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科學教案【熱】

幼兒園科學教案【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1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科學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科學教案【熱】

幼兒園科學教案1

自制圖書活動〈影子和我〉

活動目標

1、與同伴合作製作圖書,進一步瞭解圖書的構成。

2、啓發幼兒集體爲畫面配上簡單的文字,進一步瞭解畫面、文字之間的關係。

不錯的

活動過程:

一、講述自己與影子的故事,並分組討論圖書的內容。

二、幼兒分組製作圖書。

三、裝定成冊,共同閱讀。

幼兒園科學教案2

活動目標:

1.感知影子的顏色、形狀,獲得有關影子的具體經驗。

2.對探索影子的活動產生興趣,提高細緻的觀察力和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講述自己的發現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實驗材料:一個美麗的布娃娃。

2.學生已獲初步經驗,玩過踩影子的遊戲。

3.時間安排:有陽光的日子。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引發學生對影子的探索興趣。

1.教師:你們認爲人有影子嗎?你的影子在哪裏?你的影子是什麼樣的?請你把它畫下來。

(二)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影子的特徵。

1.教師:你的影子是什麼樣的呢?

2.分組實驗:教師引導學生在陽光下做各種動作,觀察影子的顏色和形狀變化。

3.藉助布娃娃玩具,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布娃娃和影子的不同。教師:美麗的布娃娃穿的衣服是什麼樣子的?布娃娃影子的衣服是什麼顏色的?教師:布娃娃舉起雙手,她的影子怎麼變化了?

(三)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自己和影子的不同。教師:你和你的影子一樣嗎?什麼地方不一樣?

(四)繪畫記錄,請學生把自己和自己的影子畫下來。

1.教師提醒學生思考怎樣畫出自己的身體和影子。

2.請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說說自己是哪個?

3.教師和學生討論:影子在身體的什麼位置?

活動評析:

中班學生對事物表面特徵的觀察以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在本次活動中通過尋找、探索發現影子的奧祕,激發學生探索事物本質特徵的興趣,科學教育活動是在引導學生親自探索和發展獲得有關經驗的過程.玩影子是學生最感興趣的遊戲,教師緊緊抓住學生這一特徵設計了本次活動,以玩手影爲導入,在循序漸進深入,影子是怎樣產生的——影子的舞蹈——進一步探索影子舞蹈的奧祕——到戶外尋找影子,結束本次活動。從而讓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了有關“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即:光線照射在物體上,物體擋住光線就產生了影子。

活動中,教師提供大量的圖片等操作材料,並分層次逐步投入,鼓勵學生想辦法,讓這些材料跳起舞來,這種與材料互動的學習方法,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探索慾望,促進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用集體教學的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了探索式教學法,滿足學生探索事物本質特徵的願望,充分做到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培養學生探索科學實踐的興趣,發展學生的觀察、比較、判斷能力,讓學生養成從小就主動探索科學的習慣,提倡學生自己體驗成功的喜悅,並且進一步體驗自信帶來的愉悅感。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首先教師設計玩影子的遊戲,並教幾種手影,如孔雀、小鳥、狐狸、小狗更手影。(用應集燈放在桌子上,手放在燈光中間,射到牆上的各種形態的影子,讓學生自由操作感受到樂趣。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願望激發出來。) 向學生提問:爲什麼會產生影子呢?(通過學生自由發言,體現學生學習知識的主動性和自主性原則,引出本次課題。)併爲他們提供手電筒和一些立體物體,請學生用手電筒往物體上照,看看不同角度的光照的方向的影子有什麼不同,關掉手電,觀察還有沒有影子,並提問影子是怎樣產生的。

通過實驗觀察,在不同角度的光照方向產生的影子有什麼不同,並小結初,光線照射在物體上,物體擋住了光線產生了影子,讓學生髮現光照方向與投影的關係。

本次活動通過學生觀察、操作,鼓勵學生自己動腦解決問題,並通過交流討論是學生感知,光線位置變化,影子也隨之變化的現象,即:光線照射在物體上,物體擋住光線就產生影子,從中獲得“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

幼兒園科學教案3

活動名稱:

各種各樣的汽車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汽車的類型和特徵。

2.瞭解一些汽車的特殊用途。

3.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活動準備:

PPT課件《各種各樣的汽車》。

活動過程:

一.說一說:我知道的汽車

1.教師:大家平時見到的汽車長什麼樣?

(幼兒的討論)

2. 特殊功能的車(播放PPT1、2、3、4)

教師結合課件,小結汽車的基本特徵以及功用。

二.找一找:兒歌裏的汽車

1.教師:除了剛剛說到的小汽車,你還見到過哪些車呢?

(1)教師結合幼兒的討論,出示PPT 5、6、7、8、9

(2)這些車有什麼用呢?和之前我們看到的車有什麼不同呢?

2、欣賞兒歌:

(1)教師:今天我們要來學一首新的兒歌——車,我們先來聽聽。

3.教師:兒歌裏都說了哪些車?它們長什麼樣?各有什麼作用?

三.學念兒歌

幼兒在教師指導下邊看PPT邊逐句學念兒歌《車》。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餘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鬆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並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幼兒園科學教案4

活動目標:

1 感知4以內的數量,學習手口一致的點數,說出總數。

2 學習按照數量對應取物,培養幼兒參與活動的愉快心情。

活動準備:

小動物頭飾若干、掛圖、數字點卡、小禮物若干等。

活動過程:

1 認識動物寶寶,說出它們數量。

以提問的方式引出課題<<春遊>>。請出去參加春遊的動物寶寶們和小朋友認識,然後讓幼兒手口一致的點數,說出每種動物寶寶的數量,並用動作表示出來。(如,一隻貓就學小貓叫一聲,兩隻小狗就學小狗叫兩聲)

2 和動物寶寶去春遊:

讓全體幼兒唱着<<春天>>的兒歌,做着小律動,開始出發去春遊。引導幼兒說出春天有什麼景物,然後出示<<春天>>的圖畫,讓幼兒看畫面上有些啥?(一個太陽、兩隻小鳥、三棵小樹、四朵花兒)。

3 遊戲比賽:

小朋友欣賞了美麗的大自然,爲了讓大家盡興,請動物寶寶和小朋友來進行一場比賽。請幼兒分組比賽送點卡,看誰送點卡又快又準。

4 春姑娘送禮物:

春姑娘特別歡迎小朋友和動物寶寶來到大自然中,爲了表達她的謝意,她要送給每一位小朋友一份小禮物,但小朋友需憑點卡票獲得相應的禮物(幼兒操作:每一位幼兒按點卡取相應的小紅花或小綠葉)

5 小結:

小朋友今天玩得開不開心呀?你們欣賞了美麗的大自然,收穫了春姑娘的禮物,還認識了這麼多動物寶寶。

幼兒園科學教案5

學習目標

1、 瞭解海豚的本領,並能進行相關的討論,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2、 根據指示做相應的動作,發展身體的協調運動能力。

3、 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4、 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願望。

活動準備

1、 海豚布偶。

2、 視頻短片“海豚”(《動物真有趣》電子書第 2 - 3 頁),以及有關海豚幫助人類的錄像等。

3、 鈴鼓。

活動過程

形式 :集體/小組

1、 出示海豚布偶,老師與布偶進行對話:

老師:海豚,請問你住在哪裏?

海豚:我原本住在海洋裏,後來人們把我和我的同伴帶到海洋公園來,爲小朋友們表演節目。

老師:你們會表演什麼呢?

海豚:我們會表演很多節目,跳高、頂球都難不住我們。

2、 老師引發幼兒對海豚的好奇心,鼓勵他們提出問題。

3、 播放電子書第 2 - 3 頁的視頻短片,讓幼兒觀看海豚表演的片段。,播放海豚爲人類服務,救助人類的錄像。

4、 與幼兒討論海豚的本領,例如會跳出水面用嘴巴頂球,會用鰭做出揮手的動作,會發出類似唱歌的聲音、能幫人做事情等。

5、 引導幼兒想象自己是一隻海豚,模仿海豚在水中游泳。當老師用力拍打鈴鼓一下時,幼兒便模仿海豚向上跳一次;老師用力拍打鈴鼓兩下時,幼兒便跳兩次。

活動評價:能較清楚地說出海豚的本領。能根據鈴鼓聲的指示模仿海豚跳躍。

反思:

本次活動的目標幼兒基本達到,幼兒能清楚的說出海豚的本領,播放視頻幼兒興致很高,只是漏了一環節,觀看圖片後沒有描述海豚的外形特徵。整個活動過程有些單一,最後結束部分,可以引導幼兒想象自己是一隻海豚,模仿海豚在水中游,聽指令模仿海豚跳圈向上跳,根據指示做動作。

幼兒園科學教案6

設計意圖:

幼兒在活動中常常會操作各種玩具、材料,不同的操作方式會帶來物品不同的運動狀態,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對“力”已經有了許多感性的認識。在此基礎上聯繫幼兒的生活,對於大班的幼兒可以提升到粗淺的科學知識、以合適的方式讓幼兒形成“力”的概念。基於這樣的認識與需要,我們設計了“神奇的力”的活動,讓幼兒在反覆操作中體驗探索帶來的樂趣,瞭解“力”的初步知識。

活動目標:

1、通過各種操作活動和遊戲,幼兒初步感受物體的運動狀態、形成與力的關係。

2、在探索活動中幼兒能與他人分享玩具和合作交流。

3、激發幼兒熱愛科學的情感,激發幼兒注意觀察周圍物體運動和形變的現象,探索其原因。

活動準備:

皮球、毽子、橡皮筋、小汽車、鉛球、絨球、油泥、拉力器、彈弓等。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操作活動,引導幼兒初步感知物體的運動或形變需要力,提出“力”的概念

1、導入:今天老師準備了許多好玩的東西,等一會兒你自己拉一拉、拋一拋、推一推,看看這些物體會怎樣。現在請你選擇一種玩具,找一處空地玩一玩,玩過後告訴大家你玩的是什麼,是怎麼玩的,你發現了什麼。

2、幼兒自由選擇並第一次嘗試。(教師參與並巡迴觀察)

3、幼兒集體討論:你剛纔玩的是什麼,怎麼玩的,發現了什麼。

4、運用運動與靜止的對應關係引導幼兒發現“力”。(集體把玩具放在桌上)

師:咦,這些玩具放在這兒怎麼不動了呢?(因爲只有手和腳用力了,玩具纔會動)

5、教師邊操作邊小結:如果物體運動或發生形變,那麼它一定受了某種作用,這種神奇的作用就叫“力”。

二、再次操作探索,引導幼兒發現力的大小與物體運動的關係

1、過渡與導入:小朋友,剛纔我們玩了一種玩具,發現了“力”。現在請你們再選擇一樣不同的玩具,不過這次你要試一試,輕輕地用力它會怎麼樣,用力很大它又會怎麼樣。玩過之後,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教師參與幼兒的活動,並指導幼兒用正確的語言表達)

2、幼兒自由選擇並第二次嘗試。(教師參與並巡迴觀察)

3、幼兒集體討論:你發現了什麼。(你輕輕地用力,它會怎樣,用力很大它又會怎樣)

4、教師邊操作邊小結:我們用力大的'時候,物體就拋得高、滾得遠、運得快,形變幅度就大……我們用力小的時候,物體就拋得低、滾不遠、動得慢,形變幅度就小……

三、自由玩玩具,引導幼兒感受、發現用力的方向與物體運動的關係

1、過渡與導入:小朋友,剛纔我們都是一個小朋友玩一種玩具,現在請你選擇一個或兩個好朋友一起玩一種玩具,想一想、試一試,你們怎麼使這些玩具向不同的方向運動或形變?

2、幼兒自由玩各種玩具,使這些玩具向不同方向運動。(教師幫助能力弱的幼兒選擇夥伴,並巡迴觀察)

3、幼兒集體討論:你和誰玩的,怎麼玩的,物體是朝哪個方向運動或形變的。

4、教師邊操作邊小結:我們向哪個方向用力,物體就向哪個方向運動或形變。

四、活動總結

師:今天我們找到了一位看不見的朋友,它叫“力”,它能使物體形狀或運動狀態發生變化。用力大,物體就動得快,形變就大;用力小,物體就動得慢,形變就小。我們朝哪個方向用力,物體就向哪個方向運動或形變。“力”真神奇,真是神奇的“力”。

五、活動延伸

小朋友,除了藏在我們身上的力能使物體運動以外,“力”還藏在哪裏呢?

例如:壺裏的水原來不動,燒開後水爲什麼會在壺裏翻滾?電風扇爲什麼會轉動?

反思:

1、從教師方面看:教師熟悉活動的內容與流程,瞭解本班幼兒園的水平和個別差異,活動準備充分、細緻;組織活動精神振奮,教態大方,語言表達準確流暢;活動設計目的明確,內容充實,結構合理,層次清晰,材料的選擇和處理具有獨創性;教師利用幼兒熟悉的玩具導入活動,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在活動過程中通過層層深入的三次探索活動,有效地調動和保持幼兒探索的積極性、主動性;在活動過程中能適度地給幼兒以幫助並針對幼兒的個別差異進行指導。

2、從幼兒方面看:幼兒在活動中能夠始終以飽滿的熱情積極主動投入探索之中,能夠注意力集中地傾聽老師及其他幼兒的講解和回答;絕大多數幼兒能和同伴合作交流,發現規律,探索問題的答案,並能積極地發表自己的看法。

3、從教學效果看:絕大多數幼兒通過探索活動了解了“力”的基本知識,在活動中獲得了鍛鍊能力的機會,培養了幼兒認真觀察、歸納概括的能力;通過結伴活動,培養了幼兒的合作交流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活動延伸將教育從課內拓展到課外,也要求一定的家園配合,激發幼兒初步的科學探究精神。

4、不足之處:由於本次活動幼兒有幾次自由操作的過程,故場地較難佈置。課堂上幼兒需動靜結合,故教師的現場控制能力還有待提高。活動前教師的知識儲備還應增加,這樣臨場應變能力會提高,對此課堂會更駕輕就熟。

幼兒園科學教案7

一、設計意圖

"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組間交流、分享智慧"。在幼兒間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能讓每個幼兒都有學習、表達的機會,有利於幼兒主體性得到最大的體現,學習的自主性得到最大的激發,同時這種學習是要與同伴合作、互相交流的基礎上進行的。在科學探索活動中,這種學習方法尤爲有效。

《烏鴉喝水》故事帶帶相傳、家喻戶曉。大家也都知道其中的道理:在瓶子中加入石子可使水位升高,烏鴉就可以喝到水了。但很少有人去實驗過,如果瓶子裏的水量太少了,那麼即使加入石子,烏鴉也是喝不到水的,爲了讓學生們瞭解這個故事,並發現烏鴉能否喝到水與瓶子裏的水量多少有關的現象,針對大班幼兒的認知和水平,設計了該科學活動--烏鴉喝水。

希望學生在時間過程中注重小組間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

二、教學目標

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探索如何讓瓶子裏的水位升高。

3、通過積極探索,發現烏鴉能否喝到水與水量的多少的關係。

4、學習小組合作探索,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合作學習互相交流的樂趣。

5、通過觀察,能夠正確的在瓶子裏畫小石頭,並塗上不同的顏色。

6、能夠畫出不同形狀的小石頭,並探索瓶子裏的小石頭怎樣擺放更好看。

教學準備物質準備:

課件《烏鴉喝水》、小石子、沙子、碎布頭、海綿、棉花、紙張等各種投放材料、飲料瓶子若干、繪畫紙、各種顏色的蠟筆

教師材料:演示文稿

三、教學重難點

1、小組合作探索,怎麼樣放石子、砂子,才能使烏鴉喝到水。

2、小組合作探索,是不是不管瓶子裏有多少水,烏鴉都能喝到水。

3、學習烏鴉遇到困難要開動腦筋,想出解決爲題的辦法。

4、幼兒能夠畫出不同形狀的小石頭,並獨自探索瓶子裏的小石頭怎樣擺放更好看。引導幼兒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想象,訓練幼兒的發散思維、創造力等等。

四、教學過程

活動流程:

看課件導入→用石子實驗探索→沙子實驗探索→比較實驗結果有什麼不同→得出結論→畫出不同形狀的小石頭→實驗總結

(一)開始部分

1、觀看課件前半段,熟悉故事內容應用幻燈片演示烏鴉喝水的故事,並配音。故事內容如下:

一年夏天,太陽像個無情的大火爐在無情的烤着大地,原本鬱鬱蔥蔥的大樹都無精打采地低着腦袋,小河裏的水也快乾了,好多小魚都拼着命做最後的掙扎。快看一隻烏鴉在到處找水喝呢!可是找了好久,它都沒有找到,這可怎麼辦,因爲他的嗓子渴得快冒煙了。"不行,我得找到點水喝,要不然我會渴死的"烏鴉站在枯樹枝上,對自己說。烏鴉不想被渴死,它使出全身的力氣,繼續向前飛去,希望能找到一點兒水喝,烏鴉飛呀飛呀,突然,它看見前面有一個發亮的東西,原來是一隻裝着水的瓶子,烏鴉高興極了,便立刻飛了過去,穩穩地停在水瓶的旁邊,準備痛痛快快地喝水。但是,仔細一看,傻眼了,水瓶裏面的水太少了,本以爲把嘴伸進去就可以喝到了,但是瓶口太小,頸又長,烏鴉的嘴根本夠不着,"怎麼辦呢"烏鴉急得團團轉。

老師:小朋友,有一隻烏鴉口渴了,它找到一個瓶子,喝到水了嗎?

學生:沒有老師:你們能幫烏鴉想辦法喝到水嗎?

2、學生們猜測並記錄烏鴉喝水的方法

(1)將小朋友們分成5個小組,小組討論,互相說說自己想出的辦法,並讓其中一個小朋友做記錄員,將他們小組的方法畫出來。

(2)每組選一名幼兒述說本組的討論結果。

3、觀看課件後半段,瞭解烏鴉喝到水的辦法烏鴉很着急,於是,他一氣之下,從不遠處叼來一塊石子,向瓶子砸去,它本想把水瓶砸破後載飲水,沒想到石子正好落進了水瓶裏。烏鴉飛下去,看到石子沉入瓶底,裏面的水好像比原來高了一些。"有辦法了"烏鴉大叫起來。烏鴉很快就叼來了許多的石子,把他們一塊一塊地投進水瓶裏。隨着石子的增多,水瓶裏的水也一點一點地慢慢向上升。終於,水瓶裏的水快升到瓶口了,而烏鴉總算可以喝到水了。它可開心了,因爲這水是它用智慧換來的。

老師:小朋友們,烏鴉喝到水了嗎?

學生:喝到了。

老師:它是採用什麼方法喝到水的呢?

學生:把石頭放到水瓶裏,誰就上升了,這樣就能喝到水了。

老師:烏鴉聰明嗎?

學生:聰明。

老師:那麼以後你們在生活中遇到了問題,要不要也像烏鴉一樣,要勤于思考。

學生:要!

老師:小朋友,你們真聰明,那麼接下來,我們就要用實驗來證明,這樣的方法可以使烏鴉喝到水。

(二)基本部分(通過實驗,發現問題)

1、幼兒以小組合作方式進行探索"如何喝到水"

(1)老師提出探索要求:每組派兩個小朋友當選材員去選擇不同材料進行實驗,並將多餘的材料放回原處,大家觀察瓶裏的水位有沒有升高,實驗成功與失敗的水瓶分別擺放在各自的陳列臺上,一名記錄員要將實驗結果與原先的猜測是否一致做上標記,還要有一名小朋友做實驗彙報。

在小組合作探索中,幼兒先要自行分配角色, 出現幾名幼兒爭當同一角色時,讓他們用猜拳形式來解決。

(2)幼兒小組合作進行探索,教師以噪音控制員的身份巡迴指導。

(3)每組選一名幼兒將記錄結果進行講述(4)評選最佳合作小組。

2、探索烏鴉能否喝到水,與瓶中的水量的多少又沒有關係。

老師:小朋友們,是不是有水的瓶子裏投入石子後,烏鴉都可以喝到水呢?我們一起來做實驗。

老師分配任務,每組分三個瓶子,瓶子裏的水量不同,分別是隻有1/3, 1/2, 2/3 的水量,小組內合作,加入石子看看水是否能到瓶口(烏鴉能喝到水),並在相應的紙上做好記錄,加入石子後不能到瓶口的,表示烏鴉不能喝到水,也做上記錄。

(1)用石子進行實驗,並記錄幼兒分組實驗,教師觀察指導,實驗完成後交流實驗結果老師:實驗後,你們發現了什麼?

學生:有的瓶裏,烏鴉能喝到水,有的喝不到。

老師:那麼什麼樣的瓶裏,烏鴉才能喝到水呢?

學生:水量多的瓶裏,烏鴉能喝到水,水量少的瓶子裏放入石子後,烏鴉還是喝不到水。

(2)用沙子進行實驗,並記錄老師:我們現在再用砂子試一試,看看會有什麼新的發現?

還是三個不同水量的瓶子,小朋友們分組進行試驗,做並做好試驗記錄。老師觀察指導,實驗後進行討論。

老師:這次你發現了什麼? 3個瓶子裏的水烏鴉都能喝到嗎?

學生:都能喝到。

(3)對比兩次實驗結果的不同老師:在水量少的瓶子裏放入石子,烏鴉喝不到水,但是放入沙子後,卻可以喝到水,這是爲什麼呢?我們現在來討論這個問題老師在幻燈片上放着石子和沙子的堆積圖,並現場堆積石子和砂子,幫助孩子們理解,因爲石子和沙子的大小不一樣,將它們堆積在一起,其中的縫隙就不同,石子之間的縫隙大,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後,烏鴉還是喝不到水,而砂子之間的縫隙小,加入沙子後烏鴉就能喝到水了。

老師:我們先將這些砂子和石子,像幻燈片上的一樣堆積在一起。

學生們開始小組爲單位地堆積石子和砂子。

老師:你們觀察所堆積的石子和砂子,看看有什麼不一樣?

學生:開始嘰嘰喳喳討論老師:你們說對了,石子之間的縫隙大,沙子之間的縫隙小,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後,水都流到縫隙裏去了,水就不能滿了。加入沙子後,水也流到縫隙裏去,但縫隙小,所以還有一點水在瓶口,烏鴉還是可以喝到一點水。

在比較兩次實驗結果的不同點時,要儘量先讓小朋友們表達自己的想法,發現其中的祕密,因爲讓他們充分地表述活動經驗能幫助幼兒建構一定的科學概念,使他們對事物的理解更加深刻。

(4)總結實驗老師:小朋友們,當我們遇到困難時,不要着急,要像烏鴉一樣開動腦筋,總會想出辦法解決的,而且,有時候辦法還不止一個呢!

老師小結,通過實驗,我們知道了,要想讓烏鴉喝到水,並不是在瓶子里加入石子就可以了,還得看水量的多少以及加入的是石子還是砂子。瓶子裏至少要有半瓶的水,然後加入石子後,烏鴉才能喝到水。

(三)結束部分--畫出不同形狀的小石頭幼兒處於大班這個階段,對所有的新鮮事物都很感興趣,趁着剛剛做實驗時的熱乎勁,以故事的形式導入,更能夠調動他們繪畫的積極性。引導幼兒積極主動的參與活動,在玩中學習,通過在瓶子裏面畫小石頭,塗上不同的顏色,學習一些簡單的繪畫知識和技巧。讓幼兒獨自探索,瓶子裏的小石頭怎樣擺放更好看,是爲了訓練幼兒的發散思維、創造力等等。盡最大努力讓幼兒在整個活動中體會到繪畫的樂趣。

老師:(指着剛纔做實驗的裝滿石子的瓶子)小朋友們,瓶子裏的不同顏色的石頭,好看嗎?

學生:好看!

老師:那我們用不同顏色的比將他們畫到紙上,好嗎?看誰畫的好看。

老師提前準備了很多繪畫紙,紙上已經畫出了瓶子,並畫上水的痕跡,小朋友們手中沒人有一張,每個小組有一盒不同顏色的蠟筆,讓小朋友們自己對着剛纔做實驗的瓶子進行繪畫,畫完後小朋友們自己討論看誰畫得最好看。

繪畫結束後,重新擺放裏面的石頭,直到小朋友們認爲最好看的擺放方時,並探討怎麼擺放比較好看。

老師總結:看來,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要勤于思考,遇到問題,要去想想,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五、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要以幼兒爲主體,要營造一個良好的探索環境,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幼兒積極參與,體驗與同伴合作、交流的樂趣。通過此次活動,我覺得在學生活動中,老師要提供給幼兒充分活動空間和材料,給他們足夠的思考空間,適時表揚他們的發言,提升他們對活動的興趣,這是幼兒主體性得到最大的體現。在這種活動環境中,能夠促進幼兒積極思維、主動交流,共同分享大家不同的經驗,而對於探索中產生的各種預測正確與否並不重要,老師應真誠地接納和認可,要力求每個幼兒在探究活動中都有所發現,有成功的體驗。老師和幼兒之間要相處好,老師要儘可能融入到孩子們的生活中,幼兒之間也要相處好,成爲互相合作的夥伴關係。老師要通過各種形式激發孩子們的學習慾望,增強自主性,使他們成爲學習的主人。

六、教學延伸

老師結束後,老師總結了今天所做的實驗,還要留給小朋友們幾個任務,讓他們回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做實驗完成。

1、通過往瓶子裏放東西,同樣多的水,放哪些東西烏鴉能喝到水,放那些東西,烏鴉又喝不到水。

2、在往瓶子裏放石頭的過程中,怎樣擺放,才能使得更好看。

3、在家裏試着畫畫水瓶,並畫出你覺得擺放着石頭最好看的瓶子。

幼兒園科學教案8

活動目標:

老師出示櫻桃的圖片,引導幼兒認識紅、黃、綠三種顏色,學習顏色的匹配。通過活動,幼兒喜歡參與粘貼活動,體驗動手操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綠色,黃色,紅色小櫻桃圖片各一張。自制紅色、黃色、綠色櫻桃樹各一棵,樹上貼上雙面膠。自制若干紅、黃、綠色小櫻桃。

活動過程:

1、認識小櫻桃(出示櫻桃圖片)

(1)導入:小朋友,你們看沈老師帶來了許多的圖片,你們覺得漂亮嗎?哪裏很漂亮?

(幼兒自由講述)

(2)沈老師覺得這裏有紅色的很漂亮,你們覺得漂亮嗎?你認識它嗎?在哪裏見過它呢?它的名字叫什麼?

(3)它的名字叫小櫻桃,來我們一起說說看,“小櫻桃”,小櫻桃的家住在長興,它可是我們長興的寶貝。

2、感知小櫻桃顏色的變化

(1)(看圖片)我們一起看看,小櫻桃可厲害了,從綠色的小櫻桃,慢慢的變成了黃色的

小櫻桃,再慢慢的長大了,變成了紅色的小櫻桃,小櫻桃就像一個魔法師一樣,從綠櫻桃,變成黃櫻桃,再變成紅櫻桃,厲害不厲害呀?(快給小櫻桃拍拍手)

3、認識綠、黃、紅三種顏色

(1)你們看,沈老師也要來變魔術了,變,變,變,哇,變出了這麼多小櫻桃。沈老師

厲害不厲害呀?厲害啊,(快給沈老師拍拍手)

(2)我們一起看看小櫻桃有哪些顏色呀?沈老師請出一個小櫻桃看看,這是什麼顏色的小櫻桃?(綠色的)現在請綠櫻桃休息一下,再看看這個櫻桃是什麼顏色的呢?(黃色的)咦,這是什麼顏色的啊?(紅色的)

(3)我們一起和小櫻桃打個招呼吧!(小櫻桃你好!小朋友們好!)沈老師請小櫻桃先去

休息一下,等等和我們做遊戲。

(4)沈老師要變魔術了,看看變出了什麼呀?這是一棵櫻桃樹,說說看“櫻桃樹”,看看是什麼顏色的櫻桃樹呀?(綠色的)對了,它穿了一件綠色的衣服。

(5)再看看這棵櫻桃樹穿了一件什麼顏色的衣服呀?(黃色的)真漂亮。

(6)咦,這棵櫻桃樹穿了一件什麼顏色的衣服呢?(紅色的)你們真棒!

(7)學說:“一顆綠櫻桃,一顆黃櫻桃,一顆紅櫻桃”。

4、初步學習顏色匹配,遊戲小櫻桃找朋友

(1)你們看看(圖片),這些櫻桃樹上長滿了什麼呀?(小櫻桃)真漂亮。

(2)可是,沈老師的櫻桃樹上有沒有小櫻桃呀?(沒有)櫻桃樹讓我們小小班的小朋友幫它們結上好看又好吃的小櫻桃,你們願意嗎?(願意)

(3)聽清楚了櫻桃樹都有它們自己喜歡的小櫻桃,我們一起來聽聽綠櫻桃是怎麼說的,“我是綠櫻桃樹,我的好朋友是綠櫻桃,小朋友你們要把綠櫻桃送給我噢”。聽到了嗎,它的好朋友是誰呀?(綠櫻桃)

(4)聽聽看它是什麼顏色的櫻桃樹?“我的好朋友是黃色小櫻桃,因爲我是黃櫻桃樹”。

再聽聽看它是誰呢?“我是紅櫻桃樹,我喜歡紅櫻桃”。

(5)想一想,綠櫻桃樹上貼上什麼顏色的櫻桃,(綠櫻桃)黃櫻桃應該送給哪棵櫻桃樹,(黃櫻桃樹)紅櫻桃樹的好朋友是什麼顏色的櫻桃呢?(紅櫻桃)

(6)現在沈老師給每一個小發一個小櫻桃,拿到了小櫻桃,請你看看,想一想你的小櫻桃是什麼顏色的,說一說:應該把他送給什麼顏色櫻桃樹呢?(請3至5個幼兒說說)

(7)哇,你們真棒,都知道自己手中小櫻桃的好朋友了,現在沈老師請你們輕輕的走上來,把你的小櫻桃送給櫻桃樹,好嗎?(幼兒貼櫻桃)

5、檢查貼櫻桃的結果

(1) 小櫻桃都貼到櫻桃樹上了,我們一起來看看小櫻桃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嗎?

(2) 咦,這棵櫻桃樹是什麼顏色的?(綠色)看看上面都是它的好朋友嗎?(不是)爲什麼它不是綠櫻桃樹的好朋友,(它是紅櫻桃)我請小朋友把它送到它的好朋友的樹上,現在這樣對不對呀?(對)你真棒!

幼兒園科學教案9

科學意圖:

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這一時期是培養科學興趣、體驗科學過程、發展科學精神的重要時期。

材料準備:

大小相同的小碗若干、溫度計、糖塊、咖啡、砂糖、鹽、勺子、杯子、飲用水。

實驗操作:

(1)將盛滿水的若干個大小相同的小碗放進冰箱把水冷凍成冰塊,如果在冬季可在戶外自然冷凍。

(2)將若干個冰塊同時拿出,引導幼兒用多種方法讓冰塊融化,比較融化速度的不同。比如,放在室內任其自然融化、加熱融化、放在陽光下融化等。

(3)讓幼兒分別舀一勺咖啡、一勺砂糖、一勺鹽以及一塊糖塊,然後把它們同時放在不同溫度但水量相同的水杯中,並用勺子攪拌,觀察溶解現象。

(4)溶解後請幼兒品嚐,會有甜、鹹、苦的味道,幫助幼兒進一步感受溶解現象。

指導建議:

在觀察融化現象時,注意讓幼兒比較溫度對冰塊融化的影響。

在觀察溶解現象時,讓幼兒觀察比較哪些物體容易溶解、哪些物體不容易溶解,讓幼兒比較水的溫度和攪拌速度的不同對溶解的影響。

指導大班幼兒學會使用溫度計,讓他們嘗試將自己觀察到的結果和溫度記錄下來。

拓展與替代:

建議幼兒在飲料中加入冰塊,製作一杯可口的冷飲。

在幼兒自制冷飲時,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冰塊與水溫之間的關係:隨着冰塊的融化,飲料逐漸變涼,冰塊越多,水溫越低。

鼓勵幼兒在家中選擇多種材料自制飲料,如奶粉、咖啡、桔子粉等,進一步感受溶解現象。

科學小知識:

固體受熱化成液體的過程,被稱爲融化。通常情況下,體積相同的冰塊,溫度越高,融化的速度越快。一種物質(溶質)分散於另一種物質(溶劑)中成爲溶液的過程,被稱爲溶解。比如,食鹽或蔗糖溶解手水而鹹水溶液。溶解的速度與溶質的性質、溶質在溶劑中的被攪拌的速度以及溶劑的溫度等因素有關。通常情況下,顆粒狀的溶質比塊狀的溶質容易溶解;攪拌的溶液比沒有攪拌的溶液,其溶質容易溶解;溫度高的溶劑比溫度低的溶劑,其溶質容易溶解。

活動反思:

幼兒對知識點的瞭解是一個操作感知的過程,能否說出知識點(科學原理),並不是活動的最終目標。幼兒科學主要是調動幼兒參加科學活動的學習動機和興趣。

幼兒園科學教案10

核心導讀:活動目標:1.通過操作了解風的形成,知道空氣流動就形成風。 2.通過實驗知道風的作用,體驗大自然的神奇,熱愛大自然。 3.體驗科學遊戲的樂趣。 材料準備 皺紋紙、硬紙板、普通A4紙等不同質地的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了解風的形成,知道空氣流動就形成風。

2.通過實驗知道風的作用,體驗大自然的神奇,熱愛大自然。

3.體驗科學遊戲的樂趣。

材料準備

皺紋紙、硬紙板、普通A4紙等不同質地的紙、塑料袋、吸管、扇子、風車、記錄表、筆。

指導要點

1.猜測風的形成。

2.嘗試用不同的紙張、物體造風。

3.嘗試形成風來吹動風車,讓其轉動,探索風車轉速與風力的關係。

4.自己製作簡單的風向儀,測試風向和風源的關係。

5.在記錄表上記錄自己的實驗結果。

實施步驟

1.猜一猜。在實驗之前,先請幼兒猜猜風是怎麼形成的?風有什麼作用?我們可以從哪裏知道起風了?風力對物體的運動有什麼影響?

2.造風。讓幼兒嘗試用不同的紙、材料想辦法制造出風,比如用紙扇、用吸管吹等等,並說說你從哪裏看的出有風了。知道空氣流動形成風。

3.風的作用。感受風的存在,想辦法制造出風讓風車轉起來,探索不同物體產生出來的風力不同,越是硬,表面積越是大,靠物體越是近,產生的風力就越大。知道風力越大,風車轉的越快。

4.製作風向儀並記錄。用皺紋紙製作簡單的風向儀,從不同方向製造風,探索風向和風源的關係。

5.講實驗的結果記錄在記錄表內,並與同伴分享探索結果,交流,遇到問題繼續探索解決。

反思分析

這個探索活動是在組織語言活動《風在哪裏》後我向孩子們提出的延伸問題,孩子們都知道了從花、草、衣服等東西被吹動後,可以知道風的存在,但是風是怎麼來的呢?我把這個問題留給孩子探索。孩子們先紛紛猜測,然後通過我提供的材料開始探索、實驗。我發現孩子們在探索的過程中非常投入,他們嘗試用不同材料製造出風,有的孩子還發現同一種材料能用不同的方法制造出風。製造出風以後,我通過風車轉動來讓幼兒發現風力的問題,通過風車轉動的速度不同,孩子們很容易就理解了風力與風車轉動的關係,知道同一種材料用力大,就能轉的快。但是這個要教師指導,因爲不同材料產生的風力是不同的。這裏有兩個維度,孩子會弄不清。最後風向與風源的研究也是比較簡單的,我讓孩子用箭頭表示風源,用小旗表示風向,孩子們都能很清晰的表示出來。我覺得還能再延伸一點,比如教師可以收集更多材料,讓孩子討論風的利弊,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對大自然的影響等等。

幼兒園科學教案11

目標:

1、認識幾種動物,瞭解其特徵,知道它們是世界之最。

2、通過競賽遊戲,提高記憶力、表達能力,反應能力等。

3、對動物產生好奇之心,激發探索慾望。

準備:

PPT 貼紙 課前向家長了解動物之最(如最大的鳥--鴕鳥、最小的鳥---蜂鳥等過程:

(一)談話引出主題

1、小朋友,你們最喜歡什麼動物?爲什麼呢?在你心中什麼動物是最大的?什麼動物是最小的?

2、今天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一些動物朋友,我們來看看它們是最大的還是最小的。

(二)認識幾種動物,瞭解其特徵,知道最大與最小。

1、認識鴕鳥提問:這是誰?它長得什麼樣呢?

你見過的鳥中它是最大的還是最小的呢?

師結:對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鳥,身高可達2.75米。有房子那麼高。它跑的飛快,連馬也趕不上它。

2、認識蜂鳥提問:這隻鳥你知道他叫什麼名字嗎?你在哪見過它嗎?它長得什麼樣呢?

你知道它有多大嗎?

師結;它的腦袋只有一粒米大,是世界上最小的鳥。

3、認識世界上最大的動物--藍鯨,世界上最高的動物--長頸鹿 ,世界上角最多的動物--千足蟲等。

4、你還知道什麼最大或最小嗎?

(三)通過比較知道最大與最小

1、出示三張動物圖片:小狗 小貓 小老鼠提問:這是誰?他們三個比較誰最大?誰最小?

2、同形式比較最大與最小。

(四)競答遊戲

1、將幼兒分成四組:進行最大與最小知識競賽。

2、告訴遊戲規則。

3、教師出題小組競答:小組輪流 舉手搶答(答對一題的一分)如:世界上最大的鳥是什麼鳥?

世界上跑的最快的動物是誰?

動物爸爸、媽媽、寶寶誰最小?

4、評獎:得分多的小組爲智慧寶寶,用貼紙獎勵。

(四)延伸活動:

1、世界上有很多東西都是最大的或最小的,請你與爸爸媽媽找找資料看看還有什麼動物是世界之最。

2、還有一些是通過比較知道最大與最小。請你找找、比比誰最大?誰最小?

幼兒園科學教案12

 活動目標:

1.能發現、再現物體的序列,體驗不同的排序方法;

2.能在操作活動中有規律地繪畫圖案,提高動手能力;

3.培養幼兒思維的多樣性,初步感知數學中的規律美。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小熊的圖片一張

3.幼兒領域的操作用書

 活動過程:

 一、感知規律。

(一)出示圖片,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小熊搬新家了,它請了三位好朋友到家裏去做客,看看它們是誰呀?(小兔,小貓,小狗)

師:去小熊家有三條不同的路,三位好朋友各走了一條小路,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走的是怎樣的小路呢?

小兔:不同顏色一隔一的排序

小貓:不同大小一隔二的排序

小狗:不同形狀一、一、一的排序

(引導幼兒發現並講出其中的規律。)

二、出示PPT,引導幼兒體驗學習不同排序方法。

(一)引導幼兒按規律排列。

師:三個好朋友都到小熊家了,小熊可開心了,爲小動物們準備了它們最愛吃的食物呢!可是想吃這些食物可沒那麼容易哦!小熊還爲小動物們提供了沒有裝飾完的盤子呢,我們只要把小熊的盤子裝飾完,最愛吃的東西就會出現了。

小兔:不同實物一隔一的排列下去(說對了出現蘿蔔)

小貓:不同大小一隔二的排列下去(說對了出現小魚)

小狗:不同形狀一、一、一的排列下去(說對了出現骨頭)

三、幼兒動手操作。

(一)簡單介紹活動內容。

師:小熊還要請我們小朋友去做客呢,但是小熊爲小朋友出了一道題,闖關成功的小朋友纔可以到他家做客。小熊出的題在老師手上,叫按規律畫。畫對的小朋友纔可以到小熊家做客。

(二)教師的示範講解。

(三)幼兒動手操作。

1.提出製作要求:

按一定規律排序

保持安靜,完成後舉手告訴老師。

幼兒園科學教案13

活動過程

1. 猜猜花生有幾顆。

——觀察盤中的花生,說說它們有什麼不同。(可比較花生的大小、長度、外形)、

——你能猜對每顆花生裏有幾顆花生仁嗎?、

——選一顆花生果,先猜猜裏面的果數,再剝開看看自己對了嗎?

2. 討論記錄的方法。

——想一想怎樣才能記清楚第一顆花生果裏有幾顆花生仁?第二顆,第三顆呢?

——怎樣記錄?是剝完了一起記錄,還是剝一次記錄一次?

3. 記記花生的顆數。

——幼兒把花生果剝開,數數裏面有幾顆花生仁並記錄在幼兒活動材料上。

——注意觀察每個幼兒剝與記的方法與步驟,瞭解幼兒解決問題的策略。

——引導先完成的幼兒觀察自己的記錄單,找找花生果裏花生仁數量相同的記錄有幾次。

4. 交流分享。

——帶領幼兒互相觀察記錄的結果。

——請個別幼兒說出自己記錄的數字或符號表示什麼意思。

——品嚐自己剝的花生。

活動建議

1. 鼓勵幼兒用自己認爲合適的

方法進行記錄,並用清楚的語言表達記錄結果。

2. 可在區域活動中將花生外殼塗上七彩色,拼搭成好看的“七彩項鍊”、“七彩小路”等。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數字、符號記錄花生的數量。

2.嘗試有計劃、有條理地進行多次剝花生、做記錄的活動。

活動準備

1.花生果每人一盤(10粒左右,花生仁的數量爲1—3不等)。

2.每組兩盒彩筆、兩隻空盆,幼兒活動材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感知花生的特徵

師:秋天是個收穫的季節,農民伯伯收穫了很多果實,今天,他們有份果實要送給大班的小朋友,你們覺得可能是什麼禮物?瞧,這是禮物的影子,你們有新的想法了嗎?說說你的理由。究竟是不是呢?請你們打開看看。請每位小朋友從盤子裏拿一顆花生和她做朋友,一起玩一玩。教師啓發性提問:

(1)你們手裏的花生是什麼顏色的?(黃色)

(2)我們用手捏一捏,看看有什麼感覺?(硬硬的)

(3)我們來搖一搖,聽聽有沒有什麼聲音?怎麼會有聲音呢?(哦,原來是花生寶寶住在裏面)

2、用手剝花生,並記錄每個花生的房間和花生米的數量。

(1)師:有的花生有一個房間,有的有2、3、4個房間(有誰手裏的花生和我一樣?)

(2)那你們想知道花生寶寶住的房間是什麼樣的嗎?

(3)請小朋友想辦法剝開看一看,並且把每個花生裏住着幾個花生寶寶記錄在記錄卡上。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個記錄卡應該怎樣記錄呢?

(4) 教師巡迴指導:與個別幼兒交流剝花生的方法,指導幼兒記錄

(5)將完成的記錄卡貼在黑板上,

提問:你們有沒發現什麼祕密?(花生房間的數量和裏面花生寶寶的數量相等)

有沒有有的花生一個房間裏有兩個寶寶,有的房間裏是空的?呆會有機會的時候你們再去找一找。

(6)集體交流剝花生的方法

提問:老師想問問你們剛剛是用什麼方法把硬硬的花生剝開的?(用手剝,用嘴咬,在桌上敲)

剝花生時遇到什麼困難?

3、用工具剝花生

(1)嘗試用工具剝花生

師:剛剛我發現小朋友們很費勁才剝開一個花生,有什麼好方法能很快把花生剝開?(幼兒相互討論剝花生的好方法)

老師今天爲你們準備了一些特別的工具,瞧,這是什麼?呆會你們可以用工具試試剝花生,看看能不能幫到你們。

師:誰能告訴大家你用的什麼工具,你是怎樣完成的?

(教師總結各種工具的用法)

你們覺得用工具剝花生好,還是手剝好?

(2)使用工具和用手剝花生進行比賽,體驗使用工具又快又省勁。

師:用工具剝是不是比用手剝的更快,下面我們進行比賽,兩組用手剝,兩組用工具剝,老師給你們相同數量的花生,看看用工具剝花生的小組是不是比用手剝的快。剝花生的時候,同一組的小朋友可以相互合作。

總結:原來使用工具剝花生的確更方便!生活中有很多東西可以用做工具幫助我們更好更快的完成任務,我們小朋友一定要多動腦筋去發現哦!

幼兒園科學教案14

  活動目標:

1、請幼兒看清圖形與代號後看圖填數;看數畫圖;看圖填數、看數畫圖。

2、請幼兒猜猜電話號碼。

活動準備:幼兒用書(數學)、鉛筆人手一隻。

  活動過程:

  一、數圖記憶:

1、教師講解:

(1)出示圖形與代號請幼兒仔細看。1是什麼圖形,2是什麼圖形……...9是什麼圖形。

(2)出示不同的圖形請幼兒填寫數字。如,正方形是數字幾,三角形應該填寫數字幾等。

(3)請幼兒看數字來畫出圖形。如,2應該畫什麼圖形,8應該畫什麼圖形等。

(4)教師出示有圖形有數字的要求幼兒是圖形的就寫出數字,是數字的就畫出圖形。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檢查、指導。

  二、猜猜電話號碼:

1、教師講解:

(1)根據算式題得出電話號碼是多少。如,8—3、2+3、7—4、10-7、5+4、8-7、6-6、3+4。得出電話號碼是55339107。

(2)出示數圖,請幼兒根據圖形寫出電話號碼。

(3)把自己家的電話號碼也變成密碼。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檢查、糾正。

幼兒園科學教案15

活動背景:

小班孩子喜歡琅琅上口的兒歌,就連教師的指導語,如果用兒歌表現,孩子也會因喜歡而能聽得進一些,如"走路彎着腰像個老公公,走路挺起胸像個小英雄",有韻律的語言,確實可以使孩子打起精神.

在滿足孩子喜歡有節奏的語言的同時,我們還應引導孩子欣賞兒歌中所蘊涵的情趣.本活動試圖通過對兒歌的欣賞和簡單的改編,體會文學作品的情趣.

但是孩子畢竟還小,如果他們沒有改編的經驗,那麼就從一個東西、一種形狀、一種顏色和一種動態開始吧。

內容與要求:

1、喜歡兒歌,並體會兒歌所表達的情趣。

2、熟悉並喜歡改編兒歌的活動。

3、兒歌情景圖(樹葉、鞦韆可以做成立體的,風做成貼絨的,富有動感的擬人化的摸樣)。

4、貼絨水果:蘋果、生梨、香蕉等。

過程與指導:

感受情景——欣賞兒歌——感受改編

一、感受兒歌的意境

出示情景圖,老師可以引導。

1、(出示蘋果)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好吃的東西?

2、蘋果長在哪裏?

3、蘋果樹上長着蘋果,還長着什麼?

4、這些蘋果都躲在哪裏?(樹葉裏)

5、(出示風)風兒一吹,蘋果好象在幹什麼?

——這裏主要是創設兒歌情景。

二、欣賞、瞭解兒歌

1、老師和着活潑的音樂,朗誦兒歌。(可以變換形式朗誦1~2遍)

2、欣賞後可引導:

1)這首兒歌,你最喜歡哪句話?(幼兒說一句,老師念一句)

2)老師念兒歌時,你喜歡的話,就和我一起念。

三、熟悉並喜歡改編兒歌的活動(教師可引導)

1、(出示梨)又來了小生梨,它的臉是什麼樣的?

——這時,活動只改編一句兒歌。

2、(出示香蕉)又來了只水果,是誰?它的臉是怎麼樣的?

——這時,活動改編兩句兒歌:小香蕉,臉彎彎。

四、延伸

你們還喜歡吃什麼水果,就說什麼樣的兒歌。

附兒歌:

小蘋果 臉圓圓

小蘋果,臉圓圓,

害羞躲在樹葉裏,

風而吹來露笑臉,

一上一下盪鞦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