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蘇教版三下《揠苗助長》教後反思

蘇教版三下《揠苗助長》教後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9W 次

  《揠苗助長》教後反思【1】

《揠苗助長》是一篇家喻戶曉的寓言故事,這則寓言情節簡單,學生一讀就能瞭解故事內容,其中寓意更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告訴“我們做任何事都不能急於求成”。但這寓意比較抽象,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比較難以理解的,面對這樣一篇文章,我摒棄了按部就班的程式和繁瑣的分析,讓學生與文本深入對話,紮紮實實地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特別重視朗讀訓練。

蘇教版三下《揠苗助長》教後反思

教學中,我從朗讀入手,讓學生通過朗讀來體會寓意。採用了多種朗讀方式,如男女生分讀、小組、同桌等多種形式,學生通過朗讀,都能很好的領會到寓意,另外是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來理解和動作演示去體會種田人盼望禾苗快些長高的那種急切的心情。如:理解他在巴望着自己田裏的禾苗長得快些,就天天到田邊去看。我讓學生自由讀,邊讀邊想象農夫此時會做些什麼?想些什麼?說些什麼?然後再加上動作。學生的表演非常到位,正是因爲學生能夠體會到那個人的焦急機,所以才能演得如此到位。另外,理解“一天,他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急忙跑到田裏,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他從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累得筋疲力盡。”體會筋疲力盡時,我又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火辣辣的太陽底下,那個人正在把禾苗一棵一棵地把禾苗往高裏拔,有一百棵禾苗、一千棵禾苗、很多很多禾苗、中午、一點兩點,一直從中午拔到了晚上。終於拔好了。此時我忙問:“小朋友,你們現在有什麼感覺。”有的說累,有的說手痠,還有的說腰痠背疼。這就是課文中說的筋疲力盡。這樣的角色體驗讓學生很容易地就明白了筋疲力盡,在充分的感受中萌動直觀的推論,獲得心靈的頓悟。

  《揠苗助長》教後反思【2】

一堂好課好比一幅山水畫,有白描,有渲染,有遠近層次感。上完課後,自己都感覺到這堂課很白,平平淡淡,沒有讓孩子去享受語文的美。現在來分析這堂課上的不足點。

本課的重點應該放在讓孩子在不同層次的讀中理解詞語的意思,感悟故事的道理。在本節課上,沒有充分地讀,沒有發自內心的悟。

如:當第一個小組彙報完焦急的意思時,學生評價完後,此時順勢讓孩子讀一讀,或者賽讀,充分地讀出種田人的焦急萬分。還可以讓學生上臺做個動作,來表現出種田人的焦急。課堂上正因爲欠缺了充分地讀,纔沒能讓孩子真正喜歡上這則寓言。

課堂機智不夠,當孩子說到巴望的意思就是希望時,我應該反過來問問:那爲什麼要在這裏用上巴望呢?再引導孩子反覆讀,品品種田人的天天想、日日盼,恨不得禾苗快快長高啊!我在這裏處理的不妥,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更多地鍛鍊自己的課堂應變力。

  《揠苗助長》教後反思【3】

《揠苗助長》是一則寓言故事。明確本則寓言的寓意成爲本課的一個教學難點。課文通過古時候一個種田人想讓他的禾苗長得快一些,就想出了一個愚蠢的辦法——把禾苗往高處拔結果禾苗都枯死了。告訴我們凡事都不能違背事物的發展規律,急於求成,反成壞事。對於三年級的同學來說,讀懂這個故事的意思還是比較容易的。但要弄懂寓意就有點困難了。所以,在教學時,採用了以下幾步做法:一、以多種形式讀,逐步引導學生由讀通到讀懂,再到有感情的讀課文,最後到分解色讀文。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讓學生反覆地朗讀,文章的意思就不言而喻,在總結寓意時也就得心應手。二、爲了弄懂寓意,在講完課文後,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同學們你們在日常生活中碰到過類似於急於求成而辦壞事的情況嗎?”同學們紛紛發表自已的'見解,道出了自己身上發生的有趣的事。“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高長大,如果現在你的父母將你當小禾苗一樣拔高,你說行嗎?”學生都笑着說:“不行,不行。”請學生舉例說明。三,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老師再引導:“如果你就是種田人的親人或朋友,你會對他說一什麼?”學生會根據事物的生長過程去分析說:“禾苗也需要拔草、除蟲、施肥才能生長,不能違背了事物生長的規律,急於求成,反成壞事。”同時也設計了例如:“請同學發揮想象力,如果你是小苗,你被這個人拔起時,你會怎樣說呢?”續編故事環節,又使學生實現了與文本的對話。第二年,這位農夫有去種禾苗,他會怎樣做呢?讓學生通過續說故事,明白禾苗的生長過程。加深對寓意的理解,做什麼事都不能急於求成,要遵照事物發展的規律。通過老師的精心設計,學生學起來都會感到輕鬆了。整節課最終在學生的分角色讀文和繪聲繪色的故事中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