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熱】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8W 次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熱】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

【活動由來】

孩子們都喜歡玩一些電動玩具,我們班的孩子常把小汽車帶到班裏來。一天,傑傑又把他新買的小汽車拿來了,小朋友都爭着玩,結果汽車掉到地上,電池被摔了出來,他不會把電池裝上,急得都哭了。通過了解,我發現班裏的大部分孩子對電池不瞭解,沒有成人的協助不知道怎樣安裝電池,因此生成了此次活動。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幾種常見的電池,瞭解電池的作用和正負極。

2、培養幼兒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前期經驗的準備:

(1)和爸爸媽媽一起查找有關電池的資料(種類、用途)。

(2)到商店觀察銷售的電池。

(3)科學區投放一些電動玩具、手電等物品。

(4)佈置相關資料彙報牆飾。

2、物質上的準備:

(1)教師和幼兒共同蒐集到的電動玩具、手電筒、鬧鐘、錄音機、手機、各種不同型號不同種類的電池。

(2)正負極標誌圖+ —。

(3)電池寶寶的課件。

(4)“小小電動汽車賽”的比賽場地。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導幼兒自由探索。

1、師:孩子們,今天咱們班的小朋友帶來了許多好玩的玩具,我們一起看看都有什麼吧?

2、教師帶領幼兒參觀全班小朋友帶來的玩具,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玩一玩。

師:孩子們,這麼多好玩的玩具你們想玩嗎?請你選擇一樣自己喜歡的玩。玩的時候要仔細看看你玩的是什麼?有什麼發現?

(1)幼兒自由選擇物品進行探索。(引導幼兒發現這些東西都需要電池)

(2)討論:玩的時候你有什麼發現?爲什麼電動玩具會動、手電筒會發光、鐘錶會走、手機能使用?它們的電池裝在哪裏?(幼兒說自己選擇物品裝電池的位置)

二、通過觀察、討論認識電池。

(一)引導幼兒交流自己蒐集到的有關電池的知識。

1、幼兒結合前期經驗的準備交流有關電池的知識(種類、用途)。

師:孩子們,電動玩具、手電筒、鬧鐘、錄音機和手機使用的電池一樣嗎?它們哪不一樣?你對電池有什麼瞭解?

2、教師小結:在這次活動之前,我們蒐集到了一些電池。剛纔小朋友們也說電池有許多種,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有乾電池、充電電池、鈕釦電池和蓄電池(教師邊說邊出示相應的電池)。這麼多不同種類、不同型號的電池放在一起,你能找出自己要用的嗎?

3、說一說:哪種電池是電動玩具、手電筒、鬧鐘、錄音機和手機使用的電池。

(二)安裝電池,找出電池的正負極。

小朋友們找的都很準,知道自己手中的東西使用什麼電池,如果我們把電池從這些東西上卸下來,你還能不能快速、準確的裝回去?

1、幼兒進行裝電池比賽。

師:孩子們,我們有四個小組,電動玩具組、鐘錶組、家用小電器組、手機組,你最想參加哪一個組的比賽?(幼兒自由說)

2、幼兒自由選擇比賽的小組。

玩具組裝完電池的小朋友可以拿好玩具到指定的汽車場地進行“小小電動汽車賽”,其餘幼兒自願爲他們加油。

師:孩子們,我們在玩這些玩具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問題,有的小朋友的汽車不能走了,手機不能用了,這是爲什麼?(部分幼兒裝錯電池和玩具中的電池沒有電了)

3、引導幼兒進行討論:爲什麼有的小朋友的玩具不能玩了?(可以讓幼兒充分猜想,有可能玩具汽車玩的時間長電池沒電了、有可能小朋友把電池裝錯了、有可能玩具壞了)。

我們一起檢驗一下猜想的對不對。

4、請幼兒進行檢驗。(小組成員協助裝錯電池的幼兒重新安裝)

5、交流經驗:你是怎麼裝的? 電池該怎樣裝?爲什麼這樣裝?

教師小結:每塊電池都有+、—兩個符號,(出示正負極標誌圖+ —)

+表示電池的正極,—表示電池的負極,我們在裝電池的時候要看清電池和電池盒的正極和負極。

三、瞭解使用電池的注意事項及相關的環保知識。

師:孩子們,電池寶寶特別想和咱們班的小朋友交朋友,你們看它來了,我們和他打聲招呼吧(播放第一張幻燈片)。電池寶寶有話要對你們說,我們一起來聽聽。

1、播放課件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電池寶寶說使用電池的注意事項和廢舊電池的危害)。

2、引導幼兒討論:廢舊電池要怎樣處理?(請小朋友想辦法,隨意說)

【延伸活動】

1、在日常生活中繼續尋找使用電池的物品,並嘗試自己安裝電池。

2、想一想以後還會有哪些電池?它們什麼樣?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2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自主探索、討論瞭解螞蟻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

2、在活動中體會螞蟻團結協作的精神。

3、嘗試表現螞蟻王國中有趣的生活情景。

4、能細緻的觀察螞蟻,大膽的表述。

5、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活動準備:

1、範畫一張(上面有用白色油畫棒畫的螞蟻),自制魔術棒一支(在水粉筆的另一頭貼上一顆星星)。

2、每組一張白紙,油畫棒人手一份。

3、螞蟻圖片(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以變魔術的形式引題激趣。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新朋友,它就藏在這張白紙上,你們想知道它是誰嗎?現在楊老師就把它變出來好嗎?(變出小螞蟻)

2、哦!原來我們的新朋友是螞蟻,請小朋友看看螞蟻是什麼樣的?

 二、認識螞蟻的外形特徵

1、師:請小朋友來說一說螞蟻是什麼樣子的?

2、螞蟻的身體有幾部分?那三部分?(肯定幼兒的描述,同時給出科

學的名稱---頭、胸、腹三部分)

3、螞蟻的頭上長了什麼?(一對觸角、眼睛、嘴巴)

4、螞蟻有幾條腿?長在哪裏?(請幼兒點數)

小結:原來小螞蟻由頭、胸、腹組成,頭上長着一對觸角,一雙眼睛和嘴巴,身體上長着六條腿。

5、師:小螞有不同的顏色,你們見過什麼顏色的螞蟻呢?(棕色、黑色、白色)

三、瞭解螞蟻生活習性

1、螞蟻的食性

師:原來螞蟻有不同的顏色,你們知道小螞蟻喜歡吃什麼嗎?(幼兒回答)

(只要能吃的它都吃)

2、觸角的作用

有一天,有一隻小螞蟻出去找吃的,它剛出去沒多遠就找到一塊大蛋糕,可是這塊蛋糕比螞蟻大,它怎麼也搬不動。它想請它是好朋友來幫忙,可是螞蟻又會說話,哪它會怎樣告訴它的好朋友它需要幫助呢?(用觸角)

3、螞蟻如何找到回家的路?

螞蟻請來了朋友幫忙一起把這塊蛋糕搬回去,“一二、一二。。。。咦!家往哪裏走了,小螞蟻不知道回家的路怎麼走了,你們想想它們怎樣才能找到自己和的家呢?(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哦!螞蟻有特殊的本領,每次螞蟻離開自己的洞穴去外面找食物的時候,它就會釋放一種氣體叫“信息素”,所以不管螞蟻離開自己家多遠,都會跟着這個氣味找到自己的家。

4、螞蟻的家

(1)師:螞蟻聞着氣味回到了自己的家,我們一起來看看螞蟻的家在哪裏?它是家是什麼樣子的?(幼兒回答)

(2)螞蟻是一個人住呢?還是很多人住?(羣居)螞蟻喜歡羣居,它們的家會有什麼樣的建築(育嬰室、國王的宮殿、儲藏室 、休息室等等)

5、螞蟻的分工

螞蟻的家真大呀!那你們知道螞蟻的家裏都有誰嗎?它們分別是做什麼的!(分別引出母蟻、父蟻、工蟻、兵蟻)

母蟻(蟻后):螞蟻家族中體形最大的,蟻后原先有翅膀,生完蟻寶寶後它的翅膀就會脫落。

父蟻(雄蟻):它有翅膀,它的工作是等待飛行,和母蟻交*。

工蟻:負責找尋食物,照顧蟻寶寶。

兵蟻:負責保護螞蟻家,防止敵人來侵入它們。

小結:原來螞蟻的家是一個大家庭,人們都喜歡叫它“螞蟻王國”。

四、螞蟻王國。

螞蟻王國裏真熱鬧呀!現在請小朋友們也來設計一個熱鬧的螞蟻王國好嗎?

1、交待繪畫步驟。

2、幼兒作畫。

小百科:螞蟻(ant)是一種昆蟲,別名蟻、玄駒、昆蜉、蚍蜉螞,屬節肢動物門,昆蟲綱,膜翅目,蟻科。螞蟻的種類繁多,世界上已知有11700多種,有21亞科283屬,中國境內已確定的螞蟻種類有600多種。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3

一、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中藥是由某些動植物和礦物質組成的,初步瞭解中藥的防病、治病功效以及服用的方法。

2、知道中藥是我國傳統醫藥,激發幼兒對中藥的興趣和民族自豪感。

二、活動準備:

1、供幼兒觀察的中藥、中成藥。

2、李時珍畫像及其著作

3、VCD、實物投影儀

三、活動過程:

1、談話,引出課題。

“小朋友,你生過病嗎?生了病該怎麼辦?”

“你生病的時候吃過什麼藥?

2、讓幼兒初步瞭解中藥,感知中藥的組成材料

“前幾天,老師也生病了,醫生也給我開了好幾包藥,和你們剛纔說的藥都不一樣,想不想看啊,你們幫我看看醫生給我開的藥裏都有什麼東西?

(1)、引導幼兒觀察,初步瞭解中藥有哪些原料。

“我把藥都倒在後面的桌子上了,小朋友用手摸摸、捏捏,用鼻子聞聞,看誰發現的祕密多。”

(2)、組織交流

“看完了嗎?現在誰來告訴大家,你發現了什麼?你能把它找出來嗎?”

幼兒找出後,教師放在實物投影儀下,展示給幼兒看。

你們還發現了什麼?

(3)、再次觀察、探索,瞭解中藥的氣味、特性、來源,並引導幼兒通過問老師,朋友等不同途徑求知。

請小朋友再看看,互相說一說,想想看它們是從哪裏來的?

(4)、師生共同歸納:原來樹皮、花草、果子,還有蟲子、貝殼、礦物質等許多東西都可以做藥,這些藥就叫做中藥。

3、讓幼兒瞭解中藥的服法和現代中成藥,感知祖國傳統醫藥以及現代科技給人們帶來的好處。

(1)、瞭解中藥的服用方法。

“你知道中藥是怎麼服用的嗎?”

(2)、教師演示講解中藥的煎、熬方:中藥一般不能直接服用,需要加水防在藥罐裏慢慢煎熬,熬成湯藥就可以服用了。

“可是,中藥燉的時候很麻煩,老師沒時間燉怎麼辦呢?彆着急,科學家幫我解決了這個難題,你瞧,這是不用燉的免煎藥,直接衝開水就可以服用了。我們來試一試,聞聞看,什麼氣味?苦苦的。我最怕苦的,有沒有辦法讓中藥變的又好喝又很方便攜帶呢?科學家又發明了一個辦法,我們一起看一看。”

引導幼兒看中藥製作過程的VCD。“真棒,科學家們把中藥磨成粉,搓成一粒粒的,現在我只要吃一粒就好了,這就叫做中成藥。(出示“中成藥”三個字)小朋友桌上也有中成藥,我們一起來看看中成藥和剛纔的中藥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3)、幼兒分組比較中藥和中成藥的不同。

提供中藥和中成藥。

“你發現中藥和中成藥有什麼不同嗎?”(引導幼兒說出包了糖衣等)。

師歸納總結:中藥是我國的傳統醫藥,能治好多病,但攜帶起來很不方便,所以聰明的人們動腦筋想辦法,用先進的技術把中藥製成藥片、藥丸、沖劑、糖漿等中成藥,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你們知道是誰發現這些中藥可以治病的嗎?我講一個故事: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位醫生叫李時珍,(出示李時珍畫像)他生了病,可是沒錢買藥,有一次,他挖到草根,放到鍋裏煮了,發現病竟然就好了,他就知道,原來這些東西都可以治病的啊。從那以後,他一邊給人看病,一邊到山上採草藥,他把每次採到的藥都用筆記下來,還畫了圖畫,到了60多歲的時候,他收集整理的草藥已經非常多了,他就把這些藥分類,編成了一本書,這本專門介紹中藥治病祕方的書就叫做《本草綱目》。 (出示 《本草綱目》書籍)。

李時珍醫生髮現 中藥不但可以治病,還可以防病呢。像金銀花、菊花、枸杞還可以泡成藥茶去熱去或,經常服用可以使你的眼睛明亮,身體更健康。現在,天氣熱了,很容易中暑,老師請你們喝菊花茶,喝了以後就不容易中暑了。

4、讓幼兒品嚐茶藥,瞭解其治病功效。

讓幼兒品嚐藥茶(每組一種),講一講茶的味道。

是什麼味道啊?

5、小結:中藥有什麼本領(治病、防病)。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4

【設計意圖】

隨着社會文明的進步,包裝袋在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常見,讓幼兒瞭解各種各樣的包裝袋,明白包裝袋上標識的作用,瞭解白色污染的危害,激發幼兒願意製作、使用環保手提袋是本次活動的主要目的。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各樣的包裝袋。

2、認識食品包裝袋的各種標識,並能在生活中加以運用。

3、瞭解白色污染的危害,學習製作、使用環保手提袋。

【活動準備】

1、佈置任務:和家長一起收集生活中見到的包裝袋標識,與老師、小朋友交流分享,初步瞭解標誌的意義和作用。

2、多媒體課件

3、教學掛圖

4、每位幼兒帶一袋小食品

5、大掛曆紙、牛皮紙、透明膠、打孔機、塑料繩、彩筆等。

【活動過程】

1、播放課件,引導幼兒瞭解各種各樣的塑料袋,引發幼兒參與活動興趣。

(1)師:“你剛纔看到了什麼”(各種各樣的包裝袋)

(2)師:“他們是裝什麼的?有什麼圖案?在哪裏見過?”(讓幼兒自由發表意見)

2、請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食品,認識包裝袋上的標誌。

(1)師:“今天,小朋友帶來了很多小食品,現在請你和身邊的小朋友講一講:你帶來的是什麼食品?在哪裏買的?食品包裝袋上有什麼圖案?爲什麼選擇這個食品?

(2)請幼兒看掛圖,教師小結:食品包裝袋上有質量安全認證,綠色食品標誌、環保標誌、可回收標誌、生產日期、保質期等標誌,在購買食品的時候,要選擇有以上標誌的食品。

(3)請幼兒看一看自己的小食品包裝袋上有沒有以上標誌,有沒有超出保質期

(4)請幼兒和同伴一起品嚐有以上標誌沒有超出保質期的食品

3、組織幼兒討論:白色污染的危害。

(1)師:“小朋友,我們生活中的這些包裝袋,給我們帶來了方便,但有些包裝袋也給我們的環境帶來了白色污染,請你說一說,什麼包裝袋給我們帶來了白色污染?白色污染是白色的嗎?他們是怎麼破壞我們環境的?

(2)播放白色污染環境的圖片,教師小結:塑料袋方便而我們卻不提倡使用,因爲塑料袋很難降解,不利於環境的保護。

(4)請幼兒說一說,我們應該如何保護環境?

比如:購買食品時,要選擇有綠色食品標誌、可回收標誌的,不使用塑料袋,要使用環保手提袋,同時爭當一個環保小衛士,告訴家長也要這樣做。

4、請幼兒用提供的材料製作環保手提袋。

(1)請幼兒用掛曆紙根據幼兒用書上提示的步驟製作環保手提袋。每人選一塊大積木玩具作爲模具,在上面進行包裝,按提示這疊好,用透明膠粘住。注意不要包的太緊,以免積木拿不出來。教師指導幫助有困難的幼兒。

(2)請幼兒裝飾環保手提袋,在手提袋上栓繩、裝飾花紋等。

【活動延伸】

1、請幼兒做一名小小宣傳員,向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講一講什麼是在、白色污染,爲什麼不能使用塑料袋。

2、製作更多的手提袋送給家人和朋友。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5

活動目標:

1、在探索活動中感知紙摺疊後產生的彈力。

2、嘗試摺疊各種紙,感知紙的彈力大小與紙的摺疊次數、紙的材料之間的關係。

3、樂意在集體和同伴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大膽地表達。

活動準備:

1、捲筒紙的紙芯、報紙、白紙、卡紙、手揉紙、記錄表、鉛筆等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探索報紙的彈力

1、報紙有彈力嗎?

教師手拿一張報紙說:“這是一張報紙,它的力量特別大,你們信不信?”教師操作驗證。

2、提問:“是誰把紙筒彈起來的?”、“報紙的彈力從哪裏來?”

3、幼兒動手操作,感受報紙摺疊後產生的彈力。

二、探索報紙彈力的大小與摺疊次數的關係

1、請個別幼兒演示。

2、“你的紙筒彈起來了嗎?你是怎麼讓紙筒彈起來的?請你試一試,試給大家看一看。”

3、討論:同一張報紙摺疊,爲什麼紙筒彈起的高度不一樣?

4、幼兒再次操作,感知如何使報紙的彈力變大。

三、探索不同種類紙的彈力大小

1、出示三種紙,請幼兒猜測不同的紙摺疊相同的次數後彈力的大小變化。

(1)出示三種紙,請幼兒摸一摸,有什麼感覺?

(2)請幼兒猜測三種紙摺疊相同的次數後彈力的大小一樣嗎?請幼兒在記錄表上用大小標記將自己的猜測結果記錄下來。

(3)交流自己的猜測

2、幼兒操作驗證,並記錄在記錄表上,教師巡迴指導。

四、幼兒交流驗證結果,教師在大記錄表上記錄

教師總結

五、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由於一開始我就進行了報紙彈力的實驗,然後告訴幼兒報紙有彈力,再讓幼兒照着我的樣子去操作,這樣致使幼兒在操作時沒有懸念,興趣不濃。如果在一開始就讓幼兒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報紙的這些祕密,那麼幼兒的興趣也許就更濃了。探索的目的性也就更強了。另外,在幼兒講述猜測結果時,教師最好準備一張大記錄紙,便於彙總。

大班科學活動:紙的力量大(二研)

活動目標:

1、在探索活動中感知紙摺疊後產生的彈力。

2、嘗試摺疊各種紙,感知紙的彈力大小與紙的摺疊次數、紙的材料之間的關係。

3、樂意在集體和同伴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大膽地表達。

活動準備:

1、捲筒紙的紙芯、報紙、白紙、卡紙、手揉紙、記錄表、鉛筆等人手一份。

2、大記錄紙一張

活動過程:

 一、探索報紙的彈力

1、報紙有彈力嗎?教師手拿一張報紙說:“這是一張報紙,它的力量特別大,你們信不信?”幼兒猜測,教師講述操作要求,幼兒自己進行探索。

2、幼兒講述操作結果和發現

“你發現了什麼?”

3、“是誰讓紙筒彈起來的?報紙的彈力是從什麼地方來的?”

二、探索報紙彈力的大小與摺疊次數的關係

“那你多折後和少折後又發現了什麼?”

討論:同一張報紙摺疊,爲什麼紙筒彈起的高度不一樣?幼兒回答,教師進行小結。

三、探索不同種類紙的彈力大小

1、出示三種紙,請幼兒猜測不同的紙摺疊相同的次數後彈力的大小變化。

(1)出示三種紙,請幼兒摸一摸,有什麼感覺?

(2)請幼兒猜測三種紙摺疊相同的次數後彈力的大小一樣嗎?請幼兒在記錄表上用大小標記將自己的猜測結果記錄下來。

(3)交流自己的猜測

2、幼兒操作驗證,並記錄在記錄表上,教師巡迴指導。

四、幼兒交流驗證結果,教師在大記錄表上記錄

教師總結

五、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二研)

在本次活動中,我讓幼兒自己去探索報紙的彈力,因此,幼兒的興趣較濃,積極性較高,能認真去探索發現報紙的祕密。只是,我把探索彈力,和比較彈力大小與摺疊次數的多少有關這一知識點放在了同一環節,致使有些幼兒一時沒有弄清要求,有些混淆。

如果把這兩個知識點分成兩部分操作,效果也許會更好。

大班科學活動:紙的力量大(三研)

活動目標:

1、在探索活動中感知紙摺疊之後產生的彈力。

2、嘗試摺疊各種紙,感知紙的彈力大小與紙的摺疊次數、紙的材料之間的關係。

3、樂意在集體和同伴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大膽地表述。

活動準備:

1、雪花片、報紙、白紙、硬板紙、手揉紙、記錄表、鉛筆等人手一份。

2、大記錄表一張

活動過程:

一、探索報紙的彈力

1、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手拿一張報紙“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張報紙,它的力量特別大,你們想不想來看一看。”教師將報紙對摺五至六次後,在報紙上放一個雪花片,請幼兒猜測雪花片會怎樣?

2、幼兒猜測後進行驗證操作,發現彈力。

3、幼兒講述自己的操作結果。教師進行小結。

二、探索報紙彈力的大小與摺疊次數的關係。

1、提問:那同一張報紙,少折幾次和多折幾次,它的彈力會怎樣呢?

教師交代要求,幼兒動手操作,感受報紙摺疊次數的多少與彈力大小的關係。

2、請個別幼兒回答,教師小結。

三、探索不同種類紙的彈力大小。

1、出示白紙、硬板紙、手揉紙,請幼兒摸一摸,有什麼感覺。

2、請幼兒猜測這三種紙摺疊同樣的次數後彈力的大小事一樣的嗎?請幼兒在記錄表上用大小標記將自己的猜測結果記錄下來。

3、幼兒交流自己的猜測並回答。教師統計猜測結果。

4、教師交代要求,幼兒進行操作、驗證,並記錄。

5、幼兒交流驗證結果。教師小結。

三、結束活動

今天我們通過實驗,知道了紙摺疊後能產生彈力,彈力的大小與紙摺疊的次數多、少,紙的軟硬有很大的關係。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種類的紙,他們的彈力是大是小呢?以後我們可以動手再試一試。

活動反思:

在這一次活動中,我讓幼兒分步探索,從易到難,慢慢來發現報紙的祕密和力量的大小與什麼有關這些知識點。幼兒活動的積極性較高,都能主動積極的去探索。只是,我在記錄彙總時,記錄的是幼兒的舉手人數,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問題,看不清誰是第一誰是第二。不能很好的分出哪中紙的彈力大,哪中紙的彈力小。如果用

1、

2、3來表示,效果就會更好,結果也就更明確。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6

教學目標:1、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2、嘗試用各種辦法讓各種船浮到水面上;3、激發幼兒對科學小實驗的興趣。

設計理念:由於幼兒天生就愛玩水,爲此本着教育內容要從幼兒生活經驗出發、關注兒童的興趣、引導兒童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提供選擇與創造的條件的理念,設計這節在水中玩船的,以遊戲形式進行探索的活動。

教學準備:1、七種(七種以上)質地不同、補救方式不同的沉船;2、輔助材料:泡沫、塑料、紙、衛生筷、鐵絲、透明膠、皮套,鹽;3、潛水艇模型。

教學過程:

1、出示潛水艇模型。

---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

---潛水艇是做什麼用的?

---潛水艇是怎麼在水裏走的(進行演示)

2、探索做小實驗

---出示七種質地不同的船,可這麼多人就七隻船怎

麼辦?讓幼兒感受合作,並提醒不搶、互相謙讓。

---老師和幼兒一起玩(請幼兒自己選擇一個夥伴,

兩個人一起選擇一種船去玩)

---你們發現什麼問題?(這些船都沉到水底)

---船在哪兒走?一起想辦法讓船都浮到水面上,

---幼兒探索,教師引導,

3、再探索、留作業

---拿出胡蘿蔔做的小船,問:剛纔你們是用什麼辦

法讓胡蘿蔔船浮在水面上的?出示鹽,把鹽放入

水中,讓船浮上來。

---回家後你可以跟父母再探索,一起再試試。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7

設計思路:

大班上學期的幼兒已具備了某些物體(如石頭、積木等)在水中沉浮的經驗,所以如果活動設計僅僅停留在讓幼兒瞭解,觀察各種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幼兒的探索興趣不易深入。而讓幼兒帶着任務探索,如怎樣使浮的東西沉下去,使沉的東西浮上來,可以提高幼兒探索的積極性,也有利於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大班幼兒思維的直覺行動性逐漸減少,思維的具體形象性發展得比較好,所以活動設計既要爲幼兒提供邊操作邊思考的機會,又要注重培養思考的有意性,培養幼兒先預測(思考)再操作。操作後讓幼兒多講述、討論,促進形象思維的發展。

活動目標

1、知識:

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會用簡單的圖標(↑↓)來記錄物體的上浮和下沉。

2、技能:

能與同伴溝通、交流與合作,按照老師的提示來探索調節物體沉浮的'方法。

3、情感:

樂意參加探索沉與浮的小實驗,初步形成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點:

(1)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

(2)學會用簡單的圖標(↑↓)來記錄結果,表示物體的上浮和下沉。

活動難點:探索調節物體沉浮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每組一個量杯,量杯裏裝滿水,擦手毛巾人手一條。

2、每組空礦泉水瓶一個、橡皮泥、鑰匙、積木、木片等小物品。

3、每人一張記錄紙,一隻筆。

活動過程:

一、認識實驗材料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許多物品寶寶,它們就躲在你們的椅子下,找出來看看是誰呀。

幼:是鑰匙、小木塊、泡沫球

二、實驗:沉與浮

1、教師示範:

教師取一塊泡沫球請幼兒來猜猜:這塊泡沫球放在水裏會怎麼樣?

2、實驗鑰匙,積木,把實驗的結果記在記錄紙上。

3、老師今天還準備了好多東西(刻刀、小木板、剪刀、彩筆),它們是浮上來還是沉下去呢,和我們猜想的一樣嗎?老師準備好水了,我們端上這些東西到那邊去試一試就知道了。試好後把實驗結果記錄在記錄單。

3、根據記錄單對兩種結果進行對比,大家集中交流。

總結:通過實驗我們知道浮上來的東西有小木板、彩筆,在記錄單上用(↑)表示,沉下去的東西有刻刀、剪刀在記錄單上用(↓)。

三、提升實驗

(一)怎樣使浮起來的東西沉下去

1、師:小朋友們,現在我們的空瓶子寶寶浮在水面上,可是他和水寶寶是好朋友,他們想在一起在水裏做遊戲,讓我們來幫幫他們,好不好?幫幫瓶子寶寶,讓他沉下去。

2、幼兒嘗試。

3、師:小朋友們,同一個瓶子寶寶,不裝水時浮在水面上,裝滿水後,就沉到水裏了。爲什麼呢?

4、教師總結:不裝水時,瓶子寶寶很輕,所以浮在上面;裝滿水後,瓶子寶寶變重了,所以就沉下去了。

(二)怎麼樣使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1、師:小朋友們,我們剛剛讓瓶子寶寶和水寶寶在一起玩了,他們玩得好開心。可是,還有一個物品寶寶需要你們的幫助,看,橡皮泥寶寶和積木寶寶是好朋友,他們好想一起浮在水面上玩,讓我們來幫幫他們!

2、幼兒嘗試。

3、師:現在橡皮泥寶寶能和積木寶寶一起玩了,他好開心。可他有一個問題想問小朋友們“我的體重沒變,當我團成球狀時,我沉在底下;當把我做成船的形狀時,我就會浮上來,爲什麼呢?”

4、幼思考討論。

5、教師總結:當橡皮泥寶寶是球狀時,與水的接觸面較小,容易下沉;而當做成片狀,與水接觸面增大,就會浮起來。

四、總結

今天,我們做了有趣的實驗《浮與沉》,知道了輕的物品會浮在水面上,重的物品會沉在水底,我們還會用(↑↓)來表示沉浮來記錄自己的實驗結果。想一想,我們還有什麼辦法能幫助瓶子寶寶和橡皮泥寶寶,完成它們的願望呢?

活動延伸:

生活中有好多的物品寶寶,老師也不知道這些物品寶寶在水中是會沉,還是會浮呢?小朋友們回去以後,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探索我們周圍還有一些什麼東西在水裏是沉還是浮,怎樣來改變它們的浮沉呢?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8

活動目標:

1、認識小麥的生長過程及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

2、教育幼兒尊重農民的辛勤勞動,養成珍惜糧食的習慣。

活動重難點:讓幼兒瞭解小麥的生長過程和用途。

活動準備:

1、準備一整棵小麥,課件(麥粉製成的食品、麥稈製品、小麥生長過程掛圖一幅)。

2、準備錄音機、磁帶、頭飾等。

活動內容:

一、開始部分:以變魔術的方式導入活動,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二、活動過程:

1、出示實物小麥,引導幼兒觀察小麥的外形特徵。瞭解小麥的組成部分:根、莖、葉、麥穗。

2、出示掛圖,結合提問幫助幼兒瞭解麥子的播種和收穫季節。

⑴ 小麥在什麼季節播種?(秋季)

⑵小麥在什麼季節收穫?(春末夏初)

小結:秋天農民把麥子播種在地裏;第二年春天麥子長的綠油油地;到了夏季,麥子抽穗開花、結果,麥粒由白變黃,由軟變硬,說明麥子已成熟,農民伯伯要開始收割了。

3、找一找,說一說。麪粉能製作出什磨食品,你還知道小麥的其他用途嗎?瞭解麥子的用途。

小結:麥粒可磨成麪粉。麪粉可以做成饅頭、麪條、餃子、蛋糕、餅乾、麪包等。麥稈可編各種用品,如草帽、扇子、席子、提包。

4、遊戲“麥爺爺找孩子”。

請一個幼兒戴上小麥頭飾,當麥爺爺。其餘小朋友當面粉製品(把麪粉製品的圖片掛在幼兒胸前)。麥爺爺說:“我的孩子不見了,他們都變了樣,那些是我的孩子呀?”幼兒依次說:“我是麪包,我是麥爺爺的孩子。”“我是餅乾,我是麥爺爺的孩子。”……

5、聯想活動:在夏季裏,小朋友還見過那些糧食作物?(豆子等)

6、思品教育:聽兒歌《大饅頭,哪裏來?》。教育幼兒愛惜糧食,體會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

三、結束部分:聽音樂作律動,出教室。

四、活動延伸:泥工《製作麪食》。

附兒歌:《大饅頭,哪裏來?》

大大的饅頭哪裏來?

白白的麪粉做出來。

白白的麪粉哪裏來?

黃黃的小麥磨出來。

黃黃的小麥哪裏?

農民伯伯種出來。

伯伯阿姨勞動忙

大家都要愛惜糧。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9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探索輪子的作用。

2、發揮幼兒的創造性,培養探索精神。

3、鍛鍊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汽車玩具、三角形、正方形積木玩具、有輪子的盒子和沒輪子的盒子。

購物車運沙袋和兩人擡沙袋;②可拉動的行李箱和揹着旅行袋;3、場地佈置:運物路線(圓形、雙圓)可接力的站點(兩種顏色的點)。

4、區角操作材料:①圖畫紙、彩筆;②紙盒、輪子、雙面膠、繩子等;③展板(展出幼兒作品)活動過程:

一、玩中生趣,直接導入(師: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許多東西,可以在桌子上玩,也可以在地上玩,請小朋友試着玩一玩你面前的東西,看看誰玩的方法多、最有趣。)二、分類遊戲,討論探知:

快速把它們放進這個籃子裏。好,小朋友們真能幹,現在到我這裏來。《伸手招呼幼兒過來,幼兒圍坐在老師身邊》

2、小朋友來看,你能告訴我這些玩具爲什麼能滾動嗎?幼:他們有輪子。

3、師:哦!因爲它們有輪子,所以纔會滾動。那如果我們用長方形和三角形做輪子會怎麼樣呢?可以讓幼兒用動作表現出來。

4、師:那有了圓形的輪子有什麼好處呢?師:還有嗎?

三、實驗感知:

教師請幼兒分組推動有輪子和沒輪子的盒子,然後報告試驗結果,哪一個盒子更容易推動。

1、師:現在我請小朋友自己來試一試,想一想,輪子還有什麼作用呢?看這裏老師準備了兩個不同的盒子,一個是有輪子的,一個是沒輪子的。現在我們分成四組,去試一試哪一個盒子更容易推動。(幼兒分組進行實驗)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哪個盒子更容易推動了嗎?舉起來讓我看一看。

2、師:小朋友剛纔都試過了,有輪子的盒子輕輕用力就能走很遠,而沒有輪子的盒子,要用很大勁才能往前走一段路。(教師邊說邊示範)這樣看來有輪子的盒子要比沒有輪子的盒子更省力一些。

四、操作對比(輪子的省時省力的功能)師:老師爲小朋友們準備了幾件有意思的東西,現在請小朋友一起來看一看都有些什麼?教師出示物品(兒童購物車和米袋)。現在我們來像運動員一樣玩個接力賽,這裏有兩個跑道,一個跑道一組小朋友,現在老師把你們分成四組,我們按箭頭的方向進行運物比賽,看看那個組能輕鬆獲得勝利。①用購物車運沙袋和兩人擡沙袋;②可拉動的行李箱和揹着旅行袋;師:小朋友都參加比賽了,比賽結束了,你們有什麼想法?你運物的時候怎麼樣做會既節約時間又力氣呢?

五:拓展思維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0

一、活動目標:

1、樂於探究和麪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初步感知比例關係。

2、能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意見。

二、活動準備:

1、人手一套圍兜、袖筒。

2、足夠的麪粉。

3、各種顏料水。

三、活動過程:

1、出示麪粉,引出活動。

師:這是什麼?它可以做什麼?(加工麪條、製作餃子皮、扁食皮……)

今天我們要用麪粉來製作五顏六色的彩泥。

(孩子們很興奮,紛紛議論:這能做嗎?怎麼做呀?)

2、出示橡皮泥,師:要把麪粉變成象老師手裏的橡皮泥一樣軟,你們想想看有什麼辦法?

(相當一部分孩子能說出應給麪粉加水。)

3、師生一同探究和麪的方法和技巧。

(1)怎樣合理地給麪粉加水呢?如果一下子加進很多水,會發生什麼事?

(在幼兒討論的基礎上,師演示給幼兒看,從而得出結論:一下子加太多水,會使彩泥太溼,如果沒有備用的麪粉添加,那麼彩泥就做不成了,所以最好的方法是一次加一點點水,不夠時再加。)

(2)彩泥太溼了會怎樣?太乾了會怎樣?

(本來我想圍繞這個問題讓幼兒繼續討論,之後再驗證給幼兒看,但我發現孩子的注意力已經完全不在我提的問題上,而是急着想動手和麪,於是我及時進行調整,讓幼兒帶着問題,先動手實踐,在實踐中找到問題的答案。)

4、幼兒動手和麪。

(孩子們很喜歡和麪這個環節,他們有的搓、有的捏、有的揉,幹得熱火朝天的。由於臉盆不夠,一桌只有一個,所以我們希望孩子能通過分工合作,如:有的負責加水,有的負責和麪等,共同來完成自己小組的一團彩泥,但顯然孩子的合作意識較差,有的孩子說要再加水,有的孩子說不能再加水,在意見不能統一的情況下,他們開始吵起來,結果只好由老師負責加水,才緩和了局面。)

5、評價自己製作的彩泥,並回答製作前老師提出的問題。

(孩子能客觀地評價自己製作的彩泥,有的說我做的太溼了,會沾手;有的說我做的太乾了,容易碎,最後得出結論:只有水分加的剛剛好,這樣彩泥才容易塑造。)

反思調整:應該爲幼兒提供人手一個臉盆,讓幼兒獨立地完成彩泥製作。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1

活動目標:

1、以小組形式進行活動,通過有計劃的分工合作,體驗共同遊戲的樂趣。

2、探索嘗試使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壘高,發展幼兒空間想象力,及使用測量工具的能力。

活動準備:

牛奶盒40個(4份);

捲尺一個;

記號筆(紅黑各一隻);

記錄紙;黑板

活動過程:

一、明確任務,形成小組 交代任務,四人一組進行小組遊戲,並給小組起名。 師在黑板上設計表格,並將每隊自己確定的標記請隊員畫在表格上。如(草莓隊、西瓜隊等) 提出遊戲要求:四人合作壘高,要求壘的穩,所有的牛奶盒必須搭完,鈴聲響遊戲結束。 二、初次合作壘高

幼兒壘高,教師巡視。

三、小結

初次壘高 成功了嗎?爲什麼成功?成功用什麼標記表示;失敗又可以用什麼表示。 請每組派代表在表格中作好記錄。 討論爲什麼壘的有高有矮?(不一樣的搭法有不一樣的高度)

四、再次壘高

提出新的要求,又高又穩。

五、討論

1、哪組最高?怎麼看出來?

2、測量。師示範測量,幼兒在表格中記錄。

3、爲什麼一樣多的牛奶盒會搭的不一樣高。

六、第三次壘高,決出冠亞軍

幼兒自己測量壘高成績,記錄在表格中,決出冠亞軍。 討論用什麼標記表示,如五角星、三角形等。

七、集體討論

怎麼樣才能壘的高又穩? 高:豎起來的層數越多越高。 穩:底部要搭的牢固,可以兩個橫放在一起。 還要小組的成員分工合作。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2

活動分析:

“雨”是自然界中幼兒最熟悉的一種自然現象,特別是夏天,綿綿不斷的“雷雨”更給幼兒的生活增添了一份樂趣。然而,我們發現許多的幼兒都不知道或說不出天上爲什麼會下雨以及雨是怎麼形成的。針對此狀況,爲了讓幼兒知道雨的形成的奧祕,特設計此活動。

活動內容:

奇妙的自然━“天上爲什麼會下雨”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雨的自然現象,通過故事及實驗探索雨的形成的奧祕,引起幼兒對自然界的關心與注意。

2、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3、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4、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引導幼兒觀察雨的自然現象,通過故事及實驗知道雨的形成的奧祕。

2、難點:能和同伴一起去探索雨的形成的奧祕。

活動準備:

掛圖、雨形成的圖書資料、小實驗的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遊戲:說相反。

教師帶領幼兒於戶外玩“說相反”的遊戲。

二、幼兒親身體驗:“下雨啦”

“下雨啦”,“下雨啦”。幼兒與教師共同進入活動室。

討論:雨是哪裏來的?從天上爲什麼會下雨?

三、探索活動

1、教師引導幼兒分組談話、試驗操作、觀察圖片、書籍、探索天上爲什麼會下雨?

2、幼兒進行經驗交流。

3、教師講述故事《水滴的旅行》。

4、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小實驗,發現水受

熱變成水蒸氣跑到空氣裏,它們升到天空中,遇冷變成小水滴,無數這樣的小水滴聚集在一起,變成雲。這些水滴在雲中互相碰撞,合併變大。當水滴重到空氣的浮力再也託不住時,它們便會從雲中落到地面上,這就是雨。

四、活動延伸:

去尋找爲什麼向日葵會下雨的答案。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3

活動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觀察,知道光透過玻璃紙會發生變色的現象。

技能目標:嘗試探索將玻璃紙重疊讓光的顏色發生變化。

情感目標:體驗燈光晚會帶來的樂趣。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知道光透過玻璃紙會發生變色的現象。

活動難點:在動手動腦中,嘗試讓光的顏色發生多種變化。

活動準備經驗準備:幼兒有玩手電筒的經驗。

物質準備:

1、大小能覆蓋手電筒的紅、黃、藍的玻璃紙;

2、各種不透光的布、紙若干;

3、每人1支手電筒,橡皮筋若干。

環境準備:

1、不透光的活動室;

2、歡快的背景音樂和燈光效果視頻一段。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情境引入,師幼跟隨音樂入場。

教師:今天老師帶你們參加一個特別的晚會,先跟隨音樂進入會場吧!

二、基本部分:師幼探索光透過玻璃紙發生變化的現象。

1、介紹晚會內容,引發幼兒思考。

教師:今天的晚會叫做燈光晚會,你想象中的燈光晚會是什麼樣的呢?

2、出示手電筒,幼兒用手電筒探索透光材料。

教師:這裏有許多手電筒和一些材料,用哪些材料能佈置燈光呢?(幼兒猜測)

3、幼兒進行操作實驗並記錄。

教師:你有什麼發現?哪些材料適合做燈光?

教師小結:原來透光的玻璃紙才適合製作燈光。

4、教師提供紅、黃、藍三色玻璃紙,引導幼兒發現變色現象。

教師:請你用紅、黃、藍三種顏色製作燈光。你有什麼發現?

幼兒小結:手電筒的光透過紅色(黃、藍)的玻璃紙,會變成紅色(黃、藍)的光。

5、師幼觀看舞臺燈光視頻,激發製作舞臺燈光的興趣。

教師:我們來看看好看的舞臺燈光是什麼樣的?(播放視頻)這樣的舞臺漂亮嗎?你們想不想有這樣的舞臺?想不想親手佈置?可是我們只有三種顏色的光,怎樣變出更多顏色的光呢?

6、幼兒再次操作製作燈光並記錄結果。

教師:你們都製作出了什麼顏色的燈光?(請幼兒上臺展示)怎樣製作出來的?還有不同的燈光嗎?你又是怎樣製作出來的呢?

師幼小結:原來把玻璃紙重疊,能變出更多顏色的光。

7、幼兒製作自己喜歡的顏色燈光,師幼進行燈光晚會。

教師:剛纔你們都成功地製作出了燈光,你們還想要什麼顏色的燈光?這次我們嘗試用多種玻璃紙,製作你想要的燈光吧!

三、結束部分:師幼進行燈光晚會。

教師:今天你們開心嗎?我們通過動手、動腦筋,讓我們的燈光晚會特別成功,讓我們在好心情中結束今天的活動吧!

活動總結

幼兒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上關於科學領域中強調: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師抓住幼兒的興趣點和好奇心,利用實際生活中的材料,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思考、操作等方法,舉辦了一場關於燈光的晚會。

爲了營造良好的活動氛圍,體現活動的最佳效果,活動初始,教師選擇一間透光性比較差的活動室,並用泡沫墊把窗戶封住,使得活動室變得黑漆漆。活動中,幼兒玩得很投入,能積極地參與到科學探究中,自主選擇材料進行嘗試製作燈光,最終得出透光材料適合製作燈光的結果,教師通過進一步的激發,讓幼兒在操作實驗中製作出了五彩繽紛的燈光。

通過本次活動,幼兒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得到了很好地發展,在活動中提高了幼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滿足了幼兒探索的慾望,使每個幼兒都在自身原有基礎上得到了發展,體會到了“玩中學”。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4

一、設計意圖:

幼兒最喜歡閱讀繪本故事,基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在繪本故事中滲入抽象的數學概念,1到10的點數,比較多少都很好的在故事中有趣的表達了,符合幼兒形象化的思維方式。

二、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幼兒在故事中理解生活中數學的10以內的點數,比較多少的概念。

2.幼兒能聽懂故事情節,並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話複述故事。

3. 幼兒在故事中意識到要保護野生動物,培養幼兒有愛心。

三、活動準備:

1.編寫故事《禾苗的祕密》

2.製作PPT動畫

四、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老師:你們想知道禾苗的祕密嗎?

幼兒:想知道。

老師:我們一起來看故事把這個祕密找出來。

2.教師講故事:

春天來了,1株禾苗上有2只蟲子,3只青蛙又吃掉了2只蟲子,接着出現4條蛇,5只老鷹,6個獵人,7只狗,8只熊,9只蜜蜂,10個警察。最後,動物們四散逃跑,獵人被警察抓走了。

3.說一說故事中的數字規律

1株禾苗2只蟲子3只青蛙4條蛇5只老鷹,6個獵人,7只狗,8只熊,9只蜜蜂,10個警察。總共10個數,每次都遞增1,每次比前一次多。

4.說一說故事中的道理:

提高幼兒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在生活中不虐待小動物,對小動物有愛心。

5.活動延伸:

小朋友們聽了今天的故事從中得到了很多樂趣,請你們回家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並一起分享自己的想法。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5

大班科學活動:紙的力量大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究紙的力量,體驗發現生活中的科學現象的樂趣。

2、能對問題做出假設,並通過“紙能支撐物體”的實驗驗證自己的想法。

3、探索通過改變紙的形狀,增加紙的支撐力,明白只有嘗試纔能有新發現的科學道理。

活動準備:

1、師幼共同收集廢舊的A4紙、同樣大小的書本、廢報紙做的高蹺。

2、記錄紙、筆若干,磁條。

活動過程:

1、出示紙張,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1)教師提出問題:如果不用手扶、不用任何輔助材料,你有什麼辦法可以讓紙張站起來?

(2)幼兒操作,自由探索讓紙站起來的不同方法。

小結:原來,用折、卷等方法都可讓紙張站起來。

2、挑戰行動1:分組嘗試用紙支撐書本。

教師出示紙和書本,提出問題:用一張站起來的紙支撐書本,你覺得有可能嗎?

(1)自由猜測,教師記錄猜測結果。

(2)分組參與實驗並交流發現。

提問:你的挑戰成功了嗎?你是用的什麼方法?

小結:折、卷的方法都可以支撐起書,但是先要讓紙自己能站穩,再小心地輕放書本。

3、挑戰行動2:分組嘗試用一張紙支撐更多的書本。

(1)操作嘗試並記錄,教師巡迴指導。

提問:你有什麼辦法讓這張薄薄的廢紙支撐起更多的書本嗎?

(2)分組參與挑戰活動,並記錄。

(3)教師引導幼兒小結:捲起來的方法放的書本最多。

4、看廢報紙做的高蹺,知道紙的支撐力還可以服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