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課件中心 > 高一課件 > 高一地理課件

高一地理課件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1W 次

課件的技術性主要通過程序中各種數據結構、程序結構、控制技巧以及運行的可靠性來衡定的。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高一地理課件,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高一地理課件

  知識梳理

  一、城市區位分析

1.城市

(1)含義是人口達到一定規模,主要從事非農業產業活動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會、經濟、文化中心。

(2)特點與農村相比,城市人口和產業活動密集、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比較高、交通運輸和信息交流相對發達。

(3)類型從城市職能來看,大致可以分爲全國性中心城市、地區性中心城市、工業城市、交通樞紐城市、旅遊城市、邊境口岸城市等。

2.區位

區位是指某一事物與其他事物的空間關係。城市區位是指城市與外部自然的、社會的和經濟的事物之間所構成的空間關係。

3.城市區位

自然地理區位 影響因素有山脈、河流、湖泊、海洋等。

經濟地理區位影響因素有鐵路、公路、港口、城市、工礦企業、商品農業基地等。

政治文化地理區位影響因素有歷史繼承性、國家政策、外交等。

4.城市的空間佈局的特點

(1)人口密集地區城鎮數量較多,並在其人流、物流的聚居部位形成較大的城市。

(2)沿河、沿湖、沿海地區城鎮較多,在兩條河流交匯處,或大的河流入海處,往往形成較大的城市。

(3)在交通樞紐處,如兩條或多條鐵路交會處、鐵路幹線與公路幹線交會處、兩條或多條公路幹線交會處也會形成比較大的城市。

(4)在歷史文化勝地、著名旅遊地、大規模的商品集散地和邊境口岸,都有可能形成比較大的城市。

5.城市區位選擇

(1)地質條件①充分考慮地基承受能力,②避開地質條件不穩定的地區。

(2)河流沿岸碼頭建在河流的凹岸處,因爲這裏水深,泥沙淤積少,但要注意河流對河岸的侵蝕。

(3)定性條件平原最有利,丘陵困難多,山區需要大量投資和工程措施。

(4)環境條件①風向居民區佈置在工業區的上風向;②水源居民區佈置在城區河流的上游。

(5)城市周圍應有良好的植被、大面積的水面,利於調節城市氣候,改善城市景觀和大氣質量。

  二、城市土地利用

1.含義

城市土地利用是指在城市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人們把土地作爲生產和生活資料,根據其自然屬性和經濟屬性加以改造、利用和保護的全過程。城市土地利用可反映出城市佈局的基本形態和城市功能的地域差異。

2.類型及特徵

表2-1

利用類型

分佈特點

基本特徵

商業用地

市中心、交通幹線兩側、街角路口占地面積小,呈點狀或條狀

經濟活動最繁忙;人口數量晝夜差別大;建築物高大稠密;內部有明顯的分區

商業用地

市中心、交通幹線兩側、街角路口占地面積小,呈點狀或條狀

經濟活動最繁忙;人口數量晝夜差別大;建築物高大稠密;內部有明顯的分區

居住用地

佔地面積大,是城市的主要職能區,工業化後出現分化

建築質量上高級與低級住宅區分化;位置上高級與低級住宅區背向發展

工業用地

市區外緣、幹線兩側集聚成片

不斷向市區外緣移動,並趨向於沿主要交通幹線分佈

市政用地

一般分佈在城市的幾何中心處,交通便利,點狀分佈

便於與周圍的地區聯繫,交通條件好

  三、城市功能分區和空間結構

1.城市功能分區

(1)主要功能區就城市功能進行分區,可劃分爲商業區、居住區、市政與公共服務區、工業區、交通與倉儲區、風景遊覽區與城市綠地、特殊功能區等。

(2)影響功能分區的主要因素自然地理條件、歷史文化因素、經濟發展水平、交通運輸狀況等。

(3)中心商務區又稱中心商業區,是整個城市的商業核心區,商業、服務、金融、貿易、信息等活動高度集中,建築物以高層爲主,交通運輸便捷,零售商業十分發達。著名的中心商務區有美國的紐約曼哈頓區、日本東京新宿區和上海浦東陸家嘴地區等。

CBD具有以下特徵

①經濟活動最爲繁忙;

②人口數量晝夜差別很大;

③建築物高大密集;

④內部分區明顯。

2.城市空間結構

(1)西方城市結構學說

表2-2

學說

提出人

相同點

不同點

同心圓學說

美國 伯吉斯

①城市中心均爲中心商務區;②高、中、低級住宅區出現分化且背向發展

各功能區呈同心圓狀分佈,自城市中心向外緣擴展,形成五個同心圓圈層

扇形學說

美國 霍伊特

各功能區沿着交通線呈放射狀或楔狀向外發展

多核心學說

美國 哈里斯、烏爾曼

城市圍繞不同核心發展,形成多核心模式

(2)中國古代城市空間結構

①城市規劃集中體現了以皇權爲中心的指導思想,在城市用地和功能分區上反映出嚴格的等級制度。

②城市結構佈局以宮殿爲中心確定中軸線,構建城市的基本骨架。

③城市用地佈局有明顯的功能分區和整齊的道路系統。

④因地制宜進行規劃佈局,強調依山就水,自由佈置。

  四、中心地理論

1.中心地理論的產生

1933年德國的科學家克里斯泰勒率先提出的,是研究城市空間組織和功能佈局的一種城市區位理論。該理論探討了一定區域內城鎮等級、規模、職能間的關係,並採用六

邊形圖形對城鎮等級與規模關係加以概括。

2.基本概念

(1)中心地向周圍地區提供各種貨物和服務的地方,具有多種服務職能,但主要的是提供貨物和服務的職能。中心地有級別之分,較高級別的中心地輻射影響較低級別的中心地。中心地等級的劃分是根據中心地提供的貨物和服務範圍。

(2)服務範圍中心地提供貨物和服務的作用範圍。

(3)門檻某一級中心地正常存在所必需的服務範圍或服務人數。

3.中心地理論中城鎮的等級、數量、服務範圍、功能、彼此的距離之間的關係

城市的等級越高,數量越少,服務範圍越大,功能越多,距離越遠。

  知識導學

城市是非農業人口爲主的聚落,規模較大,是一定地域範圍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城市的區位是指城市所佔據的空間,它包括城市的位置和城市的分佈。城市區位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環境有着密切的聯繫。

自然因素如地形、氣候、河流等,通過影響人口分佈而影響城市的形成和發展。氣候是人類生活的基本條件之一。城市大都分佈在氣溫適宜、降水適度的地方。世界上的城市,特別是特大城市主要分佈在氣溫適中的中低緯度,尤其是氣候條件優越的沿海地區。平原是城市發展的理想環境,但並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分佈在平原上。結合我國百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分佈圖,理解城市與地形之間的密切關係。

影響城市區位選擇的社會經濟因素,主要包括城市交通區位、經濟基礎、生產方式以及政治和文化歷史等。影響城市的區位因素是不斷髮展和變化的。

城市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系統,因而組成要素衆多。城市空間結構是指構成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間上的位置及其組合狀況。城市空間結構也稱城市地域結構。城市土地相對有限,各地塊的交通通達程度和地價等各不相同,在經濟活動之間必然要發生空間上的競爭,導致同類活動在空間上高度集聚,從而形成功能區。在學習的過程中,可將文字內容轉化爲表格的形式,運用比較歸納法可更好地理解和把握。

在經濟、社會、歷史和政策等因素作用下,城市功能分區在空間的分佈與組合上,形成不同的城市地域空間結構模式。它們主要是根據西方國家的城市土地利用結構概括出來的,與我國的實際存在差別。對這三種城市空間結構模式可利用列表對比的方法,比較三者之間的異同點。

中心地按照其提供的貨物(或服務)的等級排列成有順序的等級系統。低級中心地的服務範圍被高一級中心地的服務範圍所包括,高一級中心地的服務範圍又被更高一級的服務範圍所包括,而相同級別的中心地和服務範圍是彼此獨立和排斥的。各級中心地最終會形成一個具有等級關係的空間結構體系。

  疑難突破

1.社會經濟因素對城市區位的影響

剖析影響城市區位選擇的社會經濟因素,主要包括城市交通區位、經濟基礎、生產方式以及政治、文化歷史等。

(1)交通與城市區位世界上許多城市,特別是大城市一般都分佈在重要的交通線上。沿海、沿江、鐵路幹線和高速公路沿線,往往是城市集中分佈的地帶。

(2)政治與城市區位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現在,許多城市都是一個地區的政治中心。古希臘的雅典、古羅馬的羅馬城都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當今世界許多國家的首都也是

本國的第一大城市,如英國的首都倫敦、法國首都巴黎、日本的東京等等。

(3)軍事、宗教與城市區位軍事、宗教對城市區位的影響在歷史上起了很大作用,但對現代城市區位的影響已經很弱。

(4)科技與旅遊在現代,科技與旅遊成爲新興的城市區位的影響因素。例如因科技興起的科學城筑波、因旅遊而興起的旅遊城等。

2.經濟因素是如何影響城市功能分區的?

剖析經濟因素在市場競爭環境下對城市地域功能分區的形成、發展、變化起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地理位置、交通通達度等區位條件的不同,造成土地價格或地租水平的差異;另一方面,城市的商業、工業、住宅等各種功能活動本身特點的差異,造成它們對城市用地競爭能力的不同,推動了城市土地利用格局的動態發展。

(1)影響地租的主要因素有地理位置和交通通達度。

①地理位置的影響

距離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由市中心向外,隨着距離的增加而遞減。

地租分佈等值線並不是同心圓,而是有明顯的凸凹,造成這種地租等值線彎曲的主要因素是交通。

②交通通達程度對地租的影響

交通通達度

地租

功能區

市中心

最高

最貴

商業中心用地

城市環線與公路幹線交會處

較高

較貴

外圍商業用地

城市外環路及公路幹線兩側

較低

較低

住宅用地

城市邊緣

工業用地

(2)各項功能活動的付租能力

圖中的A區爲城市的中心,商業支付的地租最高;B區靠近市中心,對商業的吸引下降,但是住宅選擇這個區位,既有利於職工上下班,又方便購物;C區遠離市中心,由於這裏不是最佳區位,所以工業成爲該區的土地利用形式。

綜合以上付租能力和地租這兩方面因素,一般在地租等值線最高的市中心和地租次高的道路交會之處形成了商業區;在地租較高的道路兩側形成了住宅區,在地租較低的其他地方。

[高一地理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