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熱】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

【熱】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8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1

活動一:

有益的學習經驗:

觀察天空,感受到天空的廣闊和神祕,激發探索自然的興趣。

準備:望遠鏡

活動與指導:

1、晚上,帶幼兒觀察天空。

2、讓幼兒拿着望遠鏡觀看。教師告訴他們牛郎星和織女星的位置,並給幼兒講牛郎星和織女星的故事。

3、請幼兒想想牛郎星和織女星見面後都說些什麼?我們有沒有辦法,讓牛郎星和織女星有更多的會面機會。

4、請小朋友看看天上的星星像什麼?

5、告訴幼兒天空中有許多祕密,小朋友長大了可以做天文學家,去研究天空中的奧祕。

集體活動二

有益的學習經驗:

知道星星離我們很遠,感受到天空的神祕,增進好奇心。

活動與指導:

1、晚上天空佈滿了星星,你們知道星星的家在哪嗎?它們離我們有多遠?

2、教師講解:宇宙大到我們難以想象的程度,裏面有許多數也數不清的星星。星星離我們很遠很遠。比鄰星是離我們地球最近的星星,我們現在看到的比鄰星根本不是現在的比鄰星,而是4.22年前的比鄰星,是它在4.22年前發出的光。而現在的比鄰星,我們要過4年多才能看見。

3、天空中的奧祕多極了,你們長大了想不想到太空中找找星星的家,跟星星交朋友?

4、讓幼兒說說, 自己長大後如何與星星交朋友。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2

  科學目標

1、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2、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3、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材料準備:

小碗、棉線、亮光紙紙屑、水。

  製作方法:

(1)在小碗中放人亮光紙紙屑,並倒滿水。

(2)將棉線的一頭放入小碗中,另一頭露在碗外面。

(3)將小碗放入冰箱冷凍(如果是冬季,放在室外自然冷凍)。

(4)凍好後,把冰花提出來即可。

  實驗操作:

(1)把凍好的冰花掛在樹枝或者陽臺上,請幼兒一起欣賞。

(2)讓幼兒到戶外把冰花放在地上拉着玩,摩擦產生的熱量會使冰融化,在地面上留下一條水痕。

  指導建議:

●在製作和操作冰花的過程中,幫助幼兒體驗水遇冷凝結成冰、冰遇熱又化成水的過程。

●提醒幼兒在選擇紙屑做冰花時,要選擇不怕水的紙。

  拓展與替代:

◆鼓勵幼兒選擇各種漂亮的紙或者小玩具、花瓣等材料,將它們放入碗中凍冰花;也可以讓幼兒在水中加入各色顏料,看誰的冰花最漂亮;還可以讓幼兒選擇不同形狀的容器,凍不同形狀的冰花(球狀、三角狀等)。

◆和幼兒一起觀察冬季路面結的冰、屋檐上凍出的冰凌以及霧凇,進一步感受水遇冷結冰的現象。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3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認真細緻做一件事,並把事情做完的態度。

2、鼓勵幼兒嘗試用各種方法堆高,激發幼兒對嘗試活動的興趣。

3、通過操作,讓幼兒懂得運用各種材料來堆高,堆穩。

4、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5、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活動準備:

1、掛圖:圖一,小長頸鹿開心地住在小房子裏;圖二,小長頸鹿沒房子住哭了。

2、大小各不同的積塑,紙筒,紙盒(大小不同),小籃子,托盤,各種罐子和瓶子,紙杯,紙皮……

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活動,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

故事內容:小長頸鹿住在小房子裏很快樂,後來小長頸鹿長大了,小房子住不下了,沒有房子住哭了。

1)小長頸鹿沒房子住哭了,你們說怎麼辦呢?

2)我們一起建一間高高的房子讓小長頸鹿住好嗎?

2、介紹遊戲材料,鼓勵幼兒嘗試用各種材料堆高。

⑴你們看老師這裏有很多可以建房子的東西,它們有什麼?

⑵你們能用這些東西建一間高高的房子嗎?那我們現在就一起做好嗎?

3、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1)幼兒可以自己建房子也可以幾個小朋友一起做。

2)注意拿了材料找個舒服的地方去建房子,不要都擠在一起。

4、小結。

1)剛纔你是用什麼東西來建房子的?

2)老師剛纔看到有個小朋友怎麼也建不成高高的房子,他是這樣建的,你們看房子爲什麼會倒?(樓底部太小,不平。)

3)我們怎樣建房子才又高又穩?(樓底要平和寬,建的時候要輕拿輕放。)

啓發幼兒用托盤,紙皮等輔助材料來建房子。

5、鼓勵幼兒再一次進行嘗試,並用多種材料來建房子。

1)提醒幼兒行走時要注意,手腳放輕點,以免碰到房子而使其到掉。

2)重點引導幼兒如何利用輔助材料建高樓

6、評價結束活動。

請幼兒比比誰的房子又高又穩,請他說說他建樓的方法。

活動反思:

一、有效地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的——合理與否,直接關係到這節課的成敗,而教學設計是基於對本班孩子的瞭解以及對於教材知識熟練把握上做的較高層次的教學課堂管理。結合小班幼兒對動物的喜愛之情,我選擇了故事《鱷魚和長頸鹿》作爲活動的導入,以此來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

展開環節分爲了兩部分:

首先設計選擇同樣形狀、大小的積木玩具引導幼兒合作蓋高樓環節,藉此給幼兒提供一個蓋高樓的初步經驗,激發幼兒對嘗試活動的興趣。

第二部分給幼兒提供充足的各種操作材料,讓幼兒自由探索操作,從而學會運用各種材料來堆高、堆穩的方法。

第三部分運用多媒體技術播放幼兒成功搭建高樓的照片,引導幼兒在欣賞過程中總結出搭建高樓地方法。結束部分沒有特意設計,在幼兒自由操作中自然結束活動。

本教學設計的不足:

首先知識目標的制定偏於簡單,幼兒很容易完成。

其次,活動流程設計不是很合理孩子坐下站起來頻率太多,影響了孩子的注意力

第三,照片的放映設計雖很有新意,但效果不是很好,孩子過多的關注的是人而不是高樓。

二、有效的分配課堂時間。

有效的分配課堂時間,可以對教材內容做出更準確的闡釋、敘述從而引導孩子參與各項活動,最終完成活動目標。

本次《蓋高樓》活動的不足在於沒有合理分配好課堂時間,使得各環節活動開展有蜻蜓點水的感覺,顯得都不夠紮實,尤其是自由操作環節的活動提供的時間不夠充分。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4

  活動目標:

1、掌握用果珍粉做果汁的方法。

2、能仔細的觀察果珍粉在水中的變化,並大膽說出自己的發現。

3、體驗自制果汁飲料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溫開水、幼兒人手一把小勺、一份果珍粉。

2、布小熊一隻,創設環境“小熊的家”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做果汁的興趣。

1、出示小熊,以小熊請客的形式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師:今天小熊邀請我們小(1)班的小朋友去他家做客,你們願意嗎?那我們開着小汽車出發吧!

(聽音樂幼兒開汽車去小熊家)

2、來到小熊家,與小熊問好。

3、師:今天小熊爲我們準備了一份好吃的東西,我們來看看是什麼?(出示一杯果汁飲料)是什麼果汁飲料?小熊只准備了一杯飲料,但我們小朋友有那麼多,怎麼辦呢?

(幼兒想辦法)

那我們一起來每人做一杯果汁飲料吧!怎麼做呢?需要用到什麼呢?

(杯子、勺子、果珍粉、溫水)

(評:以去小熊家作客的形式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更易於幼兒接受。在寬鬆的活動氛圍中,激發了幼兒製作果汁的願望。)

二、幼兒做果汁。

1、引導幼兒觀察材料,提出操作規則。

先看看你們面前的杯子裏有什麼?是什麼顏色?喝一口嚐嚐有沒有味道?(無色、無味)

再看一看小碗裏有什麼?什麼顏色什麼樣子?(黃色的果珍粉)

師:有了這麼多的東西,你會怎麼做呢?(幼兒回答)

提出操作要求,幼兒自已製作果汁。

師:現在請小朋友自己來做果汁,你是怎麼做的?果珍粉放到水裏後就怎樣?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5

活動目標:

1、會藉助各種材料製造聲音。

2、初步感知材料與聲音的關係。

3、感受探索聲音的樂趣。

活動重點:藉助材料製造聲音,製造不同的聲音。

活動難點:幼兒操作常規。

活動準備:經驗準備-幼兒有初步的科學操作經驗。

物質準備:各種空瓶子、罐子、盒子,小石塊、豆豆、米粒、小紙片,樂音與噪音的錄音。

活動過程:

一、製造聲音。(6分鐘)

1、幼兒嘗試製造聲音。(4分鐘)

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各種各樣的瓶子、罐子、盒子等很多東西,

請你們用它們來製造聲音。你們會嗎?”

幼兒自由分組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2、集合,交流怎樣製造聲音。(2分鐘)

提問:“你製造出聲音了嗎?你是怎麼製造的?”

教師簡單小結:“物體通過碰、打、敲、搖……發出聲音。”

二、探索聲音。(9分鐘)

1、啓發,提問:“剛纔製造聲音過程中你還發現了什麼?”(1分鐘)

2、探索材料與聲音的關係。(3分鐘)

(1)教師出示分別裝着石塊、豆豆、米粒的鐵罐,依次搖動鐵罐,讓幼兒聽辨。

請幼兒猜猜裏面裝的是什麼,並出示給幼兒看。小結:不同的東西發出的聲音是不

一樣的。

(2)教師出示裝着不同量米粒的兩個鐵罐,搖動鐵罐,讓幼兒聽辨。小結:同

樣的東西放得多與少發出的聲音也是不一樣的。

(3)教師出示裝着紙片的鐵罐,搖動鐵罐,讓幼兒聽辨。請幼兒猜猜裏面有沒

有裝東西?並出示給幼兒看。小結:有的東西會發出很響的聲音,有的東西發出的

聲音很輕,有時幾乎聽不到。

3、幼兒操作,再次製造聲音,探索材料與聲音的關係。(5分鐘)

幼兒自由分組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三、樂音與噪音。(2分鐘)

教師播放不同的錄音,請幼兒聽聽有什麼不同的感覺?知道避免製造噪音,活

動室裏應輕輕地說話。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6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學會綜合運用感官觀察水的性質,並能描述所觀察的水的特徵。

2、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意識到節約用水的重要性。

3、知道水的基本性質及水在自然界中的分佈。

情感態度價值觀:積極參與有關水的認識的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意識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資源;在識別水的活動中,學會小組合作。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不同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瞭解水的特點。

教學難點:

讓學生能用語言、文字、圖畫等多種方式表達自己的發現,培 養他們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

1、分組材料:糖水、清水、牛奶、白醋、、吸管、透明杯。

1號杯:牛奶 2號杯:白醋 3號杯:糖水 4號杯:清水

水管、不同形狀的小杯子、氣球、水盆8個

2、實驗記錄單:(見最後頁)

教學過程:

一、猜謎語導入

講新課之前,老師請同學們猜一個謎語:

一物不稀奇,

人人不能離,

鋼刀切不斷,

鐵鉤勾不起,

用它洗手越洗越髒,謎底是( 水)

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進一步的“認識水”(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猜謎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導入課題。】

二、討論觀察方法與順序

師:同學們,老師今天太馬虎了我把清水,牛奶,白醋和糖水混放在一起分不清了,老師知道同學們都是助人爲樂的好少年,請大家幫老師找一找那一杯是清水好嗎?

師:學生猜測,並說出自己的理由。

1.學生討論觀察方法

師:大家對這四杯液體產生了不同的意見,有什麼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嗎?小組討論。

學生交流觀察方法:看、聞、嘗、(摸)。(板書)

提示:老師有一個重要的提示,那就是對於不認識的物體,我們不能隨便去聞,更不能隨便去嘗,知道爲什麼嗎?(以免引起中毒)

師演示“聞”“嘗”的方法,

(用鼻子聞的時候,不要直接靠近物體,要用手扇過氣味來聞)、

(知道物品的屬性確定它沒有毒性,可以品嚐。品嚐時用舌頭嘗的時候,要用筷子或別的物體蘸取少量的物品進行品嚐。不瞭解物品的屬性不能隨便品嚐)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思考觀察是最好的方法來驗證自己的猜測。但是觀察的方法有很多,引導學生討論發現觀察的順序】

三、學生分組探究水的特點

1.師:通過剛纔的活動,同學們用看、聞、嘗、摸的方法很快的幫老師解決了問題,老師心裏很佩服。今天我們學習的課題是認識水,老師請同學們幫助的第二個問題是水和牛奶,白醋、糖水有什麼區別?

2、小組長領取實驗單,組內合作探究,完成實驗記錄單。

3.彙報探究結果。

4.通過觀察,你發現水與其它液體相比有什麼不同?

5.小結:通過觀察,我認爲水是()顏色,()氣味,()味道,( )的液體。(板書)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對實驗觀察結果進行分析,根據物質的特點進行分類,突破難點。】

四、探究水的另外兩個特點

1、 師:水除了這四個特點之外,還有其他的特點嗎?

生猜測:有形狀、會流動。

師:水到底有沒有形狀,會不會流動呢?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來驗證呢?小組討論實驗方案。

生交流驗證的方法。

師: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用老師給你準備的材料看看是否能驗證水的這兩個特點。小組長領取材料。

2、.彙報探究結果。

3、小結:通過驗證,我們發現水是沒有固定形狀,水會流動。(板書)。 講解:像水這樣沒有固定形狀,並且會流動的物體叫“液體”。

像橡皮、木塊這樣不會流動的物體叫做“固體”。

常溫、常壓下,水是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的液體。

(強調常溫、常壓是條件,因爲水在不同的條件下可以變成冰,也可以變成水蒸氣)

4.知識擴展

提問:你能舉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液體嗎?

學生交流。

【設計意圖:掌握“猜想—驗證”的科學思維能力。通過動手驗證,找到水的另外兩個特點。】

五、體會水作用,感受水給人們帶來的自然之美

談話:,水的這些特點賦予了水獨特的魅力,讓我們一起去找一找大自然界中水吧。(播放錄象)看了以後你有什麼感受,

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師總結:自然界的水主要分佈在地表、地下和空中)

六、體會水資源匱乏對我們的影響,培養學生節約用水的意識。

師:水不但美麗,而且是生命之源,它孕育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但是可供人們利用的水資源是有限的。大家請看:(出示地球上水的分佈圖)地球上97%的水是海水和鹹水湖中的水,只有3%是淡水,而淡水中還有許多不能被開採的深層地下水。水蒸氣等還有地球南北兩極冰山佔了76%。(從形態來看,水有液態、氣態和固態之分)。地球上的水雖然比較多,但是人類實際能夠利用的水只 佔地球上總水量的0.37%左右。有專家預言,水資源短缺將成爲21世紀面臨的最爲嚴重的資源問題。我國的水資源就面臨着一系列的問題,如:水污染,淡水缺乏,??(出示一組圖片)

師:看完了圖片,同學們你想說點什麼?

生:我們一定要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小結:同學們有環保意識,老師感到非常的高興,但是說得好不如做得好,就讓我們用實際行動去節約用水,“別讓地球上最後一滴水成爲我們的眼淚”。 (大家請欣賞幾幅與節水有關的圖片)。

【設計意圖:通過了解水資源現狀,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使學生知道淡水資源缺乏,提高自己的節水意識。】

七、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看60至62頁,這就是今天我們所學的新內容。 ( 我們來做一個知識小結)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7

設計意圖:

繼《糖不見了》活動課之後,有一天李朝琪問我:“爲什麼老師杯子裏的“黑糖”沒有化掉,而是變大了呢?”其他小朋友也附和着“是呀是呀,變大了,好神奇!” “好像我爺爺杯子裏的茶葉也是這樣的。”……小班幼兒的好奇心是很強的,他們還沉浸在溶解的現象中,突然發現老師杯中的胖大海不但沒有溶解反而變大了,他們對此感到很疑惑。結合我的個人子課題《“做中學”模式在小班科學活動中的探究》,考慮到小班幼兒具有直觀思維的特點,我決定嘗試運用“做中學”的教育理念,讓幼兒在觀察、比較、猜測、實驗驗證和交流的過程中發現物體膨脹的有趣現象。對於活動材料的選擇,我事先做過試驗,發現胖大海膨脹需要的時間很長,像花茶之類的膨脹前後變化不夠明顯,唯有黑木耳、白木耳兼具需時短、膨脹前後對比效果明顯兩大特點,符合我們的課時需求。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讓小班幼兒充分體驗科學探究、科學發現的整個過程,從而激發他們的探究興趣,提高他們的探究能力。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嘗試探索,感知物體膨脹的有趣現象。

2.對膨脹的現象產生好奇,並願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一次性塑料杯人手一個。

2.盤子四個(內裝黑木耳和白木耳若干)。

3.課件。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感知黑、白木耳的特徵。

1.師:你們看盤子有什麼?

幼:黑木耳和白木耳。

2.引導幼兒從顏色、形狀和觸感三方面來感知。

師:請你們每人拿一朵黑木耳、一朵白木耳,看一看它們是什麼顏色的?像什麼?

師:摸一摸是什麼感覺的?

3.小結:黑木耳的顏色是黑色的,看上去像耳朵。白木耳的顏色是有點白有點黃,看上去像獅子的臉、像花、像珊瑚……它們摸上去都是硬硬的、脆脆的。

(分析:通過有目的的引導,讓幼兒感知木耳的特性,有了原型事物的基本瞭解,爲幼兒進行大膽的猜測提供了一定的科學理論依據。)

二、通過猜測、實驗,感知膨脹現象。

1.師:如果把硬硬的黑木耳和白木耳放到水裏,你們猜猜會怎樣?(幼兒猜測並講述)

2.師:黑木耳和白木耳到底會怎樣呢?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吧!(幼兒操作並探索)

(分析:小班幼兒的生活經驗有限,他們的猜測會有對有錯,讓他們帶着自己的猜測去實驗,能滿足他們的求知慾望,初步感知膨脹的現象。)

三、對比黑白木耳在水中前後的變化,共同討論膨脹現象。

1.師:黑木耳、白木耳在水中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情?

幼1:開花了。

幼2:變大了。

師:它們爲什麼會變大?

幼:喝了好多的水。

2.師:我們再來摸一摸它們,會是什麼感覺呢?

幼:滑滑的、軟軟的。

3.小結:像黑木耳、白木耳這樣原來乾乾的、硬硬的東西,放在水裏會變大、變軟的,就是膨脹現象。

(分析:通過形態、軟硬程度方面的對比,將幼兒的觀察進行集中,突顯本次活動的重點,幫助幼兒更好地感知事物膨脹的原理。)

四、延伸、遷移幼兒的生活經驗。

1.還有什麼東西也像黑木耳、白木耳一樣,在水裏會膨脹的?

2.播放課件,當幼兒說出來即出示相應的物品圖片。

3.你們回家後可以跟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試一試,然後把你的發現和老師、小朋友說一說。

(分析:這是將幼兒的認知放大、擴寬,引向生活的重要一步,是讓幼兒認識、瞭解、熟悉、理解生活的重要一步。)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環節、思路很清晰,我在課前也做了很多的考量和工作,從材料的選擇方面、課件的準備等。活動分四個環節:首先,通過讓幼兒看看、摸摸,在說說中感知、瞭解黑白木耳的基本特徵,幼兒的參與熱情很高。接着,讓幼兒猜測,驗證,使得幼兒在觀察、對比的過程中慢慢發現木耳在水中變大了,體現了“做中學”的教育理念。然後,通過對比膨脹前後木耳的變化,分析其長大的原因,感知了膨脹現象,總結膨脹的概念。最後一環節又迴歸到幼兒的日常生活,從生活中找會膨脹的物體,幼兒在前,教師在後,以PPT的方式滲透了更多會膨脹的物體。

但在活動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由於出現了兩樣物體同時需要幼兒觀察,所以他們的觀察注意力不能夠全面顧及,所以我想如果在材料的選擇方面,只選擇一樣白木耳而非兩樣的話,幼兒觀察的注意力會更集中些。在活動中有的小朋友說不知道杯中的黑白木耳已經變大了,可以讓他們參照盤中剩餘的黑白木耳,多對比一下、引導一下,那麼他們就會更加地明瞭。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8

活動目標:

1、在觀察比較盒子的大小、形狀、用途等過程中,積累相關的生活經驗。

2、能根據不同盒子外形特徵進行有序的收納,知道一些整理物品的方法。

活動準備:

1、各種大小、形狀不一的盒子。

2、佈置場景:小動物的家。

活動過程:

  一、說說自己的盒子

(1)你的盒子是什麼樣子的,放什麼的?

(2)把盒子舉起來,找找看誰的盒子寶寶跟你是好朋友?爲什麼?(用途)

小結:這麼多的盒子寶寶,它們形狀不一樣、大小不一樣、放的東西也不一樣,有的放好吃的東西,有的盒子是放有用的東西。

  二、根據盒子所裝東西的用途歸類

(1)送盒子寶寶回家

裝好吃的東西放在一邊,裝有用的東西放在另一邊

(2)就幼兒送盒子回家過程中產生的疑問進行討論

你覺得牙膏盒應該放哪?到底是放吃的這邊還是用的這邊呢?

  三、學習收納盒子

(1)一連串盒子從大到小有序的歸納整理

(2)幼兒自己學習整理大小不同的盒子

  四、理理各種各樣的盒子

(1)創設遊戲情境,兩人一組合作整理

今天小動物們也想請你們來幫忙整理它們的家,你們願意嗎?

(2)參觀評價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9

  活動目標:

(1)通過玩風車這個活動讓幼兒知道用撥、跑、甩、吹等方法使風車轉起來。

(2)能大膽的在同伴面前講述自己的發現。

(3)激發幼兒對風車探索的興趣,體驗探索的樂趣。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多於孩子人數的雙、單輪風車、盆子、米若干。

2、在角落裏擺放一隻電風扇和若干風車用布遮住。

3、幼兒平時玩過風車。

  活動過程:

(一)玩單輪風車,初步獲得讓風車轉起來的經驗,體驗探索的樂趣。

1、教師出示五顏六色的單輪風車,提問:小朋友你們認識我嗎?看看我身上穿了什麼顏色的衣服?你們想不想和我一起玩?請小朋友和我玩的時候要仔細觀察,說一說你是怎麼玩的?

2、幼兒自由挑選插在米里的單輪風車,選一個空的地方玩。

3、幼兒自由探索,教巡迴觀察。

(1)觀察孩子探索單輪風車的玩法,抓住個別典型的玩法。

(2)教師引導幼兒用語言交流自己的玩法和發現。

4、引導幼兒在同伴面前講述自己玩單輪風車的發現。

(1)讓孩子停止玩風車,坐下來休息,教師:小朋友帶着風車寶寶回家了。你們看老師的風車寶寶多聽話,我叫它停它就停,叫它休息它就休息。小朋友你們的風車寶寶聽不聽話,我們也讓它休息下吧。小朋友和風車寶寶玩的開心嗎?

(2)教師引導幼兒講述並演示自己的玩法,教師:“你是怎樣玩風車寶寶?”請幼兒演示給同伴看,同時請同伴一起嘗試風車的玩法。

(3)小結:通過吹,撥,跑、甩讓單輪風車轉起來。

(二)玩雙輪風車,引導幼兒比較兩種風車的不同玩法。

1、教師激發幼兒玩雙輪風車的興趣,教師:風車寶寶還有許多的好朋友想不想找出來玩?我們一起把它叫出來,風車寶寶你好,快出來吧。(模仿風車寶寶)小朋友門好,我是雙輪風車寶寶,你們想跟玩嗎?你們跟我玩的時候看看我會不會轉,來跟我一起玩吧。

2、幼兒自由挑選插在米里的雙輪風車,選一個空的地方玩

3、幼兒自由探索,教師巡迴觀察。

(1)教師觀察幼兒玩雙輪風車的玩法,抓住個別玩雙輪風車典型的玩法。

(2)教師引導幼兒用語言交流自己的玩法和發現,比較兩種風車的不同玩法。

4、講述發現

(1)教師引導幼兒休息,教師:小朋友帶着風車寶寶回家了。風車寶寶說今天和小朋友玩的真開心,不過我有點累了,讓我休息一下吧。小朋友你們看這雙輪風車寶寶會不會轉起來?

(2)引導幼兒比較兩種風車的`不同玩法,教師:你是怎樣讓風車寶寶轉起來的?這個雙輪風車寶寶和剛纔的單輪風車寶寶有什麼不一樣?它們玩的時候有什麼不一樣?

(3)小結:雙輪風車寶寶除了可以吹、撥、甩、跑讓它轉起來,還可以用在地上推讓雙輪風車寶寶轉起來。

(三)進一步激發幼兒探索風車的興趣,拓展幼兒的思維。

1、教師激發幼兒興趣,教師:老師這兒還有一個很大的本領,可以讓很多的風車一起轉起來,你們相信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出示很多轉的風車)請你們猜猜看是什麼東西讓許多風車一起轉起來?小朋友猜猜得對不對呢?(出示電風扇)小朋友除了電風扇還可以有什麼辦法使風車寶寶轉起來?

2、幼兒相互討論。

小結:小朋友想了這麼多東西讓風車寶寶轉起來,讓我們可以再來玩一玩。

(四)延伸活動

1、利用戶外活動引導幼兒探索風車,讓幼兒知道風可以讓風車轉起來。

2、收集扇子、玩具電動吹風機等工具引導幼兒區域活動時繼續探索風車。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10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多種感官感知橘子的主要特徵和橘子酸酸甜甜的味道。

2、願意參加剝橘子的活動,學習用語言講述自己的發現。

3、體驗夥伴分享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每組一個小碟子,內裝與本組幼兒人數相等的橘子。

2、口袋1個,若干橘子。

活動過程:

一、摸口袋。

1、摸一摸。

師:"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神奇的口袋,裏面裝了些什麼呢?我請小朋友來摸一摸。"(咦?哪位小朋友坐的好,端正,我就先讓你來摸摸)-引起參與活動的興趣。

2、提問:師:“你摸到的東西是什麼形狀的呀?”幼:“圓圓的。”師:“摸上去有什麼感覺呀?”幼:“軟軟的、不太光滑。”(橘子摸上去是光滑的還是不太光滑的呀?

幼:不太光滑。我們用一個好聽的詞來代替不太光滑,粗糙的。)師:“那它究竟是什麼呀?”

師:“是橘子嗎?我們來看一看。”(一邊說,一邊從口袋裏把橘子拿出來。)

二、感知橘子的外形特徵。

1、師:“你們看過哪些顏色的橘子呀?”幼:“綠色、黃色、黃色加綠色、橘黃色。”

2、看一看:提問:

師:"那橘子是什麼樣的呀?"

幼:"圓圓的、扁扁的。"

師:"那我們把話連起來說一說好嗎?"

幼:“好。”

師幼一起說橘子是圓圓的、扁扁的,身上還有肚臍眼和按鈕。

三、感受橘子的內部特徵。

1、師:"那橘子裏面是什麼樣的呀?"(說什麼的都有)

2、師:"那我們把它剝開看看裏面究竟是什麼樣的?"

3、師:"我們先從哪一面開始剝呢

4、師:"那老師來試一試看是不是從這面開始剝好剝些。"(一邊剝一邊說;橘子、橘子圓圓,橘子、橘子、扁扁,剝開黃黃的橘子皮,咋看像什麼呀?【剝開橘子皮的橘子像什麼呀?】)

幼:"花。"

師:"花兒花兒開開,哎,開出了什麼呀?"

幼:"橘子。"

師:"這像什麼呀?"幼:"月亮、小船。

老師:恩,橘子剝開來,裏面的瓤彎彎的,像月亮,像小船。

四、遊戲剝橘子。

師:"今天啊桌子上來了許多的橘子寶寶,它們有大、有小,我們來開始剝吧(師:"我們把剝下來的橘子皮放在盤子裏哦!"

五、大家共同分享品嚐橘子酸酸甜甜的味道。

老師:哎?剝好的小朋友可以先等一下,我們等其他小朋友都剝完了再一起吃好嗎?"

師:"那我們來嘗一嘗。"

老師:"小朋友們剛纔都嘗過了,誰來告訴我,"橘子是什麼味道的啊?"

幼:"酸酸甜甜的。"

六、引導幼兒說一說。

師:"小朋友你們還吃過哪些東西是用橘子做的呀?"

幼:"橘子罐頭、橘子糖、果凍、橘子汁、棒冰等。"

師:“小朋友們真棒,說出了這麼多橘子做成的食品。”

教師小結:

橘子可以做出這麼多好吃的,我們的橘子皮也是有用的哦!(它可以用來泡茶、放在冰箱裏面除異味、預防暈車、治咳嗽、可以用來做菜、煲湯)小朋友們可以回去想想橘子皮能做什麼?下次我們在一起分享好嗎?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11

活動一:撿落葉、玩落葉(略)

活動二:樹葉分類

活動目標:

1、能用自己的方法給樹葉分類。

2、能大膽地進行實踐活動,並能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1、各種各樣樹葉數份。

2、每人兩個簍子。

3、集體記錄表一張。

活動過程:

一、出示樹葉,引導幼兒觀察

1、這是什麼?

2、這兩片樹葉什麼地方一樣,什麼地方不一樣?

二、提出分類要求,幼兒進行分類

要求:1、想一想怎麼分?

2、分好的樹葉放在簍子裏。

三、展示、猜測、介紹活動

1、教師幫助幼兒向同伴展示自己的分類方法,請大家

猜測可能的分類標準,並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猜測。

2、教師對幼兒的分類方法進行記錄。

四、師生共同總結、統計分類的方法。

五、按自己感興趣的分類方法再進行嘗試分類。

活動三:葉子裏的水

活動目標:

1、區別枯葉和綠葉,發現綠葉中有水。

2、初步嘗試用簡單線條或圓圈記錄的方法。

3、培養幼兒觀察、比較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枯葉、綠葉數份

2、積木、白紙等操作材料。

3、記錄表、記錄筆等。

活動過程:

一、提出問題:

1、這是什麼?

2、他們有什麼不一樣?(

學習

詞:枯葉、綠葉)

3、猜一猜,葉子裏面有什麼?有沒有水?

(1)、介紹記錄表,教師交待如何記錄。

(2)、幼兒把自己的猜測記錄下來。

二、幼兒進行實驗,探索綠葉裏的水。

1、教師介紹操作材料及操作方法。

2、幼兒實驗操作並進行記錄

三、幼兒交流:

1、你發現了什麼?

2、爲什麼綠葉裏有水,枯葉裏沒有水?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12

  【活動目標】

1、通過歌曲引導幼兒初步感受夏天雷雨閃電等明顯的氣候特徵,激發幼兒對自然現象的興趣。

2、引導幼兒初步瞭解打雷下雨時正確的躲避方法,克服恐懼心理,培養幼兒初步的自我保護意和能力。

3、幫助幼兒初步學習用一問一答的方式來表現歌曲內容,學唱切分音,增強節奏感。

  【活動準備】

1、提前觀察夏天雷雨閃電現象(也可根據天氣狀況隨機進行)。

2、打雷下雨的錄音。

3、人們避雨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老師彈琴,幼兒進行發聲練習。

2、談話引出課題。

二、基本部分:

1、聽錄音,組織幼兒自由討論,閃電雷鳴下大雨時天空是什麼樣子的?想象夏天雷雨的情景。

2、學唱歌曲《夏天的雷雨》。

(1)教師示範演唱歌曲。

(2)聽音樂,爲歌曲拍打節奏。

(3)學說歌詞。

(4)整體教唱歌曲。

(5)分段教唱歌曲。

(6)幼兒跟着老師琴練習唱。

(7)集體一起跟着琴唱。

(8)分組採用一問一答的形式進行對歌練習。

讓幼兒在優美的歌聲中,對夏季奇妙的自然現象產生濃厚的興趣,感受夏天的美麗。

3、出示人們避雷的圖片,使幼兒正確瞭解打雷時正確的躲避方法,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4、引導幼兒在美工區進行美工活動,添畫“夏天的雷雨”,並抓住適當時機,告訴幼兒由夏天的雷雨而引申出的新事物,如,彩虹、太陽雨、避雷針等。

讓孩子們大膽講述你添畫的是什麼?學習用簡短的語言表達自己的作品。

三、活動延伸:

與孩子們一起對作品進行展評並張貼在互動牆壁上。

四、結束部分:

聽音樂表演《夏天的雷雨》。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13

  活動目標

1、觀看乒乓球和玻璃球放在水中出現的不同現象,併產生好奇。

2、引起幼兒對物體在水中有沉有浮這一現象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玻璃球,乒乓球若干,水盆。

2、透明塑料容器裏裝有水。

  活動過程

  1、教師把盛有水的透明容器放在桌子上

(注意是讓全體幼兒都能看到的地方)

  2、出示乒乓球和玻璃球,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你們看老師兩個手裏的小球一樣嗎?

讓幼兒觀察玻璃球和乒乓球。

  3、教師操作,幼兒觀看。

(1)把乒乓球放進水裏。

(教師的動作可以誇張一些,有意從高處掉落)

教師:仔細看看乒乓球落在了哪裏?

(讓幼兒發現,乒乓球漂在水面上。)

(2)把玻璃球放進水裏。

教師:小朋友,玻璃球呢?

(讓幼兒發現,玻璃球落在了水底。)

(3)提問

爲什麼乒乓球能漂起來,玻璃球就沉下去了呢?

(讓幼兒互相討論一下)

  4、觀看沉浮

(1)教師:我們讓乒乓球也到水底去吧!

教師雙手抓住乒乓球,用力將球摁入水中,

邊摁邊說:下面好涼快喲!

小朋友看好啦,老師放手了。

引導幼兒發現教師放開雙手,小球浮上來了。

(2)教師:我們讓玻璃球到水面上玩玩吧!

引導幼兒觀察發現,老師一放手,玻璃球就沉下去了。

  5、總結

我們把放到水裏後沉下去的這一現象叫沉,把放到水裏後漂在水面上的這一現象叫浮。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14

活動內容:好吃的水果

活動目標:

1.運用各種感官的感知來初步瞭解水果。

2.發展幼兒初步的探索精神。

材料提供:石榴、柿子、橘子若干

活動過程:

1. 談話,引出主題:“秋天裏有許多好吃的水果,你都吃過那些水果?今天老師帶來了幾個水果,讓我們看一看,它們是什麼?”

2. 請個別幼兒上前摸口袋,摸出一種水果並說出它的名稱。(要鼓勵每個幼兒都能清楚的說出水果的名稱。)

3. 每組一盆,數一數,共有幾種水果?比一比,那種水果最大,那種最小,並進行排序。

4. 摸一摸、看一看、聞一聞,說一說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1) 你最喜歡哪個水果,摸摸看,它是什麼樣的?聞一聞,有什麼氣味?你吃過嗎?想一想,它的味道是什麼樣的?

(2) 你再去摸摸你沒有摸過的水果,看看它和你剛纔摸的水果有什麼不一樣?

5. 談話:“我們幼兒園裏有棵石榴樹,現在我們就來看看石榴是怎麼樣的?”

(1) 摸一摸,看看它的感覺如何?

(2) 打開石榴,看一看,裏面是什麼樣子的?(裏面是一粒一粒的紅色的石榴子)

(3) 嘗一嘗,它是什麼味道的,和你以前吃的水果有什麼不一樣?

6.小結:每種水果的味道都不一樣,但都有營養。多吃水果對人的身體有好處。你還有那些水果沒有吃過,回去可以問問你們的爸爸媽媽。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15

【活動目標】

1、感知常見的可泡發食品由小變大的有趣現象。願意動手嘗試泡發食品。

2、在活動探索中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培養幼兒喜歡探究科學的精神。

【活動準備】

透明玻璃杯兩個,小碗幼兒人手一個;盛有溫水的大盆四個,小碟四個,盤子四個;木耳、菊花茶葉若干;音樂磁帶一盤。

【活動過程】

1、激發興趣,引起幼兒的好奇心。

師:小朋友,您們看這是什麼?

幼:手。

師:對,老師的手會變魔術,你們想不想看?

2、教師用手指遊戲《變變變》,導入活動,

(一根手指頭,一根手指頭;變變變變,變成毛毛蟲。……)

過渡:老師還有一個本領,我會把兩個一樣的東西變得不一樣,你們信不信?”

(由於小班幼兒年齡小,開始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導入部分,我設計了一個圍繞“變”的小環節,旨在引起幼兒的興趣,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3、出示兩塊大小基本一樣的木耳,教師動手實驗。

師:知道老師手裏拿的什麼?

幼:木耳。

師:這兩塊木耳一樣大嗎?

幼:一樣。

師:待會兒老師要把它放在這兩個杯子裏,在一個杯子裏倒上水,另一個被子裏不放水,一會兒它們就會變得不一樣了。小朋友猜猜木耳會變成什麼樣?

4、幼兒進行猜想,並說說爲什麼?

①木耳變大了;②木耳變小

了;③木耳大小沒變化;

(大部分幼兒說木耳會變大,理由五花八門:因爲它喝水就會長大了;向我們一樣吃吃就長大了;水把空空的裏面填滿了……儘管孩子們的想法很誇張幼稚,但我沒有打斷和干預,而是鼓勵他們大膽想象和表述,因爲那是孩子們智慧想象的火花。)

5、幼兒驗證猜想結果,並觀察比較乾溼木耳的區別。

6、組織幼兒自主選擇泡發木耳。

師:小朋友,老師有件事情想請你們幫忙,食堂的阿姨中午要做“木耳炒肉”,你們能幫阿姨泡一些木耳做菜用嗎?

(以尋求幫助的口吻,更容易使孩子產生積極的行爲動機。)

7、幼兒動手泡發木耳,進一步感知驗證。

(幼兒在等待驗證結果時,啓發幼兒進行生活經驗聯想:你還知道那些食物泡發後會發生變化。鼓勵幼兒說說自己的發現。)

8、師幼共同遊戲:變呀變

請幼兒變成會泡發的食物原地不動準備,教師隨音樂講述泡發食品由小變大的過程,幼兒隨音樂變化動作,讓自己越變越大,變到最大。教師用道具隨音樂“攪拌翻炒食品”,幼兒則翩翩起舞。

(科學與音樂活動融合,引導孩子發揮想象,用肢體語言表現食品變大,動靜結合,並能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

9、幼兒動手沖泡菊花茶,品嚐茶水。感受欣賞菊花在杯中開放,引起幼兒美的感受。

(泡茶一方面是對孩子探索的獎勵,另一方面是加深他們對泡發食物變大的感知理解。)

【活動延伸】 老師和孩子一起將泡發後的木耳送到食堂,請食堂阿姨炒菜用。

【活動反思】

自我參加了省實驗課題《操作材料對幼兒探究式科學學習的支持》的課題研究以來,面對進行的科學活動,我更加註重嘗試運用“做中學”的教育理念,多元化、多角度地實施教學活動。“變了變了”的主題活動的目標如果按教材上進行也會上的很順,對幼兒來說掌握起來比較容易,能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但我認爲教材只是提供給教師的可參考的活動內容和素材,是提示而不是最適用的。什麼樣的形式更能吸引幼兒呢?除了考慮到讓幼兒親歷探究的全過程外,還要通過遊戲、圖片、音樂、肢體語言等多元化形式,引導幼兒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感受科學的奧祕。這次活動總的來說效果比較好,幼兒對活動內容非常

感興趣,發言積極踊躍,當看到水中的木耳變大了後,他們都興奮地拍起手來“變大了!變大了!”活動結束時好多幼兒還意猶未盡。我覺得活動效果比較好的原因和以下因素有關。一是活動貼近幼兒生活,從幼兒熟悉的一些生活物體(木耳、茶)入手,二是幼兒親手驗證感受變化,滿足了參與活動的願望。三是活動在比較輕鬆的氛圍中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