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一年級教案 > 一年級語文下《失物招領》教學設計及反思

一年級語文下《失物招領》教學設計及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9W 次

  《失物招領》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學目標

一年級語文下《失物招領》教學設計及反思

1.認識“失”、“級”等14個生字。會寫“同”、“工”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聯繫生活實際,養成愛護環境衛生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複習字詞,引導積累。

1.開火車讀生字詞。

2.引導積累。讀讀書上的“讀讀比比”中的詞語。

a.在小組內讀讀比比,說說發現了什麼。

b.全班交流,說說每組字的不同之處。

3.當個小老師考考大家。(如區分平翹舌音、前後鼻音、組詞、說話等。)

二、朗讀課文,質疑問難。

1.自由朗讀課文5——8自然段,劃出不理解的地方。

2.與同桌討論問題,能解決的自行解決。

3.在班中交流與同桌不能解決的問題。

三、解決疑難,感情朗讀。

1.當學生問“他們爲什麼說沒丟東西?”時,指導看圖,引導學生讀出驚奇的語氣。

2.當學生問“失物是什麼?”時,全班交流,指導朗讀第6自然段。

a.自由朗讀第6自然段。

b.啓發想象,指導朗讀:

如果你是亂丟垃圾的同學中的一個,此時你的心情會怎樣?那你就用這樣的心情朗讀課文。

如果你是一個愛護環境的同學,看到這麼多垃圾,你的心情會怎麼樣?那你就試着讀讀課文。

3.當學生提問“看到塑料袋裏的東西,有幾位同學爲什麼臉紅了?”時,指導學生讀第7自然段。

a.指名讀第7自然段,回答問題。

b.引導想象,指導朗讀。

如果你是那幾位丟垃圾同學中的一個,你的心情會是什麼樣的?帶着這種心情讀讀課文。

如果你看到他們主動改正了錯誤,你會怎麼想?那你就懷着這樣的心情朗讀課文。

4.當學生問“張爺爺和唐老師爲什麼會發出會心的微笑?”時,引導學生說話。

唐老師和張爺爺看到……看到……看到……,所以露出了會心的微笑。

四、指導書寫,掌握結構。

1.出示需要寫的字“同、才、工、專”,讀讀。

2.全班交流,找出共同點,掌握結構。

3.觀察要寫的字,說說在寫時該注意什麼。

4.學生描紅、書寫,老師個別指導。

5.展示學生作業,評議。

五、拓展延伸,實踐活動。

1.請學生看看,自己的前後左右有沒有“失物”,該怎麼做?

2.將本文的故事講給家人聽。

3.在校園中、街道上或家附近有沒有“失物”?如果有,你將如何行動?

[從課本走向生活,從課內伸向課外,把學習和生活聯繫起來,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學會做人。]?

  教學反思:?

《失物招領》講的是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植物園參觀;在午間休息時,孩子們吃自己帶的午飯和水果;準備回家時,老師和園林工人張爺爺把孩子扔的垃圾當作失物,讓他們領了回去扔進了垃圾箱的故事。

人教版的小學一年級語文實驗教材有許多的亮點:如選文精美,編排科學,特別是新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配有一幅或幾幅生動,活潑並且新穎而鮮豔的圖畫。無論是哪個人,把這套教材拿在手中,翻開課文一看一讀,都會讚歎其文字的優美,圖畫的美侖美奐。優美的文字加上鮮豔的.圖畫,真可謂是圖文並茂,相映成輝。這對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準確順利的理解課文的內容,提供了不少的幫助。這是因爲圖畫是很受孩子們的歡迎的。圖畫的畫面是形象的,兒童正是通過形象去認識世界的。美麗健康的畫面,孩子們用不着通過語言文字去理解,一看就明白。一年級的學生對於不認識的字他會看拼音,不理解的內容也會看圖畫。通過圖畫來解釋有關課文的內容是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的。從課堂教學中我發現,每學一篇課文,學生最先關注的就是課文中的圖畫。可見圖畫對孩子們的吸引力之大了。但老師不能只是讓學生欣賞美麗的圖畫,而是要利用學生喜歡圖畫的心理,在教學中把圖畫和課文內容結合起來。教學《失物招領》這一課的時候,如果只是從文字上去理解,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是有難度的,但正是因爲有了兩幅插圖的幫忙,才使學生學習這篇文章輕鬆了許多。如學生在看了第一幅圖畫,看到有些小朋友在遊玩的過程中邊吃東西邊丟果殼,學生們就會把圖畫和課文內容結合起來。知道了什麼叫失物,課文中的失物究竟是指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