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科學課教案

幼兒園科學課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科學課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科學課教案

幼兒園科學課教案1

設計思路:區域工作時我班大部分孩子被紙杯吸引,他們把紙杯變成機器人,又把紙杯變成很多東西,我看到孩子們對紙杯變化那麼感興趣。所以設計這節活動,讓孩子通過自己的想象進一步探索紙杯的變化。

教學目標

1、通過想象探索用各種方式或使用各種輔助材料是紙杯變化。

2、發展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過程

1、用紙杯接一杯水喝,問:我剛纔幹什麼了?用什麼喝的水?

2、紙杯除了喝水還能幹什麼呢?

3、幼兒操作,教師引導。

4、評析。

5、教師總結:“生活中有很多可變的東西,只要我們愛動腦子,一定會讓更多可變得垃圾變得有用。

幼兒園科學課教案2

一、目標

1.引導幼兒根據時間順序排列圖片,學習用“首先……然後……最後……”講述圖意。

2.認識漢字:羊、狗、袋鼠。

二、準備

圖片三組,漢字卡:羊、狗、袋鼠

三、過程

(一)引起興趣

老師:今天早上我收到了三封好朋友的來信,我們來看看是哪些好朋友。

(二)排圖講述

1.第一個朋友

(1)猜謎:年紀不算大,鬍子一大把;不論見了誰,開口叫媽媽。(幼兒猜出後出示“羊”,讀準“羊”字的後鼻音)

(2)出示三幅圖。老師:“咦,小羊的信裏沒有字,你們來猜猜小羊信裏說了些什麼?”

(3)引導幼兒按時空順序排圖片,並講出爲什麼這樣排?(用“先……然後……最後……”講述小羊先撒種子,然後種子發芽了,最後長成三棵大青菜)

2.第二個朋友

(1)猜謎:從小愛啃肉骨頭,長大能把家門守;看見朋友汪汪叫,你來猜猜它是誰。(出示字卡“狗”,讀準字音,並請幼兒組詞。)

(2)出示圖片:幼兒排圖講述。(引導幼兒排順序時注意太陽的變化)

3.第三個朋友

(1)猜謎:有個媽媽真奇怪,胸口有個大口袋;不裝吃的和用的,生下寶寶隨身帶。

(2)出示字卡“袋鼠”,讀準“鼠”字的翹舌音。

(3)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圖中小袋鼠身體的變化並進行講述。

(三)強化鞏固

遊戲:“小孩小孩真愛玩”

規則:幼兒按順序摸字,如老師可命令:“請先摸×字,然後摸××字,最後摸××字。”

四、提示與建議

本活動旨在發展幼兒的時空知覺,只有當幼兒理解了各幅圖片的內容,才能正確地按照事情發展先後進行排列,最後用連貫的語言表達出來。因此,在本活動中,理解圖意、口語表達、認識漢字三者是層層遞進的。

幼兒園科學課教案3

  活動目標

1、探索、發現各種力及其作用。

2、以詩歌仿編的形式進行表述。

3、激發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豐富有關力的概念及其本活動以前認識的各種力。

2、圖片若干、風車、小汽車、弓箭、磁石、紙船等。

  活動過程

一、這是什麼力。

1、交代玩耍要求:

(1)玩耍時找一找力在哪裏?是什麼力讓你的玩具動起來和停下的?

(2)當音樂停下時,輕輕放下玩具回到自己的位置。

2、幼兒自由選擇玩具,探索、發現、感受各種力的存在及作用。教師巡迴觀察。

3、幼兒相互討論自己的發現,教師注意傾聽。

4、通過個別提問:“你的玩具是怎樣運動的?”“是什麼力在起作用?”共同分享發現成果。並且在幼兒自由表述的基礎上,引導幼兒總結講述。如:風車吱吱轉,靠的是風力。

5、教師總結幼兒發現的各種力,並請幼兒從教師提供的圖標中選出一種最適合的符號表現出來。如:重力↓

6、請幾名幼兒用圖片和各種力的圖標表示自己的發現。

二、還有什麼力。

1、剛纔小朋友在玩中發現了各種各樣的力就在我們身邊,請你回憶一下在生活中,還有哪些事情用到力?用了什麼力?

2、引導幼兒在充分討論、回憶的基礎上發現更多種類的力。如:會把東西壓住的力是壓力,推力、拉力......等等。

三、形形色色的力。

1、力有各種各樣,它們起到的作用一樣嗎?我們把這些力和它們的作用編成一首好聽的詩歌好嗎?

2、在圖片和圖標的輔助下引導幼兒用“什麼樣的事情,怎樣運動,用的是什麼力”這一形式創編詩歌。

  活動結束

讓幼兒再次玩玩具進一步驗證發現的結果,並一邊玩一邊朗誦自己創編的詩歌。

幼兒園科學課教案4

活動目標

1、樂於在水中玩球。

2、觀看小球從水底向上浮的現象,對這一現象產生好奇。

活動準備

在水箱中接滿水;乒乓球若干,石頭一粒。

活動過程

一、出示一粒石頭和一個乒乓球,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手裏有寶貝呢!你們猜猜看我手裏拿着的是什麼?

(幼兒自由猜測)

二、觀看沉浮。

1、師:這兩個寶貝都喜歡在水裏玩,你們來看看石頭在水裏怎麼玩的?

(很明顯一看就知道石頭沉下去了)

2、師:那你們說乒乓球在水裏會不會沉下去?

(幼兒自由猜測後教師示範)

三、觀看遊戲:小球躲貓貓。

1、師:小朋友聽,什麼聲音啊?(播放聲音:小貓的聲音)

師:乒乓球可害怕小貓了,這可怎麼辦啊?它浮在水上肯定會被小貓看見的。

(幼兒自由發言)

2、示範遊戲:雙手抓住乒乓球,用力將球摁入水中,邊摁邊說:小球躲起來了。

見沒聽到小貓的聲音後,師放開雙手,邊放邊說:小球浮上來啦!

3、示範遊戲第二遍,鼓勵幼兒一起說:“小球躲起來了。”“小球浮上來啦!”

4、分組遊戲。

教師講明遊戲規則:聽到貓聲就躲起來,沒聽到了就浮上來。

幼兒園科學課教案5

活動目標:

1、引導學習用各種感官感知橘子和蘋果的特徵,鼓勵幼兒用語言加以描述。

2、瞭解橘子和蘋果的作用。

3、激發幼兒愛吃水果的慾望,知道水果好吃而且很有營養。

活動準備:

1、橘子和蘋果(總數與幼兒人數相同)

2、切好的蘋果和剝好的橘子。

活動過程:

一、摘橘子引出活動內容。

1、秋天到了,果園裏的水果成熟了,我們一起去摘果子吧!

剛纔我們到果園裏摘了許多的橘子和蘋果。

二、引導幼兒用聞、摸等方法觀察橘子的外表形狀特徵。

1、教師出示橘子。

我們先來看看橘子是什麼樣?是什麼形狀?什麼顏色的呢?(引導幼兒觀察)

橘子是圓圓的、扁扁的,扁圓形的,橘子是什麼顏色的?

成熟了的橘子都是橘黃色的。

2、出示蘋果。

我們再來看看蘋果是什麼樣的?蘋果是什麼形狀,什麼顏色的?

蘋果是圓圓的,紅色的,你還看過什麼顏色的蘋果呢?

蘋果有的是紅色的,有的是綠色的還有的蘋果是黃色的,有的蘋果還帶有花紋。

橘子是扁圓的,橘黃色的,蘋果是圓圓的、蘋果皮的有的是紅色的、有綠色的還有的是黃色的。

3、引導幼兒摸橘子、蘋果(感知蘋果和橘子的不同特徵)。

蘋果和橘子摸上去怎麼樣?我們來摸一摸。

蘋果和橘子摸起來是一樣嗎?蘋果摸上去有什麼感覺?

蘋果摸上去很硬,硬硬的,而且摸起來和光滑,我們一起來摸一摸,蘋果摸起來滑滑的。

橘子摸上去什麼感覺?

橘子摸上去粗粗的,我們輕輕地捏一捏,感覺橘子怎麼樣?軟軟的,

蘋果摸上去很硬,很光滑,橘子摸上去軟軟的,有些粗糙,不光滑。(凹凸不平)

4、聞一聞

橘子和蘋果是什麼氣味的?

蘋果聞一起是什麼氣味的?(香香的)

橘子聞起來是什麼氣味的?(橘子聞起來有淡淡的橘子清香味)

5、吃法

橘子和蘋果要怎麼樣吃呢?

蘋果要怎麼樣吃呢?洗乾淨切好後吃。我們來看看切開的蘋果是什麼樣的?(切開蘋果)蘋果裏面有核。

橘子要怎麼樣吃呢?剝皮吃

橘子要剝了皮才能吃。你們知道橘子裏面是什麼樣的?一瓣一瓣的。

橘肉是一瓣一瓣的,而且有很多的水分。

三、初步認識橘子和蘋果的作用。

橘子和蘋果可以這樣吃,還可以做成許多的蘋果製品和橘子製品,蘋果可以做成蘋果汁、蘋果醬,橘子可以做成橘子汁和桔子醬。橘子皮也很有作用,可以做陳皮還可以做泡茶。

四、品嚐蘋果和橘子。

你們喜歡吃蘋果和橘子嗎?

橘子和蘋果都很有營養,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你們想吃橘子和蘋果嗎?

老師給每張桌子都準備了蘋果和橘子,我們一起來品嚐他們的味道。

你吃的是什麼水果?它是什麼味道的?(蘋果甜甜的)

小結:蘋果甜甜的,橘子酸酸甜甜的,它們都很有營養,小朋友平時除了要吃蘋果和橘子,也要吃其他的水果,這樣我們會越來越健康。

幼兒園科學課教案6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聽聽玩玩的過程中,辨別不同物體發出的不同聲音。

2、引導幼兒根據指示牌要求行動,並能隨音樂較有節奏的表演。

3、讓幼兒體驗聲音給人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罐子32個、紅豆若干、核桃若干、米若干

2、指示牌紅豆、米、核桃

3、音樂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教師出示空罐子,搖一搖

師:看看今天顧老師帶來了好多好多的罐子?

師:罐子裏面有東西嗎?(幼:沒有!)

師:你怎麼知道沒有?(幼:沒有聲音)

師:沒有聲音可能罐子裏沒有東西,打開罐子看看到底有沒有東西哦!

2、老師轉身在罐子裏放進一個核桃,搖一搖

師:顧老師要來變魔術了,你再來聽聽裏沒有聲音?

師:現在裏面有東西嗎?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幼:有聲音所以有東西)

3、師小結:有聲音了,有聲音就是裏面有東西了對嗎?

  二、聽一聽、猜一猜。在聽聽玩玩的過程中,辨別不同物體發出的不同聲音。

1、遊戲挑罐子――教師請幼兒用耳朵找一個有東西的罐子玩一玩。

師:我這兒呀有這麼多的罐子,考考小朋友的耳朵誰的最靈?找一個裏面有東西的罐子。罐子都封住的不可以打開的噢!今天用耳朵找一找哦!

師:誰的罐子裏有東西的?

師:大家都有的啊!

師:罐子寶寶保護好,罐子寶寶一直髮聲音聲音也會啞掉的哦!

2、聽辨聲音,爲自己的罐子找聲音相同的朋友,教師根據罐子的聲音把幼兒分成三組坐下小班科學:罐子裏的聲音小班科學:罐子裏的聲音。師:罐子寶寶都有聲音對吧?裏面的聲音一樣嗎?聽聽,你的東西和他的東西一樣嗎?那我們來給罐子寶寶找找朋友。

①選出一名幼兒找聲音相同的罐子寶寶。注:先請一個罐子裏是核桃的寶寶上前,因爲核桃的聲音最容易辨認。

師:我們先來請一個朋友,給你罐子裏的東西找一個好朋友,找不到好朋友很孤單的哦,仔細聽哦!

師:先聽聽他的,他來給你找了,誰是他的朋友?是他好朋友趕快站上來。

②教師拿大米罐子找朋友,

師:顧老師來和你們找朋友了,誰和我是好朋友站上來!

③剩餘的就是紅豆寶寶,教師請剩餘的孩子一起搖一搖。

④請聲音一樣的孩子坐在一起,然後聲音一樣的罐子放在一起。

3、讓幼兒瞭解每一個罐子中的材料,並認識紅豆、核桃、米。

①師:你們知道嗎,今天顧老師在這三個罐子裏放了這三樣東西!

②出示指示牌,依次認識紅豆、核桃、米

A:出示米指示牌 師:這是什麼?

B:出示紅豆指示牌 師:這是什麼呀?(紅豆寶寶)

C:出示核桃寶寶指示牌 師:還有一種是……?

4、感知不用物體發出的不同聲音,鼓勵幼兒將物體與聲音對上號

師:看了這三種東西你猜猜誰是核桃寶寶?(教師一一搖一搖請幼兒辨別)

師:你剛纔是拿了什麼寶寶的?核桃寶寶拿回去。XX小朋友你們拿的是什麼寶寶啊?你們呢?

  三、遊戲――“警察叔叔 紅 綠 燈”

1、幼兒瞭解遊戲規則:看標記牌,輪流搖自己的罐子。

師:警察叔叔這樣子(教師將標記反面紅色的展示給幼兒看),看到紅燈,就不好出聲的哦!警察叔叔反過來就你來出聲,會不會?罐子寶寶保護好!先來試試看

小班科學:罐子裏的聲音教案。

2、教師出示指示牌 相應指示牌的寶寶搖一搖(練習兩到三次)

注:見紅色便是停止

3、教師清唱《幸福拍手歌》,幼兒根據教師出示的標記牌依次搖罐子演奏。

師:顧老師要唱一首歌和警察叔叔一起讓你們發聲音,這個聲音會很好聽的。

注:教師清唱,幼兒伴奏。

4、隨音樂練習

師:顧老師請來了一個樂隊,音樂很快的所以寶寶的眼睛耳朵要特別亮哦!我們一起來試試。

四、延伸探究活動

1、師:聽聽想想,罐子裏沒聲音就代表沒東西嗎?

2、出示裝有紙的罐子,搖一搖。

師:沒聲音,爲什麼?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

幼兒園科學課教案7

活動目標1、簡單瞭解霧形成的原因。

2、願意與同伴交流、分享經驗。

活動準備1.生活中有霧天氣的圖片。

2.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1、教師引導幼兒說一說霧的樣子。

教師:小朋友,你們誰見過霧?它是什麼樣子的?有霧的時候你是什麼感覺?你喜不喜歡霧?

說說理由。

2、引導幼兒圍繞教師提的問題,交流經驗和感受。

3、教師和幼兒一同觀察霧的圖片。

小結:霧是白白的,感覺潮潮的,有霧時看不清遠處的東西。

二、通過故事瞭解霧形成的原因。1、教師:小朋友們都見過霧,有誰知道爲什麼會有霧?霧是怎麼形成的呢?

小兔子就遇到了這個問題,咱們一起來聽一聽兔媽媽是怎麼告訴小兔子的吧!

2、教師藉助幼兒用書給幼兒講述發生在小兔子身上的故事。

教師:故事講完了,兔媽媽是怎麼說的呢?

3、引導幼兒講述故事中兔媽媽說的話。

小結:霧是一種天氣現象,他是由許多小水滴和空氣中的小塵埃結合而成的。

三、瞭解有霧的天氣出門需要注意些什麼。1、教師:有霧的天氣到處都是白茫茫的,看不清遠處的東西,小朋友如果和爸爸、媽媽一起出門,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鼓勵幼兒自由發言。

2、小結:不離開家長太遠;知道有霧的天氣,開車時要開霧燈、慢性等。

幼兒園科學課教案8

【設計意圖】

9月25日,中國舉行了令全國人民舉世矚目的活動——“神州七號” 成功發射。藉此,我班開展了系列主題活動《美麗的太空》——嫦娥奔月、神七昇天、宇航服制作等,在活動中,孩子們會經常提出疑問:“火箭爲什麼能上天?” 對幼兒來說,這是一個很熟悉卻又難以理解的問題,帶着問題我們開展了本次科學教育教學活動。活動內容通過以下五個環節展開:觀看昇天 扣人心絃——探索原理 動手操作——實踐總結 科學解答——自制火箭 成功體驗——活動延伸 情感昇華。

通過這次活動讓幼兒在科學中探索,在操作中理解,在發現中學習。這既是科學領域目標中幼兒科學教育的主要教育策略,又體現了新《綱要》精神—— “即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即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讓幼兒“做中學”,充分激發了幼兒的科學興趣和探究慾望。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探索中瞭解火箭昇天的基本原理,感受科學的神奇。

2、引導幼兒在簡單的操作中,初步瞭解物體的反作用力,體會操作的樂趣。

3、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激發幼兒的科學興趣和探究慾望。

【活動準備】

神七昇天實錄、氣球若干、放煙花圖片、穿天猴(鞭炮的一種)兩個。

【活動過程】

一、觀看昇天 扣人心絃

1、 師生一起觀看“神州七號”昇天的動人場面,認真觀察神七的外形特點和發射方法。

2、 自由討論問題“火箭爲什麼能上天?”

(分析:導入開門見山,通過觀看神七昇天,讓幼兒又自主性的提出了這個問題,更加激發了幼兒主動探究的興趣。)

二、探索原理 動手操作

1、 在生活中找現象

教師展示放煙花圖片,讓幼兒觀察,提出問題:

過新年時,小朋友知道煙花是怎樣飛上天的嗎?

教師戶外燃放穿天猴,請幼兒觀察穿天猴昇天現象。

一起說一說:“此現象和火箭昇天有什麼相似的地方嗎?”

2、 在操作中找答案

給幼兒每人一個氣球,引導幼兒吹上氣,把口捏緊朝下,然後快速鬆手,氣球會發生什麼現象?(氣球會一邊向後噴氣,一邊向天空飛去。)

師:“氣球吹的大和氣球吹的小,快速鬆手後,它們飛的一樣高嗎?”

“當氣球噴完氣後會怎樣呢?”

(分析:選擇幼兒生活感興趣、常見的類似火箭昇天的現象讓幼兒觀察,拉進了幼兒與科學的距離,讓幼兒覺得科學並不遙遠,非常親切。操作氣球飛天,簡單易行,讓幼兒看小現象,懂大道理。)

三、滲透科學 小小牛頓

1、總結現象,找出原理。

師生共同總結現象,找出原理。讓孩子感受到有一種相反的力量使氣球飛上了天,即反作用力。教師用簡單易懂的語言給孩子們講解火箭上天的基本原理:把氣球充滿氣,當你手一鬆,它就會一邊向後噴氣,一邊向前飛去,這和火箭飛行的道理一樣,火箭飛行就是因爲火箭裏有燃料,當燃料燃燒時,猛地向後噴出大量的氣體,同是產生巨大的反作用力,使火箭向前高速飛行。

2、自制火箭,簡單演示。

提出質疑:爲什麼我們演示的氣球沒了氣就落下來了,而火箭卻能飛到月球上去呢?

播放火箭昇天現象,師生仔細觀看火箭在昇天過程中的脫節現象,爲了得到更進一步的認識,教師演示自制小火箭脫節飛行。

總結原理:要想火箭飛的高,就需要多級火箭.當第一級火箭燃料燒完後,自動掉下來,同時點燃第二級火箭,這時,火箭的重量輕了,火箭的速度也加快了.如果火箭前面裝的是人造衛星,用多級火箭就能把人造衛星送到天上去。

(分析:探索環節過後,最重要最關鍵的就是總結過程,使幼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進一步觀看火箭昇天錄像和演示自制小火箭,使幼兒對昇天原理有了更確切的瞭解。)

四、自制火箭 體驗成功

請幼兒邊說兒歌邊操作把圓形彩紙製作椎體,用透明膠粘貼在已吹好的氣球上,玩遊戲《我的火箭上藍天》。

火箭

頭頂尖尖本領大,

點火發射頂呱呱。

我做小小宇航員,

坐着火箭衝藍天。

五、活動延伸 情感昇華

請幼兒穿上自制的宇航服,拿着小火箭,一起進行歌表演《我和星星打點話》,激發幼兒對奇妙太空的嚮往以及探索科學的興趣!

(分析:在科學活動中加入了藝術成分,使科學教育和美術、音樂教學有機整合在一起,是有效合理的結合,幼兒在優美的情景表演中,盡情的進行科學探索,促進了多方面能力的發展。)

【活動反思】

兒童是天生的科學家,他們有着無窮無盡的好奇。結合國家大事“神七昇天”,帶着幼兒提出的問題,我選擇了這節具有時代氣息的綜合活動。整節活動的設計充分考慮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充滿了遊戲的愉悅性,真正體現了“玩中學”。

幼兒通過簡單的氣球吹氣操作,使幼兒簡單瞭解了牛頓第三定律——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即火箭昇天的基本原理。再通過觀察錄像和自制小火箭操作,使幼兒得到了進一步認識。探究是無止境的,在短短的一次活動中,或許不能讓幼兒的探究能力有很大提高,也不能獲取有關航天的所有知識,但如果能讓幼兒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並且想繼續探究下去,就達到了科學教育的目的!

幼兒園科學課教案9

活動目的

1、探索感知相同的物體、在相同的坡面,不同的坡度上的滾動速度。

2、嘗試用記錄表的方式表現實驗的結果,初步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3、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發現。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活動準備

1、資源準備教師演示包:(1)實物:能滾動的物體,高矮不一的斜坡兩個。(2)記錄活動表格

(一)幼兒資源包:(1)實物(各種能滾動的物體,高矮不一的斜坡兩個。)(2)記錄活動表格

(二)親子活動包:(1)提供三種不同的斜坡:(高的斜坡、矮的斜坡、帶絨布的斜坡)(3)記錄活動表格

(三)自行準備:(1)課桌。(2)示頻儀、電源插座。(3)黑板。

2、經驗準備教師:需要了解斜坡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幼兒:幼兒收集各種能滾動的物體,會填寫簡單的表格。

3、環境準備在科學區準備各種各樣的能滾動的物體和高矮不同的斜坡。

科學詞彙斜坡:

就是一個斜的面。

方法詞彙觀察:

觀察滾動的物體在相同的坡面不同的坡度上快慢。

操作:在活動中讓幼兒把能滾動的物體在不同坡度的坡面上滾動。

記錄:記錄不同高度的坡度物體滾的快慢。

活動建議

1、導入活動實物導入:讓幼兒觀察斜坡,說說斜坡像什麼?

2、問題引導讓幼兒說說小球等一些可以滾動的東西放在斜坡上,輕輕地把手鬆開,它們會怎麼樣;再出示另一個斜坡,請幼兒觀察比較兩個斜坡有什麼不同;如果把兩個一樣的玩具分別放在高矮不同的斜坡上同時滑下來,誰會跑的快一些。

3、幼兒作業先猜想,並將猜想的結果用"√"表示在"我猜想"這一欄裏。

我猜想哪個滾的快先讓幼兒想一想,猜一猜物體從哪個斜坡上滾下來快,然後讓幼兒自己去試一試,然後把自己把自己觀察的結果記錄在表格內。

最後利用滾的快現象,進行滑坡比賽。

4、過程關注。

在幼兒進行比賽時,教師要關注幼兒是否選擇兩個一樣的物體;操作時是否同時放手;提醒幼兒滑坡比賽時是否用相同的斜坡。

5、教師小結。

這次遊戲活動讓我們知道了在生活中有不同的斜坡,知道了不同的斜坡,物體從上面滾下來的速度是不一樣的。這個斜坡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多的幫助。如搬運工人從上面往下面搬東西時就可以用這個斜披幫忙,可以減少很多的力氣。

6、活動延伸

(1)區域延伸在科學區提供多種滾動的物體:感知不同的物體在相同高度的滑坡上滾動的快慢,並記錄於下表。

(2)家庭親子活動延伸提供能滾動的物體;不同的斜坡(坡度高、坡度矮、坡度上有絨布)。與父母一起觀察比較同種物體在三種不同坡度的斜坡上滾動的快慢。並作記錄。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餘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鬆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並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幼兒園科學課教案10

活動目標1、知道冰的特性,並通過操作活動,瞭解冰和水之間的不同點和關係。

2、引導幼兒對事物的特徵進行大膽的描述,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激發幼兒探索水變化的興趣。

活動準備1、課件-觀察冰塊

2、每人1小塊冰,半碗水

3、幾盆熱水,抹布。

活動過程

一、觀察冰塊,感知冰的特性

1、教師:今天老師請來了冰森林的小動物們來這裏做客,它們都住在一個特別的小房子裏。

請你來看一看,猜猜這個特別的小房子是用什麼做的?它是什麼樣的?

你還可以摸一摸,有什麼感覺?你覺得它像什麼?

2、啓發幼兒說出冷冷的、冷冰冰的、光滑的、硬硬的、沒有顏色、透明的等等。

二、發現冰和水的關係,並比較它們之間的不同。1、教師:我們的手上有什麼呀?水是從哪裏來的呢?

2、教師:桌子上還有半碗水,請你來摸摸冰、摸摸水,抓抓冰、抓抓水,比一比,它們一樣嗎?

哪裏不一樣呢?

比的時候請你注意:不要把碗裏的水灑到外面,如果手弄溼了,你可以在抹布上把手擦乾。

3、師生共同小結:冰比水冷,冰是硬的,不會流,能抓起來,水是液體,不能抓起來。

三、感知冰的變化1、教師:現在,小動物們想從冰房子裏出來和小朋友做遊戲了,請你想一個好辦法來幫幫它們,好嗎?

要想一個既方便、安全,又不會傷害到小動物的辦法。

(引導幼兒說出把冰放進熱水中。)

2、教師:我們現在就來試一試,旁邊已經準備好了幾盆熱水,

請你自己選一盆,如果一盆水的周圍已經有很多人了,你還要不要擠進去?

小朋友把冰塊放進水裏的時候,請你拿好繩子,手不要碰到熱水,會燙手的。

3、提醒幼兒操作時注意觀察冰塊的變化,看看冰變成什麼樣子了?

四、結束教師:現在我們可以和小動物們一起做遊戲了!

幼兒園科學課教案11

 【活動目標】

1、探索用紙條製作成麥比烏斯圈。通過比較發現麥比烏斯圈只有一個面。

2、通過操作活動探索麥比烏斯圈等分不同的次數後會產生不同的現象。

3、大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方式和發現。培養對科學的興趣。

4、通過猜測驗證記錄的方式,培養幼兒對科學求真求實的態度。

 【活動準備】

1、長紙條。

2、麥比烏斯圈若干個,分別有一條線、二條線、三條線。

3、剪刀人手一把。

4、彩筆。

 【活動過程】

一、師生互動,共同製作紙圈。

1、出示紙條:這是什麼?(紙條)

2、變一變,看它變成了什麼?(紙圈)

3、你會做嗎?請小朋友來做一個這樣的紙圈。

4、教師出示麥比烏斯圈,師:我這裏還有一個圈,看一看,這個圈和剛纔的圈有什麼不同?

5、你會做這個圈嗎?

6、你可以先研究一下,它是怎麼做成的。

7、你會做了嗎?請你來做一個這樣的圈。

8、你做好了嗎?你是怎麼做的?請你給小朋友示範一下。

教師小結:把紙條的一端扭一下和另一端粘合在一起,就做成了一個這樣的圈。咱們做的這個圈啊,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呢,叫做麥比烏斯圈。是德國科學家麥比烏斯在1858年發現的。人們爲了紀念他就給這個圈取名爲麥比烏斯圈。麥比烏斯圈還有許多的祕密呢。現在,我們一起去找找看好嗎?

二、比較:普通的圈和麥比烏斯圈,瞭解麥比烏斯圈只有一個面。

1、講解做法:現在,小朋友都有了兩個圈。請你用彩筆找一個點,然後輕輕的拖動你的紙圈,在紙圈的內側畫線。最後要讓你畫的線連接起來。(教師示範)

2、操作:幼兒畫線。

3、幼兒表述:你的線畫好了嗎?你發現了什麼祕密?

4、教師小結:普通圈的線只畫了一個面就連了起來,但是麥比烏斯圈的線特別長,畫過了黃顏色的一側又到了藍顏色的一側,最終又回到了原來的出發點。

5、麥比烏斯圈就是這麼神奇,老師這裏還有一列麥比烏斯火車呢,我請兩個小朋友坐坐看。嗚嗚,我們的火車出發了,看,小朋友們正在藍色的車廂裏,我們的小朋友又來到了紅色的車廂裏。寶貝們,你知道這是爲什麼嗎?

6、幼兒思考回答:麥比烏斯圈把兩個面連在了一起。

7、教師小結:孩子們說的太對了。普通的圈都有兩個面,麥比烏斯圈呢是把這兩個面連在了一起,變成了一個面。

三、探索:沿着麥比烏斯圈的二等分線剪開和三等分線剪開會有神奇的結果。

(一)1、小朋友可真厲害,一下子就發現了麥比烏斯圈的祕密。老師還要再考考你。(普通紙圈)我這裏有一個普通的紙圈,我們來猜測一下,如果沿着紙圈上的線剪開會怎麼樣?(記錄)

2、老師來剪一剪看一看。剪得時候,要先對摺剪一個小口,然後再沿着線慢慢的慢慢的把它剪開。

3、瞧,它變成什麼了?

(二)1、老師這裏還給你準備了什麼?瞧,是畫有一條線的麥比烏斯圈。如果沿着這條線剪開會怎麼樣呢?

2、幼兒猜測,教師記錄。

3、我們來剪一剪好不好?請小朋友拿出剪刀,我們來做一做試一試。

4、你的麥比烏斯圈變成什麼樣子了?請幼兒講述。看一下,現在的麥比烏斯圈有幾個接口?

5、它的結果跟你猜的一樣嗎?

6、教師小結:一個麥比烏斯圈沿着中間的線剪開就會變成一個更大的而且有了兩個接口的麥比烏斯圈。

(三)1、教師出示畫有兩條線的麥比烏斯圈。

師:這個麥比烏斯圈上有兩條線,那如果我們把這兩條線都剪開,會變成什麼樣呢?

2、幼兒猜測教師記錄。

3、究竟是誰猜的正確呢?我們怎麼樣才能知道?請小朋友按照我們剛纔的方法,把畫有兩條線的麥比烏斯圈剪開。

4、你的麥比烏斯圈變成什麼樣子了?幼兒講述

5、跟你猜測的一樣嗎?有許多的東西我們的猜測其實不一定正確,只有通過自己的實際操作才能確認。我們的科學家呢就是這麼做的。今天我們的小朋友也做了一回小科學家。發現了麥比烏斯圈的很多祕密,知道畫有一條線的麥比烏斯圈剪開後會變成一個更大的麥比烏斯圈。畫有兩條線的麥比烏斯圈剪開後變成了一個大一個小兩個套在一起的麥比烏斯圈。

幼兒園科學課教案12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現代科技意識,激發幼兒學科學的興趣。

2、培養幼兒提出問題並且自己尋求問題答案的意識和能力。

3、使幼兒簡單的瞭解火箭的特點和用途。

活動準備

1、五顏六色的氣球每人一個,紙火箭若干。

2、有關火箭的圖片,錄象片。

3、火箭的模型一個。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引導幼兒說一說:有一位叔叔乘坐宇宙飛船登上了太空,請問叔叔的名字?

二、基本部分:

1、爲幼兒播放火箭的錄像片,讓幼兒從資料中瞭解火箭特點。

2、教師爲幼兒介紹火箭的形狀,增加幼兒的認識。

3、教師與幼兒通過談話引導幼兒瞭解火箭的用途,請幼兒回憶坐在快速行駛的摩托車或公共汽車上的感覺,知道空氣是有阻力的。

4、小實驗:氣球昇天”,在實驗中讓幼兒明白火箭上天的道理。

5、學兒歌《火箭》,教師培養幼兒愛科學的情感和探索宇宙的慾望。

三、結束部分:

教師與幼兒那摺紙火箭到院子裏作遊戲。

幼兒園科學課教案13

一、目標:

1、探索蛋寶寶站起來的方法,體驗探索帶來的樂趣。

2、與材料的互動中獲得有關物體支撐的經驗。

二、準備:

若干熟雞蛋、沙包、瓶蓋、橡皮泥、積木、電線、海棉。

三、過程:

1、蛋寶寶想要站起來。

跟隨音樂節奏,幼兒精神飽滿地行走,音樂結束是做立正的動作。

有許多雞蛋寶寶也想學我們的樣子站起來,你們願意幫助它們嗎?

2、我幫雞蛋寶寶站一站。

引導幼兒嘗試在桌面上讓雞蛋寶寶站起來的方法。

提問:小朋友們,你們有沒有幫助雞蛋寶寶站起來?

那麼,雞蛋寶寶爲什麼站不起來?(因爲雞蛋寶寶兩頭尖)

3、找“朋友”幫忙。

雞蛋寶寶站不起來一定很着急,老師請來了許多材料朋友來幫助它們,我們一起來看看是誰!(積木、沙包、瓶蓋、橡皮泥、電線、海棉)

鼓勵幼兒運用材料進行嘗試,探索讓雞蛋站起來的方法。

請幼兒說說自己是用什麼材料幫助蛋寶寶站起來的,並請幼兒進行演示。

那麼哪種材料可以讓蛋寶寶站得跟更穩呢?組織幼兒互相交流。

4、將材料朋友與蛋寶寶請到科學角中,讓幼兒繼續進行探索發現。

幼兒園科學課教案14

活動目的:

1.通過看看、品品、聽聽、玩玩了解花的用途。

2.創造性地設計花的禮物,使幼兒進一步萌發愛花、護花的意識。

3.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活動準備:

場地佈置(花仙子的花園)

金銀花露、玫瑰花茶、菊花茶、桂花糕、蜂蜜、花卉精油、薰香用品、乾花袋、花朵裝飾品、春姑娘圖片、花朵頭箍、紙、記號筆。

活動流程:

觀察環境,引出主題—觀察嘗試,操作發現—自我創造、描述構思—情感激發

一、觀察環境,感知花的美

1、帶入場地:今天我們去花仙子的花園玩,好嗎?

2、觀察環境:你們覺得花仙子的花園怎麼樣?爲什麼漂亮?

看見花你感到怎麼樣?

二、觀察、品嚐、發現、感知花的用途

1、出示花的禮物:花仙子還爲我們準備了許多禮物,我們一起來看看好嗎?

2、幼兒觀察、品嚐花的禮物

(1)提問:你們認識這些禮物嗎?它是怎麼用的?

(2)教師和幼兒一起說說、嚐嚐、戴戴、喝喝、用用花的禮物。

3、逐個提問:這是什麼?可以用來做什麼?

4、小結花的用途

提問:花還可以做什麼?

(1)做藥

(2)可以吃

(3)泡茶喝

(4)用花做好看的裝飾品。

(5)清香空氣

(6)可以美容……

三、創造花的藝術品

1、觀察花仙子的花朵頭箍:花仙子的禮物你喜歡嗎?我也用送點禮物給花仙子。我的頭箍是用什麼做的?

2、提出創造的要求:你想不想用花做禮物送給別人?後面老師準備了紙筆,請你們把自己想做的花的禮物畫下來。等下說給大家聽,你做了什麼花的禮物,準備送給誰。

3、幼兒繪畫:花的禮物

4、幼兒描述自己的創造。

四、情感激發

你覺得花的用處多嗎?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花?(環保教育)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餘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鬆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並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幼兒園科學課教案15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活動中,讓幼兒獲得物體轉動的經驗。

2、指導幼兒嘗試觀察記錄的方法,養成細緻觀察的習慣。

3、培養幼兒對“轉動”這一科學現象的興趣。

活動準備:

塑料小陀螺、紙花片、長方形小積木、風車、球形插塑每組一份、記錄表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引起幼兒興趣

老師這兒有五種不同的物體,你們想知道是什麼嗎?

這小陀螺會怎樣?

這幾種物體都會轉動嗎?

二、幼兒預測結果

請幼兒把你自己認爲轉或不轉的想法記錄在表的第一行格子裏。

請幼兒介紹自己是怎樣記錄的?

三、幼兒操作,驗證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確,並及時進行記錄。

要求幼兒動腦筋仔細觀察它們是怎樣轉動的?

四、討論記錄結果

請幼兒告訴大家玩的結果與開始認爲的一樣嗎?你又是如何記錄的?

五、找一找生活中常見的轉動物體。

六、再次探索物體轉動的現象。

請幼兒再玩一次,仔細觀察它們轉動時有什麼不同?

活動結束:

製作風車,玩風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