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白楊禮讚》說課稿範文(精選7篇)

《白楊禮讚》說課稿範文(精選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5W 次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白楊禮讚》說課稿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白楊禮讚》說課稿範文(精選7篇)

《白楊禮讚》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第一點、教材地位及作用

《白楊禮讚》是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詠物抒懷中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主題是“詠物抒懷”、是一組描寫大自然動植物的文章。本單元可以說是進行學生人文薰陶的基礎、在散文中主要運用了象徵手法和託物言志的手法、在表達方式上還運用了抒情和議論。在本單元學習結束時、學生對“借物抒情”這種表現手法要能做到靈活運用。

第二點、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九年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因此我將教學目標界定爲以下三條:

1、自習生字、品味文章用詞的準確性、積極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

2、準確而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在朗讀的基礎上品味課文準確、優美、富有感情的語言。

3、學習該文的象徵手法、理解白楊樹所象徵的革命品質、感受中華兒女的奮發向上的精神。

這篇文章成功地運用了象徵手法、由物及人、託物言志、意蘊深遠。因此我把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爲理解象徵手法的運用、並由此入手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但初中生還是第一次遇到運用象徵手法的散文、因此它又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

二、學情分析

1、心理學告訴我們:初二學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點、有一定的抽象思維、但以具體形象作支柱、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發展、有較強的表現欲。因此我們通過多種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各方面的認知的發展。

2、學生有一定的學習習慣、如能主動預習課文、課後複習課文等。已經學習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學生對分析修辭方法的作用有一定的基礎。

三、說教法

根據設定的教學目標、這節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1、誦讀法

對於初中生來說、怎樣把實際與作品內容結合起來、是比較困難的、因此我採用誦讀法、主要有錄音範讀和學生自由朗讀等形式。

2、發現點拔教學法

對於形象思維、通過精心設計問題、逐步引導學生把握主要形象、並理解主要形象的精神內涵。

3、練習法

練習能夠及時反饋課堂教學的效果、採用仿說練習的方式、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

4、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學生對白楊樹也不瞭解、本課可以嘗試利用多媒體制作CAI課件、精心編輯文字、圖像、動畫、聲音、視頻等、創設一個優美的畫面、輕鬆活潑的學習散文的良好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

四、說學法

學生在充分預習、熟悉課文的基礎上、必須掌握以下學法:

自主學習法

要求學生必須學會使用工具書、養成看課文註解、自學課文的好習慣、自主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如課前預習、課上積極思考踊躍發言、課後及時複習鞏固等。

誦讀品味法

這一篇散文語言優美、要求學生在自主學習、掃清文字障礙、初通文意後、能通過反覆朗讀品味、還課堂以朗朗書聲。通過誦讀和品味達到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品味文中優美的語句、培養學生對散文的閱讀欣賞愛好、對學生進行美的薰陶、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優秀文化的精神。

創造性學習法

要求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力、大膽創新的精神、學會品味、感悟、遷移、轉換、才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新的東西來、嚐到學習與創造的成功的喜悅。

五、說教學過程設計

由於教材規定的教學課時是一課時、所以要充分利用課前的預習和課後的練習、再進一步的緊扣教材、結合教學目標、妥善處理教學過程、完成教學目標。

(一)佈置預習、課前交流:

1、利用工具書、把不認識的字詞註上音並識記字形、字義。

2、劃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和不懂的地方、並思考爲什麼。

3、收集有關茅盾的介紹和白楊樹的圖片。

培養學生自覺學習語文的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爲課堂學習做準備。

(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由四大塊組成:

第一塊:導入新課。

出示白楊樹的圖片、簡要說一說畫中白楊樹的特點、並適當展開聯想、說說應用哪些詞形容白楊樹比較適合。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之上、自然地就過渡到茅盾先生在課文第五段對白楊樹外形描寫的學習、感受白楊樹的形態美、並指導朗讀。

第二塊:整體誦讀。

1、錄音範讀。根據錄音的朗讀特點、思考該怎樣讀、爲什麼要這樣讀、同時體會文中不同的抒情方式。

2、學生自由朗讀、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理出形象、並思考:作者對白楊樹還做了哪些描寫?然後分析問題、小組討論。

第三塊:問題點撥。

1、要求學生將第七段中四句反問句改成陳述句、能否調換位置、並比較、朗讀、感受白楊樹的內在美。並歸納出白楊樹的象徵意義。教師要介紹什麼是象徵、象徵與比喻的區別。再提問:文章第5節描寫白楊樹的外形特徵與象徵意義有無聯繫?學生自由朗讀、體會。明確、這是象徵的基礎。並進一步追問這外形的具體象徵意義。讓學生體會文章的層次美和象徵美。

2、請學生用上節課所學《海燕》的知識來解決問題:文章開頭對黃土高原的描寫以及最後對貴族化的楠木的描寫有何作用?並體會白楊樹的生活的環境美。

3、文章的題目是《白楊禮讚》、這裏卻寫了其他內容、是不是離題了。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這是託物言志的寫法。

第四塊:品讀賞析。

再次自由朗讀課文、採用“刪一刪”、“換一換等方法加以體會。用詞美:偉岸、正直、樸質、嚴肅;溫和;堅強不屈、挺拔。句式美:難道A;難道B;難道C;難道D。段式美:抑;揚。情感美:淺;深。象徵美:物;人;神。

第五塊:拓展延伸。

結合課文、仿寫抒情句:

1、當你在茫茫的竹林(深林、雪原、高原…)走過、難道……難道……難道……難道……

2、讓那些人們去讚美的牡丹、去鄙視這的蓮花我要高聲讚美蓮花!

(三)課外作業:

1、選擇課文中喜歡的語段熟讀並背誦。

2、就生活中的某種植物、學用象徵手法學寫一段話。

《白楊禮讚》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學情。

《白楊禮讚》具體編排在初中語文第六冊第二單元。從編者的意圖來看、本單元意在引導學生體會散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散文敘事、記人、寫景、狀物等靈活多變的寫法、進一步提高欣賞、寫作的能力。對於初中學生來說、閱讀、欣賞散文應着眼於散文所蘊含的情感、借鑑散文所運用的語言。《白楊禮讚》的語言很有特點、大氣磅礴、一氣呵成、尤其是反問、排比運用得極爲成功、值得反覆誦讀、這樣、才能更切實地感受到散文的藝術魅力。我校是一所普通的農村中學、學生的語文基礎比較薄弱、語言感悟能力較差。《白楊禮讚》是一篇文情兼美的好散文、對於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是有很大幫助的。

我的教學設想是、把本文的教學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通過朗讀、品析語言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初步理解文章內容及象徵手法。第二課時以討論和對比閱讀爲主、充分理解散文中的抒情和議論的特點及作用。本說案只說明第一課時。

根據以上教材分析、學情的把握以及教學的設想、我把第一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第一、引導學生進入散文的意境、領會文章所抒發的思想感情。第二、理解文章的象徵手法。第三、感受中華兒女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和意志。

這篇文章成功地運用了象徵手法、由物及人、託物言志、意蘊深遠。因此我把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爲通過朗讀理解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理解象徵手法的運用。考慮到初中生在理解象徵手法的運用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因此理解文章的象徵手法是重點也是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朗讀是十會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學習方法。新課標尤其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從而優化自身的綜合素養、據此、我準備採用朗讀式、討論式作爲主要教學方式。

遵循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發展爲主線的現代教學理念、根據目標和內容、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通過靈活多樣的朗讀、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把他們的主體意識培養起來、把他們健康的個性發展起來。當然學生纔是學習的主人、合格的教師不會把學生當作某種馴服的自然力來驅使、而是當作主體來看待。教學中我還會引導他們領悟和掌握學習的方法、鼓勵運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培養他們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基於以上考慮、根據教指導學、爲了學、服務學的基本思想、我準備用“配樂朗讀、整體感知和精讀品味、賞析深化”兩個步驟來達到教學目、這兩個步驟個相互緊扣、循序漸進、使教學達到最佳效果

三、說教學程序。

(一)配樂朗讀、整體感知。

按照這個思路上課開始、我便直接板書課題、對“禮”、“贊”進行釋義、並簡要地介紹作品的寫作背景。然後、我會對學生說:“白楊禮讚”猶如一首結構謹嚴、渲染得力、旋律激昂的抒情音樂小品。一般音樂作品總有一個主旋律貫穿其中、它有時略有變換、復沓重現、昭示着深化着主題。那麼、《白楊禮讚》的主旋律是什麼呢?下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課文朗讀錄音、在頭腦中展開聯想想象、用心去感悟、聽出“白楊禮讚”的主旋律來。

接下來、我便播放以鋼琴曲爲音樂背景的配樂朗讀錄音。列寧曾這樣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知識、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見、情感與知識的交流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通過配樂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爲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促進了學生的`理解、使之進入情境。這樣、我便能順利地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主旋律、初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了作者熱情讚美的感情基調。

學生的學習情緒調動起來後、我還會不失時機地提出問題、啓發學生思考、討論、從而進一步理解文章思想內容。我設置問題是:你能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用“作者讚美了……的白楊樹”的句式說一句話嗎?(以此引導學生了解白楊樹的特點。)在此基礎上追問:作者是從那些方面來讚美白楊樹的?通過啓發、點撥、討論後、讓學生明確作者是從生長環境、外部形象、內部氣質等方面來讚美白楊樹的。

(二)精讀品味、賞析深化。

1、學生自己揣摩3~5節。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給學生提供了獨立活動、獨立思考的機會。然後要求朗讀描寫白楊樹形美的段落。女同學讀第一層、要讀得清脆、柔美;男同學讀第二層、要讀得豪爽、有陽剛之氣。在哪裏分層、同學們自己去商量、怎樣才能讀出白楊樹的美、請大家自己體會。因爲這裏的層次很清晰、學生完成應該沒問題。之後再追問一下劃分的依據、使學生的邏輯思維再上升一個層次。

2、齊讀第7節、揣摩讀法。討論一組排比反問句的讀法。先要求把反問句改爲陳述句、然後去朗讀、看效果怎樣。再讓學生思考、四個問句能否調換順序。讓學生明白、這組排比反問句的意思是逐層深入的。之後再追問:文章的題目是《白楊禮讚》、這裏卻寫了其他內容、是不是離題了。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這是託物言志的寫法。這裏採用了象徵手法。教師簡要介紹什麼是象徵、象徵與比喻的區別。再提問:文章第5節描寫白楊樹的外形特徵與象徵意義有無聯繫?學生自由朗讀、體會。明確、這是象徵的基礎。並進一步追問這外形的具體象徵意義、形成板書。

3、引導學生品析“撲入”、“主宰”以及反覆句出現的“那”、“這”等詞的傳神之處、以及反覆句、排比局、比喻句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之妙。採用“刪一刪”、“換一換”等方法加以體會。

4、深情朗讀、課堂小結。爲了檢驗全體學生對朗讀技巧的掌握情況以及所定目標的完成情況、鼓勵學生對課文作小結、給學生提供一個充分表現自己才華的機會。然後教師提出朗讀要求、全體學生深情朗讀全文。

第八步、佈置作業、要求學生完成練習一、以及練習五。

四、板書設計。

環境

白楊樹是不平凡的樹外形

性格

本課板書設計的指導思想是內容和形式統一。設計的原則是:求實、求新、求精。

《白楊禮讚》說課稿 篇3

一、教材的處置

《白楊禮讚》是省編語文教材第四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單元的要求是懂得散文中抒情和討論的特點及其作用、初步學會利用這兩種抒發方法、提高寫作能力。這一單元要求是第三冊“散文中的記述和描寫”的深入。初中語文教學綱要要求、初中階段、學生學習古代文除“能體會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含意和作用、理解思想內容和文章思路”外、還應“具備必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和初步擁有觀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白楊禮讚》這篇散文以讚揚白楊樹的“不平常”爲抒情線索、運用象徵手法、託物言志、歌唱了全部中華民族發奮向上的精神、同時嚴格叱責了一些賤視大衆的固執分子。愛憎明顯、感情熾烈、有着一種特別的藝術魅力。尤其是它那純樸的語言、新鮮巧妙的構思、勝利地運用象徵、比方、排比等手法、更是令人驚歎。

我的教學假想是、把本文的教學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通過朗讀訓練、品析語言充分感觸作者的感情、初步懂得文章內容及象徵伎倆。第二課時以探討和對照瀏覽爲主、充分理遣散文中的抒懷和談論的特色及作用。本說案只闡明第一課時。

據此、我把第一節課的教學目的肯定爲:第一、引導學生進入散文的意境、懂得文章所抒發的強烈感情。第二、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及象徵手段。第三、感觸中華兒女樸質、剛強、力求上進的精神和意志。

這篇文章成功地運用了象徵手法、由物及人、託物言志、意蘊深遠。因此我把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爲理解象徵手法的運用、並由此入手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但初中生還是第一次碰到運用象徵手法的散文、因此它又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

二、說教法

這是一篇抒情散文、依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籌備採用創設情景、指導朗讀、品析語言等方法進行教學。

列寧曾非常強調情感對人的意識和邏輯思維的調節作用、他說:“不人的情緒、就素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諦的尋求。”由此可見、情感與知識的雙向交換是嚴密接洽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醞釀出一種與教學內容相干的情感與情感。如上課時、採取多媒體課件播放西北高原雄渾的畫面、播放白楊樹傲然挺破的雄姿、配樂朗讀、運用直觀形象的板書等等、以此增進學生的理解、使之進入情境。

當然、“文學的實質是始於情感而終於感情的。文學家把本人的感情表白出來、他的目標——不論是有意識仍是無意識的——老是要在讀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樣的感情作用的”。因而教讀這篇文章、除了創設情景外、還要通過領導朗誦、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活潑地再現作者的思維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述的景和物、人跟事、所傾訴的情和意、所闡發的哲理、叩擊學生的心靈、引起共識。

《白楊禮讚》一文構思奇妙、感情濃烈、要讓學生體會文中所抒發的誇獎之情、光靠讀還不夠、還要領導學生品析語言、品析文中重複句從“那”到“這”的變更、品析排比句、反詰句逐層擴大的象徵意蘊(能夠用調換的方式、換成陳說句加以領會)。還要品析“撲入”、“主宰”等傳神的詞語。

三、說學法

朗讀教學是一種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它與其他能力的培養相輔相成。對課文內容理解的透闢、朗讀能力傳情達意;對課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讀纔會有準確的語音、語速、音量;對課文的詞句熟習、朗讀纔會有正確的發音、停頓、重音。朗讀又是學習語文的傳統方法、也是審美傳情的極好手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實行朗讀訓練。

1、掌握基調

把握基調對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存在很主要的作用、所以要想讀出文章的內蘊情感、必需掌握文章的朗讀基調、引誘學生以作者之心感想熱忱謳歌的感情基調。

2、讀出感受

本文的朗讀基調確定當前、還要細心揣摩文章的思想、作者的情感、並由此取得自己的逼真感受。有了一定的感受、再去朗讀、通過有聲語言表現出自己的感受來、便會進一步加強對文章的理解。

3、讀出節奏

文章的節奏、包括語句的停頓、語速的快慢和重音的體現等、通過節奏的訓練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在訓練中、我先把停頓、語速和重音的個別法則告知學生、讓他們學會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本事。對某些特殊句式、如三個反覆句、一組排比反問句、則先讓學生討論其讀法、再去琢磨感受、怎麼讀才最可能體現出文章的感情。

四、說教學設計

首先、創設情景、導入新課。運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西北高原枯燥而無邊無垠的畫面、再接着播放白楊樹傲然挺立的雄姿。選用富於節奏變化的、雄壯的鋼琴曲作爲背景音樂。使學生的情感與作品的情感踊躍融合、發生強烈而深沉的情感反映。

第二步、配樂默讀、激發興致。通過配樂誦讀、把無聲的文字變爲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惟感情、以情豪情。

第三步、課堂發問、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我所設置的問題是:你能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用“作者讚美了……的白楊樹”的句式說一句話嗎?例如、“作者讚美了力爭上游的白楊樹。”……學生會很快找出並說出良多句子、以此瞭解白楊樹的特點。在此基本上追問:作者是從那些方面來讚美白楊樹的?學生討論後可以曉得、是從成長環境、外部形象、內部氣質等方面。

第四步、指導朗讀。重點指導第二節、學生自己揣摩3~5節。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給學生提供了獨立運動、獨立思考的機會。

然後要求朗讀描寫白楊樹形狀美的段落。女同學讀第一層、要讀得清脆、柔美;男同窗讀第二層、要讀得豪放、有陽剛之氣。在哪裏分層、同學們自己去磋商、怎樣才幹讀出白楊樹的美、請大家自己體會。由於這裏的層次很清楚、學生完成應當沒問題。之後再追問一下劃分的依據、使學生的邏輯思維再回升一個檔次。

第五步、齊讀第7節、揣摩讀法。討論一組排比反問句的讀法。先要求把反問句改爲陳述句、然後去朗讀、看後果怎樣。再讓學生思考、四個問句是否更換順序。讓學生明確、這組排比反問句的意思是逐層深刻的。之後再追問:文章的標題是《白楊禮讚》、這裏卻寫了其餘內容、是不是離題了。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這是託物言志的寫法。這裏採用了象徵手法。先生扼要先容什麼是象徵、象徵與比喻的差別。再提問:文章第5節描寫白楊樹的形狀特徵與象徵意義有無聯繫?學生自在朗讀、體會。明白、那是象徵的基礎。並進一步追問這形狀的詳細象徵意思、構成板書。

第六步、品析語言、深化理解。引導學生品析“撲入”、“主宰”以及反覆句呈現的“那”、“這”等詞的傳神之處、以及反覆句、排比句、比喻句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之妙。採用“刪一刪”、“換一換”等方法加以體會。

第七步、密意朗讀、課堂小結。爲了測驗全部學生對朗讀技能的把握情況以及所定目標的完成情形、激勵學生對課文作小結、給學生供給一個充分表示自己才幹的機遇。而後老師提出朗讀要求、全體學生蜜意朗讀全文。

第八步、安排功課、請求學生實現訓練一、以及訓練五。

《白楊禮讚》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白楊》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走進西部”的第三課。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把握主要內容、聯繫上下文、體會優美的語言和含義深刻的句子、想想這樣寫的好處。草原這課的重點是體會優美的語言、本課的重點就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文章以白楊爲線索寫了在通往新疆的火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着車窗外的白楊展開討論的事。作者借白楊熱情謳歌了邊疆建設者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選編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繼續學習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理解含義深刻的語句。二是體會課文是怎樣借物喻人。三是加深對西部的瞭解。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將本課教學目標確定爲:

1、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新、撫摸”等詞語;體會借物喻人的寫法。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3、抓住重點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願。

重點:通過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在品質;

難點:體會寫法、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

二、說學情

學生進入五年級下學期的學習、已經能抓住課文主要內容、通過找重點句來理解課文、初步有了朗讀、想象能力、但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所蘊涵的道理還有一定的難度、老師應該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及個別差別、有的放矢、讓每名學生在本節課各有所獲。

三、說教法

根據學情我特制定本文教法如下:

1、讀書指導法: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用多種形式誦讀課文、從讀中學、從讀中悟、讓學生在讀書聲中理解課文內容、受到優美文字的薰陶。

2、談話法:在教學過程中、多次採用談話法、讓學生自主討論、彙報自己的收穫。

3、直觀演示法:在教學過程中、出示白楊樹圖片、直觀形象的展示、有且於學生對白楊樹特點的理解。

四、說學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五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自讀自悟法、朗讀感悟法、圈點批註法、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五、教學程序

根據以上內容、我將本課的教學過程分爲以下幾個環節: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細讀課文、感受風景美與人情美;

(四)總結拓展:

〈一〉談話激趣。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在課堂教學中、要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首先要抓住導入課文的環節、一開始就能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開課之初、通過談話的方式、問學生“在廣袤的大西部生長着一種生命力極其、頑強的樹、你們知道這是什麼樹嗎?”(板書課題)然後讓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白楊樹的資料。通過師生的談話、激發學生了解白楊樹的興趣、做好學文的情感鋪墊。

〈二〉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語言課程標準》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貫串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

因此、教學中首先出示生字。書寫上的疑難字“疆”、“陷”。

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才能正確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因此讓學生選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思考:課文按什麼順序寫?寫了什麼事?理清文路爲下一步的學習埋下伏筆。

〈三〉細讀課文、體會情感。

本課的重點和難點都在這一環節、所以我分了以下幾步完成教學任務:

(一)體會白楊樹特點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就引導學生鑽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這一環節我首先提出主線問題:

1、默讀課文、用“——”畫出描寫白楊樹特點的句子、並將自己的體會在旁邊做上批註。課程標準要求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在此環節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進行“圈畫批註”。如:重點詞語、動作、外貌、神態、語言、心理等描寫、批註可以一兩個詞即可。

2、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所以在彙報環節、引導學生抓住“高大挺秀、從來、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等重點詞語理解白楊樹“高大”“筆直”外在特點。進而從這些外在特點體會它“忠誠無私、盡職盡責、不怕困難和堅強執著”內在品質。這樣本課的重點也就突破了。最後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白楊樹特點的這段話。通過恰當的語氣語調朗讀、表現出自己對作者及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

(二)體會人物的特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因此教學時我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學習、討論:爸爸和白楊有什麼相似之處?爸爸只是在說白楊嗎?爸爸沉思些什麼、爲什麼嘴角會露出微笑?找出課文的有關詞句加以體會。

引導學生理解邊疆建設者也要有忠誠無私、盡職盡責、不怕困難和堅強執著的品質、這與白楊樹的內在品質不謀而合。爸爸讚美白楊樹、實際也是在讚美邊疆的工作者。從而領悟託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寫法。這樣“體會寫法、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這個難點也突破了。有了上述鋪墊、理解了課文最後一句的含義、小白楊迎着風沙成長起來、想到孩子在父輩的影響教育下、也一定會像小白楊樹那樣在邊疆茁壯成長。最後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全文、使人物形象鮮活起來、進一步體會人物的精神、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

〈四〉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本文作者運用託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寫法通過寫白楊樹的品質來讚美邊疆建設者、並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夠成爲邊疆建設者。

孩子寫一寫“我心中的白楊”、讓學生把所思所感表達出來、由讀到寫、讀寫結合有利於遷移內化所領悟的寫作方法、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

《白楊禮讚》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白楊禮讚》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文章借讚美“西北極普通的”白楊樹,揭示了白楊樹所象徵的當時抗日軍民的頑強意志和鬥爭精神,抒發了對白楊樹由衷的讚美之情。

二、說學情

孔子施教,各因其材。瞭解學情,可以幫助我們的教學更有針對性。本階段的學生已經有一定的感知,欣賞能力,能夠自主梳理課文情節。但本篇文章,距今時代久遠,要深入瞭解課文內涵比較困難。

三、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針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依據語文課程標準,我對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的設計如下: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託物言志,象徵手法在文章中的運用。

2.理解作者抒發的感情,由白楊樹體會中華兒女的質樸、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和意志。

其中教學重點是理解託物言志的寫法體會白楊樹的象徵意義。教學難點是體會作者抒發的感情,瞭解本文由景及樹,由樹及人的思路。

四、說教法學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需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爲了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將採用語句品析法、示範朗讀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和交流討論進行學習。

五、說教學過程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分爲兩個課時,第一課時通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理清文章結構,爲第二課時夯實基礎。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語文課程應該通過優秀文化的薰陶感染,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因此,上課伊始,我會利用“誰是最可愛的人”這一節目,引導學生分享課前蒐集的感人事蹟。我們中華兒女向來無私無畏,由此導入《白楊禮讚》。本環節的設計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爲目的,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

2.反覆朗讀,體會情感。

首先,我將利用多媒體播重點段落的朗讀錄音,指導學生體會句子的語氣和語調,邊讀邊勾畫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

其次,我將組織學生兩兩一組閱讀自己勾畫的句子,體會文章內容,之後請學生進行朗讀展示,並談一談自己對這些句子或者詞語的感受,以加深對人物的理解。

3.品詞悟情,探究主旨。

我將引領學生帶着問題再次瀏覽課文,邊讀邊思考多媒體上的兩個問題,文中說白楊樹是“極普通",卻又是“不平凡"的樹,矛盾嗎?爲什麼?

我會引導學生再次走進課文,通過朗讀來領悟明確答案。

在此基礎上,我將順勢提出第二個問題,文章是怎樣揭示出白楊樹的象徵意義的?這是本節課的難點,我將組織學生四人爲一小組進行討論交流,我也將巡視其中做適時的點撥指導,並必將就此展開討論,最後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如我會引導學生分析文中四個反問句的意思,反覆朗讀,體會語氣,體會作者由淺入深的強烈情感;引導學生分析“不想到”、“不聯想到”、“不更遠一點想到”等詞語反映了一層比一層深的含義,進而明確作者由樹到人,再到精神意志,一步步揭示出白楊樹的象徵意義的描寫手法。

六、拓展延伸,情感昇華

此時我會播放《抗日戰爭》中有關軍民互助的影視片段,之後讓學生以xx禮讚爲題,說一段話,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更能讓白楊樹般堅強不屈的的精神永駐學生心中。

七、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我會引導學生從知識技能、情感多方面來談一談本節課自己的收穫,並佈置如下作業,請你運用象徵手法,以禮讚不平凡之人爲題寫一篇小短文,300字左右。

最後說一說我的板書,本節課我將採用多媒體與黑板板書相結合的形式,多媒體展示重點句子以及視頻,黑板板書設計如下。這樣的板書簡介明瞭,重點突出,便於學生理解。

尊敬的各位評委,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您的聆聽。

《白楊禮讚》說課稿 篇6

一、初中語文大綱要求:

根據初中語文大綱要求,初中階段,學生學習現代文除“能領會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理解思想、內容和文章思路”外,還應“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和“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二、教材地位、作用的確立:

《白楊禮讚》所在的這一單元是散文單元,本單元目標:

1、欣賞所選的散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習散文敘事、記人、描景、狀物的寫法。

3、品味文中精妙的語言。

《白楊禮讚》這篇散文以讚美白楊樹的“不平凡”爲抒情線索,運用象徵手法,託物言志,歌頌了整個中華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同時嚴厲斥責了一些賤視民衆的頑固分子愛憎分明,感情熾熱,有着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尤其是它那質樸的語言,新穎巧妙的構思,更是令人讚歎

三、學生情況分析:

新課標提倡以學生爲學的主體,課堂上主張“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對學生現狀的分析必不可少《白楊禮讚》面對的學生羣體是一羣13歲左右的少男少女,他們成長在豐衣足食的年代,受經歷和知識水平所限,對本文中作者要表達的深層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難度,而且學生羣體中按學生能力區分又有幾個不同層次,所以老師必須靈活設置教學過程,精心安排問題,做到兼顧全體——“優等生吃好,中等生吃飽,次等生吃了”對於簡單的問題,由全體學生同步完成;稍難的學生間討論,教師點撥;難點的則在教師的啓發下進行探討

四、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難點的確立:

根據以上對對教材和學生情況的分析,將本課教學目標定位爲:

知識目標:

1、瞭解白楊樹的生活環境和形狀姿態、風格品質。

2、理解白楊樹的象徵意義。

3、體會本文的陽剛、雄壯之美。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概括、歸納能力。

2、培養學生聯繫實際,給身邊景物賦予象徵意義的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中華兒女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和意志。

學生是學習的主題,在向學生傳播知識的同時,應考慮到教學對象原有的知識基礎,有針對性確立重、難點。

重點:

1、理解抒情與描寫、議論的關係(本單元的編排是爲了讓學生進一步瞭解散文中的抒情,議論、記敘、描寫的特點及其作用,提高閱讀能力,同時提高寫作能力)

2、環境描寫對錶現白楊樹的作用(文章第二段環境描寫,從結構上看,似有扣題不緊之嫌,從內容上看僅僅理解爲白楊樹的出現做鋪墊也顯得有些膚淺爲了讓學生理解這段對烘托白楊樹形象的作用,需要加以重視,因此定位爲教學重點)

3、文章第五段對白楊樹的外形到內神的精心描繪是託物言志的基礎,第七、八段是作者思維發展飛躍,由物到人的聯想過程,象徵手法在這裏得以完成,故這兩部分是全文的重點。

難點:象徵手法的理解其中第八段象徵手法的理解,由於學生對散文接觸不多,知識能力侷限大,思維方式比較單一,要引導他們認識這些難度較大因此定爲難點。

如何突破重點難點,有效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就要制定合適的科學的教學方法。

五、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運用:

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引導及教材是學生感知和觀察的對象,學生通過教師適時、恰當的引導講解和教材所展示的內容經過思考獲得對客觀世界的認識這種觀察與思考是有計劃、有目的的積累思維過程,是一種“思維知覺”,也決定了教學過程必須遵循“雙主原則”。

本文思想內容深刻豐富,謀篇佈局苦心經營,抒情方式靈活多變,用詞造句精緻講究,是一篇散文精品,具有代表性和典範性鑑於上述原因,教學本文的指導思想爲:創設情境,引起學生有意注意;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討論;激發學生思維,熱情參與。

具體作法:

1、運用多媒體輔助手段,通過視覺、聽覺的感知,促進思維,帶動對內容的理解。

2、採用截取中間的辦法,以突破重點爲契機,帶動全篇的學習。

3、採用摘錄、朗讀、討論、比較等方法使學生動腦動手。

六、學法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葉聖陶先生指出:“教師之爲教,不在全盤授與,而在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苦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深,乃爲善教者也”對於我們的學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顯得異常重要,這是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因此,本節課十分注重以下幾點:

1、用普通話準確地有感情地朗讀。

2、學習運用摘錄的方法。

3、學會運用替換法。

4、學習討論、歸納、總結的方法。

以教師的教法,指導學生的學法,讓學生以後遇到此類問題,會運用朗讀、質疑、討論、比較等方法解決問題。

七、教學程序:

預習新課:①、字詞方面的知識掌握②、課文背景的瞭解③、教材內容的熟悉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感受作者的創作思想)

2、課文分析。

(1)解題:何爲禮讚?(要求學生在相互討論的基礎上,各抒己見,並達成共識:表示崇敬和讚美)

(解題,一方面爲了讓學生初步把握本文的感情基調,另一方面爲了營造民主、平等、和諧、自信的教學氛圍,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2)結合預習,並速讀課文,整體感知,思考討論下列問題:

①爲什麼白楊樹值得崇敬和讚美?(因爲白楊樹不平凡)

②白楊樹的不平凡體現在哪些地方?(它的外在形態和內在氣質)

③課文哪個段落重點描寫白楊樹的外在形態和內在氣質?(第五自然段)

(這些問題的設置,關鍵在於讓學生明確本文的抒情線索——讚美白楊樹的不平凡,並初步感受白楊樹的不平凡之處通過速讀回答問題,不僅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而且教給學生一種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

(3)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觀賞白楊樹的插圖,同時播放第五自然段錄音,並要求在不看課文的情況下,摘錄有關白楊樹外在形象特徵的詞

(本環節的設置,是讓學生利用視覺、聽覺功能,變文字爲圖像,走入課文的情境之中這一變式處理不僅爲了激發興趣,使學生切實感受白楊樹的形象特徵,還訓練學生快速地把握重點的能力同時教給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聽課文錄音的方法,養成不動筆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4)分析白楊樹外在形象和內在氣質。(結合屏幕上白楊樹的插圖)

①課文抓住白楊樹哪些外部形態描寫的?(幹、枝、葉、皮)

②分別抓住什麼特徵進行描寫?根據摘錄的詞句及課文中的詞句,找出重點詞語(幹:筆直,絕無旁枝;枝:筆直,緊緊靠攏;葉:片片向上;皮:光滑,淡青色,有白色暈圈)

③又是如何描寫白楊樹的內在氣質的?(倔強挺立,不折不撓)

④從它的形象、氣質,我們感受到這是怎樣一種樹?(力爭上游的樹)

⑤力爭上游是何意?運用什麼修辭手法?(努力奮鬥,爭取先進,這裏形容白楊樹奮發向上的精神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

(對於這段內容的學習,在前面摘錄的基礎上,結合白楊樹的插圖,形象、直觀地理解白楊樹的外在形象和內在氣質,並能感受到白楊樹的不平凡和白楊樹蘊含的意義)

(5)分析白楊樹的生長環境

由“這樣不平凡的白楊樹生長在哪裏?”一問轉入到分析白楊樹的生長環境(即黃土高原)部分的內容,並放映有關黃土高原的圖片要求一朗讀較好的同學朗讀此部分內容,其餘同學觀看畫面並思考下列問題:

①黃土高原具有什麼樣的特點?摘錄關鍵詞。(黃綠錯綜,無邊無垠,坦蕩如砥)

②從環境描寫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黃土高原壯美的景色是如此不平凡,作者爲何着意描寫高原?(用雄壯、偉大的黃土高原正面襯托白楊樹的“不平凡”;用單調的黃土高原反面襯托白楊樹的“不平凡”;是爲了給白楊樹的出現設好背景,是不平凡的環境培育了不平凡的白楊樹)

③運用的表達方式主要有哪些?這是哪種抒情方式?(描寫、抒情相結合,這是借景抒情主要採用了描寫的方式,描繪西北高原“雄壯”、“偉大”的景色,描繪白楊樹“傲然聳雲”的英姿,這些描寫包含作者強烈的感情:讚美不平凡的高原和不平凡的白楊樹)

(本班學生朗讀,可產生一種親切感讓其餘學生邊聽邊觀賞黃土高原雄偉、壯美的景色,展開聯想的翅膀,想象黃土高原壯美的環境中那些傲然聳立的白楊樹的形象,從而進一步理解白楊樹的不平凡,理解借景抒情的寫法)

(6)分析課文七、八兩自然段,理解白楊樹的象徵意義

①作者寫黃土高原的景色,讚美白楊樹不平凡的外在形象和內在氣質,僅僅是爲了讚美白楊樹嗎?(讚美白楊樹,更是爲了讚美像白楊樹一樣的人)

②討論分析“樹中好女子”和“樹中的偉丈夫”的含義。(前者指婀娜多姿的秀麗美,後者指高大雄偉的陽剛之美)

③作者欣賞的白楊樹具有哪種美?這是什麼方法?(陽剛美;欲揚先抑或先抑後揚)

④作者對兩種美的表述主要運用了哪種表達方式?屬何種抒情方式?(議論;融情入理)

(此問題的設置,是要學生明白抒情和議論的關係就表達方式而言,此處主要運用了議論這種方式,但在議論過程中,飽含了作者對白楊樹的讚美之情,故此種抒情方式爲融情入理)

⑤理解白楊樹的象徵意義

A、用“替換法”:理解反問句的作用。(如改爲陳述句,與原句進行比較,語氣就軟得多了反問句寓答於問,以反問的形式表達肯定的意思,就更加肯定有力,加強語氣)

B、理解白楊樹的象徵意義,這組反問句的意思是怎樣逐步加深的?(由樹及人的過渡—→從氣質出發,點明象徵北方農民—→由形象進行聯想,指出象徵在敵後堅強不屈守衛家鄉的哨兵—→從品格出發,象徵意義由具體的“人”上升成爲整個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C、理解“不想到”、“不聯想到”、“不更遠一點想到”這些語句的作用(這些詞句提示內容一層一層擴展深化,一句比一句迫近主題思想)

D、有感情地朗讀反問句,再深刻感受句子所蘊含的感情和意義。

E、齊聲朗讀第八自然段,明確主要內容及抒情方式。(直接點明作者讚美白楊樹的原因,使文章題意更明確抒情方式爲融情入理)

(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是個難點,所以在授課時,主要採用討論法、替換法及有感情朗讀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學會概括和歸納而對“欲揚先抑”方法的理解,重在引導理解白楊樹的象徵意義,重在找出白楊樹和北方的農民、守衛家鄉的哨兵及整個民族的精神和意志的共同點,讓學生在特定的聯繫中,深刻體會白楊樹的象徵意義)

F、學了課文的寫法,同學們能不能也在日常所見景物中尋找一個對象,賦予象徵意義,使它從平凡到不平凡。

3、課堂小結。(屏幕顯示)

(1)讚美白楊樹的不平凡是本文的抒情線索。

(2)運用象徵手法,託物言志是課文顯著的特點。

(3)運用多種抒情方式:借景抒情、融情入理。(抒情、描寫、議論的關係)

(課堂小結有利於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進行全面、系統地梳理、掌握)

4、佈置作業。

(1)根據各自的學習需求,背誦有關段落。

(2)在記敘、描寫的基礎上,運用議論和抒情的表達方式寫一個片段,內容不限,字數200字左右。

(作業1: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主動性,加強語言的積累作業2:培養學以致用的能力,提高寫作水平)

(說明:因利用多媒體教學,板書分散在各個片斷中,故板書不再列出)

本節課教學,我沒有改變常規的各個環節,各項設計是符合學生認識規律的,能夠充分發揮了他們課堂學習的積極性,預計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白楊禮讚》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白楊禮讚》是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二篇文章。本單元是以“詠物抒懷”爲主題。《白楊禮讚》是茅盾的一篇散文,本文以讚美白楊樹的“不平凡”爲抒情線索,運用象徵手法,託物言志,歌頌了整個中華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同時嚴厲斥責了一些賤視民衆的頑固分子。愛憎分明,感情熾烈,有着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本文語言質樸、構思新穎並運用了象徵、比喻等手法。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對於7-9年級的閱讀要求中有一條是“在閱讀中瞭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本文是集抒情和議論爲一體的文章,正好適合初中生學習。根據課文的地位和課標的要求我爲本文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能正確讀寫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詞,瞭解本課寫作背景和有關作者的文學常識;引導學生進入散文的意境,領會文章所抒發的強烈感情。能力目標: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及象徵手法。情感目標:感受中華兒女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和意志。這篇文章成功地運用了象徵手法,由物及人,託物言志,意蘊深遠。因此我把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爲理解象徵手法的運用。教學難點爲指導學生體會文章中的語言美、意境美,感受文章所要表達出得精神。

二、說學情

學生在初一的一年學習中主要注重培養了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初二在此基礎上增加閱讀量,並注重對學生語感的培養。《白楊禮讚》是一篇文情兼美的好散文,對於培養學生的語感是有很大幫助的。語感是對語言的敏感性和領悟力,是實際運用語言的文字的一種基本能功。

三、說教學方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

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

1、講授法,運用講授法教師可以系統的傳授知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2、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這種教法可以精心設計活動,以探究、體驗和發現爲核心,注重啓發性和趣味性,着力體現課標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這一理念,還給學生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提問權和評價權。

3、情讀體驗法個性化的朗讀展示學生個性化的理解,可以是情感認同之後的屬於自己的獨特理解。和學生一起與課文對話,和學生一起在知識中詩意的安居,一起體驗。

4、朗讀法,本文作爲一篇散文,能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四、說學法

“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本文的教學過程中,要重視自主學習,貫徹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其中,討論法很重要,討論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教材的重點和疑難問題進行集體討論以求明確重點,解決疑難。這種教學方法的最大特點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養成當衆說話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

1、導入。我打算以圖片導入,出示一張在高原上的白楊樹圖片和一張在江南的楊柳圖片,讓同學們挑喜歡的一張,說爲什麼喜歡,在不同的回答中突出白楊樹的筆直向上,導入到對白楊樹另一種美的讚美。

2、整體感知。播放課文的範文朗讀,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畫出每段的關鍵詞句,理清文章脈絡,把握文章的整體風格,在範文朗讀結束後讓學生試着劃分文章段落,總結個段落的大意。

3、研讀賞析。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接下來讓學生分組朗讀,一起找出課文中描寫白楊樹外表的詞和句子,總體感受白楊樹的形態和生存環境。在學生朗讀到文章的第五段時,討論感受白楊樹的外表,感受它的形體美。接下來以問題“作者在文中還有哪裏是描寫白楊樹外表的?”引入第7小節,先有學生默讀,自己感受,課標中對默讀有規定“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鐘不少於500字”,在學生默讀完了後,提問“文中的反問句可不可以改爲陳述句,爲什麼?”讓同學們在分好的組裏討論,總結出自己的答案,這裏就可以體現課標中“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然後,讓同學們一起朗讀第7小節,在比較和朗讀的過程中體會白楊樹的內在美。接着問學生“讀到這裏,難道同學們還覺得本文僅僅是寫白楊樹嗎?”

引出象徵這個寫作手法並解釋。再根據第7小節的朗讀,讓同學們思考白楊樹象徵的是什麼?兩者有什麼是相同的,這樣寫是反映了什麼?可以讓同學們自由討論並回答,老師總結白楊樹象徵着中華兒女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和意志,讓同學們銘記於心並且努力學習這樣的精神,將這種精神發揚光大。

4、課外拓展。尋找其他運用象徵手法的文章供學生欣賞,進一步加深對象徵手法的理解。

5、佈置作業。選擇一樣事物運用象徵手法寫一段短文。

6、板書設計。

白楊禮讚

茅盾

(雄壯、偉大)生長環境、農民(質樸、嚴肅、堅強)(力爭上游)外部形象、白楊樹———(象徵)———人哨兵(傲然挺立)(倔強挺立)內部氣質(託物)(言志)精神和意志(團結、上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