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課件中心 > 八年級課件 > 地理課件八年級

地理課件八年級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6W 次

導語: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到以農業爲基礎的重要性,樹立科教興農的觀點,並對學生進行尊重勞動、愛惜糧食等思想教育。以下小編爲大家介紹地理課件八年級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地理課件八年級

地理課件八年級

第二節 農業 授課時間

  教學內容

課型講讀課時 本期總第 節

  教學目標

1、知道農業生產的部門構成,理解種植業是我國最重要的農業部門。

2、記住農業的概念,理解農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

3、知道影響我國農業發展的因素。

4、理解我國農業的地區分佈。

5、學會閱讀“中國農作物分佈”圖,並能指圖說出我國主要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的分佈特點。

6、通過分析我國南北方土地資源的差異與自然條件的關係,說明我國糧食作物、油料、糖料等作物的南北差異,提高分析地理問題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7、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到以農業爲基礎的重要性,樹立科教興農的觀點,並對學生進行尊重勞動、愛惜糧食等思想教育。

  教學重難點

重點:用實例說明農業在地區分佈上的差異;

難點:理解農業分佈出現差異的原因。

教學準備 要求學生課前熟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

  教學活動預設

時間教師活動

引入新課:

“要想富,先修路”,有了路,就可以發展各種產業,對於我國廣大的農村地區,發展農業就特別重要了。請同學們判斷以下產業哪些屬於農業?種植水稻、伐木、飼養牲畜、捕魚、採草藥、生產桌椅。我們歸納一下,什麼是農業?

  講授新課:

人們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的產品大多直接或間接來源於農業。

觀察圖片“主要農業部門”,從反映的內容看,農業的勞動對象是有生命的動、植物,獲得的產品是動、植物本身。

什麼是農業?

利用動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長髮育規律,通過人工培育來獲得產品的各部門,稱爲農業。

[提問]我國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發展農業非常重要,你能說一說發展農業的重要性嗎?

這麼多人需要吃飯、穿衣,糧食、棉花生產很重要;

工業生產也需要大量的原料;

農業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產業。

[活動1]請你按照下面的提示再補充例證,具體說明農業與我們生活的密切聯繫?

種植業能提供的食物

畜牧業能提供的食物

漁業能提供的食物

林業能提供的食物

穿

用種植業的產品作原料製成的衣物

用畜牧業的產品作原料製成的衣物

用畜牧業產品加工製作的日常生活用品

用林業產品加工製作的日常生活用品

[過渡]我國是一個大國,東部、西部、南方、北方的自然條件差異很大,造成農業的地區分佈存在很大差異。

通過查找資料,並結合讀圖“中國農業的地區分佈圖”,你能歸納出我國各地區自然條件的差異造成農業生產的地域差異嗎?

在讀這幅圖時,可分以下幾個步驟進行:(1)我國農業差異最明顯的地區是哪兩個部分?(2)它們的界線在哪裏?(3)東西兩部分各有哪些農業類型?(4)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什麼?(5)在降水稀少的西部地區,種植業分佈在哪些地區?爲什麼會在這些地區發展種植業?(6)在東部地區,各種類型的農業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區?(7)林業集中在我國的哪些地區?哪些屬於天然林?哪些屬於人工林?(8)我國哪個地區的淡水漁業最發達?

西部地區:氣候乾旱,熱、水、土條件的配合上有較大缺陷,絕大部分是少數民族聚居區,農業發展歷史較晚,人口稀少,勞動力不足,天然草場廣佈,大部分地區以畜牧業爲主。那裏有我國四大牧區。因爲降水稀少,農區小而分散,種植業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綠洲。

東部地區:熱、水、土條件有較爲良好的配合,農業發展歷史悠久,人口稠密,是我國絕大部分耕地、農作物、林、漁、副業的集中地區。其中,東部半溼潤和溼潤的平原地區以種植業爲主;林業集中分佈在東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區,以及東南部的人工林區;東部沿海地區是我國海洋捕撈和海洋養殖的基地;長江中下游地區是我國淡水漁業最發達的地區。

北方與南方地區:東部秦嶺一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區,以旱地作爲基本耕地形態,發展了一套旱地農業生產製度,是我國各種旱糧作物的主產區。秦嶺一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區,以水田作爲基本耕地形態,發展了一套水田農業生產製度,是水稻以及各種亞熱帶、熱帶經濟作物的主產區。

[閱讀] 讀圖“我國南北方農業分佈圖”,認識主要農作物的地區分佈差異:

農作物包括糧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和棉花等主要類型。受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等的影響,我國農作物的地區分佈有較爲明顯的地區差異。

糧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麥的地區分佈呈現“南稻北麥”的的格局。

油料生產形成了長江油菜帶和黃淮花生區兩大生產區。

糖料作物則呈現明顯的“南甘北甜”的分佈特點。

棉花生產,北方以棉花爲主,形成了x疆南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三大棉區。

[活動] 在我國西南部的山區中,農作物的種類、耕作制度隨海拔高低的不同而不同。請你在教材圖“山地垂直氣候景觀”中的適當部位填上如下四組內容,並以小組爲單位討論一下爲什麼該地會呈現這樣的分佈規律?

A.雙季稻、香蕉,一年三熟;

B.適宜發展林業、牧業;

C.玉米、蕎麥、燕麥,一年一熟;

D.玉米、小麥,一年兩熟。

[結論] 山區的農業是隨着海拔的升高而呈帶狀有規律的分佈的。

[小結] 我國各地自然條件差異很大,造成農業生產和主要農作物的地區分佈有較爲明顯的地區差異。

——“因地制宜發展農業”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1.說出影響農業發展與分佈的主要因素;

2.說出解決我國的農業問題的基本標準。

【教學準備】

自制相關課件、圖片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我國各個地區都有農業發展上的優勢和不足,利用當地自然條件的優勢,把不同的農業生產部門或農作物佈局在適宜它本身發展、生長最有利的地區。

講授新課:

發展農業要因地制宜

[活動1]

參考教材圖“因地制宜發展農業”回答:

(1)糧食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與自然環境有什麼關係?

(2)以下各地區適合開展哪種類型的農業生產活動?爲什麼?

太行山區 B、華北平原 C、內蒙古草原 D、洞庭湖沿岸

(3)完成教材的活動“城市地區農業帶的分佈”

(4)思考:在氣候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如果種果樹,應該安排在什麼地方?山區應該進行什麼樣的農業生產活動?

(5)上面的選擇只是從自然條件方面考慮應該發展哪個大的農業部門,當我們進行具體的生產時,又會考慮到哪些因素呢?”

回答:自然條件(包括位置、地形、氣候、河流、湖泊、植被等)

社會經濟條件(包括交通、技術、市場、設備等)

[活動2]

因地制宜和不因地制宜進行農業生產的事例都比較常見,你能舉出哪些事例呢?並分析其成功之處和失誤的地方,如果是反例,還應提出一些建議。

[小結] 人類既可以對不利的環境進行改造,使之朝着有利的方向發展;同時不合理的行爲也可能使得有利的環境變得不利。人類的生產活動一定要符合自然規律,做到“因地制宜”,這樣纔可能持續地發展下去。

我國農業面臨的挑戰與對策

[問題1] 我國人民的生活從飢餓貧窮到溫飽小康的轉變說明了什麼?

回答:我國糧食等主要農產品實現由長期短缺到總量平衡、豐年有餘的重大轉變。

[問題2] 我國農業仍面臨着哪些嚴峻的挑戰?

回答:人口增加、耕地不斷減少、水土流失、自然災害、環境污染等。

[問題3] 長江中上游地區退耕還林,在長江中下游的洞庭湖、鄱陽湖地區退耕還湖 都使耕地面積減少,會不會影響糧食生產?(結合教材提供的閱讀材料回答)

回答:由於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不會影響糧食生產。

[問題4] 對圖“我國的主要商品糧基地”進行分析,讀出我國九個主要的商品糧基地,請思考:(1)這些地區成爲主要商品糧基地的原因是什麼? (2)爲什麼華北平原沒有成爲主要的商品糧基地? (3)爲什麼要建立商品糧基地?

回答:

(1)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等。

(2)當地人口稠密,糧食消耗量較大。

(3)建立穩定的商品糧基地,提高糧食生產的能力,是關係到我國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

[活動3]

學生將教材提供的我國主要農產品產量表格數據轉化爲統計圖,看看哪種統計圖最能說明我國在農業方面的成就?

閱讀教材活動,描述桑基魚塘的整個生產過程,並畫出一幅流程圖。我國農村利用秸稈、牲畜糞便生產沼氣,並將剩下的渣子作肥料的例子,請畫出流程圖,並將兩幅圖進行對比,思考:他們存在着哪些一致的地方? 有什麼好處?

結論:在整個過程中沒有任何廢物,對環境沒有損害。

3.下面材料是關於我國不同類型地區農業建設方向的敘述。與同學討論以下兩個問題。

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郊區要積極發展出口創匯農業;

中部地區建立高產高效的農產品基地;

西部地區堅決實行退耕還林、還草,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特色農業。

(1)“東部沿海發達地區要積極發展出口創匯農業”的地理條件。

4.說出我國農業發展的方向?

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郊區要積極發展出口創匯農業;中部地區建立高產高效的農產品基地;西部地區堅決實行退耕還林、還草,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特色農業;

兩個對策:建立穩定的商品糧基地,提高糧食生產的能力;調整農業結構,發展多種經營,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

[地理課件八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