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科學教案【薦】

幼兒園科學教案【薦】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6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科學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科學教案【薦】

幼兒園科學教案1

活動過程

1. 猜猜花生有幾顆。

——觀察盤中的花生,說說它們有什麼不同。(可比較花生的大小、長度、外形)、

——你能猜對每顆花生裏有幾顆花生仁嗎?、

——選一顆花生果,先猜猜裏面的果數,再剝開看看自己對了嗎?

2. 討論記錄的方法。

——想一想怎樣才能記清楚第一顆花生果裏有幾顆花生仁?第二顆,第三顆呢?

——怎樣記錄?是剝完了一起記錄,還是剝一次記錄一次?

3. 記記花生的顆數。

——幼兒把花生果剝開,數數裏面有幾顆花生仁並記錄在幼兒活動材料上。

——注意觀察每個幼兒剝與記的方法與步驟,瞭解幼兒解決問題的策略。

——引導先完成的幼兒觀察自己的記錄單,找找花生果裏花生仁數量相同的記錄有幾次。

4. 交流分享。

——帶領幼兒互相觀察記錄的結果。

——請個別幼兒說出自己記錄的數字或符號表示什麼意思。

——品嚐自己剝的花生。

活動建議

1. 鼓勵幼兒用自己認爲合適的

方法進行記錄,並用清楚的語言表達記錄結果。

2. 可在區域活動中將花生外殼塗上七彩色,拼搭成好看的“七彩項鍊”、“七彩小路”等。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數字、符號記錄花生的數量。

2.嘗試有計劃、有條理地進行多次剝花生、做記錄的活動。

活動準備

1.花生果每人一盤(10粒左右,花生仁的數量爲1—3不等)。

2.每組兩盒彩筆、兩隻空盆,幼兒活動材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感知花生的特徵

師:秋天是個收穫的季節,農民伯伯收穫了很多果實,今天,他們有份果實要送給大班的小朋友,你們覺得可能是什麼禮物?瞧,這是禮物的影子,你們有新的想法了嗎?說說你的理由。究竟是不是呢?請你們打開看看。請每位小朋友從盤子裏拿一顆花生和她做朋友,一起玩一玩。教師啓發性提問:

(1)你們手裏的花生是什麼顏色的?(黃色)

(2)我們用手捏一捏,看看有什麼感覺?(硬硬的)

(3)我們來搖一搖,聽聽有沒有什麼聲音?怎麼會有聲音呢?(哦,原來是花生寶寶住在裏面)

2、用手剝花生,並記錄每個花生的房間和花生米的數量。

(1)師:有的花生有一個房間,有的有2、3、4個房間(有誰手裏的花生和我一樣?)

(2)那你們想知道花生寶寶住的房間是什麼樣的嗎?

(3)請小朋友想辦法剝開看一看,並且把每個花生裏住着幾個花生寶寶記錄在記錄卡上。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個記錄卡應該怎樣記錄呢?

(4) 教師巡迴指導:與個別幼兒交流剝花生的方法,指導幼兒記錄

(5)將完成的記錄卡貼在黑板上,

提問:你們有沒發現什麼祕密?(花生房間的數量和裏面花生寶寶的數量相等)

有沒有有的花生一個房間裏有兩個寶寶,有的房間裏是空的?呆會有機會的時候你們再去找一找。

(6)集體交流剝花生的方法

提問:老師想問問你們剛剛是用什麼方法把硬硬的花生剝開的?(用手剝,用嘴咬,在桌上敲)

剝花生時遇到什麼困難?

3、用工具剝花生

(1)嘗試用工具剝花生

師:剛剛我發現小朋友們很費勁才剝開一個花生,有什麼好方法能很快把花生剝開?(幼兒相互討論剝花生的好方法)

老師今天爲你們準備了一些特別的工具,瞧,這是什麼?呆會你們可以用工具試試剝花生,看看能不能幫到你們。

師:誰能告訴大家你用的什麼工具,你是怎樣完成的?

(教師總結各種工具的用法)

你們覺得用工具剝花生好,還是手剝好?

(2)使用工具和用手剝花生進行比賽,體驗使用工具又快又省勁。

師:用工具剝是不是比用手剝的更快,下面我們進行比賽,兩組用手剝,兩組用工具剝,老師給你們相同數量的花生,看看用工具剝花生的小組是不是比用手剝的快。剝花生的時候,同一組的小朋友可以相互合作。

總結:原來使用工具剝花生的確更方便!生活中有很多東西可以用做工具幫助我們更好更快的完成任務,我們小朋友一定要多動腦筋去發現哦!

幼兒園科學教案2

  設計思路:

數概念是幼兒在事物間建立兩種關係的總和,其中的一種就是順序關係。有的幼兒已經會按一定的規律排序,但大部分幼兒還不知道按一定的規律排序。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以給媽媽串項鍊的情景,開展此次活動。

活動分爲三個部分。第一環節讓幼兒說說媽媽,激發對媽媽的愛,從而來給媽媽送禮物。第二環節讓幼兒初步瞭解abab和abbabb的模式規律。第三環節讓能力較弱的幼兒進行模仿,鼓勵幼兒自我創新排序規律。

  活動目標:

1.嘗試按物體的顏色進行排序,初步瞭解abab和abbabb的規律。

2.在爲媽媽畫項鍊的過程中激發愛媽媽的情感。

  活動準備:

蠟筆、已經畫有一段項鍊的操作紙。

  活動過程:

一、討論(引導幼兒說出媽媽的特徵,從而愛媽媽來送禮物給媽媽)

1.你們喜歡自己的媽媽嗎?(愛)你們爲什麼愛媽媽呢?(因爲媽媽漂亮;媽媽也愛我,給我們做飯吃;媽媽天天照顧我們;媽媽給我們買書和玩具;媽媽天天送我們上幼兒園……)

2.你們都愛自己的媽媽,那麼你們想送給媽媽什麼禮物呢?(漂亮的花,衣服,項鍊……)

二、觀察感知(初步瞭解abab和abbabb的模式規律)

1.出示教師製作的項鍊:我也非常愛自己的媽媽。老師做了一條項鍊,準備送給自己的媽媽。

2.引導幼兒觀察項鍊珠子的排列順序:這條項鍊的珠子一樣嗎?哪裏不一樣?他們是怎樣排隊的?(引導幼兒瞭解有規律abab和abbabb)

3.珠子還可以怎樣排隊也又漂亮,又有規律?

三、幼兒操作,教師指導(鞏固模式排序的規律,鼓勵幼兒有創新)

1.提要求:我們也來做一條想來送給媽媽吧。但是媽媽喜歡有規律排隊的項鍊。

2.鼓勵幼兒自由選擇操作紙進行操作。

3.鼓勵已完成操作的幼兒嘗試在沒有提示的操作紙上爲媽媽畫項鍊。

4.交流分享。引導幼兒說說,送給媽媽項鍊有麼顏色,怎樣排隊的。

幼兒園科學教案3

設計思路:

前幾天,我班的陸思爲小朋友帶來了一罐泡泡水,當他吹出五顏六色泡泡的時候,周圍孩子立刻沸騰起來了:他們中有的拍泡泡,有的吹泡泡,有的追泡泡……沒想到,第二天,更多的小朋友帶來了泡泡水,他們和泡泡玩得很開心,“泡泡”成了孩子們談話的熱點。由此,我想也許是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喜歡新奇、好玩、會變的東西,何不憑藉着泡泡的特性,預設成一個集體的教學活動,使孩子們瞭解事物之間的簡單聯繫,運用動作、語言表達自己快樂的情緒,感受到探索的樂趣。

於是,關於泡泡主題活動就這樣開展了。隨着主體的開展,許多孩子的泡泡水用完了,無法繼續玩泡泡遊戲。於是,孩子們設法想自制泡泡水,那麼用什麼來做泡泡水呢?趣味探索的主題就這樣自然而然的產生了。我把孩子們感興趣的話題作爲一種素材設計了這一次活動,旨在通過活動讓孩子簡單瞭解事物之間的簡單聯繫,充分調動孩子運用以有的經驗積極思維,嘗試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目標:

1、 能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各種材料,大膽嘗試製作泡泡水,體驗探索的樂趣。

2、 願意在同伴面前交流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幼兒自帶的洗手液、洗髮水、沐浴露、洗衣粉、吸管、帶小孔的瓶子、一次性杯子等若干。

活動過程:

一、交流材料,回憶經驗。

這幾天,我們小朋友對吹泡泡特別感興趣,大家還找到了許多會變泡泡的東西,跟好朋友說說你都找到哪些會變泡泡的東西?

二、 分類介紹,豐富經驗。

1、誰願意給大家介紹一下你帶來的是什麼?你發現它什麼時候變泡泡出來的?

2、(當介紹到幼兒帶得較多的材料時,如沐浴露)還有誰帶來的也是沐浴露?你帶的是什麼沐浴露?

三、 運用經驗,積極探索。

1、(探索前)材料介紹。

教師:今天我們就用自己帶來的材料做泡泡好嗎?戚老師也準備了一些材料,有杯子、蓋子上帶小孔的水瓶、吸管、泡泡圈,材料籃裏也有各種不同的材料,你們也可以選擇。

2、(探索時)注意點:(1)觀察孩子們使用材料的情況;(2)及時根據孩子們的探索情況給予指導和幫助;(3)引導幼兒用多種感官感知泡泡的不同,並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探索發現;(4)發現幼兒不同的操作方法時,及時讓其他幼兒傳遞信息。

四、 交流分享,體驗快樂。

1、當有的幼兒製作出泡泡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和同伴、老師分享自己的快樂和經驗。

2、遊戲:吹泡泡。

我們一起去玩吹泡泡吧!

評析:(浦東新區教科所 王正可)

“泡泡從哪裏來”的主題源於教師對幼兒遊戲經驗的關注,並在許多幼兒對此感興趣的基礎上,轉換而成的一個預設活動。教師依據小班幼兒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和探索的慾望,但又限於其認知活動具有明顯的受情緒支配和對事物之間的內在關係難以理解的年齡特點,將此活動的設計旨在通過趣味引起幼兒參與的興趣,增強對事物變化的有意行性關注。

幼兒園科學教案4

  活動目標

1、瞭解風產生的原因、風的特徵和種類。

2、動手“製造風”,感受風的力量和等級。

  活動準備

1、課件-可以產生風的物品。

2、注射器、氣球、電吹風、風扇、尋找不同的風等。

  活動過程

一、動手實驗,瞭解風產生的原因。

1、教師用注射器吹起一個氣球,並用細繩紮好。

在吹氣球的過程中,與幼兒互動。

師:氣球有什麼變化?(變大了。)

爲什麼變大了?(因爲有“氣”進入氣球。)

“氣”從哪兒來?(從針筒中來。)

針筒中的“氣”從哪兒來?(從空氣中來。)

:我們周圍都是空氣(爲下面認識風產生的原因打下基礎)。

2、教師打開電風扇,讓幼兒感受到“風”。

師:現在將風扇關閉,你還能感覺到風嗎(沒有風了)。

:當打開電風扇時,由於空氣流動,我們感覺到了風,當關閉電風扇時,空氣不流動,所以就沒有風了。因此,風是由於空氣流動產生的。

二、幼兒實驗,加深對風產生原因的認識。

1、小朋友選己喜歡的物品,試一試如何讓空氣動起來產生風。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是怎麼玩的(各組選出代表)。

2、教師將吹起的氣球發給幼兒,請他們兩人一組,將氣球裏的氣放出,感受空氣被壓迫出來的動力,是否形成了風。

3、分組討論:你在日常生活中,還能在什麼時候發現風或製造風。

(騎車,汽車開動,快跑的時候)。

三、歸納,分析風的種類。

1、根據活動準備,尋找生活中不同的風。

現在就請大家來說一說,你們都找到了哪些風。

(空調吹涼風;颳大風時很冷;打開冰箱有涼風;颱風;媽媽灑完香水後有香風;電吹風裏的風很熱。)

教師:生活中有許多不同的風,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地方找到了這些風。

風是一個大家族,大自然中還有許多類型的風可以按等級分,按季節分,按風向分。

如一級炊煙隨風偏,二級風來吹臉面,三級風吹葉動彩旗飄,四級風吹飛紙片……

夏季的風溫暖潮溼,冬季的風寒冷乾燥。

請幼兒根據兒歌判斷現在室外風的等級。

2、實驗風的乾溼、風向。

用風扇將噴出的水霧吹向孩子,讓大家感受風潮溼的感覺,並引導孩子回憶下雨時風的特點(有點涼,吹在身上有溼的感覺)。

再用電吹風吹向幼兒的頭,感覺風很熱很乾燥。

點燃蠟燭,讓孩子拿着站在窗口、門口和走廊上,觀察火苗的方向,並說出風是從哪兒吹來的。

教師:小朋友瞭解了判斷風的等級、風向和風的乾溼的方法,這都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出來的經驗,這些經驗對你們以後的生活有重要的作用。

幼兒園科學教案5

  活動目標

1.知道拱形能夠承受很大的力,初步理解拱形面能承受很大力的現象

2.通過動手操作從而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3.讓幼兒瞭解拱形在生活中的用途。

  活動準備

實驗記錄表、蛋殼若干、鉛筆、粗吸管、小量杯、長條卡紙、小塊積木若干、各種拱形建築物PPT。

  活動過程

一、教師講述故事,引出課題。

教師結合圖片,有表情的講述故事〈雞哥哥和雞妹妹〉,引出課題。

1.師:小朋友們看,誰來了?(小雞)原來呀,是雞哥哥和雞妹妹,今天雞哥哥和雞妹妹爲了一件事情爭論不休,讓我們一起聽一聽發生了什麼事情?

附故事:一天,一個蛋殼破了,雞妹妹從蛋殼裏鑽了出來,雞哥哥看見了連忙說:妹妹,妹妹,是我從外面用尖尖的嘴幫你把蛋殼啄破的,是我把你帶到了這個美麗的世界。妹妹一聽搖搖頭說:不對,不對,是我自己從裏面用尖尖的嘴把蛋殼啄破的,我是靠自己的力量來到這個世界的,兩隻小雞爭吵不休。

2.提問:小朋友你們贊成雞哥哥的說法,還是雞妹妹的說法?幼兒自由回答。(選兩名幼兒回答,贊成雞哥哥的說法,強調它從外面啄破了蛋殼;贊成雞妹妹的說法,它從裏面啄破了蛋殼。)大家有的覺得雞哥哥說的對,有的覺得雞妹妹說的對,現在我們進行一個小雞啄殼PK賽,投票表決。同意雞哥哥說法的,請舉手?(教師把相應的數字記錄到大的記錄表上)同意雞妹妹說法的,請舉手?(同上記錄)

3.師:小朋友們的意見統一不了,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做個試驗,看看這個蛋殼到底是誰啄開的。

二、幼兒動手操作〈小雞出殼小實驗〉。

1.師:完成試驗,我們要用到:蛋殼、小量杯(小量杯是來固定蛋殼,讓蛋殼不搖晃)、吸管、鉛筆(鉛筆尖就是小雞的尖嘴巴)。

出示步驟圖,先把蛋殼放在小量杯上,再把吸管箭頭向下的一邊靠放在蛋殼上,吸管上有一條橫線標記,把代表小雞嘴巴的鉛筆尖伸進吸管,到吸管的橫線標記處對齊,鬆手,然後觀察看蛋殼有沒有被啄破)老師現在出示的是雞哥哥啄蛋殼的畫面,那雞妹妹啄蛋殼,蛋殼該怎麼放呢?(蛋殼倒過來)小朋友實驗出結果之後,請你將椅子後面的小紅花,投給你覺得對的一方。

到底誰啄的容易破呢?現在就請小朋友去實驗一下吧。

2.幼兒實驗,並將投票投到相應的表格裏。(幼兒操作過程中,教師提醒,小朋友注意哦,鉛筆尖一定要跟吸管的橫線標記對齊,不然小雞的嘴巴用不出力氣。)

3.我們一看投票結果,到底是雞哥哥贏呢?還是雞妹妹勝利?(雞妹妹)

4.還有小朋友投票給雞哥哥,我們一起再來實驗一下。(請個別幼兒到前面進行操作,集體驗證)現在票都投給了雞妹妹,所以是雞妹妹是從蛋殼的裏面靠自己的力量啄破蛋殼來到這個美麗的世界的。

三、教師實驗,集中探討。

1.雞哥哥不服氣了:我也用了同樣的力氣,爲什麼我啄不破蛋殼呢?(幼兒自由發言)那我們一看雞哥哥和雞妹妹的力氣到底用到哪裏去了。(看操作視頻)(因爲力氣是看不見的,所以我們用有顏色的水來代表力氣。注射器代表小雞的尖尖嘴,注射器裏紅顏色的水代表所要用的力,先試試看雞妹妹的說法,看看紅色的水流在了哪裏?(蛋殼裏面,力集中在一起)對蛋殼中間,雞妹妹的力氣都用到蛋殼中間了。

再試試雞哥哥的說法,看看紅色的水流到哪裏去了?(周圍流下去的,力都分散了)雞哥哥用了這麼多力,可是都被蛋殼分散到旁邊去了,那你們說雞哥哥還能啄破蛋殼嗎?(不能))看視頻後,教師:原來,雞哥哥用的力,被蛋殼分散了,所以雞哥哥還能啄破蛋殼嗎?(不能)蛋殼的這種形狀真有趣,它能把力分散,能承受較大的力。在生活中,它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拱形。

四、分享交流拱形在生活中的應用。

1.出示拱形圖片,人們根據拱形分散力的原理建造了許多的建築物,你們知道哪些建築物是拱形的麼?(幼兒自由回答)

2.幼兒觀看多媒體,教師提問。老師也帶來了一些拱形的圖片,大家來欣賞一下。

(1)這是什麼?(海洋館)哪裏是拱形的?(玻璃通道)這個拱形承受了哪些力?(水,好多魚,鯊魚)

(2)這是什麼?(隧道)隧道的上面有什麼?(大山)爲什麼隧道能夠承受的起一座這麼大的山?(隧道是拱形的,拱形能夠分散力)

(3)這是一座什麼橋?(拱形橋)教師介紹這是我們最早的.一座拱形橋,它至今約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這座一千五百年的橋有沒有壞?爲什麼?(它是拱形的,拱形有分散力的本領)

五、激勵探索,變通思維

1.今天我們也來當一回建築師,兩兩合作,用老師準備的材料搭建一座拱形橋,橋造好之後,會有很多行人和車輛從橋上通過,所以,橋要造的牢固。

2.橋造完了,看看誰的橋承受的力量最大,請你們將簍子裏的小積木一個一個的放在橋面上,待橋面變形則停止放積木,看看哪種橋最結實,承受的力最大?

3.爲什麼同樣是拱形橋,可是承受的力卻不一樣呢?(幼兒回答)爲什麼都是拱形橋,所承受的積木數量卻不一樣多呢?讓我們想想這個問題,等到下次活動一起探討

課後反思:

本次活動,幼兒通過動手做小雞啄殼的實驗,初步理解了拱形面能夠承受大力的現象,通過學習,也認識了拱形在生活中的一些應用。幼兒對活動的興趣還是很濃的,在操作中,有的幼兒對怎麼啄蛋殼理解的還不是很到位,下次活動需要在交待操作要求時候,重點強調指出。

幼兒園科學教案6

分享閱讀〈影子和我〉 不錯的

活動目標:

1、結合讀本內容,引導孩子進一步深化對光與影的認識,培養幼兒樂於探索的求知慾。

2、引導幼兒充分觀察和討論圖畫,幫助幼兒熟悉讀本文字內容。

活動過程:

一、引入活動:

我們已經和自己的影子作了很多的遊戲,老師這裏還有一本和影子作遊戲的書,想看嗎?教師指讀書名,與幼兒一起閱讀。

二、大書閱讀:遮蓋讀本中的文字部分,和幼兒一起觀察圖畫。

指導語:

1、小姑娘在看着誰?爲什麼會有影子?

2、小姑娘不管做什麼,影子都會跟着做嗎?

3、影子和小姑娘一樣嗎?有什麼不一樣?

4、小姑娘看着影子的哪些地方?

5、影子爲什麼會不見的?

三、大書文字閱讀:

觀察討論圖畫後,指讀文字,幼兒傾聽。每讀完一頁,就指着書上相應的事物,如耳朵、

手等,並注意引導幼兒理解“也”的含義,體會“也”的用法。接着,教師領讀,幼兒跟讀;請個別小朋友指着文字給大家朗讀,其餘幼兒跟讀。

四、幼兒指讀小書,教師巡迴指導。

幼兒園科學教案7

活動目標:

1、感知紙的吸水性不同與紙船沉浮速度之間的關係。

2、積極參加探索活動,仔細觀察並正確記錄觀察結果。

重難點:

重點:正確記錄三種不同材質小船水中的沉浮速度。

難點:感知指的吸水性與只穿沉浮速度之間的關係。

教學準備:

1、事先請幼兒用普通白紙、報紙、蠟光紙折成小船(每個幼兒選一種紙,折一條船);活動記錄單三人一張,鉛筆三人一隻。

2、兒歌《小船》

3、倒入水的小盆三人一個,上面三種材料的紙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兒歌導入本次活動的主題。

師:小船漂啊漂,一起漂到小溪裏;

小木船遊啊遊,一起游到江河裏;

小木船開啊開,一起開到海洋裏。

師:剛纔老師的兒歌裏說的是誰在漂啊漂,遊呀遊呀?

幼:小木船

二、認識不同種類的紙船,猜想結果。

1、認識不同種類的船:

師:除了兒歌裏的小木船外,你還知道有什麼船嗎?

師:是啊,有些穿是用鋼鐵做的,有的是用水泥做的,還有的是用木頭做的,開起來穩穩的,很安全。

2、出示紙船

師:老師這路也有三艘小船,看看他們是用什麼材料做的?

幼:白紙、報紙、蠟光紙

師:我們把這些紙折成小船放進水裏,會發生什麼呢?我請孩子們來猜一猜哪艘船會最先沉到水裏?哪艘穿會最後沉下去?(請2-3名幼兒猜測,老師將猜測結果填寫在事先準備的表格上)

師:小朋友們猜的都不一樣,那我們請記錄表來幫忙,以三人爲一組,把你們小組的猜想記錄在?標記的後面,第一個沉下去的,畫上"一個點",第二個沉下去的,畫上"兩個點",第三個沉下去的,畫上"三個點"。

3、請三人一組的幼兒交流自己的猜測情況

實驗結果○

三、實驗並記錄

1、教師講解和師範實驗操作(事先已請幼兒摺好小船)

T:我們猜的對不對呢?還是通過實驗來證明吧。

T:老師這裏有一盆水,一隻手拿住兩隻船靠在一起的邊,另一隻手拿一隻船,心裏輕輕地數"1、2、3",然後把小船輕輕地、平穩地放進去,然後用小眼睛仔細觀察,看看到底是是誰第一個沉下去,誰最後一個沉下去,並且把你看到的結果記錄在"○"後面,第一個沉下去的,畫上"一個點",第二個沉下去的,畫上"兩個點",第三個沉下去的,畫上"三個點"。

2、每組選一個小組長,請他將小組的三種紙船放入水中,觀察並記錄結果

T:老師也給小朋友準備了小盆子,用剛纔老師的方法,一隻手拿住兩隻船靠在一起的邊,另一隻手拿一隻船,心裏輕輕地數"1、2、3",然後把小船輕輕地、平穩地放進去,放完後小手不去碰,小眼睛仔細觀察,記錄觀察結果。

3、請幼兒說說實驗結果

4、探索原因,感知紙的吸水性不同與紙船沉浮速度間的關係

(1)T:同樣是小船,爲什麼有的沉的快,有的沉的慢呢?

(2)"吸水性"實驗:教師使用投影儀展示實驗過程:出示是那種紙和滴管,分別滴在塑料紙上,引導幼兒觀察吸水速度,並與自己的實驗結果相對應,尋找答案。

T:哪張紙吸水最慢?(蠟光紙)

哪張紙吸水快一些?(報紙)

哪張紙吸水最快?(報紙)

:原來不同的紙吸水的速度是不一樣的,誰吸水快,船就沉的快。

幼兒園科學教案8

這是我實施的一課多研教學研討活動,這一稿爲集體研討後形成的比較完善的第四稿。在前三次的教學實施後,研討中分別指出:

1.目標過散,整節活動難度提升不夠;

2.幼兒看似一直在操作,但操作目的性不強,大多隻是在擺弄工具;

3.環節之間缺少上下串聯的脈絡等。

於是在第四稿中結合幼兒興趣點,將重點放在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一過程中。

組織教學實施後證明,經過前三稿的設計、教學組織、反思、修改到最後完善的第四稿方案,目標清晰,環節上層層遞進,由易到難,活動過程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幼兒一直在操作過程中主動獲取科學知識。

1.取材方便,材料簡約。本節活動選用的材料爲幼兒建構區的螺絲玩具,損壞的圖書,彩筆,印章等,在幼兒的生活中隨手可得。

2.活動設計貼近幼兒生活。幼兒有相關經驗,才容易引起活動興趣。經常看到成人使用鉗子、螺絲刀等工具,但成人從安全的角度考慮,反對孩子操作這些工具。而在本次活動中,卻鼓勵孩子們大膽動手操作,親身體驗了使用鉗子、螺絲刀後取得成功的快樂。

3.整節活動始終貫穿着孩子發現問題、猜測解決方法、驗證解決難題這條主線,孩子們始終在探索的氛圍中,在自主活動中習得相關知識。

幼兒園科學教案9

活動過程:

一、 以郵包的形式揭示課題,初步感受根的外部特徵。

1、讓幼兒去試一試,摸一摸,感受根的外部特徵。

師:今天老師收到了一份禮物,是什麼禮物呢?請小朋友摸一摸、猜一猜,告訴老師你摸到的東西是什麼樣的?你覺得可能是什麼東西?

幼:我摸到的東西是毛茸茸的!……有點刺手……摸在手心裏有點癢……可能是樹枝……

2、讓幼兒通過視覺觀察,用語言表達樹根的外部特徵。

師:剛纔大家猜了這麼多,到底猜對了沒有?主我們一起打開禮品盒看看。哦,原來是一個樹根!你們看看樹根是怎麼樣的?

幼:我看到的樹根是毛毛的……刺刺的……長的亂七八糟的……

3、提問:你還知道什麼植物有根?它們長在哪裏?

教師小結:原來植物都有根,都長在植物的最下面,都愛住在泥土裏。

二、 幼兒通過嘗試、初步認識一些植物的根

1、 幼兒動手試着尋找植物的根。

師:(出示種在沙盤中的植物)今天老師爲小朋友準備了許多的植物,請你們找一找它們的根在哪裏。找到以後想一想:你找到的是什麼植物,它的根在哪裏?它的根是什麼樣的?

2、 介紹三種根的外部特徵,與周圍小朋友比較不同之處。

師:(請一名幼兒上前)請你告訴小朋友,你找到的是什麼植物?它的根在哪裏?它們根是什麼樣的?

幼:我找到的植物是蔥,它的根長在泥土裏,拔出來時都是泥,後來我把它放在水裏洗了洗,根就變得白白的,一根一根的,細細長長的,像麪條,像頭髮,像許多線,像老爺爺的鬍鬚……

師:剛纔小朋友說的真好,這種根真的很像老爺爺的幫須,誰能用兩個字說出,像鬍鬚一樣的根叫什麼根?好,我們就把這種根叫鬚根。還原哪些小朋友找到的也是須根?

幼兒搶着說:我找到的小麥的根是須根,我找到的芹菜的根是須根,我找到的水仙的根是須根……

師:老師也找到一種根,你們瞧,這棵菠菜的根中間是直直的,哪些小朋友也找到了這種根請舉起來。(師生共同檢查是否正確)我們給這種直直的根起個什麼名字?

師:還有一些小朋友找到的根和我們的不一樣,請你們把它們拿到上面來。大家看一看,這些是什麼植物的根,它們長得有什麼特別的地方,我們給它們起個什麼名字?

3、 教師小結三種根的外形特徵。

三、 給植物的根找家

師:寶寶要回家了,請你們把這些鬚根、直根、塊根送回它們自己的家。

四、 瞭解根的功能用途

1、 出示圖片,幼兒觀察後用語言表達根的作用。

2、 介紹根和人類的關係,教育幼兒愛護植物。幼兒根據生活經驗指出根和人類的關係:可食用(請幼兒品嚐蘿蔔片、山芋片)。可以做中藥,可以製作根制工藝品。

五、延伸活動:製作根制工藝品。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嘗試活動中知道植物的根基本上可以分爲直根、鬚根、塊根三種。

2、幫助幼兒瞭解根有儲水、吸水、固水等作用,知道根和人類有密切的關係,從而激發幼兒對植物的探索興趣。

3、在活動中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禮品盒(裝有樹根)、各種植物的根若干、圖片若干、各類根雕的藝術品,切好的蘿蔔片、山芋片等。

嘗試準備:幼兒提前一天製作根吸水試驗,在裝有各色顏料的瓶中放入植物根進行觀察。

活動過程:

1、以“猜禮物”引題,初步感受根的外部特徵。

(1)讓幼兒摸一摸,感受根的外部特徵。

師:孩子們,今天凌老師帶來了一份特別的禮物,請小朋友先來摸一摸,猜一猜,再告訴大家你摸到的東西是什麼樣的?你覺得可能是什麼?

(2)讓幼兒通過視覺觀察,用語言表達對番薯的已有經驗的認識。

師:剛纔大家都猜了這麼多,到底猜對沒有?別急,閉上眼睛,讓凌老師把它請出來讓你們瞧瞧。(出示番薯)哦,原來是一個番薯。這可是凌老師上次帶着幼兒社團的小朋友到大羅山挖來的番薯哦!很特別吧!

A、你們吃過番薯嗎?都是怎樣吃的?

B、番薯可以做起來這麼多好吃的東西,聽的凌老師都想嚐嚐了。可是,凌老師有一個問題想考考你們,番薯長在哪裏?你們吃的是番薯的什麼呢?(引:“給你兩種選擇:A、果實B、根)

C、大家意見都不一樣,這樣吧!聽聽社團的小朋友是怎麼說的?(播放PPT) 師小結:原來我們吃的是番薯的根。

D、那除了番薯之外,你還知道什麼植物有根?它們長在哪裏? 小結:原來植物都有根,一般都長在植物的最下面,都住在泥土裏。

2、幼兒通過觀察、分類、種植等嘗試活動,初步認識植物的根的名稱。

(1)引導幼兒通過觀察,用語言表達三種根的不同外部特徵。

師:今天,凌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很多植物,請你們去看一看,找一找,找到了拿到自己的位置上坐好,可以先和旁邊的小朋友說說。等會兒再告訴大家你找到的是什麼植物?它的根是什麼樣的?

A、教師帶着孩子邊看邊說,逐一認識鬚根、直根、塊根。

(如:剛纔小朋友說的真好,這種根長的可真像老爺爺的鬍鬚,那我們可以用兩個字給這個根取個名字,像鬍鬚一樣的根叫什麼根好呢?誰來試試看。(鬚根,教師出示相應的字卡)

B、我也找到一種根,你們瞧,這棵菠菜的根直直的,那我們也給這種根起個名字,叫什麼好呢?(直根)有哪些小朋友也找到了這種根?

C、有沒有小朋友找到的根和我們剛剛找到的根都不一樣的?請你把它拿到前面來,大家看一看,這些是什麼植物?它們長得根特別在哪裏?

師小結:植物的根原來還這麼有趣,有直直的直根,有像鬍鬚一樣的鬚根,有一塊一塊的塊根。根必須生活在泥土裏氏最高興的,現在凌老師請你們來幫幫忙,請你將自己手裏的植物種到屬於它們的根的小田地裏,好嗎?

D、幼兒洗手

3、結合PPT,幫助幼兒瞭解根的用途。

師:(1)每種植物都有自己的根,那你們知道根對植物有什麼用嗎?

(2)植物的根對我們人類又有什麼用呢?

(3)剛剛你們說了這麼多根的用處,一起來看PPT,看看根還有什麼用?

4、品嚐根的零食和添畫遊戲,結束活動

師:不看不知道,根的用處還真是奇妙。有一個粗心的攝影家,拍了好多照片把根都忘了拍進去,我們一起來幫幫忙,把這些植物的根把它畫起來,畫好了,可以獎勵你一份根的零食哦!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分享。

(1)、幼兒添畫,教師分零食

(2)、離開活動室

幼兒園科學教案10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瞭解及動手操作,使幼兒掌握理解海綿的性能,知道海綿的用途。

2、學習詞語:軟軟的、輕輕的、吸水、彈性等。

3、激發幼兒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塊海綿和2—3根細橡皮筋

2、海綿變化圖示兩張

3、彩色顏料水每組一盤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海綿,幼兒交流經驗

1、你們是怎麼玩海綿的?幼兒相互交談議論。

2、請幼兒講講:玩起來與別的積木有什麼不同?

3、請位幼兒說一說見聞:你在哪些地方見過海綿。

二、操作遊戲,感受海綿的特性

1、海綿寶寶變成小青蟲遊戲

教師出示毛毛蟲圖示和細橡皮筋,引導孩子用橡皮筋把海綿分若干節,並與原形比較。請幼兒思考:可以讓海綿變回原來的樣子嗎?幼兒再動手做一做。

小結:我們能把海綿變成各種形狀引導孩子捏成一團),馬上鬆開,它又能恢復原樣,說明海綿有彈性。

2、海綿寶寶喝水遊戲

1)教師提供顏料水分組活動,提示幼兒思考:海綿寶寶能幹什麼?

2)待幼兒活動幾分鐘後,請幼兒說一說你是怎麼玩的,發現了什麼?如:“我把海綿放在顏色碗裏,碗裏的顏色水少了,而海綿變顏色了”。

教師肯定幼兒的做法和語言表述,表揚做的好的幼兒。

  教師小結:海綿能把顏料水變少,說明海綿能吸水,具有吸水的功能。

  聯繫生活,整理活動: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海綿的用途也很廣,如我們做操用的體操墊、睡覺時鋪的海綿墊等。引導幼兒把吸水的海綿拿到陽光下曬一曬,整理桌面的操作材料。

活動延伸:

1、讓幼兒仔細觀察社會上、家庭裏還有什麼東西是用海綿做的。

2、數小時後,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去收海綿。

幼兒園科學教案11

活動目標

1.觀察、認識西瓜的外形特徵。

2.知道西瓜是夏季水果,並喜歡吃西瓜。

活動準備

1.課件:圖片-習慣

2.課件:圖片-西瓜切面

3.西瓜(供幼兒品嚐)

趣味練習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出西瓜。

(1)教師:小朋友,在炎熱的夏天,我們可以吃些什麼來防暑降溫呢?

(讓幼兒結合已有生活經驗大膽講述。)

(2)教師:西瓜就是一種很好的夏季水果,有哪些小朋友喜歡吃西瓜舉起小手讓老師看看。

2.觀察、認識西瓜。

(1)西瓜是什麼樣的?

出示圖片:西瓜

(2)請幼兒觀察、講述西瓜的外形。

小結:有的西瓜是圓圓的,有的西瓜是橢圓的,有的瓜皮是深綠色的,有的是淺綠色的,

還有的是帶花紋的。西瓜是滑滑的、涼涼的、硬硬的,敲一敲會“砰砰”地響,推一推還會滾動。

(3)西瓜裏面是什麼樣子的?

讓幼兒猜測後,出示圖片。

3.引導幼兒瞭解無籽西瓜

(1)出示圖片:有籽西瓜,無籽西瓜的切面。

請幼兒觀察後說出,兩個西瓜有什麼不同。

(有籽,無籽)

(2)教師:無籽西瓜又沙又甜,吃的時候不需要吐籽,很方便。

4.品嚐西瓜

(1)你喜歡吃西瓜嗎?爲什麼?

小結:西瓜水分多,甜甜的,很好吃,能解渴,祛暑,還能防止生痱子呢!

(2)幼兒通過品嚐,感受西瓜的味道。

5.畫西瓜

(1)教師:小朋友,今天我們認識了西瓜,知道西瓜有有籽西瓜,無籽西瓜,

還品嚐了甜甜的大西瓜,現在,我們來畫一個大西瓜好不好?

(2)幼兒塗色:西瓜

要求:西瓜皮用深綠色或淺綠色,西瓜瓤用紅色,瓜子用黑色或棕色。

活動自然結束。

幼兒園科學教案12

設計思路:

在進行“有趣的水”主題活動中,孩子們對於水的變化(包括三態、沉浮、溶解)都特別感興趣,很想了解變化的祕密。而我們周圍的事物又時時在變,不管你走到哪裏,只要用心去觀察,你都會發現周圍萬物都是在變化之中的,只不過有的時間快,有的時間慢。大班科學教育的目標就是幫助幼兒獲取周圍世界廣泛的科學知識,並激發幼兒探索周圍世界的好奇心和學習科學的興趣。既然班上的孩子對變化這麼的好奇而且有探索的慾望,所以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索和思辨,知道一切物體改變條件都會發生變化。

2、增強對周圍事物的探索熱情。

活動準備:

氣球、水、黃豆、固體膠、速溶咖啡、回形針、書、筆等物品;課件;“變”和“不變”的標記。

活動重點:

區分變和不變。

活動難點:

知道改變條件萬物都會變。

活動流程:

發現——區分——拓展。

活動過程:

一、發現

提問1、去年你們是中班的小朋友,爲什麼現在是大班了呢?

提問2、還有誰和你們一樣長大了就發生變化了呢?

小結:原來我們人類、動植物等有生命的物體都會隨着時間而發生變化。

二、區分

1、觀察區分“變”和“不變”的東西。

教師提問:人類和動植物會發生變化,那麼這些東西會不會發生變化呢?

幼兒操作:會變的放在“變”字這邊,不會變的放在“不變”的一邊。

2、探討爲什麼xx會變?它是怎麼變的?

還有哪樣東西和它一樣變的?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進行隨機小結

3、探討爲什麼說xx不會變?談談你的理由。

4、探討有沒有辦法讓不變的xx改變呢?

請一個幼兒來說或操作。

讓幼兒觀察不變處的材料,讓幼兒再次嘗試擺放材料。

如果還有物品在“不變”處的,教師針對“不變”一邊的物品產生質疑。

如果沒有物品在“不變”處,教師小結:原來不僅有生命的物體會發生變化,那些沒有生命的物體只要改變條件也會發生改變。

三、拓展

1、那麼世界上所有東西都會變麼?

2、你能提出不會變的東西麼?

3、有些東西在短時間內我們能發現它們的變化,但是有的東西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看出它們的變化,我告訴你們我發現的變化。

4、課件顯示:人類的變化、漢字的變化、珠峯的變化、通訊工具、老房子新建築。

6、總結:原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改變條件都會發生變化,這就需要我們仔細觀察和比較,我們再去看看周圍還有哪些變化呢!

幼兒園科學教案13

【設計思路】

探月衛星一次次成功發射,實現了深空探測“零”的突破。作爲無數中國人智慧和力量的結晶,嫦娥一號奔月之成功,不但預告了中國載人登月成功的前景、科學技術更爲精湛高超的前景,也預告了祖國進一步富強昌盛的前景、中國人對人類做出更大貢獻的前景。身爲中國人舉國上下爲之歡呼和沸騰,孩子們身邊隨處可以撲捉到人們爲之驕傲和自豪的歡聲笑語,報紙上、電視上、網上等等,來到幼兒園他們隨時會將自己聽到、看到‘嫦娥奔月’的新聞與老師、小夥伴滔滔不絕的說個不停,我便設計了《火箭升空》的活動,給孩子們提供更多延展的空間、交往溝通空間、表達體驗的機會、充分感受參與活動的樂趣。

【活動目標】

1、通過觀看火箭升空的過程,幫助幼兒瞭解探月的新聞。

2、激發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爲我們祖國的科技進步而驕傲自豪。

3、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結合《火箭升空》的內容。活動前請家長與幼兒共同蒐集製作親子小報,爲幼兒傳遞有關嫦娥奔月的新聞。

2、課件《火箭升空》

3、班級設計火箭升空牆面,將親子小報和有關航空知識佈置場景

【活動過程】

一、談話討論:火箭升空

提問:

1、你們知道我們國家的火箭又一次發射成功的好消息嗎?

2、這架火箭的名稱是什麼?它是幾月幾日發射升空的?

小結:10月24日18時05分,搭載着我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的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三號塔架點火發射。

3、你還知道有關‘火箭升空’的什麼知識?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二、教師播放《火箭升空》課件

觀看嫦娥一號升空的過程,幫助幼兒瞭解探月新聞。

三、請幼兒談一談觀看課件後的感受

教師小結:激發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爲我們祖國的科技進步而驕傲自豪.

活動結束:幼兒自由結伴觀看《火箭升空》的知識、親子小報,幼兒間相互傳遞更多有關嫦娥奔月的新聞。

【活動反思】

《火箭升空》的活動深受幼兒喜歡。在活動開展期間孩子們夠認真傾聽、討論、參與人們喜聞樂見的話題中。在親子自制小報時,孩子與家長共同蒐集圖片信息積極主動,增進了親子間的溝通交流;觀看課件時,孩子們流露出認真專注的傾聽狀態,通過討論交流獲得同伴的經驗;在話題討論時氣氛活躍,充分體現了孩子們參與討論的積極和踊躍和輕鬆的交往氛圍。

幼兒園科學教案14

活動目標:

1、在操作中探索、感知沙子的基本特徵。

2、嘗試製作水泥沙,初步瞭解沙子的功用。

3、喜歡科學探索活動,樂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

4、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

5、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

活動準備:

每組一盆沙子,人手兩個杯子、攪拌棒。

沙畫圖片、水泥、水若干。

活動過程:

一、玩沙、引起幼兒的興趣

(出示沙)這是什麼?你以前見過嗎?請你去輕輕地摸一摸、聞一聞、看一看、玩一玩這些沙長的什麼樣?(幼兒操作)

教師通過幼兒的回答小結:沙子是細細的、一粒一粒的,摸在手裏軟軟的------

二、進一步探索沙子的特徵

剛纔,有的小朋友說沙子會流的,請你來演示給小朋友看看(一個幼兒操作)教師操作:原來沙子會流動的,請你想一想還有什麼東西也會想沙子一樣流動的?(幼兒根據生活經驗講述)

我們以前做過糖和鹽的小實驗,還記得糖和鹽放在水裏會怎樣嗎?如果沙子放了水會不會溶解呢?(幼兒猜測)我們一起來試一試(交代要求,幼兒操作)

三、瞭解沙子的功用

小朋友,你們知道沙子有什麼用嗎?(可以玩、畫畫(出示沙畫)

出示水泥沙,這是什麼?(幼兒猜測)老師告訴你們這是用沙子做的,請你來摸一摸有什麼感覺。爲什麼沙子是軟軟的,而這個確實硬硬的。原來軟軟的沙加了水泥和水,太陽一曬就會變成硬硬的水泥沙,沙子是造房子必不可少的材料。

小豬想要請我們小朋友爲他做一間堅硬、牢固的房子,你們想幫他嗎?(交代方法、要求)

活動延伸:

你們的水泥沙做好了嗎?現在把他放到太陽下曬一曬,就會變的堅硬,可以給小豬造房子了。

小百科:沙(砂)子的用途很廣泛:它除了用於建築、修路、過濾、養殖美化、當冶煉的速容劑外、還是製造玻璃的主要材料它含硅元素、在體育運動上除了沙池外還可做練拳的沙包、防洪用的沙包它功不可沒!

幼兒園科學教案15

目標:

1、認識幾種動物,瞭解其特徵,知道它們是世界之最。

2、通過競賽遊戲,提高記憶力、表達能力,反應能力等。

3、對動物產生好奇之心,激發探索慾望。

準備:

PPT 貼紙 課前向家長了解動物之最(如最大的鳥--鴕鳥、最小的鳥---蜂鳥等過程:

(一)談話引出主題

1、小朋友,你們最喜歡什麼動物?爲什麼呢?在你心中什麼動物是最大的?什麼動物是最小的?

2、今天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一些動物朋友,我們來看看它們是最大的還是最小的。

(二)認識幾種動物,瞭解其特徵,知道最大與最小。

1、認識鴕鳥提問:這是誰?它長得什麼樣呢?

你見過的鳥中它是最大的還是最小的呢?

師結:對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鳥,身高可達2.75米。有房子那麼高。它跑的飛快,連馬也趕不上它。

2、認識蜂鳥提問:這隻鳥你知道他叫什麼名字嗎?你在哪見過它嗎?它長得什麼樣呢?

你知道它有多大嗎?

師結;它的腦袋只有一粒米大,是世界上最小的鳥。

3、認識世界上最大的動物--藍鯨,世界上最高的動物--長頸鹿 ,世界上角最多的動物--千足蟲等。

4、你還知道什麼最大或最小嗎?

(三)通過比較知道最大與最小

1、出示三張動物圖片:小狗 小貓 小老鼠提問:這是誰?他們三個比較誰最大?誰最小?

2、同形式比較最大與最小。

(四)競答遊戲

1、將幼兒分成四組:進行最大與最小知識競賽。

2、告訴遊戲規則。

3、教師出題小組競答:小組輪流 舉手搶答(答對一題的一分)如:世界上最大的鳥是什麼鳥?

世界上跑的最快的動物是誰?

動物爸爸、媽媽、寶寶誰最小?

4、評獎:得分多的小組爲智慧寶寶,用貼紙獎勵。

(四)延伸活動:

1、世界上有很多東西都是最大的或最小的,請你與爸爸媽媽找找資料看看還有什麼動物是世界之最。

2、還有一些是通過比較知道最大與最小。請你找找、比比誰最大?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