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教學說課稿

教學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教學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說課稿

教學說課稿 篇1

教具準備:

未完成的統計圖、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師:同學們都喜歡到哪些地方玩?那你們去過科學宮嗎?科學宮每年都會在春季舉行科技展,下面就是我市1998~20xx年中小學生參觀科技展的人數,你能根據相關數據製成條形統計圖嗎?下面就讓我們共同完成這個統計圖吧!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完成條形統計圖。

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數據,獨立完成中小學生參觀科技展人數的條形統計圖,並說說根據這個條形統計圖能發現哪些信息?

師:其實統計圖也可以這樣畫(課件演示折線統計圖的繪製過程),大家注意觀察,這個統計圖是怎樣完成的。

師:請你們比較一下手中的這兩個統計圖,看看它們有什麼異同?請同學們想一想,然後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內與其他同學交流交流。

2.全班交流、彙報。

課件出示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

全班彙報: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概括折線統計圖的特點併爲其取個名字,豐富學生的想像力。

觀察折線統計圖。

師:你還能從折線統計圖中發現哪些信息?有什麼感想?

引導學生觀察參加科技展人數的變化情況,並談自己的感想,培養學生關心周圍事物的興趣並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三、鞏固應用

1.完成練習十九中第112頁第1題。

2.補充練習。

我國近年沙塵天氣發生情況一覽表

請根據上面的統計表,把下面的折線統計圖補充完整。

(1)從統計圖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你能根據折線統計圖預測一下明年沙塵暴天氣發生的情況嗎?

3.實踐活動。

(1)請你調查自己及身邊不同年齡段的人每分鐘的脈搏跳動次數。

(2)根據收集的數據把折線統計圖補充完整(事先發給學生空白的統計圖)。

(3)根據統計圖說說自己發現了哪些信息?

(4)根據自己調查的結果,查閱相關資料,寫一篇關於脈搏的科學小短文。

四、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和感想?

教學說課稿 篇2

《雨點》是《國標本(蘇)語文》一年級下冊的一首詩歌。全詩8行、4句,分別寫雨點落進池塘、小溪、江河、海洋裏的不同動態。第一句抓住“池塘”撣,

水波不興的特點,寫雨點在那裏“睡覺”;第二句抓住“小溪”流水潺潺的特點,寫雨點在那裏“散步”;第三句抓住“江河”奔騰不息的特點,寫雨點“奔跑”;第四句抓住“海洋”巨浪翻滾的特點,寫雨點在那裏“跳躍”。課文表述由靜到動,由小到大,不僅內容豐富且構成了審美的多樣性,頗有趣味。

進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而本課教學就是要通過感情朗讀等手段,讓學生走進文本,與雨點一起來體驗水池的平靜、溪流的緩慢、江水的奔騰不息、大海的波濤洶涌,從而感受語言的韻律美。那教師如何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實觀與文本的對話呢?

一、創設情境,誘發興趣

這是實現學生與文本對話的基礎。讓學生與文本對話,是我們在新課程改革中致力尋求的新理念,也是我們語文教學的至高追求。通過對話,讓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張揚,讓他們享受學習語文的樂樂趣,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我想,“讓學生與文本對話”對於低年級的學來說,首先要喚醒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所以它需要教師努力創設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環境,引導學生在有趣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學語文實踐活動中學語文、用語文、感受語文的魅力;更需要教師創造一個師生、生生與文本互相對話的交互情境,讓學生融入文本,讓文本走入學生心裏,從而進行直接的語言交互、感情交互、思想交互,讓閱讀教學變成一個雙向的對話交互過程。教學《雨點》這篇課文時,將課文以一次有趣的旅行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讓“雨點”成爲一個有靈性的會說話的對象,讓小朋友和雨點一同旅行,感受雨點的不同變化。這樣,語文學習不再是枯燥的上課,而是一次有趣的活動。而在愉悅的活動中文文本內容也就悄無聲息地走入了學生的心裏。

二、感悟品味,美讀移情

進進這是實現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關鍵。低年級學生的思維處於感性思維階段,學習語言習慣直覺體驗、整體接收、綜合感受,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這一思維特點採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在直接地、全方位地、整體觸摸語言觀象中,有所感悟,並在“悟”中自得。同時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讓學生反覆品味,體會表達的精妙及語言的內在情感,以激發學生的內心感受,從而引導學生“披文一入情一入境”,用“心理視線”去讀書去領悟語言文字,讓學生得到情的激發、智的啓迪、美的薰陶。在《雨點》這篇課文中寫到了雨點在池塘裏睡覺,在小溪裏散步,在江河裏奔跑,在海洋裏跳躍。教學時,讓學生邊藉助圖片聯繫生活實際,老師用語言渲染,由此讓學生體會到水池的平靜、溪流的緩慢、江水的奔騰不息、大海的波濤洶涌,在此基礎上感悟“睡覺、散步、奔跑、跳躍”這四個飽含意蘊的詞,並適時引導學生把這種獨特的旅行感受通過自己的朗讀表現出來。我認爲,這一過程,實質是學生由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品味到內在情感的真切流露,更是學生內心與文本產生共鳴的過程。這也就達到了真正意義上的與文本對話。

三、提煉生活,豐富想象

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兒童的“閱讀期待”,調動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努力使課堂教學生活化,讓學生在這種“生活式”的課堂中自覺地學語言、用語言。在教學《雨點》最後一個環節時,我安排了一個遷移練習。用圖片喚起孩子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想象小雨點還會落到哪裏?它在這些地方又是什麼樣兒的?仿編詩歌,把觀察生活和想象連接有機結合。孩子本身對這樣的話題比較感興趣,並且有一定的生活積累。通過教師啓發,生活中的許多場景很快在學生腦中再現,並能以課文爲例,說出雨點落到不同地方的不同形態或帶來的變化。教師在學生表述時適當點撥,幫助學生恰當運用語言,使語言更加規範,學生通過不斷的語言實踐,從而逐步內化語言,豐富自己的內部語言體系,進而正確、熟練、靈活地運用語言文字。我想這樣處理教材,能較好地拓展語文教學的空間,有利於讓學生在廣闊的生活中學語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在努力實踐着讓學生與文本進行深層次的對話,也是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對於一年級孩子來說,說和寫並不是同步的,爲了縮短說和寫間的差距,創設這樣一個讓學生當小詩人來作詩的情境,這樣不但讓學生產生了新奇感,而且運用了所學語言,把語言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繫起來,並且充分利用文本這個範例,讓每一個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感受學習語文的樂趣。通過這樣通俗易懂的詩歌的仿編,孩子更能真實的體會雨點的可愛,體會雨點在不同處所、不同狀態的不同情調。本教學片斷充分體現了語文教育的人文性,活用了教材,注重了在閱讀實踐中,激發學生的情感,豐富學生的想象,學會了表達。首先讓學生從課文例句入手,感悟語言形式,再變換對象,注意向課外延伸,讓學生聯繫生活,再想象雨點還會落到哪兒,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飛躍。通過學生創造性的語言,描繪出富有童話般的意境,使學生更加親近自然,情感得到昇華。

教學說課稿 篇3

一、 教材內容:

籃球:運球,雙手胸前傳、接球。

二、教材分析:

籃球運動是由跑、跳、投等動作組成,是在快速、激烈、對抗的情況下通過傳遞、拋接、運拍,最終把球送入固定籃圈的一項綜合性的體育運動,具有集體性、競爭性強、趣味性濃等特點,籃球賽攻防頻繁,技術動作多樣,使之富有吸引力深受廣大中學生喜愛。通過籃球運動,可以發展學生跑、跳、投等基本活動能力,提高靈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體素質和動作的準確性、協調性,增加內臟器官的功能。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勇敢頑強、機智、果斷、勝不驕、敗不餒等優良品質和團結一致、密切配合的集體主義精神。是一項有很高鍛鍊價值的運動項目。

本課教學內容是籃球運動中的運球、雙手胸前傳、接球。運球和雙手胸前傳接球是籃球運動中最主要的基本技術,是全隊進攻的重要手段,起着組織全隊相互配合的重要橋樑作用,是高中籃球教學重要組成部分,是更好地學習各種技術和戰術的基礎,傳接球技術好壞直接影響到集體力量的發揮和戰術的配合的質量,所以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學習和掌握這一技術。這一教材在小學和初中的《體育與保健》中就已經介紹學習,所以學生對此教學內容都有不同程度的瞭解和掌握。本課是高中體育課中學習籃球運動的第一節課,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運球、傳接球技術的基本方法並不複雜,但要做到準確、熟練、隱蔽、快速,同時要迅速轉換銜接其它技術動作,就比較困難。因此,本課着重要解決在各種情況下學生控制並支配球的能力,鞏固提高運球、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同時加強準確性、熟練性,爲以後的教學競賽和學生終身體育打下良好基礎。

三、學情分析:

本次課的授課班級是學校普通班級,學生的體育運動技能雖然有差異,但學生總體身體素質都比較好,組織紀律性和集體榮譽感很強,有比較強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善於學習,加上高中學生有較強的創造能力和自學能力,本課採用了講解、示範、啓發、模仿、創新、競賽等教學方法,以及各種新穎的練習方法。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層層剖析,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潛在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更好地促進學生努力達到教學目標。

四、教學目標的確定:

1、認知目標:進一步建立運球,雙手胸前傳接球動作概念。

2、技能目標:鞏固提高運球、傳接球技術動作和對球的控制能力、支配能力,發展靈敏、速度耐力等身體素質。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勇敢、機智、果斷、勝不驕、敗不餒的優良品質和團結一致、密切配合的集體主義精神。

五、本課的重、難點:

重點:運球--準確的手型及按拍球的部位、力量。

雙手胸前傳接球--準確的手型及傳接球的準確性快速能力。

難點:運球--上下肢協調配合和手對球的控制掌握能力。

雙手胸前傳接球--上下肢協調配合和手對球的控制支配能力。

六、教學策略:

本課的教學指導思想主要採用教師啓發指導,學生反覆練習的教學策略,發展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運用靈活多變手段,做到身心結合,努力達到教學目標。

全課的組織結構不拘泥於過分的統一規整,而以服務練習與教學爲目標,力求合理、緊湊、流暢、新穎。

全課教學的內容及手段,用循序漸進、分解和組合的方式進行教學,同時創設情景教育、鄉土教育,既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又陶冶了學生情操。

七、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2’)

1、課堂常規

2、本課的教學內容目標及要求

(二)準備部分(6’)

1、配樂遊戲:小漁網(3’)

爲了使學生注意力集中,精神振奮,同時達到熱身效果,安排了配樂遊戲“小漁網”,在遊戲中配上舟山民樂,運用了情景教學、鄉土教學,提高興趣,同時培養學生情操。

2、熟悉球性(3’)

教師先進行各種方法練習和講解,然後學生自由模仿創新練習。組織形式爲散點。

學生通過各種練習,培養學生的球感和對球的興趣,改善手對球的控制和掌握能力,進一步熱身,同時活躍課堂氣氛,爲基本部分做充分的準備。

(三)基本部分(30’)

1、運球(5’):高低交替運球,兩手交替運球,體前變向運球,急停急起運球等原地和行進間的運球練習。

爲了進一步建立運球的動作概念,使學生在運球過程中護好球,眼視前方把球控制好,採用了學生散點看教師示範模仿練習,同時教師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特別是身體的姿勢、手型、手法和球的運行要準確。着重解決手對球的按拍力量、方向、掌握。上下肢協調配合和眼視前方,同時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自主創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控制球和支配球的能力。

2、搶運球(5’):要求:先進行一對一的“搶運球”對抗練習,然後進行分組“搶運球”對抗練習。

爲了使運球技術有一定的昇華,特意安排這一練習,這一練習旨在加強學生對球的控制和支配能力,發展個性,培養學生競爭意識和創新能力,同時對學生的表現及時進行鼓勵表揚,爲下部分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3、原地兩人一組雙手胸前傳接球(3’)

要求:前臂發力前伸,手腕急速向外翻轉,肩、肘、腕關節放鬆,全身協調

4、原地兩人一組運球雙手胸前傳接球(2’)

要求:運、傳、接運用協調,且要迅速轉換銜接。

3、4的練習主要爲了進一步建立雙手胸前傳接球動作概念,掌握傳接球的手法、上下肢協調配合,加強運球和傳接球的銜接。

5、四人一球一組,行進間運球后傳球、接球后運球(4’)

要求:運球和傳球,接球和運球要相互銜接好、順,逆方向都要練習。目的是利用運球和傳接球動作有機緊密銜接,快而連貫,更進一步提高傳接球和支配球的能力,使學生全面發展身體素質和技術水平。

6、三人傳接球,一人搶斷球(4’)

目的是培養良好的觀察能力,進攻意識和協作配合能力,善於隱藏自己的傳球意圖,以及運球假動作新式單個戰術行動與提高傳接球技術相結合。要求:無球隊員跑動、接應要積極,防守隊員要密切注意傳球隊員的行動,搶斷、封堵要積極。

7、連續傳接球(接龍)比賽(5’)

通過比賽,進一步鞏固和提高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提高傳接球的準確性、熟練性以及快速傳接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機智果斷、勝不驕、敗不餒的優良品質和團結一致,密切配合的集體主義精神。

(四)結束部分(4’)

1、配樂伸展放鬆操(3’)

在教師帶領下學生通過模仿練習,促使學生消除肌肉的疲勞,身心得到恢復。

2、對本課進行小結,佈置收回器材(1’)

八、場地器材:

1、場地:籃球場一隻;2、籃球41只,球筐4只,錄音機1臺

九、預計教學效果:

預計平均心率爲:130--135次/分,

最高心率爲180次/分,出現在第二十、三十五分鐘

運動密度約爲55%,運動負荷爲中等稍上。

教學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我指導的是五年級圖書閱讀指導課。主題是“快樂閱讀,品味親情”。我選的圖書是《感動小學生的父愛(母愛)故事》系列叢書。書中一個個故事發人深省,令人感動。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技能目標:小學高年級課外閱讀教學旨在提高課外閱讀能力。教師應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想象能力,鍛鍊學生的概括能力,培養學生做讀書筆記的習慣。情感目標:學生通過閱讀《感動小學生的父愛(母愛)故事》,使他們的心靈得到淨化,豐富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真切感受到讀書的快樂,激發學生繼續閱讀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教學重點:

讓學生認識更多有益的課外書籍,激發閱讀的興趣,感受閱讀的快樂。

四、教學難點:

鍛鍊學生的概括能力,指導學生歸納閱讀方法,培養讀書做筆記的習慣。

五、學情分析

知識方面:大部分學生基礎知識比較紮實,半數以上的學生能正確流

利朗讀課文,還有個別學生朗讀時缺少情感。

情感方面:學生喜歡閱讀。對新課充滿熱情。

個性心理:本班學生活潑大膽,善於表達。對學習充滿信心,學習積極性強。

方法和思維: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運用學過的閱讀方法,一讀二品三悟,複述主要內容,寫出自己的感受。

六、教法

以情感誘發爲主,通過篩選文中具體的信息,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感情,配合多媒體教學,直觀有效。

七、學法

自主學習法。教師少說,多讓學生說,給學生營造一個自由寬鬆的氛圍。這節閱讀指導課,充分體現了自主閱讀的思想理念。

八、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上課伊始,我首先通過名人名言導入新課。“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

人類的營養品。同學們,你們喜歡讀書嗎?爲什麼?”

(和學生討論讀書的好處,以此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

接着我引導學生回顧上冊學過的親情故事。在我們學過的課文中,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如:

《地震中的父與子》《慈母情深》《“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

從這些課文中你感受到了什麼呢?

(深深的父愛和母愛)這節課我們再讀一本描寫父母情深的書——《感動小學生的父愛(母愛)故事》

(板書主題:快樂閱讀,品味親情)

然後師生共同回憶以前學過的閱讀方法:一讀二品三悟。

(二 )導讀

導讀《一口讓人流淚的水缸》,使學生感受深深的父母之愛,激發他們閱讀的慾望。

師:讀書不思考,等於吃飯不消化。下面我們就用這種方法來讀一篇感人的文章《一口讓人流淚的水缸》。請同學們認真聽。(課件展示,學生邊看邊聽)

師:誰來告訴大家這篇文章講了一件什麼事?指名回答。

師:一個好的故事總能打動人的心絃,文中使你最受感動的地方是哪裏?(學生小組討論,指派代表發言。)

師:聽完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受?

教學說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是下金廠中學的信息技術教師遊富順。今天我說課的內容選自新綱要雲南省實驗教材信息技術七年級第10冊 第一單元中的第一課《認識計算機》第一節。

一、說教材

1、分析教材

(1)本節課分兩大個部分:一是計算機的基本組成,其包含計算機硬件的認識、計算機軟件的認識、計算機的主要技術指標的認識與掌握、計算機的基本工作原理;二是計算機的使用,其包含開機、觀察桌面、鼠標的使用、關閉計算機。

(2)本節課是以後的整個信息技術教學的基礎,也是學生認識計算機、應用計算機的基礎。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a、讓學生認識計算機硬件系統的各主要部件。

b、讓學生認識計算機的主要技術指標,其中包括CPU主頻、CPU的字長、計算機的存儲容量和計算機存儲容量的單位的認識與換算,同時對計算機的工作原理有感性的認

識;

c、讓學生認識計算機的軟件系統由操作軟件、應用軟件組成;

d、讓學生認識鼠標的操作,正確啓動、關閉、重新啓動計算機。

(2)能力目標培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硬件系統各主要部件和軟件系統,掌握鼠標的基本操作,能正確開機、關機和重啓。

(3)情感目標

通過教學,培養學生勇於探索計算機奧祕,增強學生

的求知慾望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計算機的興趣。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計算機系統的組成(由硬件和軟件組成);

(2)計算機的硬件系統(主機、顯示器、鼠標、鍵盤、主板、硬盤、內存、CPU等);

(3)計算機的軟件系統(系統軟件、應用軟件);

(4)計算機的主要技術指標(CPU主頻、CPU的字長、計算機的存儲容量);

(5)鼠標的正確使用。

教學難點

(1)計算機的硬件組成;

(2)計算機的主要技術指標(CPU主頻、CPU的字長、存儲容量)及存儲容量的單位(字節Byte、千字節KB、兆字節MB、吉字節GB)認識與換算;

(3)鼠標的使用。

二、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嚴格遵循“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實踐操作爲主線”的教學理念。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教法:

(1)講授法 (講計算機系統由硬件系統和軟件系統組成、軟硬件的定義及區分、計算機的主要技術指標等);

(2)演示法 (通過用計算機實體讓學生了解計算機各種硬件);

3、類比法 (讓學生用人體各部位與計算機各硬件對比,從而掌握硬件功能);

4、練習法 (主要是計算機存儲容量單位的換算:字節Byte、千字節KB、兆字節MB、吉字節GB)。

2、說學法

七年級的部分學生,剛接觸計算機,學習的水平不同。在教學的過程中,以學生小組合作交流探究、練習爲主要的活動形式,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應注意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進

行合理的分組。

在學習計算機基本組成設備及它們的一般作用時,運用小組合作交流探究的方法;在學習鼠標的基本操作和正確的開、關機時,運用學生練習爲主,教師講授爲輔來進行有效的學習。

三、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在計算機教室進行,所需教具是教學課件、可供拆裝的計算機、光盤、U盤、移動硬盤等。教學過程分爲三個階段:

1、新課導入(約2分鐘)

通過“不會說話會計算;不會想來卻有腦;少了電源就睡覺;沒有鼠標受不了。”這樣一個小謎語引出“計算機”,從而進入本節課“認識計算機”的學習。

接着提出問題:同學們都認識計算機的基本組成設備嗎?

讓學生帶着這樣一個問題進入新課的學習——“認識計算機”。

2、講授新課與實踐操作(約38分鐘)

(1)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聯想到計算機的各組成部件,運用“講授與演示”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教授。

比如電視機-顯示器,箱子-主機,小老鼠-鼠標,“打字用的”-鍵盤,運用生活中常見的事物聯想到計算機的基本

組成設備,這裏給學生充分的想象空間,拓展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使用PPT演示各設備在主機箱裏的具體位置(播放幻燈片),在演示過程中,用人體各部位與計算機硬件作對比,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像,知道各設備都有什麼作用?再通過加深講解,讓學生印象更加深刻。爲下面的學習奠定良好的知識基礎。

採用講、練法,通過知識鏈接,使學生掌握存儲器的分類、存儲單位及存儲單位的換算;通過知識拓展,使學生能正確將輸入、輸出設備與主機連接。通過“馮·諾依曼”體系結構的講解,讓學生了解計算機的基本工作原理;通過軟件組成的講解,使學生能夠區分操作軟件和應用軟件。

(2)採用演示、講解,練習的方法,讓學生掌握啓動計算機、桌面的結構、鼠標的基本操作、重新啓動、關閉計算機。

在前面認識各設備的基礎上,根據課程的需要,要求學生在計算機啓動後認識桌面的組成;學習鼠標的基本操作時,先講解使用鼠標的基本操作:指向、單擊、雙擊、右擊、移動和拖動等,並具體講解操作的基本方法,再運用給桌面換背景的例子,教師運用廣播教學的方式,讓每位學生都能夠清楚的看到整個操作步驟,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

在講解完後,讓學生動手實踐,真正體驗鼠標的基本操作需要自己上手去探索。

教學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對於教材的解讀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zh ch sh r》是部編版一年級上冊漢語拼音的第8課,學生之前學完了單韻母和部分聲母。本課包括四部分內容。

第一部分是聲母zh ch sh r及其表音表形圖:第一部分是4個聲母和4個整體認讀音節,配有森林學校在課間休息時的情境圖。下課了,小猴坐在椅子上織毛衣,蜘蛛在凳子上織網,"織、蜘"提示zh、zhi的音,凳子和椅子的組合提示zh的形。刺蝟在椅子後面吃果子,"吃"提示ch、chi的音,刺蝟和椅子的組合提示ch的形。獅子蹲在椅子後面休息,"獅"提示sh、shi的音,獅子和椅子的組合提示sh的形。黑板上寫着詞語"日出",長頸鹿胸前掛着"值日"的牌子在擦黑板,"值"提示zh、zhi的音,"日"提示r、ri的音。地上,有棵小樹苗在茁壯成長,樹苗的樣子提示r的形。背景中有一輪紅日,"日"提示r、ri的音。

第二部分是zh、ch、sh、r與單韻母ɑ、e、u組成的兩拼音節,與u韻母ɑ、o組成的三拼音節,以及帶調的整體認讀音節zhí、chī、shī、rì。

第三部分是"擦桌子、摺紙"兩個詞語,其中"桌、紙"是本課要認的生字。左邊是兩幅圖,第一幅圖是大猩猩在擦桌子,第二幅圖是青蛙在摺紙。

第四部分是兒歌《繞口令》,其中shì、shí是本課新學的音節。第五部分是本課要求會認的生字"桌、紙",要求書寫的字母zh、ch、sh、r的筆順。

二、說學情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的思維、個性及知識儲備,是教師授課的依據與出發點。學生剛入學不久,根據之前的積累和學習已經對拼音有了一定的掌握,但部分同學在一年級之前對拼音從未接觸過,學習還相對有困難。低年級學生自制能力差,思維形象具體化,聽辨能力還不完善。只有注重教學內容的具體性和直觀性,教學形式的趣味味,才能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生潛在的課程資源,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讓學生在互幫互助中體驗到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快樂。

三、說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爲了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本節課我設置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會四個聲母、整體認讀音節,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過程與方法】通過讀辨析正確的發音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學習的快樂,增強漢語拼音和普通話的學習興趣,提高獨立識字的能力。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的教學重難點爲:

教學重點:zh ch sh r的發音方法。

教學難點:zh ch sh r和zhi、chi、shi、ri四個整體認讀音節的發音方法辨析。

五、說教法學法

根據課標的要求,爲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中我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以及富有趣味的教學方法,如朗讀法、競賽讀,歌訣法、遊戲法。

接下來我將從四個環節着重介紹我說課的核心內容,即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良好的導入可以快速使學生進入上課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爲整堂課奠定一個良好的氛圍。

我將採用複習新知,導入新課。

複習聲母z、c、s,整體認讀音節zi、ci、si。

小朋友,昨天,我們認識了幾個新朋友,還記得嗎?來,誰跟它們打個招呼?

z、c、s是聲母,zi、ci、si是整體認讀音節。今天老師帶大家學習新的字母寶寶,看看他們有什麼不一樣?(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從複習舊知入手,利用遊戲使學生打開思維,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有條理、有目的地複習,爲新課的學習奠定基礎。旨在讓學生帶着思考學習本篇課文。

(二)新課教學

按照新課標的理念,需要落實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及教師的引導作用,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拼音教學要充分體現趣味性,多采用遊戲和活動;同時語文教學中朗讀是不可缺失的。在此指導下,我設置瞭如下環節及具體教學活動。

1、學習zh、ch、sh、r

老師在黑板上打亂順序擺出zh、ch、sh、r四張拼音卡片,請同學們看課本上的插圖,你們能在情境圖裏找到相應的聲母朋友嗎?請把聲母卡片貼在對應的圖下。

小猴子在織毛衣,卡片zh;

小板凳和椅子合起來有點像zh;長頸鹿在值日,她正在認真地擦黑板,黑板上寫着"日出"兩個字;

小刺蝟在椅子後面,合起來就像ch。

2、領讀聲母zh、ch、sh、r,引導學生比較zh、ch、sh和z、c、s發音時舌頭位置的不同,知道zh、ch、sh是翹舌音,z、c、s是平舌音。(zh是翹舌音,發音的時候舌頭要翹起來。教師用手演示舌頭翹起來的動作。)

開火車比賽:老師出示帶有zh、ch、sh、r、z、c、s的卡片

3、學生自編兒歌。,"媽媽織毛衣,zh、zh、zh;弟弟吃蘋果ch、ch、ch;兩隻獅子sh、sh、sh;紅日當頭照r、r、r"。

4、學習zhi、chi、shi、ri四個整體認讀音節。

教師引導學生學習zhi、chi、shi、ri。聲母z、c、s有自己的雙胞胎姐姐,它們分別是zi、ci、si,zh、ch、sh、r也有自己的雙胞胎姐姐,同學們,你們知道它們是誰嗎?(學生思考自由發言)

他們都與i做朋友,手拉手會出現什麼新的變化呢?板書整體認讀音節zhi、chi、shi、ri。之後展開讀音的教學,注意區分和zh、ch、sh、r的區別。發音的長短不一樣,帶領學生開始聯繫如何讀。

檢驗學生讀的情況,設置小遊戲:繞口令。區別si、shi、si等平翹舌音節。

繞口令,"sì、shì、sì,shí shí shí,shí sì shì shí sì,sì shí shì sì shí,

shí sì bù shì sì shí,s shí bù shì shí sì"。

這樣對比式的教學方式展開方便學生區分聲母和整體認讀音節讀音的區別,有助於學生理解記憶。

(三)拓展延伸

1、摘蘋果遊戲,看誰摘得又快又多。

老師任意讀出zh、ch、sh、r、zhi、chi、shi、ri、z、c、s、zi、ci、si中的一個聲母或整體認讀音節,然後由學生準確地找出相應的拼音卡片。四人小組比一比,看看誰得的蘋果多。

2、遊戲鞏固,區分平舌音和翹舌音。

小朋友伸出手,老師讀平舌音和翹舌音,如果聽到的是平舌音,就把手舉得平平的;如果聽到的是翹舌音,那麼就把手翹起來。

(四)小結作業

爲了將課堂延伸到課下及生活,首先我會進行課堂小結,同學們先合上書回憶一下今天學到的本領,然後再打開書輕聲讀讀;緊跟着佈置作業,生活中學生還在哪些地方感受到了zh ch sh r的發音。

七、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可以幫助學生重現教學過程。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地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重點突出、清晰直觀。

教學說課稿 篇7

一、指導思想

根據"以學生髮展爲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營造自主體驗、愉快合作的學習氛圍;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

二、教學分析

蛙泳的腿部動作是推動身體前進的一個重要因素。儘管現代蛙泳技術強調以臂爲主,但腿部動作的作用不容忽視,對於初學者更是如此。蛙泳腿的技術可以分爲收腿、翻腳、蹬腿、滑行四個緊密相連的動作階段。

三、學情分析

班級是初中兩個年級的學生,每個班男女各20人,共有學生80人。把男女分開組成一班對男生進行教學,學生在學之前對蛙泳有點接觸,且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處於身體發展的重要時期,各組織器官還沒有全面發展。

四、重點與難點

授課內容:蛙泳蹬腿

教學重點:蹬腿時要充分發揮腿部肌肉的力量,逐漸加速。蹬夾開始時,動作應比較柔和,而最後伸直小腿和腳掌的動作則要快速有力。

教學難點:

學生在蹬腿的時候容易撅屁股,還有在蹬完腿後直接劃手,沒有滑行過程

五、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通過教學要求學生基本瞭解蛙泳蹬腿,知道其動作路線

技能目標:使百分之五十以上同學在本屆可學會蛙泳蹬腿及滑行過程

情感目標:使學生身體協調性得到發展,提高在水裏面的感覺(水感)。

六、教學方法

1.鏡面示範法:在主教材教學上,做出正規動作,同時對動作要點進行詳細講解和慢動作示範。

2.正面示範與講解:用富有啓發性的語言和直觀示範,使學生能較清楚地認識到"蛙泳蹬腿的角度,與發力着力點"等技術。

七、教學流程

(一)準備部分(8~10分鐘)

1先繞泳池跑兩圈

2進行徒手操

目的:跑步和徒手熱身操可使學生身體各關節充分的舒展開,在練習的過程中不宜受傷,使身

(二)基本部分(25~30分鐘)

1.教師下水講解結合動作的示範,學生認真聽教師的講解觀察示範動作。

2.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模仿練習,體會不同節奏下的動作變化。

3.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在旁指導,在接近下課時候,教師組織學生分組展示本堂課所學內容。

踩水比賽遊戲

體協調性提高,有利於本節課練習。

1.所有學生排成兩排按"一二三四"報數,同一個數字的同學組成一組。

2.每組學生一個人下水老師進行計時,看誰在水下面踩水的時間長,決出哪組贏得同學多

(一)結束部分(3~5分鐘)

全體快速集合,進行放鬆練習,充分放鬆肌肉。教師再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總結。並對重難點再次進行強調一遍。

八、教學效果預計

課的運動強度適中,心裏負荷強度120~130分,運動密度30-35,預計大部分同學能較好的掌握並完成本課的教學內容。

九、本課的特色

1.本節課主要是糾正和學習動作爲主,提高學生動作的精確性,同時提高學生的協調性。

2.在教學中,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教學說課稿 篇8

《夢想的力量》是一篇讀起來令人心靈震撼和感動不已的課文。課文充滿了濃濃的人性美,小瑞恩的善良、富有同情心令我們倍受感動,文中還有許多人在小瑞恩的感召下伸出了熱情的雙手,獻上了愛心,這同樣使我們感受到愛的溫暖。

根據目前的情況,現在的學生都不太懂得關心別人的現況,設計這篇課文我意在教育學生做人要善良、富有同情心、懂得關愛他人,做事要有明確的目標,要想美夢成真,必須要有執著的態度和堅持不懈的奮鬥。我設計了五個環節:

1、談話導入,引出夢想

2、初讀課文,感知“夢想”

3、 品讀課文,明晰“夢想”之路(抓住字、詞、句去感受瑞恩的善良、堅強和執著)

4、研讀課文,感悟“夢想”力量

5、聯繫實際,以學導行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篇幅較長。因此,教學開始前,我首先讓孩子們聽周筆暢的歌曲《夢想在望》,讓學生在感官體驗和生活經驗是理解的基礎讓學生初步感知夢想。這樣既能有效地緩解學生緊張的情緒,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能讓學生初步感受美好夢想會帶給人希望和力量,爲下面談感悟做感情鋪墊。第二步的初讀課文,感知“夢想”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前對我們所學的知識有一定的目標指向,獲取初步的感觀印象,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積極性。我讓學生通過用自己喜歡的朗讀方式初步瞭解了夢想。我在課堂上能緊緊圍繞着兩個重點思考題“瑞恩的夢想是什麼?夢想是如何實現的”展開讀書,思考。“瑞恩的夢想是什麼?”學生一找就知道了,也初步感受瑞恩的爲人善良、有愛心。關鍵是夢想是如何實現的,從中去體會夢想的力量,這一環節是學習課文的重點,我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發言情況,以學定教,適時進行補充、引導、點撥,形成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局面,在學生彙報感悟的時候,我適時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讓學生在琅琅的讀書聲中充分體會出瑞恩身上美好的品質和堅定執着的精神,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聯繫到自身實際生活,談談自己的夢想,今後怎樣更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讓學生明白美好的夢想會給人帶來希望,會給人帶來無窮的動力。做到了學文明理,以學導行。這節課的教學任務我能順利完成,但課堂永遠充滿了遺憾,回思課堂,有待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

一、 因爲這是略讀課,要我們在一節課內完成,要完成各項任務勢必有很多地方都做的不足,在課堂上如能緊緊把握住學生的情感脈絡,多給學生讀書的時間,指導學生深入細緻地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就能更深刻體會瑞恩以及文中其他人物的精神品質。雖然這篇文章語言樸實,但是蘊涵豐富的情感,學生多讀不僅能拉近與文本的距離,讀出感情,而且越讀越有體會。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只有多讀,學生纔會真正讀懂語言文字背後的意蘊,有所感悟,有所收穫。讓他們明白要想美夢成真必須要有頑強的意志,堅持不懈付出艱苦的勞動。

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的還不足,我還不夠放手給學生研究感悟的空間,體現不了學生主體作用。

三、我認爲學生的發言面較窄,有部分學生充當了聽衆的“角色”

路漫漫長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還將不斷地查漏補缺,使自己的教學技能不斷提高。

教學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瀑布》是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第十一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也是一首自由體寫景詩,詩歌描繪了瀑布的景象,表達了作者讚美壯麗的瀑布,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作者是按照“還沒看見瀑布,先聽見瀑布的聲音”、“山路忽然一轉,望見瀑布的全身”、“站在瀑布腳下仰望”,即由遠及近的順序分3節來寫瀑布的。分別寫到了瀑布的聲音、顏色、形態之美。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語言優美,形象生動,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爲此,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

①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②學習按照一定順序觀察事物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指導學生運用多種形式反覆誦讀詩文,結合《望廬山瀑布》,感受瀑布之美。

3、情感、態度、價值觀:引導學生感受瀑布雄偉壯麗的畫面,獲得美的薰陶,體會作者對祖國山河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

這首現代詩文質兼美,採用了確切的比喻,使得整首詩節奏感強,韻味十足。我確定指導學生讀懂課文,抓住瀑布的聲、色、形,體會瀑布的壯麗、奇異,增強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爲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二、說教法和學法

(一)教法

1、主題教學,讓語文與生活共振

主題教學是竇桂梅老師所倡導的,是要從生命的層次、用動態生成的觀念,重新全面認識並整體構建課堂教學。本節課,我圍繞“瀑布”這一主題,用李白的《望廬山瀑布》與葉聖陶的《瀑布》進行比較,在比較中探究文本,感受文本主題的內涵和語言的魅力,擴大學生的視野,昇華學生的情感體驗,讓語文與生活息息相關,在孩子心中產生共振。

2、情境創設,讓表達異彩紛呈

針對本節課的教學,我努力實現詩化的語文課堂。詩化語文,教師要通過各種手段繪聲繪色地引導學生進入形象化的意境,從課堂教學中力求營造一種切合文本的詩意氛圍,循循善誘,逐步提升。比如,開課時,我創設和諧的談話氛圍,拉近了與孩子們的距離;結課時,播放瀑布畫面,讓學生的心靈隨之震撼。

3、朗讀感悟,讓詩歌熠熠生輝

一首好詩,就是一杯作者用自己的人生經驗釀成的好酒,我們讀詩,也就是飲這杯好“酒”,越是細細品味,越能夠體會出其中豐富的滋味,得到美的享受。而這必須要指導學生善於朗讀,由“略讀”到“細讀”,由“細讀”到“品讀”,讀出感情,讀出神韻,領會詩的意境,才能達到讀有所獲,把握詩的內容與主題。

(二)學法

教師應給以指導,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自主探究,讀思結合,不動筆墨不讀書,在自己喜歡的詩句旁做旁批,培養學生樂學善思的能力。此外,結合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引導學生在比較中學習表達方法,比較中昇華感情。

三、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課時,我用同學們喜聞樂見的腦筋急轉彎引出課題,激發了同學們學習的興趣,構建師生和諧平等的對話氛圍。

(二)聯想比較,以詩會文

由瀑布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想起傳誦千古的《望廬山瀑布》,感情誦讀,帶學生走進如詩如畫的文境中。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有了讀書的慾望後,自讀文章,給學生搭建展示的平臺,展示朗讀。

(四)品讀課文,交流感受

學生再次品讀課文,自主探究,讀思結合,找出自己最喜歡的一節詩,在旁邊做上批註,彙報交流時,根據學生髮言,相繼出示三小節詩交流感受,感情誦讀,使文本中的形象活躍在學生的朗讀中,情感激越在學生的想象中,理念閃現在學生生動鮮活的感悟中。

課堂上,我一方面運用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架設學生與文本相通的橋樑,緊緊抓住“珍珠的屏”“千丈青山襯着一道白銀”,引導學生深入研讀文本,另一方面利用多媒體再現瀑布聲音、色彩、形態之美,讓學生滿懷激情的誦讀,與學生共同創設出一種“人與文相融,情與智共生”的詩意境界。

(五)比較異同,學習表達方法

我以《瀑布》爲主講教材,結合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進行分析對比,學習詩文按照一定順序觀察和採用比喻修辭手法的表達方法,對學生進行語文基本技能的滲透,使古詩與現代詩二者相融,情景相融,作者相融,師生相融。

(六)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在學生沉浸在瀑布雄偉壯麗之美景時,一種對瀑布的喜愛、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油然而生。我隨即話鋒一轉,你們還想看一看更爲壯觀的瀑布嗎?播放世界著名瀑布視頻欣賞,給學生另一種心靈的震撼,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的情感昇華,深化了文章的主題思想。學生進而更加喜愛葉聖陶筆下的瀑布,齊聲深情吟誦《瀑布》時,一種獨特的審美體驗在課堂上涌動。

四、說板書

板書是依照作者思路設計,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縮影,板書瀑布的特點和詩文的寫作方法,簡單明瞭,提煉精華。

教學說課稿 篇10

一、教學要求

通過閱讀,理解“例話”內容,懂得讀課文的時候,要集中注意力,開動腦筋,一邊讀一邊想。

二、教學時間

一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啓發談話,揭示課題

我們班不少同學都很愛讀書,那麼怎樣讀書才能獲得更大的收益呢?最基本的一條就是要一邊讀一邊想,邊讀邊理解。

二、反覆閱讀,理解內容

1.請同學們輕聲地把“例話”讀一遍,找出最重要的一句話。(讀課文的時候,要集中注意力,開動腦筋。)

2.默讀,看看讀課文時應着重想一想的地方有哪些?(應着重想的地方有:①文中重要的地方;②文中自己不理解的地方;③讀完每個自然段後;④讀完全文後。)

3.讀“例話”並聯系我們平時學課文體會,看看我們讀課文時應着重想哪些問題。(①讀課題時,可以圍繞課題提出問題,然後帶着問題讀課文。②讀到重要的句、段應注意思考作者爲什麼這麼寫,這些句、段的意思是什麼。③讀到不理解的地方,應聯繫上下文理解這些詞句的意思。④在讀完每個自然段後應想一想這個自然段主要寫了什麼。與前後的自然段有什麼聯繫。⑤在讀完全文後,想想文章主要講了些什麼,是按什麼順序寫的,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等。)

三、聯繫《苦柚》的教學,說說怎樣邊讀邊想。

四、提供一篇短文,指導學生實踐怎樣邊讀邊想。

《苦柚》一文中在描寫大街上賣柚子的熱鬧情景時用了“吆喝”一詞,並與下文這位文靜的小姑娘形成鮮明的對比。在教學時,教師就先讓學生想象市場上的小販的叫賣聲,然後,引導學生將文中“買柚子,好甜的柚子!”及“先嚐後買,不甜不要錢!”兩句話用小販叫賣時的語調模仿出來,並進行分組的競讀,看哪一組最像是街上的小販。於是,學生的情緒高漲,在此起彼伏的“吆喝”聲中,學生對“吆喝”一詞的理解也就更加形象化、立體化了,更重要的是通過對生活實踐的再現,以學生的主動參與創設了“活”的情景,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了大街上的熱鬧情景,從而爲與下文賣柚子小姑娘的文靜進行對比在教學上做了鋪墊。

教學說課稿 篇11

第一部分:說教材分析

一說教材內容

童話故事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體裁,是富有濃郁幻想的虛構故事。它以現實生活爲基礎,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繪的有思想、有感情,能像人一樣說話,富有生命力,並編制生動的情節來反映生活。童話的語言通俗易懂,情節簡單,符合幼兒的心理狀態和認識水平,富有教育意義,易於幼兒接受。《微笑》是一篇充滿濃郁兒童情趣的童話故事,它採用了擬人的手法,把小蝸牛用微笑的方式給大家帶來快樂,從而自己也快樂起來的經過描寫的形象逼真。讓幼兒充分感受到小蝸牛的助人之心和與朋友的友愛之情,體會到爲朋友做事的快樂。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我班幼兒語言發展的實際水平、年齡特點、興趣需要,及本主題的總目標,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爲:

情感目標:使幼兒懂得只要有愛心,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幫助別人並願意給別人帶去快樂。 能力目標:的感受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知識目標: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掌握故事的名稱、角色和故事的主要情節。

確定本次活動的依據有以下幾點:1根據中班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心理髮展特點。4至5歲的幼兒理解能力還很膚淺,注意力往往受興趣的影響和支配,有意注意初步得到發展,所以需要教師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恰當、巧妙地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還要注重培養幼兒認真傾

聽的習慣。2現在絕大多數幼兒都是獨生子女,缺乏一定的愛心,不懂得去關心別人,不知該如何去關心別人.向幼兒進行這樣的情感教育和思品教育也顯得尤爲重要。3是根據幼兒園課程目標及《綱要》、《規程》,幼兒課程目標的宗旨在於提高幼兒素質,提出引導幼兒接觸各種藝術作品,關注人類道德行爲美。本故事通過使幼兒懂得“微笑”的真正含義,來感染幼兒,美化幼兒的行爲。《新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由此制定了情感、能力、認知三方面的教學目標。

三說重點難點

重點:使幼兒理解故事情節及內容,瞭解故事的含義。

難點:能主動幫助別人,願意給別人帶來快樂。

制定重難點的依據是:我班幼兒在情感及認知方面的特點,即中班幼兒理解水平有限,對理解隱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難,所以讓幼兒充分感受小蝸牛的助人之心和與朋友的友愛之情,體驗爲朋友做事的快樂尤爲重要。

四說教學準備

1自制多媒體課件:符合故事情節發展,動畫形象生動有趣,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注意力。

2空白圓形卡片、彩筆,通過自己動手製作,加深對故事含

培養幼兒欣賞文學作品的興趣和能力,發展幼兒

義的理解。

第二部分:說教法、學法

本次教學活動以遵循“三個原則”,做到“兩個注意”,體現“一個整合”的指導思想來設計教法,學法。

“三個原則”:一是“教師主導、幼兒主體,以問題的引導爲主線”的“三爲主原則”,二是“教師在前、幼兒在後”的教學原則,既當幼兒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過程時,教師要觀察瞭解幼兒的學習行爲是怎樣產生的,並在尊重幼兒認識過程發展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和施加影響。三是“同時進行原則”,即在教學活動中,要同時顧及興趣,態度和行爲的培養,既有明確的重點,又相互滲透。

“兩個注意”:一是設置符合幼兒“最近發展區”的問題情境。既要把各教學環節與教學要求設置成問題情境展示給幼兒,這樣容易使幼兒被問題情境吸引而主動投入學習。二是注意根據幼兒的認知規律和情感發展規律,把教學目標的要求分解成若干細小的層次,分散到各個具體的活動中,形成一個循序漸進的教學活動,使教學重點得以鞏固,教學目標得以實現。 “一個整合”:《新綱要》中明確的指出:要爲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通過自主的學習,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展。教學過程體現整合性,對多元智能的發展提供保證。 一說教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是爲了教而教,而是應採用恰當的教學方法。

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實際情況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我採用

了直觀演示法、討論法、講述法和提問法。

1直觀演示法:運用直觀、形象的教具進行表演示範,引導幼兒理解作品內容。活動中主要運用多媒體課件,將整個故事製作成形象直觀的動畫,既可以完整欣賞,又能分段播放,通過觀賞課件引導幼兒瞭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容。

2講述法:通過生動形象地講述,能激發幼兒的情感共識,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幫助幼兒樹立簡單的是非觀念達到教育目的。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根據需要,我注意控制語速、音量的快慢、大小和抑揚頓挫的變化,採用不同的音色來講述不同事物的對話,從而較好的表達作品的感情.如:小蝸牛給大家微笑,我就用表揚鼓勵的口吻說:小蝸牛,你真了不起!激發幼兒爲別人服務的願望.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事物的形象特點,並能較好的集中幼兒的注意力,爲提高教學效果和突破重、難點做準備。

3討論法:是指讓幼兒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互相合作,共同探討問題答案的方法。在活動中,我將討論法結合在講述故事過程中。如:請小朋友而共同討論:小蝸牛爲什麼不快樂? 4提問法:提問是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事物,要求幼兒再現已掌握的知識,啓發幼兒積極思維的手段。提問在教學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主要運用瞭解釋性提問(如:小蝸牛爲什麼會給大家送信?)、假設性提問(如:如果你是小蝸牛,你們會怎麼做呢?)等等。在提問問題時,針對不同能力層次的幼兒,比較容易的問題可讓水平比較差的幼兒回答,需要幼兒描述的問題就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回答,像總結、歸納性的問題請能力最強的幼兒來回答,使每個幼兒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二說學法指導

本次活動,主要採用欣賞法、發現法、講述法。

1、欣賞法:引導幼兒學會理解作品內涵,鑑別作品的美及分析評價文學作品,使幼兒獲得美的享受,喚起美的情感,陶冶美的情操。在活動過程中,通過教師生動形象的講述,引導幼兒來

體驗幫助別人的那種心情,感受作品的語言美,從而突破難點。

2、發現法:教師提供適於幼兒進行發現活動的教材,使他們通過自己的探索、嘗試過程,發現知識。在活動中,請幼兒回憶、討論故事中人物的對話,通過提問和幼兒討論,引導幼兒自己得出結論,充分體現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講述法:主要教會幼兒能準確地回答問題,恰當地說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活動中,我採用多種形式的提問,爲幼兒提供講述的空間,啓發幼兒用宏亮的聲音、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並且注意爲每名幼兒創設講述的機會。

第三部分:說教學程序

整個活動分爲三大部分,活動流程圖簡單明瞭地概括了整個活動,使大家一目瞭然,明白設計意圖,下面將其詳細說明一下:

一導入部分:激發學習興趣,引出故事主題

出示兩個表情(微笑、哭泣)的圖片,引導幼兒說一說你喜歡看哪一個表情?爲什麼?我在此環節注意引導幼兒回憶原有的生活經驗,並組織幼兒分組進行討論,爲下一步的教學的開展進行鋪墊。突出活動的教學重點,引起興趣,引出主題。

二展開部分:理解故事內容,掌握學習方法。

1、教師有感情地講故事,不出示任何教具,依據幼兒的無意注意佔主要地位,有意注意還不穩定的特點,爲了避免分散幼兒注意力,影響幼兒對故事內容的感知,所以,只運用豐富的表情、優美的背景音樂來表現故事,講完後,提問簡單的問題:(1)故事的名稱;(2)有那些角色;(3)小蝸牛做了一件什麼事?

2、分段播放課件,幼兒欣賞。教師分別提問:(1)森林裏的動物們都是好朋友。看看小動物們在爲自己的朋友們做什麼?(小鳥爲朋友唱歌、小猴爲朋友摘香蕉、小鴨爲朋友送信(2)朋友感到怎樣?(很感動、很高興)(3)看看小蝸牛怎麼了?(不開心)猜猜它爲什麼不高興?(放錄音:小蝸牛不開心的原因)(4)幫小蝸牛想個辦法,想想它還能爲朋友做什麼?(預報天氣,講故事,畫畫)(鼓勵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充分想象並講述,幼兒自由討 論)此環節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

3完整欣賞故事:請幼兒邊看課件,邊完整欣賞故事教師根據幼兒對故事的理解以遞進的方式提問:(1)小蝸牛爲朋友們做了一件什麼的事情?(2)爲什麼小蝸牛會想到把微笑送給大家?(3)大家喜歡小蝸牛的微笑嗎?爲什麼他們都認爲小蝸牛了不起?由此逐步得出故事

的含義:小蝸牛雖然能力很小,只會爬,但它有一顆愛心,它想到了要讓自己的朋友快樂一點,它把微笑送給了大家,給大家帶去了快樂,所以大家都覺得它很了不起。這個環節其實重在揭示思想內涵,進行情感教育,我將它貫穿到整個故事的情節中,它是解決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

三結束部分:遷移故事主題,滲透思品教育。

我依據幼兒的生活環境從三個方面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爲大家帶來快樂的:(1)爲爸爸媽媽做什麼;(2)爲小朋友做什麼;(3)爲老師做什麼。依據幼兒思維發展的過程,本環節由近及遠由易到難的引導幼兒思考、討論,進而得出與幼兒實際生活相關的答案,並使幼兒有了行動的願望,促進幼兒發散思維的發展。解決了本活動的難點達到了教育的目標。 製作“微笑”標誌:幼兒自制兩枚“微笑”標誌,即在圓形卡片上畫上微笑的表情。啓發幼兒將其中一枚“微笑”標誌別在自己胸前,另一標誌則送給自己的好朋友。在愉快、溫馨的氛圍中,活動自然結束。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觀念的薰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謝謝!

教學說課稿 篇12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是電氣專業教學部的朱先威,今天我參賽的課題是城市軌道交通售檢票作業。

隨着我國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深入,城市化進程的高速發展,城市軌道交通在我國大中城市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時至今日,地鐵,已爲生活增添了一份律動,是一種溫暖也是一種陪伴。

因此,我本次信息化課堂教學設計的課題是城市軌道交通售檢票作業。我將從教學設計依據,教學方法,學習方法,教學活動過程四個方面進行說明。

教學設計依據分析之一:課程標準。

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主要培養企業所需的技能型服務型人才。熟練掌握崗位技能知識,爲乘客提供優質服務。我將在教學中立足於培養學生的責任心,熱心,細心,才能在今後的工作崗位中,收貨乘客的放心,安心和開心,用心服務,一路心隨行。

教學設計依據分析之二:教材分析

我所採用的教材是全國職業教育城市軌道交通專業規劃教材 《城市軌道交通票務管理》第一版,我所授課的章節是7.1節 售檢票作業。用時4課時,2節web 教室理論課,2節實訓室實操課。本章節是該教材的重點教學項目,是學生應掌握的重要崗位技能。主要由以下學習內容組成: 售檢票作業內容,售檢票作業標準及程序

教學設計依據分析之三:學情分析

我所授課的班級是13運管1班,通過我的觀察瞭解,這是一羣活潑開朗,動手操作能力較強的孩子們。我將從他們的個性心理特徵,媒體操作能力,知識結構進行分析

個性心理特徵:學生具有自己的頭腦,性格和行爲認知規律,教師不能代替學生感知,觀察,分析,思考,我會尊重其個性發展,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讓其自主探究學習

媒體操作能力: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媒體操作能力,能夠熟練使用搜索,下載,討論等功能。但他們在有用信息的獲取和信息的整理加工方面仍需要老師的指導和幫助。

知識結構:學生已經學習了《城市軌道交通概論》《城市軌道交通車站設備》《城市軌道交通服務禮儀》等專業課程。這些背景知識結構爲新知識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在教學設計依據分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方法及素材: 圖片視頻展示:形象直觀,激發學生興趣

網絡探究學習:採用wps 輕辦公功能,提前將學習資源傳輸到網絡,供學生下載學習

PPT課件:清晰 直觀

仿真軟件:由於學生人數及設備耗資等問題,無法保證學生一人一套,硬件實訓也會造成設備的損耗,仿真軟件優於傳統教學模式的是可以較好的解決這些問題。

情景模擬:模仿售檢票環境,激發學生興趣,在情境中完成學習任務的理解與應用。

在相應的教學方法的指導下,學生的學習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自主探究學習,角色扮演,小組討論,自我評價,仿真操作等

教與學是相互的,總的來說:做中教,做中學的職教理念貫穿其中 教學設計依據,教學方法,學習方法,的分析與確定之後,我的教學活動過程如下

正式授課之前,我會將相關知識使用Wps輕辦公平臺傳輸給學生,供學生下載學習。設計意圖:學生以計算機作爲認知工具,進行積極主動和協作式的學習,並可在wps設置討論組,可進行提問並答疑。 教學活動過程第一環節

一 新課導入

通過播放《北京地鐵自動售檢票系統乘客使

用指南》的視頻導入新課

視頻採用的是卡通人物的設計爲乘客介紹了設備的操作,使用及單程票儲值票的購買發售,形象直觀,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爲本章節重難點的學習奠下一定基礎。視頻的觀摩學習優於傳統教學模式的是學生可以避免直接接觸設備因失誤造成設備的損耗。複習回顧:

1、請說出車票哪些類型?

2、自動售檢票系統AFC的終端設備有哪些?

信息技術的運用:視頻

設計意圖:利用播放視頻,形象直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一 )呈現學習任務

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分析,我將分爲以下兩個任務

任務一:售檢票作業內容

任務二:售檢票作業的標準及程序

信息化技術的應用:以“任務驅動”和“問題解決”作爲學習和研究活動的主線。

設計意圖:在"任務驅動”和“問題解決”的主線下,使學生能夠在相關的有具體意義的情境中學習策略與技能。

(二)任務完成過程

1、查閱資料,獲取相關信息

2.小組討論

學生以小組形式對問題進行提問,討論並總結。

教師予以引導。

信息化教學手段應用:師生交互學習,協作學習

設計意圖:學生之間,師生之間能夠交換想法,意見,

實現協作學習,避免了受單一思維的限制。

3. 講授(PPT課件展示)

(1)售檢票作業內容

圖片教學

信息化技術手段應用:圖片

設計意圖:解決了傳統理論課上無實物設備的問題。使學生對設備及操作步驟有了相對直觀的感受,爲實際操作提供了基礎。

(三)效果檢測(實踐操作)

地點:AFC系統實訓室

方式:教師先示範,學生觀摩學習後實際操作

設備:自動售票機,自動檢票機,半自動售票機及仿真軟件 形式:兩人一組(一人乘客,一人站務員),情景模擬

任務:

1.自動售票機作業:單程票購買,儲值票充值

2.半自動售檢票機票務作業辦理:

單程票發售

儲值票發售,充值,退卡

車票分析

車票抵消

測評:測評表(自評和互評)

教學總結及評價

信息化教學運用技術:仿真軟件及終端設備

設計意圖:理論聯繫實際,深化理論知識,提高動手操作能力 信息技術應用:網絡傳輸評價

設計意圖:師生通過評價表可以瞭解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協作學習過程中做出的貢獻以及綜合評價

教學說課稿 篇13

一、 說教材

(一)教材所處的地位

本文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三冊第八課《詞七首》的一篇文章。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在整體把握詩詞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的基礎上品味詩詞的語言,賞析詩詞的表現手法。按新教學大綱的要求,高中語文閱讀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他們的文學品位,並進而培養和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二)教材分析

在羣星璀璨的北宋詞壇上,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濟的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在不勝枚舉的柳詞中,《雨霖鈴》便是其中爲世人傳誦的一首。這首詞寫的是他離開都城汴京(現在河南開封)時與一位紅顏知己纏綿悱惻的別離情景。這首詞是宋代婉約派的代表作。全詞以“離情”爲線索,用白描、鋪敘、點染的手法,細緻地描寫了情人話別時留戀難捨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鬱悶心情,景中見情,以情帶景。其中的“楊柳岸曉風殘月”被譽爲千古名句。《雨霖鈴》是課內自讀課文,但也可以做教讀課文,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揚州慢》作爲課內自讀課文來處理,主要比較豪放派和婉約派的不同風格。

這首寫離情的詞,可謂淋漓盡致,備足無餘。全詞圍繞“傷離別”而構思,層次特別清楚,語言簡潔明瞭。先寫離別之前,重在勾勒環境;次寫離別時候,重在描寫情態;再寫別後想象,重在刻畫心理。三個層次,層層深入,從不同層面上寫盡離情別緒,可嘆爲觀止。

(三)鑑於以上兩點,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如下: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領會唐詩、宋詞的藝術特點;初步掌握鑑賞古代詩詞的方法;以讀帶析,在朗讀中體味《雨霖鈴》的思想感情和悽清意境;深刻體會《雨霖鈴》的融情入景,虛實相濟的藝術特色。

(2)過程與方法:通過詞中意象,具體領會唐代幾位詩人和宋代幾位著名詞人的藝術風格;通過理解文句,分析意境,以提高學生理解和鑑賞詞的能力。

(3)情感態度:體會作者的感情,領悟作者當時的理想;藉助多媒體和教師對作品的體驗,帶領學生以真摯的感情品讀作品,培養詩歌興趣和文學素養。

2.重點:學習名句鑑賞的方法:易詞造意法;

3.難點:理解景中見情、緣情設景的藝術特色(因爲這是從鑑賞評價的層次來要求)。

二、說學法

(一)學情分析

1.大部分學生喜歡閱讀詩詞作品,因爲詩詞語言的優美,情感的豐富很能吸引人,不喜歡的較少。但無論哪種對大部分學生來說,具體說說它美在何處,爲什麼這樣寫,都是一些難題,更不能很好地把握。

2.學生在初中和高一已學過詩詞,對詩詞的一般性鑑賞方法已初步掌握。

3.柳永是個著名的詞作家,早已爲同學們熟知。他的作品很多,但平時學生接觸的不多,不知其風格如何,故而有很強的好奇心理。

4.中學教材中涉及的術語雖然不多,但學生普遍感到混亂。澄清這些相近的概念是學生準確運用這些概念的基礎。

(二)學法指導:

把握整體察背景品味詞語反覆吟

聯想想象悟主旨再現意境體詩情

易詞造意賞名句求同辨異見風格

熟讀背誦常積累改寫運用爭創新

學生主要運用:快速閱讀法、圈點批註法、發現法、比較法、品析法以及討論法。例如:

1.誦讀法:朗讀要注意語言的節奏,體會作者的情感;

2.揣摩語句法:主要是從句子所蘊藏的含義和情感入手;

3.比較閱讀法:將要學的內容與已知內容進行比較,求同存異,加深理解。

三、說教法

1.課型:自讀、討論、鑑賞。

教法與學法力求統一,運用多媒體演示既激趣,又能創設適宜的氣氛,更能增大課堂的容量。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形音色俱備的長處。誦讀法是語文教育與學習的傳統的優秀方法之一。結合詩論賞析法實際上是以前人的鑑賞理論來提高學生的鑑賞評價能力。想象意境法和名句鑑賞法都是詩歌鑑賞和教學的重要方法。

(1)誦讀法。大綱要求學生能“流暢地背誦詩詞”。朗讀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握重音、語調、語速、體會作者的感情等。通過誦讀,使學生得出對本詞的整體印象,感覺文章的“氣質”。通過誦讀去發現精妙詞句,體會其作用。

(2)情境法。學生所獲取的知識百分之八十五都是通過視覺直接獲得的,情境法既有利於學生直接獲得感性認識,快速進入角色,又能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

(3)研討法。在高一開展的研究性學習的基礎上,開展課堂內的主題式研究。它既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有利於培養學生養成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4)名句鑑賞法。可選擇一些名句進行具體分析。將這些名句和其他詩詞進行比較,以增強學生內在的比較能力。

語文新大綱要求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師生互動性。教師在課堂上主要起到引導和組織作用。語文教學主要是主題式探研。以上四種教學方法充分體現了這一精神。此外還可靈活運用提問法、討論法、練習法和板書圖示法。

2.教學手段:幻燈片等多媒體手段,它既便於學生直觀,節約時間,又能利用情境營造課堂氛圍,引發學生的興趣,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能快速進入角色。

四、說教學設計

教學環節:聽——讀——析——賞——背——創

步驟:

(一)導入:江淹有一名句,“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別賦》)我國古代這種寫離情別意的送別詩特別多,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學過或你自己感受很深的寫離別的詩句。

教師可適當提示:《別董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等。

一面複習舊知識,另一方面爲本課的教學提供比較的材料,讓學生很自然的進行新舊的聯繫與比較。激發興趣,創設情境。

(二)讀

試讀:回憶過去所學詞的知識,試讀本詞,考慮語調、語速及感情基調。將疑難之處標出。採用學生小聲讀的方式。“試讀”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可使學生明確自己掌握知識的情況,使課堂學習更具目標性。

聽讀:與自已剛設想的比較一下,與自己的讀法有哪些不同之處,爲什麼?

點拔:詞裏的一些特殊句式的讀法,本詞中領字的停頓。此類知識不必過多分析與講解,讓學生通過比較而領會,然後在實踐中訓練掌握。

朗讀:一邊朗讀一邊想象一邊理解詞意。既是訓練朗讀,又是對課文的初步理解。在誦讀中體味詩歌的意境。獲得感性認識。

(三)初步理解

1.推斷詞義

(1)“寒蟬”“初”“念”“堪”等詞的意義。

(2)“留戀處蘭舟催發”的“處”應做何解?與“今霄酒醒何處”的“處”相同嗎?

(3)“此去經年”課本注爲“一年”,你認爲正確嗎?請說明理由。

質疑:學生互相質疑解疑。高二學生可培養這種質疑的態度與自已通過查找書籍解疑的能力。

2.討論:這首詞寫了什麼景,抒發作者怎樣的感情。上下片各寫什麼內容。

視學生討論的具體情況,相機點拔。結合板書理解此詞的主要內容,作者的感情和結構。從整體上初步把握詞的內容和結構,相對而言,這還是一種淺層次的理解,並不是難點。

(五)賞析

1.理解“景中見情、緣情設景”的藝術特色。

(1)精講:簡要講解“景中見情、緣情設景”

注重其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概念的聯繫,主要讓學生明確在文學鑑賞評價中經常使用一些近義概念。

(2)教學目標:中學教材中涉及的術語雖然不多,但學生普遍感到混亂。澄清這些相近的概念是學生準確運用這些概念的基礎。

2.賞析名句:“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1)問:看似尋常的兩句詞,何以冠以“千古俊句”?改爲“今宵酒醒何外,芳草地曉風殘月”如何?

此環節需要相機點拔,學生很有可能出現“有所感卻說不出”的情況。要通過誘導讓其品出名句的魅力所在。

(2)教學目標:名句鑑賞是詩詞鑑賞的一個重要內容和重要手段。先從語感入手,讓學生按自己的感受來說。讓學生理解意象與意境的關係:意境由意象組成。而意境制約着其中的每一個意象。一個成功意境中的諸意象幾乎是無可置換的。

(六)背誦

學生互背互檢,要求當堂能背誦。“腹有詩書語自華”背誦一定數量的優秀作品對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七)課堂練習

討論:

1.王國維有一句很著名的話“一切景語皆情語”,試分析此詞中寫景的詞句以及這些詞句所抒發的感情。

2.作者在寫這三個場景時的側重點有什麼不同。

3.自古以來寫離愁別緒的詩非常多,大多都能注意情景的結合。如“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前者寫別前的環境,後者寫別後之景,但給人的感覺卻沒有此詞寫離別寫得這麼曲折詳盡、纏綿細緻,意境深遠,試討論此詞在寫作技法上有什麼突出之處?

點拔:

1.抓住文中的三個場景,“別前”“別時”“別後”,進行分析。

2.如學生有困難教師可用前三句作示範分析:前三句幾乎純用典型景物刻劃別前環境氛圍,寫景爲主,而又筆筆含情。

3.引導學生從文體入手,“詞”相對於“七絕”來說,篇幅較長,它要求而且允許作者拓展筆墨,大開大合,充分抒寫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表現一個比較完整的過程。

(八)總結:

結合板書總結:1.詞的主要內容;2.藝術特色;3.名句鑑賞方法;

精講:可適當補充自己對此詞的感悟與認識。從理性的高度整體歸納評價全詞,爲閱讀欣賞提供一個範例。

(九)佈置作業:讓學生將此詞改寫成現代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