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前赤壁賦》教學設計(表格式)

《前赤壁賦》教學設計(表格式)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W 次

 一、教學目標

《前赤壁賦》教學設計(表格式)

  1、 掌握本文景、情、理相互交融的藝術特色。

2、 瞭解文中蘇軾情感變化的過程。體會蘇軾由樂轉悲再轉喜的情感歷程。

3、 感受蘇軾樂觀曠達的情懷;感悟文中蘊含的人生哲理。

 二、教學重點難點

1、 理清本文的情感線索。

2、 感悟文中蘊含的人生哲理。

 三、教學課時

3課時(本教案是第2、第3課時)

 四、教學手段

課前印發相關寫作背景資料及餘秋雨散文《東坡突圍》。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要求學生藉助工具書和書下注釋,以自學、討論爲主,教師適時點撥,翻譯全文,疏通文意。反覆採取自讀、齊讀等讀法,使學生感受賦的音樂美。注意朗讀指導。)

附錄:

1、絕命詩

《獄中寄弟子由》其一:聖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闇自亡身。百年未滿先償債,千口無歸更累人。是處青山可藏骨,他年夜雨獨傷神。與君今世爲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

《獄中寄弟子由》其二:柏臺霜氣夜悽悽,風動琅璫月向低。夢繞雲山心似鹿,魂飛湯火命如雞。額中犀角真君子,身後牛衣愧老妻。百歲神遊定何處?桐鄉應在浙江西。

2、知識小結:關於散文賦

散文賦也叫文賦,是中唐以後出現的一種文體。賦本是漢代流行的文學體裁,它始於戰國,盛行於漢,到唐宋而衰微,元明清則趨於消亡。賦是一種形體比較自由靈活的韻文,句子以四言六言爲主,講求文采,多采用問答形式和鋪張手法。漢代以後,賦分別向駢文和散文兩個方向發展。前者便出現了駢賦和律賦,注重對偶工整和平仄協調,對押韻也有嚴格要求;後者便發展爲文賦,不講求駢偶和音律,句式可長可短,押韻也較自由。

文賦兼有詩歌和散文的一些特點,不受駢賦、律賦那些框框的限制,較多地吸收了散文的筆調和手法,形成了散文式的清新流暢的氣勢。《前赤壁賦》就是這種文體的典型之作。

3、知識小結

Ⅰ一詞多義

(1)適

A 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享有)

B 餘自齊安舟行適臨汝 (到)

C 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 (女子出嫁)

D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山丘 (適合)

E 適得君府書,明日來臨汝 (剛剛,才)

F 適大病,不能行 (適逢)

(2)逝

A 逝者如斯,而未嘗爲也 (流逝)

B 逝將去女,適彼樂土 (通“誓”,發誓)

C 淑爾遠逝,往來翕忽 (去,消失)

D 時不利兮騅不逝 (跑)

(3)曾

A 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副詞,用來加強語氣,常與“不”連用,譯爲“連……都……”)

B 曾不知老之將近 (副詞,用來加強語氣,常與“不”連用,譯爲“連……都……”)

(4)雖

A 雖一毫而莫取 (即使)

B 雖無絲竹管絃之盛 (雖然)

(5)固

A 固一世之雄也 (本來)

B 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 (險固)

C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使動,使……穩固)

D 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頑固)

Ⅱ通假字

(1)舉匏樽以相屬 (通“囑”,勸酒)

(2)山川相繆 (通“繚”)

Ⅲ詞類活用

(1)西望夏口,東望武昌 (名作狀)

(2)順流而東也 (名作動)

(3)侶魚蝦而友麋鹿 (意動)

Ⅳ特殊句式

(1)何爲其然也 (賓語前置)

(2)而今安在哉 (賓語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