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古詩詞三首》第二課時優秀教學設計

《古詩詞三首》第二課時優秀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2W 次

【設計理念】

《古詩詞三首》第二課時優秀教學設計

從語言文字入手,緊抓重點詞句,反覆咀嚼,反覆品味,反覆朗讀,引領點撥學生把握詩詞意象,提升感悟內涵。運用詩意語文的建構策略,以情感人,注重情感體驗,感同身受地與文本對話,入情,悟情,融情,升情。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把握主旨

1、複習《泊船瓜洲》,重溫思鄉情:

一水之隔,近在咫尺,偏不能還,不由感慨──明月何時照我還?

春滿大地,離家已久,思緒萬千,不由感慨──明月何時照我還?

2、明月千里寄相思,故鄉,不管身處何時何地,你,都是我們心中永恆的家園。這節課,我們又將學習另外兩首表達思鄉情緒的詩詞。

3、自由讀兩首古詩詞,要求讀得正確、通順。通過看註釋,查資料,試着說說兩首詩詞的大概意思。

4、初步瞭解兩詩詞異同:

兩詩詞都是表達思鄉之情,其中《長相思》是詞。長相思是詞牌名,內容多寫男女或朋友久別思念之情。

二、對話文本,入情入境

學習《秋思》:

1、指名朗讀古詩。

2、交流詩的大意,結合重點詞隨機點撥引導:

⑴ 體悟“見”之蕭瑟:

“見”什麼意思?見到什麼?(秋風)

看到“秋風”這個詞,你會想到什麼?(秋高氣爽,涼風習習,心曠神怡;秋葉紛紛,落紅遍地,寂寥肅殺。)

秋風是沒有形狀的,難道真的看得見?“見秋風”,其實見到的是一幅怎樣的景象?(感受蕭瑟冷清之氛圍。)

唐代洛陽應該是何其的繁華,然而這一切詩人卻視而不見,見到的,只是冷冷的秋風!

⑵ 想象“意”之萬重:

“家書”是什麼意思?古人說,家書抵萬金,假如你給家中寫信,會寫些什麼?

簡介:張籍出身寒微。幼年家貧,年紀很小,就遠離故鄉,到二十五、六歲時,已經歷了浪跡天涯的羈旅生活。常年四處奔波、漂泊異鄉。他祖籍吳郡,後客居洛陽。

假如你就是詩人,就是遠離故土思念家鄉的詩人,你還會在家書中寫些什麼呢?

這麼多的話想說,真可以說──千言萬語,用詩中的話說,就是什麼?(意萬重)反覆讀“意萬重”。

秋風落葉喚起思鄉夢,小橋流水的故土啊,你是否已改變了容顏?有多少話,想對你們訴說──情感朗讀前兩句詩。

⑶ 品味“開”之內涵:

“開封”是什麼意思?(打開封好的信)什麼時候“開封”?爲什麼當信快要送出的時候又“開封”?

“恐”是什麼意思?爲什麼會恐“說不盡”?(意萬重、匆匆)說不盡什麼?

你就是詩人,在這落紅遍地的時節,給家鄉的親人寫了一封家書。臨發前,又將封好的信拆開,你當時心中會說什麼?那一刻,你的神態,你的舉止又怎樣?──情感朗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你就是行人,你目睹了詩人這一奇怪舉止,你會怎麼說?這兩人之間會發生什麼故事?──情感朗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當家書終於“開封”之後,你能想像詩人又是怎麼做的?(添上一筆,補上……;重新合上,隻字未動。)──情感朗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從這個“開”字,你讀懂了什麼?

3、誦讀提煉:

千言萬語說不盡,千愁萬緒難落筆,這正是──(學生齊讀古詩)

意萬重,說不盡。情難理,又開封。這真是──(學生齊讀古詩)

這就是《秋思》,一個遊子說不盡,敘不完的思鄉情。(學生背誦全詩)

學習《長相思》:

1、看插圖,說詞意:

欣賞課文插圖,同桌之間用自己的話互說插圖所繪情景,並從這首詞中找到相對應的描寫景物的詞語。

用自己的話說說整首詞的大意。

2、討論:

⑴ 抓意象,山水風雪行:

說說“山一程,水一程”、“風一更,雪一更”的意思。(舊時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約兩小時。)

想象“山一程,水一程”、“風一更,雪一更”的情景。

能用自己的詞語形容“山一程,水一程”、“風一更,雪一更”嗎?(千山萬水、風雪交加)

指導朗讀,通過回返復沓的朗讀讀出邊塞軍旅的千辛萬苦。

⑵ 品意蘊,故園無此聲:

“此”是什麼意思?“此聲”是指什麼聲音?在什麼情況下發出這樣的聲音?(隨機點撥“千帳燈”、“聒”)這樣的聲音這樣的情景會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頂頂帳篷,點點燈火,本該是多麼豪邁多麼壯觀!然長途跋涉之後,在這樣一個野外宿營的寒夜裏,卻要聽着寒風朔雪的嘈雜聲,叫人怎能安然入睡?指名朗讀這首詞。

“故園”指什麼?“故園無此聲”,故園沒有什麼聲音?故園有什麼?想像說話。

故園沒有這樣的風雪交加,故園不會這樣的臥不成眠,故園不會這樣的寒冷孤寂;故園,有的是寧靜詳和,有的是親人關愛,有的是溫暖舒適……這一切的一切交織在一起,融成了一個字,一個包容作者此時心中一切所想所思的字,那就是──(學生齊“碎”。)帶着心碎的感覺讀下闋。

從這一個“碎”字,你讀出了作者一顆怎樣的心?再讀下闋。

3、有感情的朗讀全詞。

三、總結延伸,昇華情感

1、再次回讀這兩首思鄉詩詞。

2、體悟這兩首詩詞表達方法之妙。(前者善於從尋常細節入手,刻畫入微;後者善於將寫景與敘事融於一體。最終目的都爲抒情。)

3、鴻雁傳書,千言萬語;夜宿邊關,千辛萬苦。山高水長隔不斷我的'思鄉情,歲月流逝剪不斷我的思鄉情。──師生共同激情回顧《泊船瓜洲》,《靜夜思》,《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4、鄉愁,是遊子心中難解的結;故鄉,是遊子心頭永恆的家。多年以後,當我們離開家鄉,遠離故土,我們的心中,會情不自禁地涌起──再次激情誦讀《秋思》、《長相思》。

5、課後收集表達思鄉情緒的詩詞,交流。

【設計點評】

詩意語文致力於一種文化場的建構,將課堂視爲一張文化的網、一扇文化的窗、一口文化的井。本案的設計,字裏行間莫不滲透和洋溢着濃濃的文化氣息和風韻。鄉關、鄉愁、鄉思、鄉情,這一亙古彌新的文化主題、文化意象,成了本案設計的邏輯原點,並內在地做爲主線貫穿全程。體悟“見”之蕭瑟、想象“意”之萬重、品味“開”之內涵,可謂深得詩詞學習之三味。詩意語文將詩詞學習提煉爲“舉像”“造境”“悟情”這三大招數,由三招方能證得詩之三味。其實,這三招並非在時間邏輯序列上展開的三個環節,而是在空間邏輯序列上呈現的三個側面。即:在舉像的同時造境、在舉像的同時悟情,舉像、造境、悟情實乃一招之三面。這一招,用朱光潛先生的話說,即爲一個“見”字。本案的設計,正是在“見”招上用足了功夫、做足了文章。看“秋風”之像、入蕭瑟之境、移思鄉之情,此一例也;憶“故園”之像、造溫馨之境、悟心碎之情,此二例也;舉“開封”之像,見“匆匆”之境、融遊子之情,此三例也。這樣的例證,在本案中可謂俯拾皆是。在“舉像”“造境”的同時,本案總是高度自覺的將“移情”“悟情”“激情”“化情”融入其中。說到底,文化之要義還在把握人之常情。人之常情,纔是亙古彌新、千秋不移的文化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