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無手老師》觀後感(精選10篇)

《無手老師》觀後感(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5W 次

導語:電影“無手老師”根據馬復興的故事改編,真實講述了馬復興由一名殘疾少年成長爲一名優秀鄉村教師的人生經歷。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無手老師》觀後感(精選10篇),歡迎大家分享。

《無手老師》觀後感(精選10篇)

  《無手老師》觀後感1

電影“無手老師”根據馬復興的故事改編,真實講述了馬復興由一名殘疾少年成長爲一名優秀鄉村教師的人生經歷。這位自幼失去雙手卻勤奮好學、身殘志堅的下麻爾村小學教師,用他的堅韌執着和對孩子們的無私大愛,獻身教育事業三十多年,被譽爲最美鄉村老師。

馬老師的幾個情感片段使得主人公的銀幕形象豐滿真實。主人公馬復興和趙玉花第一次在花會上邂遇,馬復興和趙玉花新婚之夜的那一段調笑對白,馬復興在趙玉花轉正後的發脾氣鬧離婚和後來的和解複合,還有面對那位愛慕他的女同事冒失的表白而驚慌失措,雖然都是點到即止,卻也很好的表現了主人公幹淨的靈魂和真摯善良的情感。

影片的重點,還是在講述馬復興和孩子們之間的故事。馬復興初上講臺的第一堂課就圈粉了所有的孩子,消除了人們對其能力的疑慮;爲幫助貧困學生,他爲孩子們買紙筆買書包買鞋子,花光工資還常在供銷社賒賬;爲了勸回輟學的孩子,馬老師挨家挨戶的動員,四處奔走,受盡屈辱和誤解;爲了查看校舍的安危,他在大雨之夜險些丟了性命。

馬復興的事蹟其實也發生我們身邊,只是不那麼典型,或許更平凡一些。

馬老師資助貧困學生,爲孩子們買筆紙和買書包的片段,讓我想起了代過我一個學期初中化學課的王老師,王老師大約跟主人公差不多年齡吧,那一次我因繳不起3塊錢的學費,被校長擋在了大門外幾天,是王老師爲我墊付了學費才得以重返教室,王老師其實長我並沒有幾歲,做代課老師也只有很短暫的時間,可惜我竟沒能再見面道聲謝啊。

由趙玉花老師民辦轉正與故事主人公鬧矛盾離婚的一場戲,忽然想起我的舅舅,一個先後做了十七年民辦教師卻沒有轉正的老人,年輕時爲了他教書育人的理想也沒少跟舅媽吵過,白天教書備課,早晚田間勞作,早早地佝僂了腰背,如今八十多歲仍在鄉下務農的老舅,當每個月領到那三百多塊錢的民辦特補時的知足和自豪,常令我心生隱痛和愧意。

由馬復興的事蹟,還想起同樣是身殘志堅典範的張海迪、史鐵生,想起靠撿破爛資助近百名貧困學生的劉盛蘭老人,想起貴州鄉村支教卻最終選擇留下的徐本禹,等等。電影中的故事有一些藝術的加工,真實版的馬復興從教三十多年,付出了比正常人多得多的艱辛……

  《無手老師》觀後感2

近日,XX總隊組織機關幹部職工觀看電影故事片《無手老師》,這是總隊黨組進一步深化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豐富教育實踐活動內容的又一舉措。

《無手老師》是根據我省湟中縣漢東鄉下麻爾村小學回族教師馬復興的感人事蹟拍攝的。馬復興是一位自幼失去雙手、身殘志堅的鄉村教師,他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驚天動地,他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老師就是學生的標杆,這標杆立得多高,學生的目光就能看的多”。馬復興淡泊名利、執着堅守、自強不息、甘於奉獻,在三尺講臺上辛勤耕耘了30個春秋。他沒有雙手,卻字寫得工整,畫畫得漂亮;他沒有雙手,卻用小小的黑板讓農村的孩子們插上了飛翔的翅膀。馬復興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給我們展現了一個農村教師的偉大形象,也是對最美鄉村教師最好的詮釋。

馬復興從小立志爲社會多做貢獻,以一名鄉村殘疾教師做到了常人難以做到的事情。這種平凡中所展現的偉大精神,在今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進程中,無疑締造了一個關於夢想與情懷的奇蹟,他是這個時代當之無愧的英雄。

通過觀看《無手老師》,大家被馬復興老師的精神和言行所感動,紛紛表示要學習英雄、立足本職,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作出更大的貢獻。

  《無手老師》觀後感3

我沒有想到,在大片雲集、特效滿眼的今天,一部普通的公益勵志影片能帶給我們如此多的驚喜、精彩和感動。這部飽含高原氣息和黃土馨香的電影,用黃河源頭那樣清澈本真的手法,承現給我們一個動人的故事——《無手老師》。

無手老師馬復興,感動中國的人物,他的故事讓人動容,而他的精神更值得思索。

  一、不認輸

馬復興幼年時因意外失去了雙手,人們都說這娃恐怕是廢了,但幼小的他沒有向命運低頭。別人去上學,他也想上學,姐姐說:“你都沒有手,怎麼上學呢?”倔強的小復興忍着淚水,在家裏用斷臂夾着樹枝在沙地上學寫字,媽媽回來後,一把將雙臂磨得鮮血淋漓的孩子抱在懷裏哭道:“娃,咱不練了……”可小復興卻說:“媽媽,我什麼時候能長出一雙手呢?我想上學,我不想成爲廢人!”

不想成爲廢人!不向命運認輸!忍受着難以想像的痛苦,沒有手的馬復興成爲村裏唯一以優秀成績唸完高中的孩子。可命運再次捉弄了他,當他滿懷希望地在高考志願上寫下“北大”兩個字時,班主任卻一把扯過他的卷子,心酸地說:“你不用考了!就算你考上了,花昂貴的學費唸完大學畢了業,又有哪家單位會聘用一個沒有手的人呢?”

殘酷的打擊使年青的馬復興幾乎絕望了,可他仍然沒有放棄,命運給了他一個機會——擔任村裏小學的代課老師。馬復興成了一名無手老師。

看到這裏我不禁想,自己從來都**慣抱怨命運如何的不公,機遇莫名其妙溜走,夢想已經漸行漸遠。可我有沒有反思過,我有多少次在命運的十字路口前表現出軟弱、懶惰、彷徨和恐懼?又多少次向現實和挫折屈服,向命運認輸了呢?

  二、知敬畏

聽說要當老師的消息,馬復興滿懷希望開始了“痛苦”地準備工作。學寫板書、備課……媽媽看到兒子日漸消瘦憔悴,又一次哭着把馬復興抱在懷裏說:“娃,咱不幹了……”而馬復興說:“媽媽,我是沒有手的人,這輩子機會不多,我怕錯過了,就再也沒有了。”

第一次走進教室,頑皮的學生在黑板上寫了“無手大盜”四個字,馬復興默默地把字擦掉,用工整的板書寫下“無手老師”,並且誠懇地說:“從今天開始,我希望我不僅是你們的老師,更是你們的朋友。”天真的孩子們看到“無手老師”漂亮的板書和親切的臉龐,一齊開心地拍手歡迎起來。

知敬畏,所以懂珍惜。馬復興這一生失去的太多,因而倍加珍惜手中的機遇。他四處跋涉,到處去聽課,努力提高業務水平,還搭上了他那點微薄的工資,爲貧困的孩子們交學費、添置文具……

媽媽說:“你一個月才那麼點錢,都搭進去了,自己怎麼辦?將來怎麼娶媳婦呢?”馬復興傻呵呵地回答:“我用錢的地方少……再說,有哪個姑娘會嫁給我這沒有手的人呢?”

對人生、對機遇、對生活充滿敬畏,這是沒有手的馬復興能夠勝任工作,贏得信任與尊重的原因。很多雙手健全的人,抱怨工作的苦、生活的難,抱怨好活都叫別人幹了,好事都叫別人攤上了。其實他們自己何嘗不是拋擲了無數的機會,總想着下一撥是牛市,下一條是大魚,下一趟活輕鬆又掙錢多。每當工作沒幹好,總是因爲老闆弱智,同事傾軋;每次機會溜走了,總是小人作梗,朝中無人。總之都不是自己的問題,況且不用怕,自己還年輕,後面機會大把。抱着這種思想的人,失去的只會越來越多,反而是沒有雙手,卻懂得害怕和珍惜,一味埋頭拼命苦幹的馬復興,卻抓住了機會。

  三、有擔當

抓住機會需要苦幹,但要成就卓越,就不是那麼簡單了。馬復興所在的貧困山區小學,失學率相當高,眼看着班裏的孩子越來越少,他心裏像開了鍋一樣。作爲民辦教師和殘疾人,能把課上好就算不錯了,孩子失學這種在當地極普遍的事,根本不是他能管的。

但什麼叫做老師呢?心裏揣着學生前途的馬復興說出了那句我們都很熟悉的話:“我班裏的學生,一個都不能少!”

一個都不能少!這談何容易?拖着殘廢的雙臂,馬復興走家串戶,上城下鄉,跑牧區鑽礦場,忍受白眼奚落,面對打擊羞辱,搭上自己積蓄,把班裏失學的孩子們一個個都找了回來。這份不屈的意志,這種頂天立地的擔當,使他從平凡中閃現出讓所有人感佩的光輝。

馬復興是一個平凡的人,他也有脆弱和想不通的時候。影片中細膩地刻畫了他作爲普通人的弱點,例如妻子比他先轉爲公辦教師後,他表現中的“酸勁”,但這使他的形象更加豐滿和立體起來,也絲毫無損他偉岸的人格。

作爲“全國最美鄉村教師”,馬復興是當之無愧的。雖然命運奪去了他的雙手,但他卻用心中的那雙手,去擁抱生活,去重塑人生。他不僅不是一個廢人,而且靠自身的努力,回報了母親,回報了社會,實現了人生的理想價值,擁有了幸福美滿的家庭。這是多少雙手健全的人都做不到的。

我非常有幸觀賞這部《無手老師》。影片不同於我們日常接觸到濃稠到甜膩的那種“心靈雞湯”,它的拍攝手法樸實,有時土到掉渣,但卻最接近真實,非常值得一看。在離場時,我注意到許多觀衆在擦着眼角,我的內心也充滿的難以言說的情緒。馬復興是怎樣一個人呢?我忽然想化用某位名家評論傅小石的一段話,大意是:……他殘破的人生,苦難的命運,殘缺的雙手——和一顆完美的心。

  《無手老師》觀後感4

校組織全體教師觀看電影《無手老師》,出發點應該是希望我們老師學習馬復興三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的教育信念,以及“歷經滄桑而不衰,千錘百煉更堅強”的超越精神。

不知爲何,我不太願意將這部影片單純地與“苦難”、“勵志”、“無私”等字眼劃上等號。這部影片並沒有向我們投來無數個“催淚彈”,但看完後,卻讓人陷入了沉思。

我一直覺得馬復興是幸福的,除了失去了雙手,上帝爲他關上了一扇門,卻又爲他打開了好幾扇窗。

就像他最終在獲獎感言地時候說的:我有三個願望,第一個,能夠像正常的孩子在學校裏唸書;第二個,我能正常地工作;第三個,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這三個願望都實現了,不但能正常唸書,還是班上的佼佼者,不但能正常地工作,還從代課老師轉了正,不但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還娶了個漂亮的老婆,生了兩個懂事的女兒……最後,還有一個當火炬手的大驚喜從天而降,你說,他是不是很幸福?

有時候,我們反觀自己,如果按照他一樣的三個願望,我們是不是早就超額完成了,但捫心自問,我們會感到幸福嗎?都在完美與不完美中掙扎,都在貪念這個世界給我們的還不夠多。

  《無手老師》觀後感5

週三,全校的老師一起去看了《無手老師》這部電影。聽名字,我以爲是很煽情的電影,催淚彈的那種,故事本身確實很感人,電影卻沒有有很煽情的拍攝手法,而是比較寫實地講述了這個故事。主人公是失去雙手的高中生,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無法繼續上大學又失去勞動力基本就是喪失了生活的所有希望。可以想見,他在村莊裏受到了多少冷言冷語和異樣的眼神,甚至不是沒有考慮過結束自己的生命。能當一個代課老師其實是很偶然的機遇,他拼命練習抓住了這個機會,也是給自己一個繼續活下去的動力。

我簡直無法想象他到底是怎麼克服那些困難的,電影中只是呈現了他練習雙手寫字全部是鮮血的畫面,背後是多少個默默流血的日日夜夜。這種不放棄的精神和爲了一個目標不懈努力的品質是現在的人們很缺乏的東西。或許正是這種帶着點傻氣的堅持,才讓他成爲一個不平凡的老師。因爲這種堅持,他在第一次上課時就用粉筆字板書鎮住了調皮的學生;因爲這種堅持,他千方百計地勸服家長不讓孩子輟學,拿出微薄的薪水幫學生墊付學費;因爲這種堅持,他冒着暴雨衝進簡陋的校舍去搶救書本和課桌,還被砸傷了腦袋;因爲這種堅持,他終於在很多年後走進大學的報告廳,寫下了我今天上了大學。

電影沒有爲了煽情而煽情,時不時還能逗笑觀衆,可是我們還是會爲主人公的精神所感動,佩服這樣一個無手老師。他的故事不需要刻意渲染苦難的背景,因爲他一定是一個內心強大有積極人生態度的人。看看他遇到的苦難,再看看我們平時遇到的困難,有什麼過不去的坎兒呢。

  《無手老師》觀後感6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這句話是人人都知道的,遇到福報大家自然喜不自勝,但如果遇到禍事,自暴自棄也是常有的。但如果萬人中有一強者。便如指路明燈,使不幸的入朝着光明的路上走去。馬復興便是其中之一。

馬復興誕生在甘肅青海大山的一戶貧農家庭,幼年時不慎跌入火坑,造成雙手大面積燒傷,被迫截肢。當時,唯一幾歲的馬復興不知道,此刻,他截去的不但是雙手,更是他今後的前程與機遇。

由於沒有手,他從小被人嘲笑是怪物,由於沒有手,他沒法像同齡孩子那樣上學……但這些,都沒能摧垮她渴望知識,改變命運的堅定意志。他開始發了瘋般,不分晝夜的練習用殘損的雙臂寫字,工夫不負有心人,他終究完成了他的上學夢。可這就結束了嗎?不!他知道,他與命運的角逐纔剛剛開始,爲了在班級裏能夠生存下來,能夠少受異常的眼光,少挨些嘲笑。他不能不用更優良的學習成績去贏得尊重,贏得喝彩。他再次墮入了通宵達旦,通宵達旦的學習中。終究,在經歷了九年的寒窗苦讀,在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後,他終究迎來了第一次證明自己,改寫命運的機會——高考,可造化弄人,他被老師以考上大學也找不到工作的荒唐名義,謝絕他填報志願。他的夢再次被無情的現實打敗,這一度令他意志低沉,上吊輕生!

或許是上天垂憐,由於縣教育局無人。

可用,村裏急需一位代課老師。平日裏踏實肯幹,人緣又好的馬復興成了人選。工作之初,他飽受各方質疑,還被孩子們譏笑爲“無臂大王”但他沒有就此畏縮,反而大方承認本身缺點,並迎難而上,以平易近人的態度,無所不至的關懷,贏得了學生們的推戴,用一次次的悉心教導,一趟趟的聽課訪問。證明了自己的教學能力,並收穫了愛情。身爲代課老師的他,每月的工資不過20塊,可他爲了踐行對老支書的許諾,一直默默資助貧困學生,從未中斷。天道酬勤,在一次大雨中,他爲了保護學生課本不被淋溼,被脫落的梁木砸中,住進了醫院。後經教育局批准,成了一位公辦教師。在爾後的30多年間,他始終不忘初心,堅守在教育一線。後來,還當選爲十大三農人物。奧運聖火傳遞手。”

看完《無手老師》我突然想起美國作明威寫的“一個人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儘可以把他消滅,可就是打不敗他!”馬復興的一生曲折跌宕,但正是這類用於抗爭的精神,使他得以扼住命運的咽喉,具有精彩人生。

  《無手老師》觀後感7

《無手老師》根據青海省湟中縣小學教師馬復興的感人事蹟拍攝的。影片講述了馬復興小時候因爲一次大火造成雙手截肢,從此成了無手的人,在孩童時被小朋友取笑,欺負;高考時,成績全班第一的他卻被班主任告知,不能填報志願!理由是就是考上大學,將來也沒有單位接收!因此失去了上大學的機會。也讓馬復興的生活希望破滅了,一個無手的人在大山中,在土地上他能幹什麼,他實在不知道活着還有什麼意義!想輕生,去自殺,被及時救起。只能到山中放羊!

村支書找到他,缺一個代課老師,問他是否願意,他因爲無手猶豫,村支書又加以誘導:以後可以轉正的哦!馬復興的心活了,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積極準備,臨行前,媽媽囑咐他:我們無手要強過那些有手的!多麼樸實的話語,也是母親的殷殷希望!

馬復興來到學校,校長把他帶到班級,學生們、村民們都很好奇,不知無手的他怎麼寫字?只見他兩手抱着粉筆寫下了自己的簡介,又告訴學生這一節是美術課,接着在黑板上畫出了一隻振翅高飛的山鷹!這征服了學生也征服了村民!也再一次騰飛了自己的希望!

教學中他經常聽其它老師的課,因此結識了同是老師的妻子,收穫了愛情。山村的家長並不重視孩子上學,他們覺得孩子出去打工,一個月能掙上千元,而在學校裏還要交學費!不僅生活貧窮,理念也極其落後!馬復興一個個去找回失學兒童,還要無償爲他們墊上學費,買學習用品,每個月的工資都花在了學生身上,一心爲學生着想!他告訴學生,只有學習知識,才能走出大山,得到更好的工作!

影片並沒有過多的鋪陳,而是選取幾個事例,以生動細緻的情節和特定視角講述他與學生間的深情厚誼,讓我們感悟出什麼是真誠奉獻,因此改變了山村孩子的命運!他也收穫了美麗的人生:被評爲奧運火炬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作爲一個教育者,要用自己的理念讓孩子們上學,要用自己的`工資維持學生上學,要改變村民們現實的生存觀念!在當今的物質社會是多麼難能可貴!令人敬佩的是,這名鄉村殘疾教師做到了常人難以做到的事情,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馬復興是這個時代當之無愧的英雄。

  《無手老師》觀後感8

電影《無手老師》是一部由付冰和潘睿倩等主演的電影,影片根據青海省湟中縣小學教師馬復興的真實事蹟改編,作爲一名身殘志不殘的鄉村教師,他的這種人生大愛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網友們對這部電影有怎樣的感悟呢?一起來看看吧!

政教處組織學校黨員和部分優秀老師去奧斯卡長安國際影城觀看電影《無手老師》,我是新來的老師,主動請求去觀影,目的就是想學習、想被某種精神所感動、想做一名更優秀的老師。

電影開始了,主角馬復興出場了,他說:“我是一個沒有雙手的殘疾人,在童年時,我夢想着長出一雙手,現在,我覺得我有手,這雙手就在我心中———它是一雙自尊、自強、自立、自信的一雙手和知恩圖報的一雙手。我願用心中的這雙手爲黨的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一生”。

這段感人肺腑的講話讓我的心靈爲之輕輕的震了一下,“沒有手!怎麼完成教師最基本的職責————爲孩子們進行板書?又怎麼批改作業呢?”帶着疑惑,不由自主的,我投入到了電影情節之中。

馬復興老師從出生到成爲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他的這一生是非常勵志的一生。

小時候,因爲沒有雙手,又不能像正常的孩子一樣去學校上學,還遭到同齡小朋友的侮辱和欺負,這時,就在馬復興幼小的心靈裏埋下了不但要上學,還一定要把學上好的強烈念頭。在別的孩子玩的時候,堅強的馬復興還在用光頭頭地兩個手臂夾着樹枝在地上練習寫字,當他的媽媽不忍心看着因練字而流血的馬復興,勸他“咱不練了,你的字寫得那麼大,哪有那麼大的本子呢?”這時,作爲一個心疼孩子的母親,我被感動地哭了,這是觀影過程中,我第一次流淚。

第二次落淚,當看到高三填高考志願,馬復興因模考成績十分優異,堅定自信地在志願表上寫下“北大”二字時,我驚歎、驚喜、爲馬復興的艱辛付出終於有回報而喝彩!可隨之而來的卻是“因爲他沒有雙手,不能參加高考”,這樣的打擊讓馬復興幾乎瘋狂,失去了做人的勇氣,他上吊了!我的心懸了起來,生怕馬復興有什麼意外,雖然我深知主角肯定不會死的,可還是爲他的生命捏一把汗,作爲一名母親,就好像那是自己的孩子遭受了巨大的打擊一樣,讓我心疼,讓我落淚。

劇中最感人,最值得我們老師學習的是馬復興作爲一名民辦教師,他在下麻爾小學工作期間,對來之不易的教師工作的珍惜、投入,他善於學習,經常在沒課的時候去別的學校聽課學習。他潛意識裏認爲:知識能夠改變命運,知識可以救國,使家國繁榮昌盛。因此,他爲了流落在田間、街道、工廠等處的失學兒童能夠重返校園,歷盡艱辛,吃盡苦頭,受盡屈辱,一家一家去做說客。爲了人家的兒子能重返校園,被那孩子爸爸摔倒在泥坑裏,爲了給打工的孩子討要工資,被老闆羞辱,把一把硬幣氣哼哼地仍在滿是沙粒和小石子的地上,對馬老師大聲吼道“撿呀!撿到了都是你的!”說完揹着身得意地走了。

此時,馬老師沒有被羞辱嚇到,他沒有退卻,因爲沒有雙手,不能像正常人那樣彎腰撿拾,馬老師跪在地上,先用兩隻光禿禿的手臂合着去撿,可怎麼也撿不到一枚硬幣,最後,馬老師只得跪在地上,用嘴去撿,這種情景所展示出來的馬老師身上的品質讓我久久難以釋懷,我在想:“如果每位老師都有這種關愛流失兒童的行爲,那就‘流失兒童’將會從字典中消失”。

還有,馬老師那種不計報酬、 把每月僅僅20元的工資全部用來捐給有困難的學生交學費、買書包等學習用品。其實,他的家庭也並不富裕,在他媳婦爲了轉正要給糧站教300斤公糧的時候,他的媽媽猶豫了要不要把這借來的糧食交給糧站,如果兒媳婦先轉正了會不會對她兒子馬復興帶來新的威脅,這些都給人真實的感覺,這部分內容導演都處理得很接地氣。

《無手老師》這部電影,是一部很勵志的電影,他不但適合老師看,也很適合每一位家長陪着自己的學生看。

通過觀看這部電影,使我更加熱愛教育事業,在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要以馬老師爲榜樣,更加關愛每一位學生,與學生共同成長。只要付出,就一定會有滿滿的收穫!

  《無手老師》觀後感9

這部影片所傳達出的精神內涵,既是對千百年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精神傳統的自覺繼承,也是對“五個特別”青藏高原精神的生動詮釋。在娛樂節目風行的今天,在我們的孩子爭相觀看《哈里·波特》、《鋼鐵俠》的時候,再回過頭來看看《無手老師》這樣的電影,一定會有不同的收穫。

用一種情節劇的方式演繹真人真事,無疑是有些難度的。可喜的是,影片《無手老師》的編導在深入生活的過程中,捕捉到了馬復興內在的精神氣質和對家鄉、對學生的大愛情懷。如果說,樸實及其樸實之中所蘊涵的堅韌、執著、自強不息是馬復興最主要的性格特徵,那麼,與馬復興的性格相適應,影片《無手老師》所採用的講述方式,同樣也是樸實、沉穩。或許,在編導看來,任何影像技巧都是多餘的,只能用最樸實無華的鏡頭語言,才能表現馬復興平凡中的不凡、普通中的崇高。爲此,影片採用了紀實化的敘事方式,不去刻意講述一個跌宕起伏、充滿懸念的故事,而是注重於把勵志一類的主流價值觀念,轉化爲富有質感的情節和細節,轉化爲富有藝術感染力的視聽畫面;它不主張演員一味地表演,而是讓他們和真實的環境、真實的人物完全融爲一體。它採用了非職業演員出鏡、實地拍攝、自然照明等多種手段,最大限度地追求影片真實感人的藝術效果。通過這些努力,呈現在觀衆面前的,便是一部不生硬、不張揚、不說教的主旋律電影,其中的人物可信可親可敬,故事如在你的身邊發生。

爲了演好這部影片,演員認真閱讀劇本,主動到馬復興的家鄉深入生活、體驗生活,多次走訪馬復興所在的學校,與下麻爾村的村民、馬復興的同事、學生密切交流,認真觀察馬復興的生活習慣、性格特點,從而把人物內在的情懷、境界及其人性內涵都較好地表達了出來。對於英模人物片來說,觀衆對人物的興趣和熱情,絕不僅僅是人物外在的行爲動作,而是從人物經歷中所體現出的人性內涵和人文內涵。在這一點上,《無手老師》的追求和努力是值得稱道的。

這部影片,以張海濤等本土藝術家作爲創作團隊的核心。本土藝術家擁有了解青海、熟悉青海的優勢,他們在青海的文藝創作、文化建設和文化傳承中,理應發揮更大的作用。爲此,我衷心地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像《無手老師》的拍攝一樣,繼續以具體的作品、項目爲依託,下大氣力培養本土作家藝術家,爲他們提供展現才華的舞臺,使他們在藝術創作的實踐中得到鍛鍊和提高。哪怕他們一時還經驗不足,但假以時日,他們一定可以成熟起來,一定可以擔當重任。

電影、電視是遺憾的藝術,《無手老師》同樣也有一些不足。譬如說,劇中穿插的那一段“花兒”演唱,就顯得長了一些;個別地方,也還不是十分貼近生活,而多少顯露出一些表演的痕跡。但是,瑕不掩瑜,就總體而言,《無手老師》應該說是一部既有思想內涵又有藝術創新的成功之作,是我省近年來影視劇創作取得的又一豐碩成果。

  《無手老師》觀後感10

看完這部電影時,一股莫名的力量涌入我的心頭,就像那大海里的浪花,一個接着一個涌進我的腦海,頓時,腦海裏一片空白,慢慢地從心底冉起一股暖流,你的身影或許永遠也揮之不去。我知道這是一個屬於你的真實故事,因爲導演並沒有多用華麗而炫目的手法來修飾。樸實而沉穩的“角色”也略顯生澀,甚至可以說無任何“表演的天分”。是啊,誰又是人生舞臺上天生的“演說家”呢?我沒有離開,而是在淚眼婆娑間與你共同歷經了一回自強不息、堅韌不拔、厚德載物的精神境遇。究竟是什麼,讓你在逆境中如此的堅強不屈,保全身心?是信仰!是你那堅守的信仰——“做祖國有用的人”,讓你成爲強者,讓你戰勝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與痛苦,讓你歷經重重矛盾與糾結,仍能在夢想的路上揚帆遠航。

你沒有雙手,卻寫得一手工整好字;你沒有雙手,卻畫得一手精湛好畫;你沒有雙手,卻給貧苦的孩子們描繪出一幅美好藍圖;你沒有雙手,卻給孩子們插上了希望的翅膀。是你,讓他們懂得知識的可貴、學會展翅高飛的本領,想要去做祖國有用的人。

你常常會將那一句:“無手的人一定比有手的人做得更好”掛在嘴邊。這是你前進的方向也是動力,更是一種強烈地奉獻意識與事業心,無手並不等同於無爲,奮進路上,你那艱難的身影是一股強大的力量,感染與激勵着更多有手之人要敢於承擔起時代賦於我們的責任,敢於承擔、樂於奉獻,只有這樣,才能被賦予更多的使命、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與價值、才能贏得社會的認可,同事、親友的信任與尊重。

而今,在實現民族偉大的復興夢——————中國夢的征程中,我們時常會將愛崗敬業掛在嘴邊。愛崗敬業不是誇誇其談、盡心盡職也不是紙上談兵,夢想不是那一瞬間的智慧與激情,它需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懈與執着的行動力來實現。

這時候,我想起了音樂大師貝多芬、想起著名作家張海迪……雨果曾經說過,人在逆境裏比在順境裏更能堅強不屈,遭厄運時比交好運時更容易全身心。是的,命運之神沒有特別的眷顧某些人,卻教會某些人面對撲面而來的困難,決不低頭屈服。解救自己的機會,就是自強不息,就是奮鬥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