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語文五年級教學設計(15篇)

語文五年級教學設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1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爲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五年級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五年級教學設計(15篇)

語文五年級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語。

2、瞭解松鼠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激發學生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3、抓重點詞語理解課文,積累詞彙。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重點:瞭解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習性,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能按不同方面把課文分爲兩部分,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各部分寫具體的。

教學準備:有關松鼠的資料

課時劃分:兩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導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這裏有一個謎語:誰的尾巴長?誰的尾巴短?誰的尾巴像把傘?(學生回答:松鼠)

二、學生交流資料:

你喜歡松鼠嗎?爲什麼?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松鼠》。(板書課題)

三、自讀課文,說說松鼠給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麼?

學生們談感受:

美麗的小動物討人喜歡。四肢靈活、行動敏捷、閃閃發光的小眼睛,全身光滑,尾巴大而漂亮。(能談出自己的感受就行,不強調統一)

從哪幾方面體會到小松鼠美麗和可愛?

當學生談到小松鼠的特點時讓孩子從文中去找,切入到文中去學習課文。

學生談到小松鼠美麗,就讓學生到文去找,你從哪看出小動物美麗的?引導學生學習描寫小動物外形特點的部分。

學生談到小動物談到靈活或機靈時,引導學生到文中去找:你從哪感受到小松鼠的機靈的。

喜歡吃的東西、如何做窩……

(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進行學習,並指導學生在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的同時,學習描寫動物的方法。)

四、學生通讀課文,理清課文的脈絡、

全文共4個自然段,可分爲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從外形上介紹松鼠是一種美麗的小動物。

第二部分(2——4自然段)介紹了松鼠的生活習性。

松鼠在樹枝上跳來跳去,十分機靈。

學生總結:並板書:

1、活動:喜歡在樹枝上跳來跳去,十分的機靈。

2、住的:喜歡住在高大的老松樹上,窩暖和安全。

3、吃食:松子、榛子、橡慄、鳥蛋。

四、交流:學文後你有什麼想法?

五、作業:

1、熟讀課文。

2、觀察一種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瞭解它們的生活習性及特徵。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學生在體會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的同時,學習小作者描寫小動物的方法。

一、繼續學習課文:喜歡小松鼠嗎?

把你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讀出來。學生朗讀課文。

二、看看小作者爲什麼能把小松鼠寫的讓我們都非常喜歡呢?

學生談並學習寫好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先要從外形特徵去觀察小動物,再要觀察小動物的生活悄習性,如:小動物吃食時的樣子,睡覺時的樣子,遊戲時的樣子,喜歡做什麼……並學會把小動物寫活。(生動、形象)

結合語文天地的讀一讀,找出表示順序的詞語。讓學生學習用表示順序的詞語來練習說話。從而進一步感受作者對於小松鼠的喜愛之情。

回顧課文內容,填一填:松鼠的小面孔上,嵌着一雙的小眼睛。身上的毛,的好像搽過油。一條的大尾總是,顯得格外。

讓我們再來看看一篇寫小動物的文章《帶刺的朋友》語文天地中的開卷有益。

三、指導本課的字:

捷 遮 蔽

四、習作:認真觀察動物:

1、外形特徵

2、吃食物時的樣子、神態動作。

3、睡覺時的習慣和樣子。

4、做遊戲時的特點。

五、開卷有益:《帶刺的朋友》

語文五年級教學設計2

一、教材依據

《頂碗少年》是人教課標版第十二冊第一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描寫了一場扣人心絃的雜技表演。頂碗少年在一次表演中,連續兩次失誤,可是他沉着拼搏,第三次終於獲得了成功,博得了觀衆暴風雨般的掌聲。本篇略讀課文情節簡單而又一波三折,十分吸引學生;文章表述層次清楚,學生理解起來也比較容易;而作者從“少年、觀衆、碗”三個角度抓動作、神態、語言具體描寫,生動而細膩,很有特色。

二、設計思想

對於略讀課文,葉聖陶先生說過這樣的話:“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是補充;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是應用。”“精讀課文,是例子,是出發點,目的是指向學會自主閱讀。”因而,本課教學,我嘗試隱去教師“明目張膽”地教,轉而讓學生“粉墨登場”去學。主要採用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師只是適時點撥。“把握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領悟表達方法”這是六年級閱讀教學重點強化的內容,也是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重點訓練內容。因而,在學生自讀自悟及交流的過程中,我重點在“主要內容”、“思想感情”、“表達方法”方面作點撥。

三、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把握主要內容,結合課文內容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通過學習,使學生懂得不論遇到多少艱難曲折,也不要退縮,只要堅持下去,就能獲得成功的道理。

4、學習作者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四、教學重點:

1、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從故事中感悟人生哲理。

2、感知作者多角度細膩描寫的表達方式,並學以致用。

五、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六、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揭題導入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我國著名作家趙麗宏先生寫的《頂碗少年》,一起讀課題:(《頂碗少年》)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請大家翻開語文書第十一頁,認真地把課文讀一遍,包括閱讀提示也要讀一讀。

(二)初讀感知,把握全文

1、大家認認真真地讀了一遍,肯定有不少收穫吧。比如主要內容、文章的結構等。誰先來說一說。

2、學生自主交流。

預設:

當學生說到主要內容時,讓學生說說是用什麼方法概括的。教師點出:像這樣寫人寫事的文章,“段意連接法”和“誰做什麼”的句式來概括主要內容都是相當不錯的方法。以此達到強化目的。

當學生說到課文首尾呼應時,注意引導學生說說具體從哪些句子來體會的。畢竟,學生對文章的表達方式的體會一直比較弱。以此達到對教學重點的鞏固,實現學法的延伸。

(三)研讀感悟,咀嚼文字

1、作者帶我們欣賞了20多年前的一場雜技表演,請同學們細讀2——7自然段,特別要留心少年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的表演,勾出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語句,從中你體會到這是一場怎樣的表演?在品讀的時候,還要思考作者是怎樣表達的?(出示問題:1、勾畫出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2、從中體會到這是一場怎樣的表演?3、作者是怎樣表達的?可以批註你的感受)

2、學生自主學習,作批註,教師個別指導。

3、小組交流,整理答案。

4、課堂交流,教師點撥。

每個小組選擇體會得最好的一處全班交流,小組成員相互補充。教師相機點出作者的表達方式,畢竟這是文章的重難點所在。

預設:

這是一場充滿關愛的表演

一位矮小結實的白髮老人從後臺走到燈光下,他走到少年面前,臉上微笑着,並無責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給少年,然後撫摩着少年的肩,輕輕搖了搖,嘴裏低聲說了一句什麼。少年鎮靜下來,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觀衆們鞠了一躬。

(衆目睽睽之下、接連兩次失敗,觀衆起鬨,一向鎮定的少年也不知所措了,是白髮老人的關愛與寬容讓他重振旗鼓。從“微笑”、“撫摸”、“輕輕搖了搖”“低聲說”等動作神態,體現關愛。 板書:動作、神態)

這是一場挑戰自我的表演頂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風度地向觀衆鞠了一躬。音樂又響起來,碗又高高地頂在了少年頭上。少年沉着地重複着剛纔的動作,依然是那麼輕鬆優美,緊張不安的觀衆終於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

(“微笑”“鞠了一躬”這樣的動作、神態描寫,生動地寫出了少年在失敗面前的鎮定自若,這得需要多大的勇氣! 板書:少年、動作、神態)

這是一場精彩的表演

在輕鬆優雅的樂曲聲裏,只見他頭上頂着高高的一疊金邊紅花白瓷碗,柔軟而自然地舒展着肢體,做出各種各樣令人驚羨的動作,忽而臥倒,忽而躍起……碗,在他的頭頂搖搖晃晃,卻總是掉不下來。

(從少年、碗的的動作體現難度高,表演精彩。 板書:碗)

這是一場驚心動魄的表演

到最後關頭了,又是兩個人疊在一起,又是一個接一個艱難的轉身,碗,又在他頭頂厲害地搖晃起來。觀衆們屏住氣,目不轉睛地盯着他頭上的碗……眼看身體已經轉過來了,幾個性急的外國觀衆忍不住拍響了巴掌。那一摞碗卻彷彿故意搗蛋,突然跳起搖擺舞來。少年急忙晃動腦袋保持平衡,可是來不及了。碗,又掉了下來。

(抓“厲害地搖晃”“屏住氣,目不轉睛地盯、忍不住拍、跳起搖擺舞、急忙晃動”等觀衆的'動作、神態,少年的動作、碗的動態體會驚心動魄。 板書:修辭)

(四)學以致用,課堂練筆

師小結:

本篇課文的寫作方法:作者從碗、觀衆、少年三個角度來描寫,而我們也正是從這三個角度抓住動作、神態等關鍵詞語以及修辭來體會到了表演的驚心動魄,同時作者也運用了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突出了表演的扣人心絃。

(五)點化主題,拓展延伸

1、齊讀最後一段,作者從頂碗少年身上認識到了什麼?或者說作者要讚美什麼?他沒有說,但是他又分明說了,作者想說的話都藏在哪兒了?(省略號)我們都來寫一寫:我從頂碗少年身上感受到,或者說我想對頂碗少年說什麼?

2、學生交流,教師小結

師:老師也有自己最真實的感受,那就是人的一生就像頂碗少年表演雜技一樣,可能會遇到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與挫折,但是,我們要記住面對失敗,要有戰勝自己的勇氣和決心,堅持不懈,永不言棄。同時,當別人處於失敗中時,我們要給予更多的安慰與鼓勵。

人的一生是拼搏的一生。只有敢於拼搏的人,纔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窮水盡的絕境裏,再搏一下,也許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嚴寒中,再搏一下,一定會迎來溫暖的春天——這就是那位頂碗少年給我的啓迪。

語文五年級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對作文的理解,能夠從美術的角度進行概括,並能用漫畫的方法畫下來。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作文漫畫的繪製,鍛鍊學生的繪畫構圖能力、繪畫表現能力,並在對原作進行繪編的同時進行適當改編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進行漫畫創作的過程中,使學生明白“恆則成,靜則勝”的道理。

二、重點難點:

對作文的概括及畫面的組織;創作出“源於原作,高於原作”的漫畫作品。

三、教學過程:

1、揭示課題。

2、出示作文。

(1)先仔細通讀一篇作文。

(2)說一說,這篇作文講了什麼事情?說明了什麼道理?

3、構思。

(1)你覺得這篇作文可以從幾個畫面來介紹?請你說得稍微具體一些。

[我和爸爸在釣魚;我沒有耐心,走開了;爸爸釣到了魚;我繼續釣魚;我最終釣到了魚;得出了一個結論。——六格漫畫或五格等等]

(2)第一自然段你覺得一定要用嗎?

4、編寫腳本。

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想法,分好格數,並在每格上寫清這一格介紹的事情或現象。

5、討論。

(1)把你的想法和同學們相互交流、完善。

教師根據學生的腳本作一些點評。

(2)思考:能不能給本篇文章進行改編?把你在生活、學習中遇到的、看到的幽默、有趣的現象與本文結合起來,創作一幅新的漫畫?

(3)學生思考交流。

(4)師生反饋。

6、作業。

(1)根據自己的設想創作漫畫。

(2)人物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設計,可以是“我”和“爸爸”,也可以是某人與某人。

7、學生作畫,教師巡視。

教師幫助學生解決在繪畫表現等方面的實際問題。

8、交流反饋。

教學反思:

本課的的第一層目標是讓大部分的同學能夠根據作文的具體內容,從敘事的角度畫下來,也即是根據故事情節“原封不動”地畫下來;第二目標是讓一部分同學根據本作文,有選擇性地創作漫畫作品,也即讓學生通過對文本的閱讀,概括出重要的因素,進行漫畫表現;第三層目標是不部分同學創作“源於作文又高於作文”的漫畫作品,也就是說對文本的理解從自己的角度,展開合理的想象,把生活中的相關經驗或認識用幽默的方法表現出來。通過本課的教學,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有所進步。

1、促進了學生漫畫水平的提高。

對於故事性的漫畫來說,一般的表現爲連續性的畫面,這對於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因爲每一格連續性的畫面都要遵循“構圖美、畫面美、人物一致、人物造型誇張有趣”的漫畫審美標準。漫畫的構圖與畫面雖然簡練,但也要遵循構圖飽滿的審美原則;漫畫相對於兒童畫來說表現力稍顯簡單,但對於物象表現如人物的表現來說,要示也更高,因爲對於同一個人物形象,需要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表現又要求使人物的造型表現特點相同。因此,對於學生來說,能夠較完整地完成本次作業,對於他們的漫畫水平來說也是一種提高。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本次課堂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成效。學生們大部分完成了作品,雖然在畫面的表現及人物的造型上還有缺點。

2、學生思維能力得到較好的發展。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學生創作的連環漫畫,往往都是較爲簡單的一個故事情節,當然這個情節中含有漫畫所要求的幽默有趣的“點”。但對於本課來說,文本本身沒有包含這個“點”,而且文本相對較爲複雜。這就需要學生對於文本作出一定的概括、取捨,從文本中找出對自己有益的信息。因此,學生思維的概括性、整體性得到了培養。從學生的作品中,我們發現他們中的部分作品都包含了個人的平時積累。如:六(2)班的周哲浩同學,根據本篇作文,創作了以“張飛、劉備、諸葛亮”爲主人公的四格漫畫《釣魚》,畫面雖然簡單,但是人物造型有個性,故事情況幽默有趣,也含有一定的意思;再如五(1)班的周嘉誠同學的《釣魚》,從故事情況上基本一致,但是後面加上了自己的想象:回家後的事情等等。

3、多元漫畫的研究。

通過本課的練習,從中我們發現,學生在創作此類作品的時候,往往以一些有趣、搞笑的作爲個人創作的目標。仔細分析了一下,覺得有這幾種可能:一是學生目前普遍喜歡一些純稿笑、有趣的漫畫作品,這一點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我們也有所發現。而對於傳統意義上的漫畫,學生們可能覺得較難“接受”,有時可能會有“硬套”的感覺。

這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啓示:漫畫應該走向多元化,不能只守着傳統意義上的漫畫進行研究。二是在純搞笑版的漫畫作品中,作品中各物象特別是人物、動物的表現力較爲強烈,特別是人物的表情、動作。如畫人物大哭,學生們很會畫出從人物的眼角處畫兩條長長的折線,而傳統的漫畫表現則是較多的“水滴”而已,也就是前者的誇張性更強。因而,學生們的創作偏於趣味性爲多。

語文五年級教學設計4

【設計理念】

新的課程理念強調閱讀是讀者與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本教案力圖在引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利用文本提供的教學空間,最大限度地開發教材資源,調取出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思想情感,對課文內容進行補充、拓展,與作者、文本進行深入對話,構建出屬於自己的文本意義,實現真正意義的閱。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

2、理解外祖父對梅花品格的闡述。

3、體會外祖父酷愛梅花,眷戀祖國的情感,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

閱讀陳慧瑛的原作;收集梅花圖片,收集有氣節的中國人資料;準備《梅花三弄》、《我的中國心》音頻文件,製作課件。

2、學生準備:

⑴ 預習、自學課文。

⑵ 收集有關梅花的詩句。

⑶ 瞭解歷史上有氣節的中國人。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初讀課文

1、播放一幅幅梅花圖片,配《梅花三弄》背景音樂。

在樂聲中,教師導入:

同學們,你們見過梅花嗎?梅花,主要有紅、白兩種顏色,花分五瓣,香味很濃。由於它不畏嚴寒、不怕風欺雪壓,在萬花凋零的初春時節開放,所以深受人們的喜愛。因此,梅花,歷來是我國詩人、畫家讚美的對象,你能背出一兩句與梅花有關的詩句嗎?

2、指名學生背一背課前收集的詩句:

師:正像詩人們讚美的一樣,梅花不愧是花中君子。每當梅花盛開的時候,那朵朵冷豔、縷縷幽芳,總會使作家陳慧瑛想起飄泊他鄉、葬身異國的外祖父。讓我們來讀一讀她講的故事。

3、齊讀課題:

梅花有魂嗎?這個“魂”在課文中指的是什麼呢?請默讀課文,看看通過自學,你能讀懂哪些內容?在感受深的地方畫一畫、寫一寫,有不明白的地方記下來,稍後一起討論。

4、學生默讀、自學、畫批。

設計意圖:教師在一幅幅梅花圖片和音樂中娓娓導入新課,意在讓學生在視覺與聽覺的刺激中激起情感,調動知識儲備,爲進一步學習課文,做好知識和情感的鋪墊。“梅花有魂嗎?”“這個‘魂’在課文中指的是什麼呢?”這也是學生讀了課題後產生的疑問,以此疑問導入閱讀,意在緊扣“魂”字,留下懸念,定出學習目標,爲理解“魂”字含義,學習下文,埋下伏筆。

二、瞭解大意,理清結構

1、說說自己讀懂了哪些內容?教師相機板書:思念故鄉、喜愛梅花

2、認讀本課新詞。

3、說說課文大意。(板書:外祖父)

4、課文是通過哪幾件事向我們展現了一位有着濃濃愛梅情結的、思念故鄉的老人的?請你再讀讀課文,找一找。

5、指名學生說一說,邊說,邊引導學生讀好相關的內容。

6、學生交流、讀書的過程中,教師提煉板書(或出示電子板書):

⑴ 讀詩落淚。

⑵ 珍愛梅圖。

⑶ 不能回國。

⑷ 贈送梅圖。

⑸ 送梅花巾。

7、師小結:

《梅花魂》這篇課文,寫了外祖父──一位華僑老人“思念故鄉”、“喜愛梅花”,課文深情回憶了他讀詩落淚、珍愛梅圖、因不能回國而哭泣以及送墨梅圖和梅花手絹給外孫女,並讓她好好保存的幾件感人的故事:

第1自然段:作者由梅花想到葬身異國的外祖父。

第2~15自然段:回憶了5件具體的事。

第16自然段:作者從珍藏的梅花圖想到外祖父的愛國心。

整篇文章寄託了一位華僑老人對祖國深深的眷戀之情。

設計意圖:在初讀階段,理清課文的結構,並以小標題的形式概括段意,意圖有二。第一,引領學生整體感知,高屋見瓴,整體把握課文的思想內容。第二,在理清結構的同時,把課文讀通、讀好,爲更深層次地理解和體會文章的情感打好基礎。在初讀階段,要讓學生頭腦中形成對課文的整體印象,把握課文的基本內容和情感基調。《梅花魂》寫的是外祖父愛梅花的事,表達了外祖父眷戀祖國的情感,文中的5件事每一件都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這一主題。內容具體而不繁瑣,條理十分清楚。抓住課文的主題,也就找到了解決閱讀中各種問題的鑰匙。因此,整體閱讀、理清結構,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課時

一、回顧課文內容,進入學習情境

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要求思考:哪部分內容讓你感動?稍後全班交流。

二、交流感受深的內容,精讀課文

1、第2自然段:外祖父教我讀唐詩宋詞:

⑴ 畫出使外祖父傷心落淚的詩句:

學生自由朗讀,課件打出:

讀到“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之類的句子,常有一顆兩顆冰涼的淚珠落在我的腮邊、手背。

⑵ 指名感情朗讀:

你怎樣理解這些詩句的意思?

(“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唐代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詩句。意思是:我獨自一個人在遠方居住,每到過節的時候格外思念故鄉的親人。“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也是王維的詩,意思是:明年春天綠草如茵的時候,您回來不回來呢?“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是北宋詞人秦觀的詞,意思是:在空中隨風飛舞的落花,輕得好像夜裏的夢;滿天無邊無際落着雨絲,細得好像心裏的愁。)

⑶ 外祖父爲什麼讀到這些詩句時就會落淚?你從中體會出外祖父怎樣的感情?

⑷ 除了這些詩句,外祖父可能還會讀到哪些詩句時潸然淚下?

2、第3自然段:“我”無意弄髒墨梅圖,外祖父大發脾氣:

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份外愛惜墨梅圖?

一幅墨梅圖有什麼希罕?一向寬容慈愛的外祖父爲什麼如此大動干戈?

“清白”是什麼意思?“玷污”又是什麼意思?這清白的梅花爲什麼不能玷污?一枝畫梅,有什麼希罕呢?(導入下文的學習)

3、第4~11自然段:因不能回國,外祖父哭了:

師:讓我們來看一看,“我們”與外祖父分別的日子。指名讀4~11段。

你從中體會到什麼?

4、第12~13自然段:臨別,外祖父送我墨梅圖:

師:在離別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把他那幅珍貴的墨梅圖送給了鶯兒,讀一讀外祖父對鶯兒說的話。課件打出第13自然段的有關內容。

“這梅花,是我們中國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纔開花。她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她是最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的呢!幾千年來,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有氣節的人物,他們不管歷盡多少磨難,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他們就像這梅花一樣。一箇中國人,無論在怎樣的境遇裏,總要有梅花的秉性纔好!”

說說你讀懂了什麼?(寫梅花本應用“它”,卻用了“她”,爲什麼?)

你知道中華民族有哪些有氣節的人物嗎?

師:讓我們再來認識幾位具有錚錚鐵骨,剛強不屈的有氣節的中國人。

課件出示一組人物配詩文的畫面。

師:這是西漢時期的蘇武,受盡屈辱十九年,愛國之心永不變;宋朝大臣文天祥在被囚禁的四年中更是寫下了這樣的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抗日英雄趙一曼:“毒刑拷打何所懼,民族氣節顯忠魂。”她被敵人殺害時才只有31歲;東北抗日聯軍司令楊靖宇曾經這樣說道:“在侵略者面前低頭,就不配做中國人!”;我國現代著名散文大師朱自清,在解放前夕,寧肯餓死,也不吃美國所謂的“救濟面”。古往今來,我們中華民族有多少有氣節的人,他們的品格令人敬仰。讓我們飽含深情地再來讀讀這段吧。

學生齊讀這一段。

師:這看似平常的梅花,卻融注了無數有氣節的中國人的`英魂。課文學到這裏,你對“梅花魂”的“魂”字有怎樣的感悟和理解?

墨梅圖是外祖父珍愛的寶貝,爲什麼要送給鶯兒,讓她帶回祖國去呢?他囑咐鶯兒要好好保存這幅墨梅圖,你從中又能悟出什麼呢?

設計意圖:在學習第2自然段——外祖父教鶯兒學唐詩宋詞這一段時,設計“除了這些詩句,外祖父可能還會讀到哪些詩句時潸然淚下?”這一環節,目的在於讓學生調取出自己已有的知識儲備和已有的思想、情感,對文本進行補充、拓展,然後建構出屬於自己的文本意義,實現真正的閱讀。其意圖在於開掘文本,最大限度地促進孩子與作者、文本進行深入的對話。學習第3自然段,在體會外祖父珍愛墨梅圖的細節以後,教師提出問題:“一幅墨梅圖有什麼希罕的?”意在引出對下文的研讀。在此,很多教師會直接引出第13自然段外祖父的一番話,進入第四件事的學習。而本設計通過教師的導語,引導學生先略讀第3件事,意在遵循作者的寫作思路,層層深入地體會外祖父眷戀祖國的情感。在第13自然段的學習中,先關注學生自己讀懂了什麼,再從學生的感受中,由梅花引出有氣節的人。先問一問學生知道中國歷史上有哪些有氣節的人,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再通過課件展示教師課前收集的資料,意在補充信息、拓寬視野,對課文內容進一步加深理解。之後,兩次談感悟,意在緊扣一個“魂”字,層層推進,啓迪學生感悟“魂”的深刻含義。

三、創設情境,昇華情感

1、師:外祖父不但送給鶯兒墨梅圖,在送別的那一天,還送給她繡着血色梅花的手絹。梅花是什麼顏色?

爲什麼說這手絹上的梅花是“血”色的呢?

播放課件,在梅花背景中推出一幅幅祖國名勝的畫面,背景音樂《我的中國心》。

師:血是生命的顏色!“流在心裏的血,澎湃着中華的聲音,就算身在他鄉也改變不了我的中國心”。分別的時刻到來了。船開了,越來越遠。雙眼含淚的外祖父久久地佇立在岸邊,此時此刻,海天相接,一方是星島,一方是祖國。這一下子衰老了許多的老人有多少話還想和鶯兒說,有多少話想和遠在大洋彼岸的祖國說。你們能把老人的心裏話寫下來嗎?

2、學生動筆寫話。

3、反饋寫話內容。

4、師:多少年過去了,每當作家陳慧瑛看到外祖父珍藏的這幅梅花和給我的手絹,就會想到……

課件打出“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一顆眷戀祖國的心。”學生齊讀。

5、師小結:

希望同學們能把這個感人的故事記在心裏,融入你的生活,感染你身邊的每一個人。

設計意圖:“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學生習作水平的提高,源自豐富的閱讀,更源自日積月累的練筆。而閱讀教學憑藉語言文字的情味、意境,會使學生產生不同的情感體驗,爲我們提供豐富的練筆資源。本環節的設計意在利用這些資源,適當拓展延伸,讓學生在學習閱讀的過程中,情動而辭發,提升表達能力。

【板書設計】

梅花魂

讀詩落淚

思念故鄉

珍愛梅圖

外祖父

不能回國 中國心

喜愛梅花

贈送梅圖

送梅花巾

設計意圖:《梅花魂》這篇課文通過記敘外祖父教“我”讀詩詞而流淚,當“我”弄髒墨梅圖而生氣,得知自己不能回國而痛哭,臨別贈我墨梅圖和梅花手絹這五件事,刻畫了一位長年飄泊在外,最後葬身異國的華僑老人的形象,表達了他一片赤誠的愛國之情,是一篇感情深刻而含蓄的文章。外祖父“思念故鄉、喜愛梅花”,是學生初讀課文時總體的感受。隨着進一步閱讀課文,疏理課文結構,板書呈現了文中五件小事的標題,意在展示課文的主體內容,起到提綱攜領、縱觀全篇的作用。後面的“中國心”揭示了課文的主題,意在使學生跟隨作者的思路,透過一幕幕往事的深情回憶,讀懂外祖父的“中國心”。整個板書,展示了一位摯愛祖國的外祖父,“思念祖國”與“喜愛梅花”交相輝映,五件小事的深情追憶與一顆“中國心”融於一體,表現了愛國的主題。

【特別建議】

本教案強調學生課前預習,收集有關資料,教師應提前佈置學生做好準備。歌詠梅花的詩學生背過不少,但在需要的時候往往不能脫口而出。教師可以在課前一段時間,有意提供一些詩句,引導學生背誦、積累。

本課多次使用課件,教師在操作中要注意適時、適度、自然融入。第一課時讓學生背誦與梅花有關的詩句時,可以在背景音樂中指名背誦;而第二課時讓學生寫話時,要把背景音樂的音量調低,既起到激起情感的作用,又能讓學生靜心思考,不影響學生動筆寫話。

補充“有氣節的中國人”的資料,要先讓學生充分發言,教師引導、更正、點撥。教師收集的資料作學生髮言的補充之用,如果學生收集的資料比較豐富,也可省去教師展示資料的環節,直接過渡到教師的小結語。

關於“讀寫結合”的練習,本教案設計了“替外祖父寫話”的內容。教師也可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設計“給外公寫話”的練習。如,“又是一年過去了,故鄉的梅花又開了,面對梅花,你想對葬身異國的外祖父說些什麼呢?”

語文五年級教學設計5

【教材簡析】

這篇精讀課文包括兩首古詩《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和一首詞《漁歌子》、《鄉村四月》是宋代詩人翁卷所作。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景象。前兩句着重寫景,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裏波光粼粼,天空中煙雨濛濛,杜鵑聲聲,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後兩句寫人,四月到了,農活多了,鄉里的農民們在田間地頭忙開了,又是蠶桑又是插秧,突出了鄉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給人一種一年之際在於春的啓示,整首詩就像一幅鈀彩明亮的圖畫,不僅表現了詩人對鄉村風光的熱愛與欣賞,也表現出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讚美。

《四時田園雜興》的作者是宋代詩人范成大。詩人描寫了鄉村農人耕織以及兒童學着大人的樣子耕種田地的情景,。展現了農家夏忙時熱烈的勞動場面,塑造了農村兒童天真、勤勞、可愛的形象,尤其是後兩句寫的意趣橫生,意味深遠,那些孩子們,他們不會耕地也不會織布,但卻在茂盛成陰的桑樹下學種瓜。這些孩子從小耳濡目染,喜愛勞動,這是農村中常見的現象,十分有趣,也頗有特色,表現了農村兒童的天真情趣,流露出詩人對熱愛勞動的農村兒童年的讚揚。全詩語言平白、樸實、自然,具有濃濃的生活氣息。

《漁歌子》的作者是唐代的張志和,張志和既是詩人,又是畫家,因此他筆下是一片畫意詩情。看,初春的遠山剛蒙上幾分綠色,從水田裏飛來的白色鷺鷥在山前低徊,粉紅色的桃花瓣落在春水碧波之上,淡黃色的鱖魚時而躍出水面,漁翁頭載青色的斗笠,身披草綠的蓑衣,停舟於春波之上,色彩多麼明麗,畫面多麼清新。可有心的'作者又爲它染上一層斜風細雨,整個天地浸在了一片朦朦的煙雨之中,顯得寧靜而美好。全詩動靜結合,意境優美,用詞活潑,情趣盎然,生動地表現了漁夫悠閒自在的生活情趣。

【教學要求】

瞭解詩詞內容,感受古詩詞中描繪的鄉村風光,體會詩人在詩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前兩首詩。

3、培養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主動積累的習慣。

【重點難點】

理解詩詞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前兩首古詩,理解詩意,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2、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兩首詩。

 〖教具準備

學生準備有關翁卷,范成大的生平資料,老師準備相應的音樂帶。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老師:同學們,本單元我們隨作者領略了中外的田園風光,體會到了自然、質樸、和諧、靜謐的鄉情,今天,我們再來走進古代詩人爲我們描繪的田園美景,學習《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漁歌子》你也一定會陶醉其中的。

二、交待任務

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前兩首古詩。《鄉村四月》和《四時田園雜興》。

三、學習第一首詩《鄉村四月》

1、作者簡介,翁卷字續古,一字靈舒,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南宋詩人,一生沒有做官,他的詩大多講求技巧,詩風清苦。

2、閱讀詩文:

⑴ 自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⑵ 結合註解,理解詩意。

⑶ 想象畫面,有感情的朗讀古詩。

3、彙報交流:

⑴ 指名讀詩文,糾正字音。

⑵ 理解詩詞的意思: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裏雨如煙。

山原:指山陵和原野。

白滿川:指稻田裏一片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輝。子規:杜鵑鳥。

句意: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滿是綠色,稻田裏一片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輝。天空中煙雨濛濛,杜鵑聲聲,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句意,四月到了,農活多了,鄉里的農民們都在田間地頭忙開了,又是採桑養蠶,又是插秧種田。

4、讀詩文,想畫面,說感受:

(播放音樂帶,有感情的朗讀)。詩文展示四月的鄉間充滿生機,一派繁榮的景象,同時勾畫了農民在四月裏緊張、繁忙的勞動場景,表達出詩人對鄉村生活的熱愛,對勞動人民的讚美之情。

四、學習第二首詩《四時田園雜興》

1、作者簡介:

範大成:蘇州吳縣人(今江蘇)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南宋詩人,他與陸游、楊萬里、尤袤齊名,合稱南寧四大家。他的詩憂國憂民,多有佳作,晚年隱居,寫了《四時田園雜興》60首,是他一生田園詩的代表作,反映農民的勞動生活和民生疾苦。這裏選的是《夏日》中的一首。

2、自主學習,瞭解詩意。

3、彙報交流,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情感:

⑴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耘田:除去田裏的雜草。績麻:把麻搓成線。

句意:夏季農民非常繁忙,白天去田間鋤地,晚上要在燈下搓麻成線,農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自有自己拿手的本事。

⑵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未解:不懂。供:從事。傍:靠近。句意:即使那些幼小的孩子,雖然他們不懂的耕種與織布,但也在茂盛的桑樹陰下學着種瓜。

5、想象畫面,有感情地朗讀,說說你的感受:

(配樂朗讀)

詩文描繪了鄉村大人耕織,孩子也學耕種的情景,展現了農村兒童的天真,勤勞,是一副具有濃濃生活氣息的農家耕織的圖畫。

五、朗讀背誦兩首古詩

〖課堂作業設計

1、把詩句補完整:

⑴ 綠遍山原( ),⑵ 童孫未解( )

子規聲裏( )也傍桑陰( )

2、請你說說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的景象,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3、我會背其他描寫田園的古詩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漁歌子》理解詞意,想象畫面,體會詞人的情感。

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這首詞。

〖教具準備

1、學生準備張志和的生平資料。

2、準備優美輕柔的曲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領略了兩位宋代詩人爲我們展現的田園風光,使我們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與質樸,誰能想象畫面,再來背誦一下這兩首詩。

二、回顧詞的特點

1、誰還記的我們第一節課學的一首詞,你們還能背誦嗎?《憶江南》

2、詞有什麼特點:

詞有詞牌名,是詞的調子的名稱,詞調是寫詞時依據的樂譜。有的詞牌原來就是詞的題目,如《憶江南》《漁歌子》但後人寫的《漁歌子》《憶江南》就與詞牌無關了。詞的句子有長有短。故又稱長短句。

三、學習第三首詞《漁歌子》

作者簡介。張志和,唐代詩人,字子同,婺州金華(今浙江金華)人,被貶官後,不再復仕,放浪江湖間,自稱煙波釣徒,著有《玄真子》。

1、自讀課文:

⑴ 輕聲讀詞,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⑵ 對照註釋,結合畫面,瞭解詩意。

⑶ 有感情的朗讀,體會詩情。

2、彙報交流:

⑴ 指名讀詞《漁歌子》糾正字音。

⑵ 說詩句的意思。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句意,西塞山附近,白鷺展翅飛,桃花夾岸的溪水中,鱖魚肥美。(一幅秀麗宜人的水鄉風光)。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句意:頭戴青斗笠,身披綠蓑衣,斜風細雨中垂釣的人兒不想回家。(悠閒自得,溢於其中)

3、想象畫面,有感情的朗讀,談談你的感受:

⑴ 配樂朗讀。

⑵ 談談你的感受:

作者將山前高飛的白鷺、岸邊盛開的桃花,溪中肥美的鱖魚及斜風細雨中頭戴斗笠,身披蓑衣的漁翁,融爲一體,構成了一幅清新、優美、充滿情趣的漁翁垂釣圖。展現了詩人悠閒自得的心境,也表達了他對自然風光的熱愛之情。

4、練習背誦。

四、總結拓展

1、學習了三首古詩詞後,你對鄉村生活又有了什麼新的感受?

2、你還知道哪些描寫田園風光的詩詞,背給大家聽聽。

〖板書設計

古詩詞三首

鄉村四月 四時田園雜興漁歌子

翁卷(宋) 範大成(宋)朝張志和(唐)

綠白

鳥雨 生機 耘績 山鷺

閒人少 繁忙 各當家 勞動場景 花水魚 悠然自然

才了....又 未解 斜風細雨 情趣盎然

學種瓜 漁翁不歸

〖課堂作業設計

1、把下面詩句補充完整:

西塞山前( ),( )鱖魚肥。

( )箬笠,( )蓑衣,( )不須歸。

2、用自己的話把《漁歌子》第一句的畫面描繪出來

3、快來讀讀下面的古詩,想想描繪怎樣的畫面。

過故人莊

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語文五年級教學設計6

一、概述

課名是《圓明園的毀滅》,是小學人教版語文五年級第九冊。

本篇課文所需課時2課時,80分鐘。本課是第二課時

《圓明園的毀滅》是一篇敘述歷史的文章,主要學習內容是生字詞的識記和理解,課文的朗讀與理解,查閱和運用資料,課後小練筆。

通過學習本課,可以使學生記住國恥,深刻體會民族的恥辱,並學會蒐集和利用資料理解課文,加深認識和體會。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能力

複習生字詞,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默讀課文,會從課文中提出問題,自主探討;

能在課堂討論中產生豐富的體會和聯想,利用資料和圖片深刻體會歷史恥辱。

2、過程與方法

利用圖片和資料進行聯想和體會;

充分利用默讀,自主體會課文重點句段;

以圖文爲支架,引發學生情感,形成問題進行討論深化和拓展文本內容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課文學習,使學生產生了解中國歷史的興趣,產生強烈的愛國情感;

能通過學習,形成自己的獨特感受,將愛國情感很好的表達出來。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西海民族寄校校五年級(1)班的學生,這個班是一個基礎知識學的不太紮實的班,通過半學期以來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生對語文的學習方法有所掌握,但創新能力及豐富的語文素養有待進一步提高。

學生對歷史知識較感興趣,喜歡研究。

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較弱,不太流暢,不能說的具體。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本課綜合運用支架式教學,輔以講授法,啓發法,談話法,討論法,演示法,利用圖片和資料爲支架,引發學生情感,形成問題,啓發討論。啓發學生抓住重點句段,交流感受,引導他們講感受表達出來。

五、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小學人教版語文五年級第九冊新教材

與本課有關的多媒體課件教學資源

六、教學過程

(一)解題導入

學生空寫,師逐字分析:圓(圓滿無缺)明(光明普照)園(皇家園林)師懷着沉痛的心情談話:就是這樣一座圓滿無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園林,在1860年被兩個強盜的一把大火毀滅了。板題:毀滅

生齊讀,強調毀滅的讀法。

(二)生自讀,讀後交流知道了什麼?

(三)組織交流

1學習第一段

師:讀了這一段你知道了什麼?

生:從兩個不可估量體會到圓明園的毀滅之嚴重,它是多麼的寶貴,不僅在中國文化史上是這樣,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這樣。

師:從兩個不可估量,你能體會到什麼?

生:英法鬼子爲了自己的利益,損害了人類的文化,很怨恨,他們這種行爲是可恥的,簡直是禽獸。

師:帶着這種感情去讀吧。

2.讀最後一段,你知道了什麼?

(這一切的一切都化爲了灰燼,包括哪些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

師:再讀吧,感受一下自己的心情。

師:爲什麼要這樣輕聲讀?

生:淒涼

師:是什麼化爲了灰燼(齊讀)還有什麼?

生:爲它的自豪感,工人的心血,智慧的結晶,歷史的文物。

師:不僅如此,更是中華民族最高的智慧,最用心的'結晶。

再讀這句話。

3. 學習中間的部分

生默讀。

質疑:迅速找建築宏偉的話,指名讀,其他學生用筆圈。這句話用了多少個有,練讀。

生:8個有。

師:咱們一個一個看,圓明園中有什麼?第一有(學生答)第二有(學生答)……

師:假如寫出圓明園的所有建築,還需多少個有?(生答,找根據)

生:“還有很多”,“西洋景觀”並未寫,“天南海北”,“中外名勝”飽覽”“流連”

師:現在讓我們走進圓明園,指名讀,其他學生閉目想象。

師範讀,學生體會,

課件出示圖片

師:這就是被稱爲萬園之園的圓明園,漫步其中—美嗎?

可是這一切的一切,都不存在了,被兩個強盜的一把大火化爲了灰燼。自己默讀,找問題,還想知道些什麼?問些什麼?

(1)他們不後悔嗎?

(2)他們的心什麼時候纔會滿足?

(3)爲什麼當時的中國人沒管?

(4)爲甚讓英法聯軍侵入?爲什麼當時沒有人去救火?

(5)當時人民爲什麼那麼懦弱,沒有人去救火?

4.課件出示資料

師:什麼留下了映像?

生交流:(價值大,景觀多,歷史悠久)

師:面對這把大火,你有什麼要說的?

(記住這筆賬,這種仇恨,華爲振興中華的力量)

(四).總結

這把大火不僅燒燬了這座舉世聞名的園林,也燒醒了中國人的崛起發展的決心

七、教學評價設計

本課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評價:

1、 評價內容:課堂表現評價;學習效果評價(課堂學習效果評價加作業)

2、評價方式:自評,教師評相結合;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

(1) 學生自評:對文本內容基本理解,對教材中的精神領悟較深。

(2) 教師評價:學生興趣濃厚,樂於討論,感悟較深。

1、學生課堂表現評價量表

項目

A級

B級

C級

個人評價

同學評價

教師評價

認真

上課認真聽講,作業認真, 參與討論態度認真

上課能認真聽講,作業依時完成,有參與討論

上課無心聽講,經常欠交作業,極少參與討論

積極

積極舉手發言,積極參與討論與交流,閱讀完了

能舉手發言,有參與討論與交流

很少舉手,極少參與討論與交流

自信

大膽提出和別人不同的問題,大膽嘗試並表達自己的想法

有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並作出嘗試

不敢提出和別人不同的問題,不敢嘗試和表達自己的想法

善於與人合作

善於與人合作,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

能與人合作,接受別人的意見

缺乏與人合作的精神,難以聽進別人的意見

思維的條理性

能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意見,解決問題的過程清楚,做事有計劃

能表達自己的意見,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條理性差些

不能準確在表達自己的意思,做事缺乏計劃性,條理性,不能獨立解決問題

思維的創造性

具有創造性思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獨立思考。

能用老師提供的方法解決問題,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創造性

思考能力差,缺乏創造性,不能獨立解決問題

我這樣評價自己:

夥伴眼裏的我:

老師的話:

2.教師評價:

評價我的學生

A(優秀)

B(良好)

C(合格)

選答

學生對統計圖上的信息描述

表達清晰

能基本描述

不能描述

學生製作統計圖完成情況

全部能完成

大部分能完成

少部分完成

學生對本節網絡教學態度

非常投入

較積極

應付式

學生們分工合作情況

分工明確,

合作有效

有合作,但分工不盡合理

分工合作不合理

語文五年級教學設計7

【學習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縷縷、幽芳、漂泊、唯獨、頓時、稀罕、離別、大抵、精神、品格、靈魂、骨氣、民族、氣節、磨難、欺凌、境遇、畢竟、梳理、衰老、珍藏、華僑、能書善畫、風欺雪壓、頂天立地、低頭折節、淚眼矇矓”等詞語。讀讀記記“頗負盛名、玷污、秉性、涼颼颼、眷戀”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獨立思考和小組合作,理解課文,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愛國情、思鄉意,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並進行語言積累。

3.全力以赴,激情參與,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式。

【使用說明與學法指導】

1、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會圈點勾畫、批註及編寫文段序號。

2、通過獨立思考、深情朗讀、小組合作,抓住文中的具體詞語和句子,通過聯繫生活來想象。

3、認真研究學案,獨立思考,限時30分鐘完成;規範書寫,運用好雙色筆;小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知識鏈接】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代詩人王維的詩。全詩是: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山中送別》唐代詩人王維的詩。全詩是: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浣溪沙》北宋詩人秦觀的詞。全詞是: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閒掛小銀鉤。

【自主學習】

1、我能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生字新詞。還能看拼音寫詞語。

yōu fāng piáo pō ci xiáng xī hǎn mó nàn qi líng

( ) ( ) ( ) ( ) ( ) ( )

shuāi lǎo zhēn cáng fēng qi xuě yā ding tiān lì dì

( ) ( ) ( ) ( )

我要把學習目標中的詞語再抄一遍

2、比一比,再組成詞語。

梳( ) 撩( ) 玷( ) 祥( )

流( ) 燎( ) 沾( ) 樣( )

琉( ) 潦( ) 貼( ) 洋( )

3、給帶點的字選擇合適的`解釋,在被選答案的序號處畫“√”。

(1)、能書善畫

①善良,慈善;②善行,善事;③友好,和好;④擅長,長於;⑤容易,易於。

(2)頗負盛名

①背;②擔負;③依仗;④遭受;⑤享有;⑥失敗。

(3)、獨在異鄉爲異客

①有分別,不相同;②奇異,奇特,特別;③另外的,別的;④驚奇,奇怪;⑤分開。

(4)、愈是寒冷

①(病)好;②較好;③疊用,跟“越……越”相同。

4、句段推敲

1、“看見慈祥的外祖父大發脾氣,我心裏又害怕有奇怪”

我害怕,是因爲

我奇怪,是因爲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爾擺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獨書房裏那一幅墨梅圖,他分外愛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這兩句話前後對比,更說明了

【合作探究】

問題一:課文圍繞着梅花寫了外祖父的哪幾件事?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你是從課文的哪些語句體會到的,在小組內交流交流。

問題二:朗讀第2自然段,體會外祖父的思想感情。畫出使外祖父傷心落淚的詩句。朗讀並討論:怎樣理解這幾句詩的意思?外祖父爲何讀到這些詩句時就會落淚?說說從這些詩句你體會出外祖父怎樣的思想感情?

問題三:朗讀課文,用“──”劃出表現外祖父非常喜歡梅花的句子,讀一讀並說說體會。討論: ①梅花的品格是什麼?你是從哪些詞句中看出來的,用~~畫在書上。②外祖父爲何珍愛梅花?這說明什麼?③外祖父保存這幅墨梅圖是爲了什麼?現在把它送給外孫女又是爲什麼?

問題四:本文開頭和結尾有什麼聯繫?說說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練練測測】

1、我能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分(fēn fèn )

①書房裏那一幅墨梅圖,外祖父分( ) 外愛惜。

②外祖父十分( )愛惜那幅墨梅圖。

卷 (juǎn juàn)

①外祖父給了我一卷( )白杭綢包的東西。

②那些書被保存得很好,沒有一頁書角是卷( )起來的。

2、選字填空。 竟 境 競

,梅花魂導學案4

(1) 想不到外祖父( )像小孩子一樣,“嗚嗚嗚”地哭了起來……

(2) 智力( )賽使同學們的思維更加活躍起來了。

(3) 一箇中國人,無論在怎樣的( )遇裏,總要有梅花的秉性纔好。

(4) 雖然熱帶是無所謂隆冬的,但臘月天氣,也( )涼颼颼的。

(5) 保護環( ),人人有責。

3、想一想,填一填。

“梅花魂”的“魂”指一種精神。我們還可以說

( )魂 ( )魂 ( )魂 ( )魂

“縷”作量詞常用於細而長的東西。我們可以說

一縷( ) 一縷( ) 一縷( ) 一縷( )

4、閱讀全文,把下面答案補充完整。

課文的字裏行間都表達了外祖父思念祖國的思想感情,主要體現在以下幾件事情上:一是常教外孫女讀唐詩宋詞,讀着讀着就_______________;二是對一幅墨梅圖分外愛惜,因我的一次不小心弄髒了它,受到_________;三是因不能_________,而難過得嗚嗚哭起來;四是在離別前,_________,五是船快開時_________。

5、抄寫課文中的詩句,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情感。我還能背出這三首詩。

語文五年級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通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使學生受到“愛別人”以及做人應有責任感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父親在極其危險的時刻想着遇難的孩子,這種無私的精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大家利用課餘時間收集了有關地震危害的資料,誰願意把你收集到的信息告訴大家?

2、師出示課件。

3、出示課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要求:

(1)準字音,讀通句子

(2)理解新詞

(3)想一想,試一試: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試着用一句長句子講清楚。

2、檢查

3、文中的父親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三、品讀課文:

1、各自讀課文,把你認爲父親了不起的`地方,用你們喜歡的學習方式體會體會

2、彙報:

(1)第二自然段的“衝”,體會作者爲什麼要用“衝”字讀一讀這句話引讀該段

(2)與其他父母比,這位父親了不起之處?

(3)父親做出了驚人的舉動,交流

(4)投示12節,讀,說說這位父親的哪些舉動感動了你們?

(5)引讀父子見面時的對話,分角色讀

(6)這段對話中最讓你感動的是哪一句?投示兒子的話,體會齊讀12~19自然段

(7)齊讀兒子讓同學先出去的話

3、總結。

四、啓發擴散:

學習了這個感人的故事,你有什麼感受?

語文五年級教學設計9

教學內容: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二單元第七課《梅花魂》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撩”、“眷”兩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通過品讀、研讀,感悟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瞭解梅花的品性,體會外祖父酷愛梅花,眷戀祖國的情感。

策略與方法:整體感知內容,品讀重點句、段體會思想感情;加強朗讀訓練;課後拓展延伸。

課前準備:查找有關梅花的資料。

教學設計

一、導入

1、全班齊背古詩《梅花》。

2、交流自己蒐集的有關梅花的知識。

師:“魂”是什麼意思?梅花是一種植物,它的精神是什麼?帶着疑問讓我們走進文本 。

二、初讀課文,掃出障礙。

1、利用工具書或聯繫上下文自學生字詞。

2、準確地朗讀課文。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想一想,作者通過寫梅花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2、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圍繞梅花寫哪幾件事?

3、討論、交流。

第一件事: 教小外孫女讀唐詩宋詞。

第二件事 : 特別愛惜“墨梅圖”。

第三件事: 因年老不能回國而難過。

第四件事: 離別前把“墨梅圖”送給外孫女。

第五件事 : 臨別時又把繡着梅花的手絹送給外孫女。

四、小組合作、品讀課文、交流評析

1、自讀課文畫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並寫下自己的感受。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等語句來品讀。

2、如果你有感受,就與小組內的同學說一說,把感受傳遞給別人。

3、誰願意把感受與大家一起分享?

(全班交流朗讀感受,教師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從他人的發言中汲取有價值的觀點。)

根據學生讀的,重點理解以下語句:(課件出示)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爾擺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獨書房罩那一幅墨梅圖,他分外愛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比較句子:

“惟獨書房裏那一幅墨梅畫,他分外珍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書房裏那一幅墨梅畫,他很珍惜。”

說說這兩個句子的異同,哪個句子更好?爲什麼?

(從中體會作者用對比的手法來表現老人對梅花圖的珍愛。)

(2)“我不小心在梅圖上留下髒手印,外祖父頓時拉下臉來。有生以來,我第一次聽到他訓斥我媽:‘孩子要管教好,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嗎?’訓罷,便用保險刀片輕輕颳去污跡,又用細綢子慢慢抹淨。”

a、理解"清白""玷污"

b、從外祖父的話中你感受到了什麼?從外祖父的動作中你看出了什麼?你能讀好它嗎?

(通過老人的語言,行動來體會他對梅圖的珍愛。)

(3) “幾千年來,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有氣節的人物,他們不管歷盡多少磨難,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他們就像這梅花一樣。”

討論:

a、梅花的秉性像什麼?

b、由此可見,老人贊梅花,實則讚美的是什麼?

C、美讀昇華:你能似外祖父般把他的這番話讀出來嗎?。

(4)從“聽到不能回國,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樣,嗚嗚嗚地哭起來了……”一句,體會老人一直思念着祖國,卻不能回去,他難過地哭了,充分表現了他對祖國深深的眷戀。

(5)從“赤道吹來的撩亂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齊齊的銀髮,我覺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許多。”體會到思鄉的深情,孤獨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6)從“想不到淚眼蒙朧的外祖父也隨着上了船。遞給我一個手絹,一色雪白的.細亞麻布上面繡着血色的梅花。”體會到老人把自己對祖國的一片眷戀之心讓外孫女帶回祖國,成了卻自己的心願。

(7)“小時候,外祖父常常叫我被唐詩宋詞,每逢唸到“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這些詩句外祖父總會落下淚來。

體會:

a、常常教我讀唐詩宋詞”說明 :老人時刻不忘自己是中國人,不忘中華民族文化,也要讓自己的子孫也不忘自己祖國的文化。

b適當解釋說明三句詩的出處、意思及其表達的情感,明確老人的思鄉之情是他落淚的原因。

(因爲這些詩句觸動了老人的思鄉之情。他思念祖國,卻身在異邦,不能回去,所以傷感地流淚了)”

師小結:幾千餘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具有梅花品格的人物, 他們都是一朵朵迎風挺立的梅花,他們的民族精神就是"梅花魂"。這就是題目“梅花魂”的內涵。

五、感情朗讀。

六、延伸拓展

教師導語:“故鄉、祖國”讓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遊子擁有無盡的相思與眷戀,幾千年來,多少文人墨客吟誦出了無數“思鄉愛國”的詩篇,你會吟誦嗎?

學生吟誦熟知的有關詩篇。

板書設計:

1、吟詩落淚

2、珍愛梅花圖 思念祖國

15、梅花魂 3、不能回國而落淚 愛國之心

4、送墨梅圖

5、遞梅花手絹

語文五年級教學設計10

(一)導入新課,交流資料。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課文《管道》,大家知道管道嗎?出示管道圖片,說明管道的用途。

提問:課文中的管道是用來幹什麼的?解決了村民的什麼問題?

學生回答,老師點評。

介紹作者:貝克〃哈吉斯

提問:課文按照什麼順序來寫?

課文中事情發生的起因,經過,結果是什麼?時間、地點、人物是什麼?

課文中的人物柏波羅和布魯諾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學生回答:老師點評。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播放《管道》課件,想一想,課文講了哪幾方面?這幾方面是怎樣聯繫的?學生看後,分小組討論,試着回答,老師指導。分析課文,深入理解:

(1)分段,列小標題。(提水、計劃、修建、完工、藍圖)

學生試着回答,老師點評,說出不同分法的不同理由。

(2)演示課本劇,理解故事情節,分析人物性格。

(3)提問:

A、柏波羅和布魯諾是什麼關係?有什麼特點?

B、兩人接受了什麼任務?任務完成後,他們的想法有什麼不同?你認爲誰的想法對?說說自已的看法。

C、柏波羅提出修管道,兩個人的意見相同嗎?柏波羅是怎樣做的?布魯諾又是怎樣做的?你認爲誰的做法對?爲什麼?

D、柏波羅修管道成功了嗎?他爲什麼會取得成功?

(4)、學生交流自已製作的'故事連環畫,討論回答以上問題,老師指導點評。

(三)拓展延伸,總結經驗。

(1)讀了課文之後,說說制約成功的因素是什麼?學生討論回答;老師點評。

(成功的因素很多,主要分爲客觀和主觀因素,客觀因素包括地理環境、濟條件、社會背景、輿論影響、歷史經驗……人爲主觀因素包括聰明、勤奮、堅強的意志……)

(2)如何取得成功?

學生討論回答,老師點評。(在一定客觀因素下,個人成功取決於聰明、勤奮、堅強的意志,其中勤奮起決定因素)

(3)學生交流成功經驗。

(4)學生舉例說說自已成功的事例,老師相機點評。

(5)播放《電燈的發明》,讓學生通過愛迪生髮明電燈的故事來理解勤奮與成功的關係。

(6)柏波羅和布魯諾起初是的朋友,後來有了矛盾,最後又恢復了友誼,說說同學們之間發生的故事。

老師點評:(朋友之間要相互理解,相互幫助)

(四)課文小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要明白多動腦筋想方法,勤奮刻苦才能成功的道理。在生活中和學習中多思考,堅持不懈,刻苦努力就能取得成功。

(五)作業:

寫一篇《管道》讀後感

語文五年級教學設計11

一、教學分析:

(一)教材的分析與作用

法國作家布豐寫的科學小品文《松鼠》安排在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動物世界”版塊中,這是介紹小動物的說明文,位居單元之首,是教讀課文中的重點篇目,起提綱挈領的作用。

(鑑於七年級學生對文體的認知水平和年齡心理特點,把握教材,運用教材,確定本節課以下的幾個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理清文章思路,體會先總後分的結構特點,學習觀察動物的特點。

方法與過程目標:體味用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說明事物,提高表達和寫作能力。

情感與價值觀目標:通過了解松鼠的習性特點,激發對小動物的興趣,培養關愛動物,保護動物的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體味本文用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說明事物,提高表達能力;激發對小動物的興趣,培養關愛動物,保護動物的意識。

2、教學難點:

體味說明文用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說明事物,掌握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生動說明事物的寫法,提高語言表達和寫作能力。

(四)教具準備:多媒體

運用多媒體課件,用直觀展示法帶領學生走進松鼠的世界,讓學生充分發揮主動性,自主合作討論,用比較法、語言品析等方法以品讀帶寫,在學習介紹小動物的語言的同時,感受小動物的可愛,激發學生熱愛、保護小動物的感情。

二、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七年級學生,他們已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如:邊讀邊想,邊讀邊做批註,體會句子的含義等;但思維的深刻性、語言的表達上還有所欠缺;並且這是一篇說明文,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說雖在此之前的第三單元有所涉及,但都屬於建築方面較枯燥的內容,學生學習興趣普遍較低。

三、教法和學法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課文無非是個例子,重要的是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作爲一篇寫作訓練的課文,課文內容一般比較淺顯易懂,學生可以通過自學、小組討論完成教學任務”。本文是一篇介紹事物的科學小品文,說明文的寫作目的是給人以知識,所以根據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遵循“積極指導自學、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運用多媒體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並結合教學目標,在教法上,充分利用課文充當範文,爲學生提供事物說明文寫作仿效的“範本”,以此來打開學生的寫作思路,使他們逐步掌握寫事物說明文的思路和方法。

具體做法如下:

1、採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

先整體感知--再閱讀品析--後遷移訓練:首先讓學生在激趣視頻導入下明確說明對象、及其特徵,並由特徵引出總分結構,理清全文思路。使學生對如何學習說明文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在品讀賞析環節,我採用“對比”引路法,重點賞析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生動性,特別是本文語言生動性方面,着重抓住關鍵段落進行閱讀品析,目的是讓學生懂得細緻觀察特徵是準確說明事物的基礎,而生動形象的語言是揭示被說明事物特徵的關鍵所在。

2、搭建生活和教材聯繫的平臺,引導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悟,注意培養學生對事物正確的情感態度。

3、讓讀成爲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習過程中朗讀、閱讀、品讀等方式貫穿使用,讓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解決問題。

四、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分爲六個部分:

激趣導入、整體感知、合作學習、揣摩探究、課堂小結、遷移訓練

(一)播放視頻,創設情境,導入新課(視頻在此略)

(設計意圖:用視頻導入,既直觀又能激發興趣,學習態度會主動從“要我學”轉變爲“我要學”,有了興趣學生學起來就很輕鬆、很用心。並且從視頻內容來說,基本上已將文中松鼠的特徵體現出來了。)

(二)整體感知,理清結構,把握內容

1、快速瀏覽課文,用一句話概括:松鼠是很討人喜歡的小動物。

文章從哪些方面介紹松鼠討人喜歡的?(漂亮、馴良、乖巧)

2、分析文章結構:總分結構。

(藉助每種特徵對應的自然段帶出:總說特點及印象—具體介紹特徵—補充說明其價值的'總分結構,簡單易懂。)

3、分別從哪些方面表現松鼠的漂亮、馴良、乖巧這三個特徵?

(學生自主解答、教師幻燈歸納,從黑板粉筆的束縛中解脫,讓內容清晰呈現;3張幻燈片在此略)

(三)合作學習,品味語言,突出重點

1、體會以下文字與原文句子哪個好,說明理由

它們是警覺的,有人在樹根上觸動一下,它們就從窩裏跑出來,躲在樹枝底下,或者逃到別的樹上去。

它們是(十分)警覺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樹根上觸動一下,它們就從窩裏跑出來,躲在樹枝底下,或者逃到別的樹上去。

(設計意圖:通過分析這幾個詞語的作用是用來強調觸動之輕、松鼠的警覺度之高,來體現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2、品味語言:找出體現說明文語言準確性特點的語句,說明理由

(設計意圖:按照例句格式理解文中“老是、經常、有人說、好象”等詞的準確性,又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比較原文與辭海中介紹松鼠外貌的語句,找出區別

辭海:[松鼠]又稱灰鼠。哺乳綱,齧齒目,松鼠科。長20-30釐米,尾20多釐米,尾巴蓬鬆。體毛多灰色,有的赤褐,腹面灰白色。

原文:一條帽纓形的美麗的尾巴,顯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翹起來,一直翹到頭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涼。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可看出原文句子巧用擬人等手法比較生動活潑,通俗易懂,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生動性。)

4、平實說明、生動說明的語言風格比較和科學小品文語言特點

5、品味語言:找出體現說明文語言生動性特點的語句,說明理由

(設計意圖:組織學生分組合作學習,重點閱讀品析第2自然段語言生動性的特點,讓學生體會用擬人等手法介紹事物的好處)

6、歸納達到生動說明效果的方法:

1.使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方法,使被說明的事物形象性加強;

2.現身說法,利用生活感受,可使文章在準確性的基礎上更添真實性和生活情趣,易於讓人接受;

3.適當運用敘述和描寫,可使說明事物栩栩如生,而非枯燥無味。

(設計意圖:“合作學習,品味語言”這個環節分爲3方面:一是體味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二是體味說明文語言的生動性;三是瞭解平實說明和生動說明的區別,抓關鍵語段進行口頭朗讀體會和深入閱讀品析。《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在課堂上,教師要自覺地爲師生、生生、文本之間的互動創造條件,通過對話、想象,將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文本,深入到文章的精髓。”並且藉助多媒體課件,採用“對比”引路法,有比較,纔有鑑別。通過比較,學生更易於把握本文的語言特點,體會說明文語言的魅力所在,提高學生在表達和寫作上對語言的駕馭能力。)

(四)揣摩探究,激發情感,強化意識

思考:有人說:“課文結尾是全文一個極不和諧的音符”。對於上述觀點,你怎麼看?(討論發表完畢,播放視頻)

(設計意圖:此環節讓大家圍繞着結尾“該不該寫松鼠的經濟價值”發表意見,從而激發同學們要關愛和保護動物的情感,然後“趁熱打鐵”的播放一個耳熟能詳的公益廣告視頻,強化人與動物要和諧共存的環保意識,完成教學目標中的情感目標。)

五、課堂小結

1、通過學習《松鼠》,我們認識了松鼠是具有漂亮、馴良、乖巧等特徵的討人喜歡的小動物;

2、通過學習《松鼠》,我們還品味了說明文語言準確性和生動性的魅力,並進一步瞭解了平實說明和生動說明的區別;從而提高了我們的表達和寫作能力;

3、通過學習《松鼠》,我們還懂得了人與動物是和諧共存的關係,激發了我們要關愛和保護小動物的情感。

(設計意圖:清晰明朗的再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讓課堂教學成爲“學有所獲”的有效教學。)

六、遷移訓練

寫作訓練:請同學們任選一種小動物,用準確生動的語言介紹它的某種特徵。(字數:600字左右)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鞏固成果。作業練習就是對課堂知識的鞏固及運用的一個重要手段。本着本課的重難點,佈置學生自行觀察一種小動物,仿照課文《松鼠》的寫法,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和多種修辭手法寫一篇說明文。)

七、板書設計

語文五年級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瞭解鯨的大小、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有關知識。

2.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

3.懂得說明事物要抓住特點發及說明事物的常用方法,還要注意用詞造句的準確性。

4.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5.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

1.瞭解鯨的種類和生活習性,學習用打比方、列數字等方法來說明事物的特點。

2.鯨的進化過程。

課前準備:

1. 蒐集有關鯨的資料。

2.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出示鯨的圖片:同學們你們認識這種動物嗎?你們對它有什麼瞭解嗎?請和同桌談一談,自由發言。

2.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鯨》這篇課文,看看通過學習,你對鯨有了什麼更深的瞭解。

二、學習生字,讀順課文

1.自由讀課文,認準本課生字,不認識的字查字典解決。有些字的音容易讀錯,需要注意。

出示要求寫的字11個,注意重點指導容易寫錯的字。如:“肺”字右邊不是“市”,而是“市”,右半邊的筆順是一、廣、斤、市。

2.認識生字後再讀一遍課文。看看哪些詞語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畫出來,一會兒提出來大家討論。教師根據學生討論的情況,再根據講讀課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點詞語,請同學們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來理解。

3.自讀課文,看看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每段主要講了什麼?指名朗讀課文,檢查是否讀得正確、流利,重點指導難讀的句子。

三、整體感知,瞭解內容

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你對鯨有了哪些瞭解?

四、精讀課文。體會寫法

1.自由讀第l自然段,你從哪兒看出鯨很大,畫出有關語句,然後讀一讀。指名彙報,大家補充,讀出體會。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鯨約有十六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兩千公斤。

2.從這兩個數字我們體會到了鯨確實很大,這段話中還有描寫鯨很大的數字嗎?

出示句子:我國發現過一頭近四萬公斤重的鯨,約十七米長,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麼重。

3.自己試着讀一讀,想想應該怎樣讀,才能表達出鯨的確很大。體會用列舉數字方法來說明的好處。

4.你還從哪兒看出鯨很大,把有關語句讀一讀。自由讀第1自然段,讀出自己的體會。

5.小結寫作方法:作者運用了作比較和舉數字的方法把鯨的大描寫得非常具體。

6.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運用了舉數字的方法。

五、作業

1.試着用舉數字的方法說明一事物。

2.抄寫本課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一、圍繞重點,全班研討

1.自由讀第2自然段,說一說鯨是怎樣進化的?把你自己當作鯨,給同組同學說一說“你”的進化過程。

學生彙報:我們鯨在很遠古的時代,和牛、羊一樣生活在陸地上。後來環境發生了變化,就生活在了靠近陸地的淺海里。又經過了很長時間,我們的前肢和尾巴漸漸變成了鰭,後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現在的樣子,適應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們並不是魚,而是哺乳動物。

2.快速讀第3自然段,說說你知道了什麼?指名彙報,你是從哪裏瞭解到的,把這些讀給大家聽一聽。

3.鯨生活在海洋裏,可它又不是魚,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習性方面又有什麼特點呢?默讀4~7自然段,想想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鯨的生活習性?(課文從吃食、呼吸、睡覺、生長這四個方面介紹了鯨的`生活習性。)

4.鯨分爲兩類,它們在生活習性上有什麼不同嗎?自由讀第4、5自然段用“——”畫出鬚鯨的生活習性;用“~~~~~”畫出齒鯨的生活習性。填好表後在小組內交流。

吃食(吃什麼,怎麼吃,特點)呼吸(用什麼怎麼呼吸)

共同點 都吃魚蝦 用肺呼吸浮上海面從鼻孔噴氣

鬚鯨 小魚小蝦吞進吃的多 噴出的水柱垂直細高

齒鯨 大魚海獸咬住兇猛 噴出的水柱傾斜粗短

5.鯨在睡覺時是什麼樣呢?學習第6自然段,想像一下鯨睡覺的樣子,並把它畫下來。

6.輕聲讀一讀第7自然段,說一說你還知道了什麼?

二、回顧內容,朗讀記憶

我們對鯨的生活習性已經有了一些瞭解,哪個方面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這部分讀給小組的人聽,看看哪個同學能把自己喜歡的內容背下來。

三、出示資料,延伸擴展

出示“資料袋”的內容,自由朗讀,談談感受。

四、佈置作業

1.完成指導叢書。

2.通過學習課文,我們對鯨已經有了一些瞭解。其實,我們人類對鯨還有許多地方都不夠了解,這些都等待着同學們去探索。佈置同學蒐集課外資料,以“鯨的自述”爲題,圍繞某一方面的內容寫一篇短文。

 板書設計:

一(1)大

二(2)哺乳動物

三(3)種類

9、鯨

吃食

四(4-7)生活習性 呼吸

睡覺

生長

語文五年級教學設計13

教學設計思想:

1、充分體現課程整合的思想,教師利用學生已有蒐集信息的能力和豐富的多媒體資源,對長征進行多角度的介紹,激發學生的情感,爲學習語文奠定情感基礎。

2、從教學實際出發,將課件作爲學生與文本交流,師生情感交流的橋樑,創設學習氛圍的工具。

3、利用網絡環境開放課堂,開放學習過程,爲學生的自主學習創設寬泛的空間與條件,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

教學目標: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抓住第 7 自然段,從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動作、神態、穿着中,體會他的獻身精神。

2 、感受軍需處長一心爲公、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受到革命傳統教育。

教學重、難點

1、從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動作、神態、穿着中,感受軍需處長的崇高精神,體會“晶瑩的豐碑”的含義;

2、從將軍語言、神態的變化,瞭解將軍的內心活動,體會將軍對軍需處長的崇敬之情。

教學方法 :

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內外結合,充分利用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注意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內在聯繫”,“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讀課題引入。

1. 導入新課,利用多媒體出示了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紅軍爬雪山的行軍畫面,滿懷激情地導入新課:

2、板書課題, 《豐碑 》 生:齊讀題目。

3、齊讀課題,引導質疑:課文講的是一塊高大的石碑嗎?在文中具體指什麼?軍需處長的身體怎麼會成爲一座晶瑩的豐碑呢?

二、自瀆、質疑、合作、探究。

1. 感受艱難:這就是那隻裝備極差的紅軍隊伍,在已經被凍成了一個大冰坨的雲中山艱難地跋涉着,這支隊伍將會遇到怎樣的困難呢?

2. 從課文第一、二自然段中知道環境惡劣。天氣惡劣,裝備很差,遇到很多困難。

3.品讀重點。課文哪個自然段具體描寫了軍需處長?(第七自然段)找出描寫軍需處長動作,神態及外貌的句子。

4.感知形象。從描寫軍需處長動作、神態穿着的句子中你體會到什麼?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對嚴寒的體驗,瞭解軍需處長凍僵的直接原因,認識人物形象。

5.入境體驗。軍需處長在死神面前表現得怎樣呢?畫出重點詞語:坐、夾、伸、鎮定、安詳等詞,體現了他舍已爲人的精神;從“神態十分鎮定、十分安詳”體會到他死時,心境平和,無所求、無所怨、死得其所……)

6.指導朗讀(用敬佩、深沉的語氣朗讀這段文字)範讀,指名讀,齊讀。

將軍看到此情景,神情有什麼變化?讀描寫將軍神情變化的句子,體會將軍“嚴峻、抽動、吼道”的原因。

讀將軍“紅着眼睛,像一頭髮怒的豹子,樣子十分可怕”的原因是什麼?(沒有人回答他,也沒有人走開)戰士們是什麼原因既沒有人回答他,也沒有人走開?(因爲他們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他們知道凍死的正是負責發棉衣的軍需處長!)

過渡:當將軍知道凍死的是軍需處長時,他有何表現 ?

7、自己作爲將軍看到自己的軍需處長被凍死了而難過。從哪裏體會?

(我是從將軍久久地站在雪地裏,眼睛溼潤了。 我體會到將軍很敬佩的心情,從“將軍向跟雲中山化爲一體的軍需處長敬了一個軍禮”知道。)

體會此時將軍的思想感情?

體會到將軍自豪的心情,他爲軍需處長的精神而自豪,爲紅軍隊伍有這樣的好同志而自豪。

如果勝利不屬於這樣的隊伍,還會屬於誰呢? 這句話,換個說法怎麼說?

勝利只屬於這樣的隊伍,不會屬於別人。

爲什麼勝利只屬於這樣的隊伍,不會屬於別人 ?

因爲軍需處長的精神和信念感染和鼓舞着每一個戰士

還因爲紅軍隊伍中有無數像軍需處長這樣的同志更因爲他們憑着堅定的革命信仰,頑強的革命意志征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所以勝利一定屬於這樣的隊伍.

我還知道了“這樣的隊伍”是一支不怕困難、怕不怕犧牲、勇往直前、戰無不勝的隊伍,所以纔有了中國革命的最後勝利。

三、真情朗讀,頌揚英雄

氣氛薰陶,讀中昇華。

1、在低沉的哀樂聲中教師總結。

2、引導學生齊讀第13自然段,男女組讀,個人讀。

3、討論“晶瑩的豐碑”在這裏指的是什麼?(大雪覆蓋中的軍

需處長身軀)再一次出示軍需處長凍死時的鎮定、安詳的畫面。理解“晶瑩的豐碑”的深層含義。軍需處長那冰雪中高大的形象看起來就像一座豐碑,他那舍已爲人、勇於獻身的不朽精神在我們的心目中更是一座晶瑩的豐碑。(軍需處長毫不利已、專門利人的崇高精神)

4、指導懷着對軍需處長的無比崇敬與懷念一起來讀讀12——14自然段。

再次感受軍需處長不怕犧牲,捨己爲人、爲自己想的少,爲別人想的多的崇高精神.

四、課堂訓練 填空:

你是一座( )

你把( )給了( )

而自己卻( )

你用你的( )告訴我們,紅軍隊伍

一定能經受得住( )

你用你的( )鼓舞我們,同樣告訴敵人,紅軍隊伍是( )

啊!你的確是我們心中的一座( )。

五、總結拓展,昇華中心

總結:正因爲 在我們隊伍中,有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好軍需處長,有關心戰士的好將軍,因爲有許許多多這樣的隊伍組成了我們革命的隊伍,他們憑着堅定的革命信仰、頑強的革命意志征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所以勝利一定屬於這樣的隊伍自然更能理解“豐碑”的含義。)

板書:

豐 碑

神情鎮定安詳 凍僵的老戰士 衣服單薄破舊

軍需處長 毫不利已 專門利人的革命精神

語文五年級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習生字詞,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古代白話文的特點。

2、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課文與小組合作交流,瞭解石猴出世併成爲美猴王的經過。結合有關語句自讀自悟瞭解石猴的性格特點。理清課文的前因後果。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瞭解石猴勇敢頑強、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質,受到教育。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培養閱讀古典小說的語感。

教學重點: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體會美猴王勇敢頑強、無私無畏的品質。

教學難點:讀通讀懂句子,培養閱讀古典小說的語感。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同學們喜歡看西遊記嗎?給你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個人物?

2、你們都異口同聲說是孫悟空,那麼談談你們對孫悟空都有什麼瞭解。

3、談到孫悟空你們真是滔滔不絕,那你們知道孫悟空是怎樣出世,又是怎樣成爲美猴王的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猴王出世》,瞭解石猴變成美猴王的經過。

二、初讀課文,瞭解故事。

1、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真情實感。

2、小組合作討論:石猴是怎樣出世的? 石猴又是怎樣變成美猴王的?

3、全班交流,瞭解主要內容,弄清事情前因後果。

4、板書:石猴出世---探洞---美猴王

三、精讀課文,解讀人物。

1、看來大家已經瞭解了石猴變成美猴王的經過,那麼石猴變成美猴王憑藉的是什麼呢?請大家細讀課文,勾畫相關的`詞句說明理由。

2、抓住文中相關詞句交流感悟石猴性格特點,指導有感情朗讀課文。

板書:石猴---美猴王 是因爲石猴---

讓學生自由發表看法。

四、拓展延伸,激發興趣。

《西遊記》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今天我們只是閱讀了它的第一回,這部長篇小說還有許多精彩之處,你們還知道《西遊記》的其他的故事嗎?說給大家聽聽好嗎?

五、總結。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不僅感受到了古典小說語言的魅力,也深入認識了一個勇敢頑強、無私無畏的孫悟空,它是我們中華民族優良美德的化身,也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2、這節課你們都學到了什麼?能跟大家說說嗎?

語文五年級教學設計15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描寫動物的課文,語言生動,內容淺顯易懂,介紹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習性,表達了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教學目標:

1、瞭解動物的外形、特點和習性,培養對事物特徵的仔細觀察。

2、理解課文,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用“先……再……然後”說一段話。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小動物。

一、導入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四單元的內容,第四單元的主題是什麼?

1、你喜歡什麼小動物?同學們看(課件出示松鼠視頻),你知道它們的名字嗎?誰能說說你看到了什麼?導入新課,指導寫鼠。

(反思:看完視頻後,我引導學生交流自己所觀察到的內容,既讓學生明白在日常生活中要養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又自然而然地導入課文。)

二、檢查預習

課前,我們預習了課文,文中的生字詞你都認識了嗎?下面我們先來讀讀課文,看看誰能正確流利地朗讀。

三、整體感知

作者從哪幾方面來寫松鼠?師板書:外形生活習性(活動、住、吃)

(反思:學生第一遍讀時,我提的要求是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但是讀完後,我卻讓學生說出作者從哪方面描寫松鼠,問題提的有點唐突。如果再上這篇課文,可以讓學生帶着問題快速瀏覽一遍課文,這樣他們會很容易找到問題答案。)

四、細讀課文,深入理解

(一)品讀外形部分

1、你覺得松鼠外形有什麼特點?能用文中的一個詞語來概括一下嗎?

2、指讀,思考:你從哪幾方面體會出松鼠的美麗?

3、理解敏捷(誰能把“敏捷”換一個詞語,使句子的意思不變呢?)

理解嵌(聯繫生活)體會毛的光滑

4、誰能再來美美地讀一遍?體會修飾詞語。

5、再讀,體會作者的寫作順序。

6、這麼美麗的小松鼠,你記住它的樣子了嗎?考考你。

7、出示課件:(要求學生完成課件中第一段的填空。)

8、照着圖片背。

(反思:我覺得教學外形部分是本節課最成功之處,我先讓學生通過朗讀體會松鼠外形的美麗,再讓他們瞭解作者按一定順序描寫松鼠的寫作方法,指導他們按照順序來背誦課文,又讓學生填空,照着圖片背誦等,每讀一遍,對學生提出一個新的要求,遍遍誦讀課文,要求層層遞進,使學生在短時間就能夠順利背誦這一段話。)

(二)作者還從活動、住、吃幾個方面寫了它的生活習性。你覺得哪一段寫得最有趣?

1、讀松鼠活動這一段,體會:在寫法上和第一段有哪些相似之處?指導朗讀。

(反思:這一段在寫法上和第一段有很多相似之處,很適合指導學生利用學到的學習方法自學本段。但是遺憾的.是自己在處理本段時,仍像第一段一樣句句指導學生讀,教法上有些重複。)

2、怎樣搭窩這一段。體會搭窩順序,用先……然後……再……說一句話。

(反思: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我本意是重點理解搭窩順序,但是我提問:“你覺得它搭窩的什麼特點。”由於問題提得不恰當,誤導了學生,教學過程有些拖泥帶水。)

3、讀寫吃的一段,體會三個“它們”指什麼?

五、拓展

閱讀鏈接另一篇寫松鼠的文章,體會觀察角度不同,表達方法不同,語言也各有特色。鼓勵學生多角度觀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表達。

(反思:原來設計一節課的目標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情感,瞭解寫作方法,再加上閱讀鏈接,感覺內容有些多,想刪去最後的拓展閱讀部分,但是覺得這部分內容,既可以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動物,用不同的方法來表達內容,又可以和開頭呼應,想來想去捨不得丟棄,所以一節課下來,內容太多,個別環節處理得過於粗糙。現在想想,不應該讓學生服務教案,而是應該讓教案服務學生.下次再上這節課,我會把閱讀鏈接部分放在第二課時,第一課時紮紮實實地品讀課文。)

板書設計:

松鼠

外形美麗

習性活動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