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無手老師》觀後感800字

《無手老師》觀後感8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2W 次

導語:“無手的人一定比有手的人做得更好”。這是“無手老師”的信仰。下面是電影《無手老師》的觀後感,歡迎參考!

《無手老師》觀後感800字

  《無手老師》觀後感800字篇【1】

看完這部電影時,一股莫名的力量涌入我的心頭,就像那大海里的浪花,一個接着一個涌進我的腦海,頓時,腦海裏一片空白,慢慢地從心底冉起一股暖流,你的身影或許永遠也揮之不去。我知道這是一個屬於你的真實故事,因爲導演並沒有多用華麗而炫目的手法來修飾。樸實而沉穩的“角色”也略顯生澀,甚至可以說無任何“表演的天分”。是啊,誰又是人生舞臺上天生的“演說家”呢?我沒有離開,而是在淚眼婆娑間與你共同歷經了一回自強不息、堅韌不拔、厚德載物的精神境遇。究竟是什麼,讓你在逆境中如此的堅強不屈,保全身心?是信仰!是你那堅守的信仰——“做祖國有用的人”,讓你成爲強者,讓你戰勝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與痛苦,讓你歷經重重矛盾與糾結,仍能在夢想的路上揚帆遠航。

你沒有雙手,卻寫得一手工整好字;你沒有雙手,卻畫得一手精湛好畫;你沒有雙手,卻給貧苦的孩子們描繪出一幅美好藍圖;你沒有雙手,卻給孩子們插上了希望的翅膀。是你,讓他們懂得知識的可貴、學會展翅高飛的本領,想要去做祖國有用的人。

你常常會將那一句:“無手的人一定比有手的人做得更好”掛在嘴邊。這是你前進的方向也是動力,更是一種強烈地奉獻意識與事業心,無手並不等同於無爲,奮進路上,你那艱難的身影是一股強大的力量,感染與激勵着更多有手之人要敢於承擔起時代賦於我們的責任,敢於承擔、樂於奉獻,只有這樣,才能被賦予更多的使命、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與價值、才能贏得社會的認可,同事、親友的信任與尊重。

而今,在實現民族偉大的復興夢------中國夢的征程中,我們時常會將愛崗敬業掛在嘴邊。愛崗敬業不是誇誇其談、盡心盡職也不是紙上談兵,夢想不是那一瞬間的智慧與激情,它需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懈與執着的行動力來實現。

這時候,我想起了音樂大師貝多芬、想起著名作家張海迪……雨果曾經說過,人在逆境裏比在順境裏更能堅強不屈,遭厄運時比交好運時更容易全身心。是的,命運之神沒有特別的眷顧某些人,卻教會某些人面對撲面而來的困難,決不低頭屈服。解救自己的機會,就是自強不息,就是奮鬥不止。

《無手老師》觀後感800字 第2張

  《無手老師》觀後感800字篇【2】

電影“無手老師”根據馬復興的故事改編,真實講述了馬復興由一名殘疾少年成長爲一名優秀鄉村教師的人生經歷。這位自幼失去雙手卻勤奮好學、身殘志堅的下麻爾村小學教師,用他的堅韌執着和對孩子們的無私大愛,獻身教育事業三十多年,被譽爲最美鄉村老師。

馬老師的幾個情感片段使得主人公的銀幕形象豐滿真實。主人公馬復興和趙玉花第一次在花會上邂遇,馬復興和趙玉花新婚之夜的那一段調笑對白,馬復興在趙玉花轉正後的發脾氣鬧離婚和後來的和解複合,還有面對那位愛慕他的女同事冒失的表白而驚慌失措,雖然都是點到即止,卻也很好的表現了主人公幹淨的靈魂和真摯善良的情感。

影片的重點,還是在講述馬復興和孩子們之間的故事。馬復興初上講臺的第一堂課就圈粉了所有的孩子,消除了人們對其能力的疑慮;爲幫助貧困學生,他爲孩子們買紙筆買書包買鞋子,花光工資還常在供銷社賒賬;爲了勸回輟學的孩子,馬老師挨家挨戶的動員,四處奔走,受盡屈辱和誤解;爲了查看校舍的安危,他在大雨之夜險些丟了性命。

馬復興的事蹟其實也發生我們身邊,只是不那麼典型,或許更平凡一些。

馬老師資助貧困學生,爲孩子們買筆紙和買書包的片段,讓我想起了代過我一個學期初中化學課的王老師,王老師大約跟主人公差不多年齡吧,那一次我因繳不起3塊錢的學費,被校長擋在了大門外幾天,是王老師爲我墊付了學費才得以重返教室,王老師其實長我並沒有幾歲,做代課老師也只有很短暫的時間,可惜我竟沒能再見面道聲謝啊。

由趙玉花老師民辦轉正與故事主人公鬧矛盾離婚的一場戲,忽然想起我的舅舅,一個先後做了十七年民辦教師卻沒有轉正的老人,年輕時爲了他教書育人的理想也沒少跟舅媽吵過,白天教書備課,早晚田間勞作,早早地佝僂了腰背,如今八十多歲仍在鄉下務農的老舅,當每個月領到那三百多塊錢的民辦特補時的知足和自豪,常令我心生隱痛和愧意。

由馬復興的事蹟,還想起同樣是身殘志堅典範的張海迪、史鐵生,想起靠撿破爛資助近百名貧困學生的劉盛蘭老人,想起貴州鄉村支教卻最終選擇留下的徐本禹,等等。電影中的故事有一些藝術的加工,真實版的馬復興從教三十多年,付出了比正常人多得多的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