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搖花船》教學設計+說課稿

《搖花船》教學設計+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91W 次

  《搖花船》教學設計

《搖花船》教學設計+說課稿

 教學目標

1.正確朗讀課文。通過學習課文,瞭解具有我國濃郁的民間特色的這種藝術活動。體會集聚百姓樂事,祝願福壽安康的傳統文化。

2.繼續進行復述訓練,能介紹搖花船這種民間藝術活動。

 教學重點:

進行復述訓練。能介紹搖花船這種民間藝術活動。

 教學難點:

通過學習課文,體會搖花船等民間藝術活動凝聚着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是一種具有濃郁民間特色的祝福活動。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文

1.師:我國是一個地域廣大、多民族的國家,在各個地方流傳着不同的民間藝術活動,從中投射着濃濃的民間特色和鄉土氣息。

2.欣賞幾種民間藝術活動。

3.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是山東地區的民間活動。揭示課題,齊讀。

二、整體感知

1、觀看搖花船場面。

2、搖花船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3、課文是怎樣描寫搖花船的呢?輕聲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然後試着完成填空。

搖花船是一種( )活動,每年的( )舉行。

花船是用( )編制的,沒有( )。船的四周( )並有( )從船舷垂下來。花船姑娘必須是( ),並打扮成( )的樣子。

船老大必須有( ),並且有( )。

花船隊伍前面是( )和( )開路,接着是( ),最後纔是( ),這是一種( )的傳統文化活動,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三、學習課文

1.過渡:搖花船活動是一種祝福的產同文化活動,它凝聚着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能,不管是花船、花船姑娘、船老大還是花船隊伍,每個環節的設計都是有道理的。輕聲讀讀1—5小節,思考,師巡視。

2. 學生讀1—5小節,思考,師巡視。

3. 隨機交流反饋。

隨機重點指導:

(1)一個村坊出幾隻花船姑娘,視漂亮姑娘多少而定。

a.引讀句子

b.出示:( ),視( )而定。用課文中的內容來說。

(2)理解船老大的智慧。

a.用書上的語句理解“即興”。

b.找到具體描寫小舅舅誇“我”的句子。

c.指導朗讀。

d.轉換人稱改說句子。

e.想象小舅舅還可能看到什麼,把“我”比作什麼?

f.學生試做船老大。

4.介紹搖花船。

a(再出示填空)師:其實這個填空就是簡要介紹了搖花船這種活動。

b不看書,熟練地說一說。

c隱沒填空,練習介紹。

5.體驗搖花船活動。

四、總結課文

民間藝術活動凝聚着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是一種祈祝福壽安康的傳統文化活動,表達了人們對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嚮往,是寶貴的文化遺產。值得驕傲的是,我國的民間藝術活動已經走向了世界,在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踩高蹺等民間藝術活動登上了世界的舞臺,讓我們一起爲之自豪。

  《搖花船》說課稿

  一、教學理念:

課標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應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由此可見,語文應當姓“語”,語文教學就是在言語訓練中讓學生掌握運用語言的規律,發展學生言語能力,同時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活動。爲此,我們確立了研究課題《立足文本,促進中高年級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策略研究》

 二、教材分析:

《搖花船》是四年級第一學期第六單元的第二篇文章。課文向我們介紹了搖花船這種民間藝術活動,富有濃郁的民族文化氣息。

課文共有8小節,1—5節爲第一部分,介紹花船的樣子、花船姑娘、船老大和搖花船的時間和路線等民俗;6—8小節爲第二部分,記敘作者小時候被選爲花船姑娘參與搖花船的難忘經歷。文章語言平實流暢,口語化的娓娓道來,貼近生活,又生動形象的反映出鮮活的民俗文化。

 三、教學目標:

這一單元主要帶領我們走近故鄉,瞭解故鄉的風土人情。這一單元的訓練重點是繼續學習複述課文。依據單元訓練重點、本課教材的特色,確定了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流蘇、火銃、火流星、信天游;理解:即興創作、娉娉婷婷等詞語。

2、繼續進行復述訓練,能從“花船樣子,花船姑娘和船老大”等幾方面向大家介紹“搖花船”這種民間藝術活動。

3、在閱讀過程中,感受“搖花船”濃郁的民族風情,體會作者“幸福”的感覺。

  四、教學特點:

一、多重體驗,引領學生走近民俗

“搖花船”是一種極具民間風俗的傳統活動,和我們現在的城市裏的孩子距離很遙遠,但它卻是一種歷史性的來自於最廣大的人民的、蘊涵民俗特色的文化活動。要讓學生走進課堂,走進文本,就必須先讓學生走近民俗,所以,這一環節的設計我是頗用心的。

1、藉助資料,認識民俗。

爲讓學生認識民俗民風,我用心地在網上找了不少介紹民間藝術活動圖片,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圖片直觀的瞭解我國的民間藝術活動。除了圖片資料,在課題引入時我增加了關於搖花船的文字資料,這段資料補充了課文內容,這樣不僅豐富了資料的內容,更主要的是爲學習《搖花船》作了鋪墊。讓學生在未上課前,先對搖花船有了初步的認識。

2、藉助媒體,感受民俗

民間藝術活動都是集聚百姓樂事,祝願福壽安康的傳統文化活動,所以我認爲應該營造愉悅,熱鬧得課堂氣氛,那麼音樂的喧染是不可少的。在教學中我適時地加入了喜慶、熱鬧的民樂,讓學生也感受到那份快樂。

文中提到了信天游,這是陝北的民歌曲調,學生對這種民樂是很陌生的,儘管課後有註釋,但實際上光讀註釋學生還是不理解,除非親耳聽一聽。試想文中的“船老大”就是和着這樣的曲調,一邊搖一邊唱,這對理解“民間藝術活動”又多麼大的幫助。因此,無論從理解詞語的角度還是瞭解民俗活動的角度,運用多媒體,聽聽信天游無疑是錦上添花。

3、藉助表演,體驗民俗。

表演也是一種理解文本的手段。在學生基本瞭解搖花船之後,我藉助文本內容讓學生演一演搖花船的情景,在表演中學生充分感受到了“搖花船”濃郁的民族風情,特別是配上一段信天游的音樂,讓學生從感官、情感上產生對民俗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

二、立足文本,促進學生語言表達。

葉聖陶老先生曾說過“課文就是例子”,就是告訴我們學生學語文是學課文的語言,課文的表達形式。我們要充分利用教材,讓學生在學習課文中感悟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這樣纔是真正的學習語文,也才能真正的提高語文學習的實效。結合單元的訓練重點,本文的語言訓練主要是圍繞:複述、轉述和想像說話。

1、運用複述,促進語言表達。

“複述課文”是本冊教材第五、第六單元的重點訓練目標。作爲第六單元的第二篇文章,“複述”這一要求,在前面已經出現過多次,有按事情發生順序複述內容的;有抓重點詞句複述的;有提綱複述的……這篇課文的複述,我主要圍繞介紹“搖花船”這種民間藝術活動爲抓手,先分後整。現複述花船的樣子、花船是怎樣搖的,搖花船的規矩,在把這些內容合起來。這一過程體現從扶到放,也爲課後語言直播廳中的課外作業服務。

當然,在分部複述中,我用的方法也不同。複述花船的樣子,我借用圖片;在複述怎樣搖得內容時,我抓住了花船姑娘的動作;複述要花船規矩時,我藉助板書。選用多種方法不僅是爲了讓課堂更生動,更主要的是,爲了讓學生掌握一些複述的方法。

2、運用轉述,促進語言表達。

語文新課標也提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重視思維能力的發展”,也就是說要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思維品質,而語言活動的過程就是思維的過程,一切語言活動都是思維運動的結果要學會說,先要學會善於發現,善於整合轉述。

轉述不是本單元的訓練點,但根據課文的特點,結合本次的研究課題——《立足文本,提高高年級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策略研究》,在學習第6小節時我讓學生進行轉述。這一部分教學不是爲轉述而轉述,通過轉述訓練了學生的思維,通過轉述讓學生更好的走入文本,瞭解民俗活動,感受“幸福的感覺”。

3、運用想象說話,促進學生語言表達

語文教學的思維性不僅體現在課文內容的分析理解,層層深入,還體現在對課文主旨的感悟上,爲更好感悟“幸福”的感覺,課中還增加了一次表達感悟——想象說話。“鄉親們都來祝賀,有的說 ,有的說 ,有的說 ”這個說話練習,既訓練學生語言文字的表達,又理解了民間藝術活動都是對美好生活的祝願。

三、讀悟結合,昇華學生情感體驗

總以爲在處理句子朗讀時,應先理解句子,再反覆指導讀。但這次是個改進,詞語句子也是先理解,不同就在於把理解詞語與句子相互捏合起來,理解一段讀一段,理解一句讀一句。把指導朗讀的過程與理解句子的過程結合起來。使指導的過程更清晰地展現出來。

學習課文第二部分,體會作者“幸福”的感覺時,我重點放在讀,從讀中悟,從悟中讀。在感受幸福的原因“我竟成了那一代最美的花船姑娘。”時,我通過三個層次的朗讀,讓學生從情感上認同,感受到驚喜、自豪、激動,其實就是一種幸福……

當然,課堂生成性的,在實際教學中也有一些原來未預設到的。然而在精心預設,動態生成中培養學生的感悟和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是我一直努力追求的方向,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