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揠苗助長》教學實錄與反思

《揠苗助長》教學實錄與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4W 次

  《揠苗助長》教學實錄

《揠苗助長》教學實錄與反思

 1、種田人爲什麼要拔苗助長?從哪些詞語看出他很焦急?請學生帶着問題默讀第1自然段,標畫出有關詞句。

自由交流

生:“盼望”是希望的意思,可以看出他的心情非常急切,所以他“天天到田邊去看”。

師:你們認爲怎樣讀,才能讀出農夫焦急的心情呢?(生讀) 生:“天天”也能看出農夫很心急。

師:農夫覺得禾苗好像一點兒也沒長高,到底長高了沒有?(長高了)農夫爲什麼覺得一點也沒有長高呢?(太着急了)讀一讀。

生:從“焦急”、“轉來轉去”、“自言自語”這幾個詞語還能看出農夫心急。(師板書:焦急)

師:你試着讀一讀,好嗎?誰再來讀?(指名朗讀)說說你彷彿看到了農夫怎樣?彷彿還聽到了什麼?(齊讀第一自然段)

2、農夫究竟想到了什麼好辦法呢?讀一讀第2自然段。思考:你覺得他這個方法怎麼樣?

生:農夫把禾苗拔高了。生:農夫幹了一天,筋疲力竭。(板書:筋疲力盡)怎麼體會到的呢?

生:從“終於”、“急忙”可以看出農夫急切、興奮的心情。

生:想着禾苗馬上要長高,心裏高興。

師:帶着這種心情讀一讀。(指名讀)

同桌之間練習朗讀,看看誰讀得好?(指導朗讀)

3.在第三自然段裏,農夫又有哪些表現呢?

學生朗讀課文(喘氣、很累的樣子)

 4.農夫這樣心急,結果怎樣呢?誰來讀一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學生讀後交流:禾苗枯死了。

師:爲什麼禾苗都枯死了?兒子看到枯死的禾苗會對農夫說什麼?

生:我會對農夫說:‘‘你這樣做是不對的,禾苗要慢慢地長大,是你把禾苗害死的,以後可千萬別這樣心急了。‘‘

是啊!如果急於求成,不但辦不好事,而且會受到懲罰的。(教師相機引導理解寓意:做事要遵循規律,不能急於求成)在我們的生活中,你看到過“揠苗助長”這樣的事嗎?(生自由交流)

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我關注了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每個詞語的理解不是來自於老師的講解,而是學生自己的理解和體會。教師不僅強調了學習方法的運用,而且也強調了方法的積累。

  所以,這節課我有以下幾點感悟。

感悟一、抓詞品句,插上想象的翅膀

幫助孩子們學好寓言的最好策略是充分利用寓體的形象性,引導兒童在深切的感受中領會寓意。所以本課教學中,利用重點詞句讓學生充分感受農夫那可笑而又發人深思的形象,如抓“盼望、天天、好像”等品味農夫的“急”,抓“好像”在不同句中的作用體會語言文字的妙用,抓“一棵一棵、一直”體會農夫的“傻”。期間融入“焦”字及給“焦急”換詞語的教學,使學生體會寓意,又進行字詞的積累。同時十分注重對學生思維的發散訓練,因爲寓言故事留有豐富的想像空間,教學課文時,指導學生對感興趣的地方想象,如:種田人看着拔高的禾苗,,()地想()。教學課文結尾時,引導學生想象兒子看到禾苗枯死會對爸爸說些什麼?你會對種田人說寫什麼?在學生在想像中發表自己對寓言故事的領悟、見解,說出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感悟二、課內課外鏈接,使孩子的語文素養更豐厚

學生生活在母語的環境中,寓言作爲一種文化載體,應讓學生從小接受薰陶與感染。在學完課文時,結合小專題“借鑑課文仿寫”的要求,引導學生模仿本文的寫法,續寫《揠苗助長》,讓學生明白語言表達的豐富性、古今表達的多樣性等等。讓學生在學習寫作的過程中感悟寓言文化的獨特魅力,對豐厚學生的語文素養,無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感悟三、激趣複述,培養孩子們的表述能力

教師在教學中容易注重語文基礎知識而忽視策略知識教學或注重策略知識教學而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在這節課中我注意兩者的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盡力做到兩者的齊驅並進。在講故事活動中,我緊緊抓住關鍵的詞句,深刻理解文中農夫的“焦急”心理。課的最後,我創設了說的訓練—續寫《揠苗助長》的環節,爲學生生動的講述故事打下基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學反思:

首先是指導朗讀做得不夠到位,讀得太少。“讀”是語文教學的主要活動,在這一教學片段中,“讀”應貫穿始終,分層次,體現坡度。例如抓住重點詞句,如:“盼望、焦急……”等,抓詞品味,既培養了閱讀能力,又有助於學生在讀中“悟”、在讀中“思”。其次應加大點撥力度,引導學生參與朗讀評價,逐步引導學生由讀通到讀懂,再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落實讀的訓練目標,重視讀的實踐過程,使閱讀真正成爲學生主動的個性化的行爲。

其次,在課堂的實際教學中,我把注意力放在了自己預設的課堂情境裏,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理解寓意的環節中,引導不夠準確,導致學生思維過窄,而我依然按自己的教學環節進行,就出現了教師引導過多,學生主體性欠缺的局面。教學應以生爲本,因材施教,教案只是一種思路,真正的課堂實踐應該跟隨學生的思路,順應學生的課堂生成而隨機應變。

課堂教學的實效表明,在某種程度上,兒童就是小小哲學家,他們能在短時間內,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寓言故事,能很清晰地明白農夫錯誤的原因,並從中明白故事的道理。因此,只有順應學生的發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在活動和情境中,與教材對話,與角色對話,才能產生積極的內部言語,從而形成自己生動的思想,成爲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