“我”是怎樣的人?指讀有關句子。(此處重點處理:“啊!閏土的心裏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裏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閏土“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說明閏土的知識豐富。而“我”和我的朋友“只看見院子裏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說明“我們”只能在一個小天地裏活動,看不見外面多姿多彩的有趣的世界。閏土知道的事情,我和我的朋友都不知道。)

五、佈置作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魯迅先生外貌描寫的方法,描寫一位好朋友。

第二課時

一、檢查朗讀情況: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最喜歡哪些段落?想讀給大家聽嗎?自己先試一試。指名學生朗讀。

二、抓住重點,深入探究:

閏土講的四件事中,哪一件給你的印象最深?爲什麼?再瀏覽全文,並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談談閏土給自己留下的印象。

三、研討表達,體會寫法

師:通過本課的學習,大家有個共同的體會:閏土是個活潑可愛的少年。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去寫閏土的?請同學們畫出有關句子,自己讀一讀。引導學生體會是從外貌、動作、語言等方面去刻畫少年閏土的形象的。學生讀所畫句子。師相機指導朗讀。

,少年閏土教學設計2

(1)重點處理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兩處對閏土的外貌描寫。

①月夜閏土刺猹的場景。在優美的月夜田園景象中,通過對閏土刺猹時外貌、動作的描寫,一位勇敢機智的少年形象展現在同學們面前。指導學生朗讀時要注意語氣語調的變化對錶達的作用,可以用舒緩的語氣,體現出靜謐的特點。人物描寫可以用略帶興奮的語氣來讀,把人物的機敏勇敢通過語氣體現出來。

出示課文第一幅插圖,引導學生背誦第1自然段。

②“我”和閏土初次見面的情景。這是對閏土的第二次外貌描寫:紫色的圓臉、戴小氈帽、頸套銀項圈、見人怕羞。這與第1自然段的描寫合起來,構成閏土的外貌特徵。從這裏可以看出閏土是一個典型的農家少年。指導朗讀時,可以引導學生用平緩的語氣去讀。

(2)閏土和“我”的對話部分。這是對人物的語言描寫。可採用先自讀、後分角色朗讀的方式。注意:閏土講的這些事,“我”是不知道的。所以讀閏土的話可以乾脆利索,體現他的聰明能幹;讀“我”的話時,可以讀出好奇和佩服、羨慕的語氣。

教師小結:作者是抓住了少年閏土的外貌、動作、語言等去刻畫人物特點的,通過這幾方面的描寫,一個天真活潑、機智勇敢、見多識廣的農家少年形象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四、再讀全文,拓展延伸:讓我們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閏土和“我”的交往過程,想象少年閏土的形象。師:同學們,“我”和少年閏土儘管家境不同,一個是富家子弟,一個是窮苦孩子,卻結下了純真的友誼。然而,三十年後,“我”和閏土再次相遇時,閏土的巨大變化卻讓“我”大吃一驚。他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歷盡三十年的滄桑之後,“我們”還是那麼親密無間嗎?如果想知道,請同學們課下閱讀魯迅的小說《故鄉》,相信你會有更大的收穫。我們將利用閱讀課交流讀書體會。

板書設計

紫色的圓臉

外貌描寫頭戴小氈帽年少、健康天真、活潑

頸套銀項圈

少年閏土雪地捕鳥

語言行動描寫:夏日拾貝殼聰明能幹、

看瓜刺猹勇敢、見多識廣

潮汛看跳魚兒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13

1.引語:同學們,詩歌是文學寶庫中的瑰寶,而我國正是一個詩歌的國度。回憶一下我們都學過哪些詩歌呢?你知道哪些詩人呢?

2.除了中國的詩人,詩作,你還知道其他國家有哪些著名的詩人和詩歌嗎?

3.師: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詩歌,天真的兒歌、樸素的民歌……你一定想更多的瞭解詩歌,那就讓我們在第六組的學習中一起去輕叩詩歌的大門吧。

二、合作討論,制訂活動計劃

1.引語:在進行綜合性學習之前,要做好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制定活動計劃。有了好的活動計劃,就爲活動的成功奠定了基礎。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在制定綜合性學習活動計劃時有哪些要求?

2.學生彙報制定活動計劃的要求。教師相機強調:(1)自由組成小組(2)討論活動內容(3)制訂活動計劃(4)活動計劃包括:活動時間、活動內容、參加人員、分工情況等(5)活動結束後要展示活動成果)

3.教師提示:爲了更好地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課本中特向我們提出了一些建議,請大家一同走進課本P99頁和106頁。

4.學生自由讀P99頁和106頁的“活動建議”。

[要求:從活動建議中知道一些什麼?哪些建議要特別注意?]

5.明確建議,突出活動重點。

(1)指名讀“活動建議”。

(2)彙報讀懂哪些要求。

(學生彙報,教師相機提示:圍繞“詩海拾貝”,“與詩同行”可以有選擇地開展哪些活動,如何開展活動。)

師進行總結這次綜合性學習開展的活動有:(1)通過多種途徑,蒐集詩歌或記錄當地的民歌、童謠,以及有關詩歌的知識和故事等。(2)按照一定的`類別,對蒐集到的詩歌進行整理、歸類。(3)欣賞自己喜歡的詩歌,大體把握詩意,體會詩人的感情。(準備一個筆記本)(4)舉行詩歌朗誦會。(5)根據興趣,選擇開展寫童詩、詩歌知識競賽、合編小詩集等活動。

6.學生自由分組(適時關注學生分組的情況,並建議作適當調整)

7.學生分組討論活動計劃。

(提示:討論時要作好分工,如專人記錄討論結果,專人負責整理整理討論意見,並形成完整的計劃。)

三、討論交流,修改完善活動計劃

1.以小組爲單位彙報活動計劃。

2.師生共同評議。

(教師相機引導,提示注意計劃的完整、合理、科學以及活動形式儘量不重複)

3.小組根據評議,修改完善活動計劃。

四、課外閱讀,蒐集、查找、整理資料

學生根據擬定的計劃,進行相關的課外閱讀、資料的蒐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指定活動計劃,使學生心中更加明確了本次綜合性學習的目的及意義。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能夠有的放矢,有章可循,有利於更好的完成本次綜合性學習活動,引領學生邁進詩歌的殿堂。】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14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帶韻味,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領略大自然的秀美。

3.學習作者通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自然界中,美無處不在,只要細緻觀察,用心傾聽,你一定能發現美。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作者細緻觀察、用心傾聽後描繪的自然景觀。揭示課題:山雨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

(2)提醒需注意的字音, 並理解這個詞: 啼(tí)囀(zhūàn) 形容鳥兒婉轉地叫。

(3)談談對課文的初步印象。

(4)思考:作者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他觀察到了什麼?傾聽到了什麼?找到有關的句子劃下來。

二、朗讀賞析,深入感悟

(1)作者聽到了什麼?觀察到了什麼?請用課文裏的話回答。(先是聽見山雨的聲音,接着看到山雨改變了山林的顏色。)

(2)感悟山雨的音樂美。

①讀讀寫山雨聲音的'句子,找出句子中的比喻部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a沙啦啦,沙啦啦──

b像一曲 / 無字的歌謠,神奇地 / 從四面八方飄然而起,逐漸 / 清晰起來,由遠而近,由遠而近……

(這裏將雨聲比作“無字的歌謠”,從這奇特的想象中表達作者對山雨的無比喜愛。)

c雨聲裏,山中的每一塊 / 岩石、每一片 / 樹葉、每一叢 / 綠草,都變成了 / 奇妙無比的琴鍵。

(這裏作者把岩石、樹葉、綠草比作琴鍵。)

d飄飄灑灑的雨絲 / 是無數輕捷柔軟的手指,彈奏出 / 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每一個音符/ 都帶着幻想的色彩。

(作者將灑落的雨絲比作“輕捷柔軟的手指”,把雨聲比作“優雅的小曲”。)

②小結。作者通過大膽而又奇特的想象,寫出了山雨的音樂美,表達了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同時也帶給我們一個廣大的想象空間,引起我們產生無限美好的遐想。

(3)感悟山雨的色彩美。

讀讀這些寫雨色彩的句子,你體會到了什麼?

①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綠之中,綠得耀眼,綠得透明。(這裏實寫雨的色彩──綠,給人清新的感覺。)

②這清新的綠色彷彿在雨霧中流動,流進我的眼睛,流進我的心胸。(這是作者對雨色的想象。)

(4)這篇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寫的?(板書:雨前、雨中、雨後)

這場山雨是在人們不知道的情況下,悄悄地、悄悄地來,於是山林中演奏出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隨着這優美動聽的聲音,雨,改變了山林的顏色,綠得耀眼,綠得透明。而後,它又悄悄地、悄悄地走了,只留下了它的餘韻。

(5)感情朗讀,加深理解。

 三、背誦積累,拓展延伸

(1)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熟讀成誦。

(2)向學生推薦相關寫雨的課外美文,豐富積累。

 四、作業

完成同步習題相關作業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15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適度拓展,感悟人物語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的美好情感的薰陶。

二、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通過上一堂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課文描寫了錢學森赴美留學期間的一些經歷以及漫漫歸國路,文章語言樸實,卻字字含情,令人感動!這節課讓我們通過錢學森的語言,繼續走近這個人物,並走進他的內心世界,體會他的殷殷赤子情,拳拳愛國心。

2、齊讀題目

(二)讀文悟情。

1、請同學們速讀課文,看看錢學森說了幾次話,用直線劃出來,細細讀一讀,品一品,感受最深的地方,可以寫寫自己的想法。

2、學生自由讀,劃,味。

3、交流。(找到了幾次話?第一次是在哪在哪裏?出示第二自然段,生讀句子,教師劃語言:“我是中國人。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準備,爲的是回到祖國後能爲人民多做點事。”

(1)學生齊讀。

(2)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爲祖國作準備,那麼他在美國做了怎樣的準備?請同學們好好地讀這一自然段,體會體會。

(3)交流(刻苦學習和研究)你從哪裏看出來?(他成爲了馮·卡門教授最得意的學生和最得力的助手。兩個“最”字可以看出錢學森在美國時學習非常認真,成績也很優秀。)

這裏的“得意”是什麼意思?

(4)是啊,正是因爲錢學森刻苦學習,所以得到了卡門教授的高度評價,他曾讚賞說:“36歲的錢學森是一位天才,他所做的工作對發展高速空氣動力學和火箭推進技術有巨大的推動作用。”他如此發憤努力,爲的是什麼?(再讀錢說的這一段話)

(5)那麼錢學森又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說這段話的呢?請同學們再讀讀上文,好好想想。(他在美國享受着優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優越的工作條件。)

(6)你能想象他的富裕生活和優越的工作條件嗎?(交流引導:住洋房別墅,出門有汽車代步,衣食無憂,生活非常得舒適;有著名的導師指導,有世界一流的實驗室,這一切對他搞研究也極爲有利)

(7)可是,豐厚的生活待遇、一流的科研條件,這一切並沒能吸引住錢學森,他時刻想要回到祖國,他說——引讀錢學森的話。(教師趁機板書:抵擋物質誘惑)

(8)多麼樸實的一句話,但卻道出了錢學森的一片愛國情。下面還有哪裏也有錢學森的話?

5、出示錢學森說的第二段話。

“我們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國能夠從黑暗走向光明,這一天終於來到了。祖國現在是很窮,但是需要我們——祖國的兒女共同去創造,我們是應當回去的。”

(1)學生齊讀。 這段話是錢學森對誰說的?(在美國留學的中國留學生。)

(2)他怎麼會對中國留學生說這番話的?(出示留學生的話:留學生中有人勸他:“祖國剛解放,要錢沒錢,要設備沒設備,現在回去高科學研究,只怕有困難。”)

(3)同學們,從留學生的話裏,你知道了什麼?(祖國貧窮和落後,各方面不能與美國相比;回去工作非常艱難)

(4)教師描述:是的,當時的中國經歷了多年戰火的洗禮,可以說是一窮二白,一切都是百廢待興,無論是生活條件,還是搞科研的環境、設備,與美國提供的有着天壤之別。然而錢學森卻說(再讀他的這段話)

(5)你從中懂得了什麼?

是的,他明知祖國貧窮,卻絲毫不嫌棄,毅然決然地想要回去改變祖國的面貌,這是一般的留學生做不到,也是他們不願意做的,可他做到了,多麼了不起啊!(再讀)(板書:不嫌祖國貧窮)

(6)練習:是啊,祖國雖然窮,但錢學森相信只要中華兒女一起努力,我們的祖國不僅會從 黑暗 走向 光明 ,也會從 走向 ……

6、學習第五、六小節。

(1)新中國的誕生使錢學森下定決心隨時準備回國去,但是他要回國並不容易。讓我們先來聽聽美國的一位高級將領是怎麼說的?(指名讀第五節。)

(2)從美國將領的話中,你能讀懂寫什麼?

引導對“抵得上五個師”的理解(教師介紹:一個師相當於1萬人或五千人)(他創造的社會價值也是巨大的,他爲國家作出的貢獻是無法估量的,他是一個傑出的人才,)

(3)這樣的傑出人才,怎麼能讓他走呢?當然應當想盡一切辦法留住他。同學們,如果你就是美國政府的代表,準備怎麼來留住錢學森?

交流。

(我們會用更優厚的待遇,更多的錢來留住他。)

·是啊,面對金錢的誘惑,普通人的確很難抵擋。

(我們會給錢學森提供更優越的工作條件,讓他能全力施展自己的才華。)

·對於一個渴求事業成功的人來說,能讓他很好地施展自己的才華,取得事業的成功,這也很具有誘惑力。

(4)美國政府也是這麼做的。他們甚至誣衊、監禁、迫害錢學森,爲的就是阻止他回國。然而錢學森回國的決心一刻也沒有動搖過,也要回到祖國(板書:衝破百般阻撓)

(5)引讀第六小節。

8、小結:錢學森回國的道路漫長而艱辛,國外豐厚的物質生活誘惑不了他,國內貧窮的創業條件也沒有嚇退他,甚至美國那冰冷的監獄大門也沒能捆綁住他歸國的腳步。真是殷殷赤子情,拳拳愛國心哪!(板書:殷殷赤子情拳拳愛國心)

(三)想象拓展。

1、創設情境:22年的努力,15天的漂泊,克里夫蘭號巨輪終於靠岸了,在外漂泊多年的遊子終於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就在他雙腳踏上祖國土地的一霎那,他內心感慨萬千,那激動人心的一刻他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呢?請你展開想象說一說。

2、交流。(激動和決心)

(四)課後延伸。

1、當錢學森學有所成,他是多麼迫切地要回到祖國,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當他回國後,又爲建設祖國作出哪些卓越貢獻呢?請同學們齊讀課文第七自然段。

2、課文只用一句話介紹了錢學森的貢獻,老師這有份資料,同學們可以讀一讀,對錢學森作出的貢獻會有更多的瞭解。

3、此時此刻,我想同學們的心情很不平靜,你肯定有很多話要對錢學森說,你想說寫什麼?

4其實,有許多海外遊子,都像錢學森一樣,身在海外,心繫祖國;學成歸來,報效祖國,因爲他們心中永遠有一顆中國心!最後,讓我們伴隨着一曲《我的中國心》結束我們今天的學習。

板書:

抵擋物質誘惑

錢學森 不嫌祖國貧窮 殷殷赤子情

拳拳愛國心

衝破百般阻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