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15篇)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9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15篇)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1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人帶六年級一個班,共有學生人,其中男人,女生人。通過五年多的的學習與訓練,孩子們學習的自覺性大都比較高,學習意識較強,能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但有個別的學生學習意識比較差,不知道學習的重要性,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響,學習情況參差不齊。個別學生的學習習慣還欠培養,書寫馬虎,學習懶惰,怕吃苦,依賴思想嚴重,學習方法不夠科學,特別是習作能力有待提高。從整體來說,動筆前的構思還不夠,作文缺少創意。行文中,出現不具體、不生動,沒有個性的張揚,公式化較嚴重。個別文章空洞無味,後進生的習作語句不通、不連貫,作文水平還停留在一、二年級。因此,本學期將繼續對其進行思想教育、學習目標教育、提高學習的自信心和興趣等,教給學生合理的學習與複習,奠定良好的語文基礎,提高語文素養和語文學習的能力。力求讓全班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各方面水平上一個新臺階,尤其在寫作方面努力拓展孩子的思維空間,使學生的習作求真、求實、求新。

爲了更好地、有針對性地、有的放矢地培養教育好每一個孩子,要充分挖掘他們的潛力,注重能力培養和個性發展;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有每個人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再加上生活背景、學習環境、成長經歷、世界觀等的不同,造就了學生各方面的差異。我們一定要注意並重視這些不同,因人而異,個性發展。因此,要改革教法,注重學法。教師加強學法指導,給學生學習充足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充分體驗學習的艱辛與喜悅。教師適時加以點撥,根據學生不同的類型,設計使用不同的學習方法,重視差異,使學生個性得到張揚,各方面的才能得到充分發展。

二、教材分析

新統編本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材於20xx年春期正式試行。教材繼續按專題組織單元,共六組,依次是:民風民俗、外國名篇名著、人間真情、體會人物品質、科學精神、難忘小學生活。本冊教材的綜合性學習安排在第六組“難忘小學生活”。這個專題包括“活動建議”和“閱讀材料”兩大部分。

本冊共有課文17篇,精讀課文12篇,略讀課文5篇。這六組教材,每組基本由“導語”“課例”“口語交際”“習作”“語文園地”五部分組成。課例包括有二至四篇課文,精讀課文兩篇,略讀不定,有的單元沒有略讀課文,有的單元有1——2篇略讀課文。其中,第三單元安排了習作例文,所以沒安排語文園地。第六單元是綜合性學習單元,也未安排語文園地。精讀課文後有思考練習題,略讀課文前有連接語。部分課文後面安排了“閱讀鏈接”。

全冊安排“閱讀鏈接”四次,未安排“資料袋”。“口語交際和習作”依然作爲一個獨立的欄目。整冊共安排口語交際三次,分別是同讀一本書、即興發言、辯論。

全冊6個單元便安排了5次習作,除第六單元外,其他每個單元都安排了一次習作,另外還安排了兩次小練筆。一次是學習了《臘八粥》一課後,讓學生照樣子寫一種最喜歡的食物;第二次是在學習了《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以後,讓學生仿照課文的寫法,用幾個具體事例說明一個觀點。全冊共安排“語文園地”四次,“交流平臺”“詞句段運用”“日積月累”是固定欄目,另有“書寫提示”“快樂讀書吧”穿插安排,其中,“書寫提示”在第一、五單元各安排了一次。在第二單元語文園地後安排了一次“快樂讀書吧”,主要向學生推薦世界名著。

另外,與本套的其他各冊教材不同,古詩詞並沒有根據內容安排在相應的專題中,而是在六個單元之後,集中安排了一組“古詩詞背誦”。這10首膾炙人口的古詩詞中沒有太多生字,意思也不艱深,適合小學生讀讀背背。這樣的編排也體現了向初中教材過渡的編寫意圖,在初中教材中,古詩詞背誦也是作爲一個獨立的部分安排在教材後部的。

三、學期教學目標

課堂教學是教學改革中重要的也是最艱難的環節。在備、教、改、導、考、析等教學環節下功夫,加大力度,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和學科競賽輔導。在教學方法上,對不同課題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分層次,分類別訓練,在預習、課堂活動、課後練習、檢測中,圍繞趣學、樂學、學會、會學創設學生全身心參與。讓學生在參與中生動活潑地發展,在發展中積極主動地參與。

總之,在深知教學是一門藝術的原則下,奉行的是“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要得法”的理念。

本冊課文共有六個單元,全冊包括“導讀”“課文”“讀寫例話”“積累運用”(讀讀背背、閱讀、口語交際、習作、實踐活動)等內容,書後還附有10篇古詩詞誦讀內容。本冊要求學會120個字,每課要求學會的字,排在方格里。

1、知識方面

(1)藉助漢語拼音識字,會寫120個,瞭解在語言環境中的字義,並能正確書寫。

(2)背誦指定的課文和自己喜歡的文段。

(3)背誦20篇以上的優秀詩文,課外閱讀不少於15萬字(完成課文配套課外閱讀30篇)。

(4)學習瀏覽,能初步瞭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方法,根據需要蒐集相關的信息,並按一定的標準分類。

(5)學習用鋼筆和毛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並有一定的速度。

(6)學寫簡單的記事作文、想象作文、簡單的讀書筆記、關於自己的事。

(7)在閱讀中學習一些讀寫方法:展開聯想和想象進行表達的方法;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環境描寫和心理描寫;讀課文時能聯繫實際,深入思考;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繼續學習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

(8)學習修改自己的習作。

2、技能方面

(1)會使用字典、詞典進行識字,有一定獨立識字的能力。

(2)能用鋼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並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筆書寫楷書,並體會漢字的優美。

(3)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學習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並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5)能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6)在閱讀中能揣摩文章的敘述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基本的表達方法。

(7)會讀詩歌,初步掌握閱讀方法,瞭解詩歌的語言特點。

(8)樂於參加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9)能寫簡單的記事作文、作品梗概、想象作文、讀後感等習作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修改自己的習作,書寫規範、整潔。

四、教材重點難點

1、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從精讀課文的學習中積累語文學習的方法。

2、針對教材中的習作訓練,開展一些語文課外實踐活動,提供寫作的素材。

3、注重課內知識向課外的延伸,力爭使課內外的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

五、主要教學措施

1、加強訓練,方法多樣,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2、持之以恆,不斷地加強積累。

3、注重實踐,培養能力。

4、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加強朗讀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感,從而提高他們的語文理解能力。

5、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通過自學理解課文內容,並在自學實踐中逐步提高語文素養。

六、教學進度表

周次時間教學內容備註

12.24—2.28《北京的春節》、《臘八粥》、《古詩》

23.2—3.6《藏戲》、《習作》、《語文園地》

33.9—3.12《魯濱遜漂流記》、《騎鵝旅行記》、

《湯姆索亞歷險記》、《口語交際》(1)

43.16—3.20《習作》、《語文園地》、《快樂閱讀吧》

53.23—3.27《匆匆》、《那個星期天》、《習作例文》

63.30—4.3《習作》、《古詩三首》

74.6—4.10《十六年前的回憶》、《爲人民服務》《金色的魚鉤》

84.13—4.17《口語交際》、《習作》、《語文園地》

94.20—4.24《文言文二則》、《表裏的生物》

104.27—5.1《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他們那時候多有趣啊》、《口語交際》

115.4—5.8《習作》、《語文園地》、《難忘小學生活》

125.11—5.15古詩詞閱讀:《采薇》、《春夜喜雨》、

《江畔獨步尋花》、《早春呈水部十八員外》、《江上漁者》

135.18—5.22古詩詞閱讀:《泊船瓜洲》、《遊園不值》《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浣溪沙》、《清平樂》

145.25—5.29複習

156.1—6.5複習

166.8—6.12複習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邀”“俯”等8個生字和“清爽”“吟誦”等14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寫的物我兩忘之境,激發類似體驗,學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4、學習作者運用比喻、擬人、排比、想象來表達自己獨特感受的方法。

5、品味如詩如畫的語言,通過摘錄、背誦、練筆等形式豐富語言積累。

重點難點

重點感受作者對山裏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學習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當然,體會第6自然段中作者的聯想和感受部分,學生比較困難。

課前準備

教師製作《山中訪友》PPT課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傾聽大自然的天籟之聲

1、天籟之聲悅耳悅心

(1)課件播放來自山林的天籟之聲。

在輕音樂的伴奏下相繼傳來風聲、河水聲、鳥鳴聲、風吹樹梢聲、溪流聲、飛瀑聲、雷雨聲、犬吠聲、羣鳥歸巢聲,引領學生美好遐想。

(2)學生閉目靜聽神遊。

(3)交流假想歷程。

2、語言描述,牽情入課

師:同學們,神奇的大自然充盈着生命的活力,今天請讓我們跟隨著名詩人、散文家李漢榮先生一起投入的山林的懷抱,去用心靈陶醉大自然的迷人風景,去傾聽大自然的美妙樂章,好嗎。

3、解讀題目,激起期待

師:根據預習,我們不難猜出李漢榮先生去山中拜訪的朋友是誰?(大自然中的朋友)那麼,你一定很想知道:作家爲什麼會稱它們爲朋友?他“帶着滿懷的好心情”,會晤了哪些山中的“朋友”呢?請讓我們快快走進童話般的大自然吧。

二、觸摸大自然的生命因子

1、讀通課文,自學字詞

(1)段前標序。

(2)讀對讀通。

學生自由初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通順,比較難讀或寫得優美的句子可以多讀幾遍。

(3)自學字詞。

b、認讀正確音節。

樹冠(guān guàn) 扎進(zā zhā) 旋轉(zhuǎn zhuàn) 唱和(hé hè) 細數(shǔ shù)瀑布(pù bào) 津津樂道(jīn jīng)

c、掌握正確字形。

“邀”是“辶”旁;“瀑”的右下角不是“水”;“蘊”的下面不是“溫”。

“吟誦”的“吟”,右邊是“今”不要多“、”;“挺拔”的“拔”,右邊不要寫成“發”;“ 奧祕”的“奧”,上面不要封口;“津津樂道”的“道”,不要寫成“來到”的“到”。

d、認真書寫字詞。

把本課比較難寫的字詞各認真書寫三至五遍。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筆順,安排好字的間架結構,把字寫端正。

2、默讀瀏覽,尋找“朋友”

(1)默讀瀏覽。

學生默讀課文,尋找作者在山中拜訪的“朋友”。

(2)全班交流。

作者拜訪的“朋友”原來是老橋、鳥兒、露珠、每一棵樹、山泉、溪流、瀑布、懸崖、白雲、雲雀、落花、落葉、石頭、雷陣雨、岩石、歸鳥等。概括地說,山林中的一切都是作者的朋友。

三、呼吸大自然的靈動之氣

1、自選朗讀,積累情感

a、畫出生字新詞。1)本文有8個自然段,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自選朗讀,積蓄情感。

(2)教師邊聽邊相機指導評價。

2、美文美讀,引發共鳴

(1)師:本文用優美的語言,給我們描寫了“我”先後拜訪的十幾位山裏的“朋友”,請同學們自選最喜歡的描寫拜訪不同“朋友”的部分美美地讀一讀。

(2)教師邊聽邊相機品評點撥。

3、賞讀賽讀,移情自然

(1)師:這篇散文讀來令人沁人心脾,心曠神怡,請把你認爲寫得最美的句子讀一讀,好嗎?

(2)學生挑戰讀、比賽讀,師生共讀,共同呼吸大自然的靈動之氣。

(3)教師一邊欣賞,一邊相機點撥解讀。

四、感受老朋友的德高望重

1、談話過渡,親近老橋

(1)師:同學們,作家帶着滿懷的好心情,踏一條幽徑,首先拜訪了古橋。見到“老朋友”,作者會說些什麼呢?

(2)課件出示第3自然段關於介紹“老橋”的圖文。

2、自由朗讀,分享奇趣

學生自由讀,個人讀,分享作者與老橋物我相忘的奇趣。

3、教師導讀,感悟老橋

(1)師:作者看到老石橋,聯想到了哪個詞語來讚美他?

(2)圍繞“德高望重”一詞,結合“幾百年”等關鍵詞語,引領學生重點體會老橋默默無聞、任勞任怨爲大家服務的品質。

4、悉心體會,學習寫法

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對老橋的深厚感情,具體、生動、形象地傳達給了我們,讀來引人入勝。

第二課時

一、早知名山如高人,你我豈可久不見

1、聽寫詞語,鞏固舊知

聽寫“清爽、吟誦、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軀、精緻、蘊含、奧祕、俠客、德高望重、津津樂道、別有深意”等詞語。

2、談話導入,繼續拜友

上節課我們跟隨着作者訪問了他的老朋友——石橋。現在,讓我們透過充滿詩意的語言,走進童話般的大自然,去繼續拜訪那些山林中的其他朋友吧!

二、欣賞如詩如畫景,融入物我兩忘境

1、引領撥雲尋古道,倚樹悉心聽流泉

(1)物我爲友,融情入境

a、課件播放視頻:啁啾的鳥兒、閃爍的露珠、茂盛的樹林、清涼的山泉、歡快的溪流、雄渾的瀑布、挺拔巍峨的懸崖、潔白寧靜的雲朵和、歡雲雀。

b、入情朗讀,體驗友情。

教師引領學生通過朗讀4、5自然段,體驗作者與鳥兒、露珠等山中朋友的默契和情誼,走進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c、再讀感悟,體會寫法。

引領學生體會擬人、聯想、反問、排比等手法的奇妙,感知文本語言的生動、引人、形象,感受物我兩忘的超然境界。

(2)變換詞句,加深友情

課件出示:“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

a、言外之意是:這山中的一切,___________________。(這一花一樹,一鳥一石,一山一水都是有生命的'人,都是我的朋友。)

b、練習說話:_________是我的朋友,因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和諧互動,物我相融

a、教師談話:面對我們人類如此熱情的招喚,山林中的朋友們一定也熱情迴應我們。

b、課件出示。

“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誦着一首小詩,是邀我與你唱和嗎?”

溪流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好,飛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渾的男高音多麼有氣勢。”

瀑布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手捧地上有情物,感知生命輪迴韻

(1)學生輕聲自由感情朗讀第6自然段。

(2)課件出示:

撿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拾一片落葉,細數精緻的紋理,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捧起一塊石頭,輕輕敲擊,我聽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組討論交流:“我”從落花、落葉、石頭中體會到了什麼?

3、細品雷聲天半落,欣喜岩石撐巨傘

(1)賞讀第7自然段。

(2)體會比喻、擬人、反問手法的精妙,感受物我相融的情意。

4、心隨雲嶺小鳥動,依依山月隨人歸

(1)自由朗讀文章的開頭和結尾。

(2)體會首尾呼應的寫法。

三、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1、明明進山去看景,爲何卻道來訪友

(1)回讀課題:明明“進山看景”,課文爲什麼以《山中訪友》爲題?

(2)學生討論交流。

(3)教師小結:作者把自然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鳥一蟲等當作自己的朋友,構思新奇,想象豐富,充滿了童趣。引領我們彷彿也漸漸走入山林,親近起這些朋友來。

2、回憶類似的體驗,融入如畫的自然

(1)激發類似體驗。

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是怎樣對待自然界的朋友呢?

(2)課件拋磚引玉:

你好,老石橋!你雖然沒有盧溝橋壯觀,也沒有長江大橋雄偉,但你每天默默無聞地躬着身軀,讓人們踏着脊背,渡過河岸。歲月悠悠,唯有你依然如舊。你真是我心中德高望重的老朋友啊!

你好,親愛的小鳥!…… ……

你好,…… ……

(3)學生給大自然寫知心話。

四、珍藏童話般世界,親近和諧的自然

1、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抄寫生動優美的句子。

3、親近自然界的動植物。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3

一、檢查預習

1、師:昨天我們已經初讀了這篇課文《鞋匠的兒子》,老師先來檢查一下大家的生字詞掌握的怎麼樣?指名兩名同學上臺聽寫(卑微、尷尬、羞辱、傲慢、靜默、讚歎、名門望族)

2、重點指導“尷尬”的書寫。(“尷尬”的偏旁不應該是“九”,而是“尢”,其實不瞞你們說,胡老師以前也寫“九”的,幸虧上次經過一位大師的指點,不然今天可就尷尬囉。趕緊把這個字再聽寫本上再寫3遍。)

二、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鞋匠的兒子》,這是一片寫人的文章,我們知道寫人的文章是通過寫事情來寫人的。現在請同學們打開課本,快速讀一讀課文,思考:課文用幾件事來寫鞋匠的兒子林肯?(板書:林肯)

(1)林肯在當選總統的那一刻,在參議院有參議員想要羞辱他,而林肯的一番話,把參議院的羞辱化爲讚歎的掌聲。(板書:化解羞辱)

(2)林肯反對國家分裂,維護了美國國家統一。

國家分裂這是一場危機,林肯也化解了。(板書:化解分裂)

2、這樣一概括,兩件事印象就更深刻了,我們高年級要學會概括,概括要麼用一個句子,要麼用一個短語或者詞語。概括能力是語文閱讀能力的標誌。

3、用兩件事來寫一個人,這兩件事是不一樣的,哪件是大事?哪件是小事?(化解羞辱是小事,化解分裂是大事)因爲化解羞辱是個人的事,而化解分裂是國家的事,一件事是詳寫,一件事是略寫。哪件是詳寫,哪件是略寫呢?我們再來找不同,前面化解羞辱林肯用什麼化解的?(語言,也就是說話。說說話就能化解)那分裂呢?指名讀第6自然段,用戰爭來化解國家分裂,維護國家統一。(南北戰爭資料)

4、師:林肯是美國曆史上最有作爲的總統之一。化解國家分裂,維護關國家統一,這是林肯一生中最偉大的功績。照理說應該詳寫,但是課文恰恰重點寫的是化解侮辱。讓我們再來看一段資料(出示資料),今天我們就從“化解羞辱”這件小事上來感悟這位傳奇人物身上獨特的精神力量和偉大的人格。(板書:獨特的精神力量 偉大的人格)

三、精度感悟“化解羞辱”

1、快速地讀一讀1-5自然段,思考林肯演講前後,參議員對他的態度有什麼變化?(板書:尷尬—羞辱—大笑—靜默—讚歎)

2、我們來看看參議員是怎樣羞辱林肯的?(出示PPT)指名讀。(參議員話中有話)你從參議員的話裏聽出了什麼什麼樣的人適合做總統??爲什麼參議員不直接說出“卑微”呢?

3、這就是說話的藝術,所有的參議員都大笑起來,都等着看林肯怎麼收拾這樣的場面,大家到課文第三段中找出林肯說話前的一個小細節?爲什麼林肯等到大家的笑容停止後才說話?(面對傲慢的參議員的嘲笑,林肯沒有反脣相譏,而是表現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的穩重和睿智。這就是獨特的精神力量)我們來看一看林肯的三句話,(出示林肯的三段話)林肯在說什麼?他想說什麼?(由表及裏,話中有話)

(1)出示句子: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親。他已經過世了。我一定會永遠記住你的忠告,我永遠是鞋匠的兒子。我知道我做總統,永遠無法像父親做鞋匠那樣做得那麼好。

師:林肯話裏的三個“永遠”有着不同的意味,你讀懂了嗎?“永遠記住你的忠告”是林肯對參議員的感謝,體現他寬容大度的胸襟,同時也是對參議員傲慢和偏見的有力委婉的回擊;“永遠是鞋匠的兒子”是說林肯不會因出身低微而自卑,這表現出林肯的坦誠和自信;“永遠無法像父親。。。。。。”是林肯表達對父親的'尊敬、愛戴、和感激。

總結:林肯的話先聲奪人,讓參議員們感到震撼, 參議院陷入一片靜默。這就是林肯人格的魅力。

(2)出示句子:就我所知,我父親以前也爲你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腳,我可以幫你改正它。雖然我不是偉大的鞋匠,但我從小就跟父親學到了做鞋子的藝術。

師:林肯評價父親是“偉大的鞋匠”,父親在林肯的心中擁有着崇高的地位。“從小從跟父親學到了做鞋子的藝術”林肯從父親身上不僅學到的是手藝,還有高尚的品格。林肯不以總統自居,而以鞋匠的兒子的身份與參議員交談。充分顯示出他的自信與謙遜。使參議員爲自己的淺薄和狂妄感到羞愧。這就是林肯身上偉大的人格魅力——不卑不亢。林肯要以改正不合腳的鞋子爲由,委婉的告誡對方:人與人之間只有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人與人的互助與合作十分的重要。

(3)對參議院裏的任何人都一樣,如果你們穿的那雙鞋是我父親做到,而他們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儘可能地幫忙。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確定的,我無法像我父親那麼偉大,他的手藝是無人能比的。

師:此時的林肯陷入對父親深深的回憶之中,這是動情的淚,是懷念的淚。林肯用發自心底對父親的誠摯的敬愛之情,感染了在場的每個人,用謙遜和樸實贏得了大家的尊重,贏得了大家的感動和掌聲。

4、這些就是林肯高尚的品格,這就是智慧的語言,林肯不愧是有魅力的偉大的總統。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三句話(出示句子)。

四、實踐運用,課題練筆

師:同學們,寫人寫事的文章,一般都要寫人物的外貌、神態、動作、語言等,而這篇課文只寫人物的語言,可見語言中見智慧。(出示林肯的故事)

想向林肯學習說話的藝術嗎?用機智過人的品質化解尷尬。(你競選班長,有人說:“你做事丟三落四,我們怎麼放心把班級交給你呢?這也是惡意的,反對你的,請你學林肯,想想應該怎麼說,)用上“我非常感激……. 我一定…….如果……

我非常感激你讓我想起我這個缺點,我一定會記住這個你這個忠告,以此來警醒我自己,如果我能當選爲班長,我會對班級的事時刻用心,更多的關心班級的大事。

五、總結,佈置作業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不僅學習了林肯身上偉大的人格魅力,還從他那兒學到了說話的藝術,收穫真不小啊!馬雲說過“平庸的人用嘴說話,聰明的人用腦說話,智慧的人用心說話”。

2、佈置作業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積累】正確讀記“神奇、優雅、辨認、清新、歡悅、清脆、凝聚、奇妙無比”等詞語。正確讀記“神奇、優雅、辨認、清新、歡悅、清脆、凝聚、奇妙無比”等詞語。

【方法與能力】領悟作者是怎樣細緻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繼續學習通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

【情感與思想】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感受山雨的韻味,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

【拓展與延伸】用學到的表達方法,寫一篇關於“風”或“雨”的習作。

【重、難點突破】學習作家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跟隨着詩人、散文家李漢榮的腳步,我們一起拜訪了“山裏的朋友”,感受了人與自然的親密無間。今天,我帶領大家一起來品味“山雨”的韻味。

二、學習課文

1、有感情地自由朗讀課文,理解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寫山雨的,具體寫了哪些內容,感受山雨的特點。

教學提示:目的是在於引導學生掌握按一定的順序描寫自然景物,並通過對相關景物的描寫來描寫山雨的方法。

這三個問題全部讓學生來根據自己的題解回答,並且要以課文內容爲中心,聯繫關鍵的詞語作答。如,在分析寫作順序時,可以抓住“來得突然”、“雨聲裏”、“雨,悄悄地停了”來分析,其他兩個問題方法相同。

關鍵是要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與積極合作學習,不必苛求答案的準確性。

教學參考:課文是按雨來、雨中、雨後的順序寫的。全文共10個自然段,第1至4自然段寫雨來,主要描寫了山雨來得突然,由遠而近的雨聲如無字的歌謠飄然而起;第5至7自然段寫雨中,主要着筆于山雨帶來的音韻美和色彩美,突出描繪瞭如“小曲”“音符”般美妙的雨聲,以及雨中山林那令人難以忘懷的綠色;第8至10自然段寫雨後,通過對鳥兒啼囀、雨珠滴落的聲響描繪,突出了雨後山林的幽靜。

2、再讀課文,體會作者是是怎樣細緻觀察、用心傾聽雨的?

教學提示:這個問題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如何觀察、描寫事物,體會語言的美好之處,同時也是對文章寫作方法的體會。要求學生按課文的內容順序抓住每一句來進行理解與感悟。

找出相關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可以說一說自己的理解,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山雨、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參考一:

附對句子的理解。

①像一曲無字的歌謠,神奇地從四面八方飄然而起,逐漸清晰起來,響亮起來,由遠而近,由遠而近……

這句話着筆於聲音,作者運用比喻的手法描寫了雨來時聲音由遠及近、由輕及重的動態過程,與文章開頭相對應,寫出山雨來時的.特點,即“來得突然”“悄悄地來”。作者將雨聲比作“無字的歌謠”,突出了雨來時一種逐漸清晰、飄飄渺渺的音韻美,表達了作者對山雨的獨特情感,並給人以無限遐想。

②雨聲裏,山中的每一塊岩石、每一片樹葉、每一叢綠草,都變成了奇妙無比的琴鍵。飄飄灑灑的雨絲是無數輕捷柔軟的手指,彈奏出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每一個音符都帶着幻想的色彩。

這是描寫雨至山林時的音響特點,作者發揮了奇特的想象:將“岩石、樹葉、綠草”聯想成“琴鍵”,將“飄飄灑灑的雨絲”想象成“輕捷柔軟的手指”,將此時的雨聲聯想成“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爲讀者展示了一幅“雨在山中”“山在雨中”“山、雨同奏”的動態美景圖,表達了作者對山雨那份濃濃的喜愛之情。這部分描述作者又一次採用比喻的手法來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使語言顯得生動活潑而富有節奏,增強了文章的美感,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音符”是指手指觸摸琴鍵時發出的不同聲音,在這裏可理解爲是雨絲飄灑在不同的地方所發出的不同聲音,有落在岩石上的“丁冬”聲,有飄灑在綠草叢的“沙沙”聲……,而“帶着幻想的色彩”,突出了雨至山林時聲音的豐富多變,擴大了讀者的想象空間。

③這清新的綠色彷彿在雨霧中流動,流進我的眼睛,流進我的心胸。

這句話描寫了雨中山林最富魅力的色彩——“綠”。句中“流動”一詞寫出了山林的“綠”在雨中所獨有的特點:這種“綠”是一種水淋淋的、富有動感、極具生命力的色彩,它可以“融化”“所有的色彩”,表現了山雨帶給山林的色彩變化。連用兩個“流進”則體現了兩個層次:這“綠”不光是眼睛看到的,更是用心靈感受的,突出雨中的“綠”那種讓人難以忘卻的美。通過對山雨色彩美的描述,又一次表達了作者對山雨的喜愛。

教學參考二:

作者通過觀察、傾聽,引發了奇特的聯想、想象,並運用了比喻等多種手法表達了自己對山雨的獨特感受,優美抒情的語言背後所表現的是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山雨的韻味,感受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同時感悟語言的美妙。

教學提示:先由學生自由朗讀,然後採用個性化朗讀的方式來體會。

三、作業:

1、朗讀並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體會文章的寫法,準備觀察第一次秋雨或秋風、秋色,然後完成一篇觀察日記。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藉助註釋,讀懂課文大意,感悟課文中所講的“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3、瞭解對比手法的作用。

[教學重點]

1、誦讀、背誦,增強文言語感。

2、在朗讀中,對照譯文,理解詞義、句意、文意。

[教學難點]

理解故事的深刻含義,感悟這個故事蘊含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朗讀

1、教師將課文抄在黑板(或小黑板)上,學生邊聽教師範讀課文,邊領會如何停頓與斷句。

2、自由讀、同桌互讀、指名讀(指導讀準“蜀、僧、恃、鉢”字音)、齊讀。重點是斷好句,達到正確流利地朗讀,朗讀停頓是: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於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鉢/足矣。”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裏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二、猜讀

1、投影出示註釋

語:告訴。

欲之南海:想去南海。之,去。

子:古時對對方的尊稱。

何恃:恃何,憑藉什麼。

買舟:租船。買,這裏是租、僱的意思。

猶:尚且。

越:至、到

去:距離。

至:到。

2、對照註釋,用自己的話說說文意,先默讀思考,自己說一說,再分小組互相說一說,最後在全班說。

(老師及時讚揚善於理解的同學,鼓勵大膽試說意思。)

3、小結方法:把註釋的字詞意思放在句子中,逐句讀懂意思,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三、對讀

1、翻開書,自由朗讀課文與譯文。

2、兩人一組,一人讀文言文,一人讀譯文,逐句對應讀,讀錯一句譯文就讓對方刮一下鼻子;分男女生全班對讀。

3、同桌互相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4、用古文說故事

a、用古文講故事有什麼要求?

b、學生準備

c、學生試講第一句,教師強調有沒有講的味道?

d、教師邊說現代故事,引導學生講對應的古文故事

e、指名學生用古文講故事

5、小結方法:在藉助註釋讀懂句子意思的基礎上,通過譯文可以使我們理解得更準確一些。譯文不是直接翻譯文言文,它適當增加了詞語和句子,顯得更通順、更連貫,整體意思更清楚、更通俗易懂。我們在理解文言文意思時也可以採用這種方法。

四、悟讀

1、先分角色朗讀,請同桌二人分別來扮演富者和貧者。要求讀出他們當時的神情和語氣。再分別問貧者和富者:子何恃而往?強化朗讀三句對話。以此爲切入點研讀課文。

2說、說故事的主要內容,從中悟出了什麼道理?

3、全班交流:引導學生聯繫課文,聯繫自己學習與生活中的事例多角度感悟,讓學生充分地說,鼓勵獨特的見解。對學生的交流不必求全、求深,只要說出自己的感悟就行。如志向堅定,刻苦勤奮,即使客觀條件很差也能取得成功,即有志者事竟成;有志向,但意志不堅定,終究實現不了目標、理想;面對嘲笑,要有勇往直前的勇氣;在困難面前,要有無所畏懼的堅強意志和奮鬥精神等等。

4、本文在表達上的突出特點是採用了什麼手法?(對比手法)通過對比講述,二僧的形象令人難忘。富者“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貧者僅憑“一瓶一鉢”,跋涉“不知幾千裏”,終於到達目的地。鮮明的對比,深入淺出地說明了“無志者常立志,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5、小結延伸:

(1)本文是節選,課後查閱資料,瞭解原文《爲學一首示子侄》的內容,是寫給子侄們看的。

(2)讓學生結合自己的體會,說說對原文的理解。目的是教育子侄們樹立志向,刻苦學習,學有所成。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四課《索溪峪的野》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張家界索溪峪的“野”性美。

過程與方法 學習作者是怎樣在描寫景物中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的。

情感態度價值觀 欣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使學生了解文章用擬人的寫法,不但寫出了索溪峪的“野”性美,還表達了作者對純樸自然風光的嚮往和讚歎之情。

教學難點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方法 自讀感悟法

教具運用 錄音

教 學 過 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前邊我們學習了查字典,請查出“野”字是什麼意思?在課文中又是什麼意思?

(二)簡單介紹張家界。

(三)聽課文錄音。注意本文的寫作順序。

(四)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生字、詞。

(1)“意念”指什麼雲。(2)“返樸歸真”是什麼意思?

(3)“盪滌着我的.胸懷”中“盪滌”是什麼意思?

2.分析文章的層次。野(山、水、物、人)>盪滌着我的胸懷

(五)默讀課文。分小組議論課文的分段,概括段意。

(六)指四名同學,分別朗讀野山、野水、野物、野人這部分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想,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景的?畫出課文中每一部分的中心句。

小結:作者這樣寫,既是總分總的結構方式,文章脈絡清晰。

(七)討論、交流。

1.自己讀“野山”的描寫。畫出課文中描寫索溪峪的山的樣子和形狀的詞語。畫出描寫山的驚險的詞、句。

2.讀“野水”的美景。

(1)“從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是什麼意思?

(2)作者是怎樣描寫山路和索溪峪的關係的?

(3)說說你覺得作者這樣描寫野水的景色有趣嗎?爲什麼?

(八)齊讀第五部分課文。

1.“全無了市井中的那股俗氣”這是什麼意思?2.人們總結了一句諺語是怎麼說的?

3.課文最後一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小結:通過作者的聯想,又一次表現了作者對索溪峪的讚美之情。

(九)總結本文中心思想。

(十)作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後記

課堂上,我創設情境,讓學生充分地朗讀,讀山的野。讀水的野,讀動物的野,讀遊人的野,喜歡哪部分就讀哪部分。讀出野性的味道來。一場別開生面的朗讀比賽就這樣轟轟烈烈地展開了。你讀,他讀,同桌讀,小組讀,然後全班一起讀,喜歡這段的就站起來讀。孩子們興趣盎然,讀出了韻味,讀出了個性,讀出了特色。讀得感興趣了,再試着背一背。學生的情感一旦被激發出來,將一發不可收。這節課,我上得很輕鬆,而孩子們很快樂。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7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斟、酌、怔、敝、宗”5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基本讀懂課文,瞭解三位名人是怎樣爭畫的,從中感悟他們生活情趣和鮮明的個性。

二、教學重點:體會老前輩崇高的精神境界。

三、課型:獨立閱讀課

四、教學方法:討論法。

五、教學手段:用“小黑板”輔助教學。

六、教學時間:一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一定知道偉大的政治家毛澤東主席吧!在他和傑出的詩人郭沫若,著名的畫家齊白石之間曾發生過一個動人的故事。(板書課題:爭畫)

讀了課題,你有什麼問題要問的嗎?(學生可能會問:他們爲什麼爭畫?這麼偉大的人還要爭着畫一幅畫嗎?)這些問題,我們學了課文以後.就會迎刃而解了。

<二>自學課文,提出自學要求。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聯繫上下文理解難懂的詞語。

2.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三>學生按要求自學。

<四>小組討論交流自學情況

<五>集體彙報交流.

1.請幾個同學輪流讀課文,教師注意正音。

2.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別具一格;另有一種獨特的風格。

栩栩如生:本課指齊白石的畫對樹、老牛、小鳥等形象表現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樣。

裝裱:用紙或絲織品做襯托,把字畫裝潢起來,或加以修補,使美觀耐久。

匠心獨運:獨創性地運用精巧的心思。

敝人:謙辭,指的是本人。

3.課文講了這樣的故事:齊白石老人爲了表達對毛澤東主席的崇敬與熱愛,刻了兩枚印章,用一張廢畫包裝好送給主席。毛主席精心裝裱廢畫讓齊白石感到不安。毛主席和郭沫若在宴席間對這幅畫連連讚賞並幽默地爭這幅畫。最後二位老人在畫上題詩贈白石,白石收起這件珍品,喜不自勝,視若瑰寶。

<六>再讀課文,深化理解.

1.自由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1)三位老人真的是要爭到這幅畫嗎?你對這三位老人分別有什麼不同的感受?

(2)畫出你喜歡舶語句,多讀幾遍,想想喜歡的原因。

2.小組討論以上思考題。

3.集體交流。

(1)三位老人不是真的要爭到這幅畫,而是在幽默的交談中體現出毛主席對這幅畫的.熱愛,齊白石對毛主席的尊敬與愛戴。

(2)從爭畫的故事中,我們感受到毛主席熱愛藝術,關心藝術家,得到藝術家的贈品還設宴答謝,對藝術家的廢畫都精心裝裱,並做出高度評價,讓人深受感動,這是領袖與人民親密無間的感情。同時我們還領會到詩人郭沫若的知識淵博、幽默風趣。畫家齊白石對領袖無比崇敬愛戴,對藝術精益求精,有高超的造詣。

(3)交流同學們喜歡的語句。如:

a.只見這是一幅金綾裝裱的縱幅國畫,上面畫着一棵枝繁葉茂的李子樹。樹上落着幾隻形態各異的小鳥,樹下佇立着一頭搖頭擺尾的老牛。那老牛正側着頭,望着樹上的小鳥出神。

(這些語句對畫的內容作了詳細描述,栩栩如生,讓人感到呼之躍出,把畫寫活了。)”

b.“主席,您要是再不應允,我可要下手搶了。”

(以上語句讓我們感受到主席的平易近人,和藝術家之間親密的友情,也反映出齊白石對藝術執着的追求。)

c.白石老入得到這件珍品後,‘喜不自勝,視若瑰寶,輕易不肯示人。只是自己不時地拿出來,默默凝視,深深沉思......

(以上句子含義深刻,從中體會到齊白石對領袖的祟敬與愛戴,對藝術的無限追求。)

(4)抄下同學們喜歡的語句。

<七>指導朗讀課文。

<八>總結。’

同學們,學了這一課,大家一定被這一故事所感動。課文正是通過對領袖與詩人、畫家日常交往中一件普普通通的爭畫一事的描寫,表現了領袖與人民親密無間的友誼,歌頌了領袖毛澤東平易近人、尊重藝術和對藝術家的關懷,也表達了齊白石老人對領袖的祟敬與愛戴。

<九>作業設計

一、根據課文填空。

()的李子樹()的情誼()地說

()的小鳥()的目光()地搖頭

二、把以下詞語補充完整。

談()說()()()如生神氣()()

才思()()別()一()()()無縫

一絲()()喜不()()淺()慢()

其樂()()形態()()匠心()()

<十>板書設計

12:爭畫

送畫

爭畫毛主席尊重藝術、平易近人

贊畫齊白石熱愛藝術、敬重領袖

藏畫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8

設計思想

本文語句優美,富有形象感和畫面感,要加強感情朗讀,引導學生結合生活體驗,邊讀邊想象畫面。在設計時注重圖文並茂,配以有關草原的圖片歌曲,以加深學生的直觀印象,用眼睛、用心靈去感受草原的美麗,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獨特的感受、悟中生情,體會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初步體會兄弟民族之間的深情厚誼。在課堂上採用讀寫結合的方式,更好地訓練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掌握。

教學目標:

1、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2、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弄清課文記敘順序,瞭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

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教學難點

弄清課文記敘順序,瞭解課文內容。

教學方法

1、採用自主、合作、探究法,輕鬆掌握生字、檢查把課文讀生動、讀流利。

2、注重圖文並茂,配以有關草原的圖片歌曲,讓學生了解草原。

3、利用榜樣示範法,激發學生寫字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風景名勝舉不勝舉,那居天下第一的桂林山水,那淡妝濃抹總相宜的美麗西湖,無不令我們神往,而那遼闊的草原更是個景色迷人的地方,誰能講一講,你想象中的草原是什麼樣子的.?

2、教師範讀,出示多媒體課件。(草原美麗風光的圖畫)

你們想領略草原的美麗風光嗎?下面讓老師帶着同學們跟着老舍先生一起去欣賞美麗的大草原吧!

(草原離學生太遙遠了,教師配上美麗的多媒體圖畫,抒情的音樂,讓學生初步感知草原的美,爲理解課文作好了鋪墊,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學生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認真讀課文,遇到不懂的字,向同桌或查字典解決。

2、這篇課文究竟寫了哪些內容?

(理解課文要在把課文讀通讀順的基礎上,所以這個環節,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真正地做到讓學生把課文讀通讀順。)

三、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1、同桌互相每人讀一自然段,檢查字音讀正確與否,讀得流不流利。

2、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充當“小老師”的角色,學生更有興趣,檢查的力度更高,更容易掌握所學的內容。)

四、指名讀帶生字的句子,理解重點的詞語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隨文識字的方法,把生字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更容易理解,而且沒那麼枯燥。)

五、寫生字

1、請學生在黑板上範寫兩個容易寫錯的“澀”。

2、學生寫生字。(描紅、在生字本上寫一個)

3、學生對照書本自己評析、同桌互相評析,推薦寫得好的讓大家欣賞,說明推薦的理由。

(爲學生樹立榜樣,爲學生提供鍛鍊的平臺,激發學生寫字的慾望。把學習的主動權讓給學生,讓他們去自糾自查,共同進步。)

六、質疑、總結

(“學貴有疑”,人們的進步往往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的,而提出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必然前提,閱讀也不例外,如能抓住要點,抓住關鍵提問,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這是一種能力的表現,這種能力對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板書設計:

風光美

16、草原

人情美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9

一、教材分析:

《學弈》這篇文言文選自《孟子·告子》,通過弈秋教兩個人學下棋的事,做事必須專心致志,決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課文文辭凝練,含義深刻,是孟子的傳世之篇。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做到正確、節奏停頓得當、抑揚頓挫,從反覆誦讀中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特點。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自悟自得,初步瞭解文言文學習的方法——閱讀註釋,聯繫上下文讀通讀懂,結合譯文解釋重點詞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教育學生做任何事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能從課內外延伸結合中進一步瞭解我國燦爛輝煌的古代文化,增強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三、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說課文的意思。

確立依據:根據《新課程總目標》第三學段要求能夠閱讀淺易文言文,並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四、教學難點:

體會所蘊含的道理。

五、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檢驗學生的預習效果,順便就對基礎知識做鞏固。發展自學能力。

2、在朗讀上能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感悟古文的韻味。

3、基本瞭解中的字詞意思,能弄懂文意。感受專心致志的學習態度。

六、教學過程

(一)有請學生講故事《小貓釣魚》導入新課,出示課題

(二)檢查學生預習情況:你從預習中都有了哪些收穫?

教師總結預習方法

對學生中的預習做法中好的方面,創新方面提出表揚

(三)學習古文的方法

1、請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說說學習古文應該達到什麼程度就算學會了。

2、教師總結,出示本課的學習目標。

3、學生根據自己學習的經驗和課時選擇本課可以完成的學習目標。

(四)小組合作

要求:a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b對照註釋,瞭解每個詞語的意思;

(五)展示交流

1、朗讀展示(注意“誨”“繳”等字的讀音)

學生教師評價

2、文中的字義詞義(也、與<歟>、矣等語氣詞只做瞭解)

學生可上臺展示,每組一句。

其他小組可以補充、修改或是挑戰。

有錯誤教師及時修改,並向全班強調。

(六)教師總結

1、總結學生的展示成果。

2、提出建議。

3、總結本課中兩個人物的學習態度,稍作品析。

(七)佈置作業下課

用自己的話試着說出課文的內容。(爲下節課的任務稍作鋪墊)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故事。

2.在品讀語言文字中感受故事的神奇,體會夸父追求光明的決心和堅持不懈的精神。

3.積累文中的優美詞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上課,老師給大家帶來幾張精彩的圖片,大家想看嗎?邊看邊猜猜每張圖片講了哪個故事?

2.在我們悠久燦爛的文化歷史長河中,神話故事是一朵美麗的浪花。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憑藉豐富、大膽的想象,創造出了這一個個瑰麗、多彩、優美的神話故事。這節課,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一篇非常有趣的神話故事。

板書課題:夸父追日。

(指名讀,齊讀)

3.釋題:追日(追趕太陽)讓生質疑:爲什麼追?怎麼追?追到了沒有?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學生自由讀文章。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用波浪線把能解答三個問題的有關語句畫下來。

2.交流畫好的句子。(順便檢查畫的是否準確,讀得是否準確、通順。隨即指導讀詞“虞淵”“瀚海”“渭河”“頹然”)

爲什麼追?——每天夜裏,……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爲什麼?)

怎麼追?——於是夸父拿着手杖……夸父就追到了

追到了沒有?——第三節、第四節有關語句。

3.能不能用自己簡單的話來連起來回答這三個問題?(指導概括主要內容)

三、品讀第一段,感受夸父追日的強大精神之柱。

1.夸父爲什麼要去追趕太陽,他心裏是怎麼想的?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第一段,劃出句子。

2.交流:

課件出示:“每天夜裏,太陽躲到哪裏去了呢?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指名讀。

引讀:

師:是呀,夸父對光明是那麼的渴望,當夜幕降臨,夸父看到西沉的太陽,他心想──

生: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師: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四周一片漆黑,夸父久久不能入睡,他心想──

生: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同學們,來吧!讓我們一起讀出夸父的心聲,呼出他對光明的`渴望?

生齊讀:“我不喜歡……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讀着這樣一段文字,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夸父?

課件出示:我看到了一個(

)的夸父。

(勇敢

嚮往光明)

四、品讀第2~5段。

過渡:是呀,在字裏行間,我們不禁被夸父追求光明的信念感動了,更被這些神奇的文字深深地吸引着,讓我們再次隨着這些神奇的語言文字走進故事2~5節。

1.默讀2~5節,邊讀邊思考夸父還神在哪裏,又給你留下什麼樣的印象?劃出有關句子。

2.交流句子一:

課件出示:“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風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陽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裏。”

⑴指名讀,夸父“神”在哪裏?

(跑步速度快)

⑵抓“一眨眼”“像風似的奔跑”體會夸父速度快:

爸爸的汽車在告訴公路上行駛,如果以每小時100公里來計算,兩千公里得開多少小時。(20小時)

整整要開20小時,可是夸父一眨眼就跑完了,真神啊!把這份感受讀出來吧。

⑶還有哪裏看出夸父跑得快。

(像風似的奔跑)

⑷此時,所有的感受只在一個“讀”,來,一起讀出夸父跑步的速度。

⑸創設情境:

夸父,你爲什麼跑得這麼快,這麼急?

預設:因爲太陽就要落山了。

3.是呀,因爲夸父心中始終記着這樣一個目標:

課件再次出示: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生齊讀)

4.不知不覺中,一個“神”已深深印在我們心頭,夸父還“神”在哪裏?

“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黃河、渭河裏的水。咕嘟咕嘟,霎時間兩條大河都給喝乾了,可是還沒止住口渴。”

⑴指名讀,夸父“神”在哪裏?

⑵拓展黃河、渭河資料,抓關鍵詞“霎時間”體會夸父之渴。

⑶指導讀。

5.是呀,他實在是太渴,太累了,他不顧疲憊去追趕太陽,那是因爲他心中始終有一個目標支撐着他。

讀到這裏,你又看到了一個(

)的夸父。

6.夸父還“神”哪裏:

出示:“他還沒到大澤,就像一座大山頹然倒了下來,大地和山河都因爲他的倒下而發出巨響。這時,太陽正在虞淵落下去,把最後幾縷金色的光輝塞在夸父的臉上。夸父遺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陽,長嘆一聲,便把手杖奮力向前一拋,閉上眼睛長眠了。”

⑴指名讀,夸父遺憾什麼?

(沒有追到太陽、沒有把光明留住)

⑵他心不甘呀,他把自己的遺憾、對光明的渴望都化作這最後的奮力“一拋”上,這一拋,都拋出了什麼?

(這一拋,拋出了一大片枝葉茂密、鮮果累累的桃林。這一拋,還拋出了鮮美的桃子。)

⑶引導:孩子們,傳說夸父是古代部落的一個首領,這個部落特別奇怪。一年中只有兩個月,天上是有太陽,其餘的十個月,人們只能生活在黑暗之中。所以夸父是那麼想把太陽留住。那麼這一拋,夸父還想拋出什麼?

(根據生回答板書:希望、光明……)

⑷指名讀。

⑸難怪大地和山河在爲他的倒下而發出巨響,連太陽也把最後幾縷金色的光輝送給這位追求光明的勇士。讓我們帶着滿心的敬意讀讀夸父的最後一瞬間。

(齊讀)

⑹讀着讀着,你覺得這一拋還拋出了什麼?

讀到這裏,你又看到了一個(

)的夸父。

7.練筆昇華:夸父,我想對你說……

寫一兩句話,佩服夸父的決心及毅力、還有做事不半途而廢的精神;永遠秉持着有恆心、有毅力,不畏艱難的精神;追求光和熱,契而不捨;“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生命不息,追趕不止;學習上也應該有夸父不斷追趕的精神,使自己不斷進步。

五、拓展延伸。

1.《夸父追日》這則神話故事出自我國的一部古典名著——《海外北經》,想學看看這本書中是如何寫這個故事的嗎?

出示: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爲鄧林。

讀一讀,根據你對課文的理解,說說古文的意思。

2.以晉代詩人陶淵明稱讚夸父的古詩作結:

夸父誕宏志,乃與日竟走。餘跡寄鄧林,功竟在身後。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11

一、教學目標

1、感受文中的“我”對知識的渴求,讀書的艱辛以及“我”在讀書過程中品嚐到的人情冷暖。

2、學習運用心理活動、神態描寫來表現人物的方法。

3、理解並學習“我”孜孜以求、勤於讀書的精神。

教學重點:

1、感受文中的“我”對知識的渴求,讀書的艱辛以及“我”在讀書過程中品嚐到的人情冷暖。

2、學習運用心理活動、神態描寫來表現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我”在竊讀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對知識的渴望,學習“我”這種孜孜以求、勤於讀書的精神。

二、教學過程:

(一)詩歌導入,揭示課題

1、由文中的小詩導入

詩歌是語言的皇冠。翻閱不同時代、不同的國度的藝術史冊,我們都能看到詩歌動人的身影。不同於以往的唐詩宋詞,也不同於上半學期我們曾經吟過的《童心是詩》,今天老師想吟誦一首一位外國女詩人寫的小詩,不知你們聽了會不會有一種別樣的感受。

教師吟誦文中小詩的第一片段,學生感知詩中的人物形象以及情感。

學生自讀文中詩歌,感受歸納是:詩中兩個貧窮的小孩都表現出一種渴望,不同的是後者是肉體上的一種飢渴,而前者是精神上的追求,孩子想讀書卻又因爲沒錢而感到悲傷無奈。

2、揭示課題,板書課題:竊讀記

3、明確“竊”字的幾個義項,理解課題的含義。①偷②偷偷的③謙指自己,本文指偷偷地讀書。

(二)細讀課文,把握內容

1、詩中的小孩渴望讀書,卻又無錢買書,他痛苦而無奈。文中 “我”的遭遇與他幾乎如出一轍,請同學們找出相應的段落,看看作者是如何將這一段經歷描寫得具體生動的?

引導學生從店員的態度、“我”的感受兩方面着手,通過對竊讀過程中具體語句的賞析,感受“我”對讀書的渴望以及竊讀過程中特有的懼怕的滋味,遭遇的屈辱、打擊。當中穿插朗讀,通過個別生或集體有感情的朗讀,體會“我”當時的內心的情感。

重點段落文章第③節、第④節、第⑥節等,感受“我”因受書的誘惑而前往書店竊讀的心路過程以及店員的粗暴。

如:“下課從學校趕到這裏,身上已經汗涔涔的,總算到達目的地——目的可不是三陽春,而是緊鄰它的一家書店。”形象地刻畫出一個深受書本誘惑,帶着強烈讀書渴望的小女孩形象。

如:第三節“踮起腳尖”“挨蹭”“鑽過去”等詞語表現出小女孩爲了不引人注意,輕手輕腳、小心翼翼的樣子。

如:“一隻巨掌,五個手指大大地分開,壓住了那本書的整個”略帶有誇張的描寫寫出了店員的粗暴,表現了“我”霎那間的驚慌和沮喪。

2、曾經因爲遭受的屈辱和傷害,讓我不願再去書店,甚至產生對人類的仇恨。然而,“我”終究沒能抵擋住來自知識的誘惑。這一次,文中的“我”又是幸運的,當“我”再一次情不自禁“竊讀”時,“我”得到了店員富有人情味的幫助。文章那些段落描寫了我這段經歷?

品讀課文第(17)——(24)節,感受“我”這一段似曾相識,卻又截然不同的奇遇。

如:“我再施慣伎,又把自己藏在書店一角。當我翻開第一頁時,心中不禁輕輕呼道:‘啊!終於和你相見!’”形象地寫出“我”對知識的渴求,看到書籍時的喜悅。

如:“每次從書店出來,我都像喝醉了酒似的,腦子裏被書中的人物所擾,踉踉蹌蹌,走路失去控制的能力。”描繪出“我”沉醉於閱讀書本而帶來的喜悅中,甚至有些得意忘形。

如:“但是一本書觸着我的胳膊,輕輕地送到我的面前‘請看吧,我多留了一天沒有賣。’”輕輕地觸碰,體現的是店員那顆善良的心。他的善解人意、他的大方仁慈讓我全身心的舒暢,世界因爲有這個可敬可親的店員而變得充滿溫情。

3、文章的課題是“竊讀記”,竊讀的時候,“我”是戰戰兢兢,偷偷摸摸,只有這一次的竊讀,“我”得到了店員的允許,還主動留書給“我”,所以同樣是竊讀,這一次的經歷讓“我”在獲得知識,感受快樂的同時,有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感慨,甚至改變了我對人類的看法。找出文中能體現作者這種感受的語句。

體會“記住,你是吃飯長大的;讀書長大;也是在愛裏長大的。”這句話的含義。

吃飯長大,是人的生存需要;讀書長大,是“我”在竊讀過程中,不斷獲得知識,“我”的精神世界變得豐富、精彩;而後一次“竊讀”,店員明知“我”不會買書,卻依然留書給“我”“借讀”。從而使“我”的感情經歷了一個從“仇恨”到“愛”的過程,領悟了“愛”的真諦,也最終懂得了“我是在愛裏長大的”。

4、人世間人情的冷暖,使得“我”爲了讀到心愛的書籍而想出種種辦法,除了剛纔兩段經歷,大家看看文中還有那些描寫能體現出“我”對知識的渴求?

“我”有強烈的讀書慾望,可“我”卻沒有多餘的錢買書。於是有時爲了讀一本書跑幾家書店;有時混到人多的書店內,裝作是人家的女兒或是小妹妹;有時裝作因雨受困於書店等。

小結:我們“我”是貧窮的,竊讀的經歷給我帶來了屈辱,也帶來了快樂,唯一不變的是“我”的內心始終有一份對知識的渴求。

(三)把握主旨,延伸感悟

“竊讀”並不是一件光明正大的事,你讀了文章,有沒有因此而鄙視作者,爲什麼?

學生歸納:“我”在艱苦的學習環境中,依然保持着對知識的渴望,對書籍的熱愛,贏得了大家的尊敬。

從“開卷有益”的古訓,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勸勉,從“熱愛書吧,這是知識的泉源”的激情召喚,到“書是人類發出的最美妙聲音”的`深情吟唱,人們相信,一切時代的精華盡在書中,書籍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然而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像文中的小女孩那樣有一顆對知識孜孜以求的心,只有把對知識的渴求變成一種不懈的追求,我們的生命才能變得更完美!

(四)佈置作業,拓展閱讀

找幾篇與讀書有關的文章仔細閱讀,感受文中作者讀書的情懷。老師推薦《我的自修生活》。

更希望我們的同學也能有一顆渴求知識的心。

【教學反思】

《竊讀記》是一篇人物描寫生動、立意積極的課文。課文篇幅較長,教師如何在短短的40分鐘內,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感受其豐富的內涵,是我努力在教學實踐中探討的問題。

一、仔細研讀文本,讀懂文本內容,讀懂作者的情感和意圖,儘可能找出一條清晰的線索將文章串起來,使“長文短教”得以落實。這堂課的導入,我採用“詩歌吟誦”創設氛圍,以詩歌所體現的窮孩子對知識的渴望爲切入口,通過比較文中“我”兩段截然不同的竊讀遭遇,使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到“我”讀書的艱辛和內心始終不變的對知識的渴求,也讓學生像文中的“我”一樣領悟到愛的真諦。實踐下來,我覺得這樣的教學思路符合文章的構思,符合作者的寫作意圖,也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二、朗讀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也是學生品味賞析課文的前提和基礎。先給學生以充分的時間靜心讀書,使他們真正完全地沉浸於文本中。再着眼於文中關鍵句子、段落,指導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獲得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使他們體會到課文人物描寫的生動,主旨的深刻。因此,雖然是借班上課,我與學生素昧平生,但課堂上他們積極的反饋可以證明,充分的閱讀起到了不可忽略的功效。

當然,上了《竊讀記》這一課,收穫最大的還是明確了自己仍需努力的方向。一堂好的語文課應是主題鮮明,目標明確的,教學要突出重點,化解難點。反觀我的課堂教學,重點還應再突出。怎樣讓學生對“愛”的領悟更深些,是我在這堂課的教學結束後依然在思索的一個問題。文中的“我”在竊讀過程中遭受到屈辱之後,一度沮喪、消沉,甚至對人類社會產生了仇恨。但“我”終究還是再一次滿懷着渴望走進了書店門。支撐着“我”的,有對知識的渴求,還因爲“我”有着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那是“我”對生活的熱愛。正是因爲“我”的心中有愛,“我”才能在得到店員無私的幫助後,更深切地體會人間的溫情,人性的善良。如果,作爲教師的我能更好地讀懂作者文字背面的話語。或許,從這一角度能更深、更全地詮釋文中的關鍵句:“我是在愛裏長大的。”

有人說,語文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然而正是因爲有遺憾,才促使我們不斷地反思,不斷地改進。希望通過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讓我們的教學變得更有實效、更有意義。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12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瞭解了閏土是一個健康可愛的農村少年。這節課我們將進一步來認識這個少年閏土,進一步來了解魯迅對少年閏土那一份特殊的感情。

二、研讀課文

回憶一下,課文寫了閏土向“我”講的哪幾件事?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雪地捕鳥 海邊拾貝 看瓜刺猹 看跳魚兒

想一想從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少年閏土是一個什麼時候樣的人?

出示填空:( )的少年閏土

交流彙報,隨機教學,重點理解“見多識廣”。

(一)找“事情”,理解“見多識廣”之一--知道得“多”

1.師述:閏土是這樣的一位少年,他勇敢機警、見多識廣、聰見多識廣明能幹,那你喜歡閏土特點的哪一個方面呢?(根據學生的發言,相機引導學生學習“見多識廣”。)

2、輕聲讀課文,找一找,課文的哪幾個自然段寫出了閏土的“見多識廣”?(找出6-16自然段)

3、思考:文中哪一句話直接點出了閏土的“知識豐富”? (閏土的心裏有無窮無盡的稀奇事)這裏說的稀奇事,具體指閏土說的哪些事?

(“雪地捕鳥”“看瓜刺猹”“海邊拾貝”“看跳魚兒”)

4、“無窮無盡”是什麼意思?它說明了什麼?(多;閏土知道的事情多,說明他“見多識廣”。)

5、小結:從上面的討論,可以看出閏土知道的事情是無窮無盡的,從這個“多”可以看出閏土的“見多識廣”。這是今天我們學習的第一個方面。

(二)品詞句,理解“見多識廣”之二——知道得“詳細”

1、仔細、想一想,這四件事當中,哪幾件事寫得特別詳細呢?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舉例說說。

2、討論彙報。

“雪地捕鳥”

(1)、先說雪地捕鳥,這件事讓你覺得閏土是個怎樣的農村少年?(見多識廣)可見閏土十分熟悉捕鳥的過程,還用了非常貼切的動詞,請同學們找出來。

這一連串的動作,逼真地把雪地捕鳥的情景再現在我們的眼前。

(2)、閏土講捕鳥時會是什麼樣的`神情?(自豪、興奮)讓我們一起感受雪地捕鳥的樂趣,齊讀,

(3)、聽了閏土的描述,我於是又很盼望下雪,他說,說什麼呢,我們接着讀。

“看瓜刺猹”

過渡:閏土不僅知道海邊有五顏六色、形狀各異的貝殼,還知道各種貝殼的名字,可見他知道得非常詳細。他的生活是那樣的豐富,白天他去海邊拾貝,晚上去看瓜刺猹。

(1)指名讀第9節,從閏土的話中你體會到什麼?

(2)讓我們也學着閏土繪聲繪色地來描述: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

3、課文寫這四件事,是用什麼形式表達出來的?(對話方式表達出來的)快速讀這一段話,找一找“我”和閏土的對話句子,自由地輕聲讀讀。

4、因爲閏土親身經歷了這些事,知道得十分詳細,所以說得繪聲繪色,我們大家也來繪聲繪色的讀一讀閏土的話。(運用多種形式讀:指名讀;齊讀;分角色讀……)

5、剛纔我們重點討論了雪地捕鳥和看瓜刺猹這兩件事,從閏土繪聲繪色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知道閏土對海邊的農村生活不僅是知道得多而且知道的十分詳細啊!這“詳細”是他見多識廣的第二個方面。

(三)體會“三個不知道”,理解“見多識廣”之三--以“少”襯“多”

1、 這一段除了寫我們剛纔讀的“我”和閏土的對話以外,還寫了什麼?(讓學生找出“我”三個“不知道”的自然段)指答。

2、齊讀這三個自然段,思考:這三個自然段反映了“我”的什麼特點?(見識很少)你是從哪些詞句中看出來的?(“我”並不知道;素不知道;所不知道的。)

3、閏土的心中有着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閏土知道這麼多,那麼做爲少爺的“我”呢?什麼都不知道,不知道什麼呢?(小黑板)

閏土知道雪天在沙地上如何捕鳥 而 “我”卻不知道

閏土知道夏天去海邊拾貝殼 而 “我”不知道海邊有五色貝殼

閏土有看瓜刺猹的經歷 而 “我”不知道西瓜還有這樣危險的經歷

閏土會在潮汛來時去看長着兩個腳的跳魚兒 而“我”聽也沒聽說過還有這樣的魚兒

有許許多多的新鮮事 而“我”從來都不知道

4、爲什麼這些新鮮的事,我不知道呢?從中我們能感受到我怎樣的思想感情?

5、閏土告訴我的新鮮事,在“我”和“我”的朋友的生活中是沒有的,在他們的書本上是看不到的,難怪作者發出這樣的感慨——

出示:啊!閏土的心裏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裏高牆上的四角天空。

①同學們一起來感受一下作者的感嘆,齊讀。

②在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什麼呢?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嗎?

③這一自然段表達了“我”怎樣的思想感情?(對閏土的佩服,對豐富多彩的農村生活的嚮往、羨慕和對自己所處的生活環境的不滿。)

(重點理解 “我往常的朋友”是些什麼樣的人?富家子弟。“只看見院子裏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是什麼意思? “我”和其他富家子弟一樣都生活在深宅大院,不能廣泛地接觸社會,接觸自然,像井底之蛙,見識很少。)

6、師述:剛纔我們討論了這三個自然段,從三個“不知道”瞭解了“我”和閏土相比,感到見識少。那麼大家再想一想,這三個自然段寫“我”的見識少,這與表現閏土的知識豐富又有什麼作用呢?(加強對比,以“我”的“少”突出閏土的“見多識廣”。這是表現閏土“見多識廣”的第三個方面。)

三、展開想象,訓練口語。

1、過渡:與閏土相處了一個月,“我”與他已經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可惜正月過去了,閏土必須回家了。當時會發生怎樣感人的情景呢?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想象一下“我”和閏土分別時會說些什麼?

2、課文是怎樣寫的呢?請同學們齊讀最後一段。

3、同學們,“我”和少年閏土儘管家境不同,一個是富家子弟,一個是窮苦孩子,但“我們”卻結下了純真的友誼。課文最後說他們從此沒有再見面,其實三十年後,他們倆又見面了,你們猜猜三十年後的閏土是什麼樣的,他們見面會是怎麼樣的情景呢?討論,交流。

4、魯迅筆下的閏土這時候是什麼樣的呢?請聽……

(師描述: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這我知道,在海邊種地的人,終日吹着海風,大抵是這樣的。他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着;手裏提着一個紙包和一支長煙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

5、小結:三十年後的閏土改變太大了,這時出現在“我”面前的閏土已經不是那個“天真活潑、勇敢機智”的少年了,他滿臉皺紋,雙手龜裂,反應遲鈍,動作笨拙,叫“我”簡直難以相信。究竟是什麼原因使他改變的呢?有興趣知道的同學,請去找魯迅的小說——《故鄉》來讀讀吧!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13

一、教材分析

本文以人物的名字爲題,記敘了詹天佑主持修築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幹線,展現了一位傑出的愛國工程師的崇高形象。

全文分爲四部分,第一自然段,概括介紹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接着,通過2、3小節對詹天佑接受任務時的背景介紹,反映出其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重大意義;4—6小節按照工程進展的順序,選取勘測線路、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三個內容來敘述詹天佑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過程;最後,寫京張鐵路提前兩年竣工及中外人民對詹天佑的懷念,點明事件的意義──有力地回擊了帝國主義者對中國人民的藐視和嘲笑。

本單元的教學目標之一是繼續學習根據課題、重點句子、課文的線索等方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根據課文表達方式,本文教學的重點應引導學生通過對人物言行的描寫感受人物心理活動,體會詹天佑強烈的愛國精神和傑出的專業素養,同時能夠學習文章在寫作上的兩個特點——“先概括後具體”、“圍繞中心選材”;基於這樣的認識,在教學中,我將採取讀讀議議、講講練練、適當補充資料、媒體演示等教學手法來降低和化解學生學習上的難點,並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學定教。

二、教學目標

1.自學生字,掌握“庸、藐、蔑、毅”等字的音、形;理解“要挾、毅然”等詞語的意思。

2.學習根據課文的線索和找重點句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

3.從具體事例中體會感受詹天佑的愛國精神和傑出才能。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藉助文中對人物言行的描寫感悟人物當時的心理感受。

三、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自讀課文,自主識字、解詞、默詞,瞭解課文內容。

教師:1.深入解讀文本:查閱修築京張鐵路的背景資料、詹天佑的爲人、事蹟及成就。

2.設計配套的課件:教學課件、人字形演示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預習反饋、初識人物。

1.默寫“要挾、嘲笑、毅然、有力回擊”等詞語,正音,解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