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優秀的《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精選9篇)

優秀的《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精選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7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爲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優秀的《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優秀的《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精選9篇)

優秀的《古詩詞》教學設計 1

【設計理念】

1、本課古詩詞教學的基本思想是多讀感悟。

2、通過教師的適當引導,帶領學生讀背吟誦,讀中想象,讀中追問,讀中感悟,以此來理解古詩詞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情懷。

【教學目標】

1、會認“螺、諳”等2個生字,會寫“亭、庭”等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獨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3、理解詩意,能想象三首古詩詞所描繪的畫面,體會作者的情感。

【課前準備】

1、廬山、西嶺雪山等風景圖(或課件)。

2、“獨坐敬亭”、“洞庭勝景”、“江南春色”等三幅寫意畫(或課件)。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課件演播,引入課題

師:同學們,假期我們遊覽了不少地方吧?

1、課件呈現廬山,西嶺雪山等風景圖。

師問:這是哪裏?你能用一些古詩句來說一說這些景象嗎?(學生說《望廬山瀑布》,《絕句》等。)

2、再以課件形式呈現“江南春色”“洞庭勝景”“獨坐敬亭”等三幅寫意畫。

師:這些地方漂亮嗎?知道這是哪些地方嗎?(如果不知道,教師點明這分別是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風光。)

師:現在我們就去領略這些美麗的風光吧!翻書讀第1課《古詩詞三首》。

師板書課題“古詩詞三首”

設計意圖:課件演播風景圖畫,看圖說詩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課呈現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風光等寫意畫,可以幫助學生讀詩詞時有一個總體印象,爲學生理解詩詞起到定向發動的作用。

二、藉助註釋,自讀明義

師:我們今天先學習第一首詩《獨坐敬亭山》。

1、簡介作者及敬亭山:

我們今天學習的是唐代詩人李白的詩。亭,讀 ting,我們學過的“停”去掉“亻”即是這個字。這個字常見於亭子的名稱上,如愛晚亭、醉翁亭等。

敬亭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宣州市北5公里,山高286米。

2、教師範讀古詩,生試讀正音,再流利朗讀。

3、學生藉助註釋,初步瞭解詩句意思。

4、交流:

⑴ 學了古詩,你明白了哪些內容?

⑵ 你還有哪些內容不明白?提出來討論。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在正確朗讀的基礎上熟練自讀,再通過註釋,初步讀懂詩句的意思。

三、介紹背景,探究其義

1、教師介紹李白作詩背景:

這首詩是李白於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秋遊安徽省宣州時所作。當年,詩人被迫離開長安已整整十年,世態炎涼,長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飽嘗了人間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2、再讀古詩,自問互問:

師:通過介紹,大家再讀古詩,看有什麼新的體會或疑問?

3、全班再讀,教師追問:

⑴ “獨”坐是“誰”獨坐?

⑵ 讀詩,仔細體會,詩人獨坐敬亭山,看到些什麼?詩人聽到些什麼?會想到些什麼?

⑶ 本來,還有衆多鳥相伴;本來,還有一朵孤雲爲伍,但是現在它們都離我而去,作者想了些什麼呢 ?這兩句話與題目的哪個字呼應呢?

⑷ “相看”是相互看:

明明只有詩人一個人在敬亭山,誰和他相互看呢,這裏你讀懂了些什麼?生試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你覺得應該把哪些詞語重讀才能體現出作者的情感。

若學生已經問過上述某些問題,此環節的問題就可以刪減。若學生未能深入,教師需要再追問。

設計意圖:教師介紹詩人作詩背景,讓學生能通過詩句的字裏行間體會詩人內心的感情;教師“追問”的目的,既是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詩義詩境詩情,又是檢測反饋學生的學習效果。

四、誦讀嘗試,背誦默寫

1、通過探究,我們明白了詩意詩境,你頭腦中有一幅什麼樣的圖畫呢?(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景,什麼樣的情?)能不能試着讀一讀,用你的聲音的快慢、輕重來塑造這些畫面?

2、試讀後,用鉛筆在重讀的字詞下劃“△”,在長音後劃“-”,再讀給同桌聽。

3、全班交流,教師點撥(學生擦掉自己用鉛筆標註的錯誤記號,再用鋼筆把正確的重音、長音標示出來),學生作標記後再誦讀。

4、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設計意圖:對古詩的朗讀節奏、重音的處理,不宜由教師直接下結論,先由學生自己嘗試後,教師再給予必要的點撥引導,形成彼此認同的意見後誦讀效果會更好。

第二課時

一、簡介洞庭,引入課題

1、齊背《獨坐敬亭山》,這首詩寫景也寫情,看《望洞庭》,又寫了什麼景什麼情呢?揭示課題並板書《望洞庭》。

2、介紹洞庭湖。

設計意圖:由上一首古詩引入,除有複習作用外,主要體現前後兩首古詩之間的聯繫。

二、初讀正音,多讀明義

1、學生初讀古詩:

“螺”:常見有田螺、海螺等。

“庭”“潭”“螺”都是形聲字,“庭”的中的“廴”,要注意“橫折折撇”和“平捺”的筆勢。

2、再讀古詩,藉助註釋初步理解詩句:

⑴ “和”,和諧。水天一色,和諧漂亮。

⑵ 青螺,這裏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像“螺”的形狀,因爲“君山”上樹木蔥蘢,故稱“青螺”。

3、互讀古詩,相互交流:

同桌互說對詩句的理解,不明白的互相問詢。

設計意圖:讓學生充分自讀,再通過註釋讀懂詩句,然後互相交流,初步明白詩句意思。

三、再讀古詩,啓發想象,釋疑解難,深化理解

師:讀古詩要會悟,而悟來源於多讀多問多想象。

1、讀古詩,想象畫面:

你頭腦中有哪些美麗的圖畫?邊讀古詩,邊想象,再說說頭腦中的畫面。

2、教師提出下列問題,分組討論交流:

⑴ 望洞庭能改爲“看洞庭”嗎?

⑵ “和”是和諧的意思。你頭腦中,怎樣的“湖光秋月”畫面才“兩相和”呢?

⑶ 古代“鏡”是由銅磨平而成的。“鏡未磨”是一種什麼景象 ?(“有微波”,湖不是絕對的平,有粼粼波紋的景象)。這與“潭面無風”有矛盾嗎?

⑷ “翠”是什麼顏色?山“翠”易懂,水“翠”是怎麼回事呢?

⑸ “白銀盤”指什麼?這裏的湖水“白”,與前面的水“翠”有矛盾嗎?

⑹ 文中幾處用了比喻手法?末句改爲“君山好像一青螺”似乎更清楚,這樣改行嗎?

3、全班彙報交流。

設計意圖:提出幾個疑問,抓住幾處看似矛盾的地方,能引發學生深入思考,體會詩的意境。

四、誦讀古詩,畫出意境

1、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誦讀古詩,想象畫面,畫出意境:

各組合作畫一幅簡筆畫,一幅圖配一句詩,看哪組畫得更符合詩意。

設計意圖:畫圖是進一步體會詩意詩境的一種手段,因此畫得漂不漂亮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能體現詩意。畫配詩,形式有趣,而且悄悄地實現了默寫古詩的目標。

第三課時

一、簡介詞牌知識,引入本首詞的學習

師:前兩首都是詩,今天要學習的一首詞。“憶江南”是詞牌名。什麼是詞牌?詞牌也稱爲詞格,是填詞用的曲調名。

師:現在我們打開書讀一讀這首詞(板書課題“憶江南”)。

設計意圖:

第一、二學段涉及的古代詩文以詩爲主,因此,要給學生點明“憶江南”不是詩名,而是詞牌名。《憶江南》不是詩,而是詞。

二、自讀正音,初知大意,反覆練讀,背誦古詞

1、自讀正音:

注意“曾”是多音字,這裏讀 céng,是“曾經”的意思。諳 ān,熟悉。“能不憶江南”是反問句,要注意讀出反問語氣。

2、反覆練讀,背誦古詞:

自主練讀,試背古詞,然後同桌互考。

3、說說詞的大意。

設計意圖:白居易的'詞《憶江南》通俗易懂,對詞句的理解並不難。這首詞中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歷來是被人推重的千古佳句,被後人廣泛傳誦,因此,背誦是很重要的任務。

三、藉助前兩首詩的學習方法,合作學習,誦讀古詞,探究其義

1、藉助註釋,理解詞句。

2、互相提問,釋疑解困。

3、教師提問,討論解答:

⑴ 江南好,好在哪裏呢?朗讀相關詞句來回答。

⑵ “風景舊曾諳”,既然作者對江南再熟悉不過了,爲啥只說江南的“江花”“江水”的景象呢?(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抓住最典型景物來表現江南春色的寫法。)

⑶ “紅勝火”,你想到了什麼?“綠如藍”又寫出了什麼景緻?你體會到了什麼?

引導學生想象“紅”“綠”色彩鮮明,對比強烈,體會詩人對江南風景由衷喜愛之情。

教師提疑要以學定教,如學生已經提出並解決了某些問題,這些問題就不必再提出。

設計意圖:教師提問,主要是檢驗學生思考體會的程度,同時也引導學生深入理解。

四、以問引讀,深化情感

師引問:你現在知道“能不憶江南”的原因嗎?

師引:能不憶江南?因爲______________________。(學生用詞來回答)

師引(語氣變化,情感加深):能不憶江南?因爲_____________。(學生仍用詞來回答,語氣要有變化。)

師再引(語氣變化,情感進一步加深):能不憶江南?因爲_____________。(學生還用詞來回答,學生情感要有進一步的變化)

設計意圖:教師引讀語氣的一次次加強,目的是要喚起學生對“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一次比一次強烈的情感體會。

五、綜合比較(異同),總結全課

1、師:學完了這三首古詩詞,你能將三首詩詞連着背一遍嗎?

2、比較異同:

老師板書:

同:

作者朝代同(都是唐朝詩人寫的)。

景物地點同(都屬於江南)。

詩詞內容同(都寫景,都是寫景抒情的)。

異:

體裁形式不同(前兩首是詩,後一首是詞)。

詩人情感不同(前一首冷調寫景言意,後兩首熱情頌景抒情。)。

表現手法不同(第一首主要運用了擬人手法,第二首的比喻很巧妙,第三首對比非常強烈)。

3、再讀古詩詞三首,師總結全課。

【板書設計】

綜合比較異同,便於學生綜合理解古詩詞的內容及表現手法,可以加深對詩詞的進一步理解。

古詩詞三首:

同:

作者朝代同。

景物地點同。

詩詞內容同。

異:

體裁形式不同。

詩人情感不同。

表現手法不同。

設計意圖:板書三首古詩詞的異同,既檢驗了學生對三首古詩詞的理解程度,又是對三首詩詞內容情感以及表現手法的總結梳理,是對詩詞理解的提升。

【特別建議】

古詩詞教學要充分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不要講得太多,甚至包辦代替,不要在學生還沒有理解的情況下,大量地抒發自己的理解與感悟。這樣做,可能填塞了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我們教學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鼓勵學生通過註釋來理解,藉助插圖來理解,通過交流來理解,引導學生通過多讀多背,熟練背誦來感悟理解。

教師不要失去引導之責。雖然要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但是不意味着教師可以放棄引導的責任。四年級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程度有很大差異,很多小朋友認爲知道了每個字或詞的意思,就是懂了古詩詞了。對此,我們有必要進行一定的引導。如三首古詩詞教學均有“教師提問”的環節,這就是一種引導。這個“教師提問”,除了檢驗學生的學習程度外,主要是引向學生對古詩詞有更深的理解,而不是默認學生僅僅停留在孤立字詞的理解上,停留在呆板的表面意思上。

優秀的《古詩詞》教學設計 2

目標:

1、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2、訓練學生多角度鑑賞古詩詞的能力

3、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

4、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一、教師激情導入

二、學生自選角度鑑賞古詩詞

1、從意象的'內涵來鑑賞

A、柳枝——以折柳表惜別

例句:

①《送別》:楊柳青青着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②柳永《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③“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④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B、明月——思鄉懷人

例句:

①張九齡《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②李煜《虞美人》: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③杜甫《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④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

2、聯繫實際解讀王國維的治學三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3、從構思立意上鑑賞詩歌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4、從作者背景的角度鑑賞詩歌

聲聲慢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溼後,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三、教師總結

優秀的《古詩詞》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宿新市徐公店》。

3、能讀懂古詩詞,並用自己的話說出詩詞的意思。

4、體會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感受春夏時節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詩詞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描述詩詞描繪的情景。

2、體會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感受春夏時節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課時]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你知道古人是怎樣描寫夏天的嗎?今天,我們就跟隨宋代詩人范成大走進他的田園世界,去感受那濃濃的鄉土氣息!(板書課題,釋題,簡介作者)

二、初讀古詩,初步感知

1、自讀古詩,字音讀正確,學習生字詞。

2、齊讀,劃停頓節奏。(教師正音,指導學生注意讀出詩的節奏)

3、多種形式讀古詩,想想這首詩描寫的是什麼季節的田園風光。(夏季)

4、學生藉助註釋理解整首詩的意思。

5、教師指導部分詞語。

6、教師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整首詩的意思。(指名說,同桌互相說)

7、再讀這首詩,注意讀出詩的節奏。(師生齊讀)

三、細讀古詩,深入探究

1、出示詩句: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1)學生說詩句的意思。

(正值江南初夏時節,梅子金黃杏子也成熟了,麥花雪白雪白的,金黃的油菜花稀稀落落。)

(2)詩句中描述了哪幾種景物?這幾種景物有什麼特點?

師:多美的景色呀!詩人把它凝練成一句詩就是——(生接讀:“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你看,詩人就是這樣抓住事物的特點,用短短的兩句詩,就勾勒出瞭如此美妙的景色。(用換字法體會“肥”“稀”這兩個字的精妙之處。)

(3)現在,誰來把這句詩讀給大家聽?讓我們從你的朗讀聲中也感受到這種美。

2、出示詩句: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

(1)指名說詩意。

(夏天日長,籬笆邊無人過往,只有蜻蜓和蝴蝶在翩翩飛舞。)

(2)爲什麼籬笆邊沒有行人,他們都到哪兒去了?(引導學生結合“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即夏天人們的勞動情況進行充分的討論、想象,感受農民的辛苦)

師:初夏時節,田野裏風光如畫,農民辛勤忙碌,蜻蜓和蝴蝶在庭院裏自由自在,上下翻飛。這樣和諧美麗的田園風光感染了詩人,讓他愛上了這溫馨美好的田園生活。讓我們也帶着對這自然風光的熱愛來朗讀這首詩吧。(配樂讀詩歌)

四、總結拓展

同學們,在詩人的筆下,炎熱的夏季也是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請同學們課後蒐集其他描寫夏日景色的古詩讀一讀。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揭題,理解題意

1、以前我們學過哪些描寫春景的古詩?這些古詩向我們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機和美麗。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描寫春天景色的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2、釋題。師:詩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時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呢?

二、初讀古詩,掌握生字

1、生自由讀詩,有不懂的字詞提出來,一起學習、討論。

2、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相機指導讀音。

3、指導書寫。

(1)生認讀會寫字,師指導易錯字的寫法。(“籬”筆畫較多,注意筆順)

(2)生練習書寫,師巡視指導。

三、小組合作,理解詩意

1、指名讀,檢查讀的情況。教師範讀,學生靜聽,感受詩中所描繪的景物。

2、理解“疏疏”“未成陰”,瞭解春季的特點。

3、讓學生小組合作,分前兩句、後兩句說詩意,體驗詩句所描繪的景物美。

4、理解第一、二句。

(1)第一句寫了哪幾種景物?有什麼特點?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詩的意思。

(稀疏的籬笆旁邊,有一條小路通向遠方。)

師:這句詩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遠望到的。緊接着作者收回視線,從遠望到近觀,又看到了什麼呢?

(2)齊讀第二句,作者又抓住了什麼景物?(樹頭)爲什麼沒形成樹蔭?(因爲葉子未長大)理解時應補“枝頭上的花已經落了,但葉子還未長大,還沒有形成樹蔭”。從這一點可見這一天天氣怎樣?(麗日當空,地面上有斑駁的樹影和星星點點的光斑。)

(3)小組內說說這兩句詩意,指名說,齊讀這兩句。(多媒體出示畫面)

師過渡:這稀疏的籬笆,長長的小路,葉兒不濃密的樹,構成了一幅清新、質樸的農村景色圖。你們看畫面,這叫靜態描寫(板書)。

5、理解第三、四句。

(1)這兩句抓住了哪些景物?(兒童、黃蝶、菜花)男生讀第三句,感悟詩意。

詩意:兒童奔跑着追逐黃色的蝴蝶。(師:他們追到了沒有?)

(2)女生讀第四句:飛入菜花無處尋。

詩意:黃色的蝴蝶飛入金黃色的菜花叢中,再也找不到了。(師:爲何“無處尋”?)

(3)把這兩句詩連起來讀,指名說詩意。

(4)再讀詩。(後兩句)這兩句詩寫兒童追蝶的情景。“跑、尋”屬於動態描寫(板書),兒童奔跑、撲蝶……讀來使我們倍感親切、耳目一新。

6、自由讀全詩,體會詩人心情。

四、重點賞析,體會情感

1、詩中抓住哪些景物寫出了春分時節的美呢?

2、想象練說:詩中前兩句是靜態描寫,後兩句是動態描寫,全詩動靜結合,情景交融,充滿了春的氣息。說說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3、邊想象畫面邊背誦。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以詩導詞,引入課題

(出示村居圖)當你看到這幅圖時,你會想到哪首詩詞?宋朝的著名詞人辛棄疾給我們帶來了一幅村居圖,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品味。(板書課題,釋題)

二、初讀詞句,整體感知

1、這首詞是辛棄疾晚年所作,他是在什麼情形下寫下這首詞的呢?

(晚年隱居的辛棄疾過着十分恬靜安逸的生活,這首詞就是他到一戶農家做客後,寫給主人作爲禮物的。)

2、那麼辛棄疾筆下的村居究竟是什麼樣的呢?(自由讀詞)

(1)相機正音,指導上下闋之間的停頓。

(2)相機理解重點詞語。(翁媼:老翁和老婦)

3、指導寫字。

(1)師出示會寫字,生觀察字形。

(2)生練習書寫,師巡視指導。

4、這首詞中寫了幾個人,分別是誰,他們之間是什麼關係呢?

三、展開想象,描繪畫面

(一)學習上闋

1、讀一讀上闋,你彷彿能看到哪些畫面?(自由讀,指名讀,教師配樂範讀)

2、學生回答看到的畫面。(出示圖片)

教師相機引導:

(1)你彷彿看到怎樣的小溪?(緩緩流淌、潺潺流淌、叮叮咚咚……)

(2)這是一戶怎樣的人家?從哪些字詞可以看出?(貧窮茅、低、小)

(3)你的家是怎樣的?讓你生活在這樣的人家,你會有怎樣的感受?

3、這家人過着怎樣的生活呢?(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1)理解“醉”“相媚好”。(醉:酒後微醉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樂)

(2)再讀句子說說你看到了怎樣的情景。

(他們老兩口兒喝了點酒,有點醉了,說說笑笑互相打趣,其樂融融。)

(3)你彷彿聽到他們說些什麼呢?(生自由想象)

(4)此刻你還認爲他們貧窮嗎?(幸福、天倫之樂)

4、齊讀上闋,感受他們平凡的幸福。

(二)學習下闋

1、過渡:讓我們一起去看看老兩口兒的三個兒子吧!

(1)三個兒子在哪裏,他們分別在幹什麼呢?(自由讀,指名說)

(2)小兒是怎麼剝蓮蓬的`?(臥在溪邊剝蓮蓬)

(3)“臥”什麼意思?(趴着)如果你也是一個調皮的孩子,你會以怎樣的姿勢“剝蓮蓬”呢?(表現出一種自由自在的感覺)

2、讓我們來猜一猜,老兩口兒最喜歡哪個兒子呢?你能說說理由嗎?

(大兒子勤勤懇懇地種田,成了家裏的頂樑柱;二兒子老老實實,默默地編織雞籠,幹力所能及的事情;小兒子調皮可愛,爲家中增添快樂)

(1)再讀句子,哪個詞凸顯出小兒子的調皮?哪個詞最能反映老兩口兒對小兒子的喜愛?

(2)烈日炎炎,小兒子在溪頭臥剝蓮蓬,久久不肯回家。老兩口兒和小兒子會有一番怎樣的對話呢?(學生髮揮想象,自由說)

3、在你眼中,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家庭?(和諧、幸福……)

四、佈置作業

1、辛棄疾不僅是一位愛國詞人,也是位有很多作品現存於世的詞人,他的現存詞有六百多首。(出示目錄)希望大家課下利用網絡、書籍等工具查閱這些作品,假若你細細品讀,我想你一定會大有收穫。

[教學板書]

1古詩詞三首

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

梅子、杏子、

麥花、菜花

無人過、唯有農忙

(勤勞樸實、溫馨美好)

宿新市徐公店

籬落、一徑、樹頭——靜

兒童、黃蝶、菜花——動

清平樂·村居翁媼相媚好

大兒鋤豆

中兒織雞籠

小兒剝蓮蓬安居樂業

[教學反思]

本課的三首古詩詞描繪的都是農村樸素恬靜的生活。在教學中,我主要從詞語教學入手,疏通詩詞的意思,引導學生走入詩詞描述的情境,感受詩詞的意境美。這個教學過程既是理解訓練,又是想象訓練,更是表達訓練。在體會作者思想感情時,我引導學生先由眼前的畫面感受作者的情感,再補充當時的背景介紹,從而讓學生體會到作者對這種寧靜、恬淡生活的嚮往之情。

優秀的《古詩詞》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學會3個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漁歌子》。

2、感受清新明麗、寧靜美好的的春日垂釣圖,感悟作者寄情山水、悠閒自得的心境。

3、初步感受“漁歌子”詞的形式特點。

4、培養閱讀詞的興趣和對詞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漁歌子》,體會這首詞描繪的景象,培養閱讀詞的興趣。

教學難點:

感悟作者寄情山水、悠閒自得的心境。

教學方法:

情景感悟法、引導發現法

學習方法:

自讀自悟、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教學準備:

PPT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歌景交融( 7分鐘)

(一)好語積累:

師:出示詞語(1)學生齊讀

師:這組詞都是用來形容什麼的?生:回答

師:出示其他幾組

生:齊讀後回答

師:好詞都是靠我們平時積累的,現在老師就考考大家,就讀了這一遍,不看屏幕,誰能記住其中的三個以上?

生:彙報

師:總結並鼓勵。我們平時學習讀書的時候,就是要向今天一樣一邊讀一邊往了腦海裏記,這樣隨着時間的增加,我們的詞語積累會越豐富,我們的讀寫能力纔會提高的快。

(二)激趣導入:

師:播放歌曲:《漁歌子》

師:你從畫面中都看到了什麼?

生:彙報看到的內容

師:誰能憑着記憶,把歌詞給大家念出幾句嗎?

生:試着背出

師導入:剛纔這支歌,可不是一首普通的歌曲,歌曲中唱的是千古流傳的詞,這首詞也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

二、初讀正音感知品味( 10分鐘)

1、解題

師:板書課題(漁歌子【唐】張志和)

生齊讀課題

師:這《漁歌子》不僅是詞的題目也是詞牌名,所以這裏的“子”不

能讀成輕聲,要讀成三聲。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憶江南寫的是什麼?那麼大家猜猜,結合你的預習,說說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首《漁歌子》是寫什麼的?

生:回答

師:打開課件理解課題(打漁者或者垂釣愛好者唱的歌。)

2、初讀(正音、品味)

一讀正音,讀得字正腔圓

生:學生看書試讀

師:指名讀詞

學生紛紛讀詞。(師在聲音、字音上加以指導)

師:(出示:多音字:塞指導)

二讀品味,要讀得韻味十足

師:古時候啊,詩詞是用來唱的,它具有很強的節奏感,所以我們要

讀出古詩詞的韻味來。(出示:二讀品味:......)下面請同學們用小斜線,把這首詞的節奏畫出來。

學生邊讀邊畫

畫後學生彙報

師:出示自己的節奏讓學生對照

師小結後讓學生按照老師的節奏讀給大家聽。

三、細讀想象理解詞義(15分鐘)

1、三讀解義,要讀得心有畫

師:出示自學提示

學習提示:

(1)邊讀邊劃,作者在詞中寫了哪些景物?

(2)展開想象,說說這些景物都是什麼樣的?

(3)用自己的話說說整首詞的詞義。

學生小組內學習教師參與學習

小組彙報:

師相機出示:西塞山、白鷺、桃花、流水、鱖魚、箬笠、蓑衣、斜風、細雨

師:這些景物是什麼樣的呢?(播放視頻)

學生觀看視頻《西塞山風光》

學生接着小組彙報

師:你們說得真好,這些景物你們把它說得活靈活現的,就彷彿是一幅美麗的畫卷。

小組彙報詞義。

師:能用一個詞來形容這裏的景色嗎?

生:回答。

師板書:(美麗如畫景)

師:面對這麼美麗如畫的景色,你能把它讀得像畫一樣美嗎?我們共同讀讀?

生:有感情地朗讀。

四、品析作者深化悟情(6分鐘)

四讀悟清,要讀得情真意切

師:讀詞想畫面,是幫助我們讀懂詞的好方法,那如果我們想讀懂詞

中的人,悟出詞中的情,我們就要走進詞的作者。通過預習,對於詞作者張志和你有哪些瞭解?

學生彙報課前預習。

【師:出示作者張志和及簡介】

師:在這裏告訴大家一個小祕密,這個張志和啊,他釣魚和別人不同,他釣魚的`魚鉤是不放魚餌的,同學們,你有疑問嗎?那張志和整天徜徉在山水之間垂釣不歸,他釣的是什麼呢?(生:一種自由自在的情趣)

師{板書:人:悠然自在}

師:同學們,作者懷揣一顆悠閒自在的心,面對這美麗如畫的景,假如皇帝找到他了,讓他回去繼續做官,他還能回去嗎?那麼這裏的不須歸,{師板書:不須歸}你還僅僅理解爲不回家嗎?還表達了什麼?

生:彙報

師:誰願意帶着作者的這種悠閒自在不須歸的心情把這首詞字正腔圓、孕味十足、心中有畫的再次吟誦出來。

【播放配樂,學生吟誦】

指名吟誦,大家共同吟誦。

五、總結全文課外延伸( 2分鐘)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師:張志和整體徜徉在山水之間垂釣不歸,極壞了他的哥哥,於是他的哥哥也寫了一首詞,來規勸他的弟弟,那麼這首詞又是怎麼寫的呢?請課下同學們回去收集,看看他的哥哥是怎樣勸他的?

板書設計:

《漁歌子》

【唐】張志和

美麗如畫景不須歸

悠閒自在人

優秀的《古詩詞》教學設計 5

《聲聲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歷來爲人們所稱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悽苦情,不知曾感動過多少人。當時,正值金兵入侵,北宋滅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難的過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丟失殆盡。這一連串的打擊使她嚐盡了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苦痛。

就是在這種背景下作者寫下了《聲聲慢》這首詞,通過描寫殘秋所見、所聞、所感,抒發自己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詞風深沉凝重、哀婉悽苦,一改前期詞作的開朗明快。

教學目標:

通過詞句品讀和場景再現,體味詩人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李清照在詞中表達出的“愁”

教學內容:

一、導入

以猜字謎方式導入。“風起了,葉落了,心碎了”,(愁板書)(聰明!)秋天的時候我們特別容易發愁,敏感一點的同學難免有時候會見月傷心,聽風落淚。今天我們要學的就是一位將愁字寫絕了的女詞人李清照的《聲聲慢》。

在中國的詞壇上,有一位才情出衆的'女詞人,她的詞作哀婉悽,美打動了無數後人,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婉約詞中的傑作《聲聲慢》。

二、知人論世:

李清照,字漱玉,號易安居士,出東濟南人、宋代婉約派人的代表之一,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李清照嗎?(請一個學生)初中學過她的詞嗎?能背出來給大家聽聽嗎?忘了,沒關係,我們一起回憶一起背好嗎?背得真好。背得很整齊。這是李清照早期的一首詞作,詞風還是比較婉約清麗。但是到了後期她經歷了國破、家亡、夫死、遇人不淑等不幸遭遇後,詞風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晚年的的李清照無兒無女,一個人孤苦伶仃的守着一個孤清的寂寞小院過日子。又是一年秋風起,秋葉落,她一個人孤寂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葉黃花中,寫下了這首濃縮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聲聲慢》。

補充介紹:李清照出身於書香門第,良好寬鬆的家庭教育環境,使她出落成爲一個外美如花,內秀如蘭的才女。十九歲嫁給宰相之子趙明誠,夫妻兩人志趣相投,琴瑟和諧,經常一起踏雪尋梅,插花折柳,共同收集金石古玩、題詩作畫,堪稱神仙眷侶。但是好景不長,公元1127年,金人南侵,高宗皇帝趙構倉皇南逃,李清照夫婦也跟隨着南下,一路歷經戰亂。不久深愛他的丈夫趙明誠病逝離開了她,她又被誣陷通敵買國,一個失去丈夫的弱女子,在這種情況下能怎麼辦?她只能終日悽悽惶惶急急忙忙的追趕着那個南宋小朝廷。在流離失所之中在戰亂之中在匆忙之中,她與丈夫多年收集的視如生命的金石古玩也大部丟失了,多少痛,多少傷啊。在心灰意冷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她答應了當時一個財政部長求婚,帶著名節被毀的恥辱,只想晚年能過一些平靜安定的生活。誰知這個人,卻是個衣冠君子,娶李清照只是爲了得到她身邊尚存的金石古玩,一到手就撕下文人的面紗,對李清照拳打腳踢。李清照冒着牢獄之災,解除樂這段痛苦的婚姻。晚年的的李清照無兒無女,只能一個人孤苦伶仃住在杭州城裏的一個孤清的小院過日子。名滿天下的一代才女競淪落到這樣的田地。

所作詞,前期多寫閨中的生活情趣和大自然風光,風格清新明麗(板書)。後期多反映戰亂痛苦的生活,風格沉鬱悽愴(板書)。

《聲聲慢》是她在遭受國破、家亡、夫死、半生收藏的金石丟失殆盡,嚐遍顛沛流離的苦痛後所作,是李清照後期作品中的代表作。

三、根據自己的理解用適當的語調吟讀詞作。

1、全體男同學朗誦詞作,女同學細聽,挑他們讀得不準確的地方。

2、女同學齊讀,請輕聲而滿蓄李清照的傷痛情感(女聲在“二泉映月”背景音樂下瀰漫了整個教室)

3、師總結:我特別注意的是所有的同學讀書時的表情,知道好多同學感受到了李清照的種種苦痛!最好的是把自己換位成李清照,去用語言表達那無盡的傷痛!

四、請說出自己最有感觸地方(要落實到字詞)。要求同學用清晰的語言表達!

問:這首詞中作者寫了哪些景物?

明確:天氣、淡酒、秋風、過雁、黃花、梧桐、細雨(板書)

問:這些景物流露出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意象探究:

明確:淡酒“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晚來風急”在一個寒冷的夜晚,詞人獨自一人守着窗口,寒風不停的襲來,喝了好幾杯酒,卻仍抵擋不住寒風,身上很冷,總覺得這酒很淡,酒性不烈!實際上不是酒不烈,只是詞人的憂愁太濃,愁得用酒都無法消除,所以才感到這酒是很清淡!詞人的愁苦就是再濃的酒也不能讓她從中解脫出來啊,愁比酒濃得太多了!這裏的什麼字讓我們感受深刻?“淡” 自古以來借酒喻愁的句子就很多,大家能舉出幾句嗎?(學生舉出自己所知道的有關酒的詩句。)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看來果然是“酒”文化就是“愁”文化啊!

秋風 怎麼理解“晚來風急”?秋風渲染什麼情緒?

優秀的《古詩詞》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洞庭、江南”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學習通過看註釋,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薰陶。

教學重點:

品味詩句,指導背誦,積累語言。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江南山水的特點,激發愛美的情趣。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獨坐敬亭山

一、激趣導入

1、導語:我們先進行課外知識搶答:唐朝是我國古詩創作最旺盛的時期,在衆多詩人中有兩個最有名的詩人,他們是誰?(詩聖、詩仙)

2、揭題。誰來背背李白的詩,會幾首就背幾首。

二、釋題,簡介背景

1、讀題,看註釋,結合插圖,介紹背景。

2、過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麼,想到些什麼呢?

三、學生自學,初步理解

1、自讀古詩,做到“五不”。

2、自讀古詩,思考問題,並根據註釋,結合插圖,逐句說說詩意。

四、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1、互讀古詩,檢查是否做到“五不”。

2、交流詩意。

五、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評議交流。

2、老師點撥:“閒”是悠閒的意思,在說句意時,要作詞序的調整。即“一片白雲悠閒地飄去”。“厭”的註釋是“滿足”。在說句意時要進行適當的變通。

3、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想象一下“衆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可以用語言描述,也可以用畫面表現。

六、指導朗讀

1、《獨坐敬亭山》圍繞着“靜”來寫,朗讀時注意語調輕緩,節奏要緩慢;通過朗讀,表達詩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種輕鬆感。

2、多種形式讀詩:指名讀—同位讀—小組讀—齊讀等。

七、吟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讀。

2、討論:詩句表明了詩人怎樣的心境?你最欣賞哪一句?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詩題

出圖。你知道洞庭湖嗎?誰來介紹一下?我們來欣賞詩人劉禺錫是怎樣描寫的。

二、自由吟讀

1、學生邊讀邊參閱課文註釋,試着理解詩句意思,不懂的隨時發問。

2、根據學生提出問題的普遍性與否,或個別講解或集體理解。

3、指名朗讀,同桌互說意思

4、點撥理解“兩相和”,可以讓學生結合看圖吟誦體會。

5、在交流體會描寫月夜洞庭的美景時,隨機指導學生誦讀,體會比喻的巧妙。

“鏡未磨”寫出了一種別有情致的朦朧的美,真是別出心裁。

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遙看,這個比喻用得非常妙。

三、引導賞析

1、你覺得哪一句詩寫得好,在交流中進一步體會詩人的心情。

2、與上一首比較,體會不同的景緻及古詩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3、背誦《獨坐敬亭山》、《望洞亭》。

四、交流課外積累

1、說說你知道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2、課外繼續收集山水詩。

五、練習

任選一首,想象景緻,根據自己的理解作畫,並配上詩句。

第二課時

憶江南

一、複習導入

背誦前兩首以及課外蒐集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憶江南》是一首詞,又描寫了怎樣的景緻,怎樣的.心情呢?

二、讀課文,理解內容

帶着上面的問題自由讀,邊讀邊看圖,理解意思。指名讀,讀準生字,結合註釋理解意思。

指名看圖說出意思。朗讀領悟詞義,教師做如下點撥:

“憶江南”是詞牌名,詞都有一個牌名。詞的內容也是回憶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經當過杭州刺史。詞中回憶的,就是美麗的江南風光。

舊:從前。曾:曾經。諳:熟悉。勝:超過,勝過。

根據提供的詞語解釋,讓學生自己說說詞句的意思,然後連起來說整首詞的意思。

三、小組合作學習,相互交流

四、教師小結

詩一開頭,詩人先說:“江南好”,這是詩人對江南春天的讚美。那麼,說江南好,是聽別人說,還是自己親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經,我對江南的風景是那麼的熟悉,那麼瞭解。

江南風景好在哪裏?可先讓學生來回答。老師最後歸納:春回大地的時候,百花盛開,每當太陽從東方升起,陽光普照,遍地開放的鮮花更加豔麗,春暖水碧,綠波粼粼。由於紅日的映照,紅花更紅,像燃燒的火焰:由於江花紅,所以更顯出江水碧綠。“藍”字形容春水深碧。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詩人的記憶裏,所以詞的結尾說——江南風景這樣好,能不讓人回憶嗎?

五、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朗讀的感情基調:飽含深情的回憶之情。

語調處理:一、二句要有昂揚的激情,再轉入緩慢回憶,“日出”句聲調高昂,“春來”句聲調柔合平緩,最後一句聲調稍擡高,彷彿是自問,又像是問他人,“能不”語氣要果斷、堅定。

在熟讀基礎上讓學生練習背誦。

六、抄寫或默寫

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課後反思:本課教學是按照運用插圖和老師的導語進入詩境—理解詞句、想象畫面—吟誦詩詞、體驗詩情來進行。學生通過對詩詞的誦讀和欣賞,感受,感受南方自然風光的美。在學習《憶江南》這首詞時,拓展了另兩首,學生對這首詞的瞭解更深入。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分角色,在對話中鞏固詞義。

優秀的《古詩詞》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1.通過自由讀,分組讀,師生合作讀,抽生讀等多種形式中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通過結合註釋、聯繫上下文、看插圖等方法教師點拔,大體把握詩意,體會作者的惜春。

3.通過蒐集詩人資料,教師相機補充介紹背景,體會詩人情感的變化。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結合註釋、聯繫上下文、看插圖等方法教師點拔,大體把握詩意,體會作者的惜春。

難點:結合時代背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法學法

講授法朗讀法、欣賞教學法情境教學法

使用教材的構想

古詩的學習孩子們已有一定的基礎,開課前,我準備讓學生先交流一下作者及詩題,並對學習方法簡單做了一複習。接下來通過品析語言文字,感受作者情感的變化。開展多種語文活動,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感受詞中所表現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的惜春之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在古詩中有很多描寫春天的古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黃庭堅的《清平樂》。

二、知詩人和背景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蘇門四學士”之一。他在詩歌和書法上都取得很高的成就。其詩講究修辭造句,追求新奇,與蘇軾合稱“蘇黃”。書法上獨樹一幟,與蘇軾、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著有《豫章先生文集》三十卷、《山谷琴趣外篇》三卷。

三、初讀詩詞,掃清障礙。

1.學生自由讀詩。

2.教師指導學生理解重點字詞。

4.明詩意。

作者不知春歸何處,一心要向別人請教;無人能知時又向鳥兒請教。問人人無語,問鳥鳥百囀,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詞人自己又無法理解,這比有問無答更可嘆。最後,鳥兒連“話”都不“說”,翻身飛走。

小結過渡。師:這首詩的意思已經初步理解了。作者在尋找春天的足跡時經歷了怎樣的情感變化呢?下面我們來品讀這首詩。

四、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追問:“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運用怎樣的手法,表達了什麼感情?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

追問:作者想要抓住春的行蹤,就想到問黃鸝。其實人何嘗能夠向鳥提問,鳥兒知道“春歸何處”嗎?從詩人的想法中你體會到了什麼?從“百囀”你又體會到了什麼?

從“因風飛過薔薇”你又體會到了什麼?

五、小組討論

思考:詞人的思想感情變化經歷了哪幾個變化?

春歸無行路(寂寞傷春)→若有人知(假設希望)→春無蹤跡(更加失望)→問取黃鸝(最後希望)→無人能解(徹底絕望)。

覓春思春傷春之情層層深化。

六、總結

《清平樂》爲惜春之作。詞人以清新細膩的語言,感嘆時光去而不返,抒寫了對春天逝去的沉痛和惋惜,表現了對美好春光的珍惜和熱愛。

優秀的《古詩詞》教學設計 8

一、教學過程描述

老師在同學讀通詩句的基礎上引領小朋友疏通字詞,瞭解詩意,想象畫面,體會意境:

1、師:從小學一年到現在俺們學了很多古詩,回憶一下,俺們是怎樣學習古詩的?首先要藉助註釋,疏通字詞, 接着讀通詩句,瞭解詩意,最後想想畫面,體會情感。下面俺們藉助註釋,疏通字詞,瞭解詩意,假如還有不懂的地方請作上記號。

師:藉助註釋,你知道哪些詞和句的意思?

生:俺理解山原、白滿川、子規、了的意思……

師:大家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嗎?

生:俺不理解蠶桑。

師:誰理解了?

生:蠶子、桑葉、蠶桑樹…..

師:剛纔俺們藉助註釋知道了是結束的意思,再把蠶桑放進句中讀一讀——剛剛結束蠶子和桑葉又插秧,通嗎?蠶桑該做什麼講?

師點撥:看來理解古詩,不能用常用的分解法或簡單的從字面上理解,要放到詩句中去讀。

師:鄉村人家多忙呀!難怪詩人說:“鄉村四月閒人少”,這裏的閒是什麼意思呢?你能組詞說一說嗎?

生:清閒、悠閒、空閒、休閒、閒暇……

師:哪些詞的解釋放在這最合適?你能說說原因嗎?

生:清閒的意思是沒有什麼事情做,所以放在這兒最合適

空閒的意思是人們沒有事情做,很無聊……

師:你們說得言之有理,老師總結一下你們的說法,其實你們都想說,鄉村每個人都很忙,沒有人閒着呀!由此可見,他們就是這樣勤勞,來,讓俺們讚一讚勤勞的人吧!齊讀第二句詩。

2、這句寫人贊人,而第一句寫景,這句裏你們還有哪些詞理解有困難?

生:雨如煙是什麼意思?

師:剛纔俺們知道子規的意思是杜鵑鳥,讀讀第二行詩,你知道杜鵑鳥在什麼地方幹什麼嗎?

生:杜鵑鳥在雨中鳴叫

師:雨下得怎麼樣?像什麼?你能用上比喻和擬人手法說說嗎?

生:雨像煙霧一樣又輕又小。

濛濛細雨一直下着,讓天空濛蒙朧朧,像童話中的仙境。

那雨絲很細,細得像牛毛、花針、銀絲,俺的眼前彷彿蒙上了一層輕紗。

雨絲輕得像煙霧在俺眼前縈繞……

3、師:簡單疏通詩意後,俺們感受到鄉村的景色很美,現在讓俺們再一次走進詩句,品味其中的關鍵詞句,或許你對詩人筆下的鄉村四月有些新的認識。

師:在第一行詩中哪些詞語給你留下了深刻的感受?

生:綠遍山原的“遍”

師引導:綠遍山原就像什麼?

生:放眼望去,山陵和原野滿是的綠色,這綠色像給大地鋪上了一層碧綠的毛毯。

師:你抓住“遍”字想開去,一用上比喻句,畫面就變得更活了,更美了。誰還能用上比喻的手法說說你的眼前出現了什麼畫面?

生:此刻的山原已經變成了綠色的海洋,像綠墨水打翻了似的;

這綠色彷彿是山原的綠衣裳,讓山原充溢生機;

山原綠得彷彿是被綠油漆染過似的……

師:在大好的春光下,你都看到那些綠色?

生:到處都是綠色,深綠淺綠,耀眼的綠,灰暗的綠;或濃或淡的新綠……

綠得鮮亮、綠得耀眼,綠得充溢了生機。

師:抓住能引起你想象的詞,聯繫生活的場景,選一行詩,寫寫鄉村四月是一幅什麼樣的畫面?用上學過得好詞佳句就更好了。

(放音樂自身寫,再交流)

師評:隨着你的描述,俺彷彿看到看到一塊塊明鏡似的水田,泛着點點銀光,使鄉村得更純,如同無瑕的翡翠。你豐富的想象,讓俺聽到了杜鵑鳥清脆的鳴聲,和着沙沙的雨聲,讓這幅畫卷充溢生機,這真是一首動聽和諧的春之曲呀!

4、師:鄉村四月有聲有色,有靜有動,色彩鮮亮,充溢生機,多美的田園風光!合上書,閉上眼,想象着畫面,讀出你的感受。(齊背)

師:春天是萬物復甦的時節,是農家耕種的時節,看着鄉村四月大好的春光,看着家家戶戶忙碌的身影,俺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話:“一年之計在於春”,你能體會鄉下人家此時的心情嗎?

生:他們很快樂。

師:爲什麼快樂?

生:爲秋天的豐收,爲過上好日子而快樂。

師:對,他們享受着大好的春光,神往着幸福的生活。春天,他們不只播下的是種子,還有希望!他們春天播種希望,秋天豐收碩果,累,但快樂地享受生活。

5、師:詩人就這樣飽含讚美之情,寫下了這充溢活力的鄉村美景,放聲朗讀,讀出你心中的情感吧!(齊背全詩)

在小朋友們的朗朗書聲中,本堂課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三、考慮題

同學的個性化見解越來越多,各有千秋,但有時同學說得寬泛,甚至還會遊離於文本以外,時效性的語文課堂不能爲了“尊重”同學的“自主”性,不顧課文的思路,不顧全局,東說一句西說一句,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所以在關注個體差別,珍視同學獨特的感受和體驗的同時,怎樣對同學的價值取向,創意閱讀進行正確引導與評價,重視同學情感、態度、價值觀正確導向。

四、分析與研究

語文課程規範指出:“閱讀是同學的個性化行爲,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同學的閱讀實踐。應讓同學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考慮,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同學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閱讀教學是同學、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個性化閱讀教學第一就是同學自主閱讀,自讀自悟,只有讀懂文本,讀通文本才幹有所感悟和考慮。同學是閱讀的主體,應該讓同學以真正的“讀者”地位,能夠自主閱讀、直接閱讀,只有在課堂上給足時間讓同學閱讀課文,同學與文本的對話及自主閱讀才幹夠體現。因此,俺們的課堂重在給足同學讀書的時間,同學在讀的過程中悟得越多,積累的效果就會越好。

教師還應成爲同學閱讀的導師,而不是居高臨下控制信息的專制權威,並積極營造親密和諧的氣氛讓同學在民主平等的前提下,在充溢人情味的課堂氛圍中進行交流。

閱讀教學中要尊重同學的獨特體驗:同學是閱讀主體,在閱讀過程中,往往會使解讀課文各有千秋,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同學對文本的理解,不要刻意尋求“統一答案”“規範答案”,爲同學個性化閱讀創設空間,促進同學的個性化發展。例如:在這堂課中,從這一個“閒”字的理解,就充沛體現了老師在閱讀教學中對同學的尊重,同學對文本的解讀也非常深入,理解、感受深刻,老師沒有用規範化的解讀去規範同學的閱讀和理解,只要言之有理就行

可是,在同學說得寬泛,甚至遊離於文本以外時,俺們不能爲了“尊重”同學的“自主”性,不顧課文的思路,不顧全局,東說一句西說一句,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所以在關注個體差別,珍視同學獨特的感受和體驗的同時還要對同學的價值取向,創意閱讀進行正確引導與評價,重視同學情感、態度、價值觀正確導向。

1、交流感悟體驗要以同學的讀書與考慮爲基礎: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假如同學只是粗粗地讀了一遍課文,句子都尚未讀通,教師就花很多時間讓同學說感悟,這樣做且不說收不到教學實效,還把浮躁的風氣帶到讀書活動中。因此,應讓同學在充沛讀與思的基礎上說感悟說體驗。例如:在對“綠遍”的理解上,老師首先讓同學仔細品讀第一行,在同學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礎上,引導同學用上比喻的手法,說說綠得像什麼?有哪些綠色?在充沛想象、充沛說的基礎上引導同學寫下這時優美的畫卷,進而將自身的感受帶到讀書中展現出來。就這樣,讀書、感悟層層推進。

2、交流感悟體驗要有層次感,要突出重點:

讀課文時,同學的思維活動有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的深化過程,情感活動有一個入境入情到動情抒情的發展過程。多讀課文不是傻讀課文,而是讓閱讀層層推進,一遍有一遍的要求和質量。讀中說感悟與體驗的要求也隨之步步提高。如在品讀詩句的一開始,從教師與同學的對話中,俺們不難看出,老師在學習中提出的要求具有很明確的層次感,在藉助註釋整體感知詩意的情況下,抓住關鍵字詞品讀詩句,瞭解詩意,進而體會作者的情感,有所感悟,三個環節環環相扣,層層深入。

3、說感悟說體驗還要選擇重點,忌泛忌濫。課文的重點往往是全文的精華所在,是深入閱讀的切入口。它可以是一個片段,也可以是課文中的關鍵性詞句,即所謂的“文眼”“點睛之筆”。對課文的重點,首先要細細地讀,讀出課文的情味;繼而細細地思,思它在全文中的地位、作用,與整體的有機聯繫,體會字裏行間豐富的內涵。例如,這堂課中,教師抓住“遍”,引導同學展開想象,運用生動形象的比喻手法,將同學頭腦中的畫面再現,既體會了字裏行間豐富的內涵,又進行了語言訓練,一舉兩得。

4、爲課堂教學的生成而預設:

生成是一種教學方式。“生成”強調的是教師、同學、文本三者之間的互動,即同學在原認識的基礎上,通過與教師、文本的對話交往,實現意義的獲得及自俺主體的建構。“生成”者,當然首先是同學,同時也是教師與文本,三者通過對話,一起進入一個新境界。

同學的學習和發展具有動態性與整體性,教師在課前是很難完全預設的。正如鍾啓泉說的那樣:“課堂教學應該關注在生長、生長中的人的整個生命。對智慧沒有挑戰性的課堂教學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沒有生命氣息的課堂也不具有生成性。從生命的高度來看,每一節課都是不可重複的激情與智慧綜合生成過程。”例如在這堂課中,老師引導同學通過組詞理解了“閒”的意思,讓同學明白了他們就是這樣勤勞。接着由 “一年之計在於春”這句詩,讓同學體會鄉下人家此時的心情。同學的回答是:(他們享受着大好的春光,神往着幸福的生活,累並快樂着。)在此基礎上,老師順學而導,說:對,在春天,他們不只播下的是種子,還有希望!他們春天播種希望,秋天豐收碩果,累,但快樂地享受生活。

同學在原來認識的基礎上,通過與教師、文本的對話交往,獲得了新的自俺體驗,進入一個新境界,使課堂真正成爲了極富生命力的課堂。

五、感悟

閱讀教學中,只有在關注同學個體差別,珍視同學獨特的感受和體驗的同時,對同學的價值取向,創意閱讀進行正確引導與評價,重視同學情感、態度、價值觀正確導向,才幹使語文課堂成爲真正富有生命氣息的課堂,才幹讓同學在閱讀活動中真真正正地健康地生長起來。

優秀的《古詩詞》教學設計 9

教學目標:

1、達到互相交流經驗的目的。

2、幫助學生掌握識記必背古詩詞的方法。

3、引導學生學會運用知識,達到知識遷移的作用。

4、讓學生享受學習帶來的樂趣。

5、幫助學生積累文言文字、詞、句的知識,以便更好的進行文言文閱讀。

教學重點:

1、古詩詞、文言文的識記。

2、文言文字、詞、句的掌握。

3、古詩詞、文言文名句的理解與運用。

教學難度:

1、引用古詩詞、文言文名句寫片段作文。

2、引導學生互評片段作文,並推薦好作品展示

教學課時:

1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內容:

一、內容導入:同學們,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來聽課的語文老師,感謝他們百忙中抽空親臨指導。今天,我們爲老師們上一節古詩文複習的展示課,就是在一節課的時間裏,將我們平時如何利用點滴時間進行有效複習古詩詞、文言文的做法展示給老師們看,以達到互相交流複習方法的目的。

二、展示一:“每日一測”:

1、投影出小測的內容,學生拿出平時用的小測本開始每日一測。

內容:(1)默寫《雁門太守行》

(2)翻譯文言文句子,並解釋句中加帶括號的字。

A、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B、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每日一測”的內容一般在小測的'前一天由語文科代表佈置複習的範圍,默寫的詩詞是指定的,具體到是哪一首,還點出翻譯的句子出自的課文。目的是要求學生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時間複習古詩詞、文言文,讓學生有紮實的文言文基礎和熟讀初中階段必背古詩詞、文言文並默寫。小測起到檢查和督促作用。小測時間安排在語文課或語文早讀課的前5——10分鐘內。)

2、小測時間到,由小組長把小測本收起並放在講臺。(小測後由老師和小組長共同完成批改和補測工作,補測工作一定落實,這體現老師對每日一測的重視。所以挑選的小組長必須是認真肯幹,負責心強,有一定威信的同學。)

三、展示二:點古詩詞、文言文背誦:

1、內容:語文第九冊(上、下)必背古詩詞及文言文課文(不同階段,背誦範圍不同。目的是督促學生課餘時間大範圍背誦初中階段必背古詩詞及文言文。時間安排在語文早讀課約15分鐘,每星期兩次。)

2、請出4位同學到講臺前背誦古詩詞及文言文課文。(每次按學號順序派出4位同學到講臺前,要求每位同學必須背誦出3首被指定背誦的詩詞或某段文言文,先完成的先回座位。不能完成的下次再來。)

3、仿電臺的點歌、播歌形式進行古詩詞、文言文背誦。要背誦的內容由講臺下的同學具體指出,並指出由講臺前的哪位同學負責。點背的篇目不可重複。若出現重複或對方不會背誦,則由點背篇目的同學背誦出來。(針對初中生比較注重個人形象這一心理特點和寓學於樂這一目的而設計這項活動。這項活動一方面能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二方面達到生生互動的作用;三方面寓學於樂,將苦事變趣事。)

附:“點古詩詞、文言文背誦”課堂實錄(部分):

師:請輪到被點背詩詞的同學上來講臺。(4位學生甲、乙、丙、丁上)

生1:(舉手)我請丙同學背誦《月下獨酌》(丙同學背誦《月下獨酌》)

生2:(舉手)我也點丙同學,請背誦《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丙:對不起,我不會背。

師:按規矩那就由生2來背誦剛纔點的那首詩。(生2大聲背誦《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師:你們那麼急於解救丙同學回座位嗎?(學生笑)應該給一些機會其他同學。點背詩詞繼續。

生3:(舉手)我點甲同學,請背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甲同學背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4:(舉手)我還是點丙同學,請背誦《登樓》(丙同學背誦《登樓》)

生5:(舉手)我也來幫幫丙同學,你可要爭氣一點啊。請背誦《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學生笑)(丙同學背誦完《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高興回到自己座位上。)

……

四、展示三:引用詩詞寫片段作文

1、出示寫片段作文的要求,併發下白紙讓學生即堂寫作。

內容:請引用《雁門太守行》中的詩句和其他的詩句寫一段話,文中至少有一處是直接引用,不少於150字。(每次指定的古詩詞篇目不同。一般以“每日一測”默寫的篇目爲片段作文的引用對象。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詩詞句子的深刻含義;便於學生做理解性默寫古詩詞的題型;教會學生將古詩詞引用到文章寫作中,充實文章內容。)

2、四人小組互評,推薦好的作品在實物投影儀展示:(平時要求學生用課餘時間完成,第二天統一收起,由老師批改。凡是寫得好的片段作文在班中展示,美文共賞。一方面肯定了部分學生的成績;二方面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三方面達到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的成效。)

附:學生習作

片段一:(周穎秀同學)

回顧歷史,“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燕脂凝夜紫”的情景彷彿呈現在眼前,一陣陣角號聲激盪着心窩,一塊塊血印的土地更讓人觸目驚心,那是戰爭的痕跡,那是無情冷酷的化身。它印證了一個個血紅的歷史,告訴我們一個個生活的哲理。正所謂“冤冤相報何時了”,同在一片土地上,和平不正是友好的催化劑嗎?撫摸着大地,我們彷彿聽到了戰士們對我們的呼喚。寬容會使世界更美麗。

片段二:(徐寶儀同學)

古代賢君都能夠知人善用。劉備爲求諸葛亮出山而三顧茅廬;李世民爲求尉遲恭做將軍不恥下跪;曹操爲保留將士連出賣他的人都不追究,而這些被任用的人都能夠忠心爲主。傳說戰國時燕昭王在易水東南修築了黃金臺,曾把大量黃金放在臺上,表示不惜重金招攬天下士。作戰時,那些將士堅決守衛自己的祖國,其忠心可昭日月。這真是“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爲君死”。之後,“黃金臺”成爲了招攬人才,重用人才的象徵。

五、教師小結

通過這節課,希望大家知道:知識在於積累,積累在於時間的把握,所以要利用點滴時間來學習。現在,對於你們來說,時間就是成績。另外,我們教師教會你們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們懂得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做到活學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