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四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5篇

四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4W 次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5篇

四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

【課前解析】

關注語文要素: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閱讀時能提出不懂的問題,並試着解決”。在前一課《琥珀》“提出不懂的問題”基礎上,本課要求“寫下不懂的問題”,繼續引導學生記錄和梳理問題。

關注體裁特徵:

所謂科普說明文,就是以介紹科學知識爲目的的說明性文章。語言特點是邏輯清晰,準確嚴密,形象生動,常常綜合運用恰當的說明方法。

本文在邏輯講述上,最典型、最鮮明的是採用了“先總體概括,再具體分說”的“總分”結構。如第四自然段,圍繞“形態各異”介紹恐龍的龐大家族從體態、體表、習性等方面,講獵食性恐龍身體發生變化。

語言表達準確、嚴謹是本文的又一特徵,作者多處使用了表程度、表估計、表範圍的副詞,例如“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中的“一支”和“漫長”,“一些獵食性恐龍的身體逐漸變小”中的“一些”,“科學家們希望能夠全面揭示這一歷史進程”中的“全面”等,要適時引導學生對比辨析。

文本涉及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20世紀末期,我國科學家在遼寧西部……)、作比較(它和小狗一般大小……)、列數字(有些恐龍身長几十米,重達數十噸……)、打比方(……恐龍長羽毛的證據,給這幅古生物學家們描繪的畫卷塗上了點睛之筆),使得描述對象形象具體,生動傳神,更具說服力。

關注策略指導:

教師一方面要善於激發學生多角度提出問題,一方面還要引導他們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嘗試解決問題。

關注學法指導:

本文就是一篇訓練學生信息提取能力、總結概括能力和複述講解能力的好素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捕捉關鍵句,圈畫關鍵詞,從而理解每一段的意思;還可以藉助關鍵詞這一“支架”,條理清晰地進行講述,從而助力學生學習能力和思維品質的提升。

【教學目標】

1、認識“鈍、僅”等12個生字,會寫“笨、鈍”等15個字,會寫“恐龍、笨重”等14個詞語。

2、默讀課文,能寫下自己不懂的問題,並試着解決。

3、能簡明扼要地介紹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4、能體會課文準確的表達,學習用對比、列舉的方式介紹事物。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弄清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2、體會說明文表達的準確性、嚴謹性。

【教學難點】

能多角度地提出問題,記錄整理問題,並試着解決問題。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鈍、僅”等12個生字,會寫“笨、鈍”等15個字,會寫“恐龍、笨重”等14個詞語。

2、默讀課文,能寫下自己不懂的問題,梳理並試着解決。

3、通讀全文,瞭解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質疑激趣。

1、話題導入:同學們,提到“恐龍”,大家一定不會陌生。誰來說說你對恐龍有哪些瞭解?

學生根據自己以往的知識儲備和學習經驗作答。

2、教師追問:那你聽說過“飛上天空的恐龍”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科普說明文,題目叫作《飛向藍天的恐龍》。

出示課件1:

3、提問:讀了這個課題,你會產生怎樣的疑問呢?

出示課件2:

學生思考,提出質疑。 板書(提出問題)

預設:恐龍怎麼會飛上藍天呢?板書(恐龍?鳥)

如果是真的,它是怎樣飛上藍天的?

發生了什麼事情,促使恐龍要向天上飛?

恐龍若想飛上藍天,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最後飛上了藍天的是哪種恐龍呢?

恐龍爲什麼要向天上飛,難道不可以向海裏遊嗎?……

(設計意圖: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入手,通過對比、質疑,引發學生探究學習的強烈慾望。)

二、初讀課文,瞭解內容。

1、過渡:請同學們帶着這些疑問,走進課文。看你能不能通過自讀找到答案,或者在讀文章的過程中又產生了哪些新問題?

出示課件3:

2、學生默讀全文,進行獨立思考,並將問題寫在學習紙上。

3、小組合作交流,互助解決問題,把仍舊無法解答的問題標註出來。

出示課件4:

4、全班彙報:

(1)你提出的疑問,哪些解決了,是通過什麼方式解決的?

預設1:“中生代”“後裔”“茹毛飲血”這些詞語不理解,我們通過查閱工具書瞭解了它的含義。

預設2:讀課文時,我對那隻那隻長羽毛的恐龍特別感興趣,想知道它叫什麼。後來通過翻閱課後“資料袋”,知道了原來有羽毛的恐龍不是一種,而是許多,例如“小盜龍”和“中國龍鳥”。

預設3:我想知道經過了多久,恐龍才最終變成了鳥呢?我們是在第四自然段中找到了答案……

教師小結:看來我們可以通過查閱工具書、課後“資料袋”、聯繫上下文等方式找到答案。其實在平時,到互聯網上搜索或向身邊有經驗的人詢問,也是不錯的方法。 板書(多種方法解決問題)

出示課件5:

(2)哪些問題雖然同伴間進行了互助討論,但也沒能找到答案呢?

出示課件6:

預設:

①作者想說鳥類和恐龍有親緣關係,可爲什麼開頭卻說它們似乎“毫不相干”呢?

②爲什麼獵食性恐龍會逐漸演化成鳥類,而植食性的恐龍不行呢?

③在樹枝間跳躍、滑翔,我能想象,但奔跑的時候學會飛翔,我還是難以理解……

【補充說明:如果學生提問的角度單一指向“內容”,教師要適當啓發,如寫作方法、探究啓示等。】

教師小結:從大家提出的問題就能看出,你們真的是在用心思考:有的問題指向詞語理解,有的指向課文內容,有的指向作者的表達方式,還有的則輻射向課外。大家還能積極主動地尋求答案,解決問題,非常了不起!板書(多角度)

出示課件7:

相信隨着我們深入地學習,你一定有更大的收穫。

(設計意圖:“在閱讀中能多角度地提出問題並通過不同方式解決”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因此,教師不僅要關注提問的具體內容,更要關注其出發點、和落腳點,合併整理,去粗取精,幫助學生提煉總結解決問題的方法,篩選保留最具研究價值的核心問題。)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學習字詞。

1、通過幾次讀文,你發現作者介紹了關於“恐龍飛上藍天”的哪些內容呢?

(1)出示學習提示,明確任務要求。

出示課件8:

(2)指導點撥學法,梳理概括段意。

出示課件9—12:

第1段:先找到關鍵句,再圈畫出關鍵詞“恐龍、演化、鳥兒”——點明鳥兒是從恐龍演化而來。

第2段:同樣採用找關鍵句、圈關鍵詞的方法,概括段意爲——介紹觀點的提出者,舉例說明科學家找到了化石證據。

第3段:(過渡段)引發思考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第4段:(學法同上)科學家假想恐龍演化成鳥的過程。

第5段:(學法同上)科學家希望全面揭示演化的歷史過程。

(3)追問:請同學們思考,以上5段哪些內容聯繫比較緊密,可以放在一起呢?

師生一起歸納合並,將文章劃分爲三大部分。

出示課件13: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中段學生要做到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在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先宏觀再微觀:找到重點句,再找關鍵詞,從而理解句子後再回歸到段落,以此來培養學生捕捉信息的能力和掌握基本概括方法的能力。)

2、學習字詞,交流方法。

(1)朗讀課文,識字學詞。

出示課件14:

(2)帶拼音讀詞語。

出示課件15、16:

(3)去拼音認詞語。

出示課件17:

3、認讀生字,交流方法,強調書寫:

出示課件18—24:

【比一比】鈍——噸

【加一加】太+心=態

【形旁表意】肉月旁膨、肢

【字理識字】顱(頁字旁,表示人的頭部)

隧(左耳表示山,引申爲崎嶇不平的地方)

【書寫規則】翼上面的“羽”去掉勾,下面主筆橫拉長。

視頻演示書寫過程,學生在字帖上描一寫二。

(設計意圖:朗讀全文,糾正字音,識記字詞,點撥方法,有效地爲下一步的細讀、品讀掃清障礙,做好鋪墊。在認讀字詞環節,適當對某些詞義進行解釋,可以減少第二課時理解課文內容的壓力。交流記字方法,既夯實了生字學習,又觸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科學識字的思維品質。)

【補充說明:如果在第一板塊學生提出了字詞方面的'疑問,可適時隨機解決,不強求集中識記。】

四、課後作業

1、生字描一寫二,每個字再組兩個詞語;

2、閱讀“資料袋”,結合本節課所學想一想:關於“恐龍飛向藍天”,你都知道了哪些?還有什麼困惑?下節課我們繼續交流。

出示課件25:

五、板書設計

6飛向藍天的恐龍

多角度提出問題

恐龍?鳥

多種方法解決問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能簡明扼要地介紹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2、體會說明文表達的準確性、嚴謹性,學習用對比、列舉的方式介紹事物。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發質疑。

1、明確研究方向

導入新課:同學們,上節課我們集思廣益,提出了不少問題,也通過同伴互助、查閱資料或研讀上下文解決了一部分,但大多是圍繞“內容”的一些知識性問題,對於“寫法”有所忽略。這節課就讓我們聚焦“寫法”,深入研究——作者是怎麼把這樣一個專業學術知識講得清楚明白又生動有趣的?

出示課件26:

2、教師示範啓發

出示第1自然段並提問:作者想說鳥類和恐龍有親緣關係,可爲什麼開頭卻說它們似乎“毫不相干”呢?

預設1:作者採用了對比手法,把“恐龍”和“鳥類”放在一起,強調它們之間的巨大差異,讓人感覺“毫不相干”。板書(對比)

出示課件27:

預設2:“似乎”一詞非常重要,它告訴人們“事實並非如此”。如果少了這個詞,意思變成絕對的就錯了。只有加上“似乎”,表達的意思才能準確。板書(準確)

出示課件28:

(設計意圖:提問只有多角度,才能全面深入地理解文章。教師示範引導學生關注“寫法”並進行提問,力求讀出作者表達上的精妙之處。)

二、學生思考,自主探究。

1、過渡:請同學們細讀全文,找找看在“寫法”方面你有什麼發現,或是產生了哪些困惑?簡單記錄在學習紙上,一會兒我們來交流。

出示課件29:

2、學生讀文,記錄問題;教師巡視,瞭解學情。

3、組內交流,研討收穫;教師參與,適時點撥。

4、全班彙報:本組內的閱讀發現,問題思考以及研討結論。

要點(一):恰當的說明方法

預設1:第2自然段“19世紀,英國學者赫胥黎……”“20世紀末,我國科學家在遼寧西部……”——舉了兩個具體的例子,第一個例子引出了“假說”,第二個例子增強了“假說”的可信度。板書(舉例子)

出示課件30:

預設2:第4自然段“它和小狗一般大小,兩條後腿粗壯有力……”——和我們生活中熟悉的“小狗”作比較,描述了“地球上的第一種恐龍”的大小和外形,讓人感覺形象又生動。板書(作比較形象生動)

出示課件31:

預設3:第4自然段“有些恐龍身長几十米,重達數十噸……體重只有幾千克。”——用列數字的方式,對比介紹了兩種恐龍的身形、體重。板書(列數字)

出示課件32:

預設4:第2自然段“恐龍長羽毛的證據,給這幅古生物學家們描繪的畫卷塗上了點睛之筆。”——這種修辭手法在說明文中就是打比方,會讓語言更形象、更生動。板書(比喻打比方)

出示課件33:

要點(二):用詞的準確嚴謹

預設1:第1自然段“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爲什麼非要說“一支”和“漫長”,直接說“恐龍經過演化”不可以嗎?

出示課件34、35:

不可以。“一支”指的是恐龍中的某一個分支,不是全部;“漫長”指演變經歷了相當長的時間,而不是一下子就變化而成的。這兩個詞語都不能去掉,如果去掉,意思就變了,不準確了。這兩個詞語恰恰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板書(準確)

預設2:第2自然段作者在寫科學家的推測和努力時,用了“很可能”和“應該”這樣表示不確定的詞語。這是爲什麼呢?

預設3:第4自然段開頭作者說第一隻恐龍“大約”出現在兩億四千萬年前,爲什麼要說“大約”?

出示課件36:

——可能、應該、大約是表“估計”和“推測”的詞語,加上它們,反而體現出作者的嚴謹。板書(嚴謹)

要點(三):“總分”結構句段

預設1:我們小組發現,作者在第4自然段,使用了“先總體概括,再具體分述”的方式。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呢?

出示課件37:

教師引導學生藉助兩張表格,理清內容,體悟作用。

表格《形態各異的龐大家族》——作者連用六個“有的”,分三組介紹了龐大而多樣的恐龍家族:第一組是從形態、行走方式寫的;第二組是從身型、體重寫的;第三組是從性情和食性寫的。

出示課件38、39:

預設2:獵食性恐龍——關注“標點”,即冒號前面是總說,冒號後邊是分述,並用分號隔開,是從不同角度介紹了獵食性恐龍身體發生的變化。

出示課件:40:

教師小結:總分結構的表達方式,使文章的條理更清晰,角度更多元、更具體、更全面。我們在寫作時,可以借鑑這種方法把事物講清楚、說明白。

【補充說明:以上預設應以“鏈接”方式隨同學生彙報的內容靈活出示,教師要善於及時捕捉和梳理歸納。】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品析文本說明的準確、表達的生動,從而對科普說明文的語言特點有更深的認知和感悟,滲透科學嚴謹的思維品質。)

三、創設情境,介紹演化。

今天,恐龍博物館正在招收“紅領巾志願解說員”,負責介紹“恐龍飛向藍天,演化成鳥類的過程”。請以小組爲單位進行彩排,一會兒可以派代表發言,也可以小組分工,合作講述。

出示課件41:

在進行解說時,還有一些事項提醒大家注意。

出示課件42:

(設計意圖:本段是全文最核心的重點段,信息量大,讓學生一下子把四百餘字的段落,條理清晰地講述出來,難度實在不小。有針對性的建議,將任務分化,學生的常識認知和思維邏輯清晰而有條理,講述也就順理成章了。)

四、再次質疑,引向課下

1、提問:看來鳥兒是由恐龍演變而來,這已經沒有什麼爭議了,但是請你仔細讀讀最後一段文字,你發現了什麼?

預設:前文說已經找到證據,可爲什麼結尾處說“他們離這一願望的實現越來越近”呢?難道願望還沒實現嗎?

出示課件43、44:

這說明科學家們還在繼續搜索更多、更充分的證據,漫長的演化過程並沒有完全揭示。許多未解之謎也等着我們去探尋、去發現……

(設計意圖:文章末尾不是蓋棺定論、板上釘釘,而是延伸出一個發散研究話題,設計拓展延伸形式的學習最和諧、最“般配”。)

2、既然有飛向藍天的恐龍,那有沒有潛入水底的恐龍,有演變成其他物種的恐龍嗎?更多關於恐龍的猜測、推測,等着你去探索!

五、課後作業

出示課件45:

六、板書設計

6飛向藍天的恐龍

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列數字

(對比)(比喻)

準確嚴謹形象生動

先總後分

【課後反思】

《飛向藍天的恐龍》是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2課,介紹了“鳥類起源於恐龍”的假說。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閱讀時能提出不懂得問題,並試着解決”。之所以把它放在第二課,是建立在上一課《琥珀》“提出問題”的基礎上,要求“寫下不懂得問題”。

根據以往經驗,“恐龍”話題在學生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同學們不但不陌生,而且有一部分甚至是超級發燒友,對恐龍知識幾乎如數家珍。

然而,本篇課文在學習過程中是有難度和障礙的:

一、進化知識遠不及恐龍故事吸引人;

二、學生普遍缺乏考古認知;

三、課文較長,以點帶面不易把握;

四、質疑提問的思維訓練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往往被忽視,是學生的弱項。

基於以上認知,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力爭體現三個原則:

第一,“學生主體”原則。即學生思,學生說,學生畫,學生演,學生寫,尤以學生“思”更爲明顯,且貫穿始終:從開頭的對課題提問,預習時對課文提出並寫下不懂的問題,結尾處首尾關照引發質疑,處處將學生思維推在前面,力求有效落實語文要素。

第二,“文體特徵”原則。科普說明文既不同於童話故事以情節取勝,又區別於一般的科學論著,它兼具科學的嚴謹與藝術的生動。所以第二課時每一部分都在雙線並行,讓學生在理性思考的同時,也能獲得感性感受。

第三,“能力訓練”原則。本篇文章在中年級屬於偏長的課文,課上時間有限,不能面面俱到。因此全文要把握重點段,段內要關注重點句,句中要提取關鍵詞。教學中,教師反覆引導學生捕捉關鍵詞,從而形成準確理解和整體概括的能力。

教學是不完美的藝術,本節課遺憾有二:朗讀進行得不夠充分,讀寫結合沒能有效開展。“讀”和“寫”這兩點,如何自然融入教學流程之中,不顯突兀不割裂,是需要繼續思考和實踐的。

四年級語文教學設計2

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詞。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句、精彩句段,以及結合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學習當小導遊介紹九寨溝。

2、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3、讓學生通過課件學習並欣賞九寨溝的自然風光和珍禽異獸,感悟課文語言文字的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感情。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在課件中感悟九寨溝的美景,進行拓展性學習,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感情。

教學難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九寨溝美麗的自然景色,培養學生邊讀邊想象的良好閱讀習慣。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課。

1、播放九寨溝的影音片段,讓同學們猜測電影是什麼地方拍的?

2、同學們,現在已經是春天了。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到處鳥語花香九寨溝自然風光,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這美好的季節裏,你最想幹什麼?(學生交流)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去一個神奇的地方--九寨溝。

[電影中美輪美奐的場景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以遊客的身份來學習課文,就會對九寨溝產生一種嚮往,引發他們學習課文,探究知識的興趣。]

3、點擊九寨由來,通過觀察九寨溝的地圖,來了解九寨溝的位置。聽了老師的介紹,你是不是有點迫不及待了。我們先隨着作者優美的文字遊覽九寨溝的美景,下面請同學們聽聽錄音。腦中想象那是怎樣的一幅幅的畫面。

二、民主導學。

(一)學習第三段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交流讀書收穫

(學生交流)

3、用哪一個詞語來概括九寨溝的美麗呢?

(學生交流)

[學生在聽了課文錄音後,又自由朗讀了課文,對課文內容有了整體瞭解,來概括九寨溝的美麗就會水到渠成,體現了新課程標準提倡的讓學生在豐富的情感活動中進行閱讀體驗活動。]

同學們回答得真好,九寨溝是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人間仙境。景色太美了,那麼文章中,哪一自然段描寫了九寨溝這麼美的自然風光?

下面我們來朗讀第三自然段,看看文中哪處美景吸引了你?然後把你的感受告訴大家。好嗎?)

4、學生讀課文

5、交流九寨溝的湖泊、瀑布的美景。教師相機指導朗讀,並進行評價。

6學生欣賞自然風光,談欣賞完優美的風景後的收穫。

[正如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會,有所感悟和思考,享受美的樂趣。在這樣自主感悟的學習活動中,學生不僅入情入境,朗讀水平與審美情趣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學生通過課件欣賞九寨溝的自然風光,更直觀地感受文本,爲更好地學習文本做了鋪墊。]

(二)學習第四段

1、過渡:九寨溝不但風景優美,而且生活着許多珍貴的野生動物。課文哪個自然段寫的動物?老師想同學採用第三自然段的學習方法,小組合作來學習第四段。

2、小組學習,教師巡視,學生質疑。

3、小組交流。

4、這麼優美的風景裏,生活着這麼多珍貴的動物,作者情不自禁地讚歎到:齊讀課文最後一句。

5、這裏有個省略號,知道是表示什麼意思嗎?(學生交流)

(三)拓展引申

1、過渡:九寨溝的風景遠遠不止我們看到這些。九寨溝有五絕:彩林、疊瀑、翠海、雪峯、藏情。文中作者選取了九寨溝最富有代表性的四絕來寫。還有一絕,就是藏情。深厚的藏羌文化形成爲九寨溝的另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想不想了解神祕的藏族風情。如果你還想欣賞九寨溝的美景,老師爲你準備了四季九寨。這裏有萬紫千紅的春天、濃蔭滴翠的`夏日、五彩斑斕的金秋、冰清玉潔的隆冬。

2、學生在課件上欣賞九寨風情以及四季九寨。

3、同學們九寨溝自然風光,欣賞了這麼奇麗的景色,看到了這麼多活潑可愛的珍稀動物,瞭解了那麼多的民族風情!此時此刻,你能一兩個詞或一兩句話來讚美九寨溝嗎?

(學生交流)

同學們說得真好,九寨溝太美了。不僅巴金讚美,還有許多遊客在遊覽了九寨溝後也留下了優美的文章,老師爲你們準備了九寨美文九寨溝自然風光,你可以盡情欣賞。九寨溝不但作家描寫,詩人稱頌,還有歌唱家的高歌。在這裏你還可以欣賞歌曲——《神奇的九寨》。(播放課件)

[這個板塊的設計,有絢麗多彩的景色,逼真的畫面,優美的語句,有色有聲,有動有靜九寨溝自然風光,學生無不爲之感嘆,不但能讓學生很好地學習文本,而且拓寬了空間九寨溝自然風光,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得到了有效發展。]

三、檢測導結

當小導遊介紹九寨溝的風景。

總結:九寨溝,充滿夢幻與詩意的童話世界,是大自然的傑作,是我們迴歸自然的理想家園,也是我們旅遊的佳選之一。喜歡旅遊的同學都知道,我們偉大的祖國還有許多風景優美的地方:登廬山,看瀑布飛騰;遊黃山,看雲海揚波;蘇州園林、布達拉宮、西雙版納、桂林山水……迷人的景色,數不完,道不盡。我們可以到祖國各地去旅遊,欣賞祖國壯麗的山河;也可以讀讀其他作家遊覽名山大川后的遊記九寨溝自然風光,在文字中感受山河之美。

同學們,讓我們在這優美的音樂聲中,結束今天這節課。

四年級語文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根據課文內容想象畫面。

3、泵靼卓燉鍾Φ焙痛蠹曳窒淼牡覽恚願意和同學交流閱讀感受。

4、讓每一個學生在通過合作學習、彙報展示、課堂互動交流中,都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喜

悅,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和學習能力。

5、通過學習,逐步感受祖國優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學重、難點:

1、想象畫面,體會巨人在行動上和心理上的變化。

2、體會這篇童話在表達上的突出特點。

教學過程:

一、提出學習目標

1、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童話故事《巨人的花園》,讀了故事的名字,你最想知道什麼呢?這篇文章將給我們帶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請小朋友們帶着思考進入故事。

2、提出學習目標

①把課文讀通讀順。帶拼音的字詞和難懂句子多讀幾遍。

②瞭解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③課外資料收集展示。(課後資料袋和綜合性學習)

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⑤能結合對課文的理解,進行個性創作。

二、展示學習成果

要求:

1、小組內按學困生——中等生——優等生的順序進行展示。

2、別人展示時,其他同學要學會傾聽,並做好點評。

(一)基礎知識展示(小組內)

1、我會讀、寫生字新詞。

鮮花盛開綠樹成陰、鮮果飄香、洋溢、允許、圍牆、告示牌、隆冬、孤獨、狂風大作、雪花飛舞、草翠花開、訓斥、覆蓋凝視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

2、我會用某個詞語說一句話。(如:鮮花盛開綠樹成陰、鮮果飄香)

3、我會流利的朗讀課文。(單獨讀、合作讀、分自然段讀)

(二)初步學文展示(小組內)(此環節有時可與“創造性展示”合爲一體)

1、瞭解童話的有關知識。

童話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和誇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教育。一般故事情節神奇曲折,生動淺顯,對自然物往往作擬人化的描寫,能適應兒童的接受能力。(結合課後資料袋)

2、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①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當巨人外出,孩子們玩耍時,花園xx。

而當巨人回來,禁止孩子們玩耍時,花園卻xx。

當孩子們再次偷偷鑽進花園時,花園又xx。

而當巨人訓斥孩子們離開時,花園卻又xx。

最後,當巨人拆除圍牆後,花園又xx。”

②總結。

課文通過講一個巨人看到孩子們在自己的花園裏玩耍,很生氣,他在花園周圍築起了高牆,將孩子們拒於牆外。

3、以小組爲單位,進行自主學習提出有創造的`問題並能自主解決。

生1:這是怎樣一座花園?

生2:從哪裏看出這個花園很美麗,很漂亮?

生3:“喚來寒冬的,是我那顆任性、冷酷的心。喚來春天的。”從這句話你體會到了什麼?

生4:巨人爲什麼感到火辣辣的?

(三)創造性展示(以小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組所解決的創造的問題。

2 、小組朗讀課文的一段話。

3、小組展示對童話知識的瞭解。

(小組展示的形式多種多樣)

三、激發知識衝突(適時進行)

瞭解了課文的內容,你怎樣看待巨人這個人物的?

(此環節有時與“學習成果展示”合爲一體)

四、知識拓展延伸

收集有關童話的故事,講給同學聽。

四年級語文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帶着問題一邊讀書一邊批畫父親與姐弟語言、動作、神態的句子,學習抓關鍵詞,聯繫上下文,理解內容,體會情感的方法,感悟一家人濃濃的親情,受到情感的薰陶與教育。

2、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藉助多媒體課件,渲染情境,想象畫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感悟文中省略號所表達的情感,滲透省略號的作用,體會父親的無奈與爲難。教學重點: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帶着問題一邊讀書一邊圈點批註,抓注關鍵詞,聯繫上下文,想象情境,感受血濃於水的親情。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並體會關鍵詞句所蘊含的深刻含義。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教學課時:第二課時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抓鬮”(板書課題)

齊讀課題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瞭解到美麗寧靜的小山村裏,小姐弟倆放牛歸來了,因爲明天就要開學了,他們追逐着、嬉笑着,真高興啊.這是一幅多麼溫馨,多麼和諧畫面啊!然而因爲家境貧困,此時父親正準備用抓鬮這種古老方式,決定他們誰能去上學的命運。父親該怎麼開口和兩個孩子說出這件事呢?這節課就讓我們繼續走進這座偏僻的小山村,走進這戶普通的農家小院,走進父子三人的內心世界,去細細體味這份至純至美的真情。

二、精讀父親表現,感悟父愛情深(第二自然段)

1.學習第二自然段,抓住父親的描寫感受父親的內心情感

(1)根據問題情境,找到重點語句。A輕聲讀課文第二自然段,邊讀邊用橫線畫出描寫父親語言、動作、神態的句子。(讀畫)B分別讀出所找的句子(明確重點語句)。

(2)整體感受自己再輕聲讀這幾句話,看從中體會到什麼?要點:體會到了父親此時既爲難又無奈的複雜心情

(3)抓關鍵詞體會默讀所畫句子,看句子中的哪些詞讓你感到感受到了父親此時的這份爲難與無奈呢?在你找到的關鍵詞下面點上着重號,再好好體會體會。生默讀、抓關鍵詞、點着重號

(4)彙報:按照課文的記敘順序來彙報。重點詞:一聲不吭遲疑沉吟尷尬(隨着彙報板書出來)抓住一聲不吭體會出父親矛盾心情(孩子那麼喜歡上學,但是由於生活的壓力,作爲深愛孩子的父親,所以他只能一聲不吭的蹲在那,抽着旱菸。)抓住遲疑(拿不定主意)體會出父親的猶豫、痛苦、矛盾。爲什麼遲疑?指導朗讀抓住沉吟(遇到複雜或疑難的事遲疑不決,低聲自語。)體會父親複雜的心理。爲什麼會沉吟?指導朗讀尷尬(表情極爲不自然)體會父親無奈、爲難。

(5)回讀第二自然段正是帶着這份爲難與無奈,父親纔會“一聲不吭”地蹲在院裏抽着旱菸,進而“遲疑了一下”,接着又“沉吟了半天”,最後“尷尬地笑笑”。讓我們體會着父親此時這份既爲難又無奈,走入這一場景,讀一讀這段話。配樂感情朗讀讀文章第二自然段

三、學習姐弟表現(3、4自然段),感悟姐弟親情。

剛纔我們通過“一聲不吭遲疑沉吟尷尬”這些關鍵詞,感受到了父親內心的爲難和無奈,當父親伸出兩隻緊攥着的大手,讓姐弟倆抓鬮時,姐弟倆又有怎樣的表現呢?請同學們默讀文章第三,四自然段,用雙橫線和波浪線分別劃出描寫姐姐和弟弟表現的句子。

(1)根據問題情境,找到重點語句。輕聲讀課文3、4自然段,邊讀邊用橫線畫出描寫姐弟語言、動作、神態的句子。(讀畫)

(2)整體感受自己再輕聲讀這幾句話,看從中感受到什麼?要點:感受到了姐弟倆互相謙讓

(3)抓關鍵詞句體會默讀所畫句子,看句子中的哪些重點詞句讓你感到弟弟在抓鬮的時候千方百計讓着姐姐呢?

(4)彙報:彙報時按照課文的記敘順序來彙報。

A、1、弟弟對姐姐說:“姐,你先抓吧。”

2、姐姐剛要拿,弟弟忽然一步衝上來推開姐姐,喊着:“我比你小,應該讓我先來。”聯繫上下文,通過對比的方式“你先抓,我先來”體會弟弟的對姐姐的謙讓。抓住關鍵詞衝、推、喊體會表面看弟弟在搶着抓鬮,實際是在搶這抓短草莖,也就是要將上學的'機會讓給姐姐。

3、弟弟毫不猶豫地掰開父親的右手,拿出草莖放在背後。毫不猶豫——體會弟弟讓姐姐,而且態度果斷

4、弟弟卻伸出手嚷道:“爹,我的草短……”話說得很激動,可他眼角分明含着淚珠。充分讀句子,體會弟弟想上學的渴望。B、彙報讀描寫姐姐的句子:誰知姐姐緩緩地伸出手說:“看,我的更短……”體會姐姐是怎樣讓着弟弟的。爲什麼更短了呢?C、[播放課件瞭解上學對於山村孩子的意義]D、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

(5)看着這麼懂事的一雙兒女,父親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找同學讀一讀。(讀文)此時,我們爲姐弟倆都能上學感到高興,可你們想到過嗎?這樣的決定對於父親來講,究竟意味着什麼呢?進一步感受父子情深。[播放課件瞭解父親的辛勞]

四、學習第五自然段,感情朗讀。

五、總結全文:

這星星點點的燈光,讓我們感到溫暖,更讓我們看到未來的希望.就像這次抓鬮,在爲難與無奈中開始,又在愛與親情的召喚下變得完美。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個感人的故事——抓鬮(指課題齊讀)。

四年級語文教學設計5

一、教材分析

寓言這種文體閃耀着人類智慧的光芒,指引着我們的生活,是可貴的語文教學資源。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寓言不是一種陌生的文體,他們之前就學習過《亡羊補牢》《南轅北轍》等寓言,但這些寓言相對來說篇幅短小、寓意單一。《紀昌學射》這則寓言則不同,通過講述紀昌向飛衛學習射箭,最終成爲射箭能手這個故事。揭示瞭如何有效學習,最終取得成功的多重因素,給讀者以多方面的啓迪,其寓意是豐富而多元的。

對於像《紀昌學射》這樣的寓言,限於學生寓言閱讀經驗的不足,剛一接觸,會出現原有閱讀認知圖式與新材料之間的衝突──學生會按照以前閱讀過的、寓意單一寓言的方式閱讀這篇課文,進而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這就需要教師加以引導,豐富學生的閱讀圖式;另外,因爲閱讀經驗的不足,生活閱歷的缺失,這則寓言的一些啓示也是學生自讀領悟不到的,這也需要教師在解讀方向上給予指導和幫助;有些啓示學生只能模糊地感受到,卻無法清晰地說出來,這同樣需要教師提供相應的幫助和輔導。因此,《紀昌學射》這則寓言是讓學生經歷閱讀能力發展,豐富寓言閱讀經驗的好素材,也是教師啓發學生、引導學生怎麼去閱讀的好素材。

針對教材特點和學情特點,教者力求找準教學起點,引導學生關注看似一望而知,其實一無所知的細節,理解感悟,使學生認知水平得以提升,閱讀經驗得以豐富,閱讀能力得以發展。

教學本則寓言,教者力圖抓住《紀昌學射》與以前閱讀寓言的不同──給人以多方面啓示這一特點,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修正其原有的認知圖式,爲學生提供閱讀活動展開的內驅力;抓住本則寓言“審智”閱讀的特點,引導學生在閱讀中不斷領會新的學習啓示,從而豐富其原有的認知圖式,感受到閱讀發現的樂趣。從而契合本單元“走進故事長廊,感受它的魅力,體會其中的道理”的主題和目標。

二、教學目標

1.領悟本則寓言關於學習的多重啓示,感受寓言指導生活、啓迪智慧的魅力。

2.在不斷髮現寓言多重啓示的過程中,進一步學習質疑、想象、對比等閱讀方法和策略,繼續學習聯繫生活實際領悟文章含義的方法,提高閱讀能力,豐富寓言閱讀的經驗。

3.在閱讀中體會寓言語言簡潔準確、生動傳神的特點,積累“聚精會神”“下功夫練眼力”“兩年以後,紀昌的本領練得相當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針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會眨一下”等生動語言,學習分類積累語言的方法。

4.認識“妻、蝨”兩個字,會寫“昌、妻、刺”三個字,感受漢字文化的魅力,進一步激發學習漢字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不斷髮現寓言多重啓示的過程中,進一步學習質疑、想象、對比等閱讀方法和策略,繼續學習聯繫生活實際領悟文章含義的方法,提高閱讀能力,豐富閱讀寓言的經驗,積累和發展語言。

難點:領悟本則寓言關於學習的多重啓示,感受寓言指導生活、啓迪智慧的魅力。

四、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紅、藍兩支筆。

教師: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流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以每一則寓言都會給我們以啓迪這一原有認知爲基礎,引導學生預測本則寓言帶給我們的啓示。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產生閱讀期待,激發閱讀興趣,帶着明確的目標展開探究性閱讀。

(二)初讀課文,分享啓示

1.學生默讀課文,批註。

2.全班交流分享閱讀啓示。

預設:學生通過初讀可能會感受到“學習要勤奮刻苦才能成功”“學習要堅持不懈才能成功”“學習中不能驕傲自滿”等啓示。

3.教師伺機引導學生爭論,這則寓言到底帶給我們什麼啓示。

【設計意圖】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進而讓學生認識到,今天閱讀的這則寓言與以往不同,它會帶給我們多方面的人生啓迪,以此引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研讀的動力。

(三)再讀課文,探尋寓言的多重寓意

1.學生再次默讀課文,批註。

2.學生交流發現,教師相機引導,豐富學生的閱讀策略和閱讀經驗。

教師引導預測:

(1)引導學生關注文中“飛衛是一名射箭能手”這樣的語言,發現“要想成功得有名師指導”這一啓示。

預設:學生如果遇到困難,教師引導學生關注文章關鍵語句,從而豐富對寓意的理解,滲透閱讀方法的學習。

(2)引導學生關注飛衛的語言,發現“想成功練就一項本領,先要打下紮實的基礎”這一啓示。

預設:學生如果遇到困難,教師引導學生採用自主質疑、討論、釋疑的閱讀方法,豐富對寓意的理解。

(3)通過引導將飛衛的教和紀昌的學進行對比閱讀,發現紀昌的學習智慧,體會要創造性地學習這一啓示。

預設:學生如果遇到困難,教師引導學生髮現紀昌練習的'方法並非來自飛衛的傳授這一事實,引發學生的思維。

先扶後放,體現學習能力的遷移。

【設計意圖】這篇寓言中紀昌成功的因素有很多種,可以從中讀出多種關於學習的啓示,但教學的目的不是讓學生們竭澤而漁式地把這些啓示都揭示出來,而是在每一個啓示的發現、提煉中豐富學生的閱讀經驗,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3.教學小結。

引導學生梳理總結:發現獲得的啓示都是學習成功的因素。

【設計意圖】在閱讀寓言的過程中豐富認識,站在一個更高的視角俯瞰全文。關注語言文字,通過想象、聯想和對比等方式進行閱讀就能豐富思想。

(四)關注表達,積累語言

教師指導:寓言帶給我們豐富的啓示,讓我們感受到它的智慧美;寓言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語言精練、傳神,品味文章的語言美,學習和積累本課的語言材料,也是這則寓言學習的重要價值。

屏幕出示語句,指導學生學習分類積累。

【設計意圖】教會學生歸類積累語言的方法。

(五)認讀生字,書寫漢字

【設計意圖】通過字理識字,讓學生感受漢字文化。

(六)本課小結,遷移閱讀

推薦學生課下閱讀《扁鵲治病》,產生新的閱讀期待。學生預測會帶給我們哪些方面的啓示,積累哪一類新鮮的語言材料。

六、板書設計

預設:板書根據學生的理解相應調整,《紀昌學射》中關於學習成功的因素不可能通過這一節課全部揭示出來,引導的目的在於,感受閱讀中不斷體會、不斷髮現的樂趣,從而學會思考,學會閱讀。

四年級語文教學設計6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學會“系”多音字的用法。

2.一邊閱讀一邊思考,記錄自己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課前誦讀

1.自主朗讀《蝙蝠寶寶》,讀出疑問的語氣,試着提出自己的問題,並解答。

蝙蝠寶寶

一隻蝙蝠寶寶

嚇得大喊大叫:

“請你打開黑暗,

我害怕這裏的光線。”

2.你問我答讀

二、整體感知——讀薄

過渡語:關於蝙蝠寶寶飛行的祕密,你瞭解多少?(指名回答)這一節課我們學習《蝙蝠和雷達》這篇說明文,相信看到這個題目,好多學生就會生出疑問,別急,請看自學提示。

1.自學提示一:初讀課文,讀準字音,關於結構,誰能提出問題?

a.讀準字音

蝙蝠啓示即使敏銳鈴鐺蒼蠅證明障礙熒屏

b.多音字

系,在繫鞋帶、系領釦、系圍裙讀jì;在系列、系統、關係、聯繫讀xì。

c.寫字練習

系駕駛

預設:從結構看,課文分哪幾部分?(板書思維導圖)

2.自學提示二:一邊閱讀一邊思考,針對課題和內容,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記錄自己的問題。

三、課後作業

完成練習冊一至四題。

板書設計

6.蝙蝠和雷達

提出問題(1-2自然段)

研究問題(3-7自然段)

得出結論(8自然段)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從課文內容、寫法、啓示等不同角度提問,並能藉助提出的問題理解課文。

2.遷移運用提問策略,代文完成《主題閱讀》中《人類的“老師”》課後題。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

1.講評練習冊一至四題;

2.課前小測試(見同步課件)

二、整理問題清單——讀厚

自學提示一:小組合作整理問題清單,想一想、說一說可以從哪些角度提問?

溫馨提醒:可以結合課後題來整理。

預設1:針對課文內容提問

科學家是怎樣揭開蝙蝠飛行的祕密的?讀讀第4-6自然段,完成下列表格。

預設2:從課文寫法上提問

爲什麼要把蝙蝠比作沒頭蒼蠅?

我們可以從“到處亂撞”和“掛在繩子上的鈴鐺響個不停”等語句中想象蝙蝠的狀態。是不是和生活中的沒頭蒼蠅四處亂竄相似,這樣表達生動形象。

預設3:從課文中得到的啓示提問

蝙蝠和雷達有什麼關係?

師生問答讀:

師:雷達的.天線像什麼?

男生:雷達的天線像蝙蝠的嘴巴,

女生: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蝙蝠發出的超聲波。

師:雷達的熒光屏像什麼?

男生:雷達的熒光屏像蝙蝠的耳朵。

合:科學家正是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啓示,纔給飛機裝上了雷達,使飛機能在夜間安全飛行。

三、以文帶文

1.課後閱讀材料

自學提示二:讀片段,想一想可以從哪些角度提問?

邊讀邊思考邊記錄問題;

交流分享。

2.自學提示三:運用邊讀邊思考邊記錄問題的方法,閱讀《主題閱讀》中《人類的“老師”》,完成課後練習。

四、自主作業

將本課學到的從不同角度提問的方法繪製一份思維導圖。

板書設計

6.蝙蝠和雷達

針對課文內容提問

從課文寫法上提問

從課文中得到的啓示提問

四年級語文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學會按一定順序描述鄉村生活和田園景觀。

2、把想寫的內容表達清楚,注意運用積累的優美詞句。

教學重點:學會按一定順序描述鄉村生活和田園景觀。

難點:把想寫的內容表達清楚,注意運用積累的優美詞句。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口語交際,我們不僅交流了各自了解的田園鄉村的景色和生活,有關鄉村生活的人、事等,還交流了自己的所見所聞和感受,帶給了我們無盡的回憶和樂趣。那麼這節課就讓我們提起筆來,寫下我們最感興趣的內容吧。

二、確定習作內容,明確習作要求

1、指名讀習作內容要求。

2、多媒體出示要點:

習作內容:田園風光鄉村生活

習作要求:

(1)、寫的時候要把想寫的內容表達清楚。

(2)、注意運用積累的優美詞句。

(3)、寫完後認真讀一讀,改一改。

三、確定自己最想寫的內容

1、回顧口語交際。

在口語交際課中,同學們交流了哪些內容?

如果讓你把交流過的內容按習作要求寫下來,你想寫鄉村的什麼呢?

2、集體交流想寫的內容。

四、例文引路,遷移習作方法

過渡:通過剛剛的交流,同學們已經確定了自己想寫的內容了,那我們要如何把內容表達清楚呢?讓我們再一次回顧課文,看看課文教了我們哪些好方法。

㈠、出示例文,探究寫作順序

1、出示《鄉下人家》片段:

①有些人家.還在門前的場地上種兒株花,芍藥,風仙,雞冠花,大麗菊,它們依着時令,順序開放,樸素中帶着幾分華麗,顯出一派獨特的農家風光。還有些人家,在屋後種幾十枝竹,綠的葉,青的竿,投下一片綠綠的濃陰。幾場春雨過後,到那裏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羣地從土裏探出頭來。

師:紅色部分的兩個詞語告訴我們什麼?

生:按照地點變化的順序來描寫景物。

師:除了按照地點變化的順序我們還學了哪些寫作順序呢?接下來往下看。

2出示《鄉下人家》片段:

②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會瞧見鄉下人家吃晚飯的情景。他們把桌椅飯菜搬到門前,天高地闊地吃起來。天邊的紅霞,向晚的微風,頭上飛過的歸巢的鳥兒,都是他們的好友,它們和鄉下人家一起,繪成了一幅自然、和諧的田園風景畫。

秋天到了,紡織娘寄住在他們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靜的夜裏,它們便唱起歌來:“織,織,織,織呀!織,織,織,織呀!”那歌聲真好聽,賽過催眠曲,讓那些辛苦一天的人們,甜甜蜜蜜地進入夢鄉。

3、出示《麥哨》片段:

前幾天,田野裏還是鵝黃嫩綠,芽苞初放。轉眼間,到處都是濃陰。金黃的油菜花謝了,結出了密密的嫩莢;黑白相間的蠶豆花謝了,長出了小指頭似的豆莢;雪白的蘿蔔花謝了,結出了一蓬蓬的種子。

師:同學們發現了什麼?

生:這幾句都是按照時間順序描寫的。

4、出示《牧場之國》片段:

這就是真正的荷蘭:碧綠色的低地鑲嵌在一條條運河之間,成羣的駿馬,匹匹剽肥體壯。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運河,沒有什麼能夠阻擋它們飛馳到遠方。遼闊無垠的原野似乎歸它們所有,它們是這個自由王國的主人和公爵。

在天堂般的綠色草原上,白色的綿羊,悠然自得。黑色的豬羣,不停地呼嚕着,像是對什麼表示讚許。成千上萬的小雞,成羣結隊的長毛山羊,在見不到一個人影的綠草地上,安閒地欣賞着這屬於它們自己的王國。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師:這兩句在寫作順序上有什麼不同呢?

生:一句是以先總後分的順序,一句是先分後總的順序。

5、多媒體概括寫作順序:

按地點變化的順序寫

按時間的順序寫

總——分分———總總——分——總的順序寫。

小結:不論是寫景還是敘事,我們可以按照一定的寫作順序來進行描寫,它會讓我們的文章內容表達得更清楚,更有條理。

㈡、探究修辭運用:

除了按一定的順序進行描寫,我們還能用哪些方法使文章表達得更加清楚呢?來看下一個片段:

1、出示課文片段

①雞,鄉下人家照例總要養幾隻的。從他們的房前屋後走過,肯定會瞧見一隻母雞,率領一羣小鳴,在竹林中覓食;或是瞧見聳着尾巴的雄雞,在場地上大踏步地走來走去。

②一條條運河之間的綠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頭黑牛,白腰藍嘴黑牛,在低頭吃草。有的牛背上蓋着防潮的毛氈。牛羣吃草時非常專注,有時站立不動,彷彿正在思考着什麼。牛犢的模樣像貴夫人,儀態端莊。老牛好似牛羣的家長,無比尊嚴。極目遠眺,四周全是絲絨般的碧綠草原和黑白兩色的花牛。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③麥田換上了耀眼的淺黃色新裝。每根麥稈都擎起了豐滿的穗兒,那齊刷刷的麥芒,猶如樂譜上的線條,一個麥穗兒,就是一個跳動的音符。

師:同學們發現了紅色部分和藍色部分分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嗎?

生:擬人和比喻。

師:用上這樣的修辭手法之後,所描寫的事物就更加的…所表達的內容就更加……

生:生動、形象、具體、清楚、表達真情實感。

師:像這樣的句子還有很多,同學們還知道哪些?

生:……

㈢、交流自己積累的好詞佳句

1、說說在本組課文裏積累到的好詞佳句。

師過渡:好的習作離不開課外的積累,剛剛同學們交流了一些課內的優美語句,那麼課外,同學們還積累了哪些優美的詞句呢?

學生彙報。

五、自由習作

1、過渡:同學們真是積累了不少優美的詞句呢,如果用在自己的文章中,一定會讓文章增色不少。還等什麼,趕快用動起手拿起筆,來描繪你心中的田園風光、鄉村生活吧!

2、生快速習作,巡視,發現問題及時輔導。

六、指導修改

1、自我欣賞,同伴交流:

(1)、讀一讀自己的習作,根據修改要求,把自己的習作修改一遍並劃出自己認爲是精彩的句子和段落。

出示修改要求:

①字改正

②詞用準

③句理清

④按一定的順序

⑤用上積累的優美詞句

(2)、同桌互相交流,互相批改。

2、集體會診,創新行文:

(1)、選擇有代表性的習作,集體交流評價,找出優點進行評議。

(2)、根據別人的優點,學習別人的長處,借鑑別人的優美描述,修改自己的習作,二次創新行文。

四年級語文教學設計8

一、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聯繫上下文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4、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培養認真修改作文的習慣。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從葉老對《一張畫像》的修改中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

2、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課題

1、同學們,我們在第二單元學過一篇課文《爬山虎的腳》,還記得作者是誰嗎?(生:葉聖陶)

2、你對葉聖陶先生都有哪些瞭解?(學生自由發言:葉聖陶先生是一名偉大的作家、教育家)

3、對,葉聖陶是我國著名的作家、教育家。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篇著名作家肖復興寫的,有關葉聖陶老先生的課文——26、那片綠綠的爬山虎(點擊幻燈,師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提出讀書要求:

A、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B、想一想,課文講了幾件事。

2、同學們在學習課文之前,先來解決本課的生詞,誰來讀一讀。

3、出示詞語:修改、刪掉、增添、密密麻麻

愣住、意外、融化、莫名其妙

認真、平和、質樸、春風拂面

綠蔥蔥、沉鬱、虎虎有生氣

4、你能猜猜老師爲什麼將這些詞語用不同的顏色標出來嗎?

5、請同學們思考一下,這篇課文主要寫了兩件什麼事,也用詞語來概括?(根據彙報,板書:修改作文邀請做客)

6、他們分別是哪幾個自然段:1-5爲修改作文6-10邀請做客

四、仔細研讀、深入體會

請同學們默讀1—5自然段,思考葉老先生如何爲“我”修改作文?“我”有什麼感受?分別用橫線畫和波浪線畫出相關語句,然後輕輕地讀一讀。

(一)初看作文

1、當我一翻到修改後的作文時是怎樣的感受?(理解“愣”就是呆了,簡直不敢相信。)

2、你看到了什麼?(重點詞“密密麻麻、到處”)

3、同學們,這“密密麻麻”什麼樣,你知道嗎?

是啊,也許比你想象的還要滿呢!讓我們看一看葉老修改的作文。(課件展示葉老修改的原件)

4、這可真是“密密麻麻”呀,幾頁紙上到處都是鉤、直線、曲線……密密麻麻呀!同學們,我們該怎樣讀這段話呢?來,讀讀吧。指名讀。聽了你的朗讀,我眼前已經出現這“密密麻麻”的修改稿了。

5、看到這兒你,你想對也老說些什麼?

(二)細看修改後的作文

1、請讓我們再來仔細看看,葉老先生如何爲我修改的,看了之後我有什麼感受?

(1)題目《一張畫像》改成《一幅畫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準確性。

(2)(出示這段話)有一處,我記得十分清楚:“怎麼你把包幾何課本的書皮去掉了呢?”葉老先生改成“怎麼你把幾何課本的包書紙去掉了呢?”刪掉原句中“包”這個動詞,使得句子乾淨了也規範了。而且“書皮”改成“包書紙”更確切,因爲書皮可以認爲是書的封面。

A:你能聯繫上下文理解“乾淨”一詞的意思嗎?

B:葉老先生僅僅是修改了這幾個地方嗎?同學們,肖復興的作文有1500個字,在這1500個字裏,葉老先生修改了將近100個地方。同學們,名聲赫赫的葉老先生給名不見經傳的一個初中生這樣認真仔細地修改作文,你感受到什麼了?

(3)(指名讀,課件出示)我雖然未見葉老先生的面,卻從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如春風拂面。

A:春風拂面是什麼感覺?看到葉老這麼爲我修改作文,春風不僅吹到臉上,都吹到心裏了,孩子們,我們該怎麼讀呀?自己試試。

B:葉老先生當時是教育部的副部長,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總編,他的工作十分繁忙,可他仍然會擠出時間來,爲我們這些孩子一篇一篇地修改作文。這時你該懷着怎樣的心情讀?(指名讀)

我雖然未見葉老先生的面,卻從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如春風拂面。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當時的葉老已經是年近70歲的人了,可老人還在牽掛着我們這些孩子們的成長呢!所以你又該怎麼讀——(指名讀)

我雖然未見葉老先生的面,卻從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如春風拂面。

(三)葉老的評語

葉老先生不僅這樣認真地批改我的作文,還在後面寫了評語。讀着這段評語,相信你還會讀出很多更深的情感。請你們細細品讀。(課件出示)這一篇作文寫的.全是具體事實,從具體事實中透露出對王老師的敬愛。肖復興同學如果沒有在這幾件有關畫畫的事情上深受感動,就不能寫得這樣親切自然。

1、如果你就是當年的肖復興,讀着這樣的評語,你感受到了什麼?

(這則短短的評語,是那樣親切,使“我”樹立發寫作的信心,致使我走上了寫作的道路。)(鼓勵、熱情、肯定、稱讚)

2、那我們就帶着這樣的感情,一齊朗讀這段評語。

3、因爲有了葉老先生的鼓勵和肯定樹立了肖復興的信心,激勵他寫得更好,使他走上了文學之路。幾十年後,這件事他仍然記憶猶新,今天就讓我們和肖復興一起,再回憶當年的一幕一幕。(課件出示)指名回答

當翻到我的那一篇作文時,我(愣住了)。

當我仔細看了葉老的修改後,我(感受到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如春風拂面)。

當我看到葉老簡短的評語後,我(樹立了寫作的信心)。

A:徐老師想和你們一起合作來讀一讀這段話。請你們讀紅色的部分。

五、課堂小結、留有懸念

同學們,學到現在課文隻字未提爬山虎,卻爲什麼以“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爲題,這個問題我們下節課細細研究?接下來請同學們翻開課堂作業本第26課,完成一、二、三、五大題。

四年級語文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閱讀,感受森林對環境保護的重要作用,充分認識破壞森林給人類自身帶來的危害,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森林的重要。

2、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對學生進行增強環保意識的教育。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二課時

一、複習回顧,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還記得小云雀在媽媽面前許下了什麼心願?

2、出示課文第14-15自然段。我們再來重溫一下,你們扮小云雀,老師扮雲雀媽媽。

二、默讀課文,自主學習

1、上節課同學們提出小云雀爲什麼認爲 “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還記得嗎?讓我們隨着小云雀和他的媽媽一起到沙漠、大河、森林去看看吧!

2、請同學們打開書,默讀課文第二到十三自然段,看看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用筆畫出來,在空白處寫下自己的的感悟。

三、細讀課文,交流感受

(一)關於森林能夠防止土地沙漠化。(2—4節)

1、你還從哪兒感受到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第4自然段)

2、理解“貧瘠”,板書:貧瘠。貧瘠的沙漠是什麼樣的呢?書上是怎麼描寫的?“漫天飛舞”什麼意思?一齊讀讀這句話。

小云雀喜歡這兒嗎?它是怎麼說的?請你埋怨地說一說。

3、同學們看一看,(“貧瘠的沙漠”和“茂密的森林”的對比圖片)爲什麼會有這種討厭的變化?

板書:亂砍濫伐(出示圖片)看了圖,你知道“亂砍濫伐”的意思了嗎?

4、看到昔日茂密的森林,如今已變成貧瘠的沙漠,你有什麼感受?難怪雲雀媽媽會心疼地說______,齊讀第4自然段。

5、聽了雲雀媽媽的話,你覺得森林重要嗎?爲什麼?

板書:土地貧瘠的沙漠

[教學反思]

每一次上完課,我都會問自己:你進步了嗎?我對自己沒有嚴格的要求,只是希望,每一次都能進步一點點。回身看這一次教研活動執教的《雲雀的心願》一課,我欣然地發現,這一次真的進步了“一點點”。這種“一點點”主要體現在自身的教學意識中。這種所謂的“教學意識”,我只是簡單地理解爲“我想要這麼做”。

我想要讓課堂有一個大問題。記得去年上公開課的時候,高語組的老師們給我的一個非常寶貴的意見就是“設計要集中”。是的,設計不集中,我的課堂就會非常散,學生所要掌握的知識也會顯得比較凌亂,這在無形之中會造成學生的學習壓力。記得在那一次教研活動之後的每一堂課,我都試圖以一個大問題去引領課堂教學。有了大問題的領導,課堂教學便有了中心,避免了“散”。潛移默化之中,似乎已經並不需要去有意設計,教學已經習慣圍繞中心而展開。就像這一次執教的《雲雀的心願》,緊扣住“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這一中心,層層推進,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想要讓學生在課堂上開口說話。我喜歡“熱鬧”的課堂,我所理解的“熱鬧”是要讓學生張開嘴巴說話。上課伊始,我就通過ppt出示了相關的短語(也包括詞語),或者讓學生把短語連起來說一句話,或者讓學生運用其中一兩個說個文中的`比喻句,變換不同的形式,目的卻只有一個,就是讓我們的學生張開嘴巴說起來,在說話中開始新課文的學習。在課堂設計中,運用示意圖引導學生說一說“森林水庫”的由來,也是我有意想讓學生說一說,幫助他們在說中理解“森林水庫”這一概念,這也是課文的一個教學難點。“說出來了,其實一點都不難”,這是我希望達到的目標。

我想要提高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剛開始教學的時候,我記得遇到課文中難理解的詞語,我都是現場讓學生自己動手查字典,雖說是鼓勵學生自己動手查字典,希望他們養成勤查字典的習慣。但是久而久之,我發現,動作快的永遠是那麼幾個人,而小孩子的好勝心理也往往讓他們在查到意思的時候馬上報出答案。這部分同學是記住了詞語的意思,但是對於大多數同學來說,這種理解是不深刻的,他們會很快就產生遺忘。這種有效面太窄了,並不適合我在教學中一直用下去。對此,我轉變着方法,通過靈活多變的方式幫助孩子理解詞語的意思。本課中,在理解“漫天飛舞”一詞時,我是通過圖片的展示去加深學生對詞語的印象,而沙漠中黃沙飛舞的景象,也體現着“沒有水,沒有莊家,幾乎沒有植物”的環境,順勢引出“貧瘠”一詞,相信學生對“貧瘠”一詞的理解應是水到渠成了。

我想要促進課本中知識之間的遷移。課本編排的科學性不僅體現在每一個單元的各篇課文當中,也體現在整本課本的聯繫中。第十九課《雲雀的心願》與本冊教材的開篇課文《走,我們去植樹》相應成趣,都告訴了我們植樹的重要性。《走,我們去植樹》是一首詩歌,孩子們早已背得朗朗上口。在完成預設的教學目標用“可以……也可以……”說話時,我結合之前詩歌的內容,讓學生通過句式說一說森林的作用。“可以染綠祖國美麗的版圖”、“可以送來清新的空氣”……孩子們把第一課中背誦的內容全部都搬了出來,有效地完成了知識的遷移與運用。

課堂教學中,我踐行着我的“我想要這麼做”。這些“我想要這麼做”是在我的一次次課堂教學過程中積累起來的,希望他們會越來越豐富,更好地指導我的教學。這些是一種淺淺的意識,每一次都會在教學設計中無意地涉及;亦或者說,這些意識又是強烈的,因爲它們指引着我與領孩子們走進一篇篇課文。

四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0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認識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4、正確、規範書寫生字。

教學過程:

一、出示本課時學習目標

二、檢查讀書(20分鐘)

1、教師範讀課文。

2、各小組準備5分鐘,看誰能像老師那樣讀書。

等會各小組要進行讀書比賽,看哪個小組讀得好。

3、展示:小組之間比賽讀書,力爭人人正確、流利(一般讓5、6號讀)

4、認識字詞:拿出學案,讀學案上的字詞。小組比賽讀詞語。

疾病嫺熟給予檢測疲憊通暢搏鬥勞累身先士卒聲色俱厲

5、再讀書。這次相信同學們會讀得更好!

自己讀。小組之間比賽讀。互相挑戰。學生要互相評價。

三、寫字

1、仔細觀察紅字

2、教師範寫2——3個。

老師要在田字格里寫。要分析起筆、頓筆,間架結構。

疾、症:要注意病字框的書寫。

乏:要注意在田字格中所佔的位置。

學生描紅。注意要描的像,描完再在田字格里臨寫。

3、再臨寫兩遍

4、教師檢測

5、學生互改:1號改2、3、6號

2號改4、1、5號

老師給寫錯的糾正。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找出課文中的語句,說說護士長葉欣是怎樣冒着“高風險”,進行“高強度”、“高效率”的搶救工作。

3、體會感受白衣戰士——葉欣臨危不懼、身先士卒、捨己爲人的崇高精神。

4、寫小練筆。

教學過程:

一、讀懂課文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永遠的白衣戰士》(齊讀課題)

這位白衣戰士是指誰?回憶一下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情?(護士長葉欣在抗擊“非典”的戰鬥中,臨危不懼,捨己爲人,英勇犧牲的感人事蹟。)

二、精讀課文,體會形象。

(一)學習2—3小節

1、“非典”奪走了這位白衣戰士的生命,“非典”還奪走了許多人的生命。可見非典具有很強的傳染性,非常危險。在課文中我們能感受到這一點嗎?課文哪一句話體現了這種危險性?請同學們快速讀一讀課文。(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2、出示,你爲什麼能從這句話感受到非典的危險性?(戰爭是殘酷的、艱苦的,充滿着血腥的氣味和生命的死亡。雖然防治“非典”沒有炮火紛飛,沒有硝煙瀰漫,但是有着與戰爭一樣的殘酷和危險,用“沒有硝煙的戰爭”來比喻非典型肺炎的防治工作,表現了防治工作的巨大危險和極度艱鉅。)

3、這真是一場充滿危險的戰爭啊!誰能讀好?

4、對!就要讀出戰爭的緊張、危險。齊讀。

(二)學習4—7小節

過渡:面對這樣的危險,我們的白衣戰士沒有退縮,課文的主人公葉欣就是這樣一位代表,她始終堅守自己的崗位上,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讀一讀課文,說說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來寫葉欣的,哪些地方打動了你?

1、隨着醫院“非典”患者的急劇增多,葉欣身先士卒,從2月8日便開始加班,忙的時候甚至拒絕接聽家人的電話。

(抓緊時間、不受打擾、病人爲重)

她爲了病人的安危放棄了自己的.父母、丈夫、孩子,讓我們帶着敬仰之情讀好這句話。

2、葉欣急速趕來,嫺熟地將病牀搖高,讓患者呈半坐臥位,同時給予面罩吸氧,靜脈注射強心藥,檢測心率、血壓、呼吸……兩小時過去了,患者終於脫離了危險。(精湛的業務,“高效率”)

3、葉欣顧不上休息,又拖着疲憊的身軀投入到對另一個患者的搶救中去。高風險,高強度,高效率,葉欣像一臺永不疲倦的機器全速運轉着,把一個又一個患者從死神手中奪了回來。(高強度)

4、爲了保持患者呼吸道暢通,必須將堵塞期間的大量濃血痰排除出來,而這又是傳染性的。一個“非典”重症患者的搶救,往往伴隨多名醫護人員的倒下。面對危險和死亡,同事們總能聽到葉欣斬釘截鐵的話語:“這裏危險,讓我來吧!”……她深知,也許有一天自己可能倒下,但能夠不讓自己的同時受感染,她心甘情願!(高危險)

師:面對危險葉欣想到的是同事,但是她絲毫沒有想到自己也有父母等着她去照顧,她的丈夫等着她去支持,她的孩子等着她去呵護。面對危險和死亡同事們總能聽到葉欣這樣的話語(引讀“這裏危險,讓我來吧!”)她是怎樣說的?(斬釘截鐵)什麼是“斬釘截鐵”:形容說話辦事堅決果斷。我們再來讀一讀。面對危險和死亡,同事們總能聽到葉欣斬釘截鐵的話語——引讀。

三、深化課題

葉欣是“白衣天使”,但更是一名戰士,因爲她是在“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英勇犧牲的,是在抗擊“非典”的生死搏鬥中光榮的獻出自己的生命的(她倒在了與非典型肺炎晝夜搏鬥的戰場上),所以她更是一名“白衣戰士”。

課題用“永遠的白衣戰士”比“永遠的白衣天使”好,這樣更能突出“戰爭”的殘酷和葉欣的英勇精神。

四、小練筆

葉欣,爲了病人和同事,爲了抗擊“非典”,不惜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她的事蹟感動着所有她曾經關心過的和曾經關心過她的人。有一位熟悉她的醫學專家曾經這樣說:“葉欣是一本書,每一頁都燃燒着生命的激情和熱烈的追求。”面對這樣一本人生的書,我們心中一定會有很多的話想對她說。

四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1

一、教材解讀:

《永遠的白衣戰士》是蘇教版國標本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寫了在“非典”時期犧牲的護士長葉欣的感人事蹟。經歷過那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課文是如此真實的把葉欣帶到了我們面前,每一次對教材的解讀,都會讓我們有不同的感動,感動於她在“非典”前的無畏,感動於她對病人“春風般的關愛與撫慰”,感動於她對同事“心甘情願、無怨無悔”的所言所行……平凡的人在非凡的時刻,在生死一步之遙表現出來的人性的堅強無畏、真誠善良深深地感染了我。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0個字只識不寫。能聯繫上下文理解“嫺熟”、“疲憊”、“身先士卒”、“聲色俱厲”等詞語。

3、找出課文中的語句,說說護士長葉欣是怎樣冒着“高風險”,進行“高強度”、“高效率”的搶救工作的。

4、體會、感受“白衣戰士”——護士長葉欣臨危不懼,身先士卒,捨己爲人的崇高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

1、認真、仔細地朗讀課文,體會、感受“白衣戰士”——護士長葉欣臨危不懼,身先士卒,捨己爲人的崇高精神。

2、找出課文中的語句,說說護士長葉欣是怎樣冒着“高風險”,進行“高強度”、“高效率”的搶救工作的'。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總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11永遠的白衣戰士

二、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並能通過聯繫上下文、討論等方式理解重點詞語。

3、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2003年春季,我們都曾經歷過一場大規模抗擊“非典”的戰鬥。大家說說在那場戰鬥中,什麼人作出的貢獻?一些醫務工作者還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你瞭解他們的事蹟嗎?

2、引出課題:永遠的白衣戰士

3、圍繞課題,說說你想了解什麼?

(二)自學課文

1、先把課後生字表中的生字讀兩遍,讀準字音。

2、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難讀的地方多讀兩遍。

3、讀後在文中將帶有生字的詞語畫出來,讀一讀,認清字形。

4、思考課文寫的什麼事?

(三)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新詞,指名朗讀,正音。

2、按自然段指名朗讀課文。

(1)引導學生互相幫助,糾正讀錯的字句。

(2)引導學生欣賞別人的朗讀,學習借鑑,取長補短。

3、默讀課文,思考和討論課文的主要內容——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人?什麼事?

(四)教學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讀。

2、說說哪個字比較難寫,需要特別注意。

3、教師範寫:“咳”、“測”、“器”。

4、學生在語文書上描紅。

(五)佈置作業

1、在習字冊上寫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11永遠的白衣戰士

二、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品讀、感悟重點詞句,來感受“白衣戰士”----護士長葉欣臨危不懼,身先士卒、捨己爲人的崇高精神。

三、教學過程:

(一)檢查複習

1、默寫生字詞。

2、指名朗讀課文。

(二)精讀課文

(一)學習2——7自然段。

1、教師深情地誦讀第2、3自然段。

2、出示自學要求,佈置學生自學4——7自然段。

(1)課文中哪幾個自然段詳細描寫了護士長葉欣的英雄事蹟?找出來讀一讀。

(2)邊讀邊想:這幾段課文分別描寫的是什麼內容?用一兩句話概括下來,寫在各個段落後邊。

(3)自己選一兩個段落認真讀一讀,用“——”畫出直接描寫葉欣的行動或語言的句子,再想一想從這些語句中體會到了什麼?(也可以在書上寫下自己的體會)

3、學生自主閱讀,教師巡視瞭解情況。

4、組織學生交流。

(1)說說各自概括的重點段的內容。

(2)談談選讀有關段落的體會。

注意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身先士卒”、“疲憊”、“斬釘截鐵”、“聲色俱厲”等詞語,通過理解這些詞語,加深對人物崇高精神的感悟。根據學生交流過程中所選擇的段落,適時地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和交流,使學生受到崇高精神的薰陶和偉大人格的感染。

5、指導學生說話。

(1)提出要求:默讀課文,找出有關語句,說說護士長葉欣是怎樣冒着“高風險”,進行“高強度”、“高效率”的搶救工作的。

(2)學生按要求默讀課文,畫出有關語句。

(3)交流。

6、學習1、8、9三個自然段。

(1)指名學生朗讀。

(2)說說這幾個自然段分別告訴我們什麼?又是怎樣描寫護士長葉欣的?這樣描寫有什麼好處?

(3)齊讀這三個自然段。

7、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三)深化課題

1、爲什麼說葉欣是“永遠的白衣戰士”?課題可不可以改爲“永遠的白衣天使”?

2、小組討論。

3、交流。

(四)課外延伸

1、收集介紹全國人民抗擊“非典”情況的資料,搞一次展示活動。

2、收集葉欣生平事蹟的資料,補充閱讀。

板書設計:

11、永遠的白衣戰士

臨危不懼

葉欣身先士卒崇高精神

捨己爲人

四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2

一、教學要求

(一)聯繫實際,理解課文。

從田忌兩次賽馬轉敗爲勝的事情中,使學生懂得遇事要細緻觀察,認真思考,採用恰當的方法才能取勝,做到勝不驕敗不餒。

(二)熟讀課文,分析內容。

默讀課文,給課文分段,說出各段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課文。

(三)學懂課文,掌握生字。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掃興、挖苦、垂頭喪氣、胸有成竹、疑惑、輕蔑、轉敗爲勝、目瞪口呆”等詞語。

詞語註釋——

掃興:正當高興時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興致低落。

垂頭喪氣:形容失望的神情。在課文中是寫田忌缺乏再賽的信心。

挖苦:用尖酸刻薄的話譏笑人。在課文中是說田忌此時連好朋友的誠摯幫助都錯誤地理解了。

疑惑:懷疑不解的意思。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經有主意,有打算。在課文中,是說孫臏經過對主客觀情況的分析,已有轉敗爲勝的策略和把握。

譏諷:用尖刻的話嘲笑對方的'錯誤、缺點或某種表現。課文指齊威王嘲笑田忌賽馬輸了。表現出齊威王驕傲自滿的弱點。

輕蔑:輕視;不放在眼裏的意思。文中指齊威王只憑馬力不善智謀的盲目驕傲。

目瞪口呆:眼睛直盯着不動,嘴說不出話來。形容齊威王吃驚而發愣,覺醒過來爲時已晚了。

(四)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學習生字新詞。初讀全文,感知課文大意。

第二課時:逐段講讀、深入理解,把握中心思想。

第三課時:研究寫作方法,如何表達中心思想。

二、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一)教學過程:

1.解題入手,理清脈絡,感知全文。

(1)主要寫什麼?(賽馬)

(2)“田忌賽馬”是寫誰和誰賽馬?

(3)課文怎樣寫賽馬的經過?比賽的結果怎樣?

(4)教師邊提問邊板書

2.分段講讀

【第一段】首先放手讓學生根據板書自讀課文,然後提問:

(1)田忌爲什麼都失敗了?體會“垂頭喪氣”是寫田忌一敗塗地的情緒。

(2)你認爲田忌要怎樣才能賽過齊威王?組織學生議論,各抒己見,最後讓學生帶着求知慾望學習第二段。

【第二段】先讓學生自讀課文,然後講解體會三個人的對話。提問:

(1)孫臏是根據什麼安排出場順序的?

(2)孫臏想出的比賽方法是什麼?

板書設計

學生從課文中找到答案後,幫助學生理解孫臏是在觀察賽馬的同時,認真分析,從中找出取勝的可能性。突出孫臏善於觀察,認真思考、深入分析的好品質。

(3)齊威王爲什麼失敗?講解描寫齊威王情緒變化的語言,指出他盲目驕傲自滿,只憑馬力、不善智謀。孫臏正是抓住了這一點,安排了田忌賽馬的出場順序才取得勝利的。

(4)齊讀最後一小節後,啓發思考:

第二次比賽,馬還是原來的馬,田忌爲什麼能戰勝齊威王?

讓學生統觀全文從第一次賽馬田忌失敗的原因是“齊威王的馬都比田忌的馬強”來領會以強賽的方法不當,必然要失敗。孫臏的賽法是在不同等馬出場順序上想出最佳方案幫助孫臏準備再賽。最後田忌按着孫臏的指點,終以二比一戰勝了齊威王。

(5)從田忌第二次與齊威王賽馬的勝利,你認爲孫臏是怎樣的人?(善於觀察、分析、全面思索、多謀善斷的人)

(6)說說你還從這篇課文中受到了什麼啓發?

(7)教師總結:田忌和齊威王賽馬,是智力的比賽,不是力量的比賽,田忌的勝利是孫臏智慧的勝利,齊威王的失敗是不善於動腦思考的失敗。因此,無論做什麼事都要細緻觀察、認真思考採用恰當的方法,才能取勝。總結後完成全部板書。

3.通讀全文,每讀一段後說出段意,讀全文後明確本文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

板書設計

三、提示

(一)講讀重點:

1.全文抓住“賽馬”這一線索進行講讀。

2.第一段抓住賽馬失敗的原因講讀。第二段抓住再賽轉敗爲勝的原因講讀。第三段抓“還是原來的馬,只調換了一下出場順序,就可以轉敗爲勝。”一句講讀。同時講清比賽方法。

(二)教法建議:

教學時,可以圍繞“賽馬”這條主線抓住三個“順序”安排教學步驟:

1.抓情節發展順序。緊扣題目,從田忌的角度,理清“初賽失敗”“孫臏獻策”“再賽勝利”三個層次,使學生明確課文是按“田忌賽馬”的故事情節發展順序記敘的。

2.抓馬匹對應順序。根據“初賽失敗”和“再賽勝利”的原因理清出場順序,使學生明確馬匹對應順序的改變才轉敗爲勝的。

3.抓再賽勝利的輸贏順序。根據馬匹對應順序、理清輸——勝——勝的順序。明確田忌是在孫臏賽馬的巧妙策略下的指點後取得再賽勝利的。

(三)朗讀建議:

1.(老師)講前讀:讀全文,粗知課文主要內容;分節讀,要扣住教師提問讀。

2.(老師)講後讀:分角色讀“孫臏獻策”部分,要讀出兩個人物不同的感情;分角色讀田忌和齊威王的對話,要讀出人物的不同感情。全班齊讀每次比賽結果的語言。結尾句是中心句,在教學中要結合講解反覆讀。

四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3

一、教學目標

1、會讀1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喜歡的段落。

2、知道小草的特點及作者讚美小草的思想感情。

3、學習本課抓住事物特點,先用古詩概括表述,再具體加以描寫的表達方法。

4、培養學生審美能力,陶冶學生熱愛大自然並保護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二、教學重點:作者從哪幾方面介紹小草的特點。

教學難點:結合自然段內容理解詩句意思,體會小草的特點。

三、教學準備 教師:教學課件、樹葉形狀的`特點

學生:預習課文並查找文中古詩作者及意思

地點:多媒體教室

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導入美

同學們,老師給大家帶來一首歌,想聽嗎?會唱的可以跟着一起唱,說說你從歌曲中感受到了什麼?。(播放《小草》的歌曲),

師:是啊,普通的小草的確具有不平凡的品質,的確值得大家來歌唱它,讚美它。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一篇讚美小草的散文《小草》。

(二) 檢查預習 鋪墊美

1、請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個自然段讀給全班聽一聽!把不好讀的詞多領讀幾遍.

指名讀本課生字新詞

2、快速度課文找出作者爲什麼讚美小草?用一句話說說作者讚美小草的原因。

(三)品讀悟情 理解美

師:你喜歡小草的哪個特點?(學生先彙報哪個特點就先學哪段)

1 讀議第五自然段:

(1)指名讀說說爲什麼喜歡這段?

(2)思考:

這一段是怎樣開頭的?出自誰的什麼詩?你能說說詩句的意思嗎?

這一段是圍繞哪一句話來寫的?抓住了小草的什麼特點?哪些詞句突出了這一特點?

(3)找出本段你喜歡的句子,讀出你的感情,並指導朗讀。

指名讀------指導朗讀--------師範讀---------自由讀-------指名讀

2 .合作探究2----4自然段(選擇你喜歡的自然段來學習):

(1).幻燈片出示自學---合作探究提示:

我相信我能行:

A、有感情的朗讀你患的自然段.

B、這一段是怎樣開頭的?出自誰的什麼詩?你能說說詩句的意思嗎?

C、這一段是圍繞哪一句話來寫的?抓住了小草的什麼特點?哪些詞句突出了這一特點?找出來有感情的讀一讀。

D、第五自然段採用了哪些修辭手法,來進一步生動、形象的突出小草的特點?

(2).班級交流彙報,師生評議、補充。

(3) 引導學生學習6、7自然段.

(4)本文第二、三、四、五自然段在寫法上有共同的特點,你發現了嗎?

( 四)總結延伸昇華美

1、在我們這個社會哪些人像小草?

2、作爲小學生你該怎樣做?

3、老師和大家一塊兒學了這一課,可以說是受益匪淺,滿載而歸,想不想知道

老師的收穫呢?請看大屏幕!

滿載而歸:語言如詩,簡潔優美;

抓住景物的特點來描寫;

寫作手法:對比;

構段方式:以古詩開頭,先概括後具體;

採用多種表達方式:描寫、抒情、議論。

四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抓住重點詞句瞭解白鵝的特點,能體會到作者運用對比、擬人、明貶實褒等方法表達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3、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在感悟用詞的準確、描寫的風趣及寫話訓練中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學會抓住重點詞句瞭解白鵝的特點,能體會到作者運用對比、擬人、明貶實褒等方法表達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教學難點: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在感悟用詞的準確、描寫的風趣及寫話訓練中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

教法:情境教學法

學法:朗讀感悟法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

1、 出示鵝的圖片。

你想說什麼?你想用你熟悉的哪首詩來讚美它?

(美麗、潔白)(《鵝》這首詩)

2、 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3、 課件出示豐子愷先先生的簡介,學生了解。

二、自學提示

1、默讀課文,說說作者筆下的白鵝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一隻白鵝)

2、再次默讀課文,思考:作者從哪幾方面介紹了白鵝的高傲,並說出相應的段落。

(板書:姿態、叫聲、步態、吃相)

3、讀自喜歡的部分,畫出重點詞句,體會作者是怎樣表現白鵝的高傲的。

4、作者用了哪幾種修辭手法將白鵝的特點展現出來?

三、交流討論

1、姿態

(1)學生先說說鵝的姿態,然後課件出示相關句子“它伸長頭頸,左顧右盼,我一看這姿態,想道: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2)你見到這樣的“大鳥”你會怎麼想?(出示鵝的圖片)

(好大的架子,真是目中無人啊;真是傲氣十足啊)

(3)讀課件出示的句子。

2、叫聲

﹙1﹚ 默讀第三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現白鵝叫聲特點的詞。

﹙厲聲呵斥、厲聲叫囂、引吭大叫。﹚

﹙2﹚在什麼情況下白鵝會表現出這種情形?﹙學生可用文中句子回答﹚ ﹙3﹚發揮想象,將鵝擬人化,說出鵝在不同情況中發出叫聲時的心態。 見到生客進來,它會用嚴厲的聲音大聲叫喊:你是誰?沒有主人允許不準

進來,快回去! 當籬笆外有人走路時,它會放開喉嚨大吼道:外面是誰呀?不許進入我的領地,快走開!

師:從同學們豐富的想象中,讓我們感受到了鵝的高傲。再讀課文,你還能體會到白鵝有什麼特點?

學生再次交流:從“養鵝等於養狗”看出作者認爲鵝很忠誠,能看守門戶;從“凡有生客進來,鵝必然厲聲叫囂”等詞句看出鵝對陌生人敢厲聲呵斥,非常勇敢、非常盡職。

3、步態

(1)請大家小聲讀第四自然段。思考:在這段中,作者如何表現出鵝得高傲的,請把它畫下來。

(鵝的步調從容;大模大樣的,頗像京劇裏的淨角出場。)(課件出示鵝走路的姿勢,淨角出場姿勢)

(2)、作者除了寫出了鵝的步態,還拿它的.老朋友鴨和鵝進行比較,你看看作者是怎麼寫的?

(鴨的步調急速,有侷促不安之相;)

(3)、同學們能從課文寫鵝和鴨的詞語中,想象出它們是怎麼走路的嗎?誰來演一演?下面的同學注意看,再評評他們演得像不像。

(4)、作者發現了鵝與鴨的步態的些許差別,這是一種對比手法,這樣寫準確地描寫出鵝的步態特點,寫得這麼貼切,說明了他平常該多仔細觀察啊!

(板書:對比手法)

(5)、讓我們也來對比的讀一讀。

(6)、鵝的步態是如此的高傲,那他站在那裏時呢?又是怎樣的?高傲嗎? (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見人走來也毫不相讓;有時非但不讓,竟伸過頸子來咬你一口。)

(7)、師質疑:老師不明白了,從剛纔同學們的朗讀中讀出是喜愛,可從字面上看,作者好象並不喜歡白鵝,師讀不喜愛的語氣;作者到底對它懷着什麼感情?

(作者對白鵝是一種喜愛的感情。 作者雖然使用的是貶義的詞語,但是那是對白鵝的真喜歡。)

師指導讀書方法:讀書,不但要從字面上理解,還要聯繫上下文深入體會字裏行間包含着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表面寫白鵝高傲,叫聲很兇,實際是在讚揚它的盡職、勇敢。(引讀有關句子。)

4、吃相

(1)、自讀5-7自然段,思考下列問題:

a.鵝的吃飯,哪些地方使我們發笑?最可笑的是什麼?

(吃法有板有眼、一絲不苟、從容不迫,先。。。再。。。然後。。。) b.鵝吃飯時爲什麼“非有人侍候不可”?是怎麼侍候的?

(雞、狗會吃它的東西,站着侍候,一方面防止狗來偷食,一方面方便爲其添食)

師小結本文的寫作特點:本文條理清楚,選材得當,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同時我們還明白了,因爲作者對白鵝充滿了愛意並進行了細緻的觀察,才能寫出如此生動的文章。

四、閱讀與練習。

練筆:請根據實際情況說一說自己喜歡的一種動物。

板書設計;

姿態 伸長頭頸、左顧右盼

13、白鵝 叫聲 厲聲呵斥 高傲

步態 大模大樣

吃相 三眼一板

作業:

抄寫文中你認爲生動有趣的句子。

2、練筆: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說一說自己喜歡的一種動物。可以從以下方面來說:它的特點、外形、脾氣、以及它是怎樣進食的、怎樣嬉戲、休息等等。把說的內容整理一下,然後寫下來。

四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教育學生學習科學家獻身科學、造福人類的崇高品質。

2.弄清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原因和過程,體會巴斯德在給小男孩兒治病過程中的心情,進而體會科學家崇高的責任感。

3.會認“菌、樞”等8個生字,會寫“助、菌”等10個字,掌握“助手、細菌、病魔、瘋狗、無所畏懼、驚心動魄、殘酷、驚魂不定、寂靜”等詞語。

教學重點:

弄清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原因和過程。

教學難點:

體會巴斯德在治療小男孩兒的過程中所承受的巨大的精神壓力,體會巴斯德高度負責的精神。

教具準備:

掛圖、生字詞卡片。

預習題綱:

1.藉助字典,會認“菌、樞”等8個生字,會寫“助、菌”等10個字,掌握“助手、細菌、病魔、瘋狗、無所畏懼、驚心動魄、殘酷、驚魂不定、寂靜”等詞語。

2、讀通課文,明白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引入課題

1.同學們,如果人被瘋狗咬了,你們知道該怎麼辦嗎?你們知道狂犬病疫苗是誰發明的嗎?結合“學習鏈接”或自己查找的資料說一說。

2.板書課題,激發探究心理。

想一想:巴斯德是怎樣征服狂犬病的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提出要求

(1)藉助字典,結合課文中的句子認識生字和新詞。

(2)邊讀課文邊想課後第二題。

(3)一邊讀一邊用“ ”畫出自己深受感動的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在小組內交流學習收穫,互相討論不懂的問題。

3.全班交流

(1)出示生字新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特別要讀準“樞”“寂”兩個字的音,認清“菌、魔、殘、酷”等字的字形。指導學生在田字格上書寫。

(2)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微生物學:研究微生物的形態、構造、分類、生理生化及遺傳變異等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目的是利用及發展有益微生物,控制及改造有害微生物。

疫苗:用病毒、細菌或其他微生物所製備的用於人工自動免疫的生物製品的總稱。

罕見:少見。

猶豫:拿不定主意。

焦慮:焦急、憂慮。

孜孜不倦:形容非常勤勉,不懈怠。

所向披靡:比喻力量所達到的地方,一切障礙全被掃除。

筋疲力盡:用盡了力氣,極其疲勞。

憂心忡忡:形容十分憂愁。

安然無恙:經過變故,沒有遇到損害。

(3)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講述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思考並完成課後思考題2。

三、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引入

1.聽寫生字詞。

2.巴斯德是如何征服狂犬病的?

二、細讀課文重點段,理解內容,體會人物心情

1.指導閱讀第2、3自然段。

(1)默讀課文,畫出說明巴斯德發起對狂犬病進攻的原因的句子。

(2)指導朗讀,體會狂犬病的可怕。

(3)讀第3自然段的兩個問句,說說這兩個句子的作用。

2.指導閱讀第4至12自然段。

(1)自由朗讀,說說這部分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2)畫出表現巴斯德心情的句子,讀一讀,體會人物心情的變化。

(猶豫——極度疑慮——焦慮萬分——憂心忡忡——放心)

(3)引導學生理解文中泡泡框提出的“爲什麼這一次他猶豫了”這一問題,並告訴學生,讀書要養成邊讀邊思考的習慣,遇到不懂的問題要及時提出來,並想辦法解決。

(4)指導朗讀。

(5)你從巴斯德心情變化中體會到了什麼?談談自己的感受。

(讓學生體會巴斯德的高度責任感和全身心投入科學研究的精神。)

3.閱讀第13自然段。

(1)指名朗讀,說說這一段告訴了我們什麼。

(2)齊讀。

三、迴歸整體,昇華情感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談自己讀了這篇課文的感受。

四、拓展延伸

有些動物身上的病毒也會傳染到人身上,使人生病,像狂犬病毒。怎樣防止動物傳染給人呢?請你查查有關資料,或者詢問別人,學習用科學的方法預防這樣的傳染病。

五、總結

巴斯德憑着一個科學家的高度責任感和爲科學獻身的精神,戰勝了狂犬病,爲人類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我們也要學習科學家這種精神,刻苦鑽研,勇於實踐。

語文四年級下冊《巴斯德征服狂犬病》教學反思

在教學時,我讓學生自讀課文第一部分,找出描寫狂犬病可怕的詞語,如“一但、就”等詞語,突出如果染上了狂犬病之後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身亡,狂犬病確實令人感到“可怕”;然後讓學生讀,通過朗讀再次感受狂犬病的“可怕”;體會“令人談’’犬’’色變”這句話的含義。第一部分的教學目標也就達到了。

進行第二部分教學時,圍繞一個問題:巴斯德是如何征服狂犬病的`,心理上有哪些變化。看到這麼多人染上了狂犬病,巴斯德的心裏是怎樣想的,又是怎樣做的;這一部分我抓住“孜孜不倦”一詞,通過理解、找同義詞體會巴斯德研製疫苗的艱難,和勇於克服困難的精神。巴斯德經過長達五年的時間,經過艱辛的努力,終於在征服狂犬病的道路邁出了成功的一步,但是強烈的責任感卻是他對如何驅除狂犬病對人體的危害而憂慮不安。

我就讓學生找到答案,巴斯德最後征服狂犬病了嗎?通過朗讀再次感受征服狂犬病意義重大。那麼巴斯德的成功來得容易嗎?然後教學4——12自然段,重點找出實驗的過程巴斯德的心情的句子和詞語,通過找句子,找重點詞,小組交流,談感受,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來體會科學家當時“猶豫、極度疑慮、焦慮萬分、憂心忡忡”等心情,體會巴斯德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的精神和崇高的責任心。然後質疑作爲巴斯德這個“所向披靡、無所畏懼”的科學家爲什麼會有這種表現?進行辯論。再給課本插圖加標題。充分展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活動,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精神。辯論後深化學生認識,加深理解,使學生進一步感受科學家造福人類獻身科學的偉大精神。

我想如果抓住了這兩部分的教學,前者略講,後者精講,心理變化線所貫穿全文,課文的主要內容也就抓住了。最後總結全文,聯繫學生實際,問學生想對巴斯德說什麼。再拓展介紹爲人類做出貢獻的科學家,激發學生愛科,學科學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