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二年級上冊《青蛙看海》教學案例評析

二年級上冊《青蛙看海》教學案例評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4W 次

案例:

二年級上冊《青蛙看海》教學案例評析

1、細讀第一部分

①小青蛙生活在湖邊,它怎樣才能看到大海呢?是誰給小青蛙指路的呢?齊讀第一自然段。

課件出示句子“喏,只要登上前面那座高山,就能看到大海了!”指導朗讀。指名讀,比賽讀。評價

②小青蛙認爲自己能登上這座山嗎?指讀第二自然段。

③小青蛙的話說明當時它是怎樣的心情?指導朗讀。男女生讀。

你從哪裏看出來的?指名錶演(吸了口涼氣)。

口語訓練:回想一下你在什麼情況下也會對自己沒有信心?

④要想看到大海,還有其他辦法嗎?女生齊讀第三自然段。

你從哪裏讀出來的?指導朗讀。範讀。小組比賽讀。

⑤指導分角色朗讀第一部分。

課件出示指路圖及句子。比賽讀,分角色讀。

2、細讀第二部分

過渡:小青蛙能看到大海嗎?它放棄了嗎?

①請小朋友們小組合作自學課文第四自然段至第十二自然段。討論:小青蛙看到大海了嗎?小青蛙是怎樣看到大海的?並練習分角色朗讀這一部分,然後推選代表上臺朗讀。

②小組自學。

③檢查自學情況:

小青蛙看到大海了嗎?

是誰鼓勵小青蛙,給小青蛙信心的?

小青蛙是怎樣和小松鼠登上山頂的?

小青蛙跟松鼠一級一級地跳上山頂,容易嗎?

請全體學生起立跳一下,說說感覺。

請全體學生起立連續跳二十下,說說感覺。

過渡:小青蛙跳幾下是不難的,但要“一級一級”地堅持不懈地跳上連蒼鷹都認爲“太高了”的山是很不容易的。

找找課文中哪些地方說明了他們登山的辛苦,他們頑強的毅力和堅持不懈的刻苦精神。課件出示句子,齊讀,指名讀,小組讀。

小組推選代表上臺分角色朗讀,評價。

再次有感情分角色齊讀。

3、說話訓練

過渡:小青蛙和松鼠終於登上了山頂,他們的心情怎樣?

課件出示圖,指名說。

小青蛙和松鼠站在山頂上看到了什麼?會說些什麼?學生分組討論交流。課件出示圖。

評析:

《青蛙看海》是一篇二年級的課文,這是一篇生動有趣、言近旨遠的童話故事。邢老師在執教這堂課時,抓住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徵和閱讀特點,營造寬鬆、民主、和諧的閱讀氛圍,設計各個教學環節時都充分激發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挖掘學生自我感悟自我內化的潛能,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澱,在表演中與文本進行親密接觸、親密對話。

一、讀中感悟,入境悟情。

學習語言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外部語言不斷內化的過程,實現這一內化的過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讀。在教學中,邢老師強調以讀爲本,以讀促思,又以思促讀。她鼓勵學生自讀自悟,避免老師講的多,提問多,讓學生在自讀自悟、邊讀邊思中入境悟情去培養語感,去接受潛移默化的語言薰陶。如在教學“青蛙長期生活在湖邊,很想看看大海。一隻蒼鷹飛來,對青蛙說了一番話”這段內容時,教師指導朗讀,是用詢問的口氣問道:“能告訴大家,你爲什麼這樣讀呢?”學生正是因爲明白了蒼鷹有一雙強有力的翅膀,飛上山頂是輕而易舉的事,才能如此有感情地讀出味來。又如當小青蛙看到這座大山時,教師引導學生讀青蛙的話,問道:“他(一位學生)剛剛的朗讀,有沒有讓你感到山非常高、高聳入雲呢?”正是因爲教師引領學生自讀自悟,邊讀邊悟,入境悟情,才讓學生更真切地貼近文本,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二、創設情境,體驗過程。

孩子們喜歡在充滿形象、充滿情感的氛圍中學習。學生對課文敘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調動起他們的各種感官,讓他們在情境中積極地觀察、感受,才能實現對語言文字的感悟積累和運用。因此,在教學中,邢老師努力創設生動、逼真的課文情境。如在教學青蛙和松鼠對話這一部分時,現場模擬真實的場景,讓學生分角色扮演松鼠和青蛙。接着,又帶領小朋友跟着小青蛙一起跳石階,讓學生自己親身體驗、親身感受。我覺得此環節正是本堂課的亮點所在。在邢老師帶領着小青蛙一起攀登山峯的過程中,教師富有激勵性的引導語恰到好處地激發了學生體驗感受的慾望。教師鼓勵道:“跟着老師一起跳,繼續跳,堅持跳。小青蛙們,加油啊,快要到半山腰啦!再堅持不懈用力地跳,我們馬上就可以到達山頂了!”孩子們在教師的激勵與鼓舞下,奮力不停地向上跳,終於達到了山頂。此時,孩子們個個都氣喘吁吁的。教師靈敏地緊抓這個難得的教學契機,隨即問道:“你們是不是有什麼話要說啊?”說:“爬山實在是太累了!”“我腰痠背疼,不想再跳了。” 通過體驗,讓學生充分體會青蛙登山的艱辛,懂得只有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登上山頂的道理。現在我們提倡“體驗教學”,就是讓學生經歷自身未曾體驗過的事情,走進文本的.情境中。由此我想到:一次,我去一所學校聽一堂思品課,教師爲了讓學生體驗媽媽懷着自己的時候是多麼辛苦多麼勞累,於是就創設情境,讓學生扮演媽媽,也挺着大肚子幹家務活,掃地、拖地、洗碗、整理房間等,來體驗媽媽懷着自己的時候的這份辛勞。這個教學設計就與邢老師在本課中帶領着小青蛙共同跳石階,登上山頂的教學設計有着異曲同工之妙的效果。

三、展開想象,抒發感受。

教師善於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在文本的後半部分設計了兩個說話環節,進行語言表達的訓練。

第一、在充分理解和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師生一起跟着小青蛙跳臺階,不畏辛苦地一級一級地登上山頂,在這一路上,小青蛙和小松鼠會發生什麼事?(遇到了哪些困難呢?)學生的回答獨特、各不相同。有的擔心山石會滾下來,砸傷小松鼠小青蛙,有的擔憂老鷹、蛇及兇猛的野獸會襲擊它們。

第二、最後他們終於看到了大海。教師立即運用了多媒體展示遼闊浩瀚的大海,並伴隨一陣接一陣的浪濤聲。學生們頓時瞪大了雙眼,情不自禁地發出一聲聲讚歎,師問:“小松鼠和小青蛙會說些什麼呢?談談自己的感受。”學生回答道:“蔚藍的大海真美啊!”“謝謝你,小松鼠,沒有你,我就看不到大海了。”“我還看到大海上飛着海鷗呢!”更有個小朋友說:“這是我們兩個人齊心協力到達山頂的。”“我實現了願望,看到了美麗的風景。”此時,學生迫不及待地想表達自己的感受,有着強烈的表達慾望。正是因爲小青蛙勇敢、堅強,永不言棄、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獲得成功,達到山頂,實現了自己美好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