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課件中心 > 高二課件 > 高二區域地理西亞課件

高二區域地理西亞課件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3W 次

  教學要求

高二區域地理西亞課件

1.讀圖說明西亞地區的範圍、位置;分析本區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明確西亞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及西亞石油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3.通過讀河流圖及氣候圖,分析本區水資源狀況,並討論由此可能產生的地區爭端和衝突。

4.通過閱讀材料及圖片,使學生了解西亞地區的文化差異和宗教矛盾。

  能力目標

1.通過以上內容的學習,進一步培養學生讀圖能力,以及對地理信息的歸納、推理、對比及分析判斷等思維能力。

2.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當今的熱點問題.

3.從西亞最具特色的節水農業中獲取適宜發展我國農業的經驗。

  情感目標

聯繫當前西亞動盪不安的世界局勢,進一步培養學生珍愛和平、反對戰爭、創造美好

  教學重點

1.西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西亞豐富的石油資源及西亞石油對國際市場的影響。

  教學難點

1.西亞石油對國際市場的影響,西亞重要的石油運輸線;

2.西亞的主要農業區和畜牧業區及農牧業與自然條件的關係;

3.西亞地區的動盪不安與本地區的位置、資源的關係。

  結構分析

本節內容設計思想:(1)重視世界上地理問題突出地區和國家出發,從引導學生關注世界上的熱點問題和熱點地區出發,選擇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半個多世紀裏,世界上衝突、戰爭最頻繁的熱點地區;(2)圍繞西亞之所以成爲熱點地區的原因,重要的地理位置、豐富的石油資源、匱乏的水資源及宗教文化差異問題逐一鋪陳展開,並採取揉和的方法,將本區的氣候特徵、經濟發展、居民特徵和國家風俗習慣等內容連帶寫出;(3)以上述知識爲線索,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重點在於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地理讀圖能力以及總結規律、原因分析、信息判斷等項能力的培養;(4)通過對本地區資源問題的探討,如石油資源的多、水資源的少,以及與此相對應的經濟特徵和由此引發的社會問題等內容,突出了可持續發展的資源觀,以及人地協調的觀念。

  內容點析

這是一片連結歐亞非三洲的土地,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三大宗教在這片土地上起源。戰爭與和平,東方與西方,歷史與現實在這裏交匯,民族矛盾,宗教糾紛,領土爭端,對石油和水資源的爭奪,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侵略和壓迫,使這片土地長期動盪不安,戰火連綿。幾千年歷史紛爭留下來的恩怨至今還沒化解,新的錯綜複雜的矛盾又使這片土地成爲當今世界的焦點。總之,西亞地區由於其在世界地理中的獨特性、重要性和與時事緊密的聯繫性而入選本教材。

教材從新聞媒體對西亞戰爭的報道引出本節的教學內容,角度新穎,用意明確,突出了地理與社會生活的密切聯繫。

這一地區的地理問題與時事關係密切,是世界性熱點地區。從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以及培養學生“人文關懷”意識出發,引導學生關注世界時事十分必要。

在這些新聞資料的基礎上,非常自然地引出本節的中心問題:“這個地方爲什麼戰爭不斷?”鼓勵學生從對相關新聞的關注中,提取有效地理信息(填出或解釋有關西亞的詞語,說說你印象中的西亞),從而增加學生對地理問題的敏感度,也爲後文進一步分析問題進行知識上的鋪墊。

2.西亞的範圍

3.“二洋三洲五海之地”

特殊的地理位置是導致西亞地區長期成爲東西方經濟、政治及軍事利益衝突焦點的原因之一。教材以組圖的方式,將從不同角度反映其地理位置的地圖集中呈現給學生,由遠及近地展現西亞在世界中的位置、西亞地區圖及西亞的咽喉要地──土耳其海峽和蘇伊士運河的地圖。

關於西亞地區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教材沒有過多的文字介紹,是希望學生能在教師指導下,通過讀圖得到相關信息及結論:西亞地區聯繫亞歐非三大洲,藉由“五海”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

值得注意的是,“五海”之中,裏海其實是世界最大的湖泊和最大的內陸鹹水湖;而“五海”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海灣──波斯灣,更是熱點中的熱點地區。至於波斯灣的重要之處,在這裏可不必展開講解,後面講到石油資源時再加以強調。

教材關於本區主要的國家、重要的海峽和運河都沒有文字介紹,只突出了地圖信息。其目的也是希望學生從讀圖入手,初步培養地理分析、判斷能力。教師應引導學生讀圖找到本區主要由哪些國家組成;明確主要海峽和運河的位置及名稱,特別是對大洲交界處的土耳其海峽和蘇伊士運河,應重點進行分析。

蘇伊士運河的開通使西亞地區成爲東西方交通要衝,也成爲殖民主義國家向東方擴張,並掠奪西亞石油的戰略要地。所以,100年間,英、法兩國把持蘇伊士運河,以及埃及爲奪回運河主權所作的鬥爭,也構成了本地區長期爭端之一。教師可在此補充一些相關資料,使學生加深印象。

教學中還應引導學生觀察本區地形主要特徵──高原爲主,沙漠廣佈,以便爲分析本區的經濟特徵及水資源狀況作鋪墊。

  1. 豐富的石油資源

教材關於西亞經濟沒有面面俱到,而是簡明地切入豐富的石油資源這一主題,由此引出石油資源對本區的意義和對世界經濟的重要影響,隱蔽地說明石油問題是西亞成爲世界熱點地區的主要原因之一。

西亞石油的分佈、產量、儲量、出口量及輸出路線、輸出國家,是這一段重要的知識點。但以上知識點大多並沒有由課文直接給出,而是力求引導學生從地圖和“活動”入手,自己探求結論。在這裏,石油分佈圖,石油儲量、產量、出口量的扇形圖,石油輸出路線圖是細化的“課文”。“活動”中還要求學生觀察各航線中的重要海洋、海峽和運河,並通過填寫表格加以歸納。從而使學生再次對本區重要的地理位置加深理解。豐富的石油資源使西亞在世界經濟中具有重要影響,同時也使西亞成爲國際上的矛盾焦點地區。

石油資源是非可再生資源。教材中提到“由於石油資源採一點就少一點,所以這些產油國家,都在考慮石油資源採完以後,本國的經濟出路問題。”由此,教材涉及到資源利用的可持續發展問題。這些石油國在發現石油前大都是貧困的農牧業國家,石油枯竭後,他們的經濟出路又在哪裏?教材雖然沒有明確提出這樣的問題,但卻給學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間,也爲教師設計課堂討論,在教學中滲透能力和價值觀念的培養目標提供了線索。

  2. 匱乏的水資源

西亞資源的一多(石油)一少(淡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西亞地區地處乾旱地區,多數國家水資源奇缺,有些國家沒有河流,或只有季節性河流。人口增加,工農業的發展使本地區對水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所以對於水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水平直接影響到這些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水資源的分佈不均又進一步加劇了本地區各國間的矛盾衝突。

教材由水資源匱乏這一突出的地理問題,將本區的地形、氣候等相關地理特徵自然而然地揉和引出。在這部分的教學中,應注意兩方面的關係:一是自然環境各要素之間的關係,即地理位置對氣候的影響,地形、氣候對河流的影響等;二是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之間的關係,如水資源匱乏對西亞各國生產和生活的影響,以及水資源分佈不均成爲西亞各國矛盾的又一焦點等。上述內容,教材文字中同樣沒有明確介紹,而是通過地圖與活動課文的有機結合,引領學生的思維橫向聯繫,縱向深入,自行探究地理事物的內在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