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小班語言說課稿

小班語言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9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語言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語言說課稿

  小班語言說課稿1

大家好!我是路幼兒園小二班的語言老師李巧鴿,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班語言故事活動《水果屋》。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目標、說重難點、說教法學法、說活動準備、說教學過程及設計亮點七個方面來進行我的說課活動。

一、說教材

《水果屋》選自鳳凰小康軒教材小班上冊“多彩的秋天”主題教育活動中的一則以看圖說話爲主的故事活動。講述了秋天裏,熊媽媽和熊寶寶一起來到果園裏摘了很多水果,並用水果搭成了一座漂亮的小屋這樣一則故事。故事語言簡煉優美,情節生動有趣,不僅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也符合其發展水平和認知能力,同時故事本身豐富的想象性色彩能將幼兒帶進充滿童趣和美的世界,有利於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二、說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導向作用。《綱要》語言領域中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是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的環境。因此,我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目標的三個層次,我爲本次活動制定了以下的目標:

1、認知:嘗試學習用“紅紅的xx,黃黃的xx,綠綠的xx,紫紫的xx”等來描述自己看到的水果。

2、能力:初步熟悉故事,在老師的幫助與引導下,願意說出自己的想法。

3、情感: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活動的快樂。

三、說重點和難點

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活動目標,

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會用形容詞描述自己看到的水果。

對於突破重點所採用的方法: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以故事爲線索貫穿始終,引導幼兒大膽參與活動,從而輕鬆學習;

活動難點定位於:在老師的幫助與提示下,願意說出自己的想法。

對於突破難點所採用的方法:爲幼兒設置情景氛圍,讓幼兒更快的投入,並一直以積極的態度參與,敢於表現、樂於表現自己,使孩子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豐收的喜悅,並在親身體驗中能想說、敢說及敢做。

四、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因此,本次活動採用的教法有:

1、情景教學法:根據故事內容,爲幼兒創設情境,帶幼兒參觀PPT裏的果園,讓幼兒在參觀果園時說一說自己所看到的,給幼兒一個想說、願說、喜歡說的情景,使幼兒彷彿置身於真實的環境中,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2、課件演示法:幼兒通過觀看多媒體課件《水果屋》發展孩子的觀察力,激發孩子的熟悉故事的能力。

3、講述法

在活動中運用多媒體教學,分段講述故事,適當的問題有助於活躍幼兒的思維,有利於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展智力,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和較好的語言習慣。

(二)說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體,根據教材內容和幼兒年齡特點,緊緊圍繞活動目標,創造適宜的條件讓幼兒在認知能力動手能力上得到提高。主要運用方法有:

1、多種感官參與法

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因此,我在活動中引導幼兒眼看(觀察)、耳聽(傾聽)、腦想(想象)、學一學、說一說、做一做等多種方式來獲得知識體驗,重點引導幼兒注意傾聽,發揮想象、大膽表述及表現。

2、體驗法

心理學家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我在活動中就採用了體驗法,以故事情節貫穿整個活動,讓孩子們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去體驗自己或別人的想象結果。

3、遊戲法:遊戲是幼兒活動的基本方法。通過遊戲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在遊戲中使幼兒進一步瞭解水果、認識水果。

五、說活動準備

爲了此次活動的組織符合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的協調統一,寓教育於生活情景遊戲之中。我做了以下準備:

1、多媒體課件:爲了讓幼兒更專注地理解故事的內容,融入到故事優美的意境中去。

2、水果圖片(紅色的蘋果、黃色的梨、綠色的西瓜、紫色的葡萄等)若干。

3、玩具小推車一輛、《去郊外》一首歡樂的音樂。

4、水果實物(葡萄、梨子、蘋果、桔子、香蕉)若干。

六、說活動過程

根據小班的教學大綱,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讓幼兒在“看看、想想、聽聽、說說、玩玩”的輕鬆氛圍中掌握知識,我設計了以下的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興趣導入

聽《去郊外》音樂入場。今天李老師要帶着我們小二班的小朋友去果園參觀好不好?(好),快看,我們到了,果園裏有什麼水果呀?(幼兒自由說)設計意圖:爲了給孩子創設一個想說、願說、喜歡說的的情景,給孩子足夠的時間讓孩子說一說自己看到的水果。

那下面請我們坐下來仔細地看一看,我們看一看果園裏都有什麼水果呀?(給孩子充足的談話時間)請小朋友來說一說。(請2—3名幼兒)

你看的真仔細,真棒!

設計意圖:一是爲了激發孩子們的興趣,而是爲了突破本節活動的重點。

(二)熟悉故事

1、學說短句。出示豐收果園的課件,讓幼兒觀察,結合着幻燈片採用不同的方式練習說“紅紅的蘋果;黃黃的梨;紫紫的葡萄;綠綠的西瓜”。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爲孩子營造想說敢說的氛圍,讓孩子通過自己的觀察說出水果的名稱,既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語言教學的目標又增加孩子的信心。

2、講述故事。結合課件,理解故事。

(1)師幼共同講述故事

出示果園PPT,緊接着我會這樣問:果園裏到處都有水果,那猜一猜,這是誰的果園呢?通過提問激起孩子聽故事的興趣。

秋天到了,熊媽媽的果園長滿了紅紅的蘋果,黃黃的鴨梨,紫紫的葡萄,小熊真高興呀!這麼多水果一下子吃不完怎麼辦?

(2)思考:這麼多水果,一下子吃不完,怎麼辦?誰能幫幫小熊想想辦法?小熊和熊媽媽有什麼好辦法?

讓幼兒自己想辦法,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

(3)結合課件,講述故事。

小班幼兒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的,呈現故事課件,能更好地幫助幼兒記憶,鞏固對故事的理解。

(4)提問:剛纔我們講了一個好聽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什麼?是誰用水果搭成了一座漂亮的小屋啊?最後又怎麼辦呢?

通過這一系列的問題,檢驗幼兒聽的是否認真。

3、整體感知。

結合故事動畫完整欣賞故事,加深對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三)拓展延伸

1、遊戲:水果魔術。

(1)教師示範變魔術我會這樣說:果園裏有好多水果呢,看,這是什麼水果?老師把它貼到身上,我變成紅紅的蘋果啦。

(2)孩子們進行水果魔術遊戲。

(3)小朋友們互相說一說自己變成什麼水果寶寶了。

設計意圖:遊戲是孩子的生命,在活動中融入遊戲,能讓孩子由被動地接受變成主動地學習,在遊戲中鼓勵幼兒用所學的短句來表達自己的想法,也是爲檢驗孩子本次活動的效果,而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

2、品嚐水果

我會這樣說:今天小朋友表現的非常好。李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一些禮物,小朋友們,閉上小眼睛,一、二、三,你看,這是什麼?(教師推水果小推車)小朋友們想不想品嚐這些水果呀?那小朋友和李老師一起去品嚐這些水果吧?走嘍,我們一起去品嚐水果嘍。(跟客人老師再見)

最後我以熊媽媽的禮物結束本次活動。讓幼兒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活動的.快樂。

六、設計亮點

1、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情景教學法、課件演示法、講述法、提問法、遊戲法等教學方法。

2、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爲主體,幼兒在看看、想想、聽聽、說說、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

  小班語言說課稿2

一、說教材

《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優秀的文學作品不僅能使幼兒感受到語言的優美,也能夠使幼兒體驗到作品所傳遞的情感。

《親親長頸鹿》這個故事選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並喜歡的小兔子和長頸鹿爲主角,講述了一個長頸鹿阿姨助人爲樂的故事,之所以選擇這個故事是因爲:

1.生動有趣、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故事以小白兔和長頸鹿爲主角,生動有趣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2.現實的需要

首先,小班幼兒年齡正處於皮亞傑所說的“自我中心”的階段,容易以自我爲中心忽視他人的看法。其次,現在的小朋友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容易缺乏友愛互助的品質,在幼兒園裏,很多孩子就不懂得要主動幫助別人,因此需要讓幼兒體會到助人爲樂的快樂,讓他們明白幫助別人是一種美德。

基於以上這兩個原因,我選擇了《親親長頸鹿》這個故事。

二、說學情

首先,喜愛遊戲是幼兒的天性。高爾基曾說過:“兒童通過遊戲能夠非常簡單、非常容易的去認識周圍的世界。”《綱要》也提出遊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形式,各種活動的開展要以遊戲的形式爲依託。其次,小班幼兒年齡在4歲左右,正處於角色遊戲的高峯期,他們對角色遊戲特別感興趣,平時總喜歡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但是由於詞彙貧乏,幼兒在遊戲中想說又不會表達,即使說了也很難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完整。因此,我想通過這個活動,不僅讓幼兒體驗遊戲的樂趣,也給幼兒營造一個寬鬆自由的氛圍,給幼兒提供一個自由表達的機會,讓幼兒在遊戲中潛移默化得獲得發展。

三、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認知上:在遊戲情景中理解故事內容,加深對整個故事的認識。

2、能力上:積極參與故事情節的討論,願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情感上:體驗友愛互助給大家帶來的快樂。

四、教學準備

《綱要》指出:“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爲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爲了更好得實現活動目標,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物質上的準備

我給小朋友們準備了小兔頭飾,衆所周知,小班幼兒的角色意識還不強,通過給幼兒佩戴相應的角色頭飾,能夠讓幼兒更好的進入角色;根據故事,我佈置了小河、森林等情境以及道具長頸鹿,通過情境的創設,有利於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歡快的音樂,音樂有利於烘托遊戲的氛圍。

2.知識經驗上的準備

在之前的活動中,幼兒已經先認識了長頸鹿,並對長頸鹿的基本特徵有了一定的瞭解。

幼兒練習過爬及滑這兩個基本動作。

五、重點、難點

目標中提到:在遊戲情景中理解故事內容,體驗友愛互助帶來的快樂。體驗故事所要傳遞的情感是本次活動的教學重點。

3—6歲是幼兒語言學習的關鍵期,小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強,很多時候雖然心中有很多想法可是卻不能完整表達出來,根據幼兒實際的語言發展情況,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能夠用比較完整的句子大膽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六、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爲:“學習者,同時開放多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主要運用了情境教學法、角色遊戲法、體驗法。

1.情境教學法:以往的語言活動多是用圖片來進行故事教學,本次活動則是根據故事內容,爲幼兒創設情境,使幼兒就彷彿置身於故事中的情境一樣。情境教學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即幼兒需要在體驗中學習,通過體驗,幼兒能更加深刻的瞭解整個故事的情節。如小兔子馬上要去參加演出了,又過不了河,這讓幼兒覺得多麼着急啊,幼兒這時候就成了故事中的主人公,他們會開動腦筋想出各種方法過河。當他們真正過了河,那種愉悅的心情是難以言說的。

2.角色遊戲法:角色遊戲是幼兒非常喜歡的,特別是善良、可愛的兔子形象,深受小班幼兒的喜歡,讓他們自己來扮演這一角色,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3.提問法:這是語言活動中最常用的方法,但又是最難以用得好的方法。因爲在以往的語言教學中總是先講完故事再進行提問,這樣的提問方式是回憶式、封閉式的,在此次活動中我儘量改成啓發式、開放式的提問。如小兔子應該怎樣過河呢?我們該怎麼感謝長頸鹿呢等等。這些問題是開放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有助於幼兒開動腦筋、充分得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七、說學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爲主體,教師則充當一個組織者、引導着的角色,讓幼兒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幼兒主要運用了遊戲表演法和體驗法的學習方法。

1.遊戲表演法:幼兒在遊戲中,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正體現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2.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通過讓幼兒體驗整個故事的表演,能讓幼兒加深對故事情節的認識和對故事情感的體驗。

八、活動程序

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及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三個活動環節:

1、交代角色,引出主題,激發幼兒興趣。

2、在遊戲情境中討論出故事情節。

3、完整講述故事。

4、遷移情感,迴歸幼兒生活

1.交代角色,引出主題,激發幼兒興趣。

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的關鍵,在活動的開始先引發幼兒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

在活動的開始我就將小朋友的角色交代清楚,並告訴他們要去參加“動物聯歡會”了,小朋友們很喜歡參加聯歡會,所以,他們的興趣很快就被調動起來了。

2.在遊戲情境中討論出故事情節。

這個環節我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讓幼兒討論:

1、我們應該怎麼過河?

2、長頸鹿阿姨可以怎麼幫助我們過河呢?(按照小朋友們討論出的辦法來過河)

3、我們怎麼感謝長頸鹿阿姨?(大家一起親親長頸鹿)。

這一環節通過討論、遊戲的形式,讓幼兒在寬鬆、愉悅的氛圍中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在此基礎上,鼓勵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3.完整講述故事。

這個環節重在讓幼兒體驗故事所傳達出來的情感,讓幼兒通過回憶的方式完整講述故事,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去引導幼兒發現故事的本質:長頸鹿阿姨爲什麼笑得這麼開心?幫助別人是一件開心的事嗎?你幫助過別人嗎?幫助別人後你的感受是怎麼樣的?通過一層一層的談話讓幼兒懂得有愛互助帶給我們的快樂。

4.遷移情感,迴歸幼兒生活

任何一個文學作品,它的核心價值在於: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迴歸幼兒的生活,因此作爲活動的延伸活動就是期望幼兒能在活動結束後能夠幫助別人做一件好事,體驗一下幫助別人的快樂!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說課只是教師對課堂的一種預設,實際教學中存在着無數的可能性,最重要的是教師要有教學的智慧,根據課堂情境的變化即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謝謝!

  小班語言說課稿3

一、說教材

《想媽媽》是老教材小託班上學期中的一個教學活動。

現在的家庭中一般都是獨生孩子,父母長輩都非常的疼愛。由於父母大多在外工作,減少了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爲了彌補孩子會買一些玩具當禮物送給孩子,但是那種父母親與孩子之間的親情一直連接着父母與孩子,使得孩子經常想起工作在外的父母。這首兒歌就是描寫了這樣的一個情景:寶寶在家一個人,想媽媽時抓起來旁邊的積木,學着平時打人打電話的樣子給媽媽打電話,讓媽媽快點回家。本首兒歌內容短小,語言淺顯,通俗易懂,在字句中充分的體現了寶寶對媽媽的思念。

二、說目標

本次活動靈活性強,不受時間、季節、環境的限制,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現有水平,我確立本次活動的目標爲:

1、據畫面理解兒歌內容,學念兒歌。

2、通過念兒歌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情感。

三、說重難點及活動準備

爲了更好的完成活動教學目標,把活動的重點定爲:說“抓起積木當電話:媽媽、媽媽,快點回家”。

《綱要》指出,幼兒語言的發展與經驗等密切相關,因此我們讓幼兒在原有語言經驗基礎上來學說語言“抓起積木當電話:媽媽、媽媽,快點回家”。活動的難點爲:引導幼兒用動作來表達對媽媽的思念之情。

爲了更好的服務於本次活動:我的準備如下:玩具電話機、積木、掛圖。對於託班幼兒來說,由於生活經驗相對較少,因此他們的想像力也受到了一定的侷限,在活動中讓幼兒把積木當成電話能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

四、說教法

1、遊戲法: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是引導幼兒主動學習的重要方式,能夠給幼兒帶來許多樂趣。託班的幼兒年齡小經驗缺乏好模仿,所以在活動中處採用模仿遊戲:抓積木當電話,在遊戲中使幼兒自然的理解兒歌內容。

2、談話法:所謂談話法,就是圍繞活動內容,通過教師提問,引導幼兒回答的一種方法。由於幼兒年齡小,經驗少,就通過以教師爲主,幼兒爲輔的談話,調動幼兒已有的經驗,通過師幼之間的談話、討論,達成共識完成教育目標。

五、說教學程序

本活動是一個綜合活動,包含社會領域、語言領域的內容。我採用師生討論——圖片導入——遊戲“打電話”——學習兒歌——《好媽媽》歌曲結尾的教學流程,逐步深入,環環相扣,自然達成教育目標。

(一)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活動一開始,我就給幼兒創設了一個自由寬鬆的活動環境,“小朋友,今天誰沒有來啊?她爲什麼沒有來呢?原來她生病在家休息呢!”接着出示電話機以打個電話給她引出來課題。從形式和內容上都吸引了孩子。因爲幼兒以無意注意爲主,有意注意纔開始萌芽,簡明的導語直接切入主題,出示的電話機,旨在引起幼兒的無意注意,培養幼兒的有意注意。

(二)圖片導入

設計這一各環節,主要是爲了讓幼兒通過觀察畫面初步理解兒歌內容,並把“抓起積木當電話:媽媽、媽媽,快點回家”這一語言重難點前置,通過相應動作表演來鞏固理解兒歌內容。教育不能通過灌輸來進行,必須通過幼兒自己的活動來進行,遊戲能引發幼兒的興趣,而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三)欣賞詩歌

將幼兒已獲得的知識經驗用詩歌的語言表達出來,詩歌語言簡單,節奏明快,幼兒易懂易讀,在詩歌欣賞2遍之後,採用師生問答的方法,加深幼兒對兒歌的記憶。

(四)結束活動

以一首《好媽媽》作爲活動的結尾,既和活動相呼應,又能再一次引發幼兒的興趣,使孩子在快樂中結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