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六年級下冊《揠苗助長》教學設計

六年級下冊《揠苗助長》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9W 次

《揠苗助長》是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是用生動有趣的故事,揭示一個深刻的道理。通過了學習讓學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內部的發展規律, 藉助外力,強求速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

六年級下冊《揠苗助長》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1、學生能夠讀通、讀順古文;初步感受古文的特點。正確書寫“寓”字。

2、學生了解古文的內容之後,能夠用自己的話說說揠苗助長的寓意,直觀地瞭解寓言的文體特點。

3、還原揠苗助長古文的全文,讓學生了解孟子的觀點。

過程和方法:

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受古文的語言特點;引導學生悟出寓言的寓意。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對孟子其人的介紹,讓學生知道孟子既是一個人,又是一本書,激發學生對祖國文化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學生能夠讀通、讀順古文;初步感受古文的特點。正確書寫“寓”字。

2、學生了解古文的內容之後,能夠用自己的話說說揠苗助長的寓意,直觀地瞭解寓言的文體特點。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猜人物,導入新課

猜人物導入新課。

師板書課題,一起書寫“揠”一起讀課題。

  二、初讀古文,感受古文的特點

1、學生自由朗讀古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導學生朗讀,瞭解古文和現代文的區別,從語言上看,古文大部分一個字就是一個詞,言簡意賅;句式長短不一,短小精煉,節奏感強等。

 三、再讀古文,瞭解故事內容

1、學生再讀古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事?

2、指導學生從課文上的插圖入手,瞭解“揠苗助長”的意思,並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寓言的意思。在此講解“宋人”即“宋國人”,簡單介紹戰國七雄。

揠苗助長,用文中的話講就是“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你是怎麼知道這句話就是:揠苗助長的意思的?生:從下面的註釋知道的。師總結學習方法: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通過下面的註釋瞭解課文的意思。

學生說說自己的困惑和發現。着重講“憫,病,予”等詞。

老師說自己的發現:曰和日的不同。“曰”在古文當中是特別重要的一個詞,比如我們最熟悉的子曰,就是“孔子說”;子貢曰,子路曰,都是某某說的意思。

着重訓練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師恰當評價學生的朗讀。好一個疲倦的農夫,好一個高興的農夫,好一個滿足的農夫!

師生共同質疑:農夫雖然疲憊不堪,但卻心滿意足,這是爲什麼?生自由回答。農夫的想法是“予助苗長矣!”板書。

那麼農夫的願望實現了嗎?沒有,你是從哪句話知道的?生: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緊接着追問:你是從哪個詞知道的?生:槁。講解槁字,瞭解中國形聲字的特點,讚美中國漢字的奇妙。

提問:禾苗爲什麼會枯死呢?因爲農夫把它們都拔高了呀!“予助苗長矣!”而現在的結果是:農夫非但沒有幫助禾苗長高,反而是害死了禾苗。板書“苗則槁矣”。

 四、深化認識,總結寓意

這個農夫他的願望是美好的,但現實是殘酷的;他的想法是美好的,但結果是相反的;這就叫着“事與願違,適得其反”。板書。再讀課題,寫“寓”字,瞭解“寓言”的特點:字面上是一個意思,實際上蘊含着一個深刻的道理。

  五、拓展延伸,瞭解孟子的觀點

再次回到插圖,瞭解宋人的辛苦與可憐,創設情境:如果你是這個農夫,你心裏會想些什麼?出示“孟子的原文: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爲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現在同學們已經瞭解了古文的意思,相信你一定會有更深刻的感受,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全班一起讀古文。

  六、佈置作業,舉一反三

作業: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課後一起去交流身邊的“揠苗助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