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中班語言教學自己來說課稿

中班語言教學自己來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8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班語言教學自己來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班語言教學自己來說課稿

中班語言教學自己來說課稿1

一、設計意圖

1、教材分析:職業在生活中是到處可見的,與我們有着緊密的關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業,因此職業這個內容可以選擇的活動內容很多,如:勤勞的人們、各種各樣的職業等等,今天我選擇了大班社會活動《長大了幹什麼》,主要通過交流、操作、表達的方法來了解生活中的職業。

2、教育價值:這個活動具有豐富的教育價值,孩子常常會在他人面前說自己的爸爸媽媽是什麼職業,這時教師可以抓住教育契機,爲幼兒組織專門的活動,讓幼兒深入瞭解爸爸媽媽的職業,從而意識到自己長大了要幹什麼。活動中幼兒結合已有的經驗來講述大人的職業,可以促進幼兒的表達能力及語言組織能力。

3、年齡判斷:本次活動需要充分的前期準備,需要豐富的經驗,大班幼兒的豐富經驗正好爲本次活動提供了保障。而且活動中需要通過繪畫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理想職業,大班幼兒的繪畫能力逐漸形成,爲本次活動奠定了基礎,因此我將活動放在大班開展。

二、教育目標

根據所選內容,也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綱要》精神的引領之下,我從情感、態度、認知、能力、技能五大方面制定了一下三維目標:

1、瞭解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職業,並表達自己的理想職業。

(知識目標:重點,教師引導幼兒講述大人的職業,激發幼兒的表達慾望;也幫助幼兒回顧已有經驗,爲下面的環節做鋪墊。在這裏教師還提供了錄像,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興趣。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體地位,因此錄像的播放能夠很好的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2、懂得要努力學習,嚮往美好的生活,喜歡各種職業。

(能力、情感目標:難點,幼兒對於各種職業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而且通過教師的引導,幼兒都瞭解到自己長大後的理想職業,但是幼兒缺乏要“懂得努力學習,嚮往美好生活”的意識,所以在每一個環節後教師都有簡單的小結,通過小結來幫助幼兒梳理知識,讓幼兒懂得努力學習,纔會有美好的生活的意識。

三、教學準備

我遵循實效性、簡約性、重複利用的理念,準備了一下材料:

1、課前初步瞭解大人的職業及工作內容。

2、瞭解社會上其他職業。

(活動前瞭解各類職業是做前期準備,在師幼交流中幼兒可以運用已有經驗並用自己的語言來介紹各類職業。)

3、筆、白紙。(是爲了讓幼兒運用繪畫的方式來記錄自己的理想職業,爲下面的介紹自己的理想職業做鋪墊。)

4、大人介紹自己職業的錄像。(充分的材料可以爲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慾望及表達慾望。)

四、教學過程

每個活動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也是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活動設計的很重要的體現和實現的過程。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幼兒的接受能力,我把本次活動的分爲四部分來完成。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師:你知道你們的爸爸媽媽是做什麼工作的嗎?他們是怎樣工作的呢?

(活動前以提問的方式來引題可以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另外,我相信大班幼兒有豐富的經驗,他們都知道自己爸爸媽媽的職業,但是對於各類職業是怎樣工作的,並不是所有幼兒都能瞭解的,因此通過第二環節讓幼兒深入瞭解職業的.工作內容。)

(二)觀看錄像,深入瞭解各類職業內容。

1、師:你們爸爸媽媽的職業有很多種,那你們知道他們是怎樣工作的嗎?

2、教師小結:你的爸爸是醫生,爲病人治病;你的媽媽是老師,交給學生知識;你的爸爸是警察,可以抓住壞人,你們的爸爸媽媽真能幹。

(在這一環節中,通過直觀教學讓幼兒深入瞭解職業。這裏能力較弱的幼兒可以自己組織語言來進行表達;能力較弱幼兒需要教師通過小結的方式來幫助其瞭解。)

(三)繪畫理想職業,嚮往美好生活。

1、同伴交流、師幼交流、集體交流。

(利用多種形式的交流,幫助幼兒明確目的,引導幼兒繪畫自己理想中的職業。)

2、幼兒繪畫理想職業,教師巡迴指導。(關注個體差異,幫助能力較弱幼兒。)

3、作品展示,再次交流理想。

(作品的展示可以激發幼兒的自豪感,在幼兒講述中可以促進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這裏教師會選擇特別的職業,請這些幼兒進行介紹。)

4、教師小結。

(當幼兒介紹完自己理想的職業後,教師引導幼兒說說怎樣才能完成理想,引導幼兒懂得要努力學習,聽大人和老師的話,做一個好孩子,學習更多的本領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擁有自己的理想職業。)

(四)活動延伸。

將幼兒的理想職業張貼在區域角中,可以讓幼兒在區角活動時向同伴介紹自己的職業,從而促進幼兒的交流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引導幼兒懂得要好好學習,嚮往美好的生活。

五、結束部分

1、效果預測:通過這樣的設計,我相信基本能完成所設定的教學目標,幼兒一定能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得到發展。

2、亮點介紹:活動中我充分以幼兒爲主體,而且從談話導入,激發興趣——觀看錄像,深入瞭解各類職業內容——繪畫理想職業,嚮往美好生活——活動延伸四大環節來開展活動,其環節清晰、層層遞進、環環相扣,能促進幼兒多方面的發展。

中班語言教學自己來說課稿2

一、說教材

通過一次集體活動,我發現孩子們的自我中心意識都較強,似乎還不懂得從外表體察他人的情緒,也不懂得應當怎樣妥善管理自己的感受,更不用說體諒他人和寬容他人,於是我設計了心情這一活動,旨在讓幼兒能夠學會並懂得理解情緒的特徵,並在活動過程中初步理解情緒轉化的外在形式和培養幼兒助人爲樂的良好品質。就如《綱要》社會領域中所說: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動中,以多種方式引導幼兒認識、體驗、理解基本的社會行爲規則,學習自律和尊重他人。

二、說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嚮導的作用,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制訂瞭如下幾個目標:

1、引導幼兒在體察、感知、理解中。懂得人的基本情緒特徵及成因。

2、通過分析討論初步理解情緒轉化的外在形式及培養幼兒助人爲樂的良好品質。

3、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重點:幼兒能夠在活動中,懂得人的基本情緒的特徵及成因。

難點:在活動中,同過討論、分析讓幼兒認識並初步學會怎樣轉化自己的情緒,學會體諒、寬容他人。

三、說準備

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適應,爲此,我做了以下的活動準備:

1、課前準備:請幼兒回家注意觀察家人的心情,並請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

2、多媒體課件、紙、筆。

四、說教法

《綱要》中明確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映,敏感的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式探究的師幼互動,我採用的教法有:

1、演示法:演示法是指教師通過講解把實物或教具陳示給幼兒觀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由於教具的直觀形象,幼兒獲得知識技能有顯著的效果。本次活動的演示法是讓幼兒觀看多媒體課件,在這一過程中,現代教學手段的輔助手段的運用發揮了傳統教育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理解和認知更加的透徹。

2、操作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互動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的操作是讓幼兒把自己今天的心情畫出來。

五、說學法

以幼兒爲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操作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

1、多感官參與法:在活動中,通過讓幼兒看、聽、說、操作等多種感官的參與,讓幼兒更深刻的體會到情緒的不同。

2、體驗法:在活動的第3環節中,我讓幼兒自己畫出自己的心情,並表述了自己的心情,在畫畫說說中引導幼兒更深一層的體會理解情緒轉化的外在形式。

3、討論法:在活動的第3環節,我通過引用討論法,讓幼兒在講講議議中,初步理解情緒該怎樣轉化的外在形式。與此同時,我還通過幼兒在討論之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共長的方法,表達着各自對心情的不同認識,體現着“以幼兒發展爲本”的理念。

六、說過程

活動流程爲:分享交流活動—體驗理解—內化自我—延伸活動

1、分享交流

活動開始,我就請幼兒將自己昨天在家觀察家人心情的記錄呈現出來,和大家一起交流討論家人的心情,因爲是幼兒日常生活中天天接觸的家人,幼兒又非常地熟悉他們,對他們生氣的特點,開心的表情都非常的瞭解,所以在分享交流的過程中,幼兒都非常積極踊躍的發言,在熱鬧的交流討論中,幼兒在無形中對人的基本情緒的特徵都有了一個初步大概的瞭解,理解到人在生氣的時候,有各種各樣的表現方式,開心的時候也一樣,並引導幼兒在分析的過程中瞭解無論是生氣還是開心都有原因。

2、體驗理解

對情緒有了大概的認識後,就應該讓幼兒初步理解怎樣控制自己的情緒,及情緒轉化的外在形式。我採用的是觀看多媒體課件,首先觀看的是被被因爲心情不好拒絕參加遊戲的短片,觀看完後,提問幼兒,那貝貝心情不好,我們應該如何幫助他呢?請幼兒想辦法幫助貝貝,在幫助貝貝的過程中,幼兒既學會了要體察他人的感受、寬容、體諒他人還培養了他們助人爲樂的良好品質。在討論完貝貝後,接着觀看了佳佳的表現,對於佳佳的表現,幼兒都非常的贊同,在與的鮮明對比後,幼兒更深刻的體會到應該懂得分享快樂。各種的假設,不停的提問,讓幼兒更加的融入了短片中兩位幼兒不同的情緒中,而短片中兩位幼兒鮮明的情緒,也讓小朋友更深刻的感受到了應該學會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緒。最後,幼兒還學會像佳佳一樣帶給他人快樂。

3、內化自我

在討論過別人,幫助過別人後,幼兒對情緒的基本特徵及成因以及情緒轉化的外在形式都有了初步的認識,這時候,請幼兒來畫一畫自己今天的心情,然後用語言把自己的心情表達出來,在畫畫說說的過程中,讓幼兒知道我們不僅可以自我調節,還可以幫助別人調節心情,用自己的好心情去感染周圍的人,幼兒通過自身的參與體驗理解,對自我的認識得到了一種昇華。

4、延伸活動

活動結束,關鍵是引導幼兒對心情有進一步的瞭解,所以我引導幼兒到語言角去繼續說出自己的心情,或者是到美工區去給自己的心情配上顏色,就如《綱要》社會領域中所說:社會領域的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幼兒社會態度和社會情感的培養尤應該滲透在多種活動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在延伸活動中,繼續引導幼兒對心情的認識和學習。)

七、效果預測

本次活動我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讓他們在暢談中敞開心扉,說出自己的內在感受,並運用討論、模擬體驗等方式交流自己的想法,達到了預期效

中班語言教學自己來說課稿3

一、活動來源:

由於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各種車輛越來越多,而馬路成爲了一個非常不安全的地方。斑馬線作爲可以讓行人在預定時間內安全通過的通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於幼兒這一弱勢羣體,他們缺乏一定的自我保護能力,對其灌輸正確的交通知識就顯得極爲重要。我準備在這節課上教導幼兒如何安全的過馬路,樹立起幼兒過馬路的安全意識,幫助幼兒遵守交通規則,養成正確的交通安全習慣。

二、設計意圖:

小班孩子由於年齡特點,對於保護自己,珍惜生命的意識是極其缺乏的。

《幼兒教育綱要》指出:要爲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學習和生活活動,滿足幼兒各方面發展的需要,要讓幼兒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知識,學習保護自己。不少家長特別是爺爺奶奶來接幼兒的話,幼兒一出幼兒園就跑開了,過馬路也不肯拉着大人。爲了讓幼兒感悟到生命的珍貴,萌發保護自己的安全意識,減少幼兒身心受到意外傷害的可能性。讓幼兒在有安全意識的基礎上,時時提醒自己或他人注意交通安全。爲此開展了系列交通安全教育的活動。

三、重難點:

幼兒能瞭解斑馬線,並理解它對安全的重要性。

增強幼兒安全意識和規則意識。

制定重難點的依據是:幼兒在情感及認知方面的特點,即小班幼兒理解水平有限,對理解隱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難。

四、活動目標:

1.認識斑馬線的作用,瞭解斑馬線在交通安全中的重要性。

2.知道過馬路要走斑馬線,做個遵守交通規則的好孩子。

五、目標分析:

1.由於現在社會道路安全的不穩定,幼兒能夠安全暢通的通過馬路成爲了非常重要的一環。我們不僅需要讓幼兒理解斑馬線的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讓幼兒明白安全的重要性。養成遵守交通規則,安全自己和他人的良好習慣。

2.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準則: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動中,以多種方式引導幼兒認識、體驗並理解基本的社會行爲規則,學習自律和尊重他人。

六、說課流程:

1.導入:

由故事<馬路上的斑馬線>導入。

①、向幼兒講述森林裏的小動物是如何過馬路的。(是通過斑馬先生把他們一個個都背過去的。)

②、提問幼兒爲什麼斑馬先生能夠把他們都背過馬路而車子能夠輕易的發現。

③、講述小猴子想出把馬路刷成斑馬先生的花紋的樣子,就能避免斑馬先生每天早上的忙碌,也能讓過往的車輛看清楚是否有小動物正在過馬路。

2.內容:

①、向幼兒出示現實生活中馬路上斑馬線的圖片。

②、問幼兒有沒有見過斑馬線、哪些地方有斑馬線、他們過馬路的時候是走什麼地方。

③、與幼兒討論爲什麼要走斑馬線。斑馬線有什麼作用。

④、講解斑馬線的重要性,教導幼兒過斑馬線時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規則。

3.延伸:

與幼兒一起做“過馬路”的遊戲。要求幼兒遵守交通規則,注意信號燈,過馬路時走斑馬線。

七、使用方法:

1.直觀演示法:運用直圖片教具進行示範,引導幼兒瞭解斑馬線。

2.講述法:通過生動地講述故事,來激發幼兒的情感共識,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3.提問法:提問是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事物,要求幼兒再現已掌握的知識,啓發幼兒積極思維的手段。提問在教學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運用瞭解釋性提問(如:爲什麼斑馬先生過馬路就容易被發現?)。在提問問題時,針對不同能力層次的幼兒,比較容易的問題可讓水平比較差的幼兒回答,需要幼兒描述的問題就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回答,像總結、歸納性的問題請能力最強的幼兒來回答,使每個幼兒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4.討論法:是指讓幼兒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互相合作,共同探討問題答案的方法。如:請小朋友們共同討論:斑馬線對我們小朋友的安全有什麼作用?

八、使用方法的作用:

能激發幼兒對故事的求知慾。能使幼兒更好的理解故事的內容和想要表達的注意點。刺激了幼兒回答問題的積極性。能讓幼兒更好的表達自我的想法,爲幼兒提供了講述的空間。

九、教案:

①、由故事導入

1.今天有小動物到我們班級來,他們要給我們說個好聽的故事。故事的名字是《馬路上的斑馬線》。

1)講述故事"有一羣快樂的……主動放慢了速度"

2)小動物們是怎麼過馬路的?(坐在斑馬叔叔的背上,讓斑馬叔叔馱着過馬路)

3)可是斑馬叔叔每天這麼背小動物過馬路,他多累啊,你們有沒有好辦法?(幼兒想辦法)

4)你們想了很多好辦法,小動物們也想到好辦法了,讓我們來聽聽他們的辦法。

2.講述故事"聰明的小猴子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就一點也不害怕了"

1)小猴子想了個什麼辦法?(在馬路上塗上跟斑馬身上一樣的白色條紋,畫斑馬線)教師出示斑馬線圖片。告訴幼兒馬路中間人行橫道上的一條條白線,就叫斑馬線。

2)爲什麼要叫斑馬線?出示斑馬圖片。

3)現在小動物們有了斑馬線,他們是怎麼過馬路的?(看看旁邊有沒有車,再走斑馬線)

3.現在小動物們找到好辦法了,在馬路上畫上斑馬線,過馬路再也不怕了。

②、討論:斑馬線的作用

1.你們有沒有看到過斑馬線?

2.哪些地方有斑馬線?

3.你過馬路的時候是走哪裏的?(斑馬線)

4.爲什麼要走斑馬線?斑馬線到底有什麼用?

5.小結:過馬路要走斑馬線,斑馬線是專門爲行人準備的,來來往往的車輛看見我們從斑馬線上過馬路,都自覺地放慢了速度,這樣我們可以放心地過馬路了。

③、遊戲:過馬路。

遊戲規則:要遵守交通規則,注意信號燈,過馬路要走斑馬線。

附:

馬路上的斑馬線

有一羣快樂的小夥伴,每天早上他們都要穿過小路,去幼兒園。後來,汽車、摩托車多了起來,小路不夠寬了。大家一起動手,修了一條寬寬的馬路。早上,小夥伴們走到寬寬的馬路邊,看着來來往往的車輛,嚇得不敢過馬路。這時,一匹斑馬出來晨跑,路過這兒,說:"我來幫你們!"斑馬叔叔讓小夥伴們都爬上他的背。斑馬叔叔馱着小夥伴們踏上馬路。真奇怪,來來往往的車輛立刻發現了他們,主動放慢了速度。樹上的一隻猴子看見了這一切。晚上,聰明的小猴子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他用白漆在動物過馬路的地方塗上跟斑馬身上一樣的白色條紋。

第二天,來來往往的車輛看見小動物們拉着手從斑馬線上過馬路,都自覺地放慢了速度。這下好了,大家要過馬路時先看清來往車輛,再通過斑馬線,就一點兒也不害怕了。

中班語言教學自己來說課稿4

一、活動設計

此教材來源於生活。我們都知道,幼兒無論在園或在家,無時無刻都會和同伴發生聯繫。但到了大班,我發現幼兒之間矛盾逐漸增多,這是由於大班幼兒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主見,在一起時很容易發生衝突甚至攻擊性現象。所以針對我們班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這個活動,主要以幼兒的情感、認知、接受能力爲前提。

活動難點

側重幼兒自由結伴講述部分。初步學習人際交往技能,體驗同伴交往的樂趣。通過小組討論,集體評價,遊戲活動等使幼兒的分類經驗得到整理,使活動呈現出趣味性、綜合性,寓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中。

二、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參加集體活動,瞭解同伴的含義,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

2、學習初步的人際交往技能,樂意與同伴交往。

3、體驗與同伴共同交往、生活的樂趣。

三、活動準備

1、空間準備:6張呈半圓形擺放的桌子。

2、物質準備:幼兒自帶一至兩樣食品,多媒體動畫。

3、經驗準備:事先和幼兒一起回憶與同伴交往的經驗。

四、活動過程

1.幼兒齊搬桌子,按老師要求和同伴一起佈置環境:

①.分小組分任務。

②.和同伴一起搬桌子,放教具。

2.共同討論:

①.你剛纔和誰合作?爲什麼和他合作?

②.你知道和你合作的人你叫他什麼嗎?

③.什麼叫同伴?

④.那自己和同伴有什麼區別?關係又是怎樣的?

⑤.什麼樣的人能稱爲同伴?

3.自由結伴講述:

①.我的同伴是誰?

②.我們怎樣成爲同伴的?

③.我們在一起發生的一件有趣或記憶最深的'一件事是什麼?

4.個別講述:

“我的同伴”,教師總結。

5.觀看多媒體動畫:

評議這樣的同伴對不對?好不好?爲什麼?(放一些小片段,有幼兒互助、合作、分享的事,也有不合作、分享的片段。)

6.遊戲體驗:

遊戲:找朋友。由於我們班幼兒平時音樂活動中教師都很注重幼兒找朋友邊唱邊表演。所以此次活動教師邊彈奏各種教過的歌,請幼兒起立找同伴一起邊唱邊表演。

7.延伸活動:

共同品嚐幼兒帶來的食品,可相互交換分享,在輕鬆的環境中結束活動。

五、教學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節課預設的教育教學目標,幼兒對老師的提問積極響應,與老師的互動很好。老師的有些引導還不夠到位,要多讓幼兒表達,以後上課要多注意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中班語言教學自己來說課稿5

一、說設計意圖

今天我給大家展示的是幼兒園社會領域課程《交通規則我知道》。此活動來源於幼兒的日常生活。我們都知道,交通安全無比重要,對於幼兒園的孩子來說,安全意識淡薄,沒有較強的自我保護意識,所以增加交通安全知識是必要的。幾次帶幼兒外出活動,儘管老師多次強調注意交通安全,可總會有幼兒在路上東張西望、追追打打。一到橫穿馬路時,很多幼兒駐足不定,不知所措。面對這些即將升入小學,但還缺乏遵守交通規則意識,也不知具體要遵守哪些交通規則的幼兒,我覺得很有必要讓幼兒瞭解、認識交通規則,萌發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加強自我保護,提高危險防範能力,讓孩子真正地走進社會這個大家庭。這也符合新《綱要》所提到的"選擇的教育內容既貼進幼兒的生活,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爲所有在園幼兒的健康成長服務。"同時也符合《綱要》中"應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誌和文字符號的興趣"。標誌以其形象性、直觀性、知識性、實用性等特點運用廣泛,併爲幼兒理解接受,讓幼兒掌握生活中常見的標誌的內容含義,有着極其重要的教育意義。爲此我選擇並設計了這個活動。

二、根據我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及社會經驗,我設計了一下幾點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及實際情況,此活動的目標定位於:

1、嘗試瞭解各種不同的交通標誌圖,能用完整、流暢的語言正確表達它們各自的作用;

2、幼兒的觀察力、思維力及口語表達能力在活動中得到提高;

3、體驗交通規則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其中活動難點是解讀交通標誌圖。活動重點是在日常生活中,能自覺地遵守交通規則。

三、說活動準備

豐富的教學用具及設備,能使教學過程從枯燥到有趣,從抽象到形象。爲了使本次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富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之中,我做了如下準備。

1、教師和幼兒一起收集有關"交通標誌圖"的信息圖片。

2、立體的交通標誌(停車標誌、紅綠燈、左右轉彎標誌),"十字路口"場景佈置。

3、教師事先與一位交警取得聯繫。

4、多媒體課件:

(1)喧鬧的馬路;

(2)正確的交通行爲與錯誤的交通行爲畫面(內容有:紅燈車停,行人過馬路走斑馬線;行人靠左走;在馬路上追車奔跑;在馬路上玩耍、拍球等;過馬路跨越護欄;行人走天橋。)

(3)配樂兒歌。

四、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本活動我主要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1、電教演示法:以多媒體課件再現生活情境,能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使活動生動活潑、直觀;

2、提示法:在活動中教師適當的提出問題,有助於幼兒思維,啓發學習,有利於幼兒獲得新的知識和發展智力;

3、交流討論法:在活動中適當的讓交流討論,有助於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

4、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寓教育於遊戲之中。

五、說學法

整個活動,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升化了情感,本活動我採用了"觀察法、猜測法、講述法、遊戲體驗法"引導幼兒通過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玩一玩,使活動變得豐富,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六、說活動過程

要想使活動目標順利實現,要想活動的重難點得於突破,那就要取決於活動過程的開展。本次活動將以"遵守交通規則"爲話題,以"設置懸念,觀看交通安全事故視頻"爲切入點,通過"討論交流、瞭解標誌"、"交警指導、遵守交通"、"欣賞兒歌、歸納小結""模仿遊戲、體驗生活"四個主要環節,提高孩子獨立在馬路上行走的安全意識,學習保護自己。

第一環節:我以"蘭蘭的爸爸去幼兒園的路上發生了可怕的事情"設置懸念引導孩子觀看交通事故視頻,直觀地再現了生活情景,很快將孩子們的注意力集中到該活動中來。緊接着提出"爲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故?""馬路上爲什麼要有紅綠燈?"等問題,啓發幼兒積極思考,討論交流。通過交警解答,充分調動了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形成了生生互動,師幼兒互動合作學習機制。爲下環節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第二環節:解讀交通標誌圖、瞭解標誌的作用,這是本次活動的難點所在。標誌是社會生活環境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符號,與幼兒的生活息息相關。引導幼兒認識常見的交通標誌有着重要的意義。"在車輛穿梭的馬路上,除了紅綠燈這個交通標誌外,你還看見過什麼交通標誌?"引發幼兒持續探究、學習的願望。建構主義理論提示我們,在教學中,要幫助孩子利用情景、協商、對話等環境要素,發揮孩子的主動性、積極性,爲此,我通過展示師幼共同收集的各種交通標誌圖,讓孩子在"標誌"情景中,與標誌零距離接觸。通過看、聽、找,幫助幼兒認識常用的交通標誌,引導幼兒用完整、流暢的語言正確表達它們各自的作用。這一環節充分體現了幼兒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幼兒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支持者。

第三環節:交警指導、遵守交通。在這一部分,通過以交警考考幼兒的形式,引導幼兒判斷分析課件中所出示的常見的交通行爲畫面,幫助幼兒瞭解哪些是正確的交通行爲,哪些是不正確的交通行爲,掌握正確的行走方法。活動中,交警的參與,幼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高漲起來,而交警及時適當的應答和肯定,形成了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

第四環節:欣賞兒歌,歸納小結。這是一個過渡環節,目的是讓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兒歌聲中,進一步掌握過馬路的正確方法。兒歌內容簡單,朗朗上口,句子工整、押韻,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很快就記住了過馬路的正確方法,讓孩子緊張的注意力得到暫時的蔬緩,爲下一個遊戲環節作鋪墊。

第五環節:模仿遊戲、體驗生活。這是本次活動的高潮部分,也是本次活動動靜交替原則的體現。通過上面幾個環節的學習,孩子們對常見的交通標誌及其作用有了初步的瞭解。爲了讓孩子們的知識、能力遷移到日常生活中,體現教育寓生活、遊戲之中。我組織孩子們和交警玩"過馬路"的遊戲,通過交警的指揮,交通標誌的提示,形成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的安全意識,提高保護自己的能力。

七、說延伸活動:

幼兒的社會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應滲透在多種活動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需要幼兒園、家庭和社會密切合作,協調一致,因此

1、課後教師可將交通標誌圖放入語言區,讓有興趣的幼兒繼續探索。

2、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充分利用適當時機對幼兒進行遵守交通規則的練習和教育。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

說亮點:

整個活動,有三大亮點。

第一、注重了教育的整合性。在活動當中,我整合了社會、健康、語言等領域的內容,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有機結合,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知識、能力等方面的發展;

第二、活動設計體現了幼兒的認知特點,從設置懸念,再現生活情景入手,由易到難,層層深入。活動過程體現了師幼互動、生生互動以及動靜交替的原則。

第三、活動中我採用"請進來"的辦法,把交通警察請進課堂,給孩子們講交通知識,和孩子們一起玩遊戲。活動中因爲有交警的參與,幼兒學習興趣很高,課堂氣氛非常活躍。體現了活動的開放性和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