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陋室銘》教學設計(精選14篇)

《陋室銘》教學設計(精選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6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陋室銘》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陋室銘》教學設計(精選14篇)

《陋室銘》教學設計 篇1

教材分析:

《陋室銘》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鮮明、構思巧妙、韻味深長而膾炙人口,久爲流傳,本文是作者自述其志的,通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一種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全文寥寥81字,短小精美,給人以雋永暢達,丰姿綽約的氣韻。

學情分析:

學生經過初一的學習,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對於文言文的閱讀與學習掌握了一定的步驟,而且經過以往的朗讀訓練,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獨特之處,容易從朗讀中獲得學習文言文的喜悅感與成就感,結合“洋思”教學模式,做到“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讓學生借鑑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用一段話來表達自己的心志和情趣,將知識轉化爲能力。通過教學應使學生能當堂背誦短文,能運用已有的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進行自主的學習。掌握古爲今用的學習方法,深入瞭解作者思想,結合時代具有積極參與現實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先學後教,兵教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本文,讓學生體會作者的`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潔傲岸的道德情操。

教學重點:

重點實詞的用法;背誦全文

教學難點:

獨立梳理文意;人物形象的理解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音樂導入:

在遙遠而神祕的唐朝,有這樣一位性格倔強的詩人:他曾兩度被貶,但卻不改其志。他迎着歲月的風塵,品味着世事的滄桑,獨自在陋室中生活着。他的陋室環境清幽,他的朋友博學多才。在這裏,沒有嘈雜的音樂聲擾亂雙耳,沒有官府的公文勞累身心。他,就是唐朝著名的文學家------劉禹錫。今天,我們就一同走進他的陋室,品味一下他超然的生活。(板書課題)

二、出示學習目標:

1、掌握 “名”、“靈”、“斯”、“惟”、“馨”、“鴻”等實詞的含義,瞭解與本文相關的文學常識。

2、能通暢地朗讀全文,獨立疏通文意,小組合作梳理出文章的結構思路,背誦全文。

3、體會作者的高尚品質。

三、“先學”檢測:

1、作者介紹

2、背景介紹(學生彙報預習情況)

四、自學指導:

一讀:讀準音,通文意

1、自由朗讀課文,如有不認識的字,向同學或老師請教。三分鐘後,比誰能正確地朗讀課文。

2、學生聽讀課文,糾正不正確的讀音。

3、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

4、指名讀課文,比一比誰讀得更好。

5、再放課件,學生跟讀課文。

二讀:重情感,練譯講

1、小組內自由朗讀,然後參考課下註解或藉助工具書疏通文意。有疑難向同學或老師請教。5分鐘後,比誰譯講的最準確。

譯講方法:逐句譯講,即讀一句,解釋一句(人名、地名不譯)。

3、小組討論:用原文回答問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1).文中哪句話統領全文大意?

(2)文章從何入筆?

(3)作者筆下的陋室環境如何?

(4)陋室主人交往之人、日常生活又怎麼樣?

(5)作者從哪幾方面寫“陋” 室?

三讀:探問題,悟意旨

1、 閱讀課文,梳理文章的結構思路。

1—3句:以山水類比引出陋室,點明主旨。

4—7句:描寫陋室的特點,突出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襯托陋室不陋。

8—9句:類比古賢,點明陋室不陋

2、全班齊讀短文,暢所欲言:

你覺得陋室的主人是一個怎樣的人?

五、當堂訓練:

1、練習背誦,五分鐘後比一比誰背得好。

2、看圖背句子。

3、小組接力背誦。

4、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山不在高,有仙 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出名)(成爲靈異的水)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這)(只)(品德高尚)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大)(沒有什麼學問的人)

5、翻譯句子。

A、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B、 孔子云:何陋之有?

6、原文回答問題。

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n 表明環境之雅和交往之雅的句子分別是: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u 以古代賢人自況,表明自己的志向的句子是: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六、我來說一說:

這節課我學到了什麼?

七、總結:

同學們:

今天,我們學習了古代散文中的名篇《陋室銘》,它以其立意鮮明、構思巧妙、韻味深長而膾炙人口,久爲流傳,本文通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一種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主人公的優秀品質深深地感染了我們每一個人。希望同學們從今天起,努力學習,迅速成長爲一個優秀的人,一個出色的人。

八、作業:

寫一篇仿作:

1、爲自己要仿寫的內容選定標題,如“電腦銘”,“考試銘”,“旅遊銘”等等;

2、仿寫練筆的句式要基本相同,最好能大致押韻;

3、主題要明確,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課後反思:

這是一片文言文,篇幅短小,易於記誦。正好可以把它作爲訓練學生學會自己學習文言文的一個範例。結合我校開展的“洋思”教學模式,我吸取了“洋思”教學模式的精華,採取了自學指導,一共分爲三方面。每一步又有規定的時間,所以學生始終處於緊張的學習狀態中,大多數學生積極參與,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只不過此種方法剛剛展開,要使全體學生積極參與,還應該多多進行訓練。可謂任重而道遠。

《陋室銘》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的

1.體會本文藉助描寫陋室抒發感情的寫法,瞭解銘文的特點。

2.學習一些文言詞語,尤其是多義詞。 3.理解作品中表達的一種高尚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教學設想

1.疏通文意與對內容、寫作的分析結合進行。

2.可由《福樓拜家的星期天》引入,在課上儘量多給學生朗讀時間,爭取當堂背誦。

教學重點

1.疏通文意,分析內容,點撥寫法。

2.朗讀、背誦。

教學過程

一、引入、解題

1.引入 提問:我們曾經讀過莫泊桑寫的散文《福樓拜家的星期天》。福樓拜的宿舍和劉禹錫的陋室,有什麼相類似的地方? 歸納:都很簡陋:福樓拜的“屋子很簡陋,牆上空空的',傢俱也很少。”劉禹錫住的“斯是陋室”。他們都有很多高尚博學的客人:那一篇寫了幾位大文學家;這一篇說:“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二者表達了相近的情趣,但寫法不盡相同。前一篇描寫細膩,是寫人的散文,後一篇是記物的銘文。

2.體裁:銘。 銘,是古代文體的一種。銘,起初是刻在器物或碑石上的文字,有時用於自我規戒或激勉。銘文,在語言上多用四字或六字對偶句,格調不同於一般散文。一般押韻。請找出本文的韻腳。 歸納:韻腳共八個字:名、靈、馨、青、丁、經、形、亭。其中“馨”字因語音變化,現在已不夠協韻了。

3.作者:劉禹錫。 請同學看《閱讀提示》有關部分和註釋①,瞭解作者情況及出處。

二、分析課文。

1.範讀全文,同學參照註釋,解決字音、字形、詞義的疑難點。

2.提問:比較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詞義和用法。

3.討論、講析。

全文八十一字,可以分爲三層。第一層(開頭至“惟吾德馨”)點明全文主旨;第二層(“苔痕上階綠”至“無案牘之勞形”)寫居室環境和日常生活,表達室主人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第三層(“南陽諸葛廬”到結尾)總結全文,說明陋室不陋。

(1)請學生看註解,將第一層譯成現代漢語。 校正: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聞名天下;水不一定要深,有龍(居住)就能降福顯靈。這雖是間簡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 提問:開頭三句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歸納:前兩句用了對偶、比喻,以山水引出陋室。山水陪襯陋室。 講析:“斯是陋室”,扣題。“惟吾德馨”是全文的核心,以“惟”字加強語氣。四字包含兩方面意思:其一是人以德爲本,德馨可忘室陋;其二是道破陋室增光,在於德馨。 指名背誦第一層。全體背誦第一層。

(2)請學生看註解,將第二層譯成現代漢語。 校正:苔痕漫上石階,蒼翠碧綠;草色青蔥,映入簾內。談笑的是淵博的學者,往來沒有淺薄的人。可以彈奏素樸的古琴,讀讀佛經。沒有奏樂的聲音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勞累身心。 提問:這一層次寫了什麼內容?從哪些角度描寫的? 歸納:描寫居室環境及日常生活。第一句寫周圍景色,第二句寫往來人物,三四句寫生活內容。 提問:這四句表現了作者什麼情趣? 歸納:表達出潔身自好、安貧樂道的情趣。 提問: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 歸納:角度開闊,寫到陋室方方面面。條理清晰,由物及人,由外及內,一“入”字將內外融合。虛實結合,肯定句實寫,否定句虛寫。句式整齊,有長有短,跌宕有致。四處對偶,精當而不拘板。“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用互文寫法。 指名背誦第二層。全體背誦第二層。

(3)請學生將第三層譯成現代漢語。

校正:(它好比)南陽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揚子云的亭子。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 提問:在描寫陋室時,突然引出兩處古人名室,作者的意圖是什麼? 歸納:運用類比法,拿古人名室作比,用意在於說明陋室不陋,還含蓄的以古賢自況,進一步表達作者的志趣、抱負。 提問:結尾引用的孔子的話,原文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只引後一半,總結全文,有什麼好處? 歸納:孔子的話很有份量,暗含以“君子”自居而不點破,更耐人尋味。引文迴應“惟吾德馨”,有力地突出了作者高尚的品德和志趣。 指名背誦全文,全體反覆背誦全文。

三、佈置作業:

1.反覆朗讀,背誦。

2.將本課字、詞記入積累本。

《陋室銘》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掌握文言實詞,翻譯背誦全文

2、學習比興、對偶等修辭手法

3、感受作者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情懷

教學重點:

掌握文言實詞,翻譯背誦全文

教學難點:

感受作者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情懷

教學流程:

一、導入

1、你心中理想的居所是怎樣的?

2、劉禹錫被貶謫時,受到排擠欺壓,居住於一間陋室,他的心態可能是怎樣的呢?

二、朗讀指導、落實字詞

1、教師範讀、學生朗讀

2、圈劃出不理解的字詞,查字典落實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三、整體把握

1、陋室“陋”還是”不陋”?評判的依據是什麼?

物質——陋

精神——不陋

作者的態度——不陋

作者評價的依據——主人品格的高下

2、朗讀課文,作者是分幾個層次表現陋室因爲主人品格而不陋的?

爲課文劃分層次

四、逐層理清

1、作者是怎樣開篇的

(1)“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是爲了說山道水嗎?

重點在於“仙”“龍”

(2)“仙”“龍”有暗指什麼?體現作者怎樣的心理?

暗指作者自己,對自己品德高於庸俗常人的自信

精神志向不因爲現實而受侷限

(3)用怎樣的情緒朗讀這一句?

(4)通過類比引入主題

2、作者是怎樣承接主題展開表現的。

環境幽雅:

(1)展開想象,說說這是怎樣的環境?

(2)“上”“入”兩字是什麼用法,這樣用給人怎樣的感受?

(3)“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兩句可能暗示什麼?

交往風雅:

(1)“鴻儒”指什麼?“白丁”指什麼?

(2)“談笑有鴻儒”與“苔痕上階綠”是否矛盾?

(3)想象作者寫這兩句話的時候心理活動是怎樣的?

情趣高雅:

(1)什麼叫“素琴”?什麼叫“金經”?

(2)“素琴”“金經”意在說明什麼?

(3)“可以調素琴“與”無絲竹之亂耳“是否矛盾?

(4)“無案牘之勞形”表現作者追求怎樣的生活狀態?

3、作者宕開一筆的突轉效果

(1)、寫自己的陋室、表現自己心志、精神追求,作者卻爲何宕開一筆寫“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是不是把話題扯遠了,偏題了?

(2)寫諸葛亮、揚雄的兩句話刪去對作者的思想的表達有沒有影響?

總結全文呼應開頭

(1)引用孔子的話的作用僅僅是再次強調陋室不陋嗎?

(2)“孔子云”只是一個巧合嗎?

小結:

本文雖然短小,但結構層次鮮明,體現了中國寫文章強調“起承轉合”的特點。

用清晰的思路表現了作者安貧樂道、追求高尚人格的精神。

五、拓展練習

這是一篇韻文,要反覆朗讀,感受體會音韻之美

朗讀指導:找出對偶句,中國人喜愛的對稱美

句式整散結合,和諧靈動

圈劃押韻的字詞,感受音韻美

情趣高雅、自得其樂的語調

《陋室銘》教學反思

劉禹錫的《陋室銘》流傳了千百年,聊聊八十一字,作者用凝練工整的語言表達出了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如何讓八年級孩子通過文字來理解作者的思想,把握作品的情感呢?我在進行了深入的文本分析之後,將朗讀作爲了這節課教學的一個抓手,通過朗讀來理解課文內容,掌握重點的文言實詞,並在此基礎上了解作者安貧樂道的品質。

朗讀是我這節課的一個重要抓手,朗讀和課文理解是互爲補充的,朗讀是爲了更好地理解課文,課文理解之後,朗讀才能更有感情。所以,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每一次讓學生朗讀都必須問一個“爲什麼”?這次朗讀是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要對學生提哪些要求?層層遞進,層層深入,學生的朗讀能力纔會提高,自然也就滲入了對課文的理解。

導入之後,我設計了各種形式的朗讀來幫助學生完成對課文的感知。首先是散讀,對學生的要求是大聲,意在活躍課堂氣氛,營造一個學習文言文的氛圍。但我還是忽略了一點,應該讓學生上黑板寫一寫“馨”、“鴻”等字,對於中學生來說,寫字的基礎還是很重要的。疏通字詞之後我又讓一個聲音洪亮的學生帶領全班齊讀了課文,並進一步提出“整齊、準確、流利”的要求。三次朗讀,三次要求,完成了對課文的整體感知。

在重點讀析部分,我設計了一個統領全文的大問題“陋室爲什麼會被稱爲陋室?你認爲它陋還是不陋?”讓學生就此展開討論,並在文中圈畫相關詞句。我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小組討論,這也是基於“以學生爲主體”的理念。

在理解了文章的`基礎上,我又要求學生讀課文,並且提高了要求,要“生動,有感情”。學生的朗讀較整體感知時有了提高。重點讀析部分用時二十分鐘左右,通過一個大問題的設計基本能夠幫助學生梳理全文,思路也比較清晰,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落實了“德馨”、“上”、“鴻儒”、“白丁”、“勞”等詞的意思。在這過程中也同樣存在着不少問題,重點字詞的落實還只是浮在表面,沒有反覆推敲;在分析課文時雖然有朗讀,但對一些重點句的朗讀還缺乏細緻的指導以及示範朗讀。

在拓展遷移部分,我讓學生談讀了此文得到的啓示是什麼?並寫成敘議結合的,目的是想讓他們將課文中學到的內容和自己的生活實際聯繫起來,文以載道,對整節課的學習內容也是一個內化。

以有感情的背誦課文作爲整節課的結尾,達到鞏固的目的。

從整節課的教學效果來看,大的環節沒有問題,思路比較清晰,課堂氣氛也調動得不錯,媒體的適時使用對課堂教學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教學目標基本達到了,整節課也是圍繞着教學重點展開的。最大的問題還是出在重點字詞的敲打落實上。

在今後的文言文教學過程中,要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重點的文言實詞的敲打和落實,文言文要上的有味道,更要實實在在;其次是要加強對學生朗讀的指導以及文言文學習方法的指導,比如工具書的使用,課文註釋的關注等等,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再次要關注課堂上生成的資源,讓學生的發言爲我所用。

《陋室銘》教學設計 篇4

一、教學目標

1、以聲入情,因聲求義,以此感受作品思想內容和韻味情調

2、注意語言的音律節奏,反覆朗讀,直至能夠背誦,努力做到傳情達意

3、瞭解作者安貧樂道,潔身自好的品質

二、教學重點

通過品味富有韻律的語言瞭解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設計

(一)導入:有句俗話叫做“金屋,銀屋,不如自己的草屋。”自己的草屋儘管再破也是最好的。唐朝詩人劉禹錫也自稱他的屋子是陋室,那我們今天就來參觀一下。

(二)師範讀課文,並提醒學生注意讀音和停頓

(三)生朗讀課文

(四)介紹作者及銘(見課文)

(五)同桌間藉助工具書以及課後註釋翻譯課文,請同學說說課文意思,老師應進行必要的指導

在(在乎) 名(著名) 靈(靈氣,神氣)

斯(這) 惟(只) 德(品德)

馨(香氣,這裏指品德高尚) 鴻(大) 儒(有學問的人)

白丁(原意平民,這裏指沒有學問的人) 調(調弄)

之(取消句子獨立性,無意義) 勞(使......勞累)

行(形體,身體) 雲(說) 何(什麼)

倒裝句: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苔痕綠上階,草色青入簾

何陋之有——有何陋

(六)再次朗讀課文,並注意停頓

(七)背誦課文(可以以遊戲接龍的方式進行)

(八)作者開頭說自己的屋子是陋室,爲什麼到最後又說何陋之有呢?這不是矛盾的嗎?請大家一起來討論,到底是否矛盾?

(陋是針對房子本身的簡陋講的,而不陋是說主人的精神品質高尚的話就不覺得陋了。陋是指物質上的,而不陋是指精神上的。正如文章開頭第三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正是文章的中心句,後面的文章都是圍繞這一句話展開的。)

1、請找出表現不陋的語句

(談笑有鴻儒,往來不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作者從交往,愉悅,學習幾方面描寫出主人追求之不陋,鴻,素,金三字又可以突出主人精神生活的內涵豐富,與陋無緣)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行。突出作者不被榮華富貴,功名利祿所累,這不是他所追求的,可見他的志趣高雅)

2、除了這些語句表現了陋室的不陋,其他語句呢?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周圍景色雖然不是很美麗,但可見作者安貧樂道,恬然自適的生活情趣)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把陋室比作諸葛廬,子云亭意在自勉,希望自己也像他們那樣雖然居住的屋子簡陋,但品德受人景仰)

(孔子云:何陋之有?以孔子的`話作結,再次表明自己安貧樂道,潔身自好的品質)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爲全文奠定不陋基調。仙,龍是爲山,水增色,他們纔是最重要的,這裏暗指居室的主人。)

3、身居陋室,卻不以爲陋是因爲室主人有着高尚的品德,作者想借陋室表達他的什麼願望呢?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節操的願望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板書:安貧樂道)

4、作者在文中表現出來的“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在當時是值得稱道的,在當今有什麼意義嗎?

(學生討論,各抒已見,教師作正確引導)

(九)歸納藝術手法,課內外相結合

文章一開頭以山、水類比,引出陋室,接着描寫陋室,暗示陋室不陋的特點,最後引用孔子的話,畫龍點睛,總結全文,作者借寫陋室表達了安貧樂道的情趣,這種寫法叫什麼?(託物言志)

《陋室銘》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能準確識記重點文言實詞,背誦並翻譯課文;

2、能正確掌握託物言志的寫法並嘗試在寫作中使用;

3、能明確理解作者那種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確立自己的人生志趣追求。

設計理念

張揚師生個性,強調朗讀品位、滲透學法指導,重視合作討論。

教學重點

1.加強朗讀學習,在誦讀課文的過程中正音、釋詞,理解全文內容。

2.在理解文意、流利誦讀的基礎上,背誦並默寫全文。

3.明確本文借物喻理、託物抒情的寫法,理解文章如何通過描繪景物和陋室的生活來表現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教學難點

學習本文借物喻理、託物抒情的寫法,理解文章如何通過描繪景物和陋室的生活來表現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教字方法

導讀法(通過"三讀"達到理解課文內容,爭取當堂背誦全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之美

《愛蓮說》中說:“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繁。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人各有志,人各有愛,在世人都愛豪宅名車的今天,如果誰告訴你他愛陋室的話,你準定認爲他有病。而古人中有人甚至爲他的陋室寫了一篇文章來讚美,一間簡陋的居室,究竟美在何處呢?他就是劉禹錫。今天咱們來學習他的一篇著名的美文精品——《陋室銘》。

二、作家作品之美

請一個同學讀書下注釋,瞭解作者和“銘”的特點。

1.作家作品簡介

本文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772-842),唐代詩人,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曾中進士,任監察御史。他熱心贊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政治革新失敗後,被貶官降職多次。他與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劉賓客集》。這篇《陋室銘》是他貶爲和州刺史時在任上寫的。

2.關於“銘”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爲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陋室,意思是簡陋的房子。“陋室銘”的意思就是通過對陋室的描繪和議論表達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三、誦讀感知美

1、文讀百遍,其義自見。

我們就從朗讀入手解讀它。老師先拋磚引玉,範讀全文。請大家在難讀難寫的字標註一下,注意聽準字音,注意句子的語氣語調。

學生結合課文提示註解自由地大聲地朗讀課文

2、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基礎知識是學習的重點之一。(由學生提出問題,儘量讓學生來解答,達到疏通字詞的目的)請學生逐句翻譯課文。掌握重點詞語。

有仙則名:著名。有龍則靈:靈異。斯是陋室:這。

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

苔痕上階綠:長到。草色入簾青:映人。談笑有鴻儒:博學的人。

往來無白丁:指沒有什麼學問的人。

無絲竹之亂耳:指琴瑟、策管等樂器,這裏借代奏樂的聲音。

無案牘之勞形:案牘:官府的公文。勞形:使身體勞累。

何陋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裝句,有什麼簡陋的'呢?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聞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龍(居住)就能降福顯靈。這(雖)是間簡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蘚給階前鋪上綠毯,芳草把簾內映得碧青。談笑的是淵博的學者,往來沒有淺薄的人。可以彈奏素樸的古琴,瀏覽珍貴的佛經。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勞累身心.(它好比)南陽諸葛亮的茅廬,西蜀楊子云的玄亭。孔子說;(雖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裏面)有什麼簡陋的呢?

四、品讀欣賞美

我們不僅能通過閱讀感知到陋室的形象之美,還能通過品讀欣賞出陋室的意象之美。有哲人說:生活中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課文就是我們用眼睛、用耳朵、用心靈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窗口。本文的美可以概括爲語言美、形象美、品格美。(板書三美 )

1、探尋語言之美

同學們發言的內容可能有:簡潔、生動、形象,充滿情感之類。

點撥:文章的語言之美:

一表現在句子的節奏美。

二表現在句子的形式美。或偶句,或奇句,或排比句,或長句,或短句,或獨詞句,既凝練流暢,又錯落有致。

三表現在句子的表達方式美。百字短文,融敘述、描寫、議論、抒情於一爐,一個“美”字連綴全文,文筆簡潔,情感豐富。大家注意文言文的讀法與現代文有所不同,大家回憶一下電影和電視裏看到的古人是怎樣讀書的呢?

學生自由發言,可能有以下幾種情況:①古人讀書拉長了聲調,像唱歌一樣的。(請你給大家模仿一下,好不好?)②搖頭晃腦的。(也請你給大家模仿一下,好不好?)

是的,古人讀書很有韻味,自得其樂地讀,一般語氣都比較舒緩。我們讀古文雖然不需要搖頭晃腦,但可以吸取一些有益的讀書經驗,如舒緩一些讀。(生讀課文)

2、.欣賞形象之美。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運用什麼修辭手法?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討論並歸納:運用比喻、對偶起興,以虛襯實,以山水引出陋室。前二句類比"陋室",後兩句暗喻自己。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兩句在文中起什麼作用?深刻含義是什麼?

討論並歸納:“陋室”二字扣題。"德馨"二字統領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強語氣。這兩句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是由於人品德高尚,就忘卻了室陋,另一層意思是由於人的品德高尚爲陋室增光添採。

陋室內外是何顏色?景色有何特點,用一個詞(字)概括。

明確綠色,青色,景色別緻幽雅(幽)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

明確:"上"、"入"二字生動傳神,以靜爲動,不僅使景物人格化,活躍而有生氣,而且流露了作者對這景色的喜愛之情,我們可以想象出這是一個多麼幽靜安寧的環境。

與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點?

明確鴻儒,無白丁(雅)

"鴻儒"可否換成"羣儒"?

不能。"羣儒"則無"大"之義,顯得太多了。

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麼?有何特點?

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安)

能否將"閱金經"改爲"閱五經",爲什麼?

明確不能。因爲作者當時受貶,思想上有些消沉,想從佛經中找到某種寄託,"閱金經"正是作者當時思想感情的折射。

作者用什麼來類比自己的陋室?

明確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寫什麼?

討論並歸納:語見《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認爲,九夷雖然簡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裏,就不簡陋了。此處引用孔子的話證“陋室”說明“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與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遙相呼應。把個"陋"字徹底翻了過來,達到"不陋"的最完美境界,這是全文的點睛之筆。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潔做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請同學們讀出作者對最喜愛的“陋室形象”進行描畫的句子:

請同學們談談,能從中看出、讀出、悟出多少個“美”來?

討論、點撥:可以看出陪襯美、畫面美、環境美、人物美、生活美;可以讀出描寫美、語音美、情感美;可以悟出品格美、氣質美、高潔美、正直美、風度美、清高美、質樸美……

順勢點示:寫陋室就是寫人,詠陋室就是詠志向。作者在這裏通過對陋室的描繪與讚美,賦予陋室一種高潔的品格,不僅寫的景是美的,而且引人的思想向更廣闊更深遠的天地伸展

3、品味意蘊之美。

作者寫有仙之山和有龍之水,一是對“陋室”的襯托,在反覆的襯托之中既突出“陋室”的不陋,又表達自己的情懷;二是由古代名賢的居室引出評價和比較,名爲寫室,實際寫人,寫出人們對生活理想的選擇,突現自己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對胸懷磊落、行爲正直、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等高潔品德的崇尚。

文章託物言志(借陋室以言志),表現作者不貪戀富貴榮華,不與統治階級同流合污,重視自身修養的思想感情。(文章主旨)

作者好像是在寫陋室,而實際上是託物寄意,弦外有音,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意蘊”。

五、吟讀歌頌美

同學們帶着對“陋室”的讚美之情讀課文。

(三讀領悟內涵,男、女生各讀一遍)

全班競背(學生自由背,小組中相互背,全班競背)

六、審讀判斷美

1、看材料(教室銘),思考問題。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則靈。斯是教室,唯吾閒情。小說傳得快,漫畫翻得勤;琢磨追星去,尋思看電影。可以睡大覺,作鼾聲。無書聲之亂耳,無複習之勞形。雖非籃球場,好似遊戲場。心裏雲:“混張文憑。”

思考:(1)材料是針對學生中的哪些現象而言的?

(2)那麼應該怎樣對待我們的學習生活?

2、讀了劉禹錫的《陋室銘》,你能不能學習劉禹錫,爲你的家取個名,用來表達居住在家中的感受?

3、談談你對劉禹錫的人生態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

(學生自由討論,自由發言)

稱頌:人品高尚。

批評:逃避世俗,缺少爲國爲民的奉獻精神。

小結:學習古人的作品,要用現代人的眼光看待古人;要擇善而從之,其不善而改之;要批判的學習和接受。

七、激勵傳承美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鮮明、格調高雅,構思巧妙,意境雋永、韻味深長、文句精美而勝炙人口,久爲傳誦。本文是作者用來自述其志的。通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陋室銘》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識記重點文言詞語,背誦默寫全文。

2、學習託物言志的寫作方法,培養學生根據文章特點,賞析文章的能力。

3、理解作者高潔的品質和安貧樂道的情趣,學習作者以苦爲樂的精神。

教學重點:

1、掌握重點文言詞語;背誦默寫全文。

2、理解作者高潔的品質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教學難點:

對文章的賞析,引導學生學習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方法:

講授法,引導發現法,啓發式教學法

學習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老師:提一個問題,讓大家選擇一下:假設有一個王公大廈,要得到它,須說若干句違背自己良心的話,做若干件傷天害理的事情;還有一間陋室,那裏芳草青青,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擁有,它便在你的眼前。你要哪個?

學生:選後者,因爲……

老師:恭喜你,你的選擇居然與一位唐朝大名鼎鼎的詩人不謀而合,他就是劉禹錫,你有望成爲新時代的劉禹錫。還是讓我們一起學習劉禹錫的《陋室銘》吧。

二、釋“銘”解題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已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發展成爲一種文體。這種文體通常是用韻的。陋室,這裏指作者任和州刺史期間在當地造的簡易房子,作者爲它作銘,目的是爲了表述自已的抱負和情操。

三、走進作者

劉禹錫(772—842)唐代詩人、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曾中進士,官至監察御史。他曾多次被貶官降職,與柳宗元交情深厚,著有《劉賓客集》。

四、追溯背景

劉禹錫因革新失敗被貶。按規定,他應住在三間三廂的房子,可是策知縣是個小人,他多方刁難,先叫劉禹錫在城南面江而居,劉禹錫不埋怨,反而高興的撰寫了一聯貼在房門上: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他這舉動氣壞了策知縣,他將劉禹錫的房子從城南門調至城北門,住房從三間縮小到一間半,劉禹錫見此景又作了一聯: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他仍讀書作文,策知縣都要氣炸肺了,這回他又爲劉禹錫尋了一間只能容納一牀一桌一椅的小屋。僅半年連搬三次家,劉禹錫憤然提筆寫下《陋室銘》,並請人刻於石上,立在門前,這銘文是被氣出來的。

五、誦讀課文,疏通文意

1、教師範讀課文,請同學們注意句子的斷句、語氣、語調。

2、下面的時間我要留給同學們來展示風采,哪位同學先來?

找二名同學分別讀,教師要有點評。最後齊讀。用心領會並指出本文有哪些押韻字?有什麼作用?

名 靈 馨 青 丁 經 形 亭

作用:使人加深印象,同時便於吟誦和記憶,有節奏之美。

3、讓學生分小組結合書下注釋和大屏幕上重點實詞疏通文意,不懂的提出來共同解決。最後指一名同學疏通文意,其它同學糾正補充。

着重強調下列詞語:

名:出名,著名

靈:靈異。

斯:這

入:映入。

上:長到,名詞用作動詞。

白丁:平民,這裏指沒有什麼學問的人

絲竹:琴瑟、簫管等樂器。這裏指奏樂的聲音。

勞形:使身體勞累。勞,使動用法,使……勞累

亂:使動用法,使……擾亂

六、整體感知

1、在理解文意之後,你覺得作者寫《陋室銘》的目的是要突出什麼?

明確:是要突出“陋室”不“陋”。

“陋”是針對房子本身講的,而“不陋”是說室主人的精神品質高尚就不覺其陋了。“陋”是物質,“不陋”是精神上的。文章開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正是文章的中心句,後面都是圍繞這一句展開的。

七、合作探究,分析文章

1、本文是如何表現陋室不陋的呢?

①、教師講解:文章題目是《陋室銘》,但是作者並沒有直接寫陋室,而是從什麼寫起呢?目的是什麼?

明確:從山水寫起,作者以有仙之山,有龍之水喻陋室,表明陋室也具有名與靈的性質。這裏作者以比喻起興,點明題旨。說明陋室不陋。

②、名爲“陋室”,實則“不陋”,文中哪些語句暗示了陋室不陋呢?

指導學生用課文中的語句回答,教師再要求學生用自已的話說說文中的意思,並順勢突出句子的個別意思及修辭方法,並分析這些句子分別從哪些角度寫陋室不陋的特點?相關句子有: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明確:寫自然環境清幽雅緻,這是寫室中之景。“上”“入”二字生動傳神,化靜爲動,不僅使景物人格化,活躍而有生氣,而且流露了作者對這景色的喜愛之情。這裏運用對偶,擬人的修辭方法。(對這句話進行賞析)。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明確:寫交往人物不俗。襯托自已的“德馨”,這裏是寫室中人。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明確:從正面實寫,寫出生活情趣高雅脫俗,這是寫室中之事。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明確:從反面虛寫,表現作者不慕富貴,對黑暗官場的厭惡。

不陋原因: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呼應了惟吾德馨。

2、作者所居住的陋室就像南陽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揚雄的玄亭一樣,這是類比,你說諸葛亮的草廬,揚雄的'子云亭簡陋嗎?爲什麼?

明確:不陋,因爲室主人不凡。

3、引用孔子的話目的何在?(引導學生分析結尾孔子話的作用)

明確:總結全文,照應開頭,點睛之筆。說明陋室不“陋”的原因。

4、作者身居陋室,卻不以爲陋,安於清貧的物質生活,追求高雅的精神生活,作者想借陋室表現他什麼樣的生活情趣和品質?

明確:安貧樂道生活情趣和高潔傲岸的品質

5、文章一開頭以山、水類比,引出陋室,接着描寫陋室,暗示陋室不陋的特點,最後用孔子的話,畫龍點晴,總結全文。作者借陋室表達了安貧樂道的情趣,這種寫法叫什麼?

明確:託物言志

八、適當遷移,正確引導

學完本文後你有什麼收穫?(學生自由說,言之有理即可)

九、思維拓展

運用託物言志的寫作方法,寫一段話,將你的理想或追求通過某些物品表現出來。

(提示:粉筆、石子、落葉等)

十、小結全文,佈置作業

同學們,生活的清貧絕不妨礙精神的富有,只要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擁有充實的人生!清貧的物質世界也會向我們展開異樣的色彩:一片青苔,一抹草色,一縷清風,一陣蛙鳴,都有了幾分聖潔的意味。達到了這層境界,我們就可以坦然反問: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何陋之有?

作業:

⑴抄寫常用實詞

⑵背誦並默寫全文

《陋室銘》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的與要求

瞭解作者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情懷,並引導學生學會正確分析與評價。

教學重點

1、 瞭解與認識作者情操

2、 文言詞語的積累

3、 語言優美、音調鏗鏘的銘體文特色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與教室或自己的書房、臥室日日相處,它們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說起。

二、師範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字音。

三、生結合課下注釋,瞭解課文大意。並與自己的前後桌同學討論。

四、幾個問題引起學生思考,進而瞭解文章內容,同時輔之以朗讀、誦讀。

1、 在讀完以後,你對全文的印象如何?學生在這裏可能有三種答案:陋、不陋、陋而不陋。如果答“陋”則以下設計2、3暫時不講,如答“不陋”與“陋而不陋”可順次展開。

2、 爲什麼(陋而)不陋?這裏哪兩個字是最爲關鍵的?

3、 作者的德馨體現在何處?

如果學生一下不易答出,可提出以下問題作爲提示:與他交往的`人多嗎?都是哪些人?爲什麼要寫這些人?

這裏順便交代,劉禹錫曾與韓愈、柳宗元、白居易等人交好,並有大量詩文傳世,如我們非常熟悉的《逢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4、 由此可見,室主人的志趣如何?

5、 作者爲何又寫了諸葛亮的草廬、揚子云作用何在?

6、 由此可見,室主人是什麼樣的人?

7、 由此可見,文章最後一句是不是“添足”?

五、品評、討論文章寫作目的。

1、 介紹.寫作背景:劉禹錫在和縣的經歷。

2、 回憶劉禹錫的其他詩文,並回憶、品評其中思想 。

3、 讀文中用典,瞭解典故意義。

4、 小結。

六、再次誦讀全文,賞析.寫作特點

結合註釋一中對銘的介紹,師生共同討論文中押韻、對偶、比興等方法。

課堂討論與練習

1、 如今物質生活高度豐富,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達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2、 我們在電視中常看到則廣告:“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禮不在多,貼心才行;中脈蜂靈,正在流行。”請品析此廣告,並仿寫一則。

《陋室銘》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瞭解“銘”的體裁特點。

2、誦讀全文,品味語言。

3、體會作者安貧樂道、高潔傲岸的高尚品質。

4、學習託物言志的寫作技巧。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掌握銘文的特點,體會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瞭解託物言志的表現手法。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是如何借陋室表達自己的節操和情趣的。

教學用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新課鏈接:

同學們:當我們路遇挫折,意志消沉時,親人與朋友常常用“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來激勵我們要力爭上游、百折不撓。這比喻形象、寓意深刻的千古名句出自於誰的妙筆?(學生有的答出了作者:劉禹錫)今天,讓我們再來學習一篇劉禹錫的佳作《陋室銘》。

二、走近作者: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唐代詩人,哲學家。他生活在安史之亂以後的中唐時期,關心社會現實,憂國憂民。

三、追溯背景:

作者因參加政治革新運動得罪當朝權貴,被一貶再貶,半年時間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後成了一間陋室。在此背景下,他憤然提筆寫了《陋室銘》。

四、釋“銘”解題:

提問:同學們,你能告訴我們大家,你最喜歡的座右銘是什麼?

這裏的銘是“警惕自己的文字”的意思。(板書“銘”)那麼,“銘”字還有什麼意思呢?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爲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常用排比、對偶句。

現在,我們就來看看劉禹錫是如何爲他所居住的陋室作的“銘”。(板書“陋室”二字,完善課題,板書作者)

五、明確目標:

1、瞭解“銘”的體裁特點。

2、誦讀全文,品味語言。

3、初步體會作者安貧樂道、高潔傲岸的高尚品質。

六、指導朗讀:

(一)、聽錄音朗讀課文。請學生進一步擴充、加深預習成果。

(二)、齊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三)、這是一篇銘文。銘文很重視音韻,這篇文章通篇押韻,節奏明快,讀起來琅琅上口,充滿了音樂美。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在課文中劃出押韻的字,想一想,這些字的韻母都是什麼?

押韻的字有:名、靈、馨、青、丁、經、形、亭。韻母:ing

(四)、再次齊讀課文(男、女生分開進行)

七、翻譯古文:

(一)、根據頁下注釋理解課文內容(先個人譯,有疑難小組解決,小組不能解決的再提出來全班來討論)。

1、着重強調下列詞語:

德馨: 品德高尚。

鴻儒: 學識淵博的`人。

白丁: 沒有學問的人。

案牘: 官府的公文

勞: 使動用法,使……勞累

亂: 使動用法,使……擾亂

(二)、翻譯全文:(力求嚴密、準確)

如:

A、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勞累身心。

B、 孔子云:何陋之有?

有什麼簡陋的呢?

八、小試牛刀:

1、 解釋下列詞語:

名:著名。 馨 :香氣,這裏指品德高尚。

鴻儒:學識淵博的人。 勞形:使身體勞累

2、翻譯下面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何陋之有?

九、佈置作業:

上網查閱劉禹錫的其他作品,進一步瞭解其創作特色。

《陋室銘》教學設計 篇9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陋室”的“陋”和“不陋”,進而掌握文章的主旨“惟吾德馨”。

能力目標:學習託物言志的表現手法,理解“銘”這種文體,可以賞析並仿寫對偶句乃至銘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文本研讀及課外知識延伸,理解作者劉禹錫的高尚情操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並進而理解中國古今名士的閒雅情趣和精神追求!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通過反覆誦讀、交流探討,理解文章主旨!

2、學習銘文的寫作手法,尤其是比興和類比的手法!

3、反覆吟誦乃至當堂理解背誦。教學難點:通過有效教學,使學生真正理解、感悟中國古今名士的閒雅情趣和精神追求,能夠靜聽賢明之心!

三、教材分析:

《陋室銘》是一篇語言、意境兼美的名作。陋室,是作者劉禹錫受人擠兌而住的簡陋房屋,但作者爲它作銘,託物言志,藉以表達自己的.志向和情操。真可謂用“陋室不陋”“惟吾德馨”的博大胸襟和高尚情操激勵了太多的中國文人,所以在純粹“賞析”的教學設計上,教會學生理解作者及所有和作者有一樣精神追求的雅士的情懷,是上課的重難點。至於銘文的寫作手法,如“比興、對偶和類比”學生很容易掌握,會仿寫即可!

四、計劃課時:

一課時

五、教學步驟

1、導入:人的一生當中,必定會經歷很多挫折和磨難,但是,越是苦難的挫折,越能折射出“高人雅士”的坦蕩胸襟和勵志情懷!一路走來,我們接觸過蘇軾被貶但仍“夜遊承天寺”,釋懷地吟出“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龔自珍被迫離開朝廷,也是一路高歌“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今天,我們再來聽一聽又一個被貶文人劉禹錫的故事,看看他又經歷了什麼?

2、【多媒體展示】話說唐朝詩人劉禹錫因參加政治革新運動失敗,被貶到和州做“通判”,按當時規定,他應住衙門裏的三間屋子。可是和州知縣策某是個勢利小人,他見劉禹錫被貶而來便多方刁難,安排劉禹錫住在偏遠的縣城南門,面江而居。劉禹錫見房子面對大江,不但沒有埋怨,反而很高興,還撰寫了一副對聯貼於房門,請大家讀一讀:“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這個舉動氣壞了策知縣,於是又劉禹錫搬到城北門的,一間半小房子。因爲新居處於德勝河邊,環境也不錯。劉禹錫也沒有計較,依然安心住下,又寫了一副對聯,請大家讀一讀:“楊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策知縣見他仍是悠然自得,又把劉禹錫的住房再度調到城中,而且只給一間僅能容下一牀一桌一椅的簡陋房間。半年時間,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後僅是斗室。想想這實在是欺人太甚了,劉禹錫憤然提筆寫了一篇《陋室銘》一文,並請人刻於石頭上,立在門前。這就是今天我們要一起學習的氣出來的千古名篇《陋室銘》。

3、全班齊讀《陋室銘》,請大家感悟一下劉禹錫要借文章表達自己的什麼想法?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那麼,既然肯定這是一間陋室,作者身居陋室卻說“不陋”原因爲何?明確:居室環境--清幽雅緻交往之人--高雅脫俗日常生活--修身養性

5、文章開頭和結尾看似和陋室沒有關係,它們有什麼作用呢?明確:用名山名水來類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用名廬名亭及名人名言來類比“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代入諸葛亮、揚雄、孔子的典故)聯想一下,有沒有其他類似的高潔人士,不注重居所但是精神生活很富足?引入“杜甫草堂”和“善洲草棚”,讓學生進一步瞭解“惟吾德馨”的含義!

6、帶着一種崇敬之心,再次朗讀《陋室銘》,順着思路當堂背誦。

7、瞭解“銘”這種文體古代是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爲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8、作業:仿照《陋室銘》,修改《教室銘》,讓它成爲勵志、高雅的好韻文!

《陋室銘》教學設計 篇10

教材分析:

這篇銘文通過讚揚簡陋的居室,表達了作者不慕榮利、保持高尚節操的願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高尚情操。讓學生在積累鞏固古文言文的同時受到情感的薰陶,得到品格上的教育。

設計理念:

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文言文大意,掌握作者情感傾向,結合個人的認知體驗闡發閱讀體悟,汲取精神營養。

知識與技能:

一、讀懂課文,理解文言大意,

二、把握文章結構,深入瞭解文章內容,

三、分析作者情操和志趣,

四、發表自己的感悟,

五、瞭解“銘”的特點和託物言志的特點,以及瞭解“興”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一、對照註釋利用工具書瞭解文言大意,

二、合作學習,疏通文意,

三、師生互動,深入分析,

四、探究討論,拓展延伸,聯繫生活,發表意見。

情感、態度、價值觀:

瞭解作者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情懷,學習並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

教學策略:

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考試銘》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則靈。斯是教室,惟吾閒情。小說傳得快,雜誌翻得勤。琢磨下圍棋,尋思看電影。無書聲之亂耳,無複習之勞形。雖非跳舞場,堪比遊樂廳。心裏雲:混張文憑。”

看得出大家很開心,不光是因爲這位同學讀得好,也因爲它的內容確實引人發笑,這首“考試銘”只是一種模仿,大家知道是模仿哪首詩的?(生答)雖然可以搏人一笑,但沒有什麼價值。只有劉禹錫,有真情實感,才寫出流傳於世的佳作。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那篇傳誦千年而不衰的道德絕唱——《陋室銘》。

二、聽錄音

現在請大家先聽錄音,在聽錄音的同時,一定要注意錄音裏的停頓、字音。好了,來聽!

聽完錄音,大家肯定對題目有些不解。“陋室”當然就不用說了,那“銘”呢?誰來說說什麼是“銘”。(生述)

對,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爲一種文體。

三、錄音朗讀非常優美,給我們帶來美的享受,那我們也試着來讀一下課文。(生齊讀)

四、個別讀

大家讀得很好,我們再請一位同學來讀,在他讀的時候,大家仔細聽。第一要注意他的停頓、字音。第二大家要把不懂的`都畫出來。

(讀完之後)評價賞識:他讀得字音都很標準,就是停頓出了錯。大家知道是哪處麼?同學們來指出,總體來說,他讀得很好。大家給他鼓鼓掌。

五、討論

古語云:書讀百遍,其意自現。我相信大家一定對課文有了初步的瞭解,現在請大家暢所欲言,分小組討論,疏通文意。(巡視)有什麼不懂的,可以問我,一會我再考察大家討論的結果。

在大家的合作過程中,老師發現了一些共性的問題,也是我們學習的重點,現在讓我們共同瞭解並掌握它們。

第一、詞類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名:名詞活用爲動詞,聞名,出名。

苔痕上階綠上:方位名詞活用爲動詞,長上。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犢之勞形亂,形容詞使動用法,使……擾亂,勞,使……勞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大家解釋下這句。注意絲竹,這裏代指音樂。

第二、古今異義

無案牘之勞形形,身,今常用爲:樣子。

惟吾德馨馨,美好。今爲:芳香。

談笑有鴻儒鴻,大,淵博。今指鴻雁,書信。

無絲竹之亂耳絲竹,指管絃樂,這裏指聲音。今指絲綢和竹子。

第三、賓語前置:

孔子云:何陋之有?即“有何陋之”。疑問代詞“何”作賓語,前置。其中的“之”,爲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誌。

五、韻律

在大家的合作之下,這篇課文已經明朗化了,爲了更深入得了解課文,讓我們充滿感情的再讀一次課文。

同學們讀的是越來越好了,那麼我現在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發現這篇文章在文字上有什麼規律嗎?

有些字很押韻。能具體找出是哪些字嗎?名、靈、馨、青、丁、經、形、亭。稍微細心一點的學生應該還注意到,這些字都在第幾句的後面?二、四、六句等。也就是說都在偶句的韻腳上押韻,這也是前面我們所講到的“銘”這種文體的特徵,一般都是要用韻的。

六、分析課文

我們再來細細分析下課文,我問大家一些問題。

大家說說,這篇銘文到底要告訴我們什麼呢?作者寫文章的目的是什麼呢?

那大家可以從文中找出具體的表達作者寫作目的的語言麼?是怎麼樣引出德馨的呢?前兩句是用了什麼樣的修辭手法?

又從哪些方面體現作者的德馨呢?

作者已經從那三方面說明了陋室不陋,又爲什麼寫“南陽……,西蜀……”?有什麼作用?

最後一句孔子的話是什麼意思?會不會重複?與早自習預習過的作者情況相結合考慮。

板書(多媒體顯示)

七、小結

作者先用比興、對偶,引出“陋室不陋”,又從自然環境的優美,往來人物的不俗,生活情趣的高雅襯托陋室不陋,表明“惟吾德馨”,又以“諸葛廬”“子云亭”做類比,暗示陋室不陋,引用孔子的話畫龍點睛,總結全文。這篇銘文通過讚揚簡陋的居室,表達了作者不慕榮利、保持高尚節操的願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高尚情操。這種寫法就是託物言志。

八、拓展

那麼,大家是否同意作者這種獨善其身、安貧樂道的做法呢?可以各抒己見,如果你是劉禹錫,你在當時被排擠的情況下會怎麼做?

九、總結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時代不同,處境不同,就會有不同的人生態度,生活態度。希望大家在生活中都能樹立正確的積極向上的健康的人生態度。

十、作業

討論題寫在日記本上。

《陋室銘》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掌握相關的文言字詞,翻譯並背誦課文,學習託物言志的寫法。

二、過程與方法:疏通文意以學生翻譯爲主,教師講解爲輔:分解課文時教師引導學生理解課文。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教學重點:

多種形式的誦讀及當堂背誦。

教學難點:

1、理解作者高潔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2、體會本文語言優美,音調鏗鏘的特點。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

預習課文,熟悉生字難詞。

教學方法:

朗讀法,自學點撥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這裏有兩種房子,你比較喜歡哪一種?

看屏幕,回答。

但劉禹錫卻住在簡陋的房子裏,寫下了千古名篇――《陋室銘》,你知道這是什麼原因嗎?

二、新授

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陋室銘》及作者劉禹錫。

學生瀏覽,識記重點。

(一)、簡介作家及作品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陋室銘》及劉禹錫。(多媒體顯示課題、作者簡介)

(二)、解題

文章題目爲《陋室銘》,“陋室”從字面上比較好理解吧,即(簡陋的房子)那麼誰能告訴我什麼是“銘”呢?補充一點,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多媒體顯示“銘”文的特點)

劃出“銘”的註釋,回答。

(三)品讀課文

1、初讀課文,熟悉課文。

學習文言文首先要學會流暢的朗讀,流暢的朗讀是理解文意的.基礎。

(1)、學生自由讀

請同學們放聲自由朗讀一遍,讀時注意字音、停頓,讀正確、流利。

自由讀,注意字音、停頓。

(2)、聽錄音

請同學們認真聽,對照錄音,看你的字音,停頓是否正確。

學生認真聽,揣摩體會字音、停頓。

(3)、抽生讀

下面我們請一位同學來朗讀,注意讀準字音節奏,讀得順暢,讀出感情。其他同學認真聽,聽後能給予正確評價,生評後,教師給予恰當評價,並適時點撥、指導。

認真聽他人讀,聽後進行評價。

(4)齊讀

大家齊讀一遍課文,根據讀的效果進行恰當的評價,過渡。

學生齊讀,體會感受。

2、二讀課文,疏通課文

(1)、利用工具書和註釋自譯

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利用註釋,工具書口頭翻譯全文。若有疑難處,同桌可討論,仍不能解決,請做上符號等一會兒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解決。(老師巡視指導,解疑)

學生利用工具書,註釋,口頭翻譯全文,若有疑難處,同桌可討論,仍不能解決,請做上符號,等一會兒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解決。

(2)、組織解疑,檢查自學效果

引導解疑。(“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行”)

學生質疑、解疑、譯句。

(3)、鞏固理解

(多媒體出示譯文)請同學們對照譯文,把你覺得不容易翻譯的那幾句再識記一下。

學生理解譯文

(4)、解決重點字詞

(多媒體出示重點字詞)

a、請學生在書上找出答案,書上沒有的自己寫在書下角並補上註釋。

學生思考、回答、識記。

b、學生齊答,老師點撥、指導。

3、三讀課文,賞析課文

(1)、感受音韻美

這是一篇銘文,銘文有押韻的特點讀起來琅琅上口,我們一起來有感情的朗讀一遍,感受它的音韻美。

有感情地朗讀。

(2)、分析課文

(多媒體出示問題)請同學們在前後桌展開討論。

1、找出文章的主旨句。

2 、文章題目爲“陋室銘”,文中又說“何陋之有”,這些矛盾嗎?陋室不陋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3、寫“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有何作用?

4、文章起筆寫山水似乎與陋室無關,爲什麼要這樣寫?

學生討論解決問題。

(3)、彙報結論

請同學們就剛纔討論的結果發言,如果後面同學與前面的同學結論一致,就不必重複了。(教師就學生髮言進行適當的評價引導)

小組代表舉手發言,小組內有不同意見的,可各抒己見。

(4)、小結

綜合大家的意見,我們一起來看屏幕,(多媒體出示板書)小結:文中通過對居室的描繪,極力形容不陋,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借陋室以言志,這裏運用了託物言志的寫法)

學生學習託物言志的寫法。

(四)、拓展延伸

請你談談你對劉禹錫的人生態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

學生思考後各抒己見。

三、背誦課文

讓我們一起來看着板書背誦這篇課文,重新品味它的意境雋永與韻味深長吧!

齊背。

四、佈置作業

1、完成[思考與練習]一題。

2、學習託物言志的寫法,寫一篇短文。

3、背誦課文。

《陋室銘》教學設計 篇12

學習目標

1、積累文言詞句。

2、領會託物言志的表現手法。

課堂學習過程與方法設計

一、解題

1.陋室,是劉禹錫的室名,就是簡陋的房子。據說是劉禹錫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時修建的。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書“陋室銘”三個字,現在安徽和縣仍保存着。

2.銘,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來歌功頌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後來發展爲一種獨立的文體。這種文體,形式短小、文字簡潔,句式工整而且押韻。

二、作者簡介(板書:劉禹錫)

劉禹錫,是唐代進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學家。他一生創作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詞散文,受到同時代大詩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銘》就是一篇傳世佳作。今天我們就來共同賞析這篇文章的寫作特色

三、課文分析

1.出示膠片(與本文有關的山水畫),齊讀課文兩遍。

2.提問:這篇短文可分爲幾個層次?

3.教師講解 文章的題目是《陋室銘》,但是作者並沒有直接寫陋室,而是從什麼寫起呢?

4.提問:這裏詩人用有仙之山、有龍之水具體比什麼呢?山和水來比?

5.教師講解 作者的目的是要寫陋室(板書陋室),卻用山水(板書山水)作比喻,引出要寫的內容,這種方法叫比興(板書比興)。這種比興的修辭方法,不僅構思新穎,文意通達,而且句句相連,使文章波瀾起伏耐人尋味。馨”字畫龍點睛,統領全篇,是全文的“文眼”。文章先用山水起興,暗暗施墨,徐徐點題,如小溪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引出主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那麼,陋室究竟是怎樣的陋,而主人又是如何不覺其陋呢?請看下文(出示與“草色入簾青”相吻合的山水畫)。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臺階上已經長滿了綠苔——可見房子常年失修,極爲簡陋;窗前門旁長滿青草——居住的環境荒涼冷落。這是寫陋室的環境(板書環境)。作者寫陋室的環境採用什麼修辭方法呢?

6.提問:苔痕 相對?

7.教師講解 “上、入”採用擬人的方法以動寫靜(板書:擬人):採用擬人的手法,賦予苔蘚、草色以人的靈性,“苔蘚”也想從臺階爬到陋室,聽聽主人在說些什麼;“草色”也想從窗戶窺視主人在幹些什麼。這樣把苔蘚和青草寫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韻味,我們已不覺陋室的環境淒涼、荒蕪,而感覺春意正濃,生機盎然。用擬人的手法渲染了環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悅之情。陋室的環境宜人,而與陋室主人來往的都是什麼人呢?(出示占人彈琴圖膠片)

8.教師講解 作者並沒有寫自己是什麼人,而是寫與他交往的`朋友(板書:朋友)。俗話說,欲知其人應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這就是說,要想知道他的爲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因此,我們便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這兩句在於襯托(板書:襯托)。主人德才兼備,表明主人高雅脫俗的情懷。時有鴻儒來往,常同高朋談笑,可以推想陋室主人的才德。他們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說的是主人的生活情趣(板書:生活)。調,彈奏;素琴,沒有裝飾的琴;金經,佛經;絲竹,管絃樂器,這裏指代不健康的音樂;案牘,指官府的公文。這幾句是說,在陋室裏,興致所至,可以彈彈古琴,看看佛經,沒有不健康的音樂擾亂,也沒有繁冗的公文勞累身心。這兩句用了正反虛實(板書:正反虛實)的寫法。

9.提問:哪些是正面描寫?是實寫?回答:“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提問:哪些是從反面描寫?是虛寫?回答:“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提問:“可以調素琴”與哪一句相呼應?回答:“無絲竹之亂耳。”

提問:“閱金經”與哪一句相呼應?回答:與“無案牘之勞形”相呼應。

10.教師講解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諸葛廬就是東漢末年諸葛亮隱居南陽隆中時居住過的草廬;子云亭是指西漢學者揚雄住過並寫作《太玄經》的亭子。這兩句話是說我這個陋室正如南陽諸葛廬的草廬,又像四川揚子云的亭子。作者採用的是類比的寫法(板書:類比),用歷史上諸葛亮和揚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原來也是陋室,由於他們的主人德才兼備而聞名天下,那麼我的陋室不也會如此麼?

11.提問:作者在這裏用草廬和玄亭比陋室,其用意還是在說明陋室不陋嗎?

12.教師講解 前有古人後有來者,我這個陋室將與諸葛亮的草廬、揚子云的亭子一樣被後人所稱道;我本人也要像諸葛亮、揚雄一樣被後人所敬仰。文章添了這麼一筆,再生一層波瀾,內容更豐富,主題更鮮明。寫到這裏,我們感覺到作者的意思已經表達得夠完美了,可以收筆子。

但是作者是一個弄墨的高手,在全文最後一筆,引用孔子的話結束,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推向高峯:“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的原話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話再次表明自己的觀點、態度,迴應“德馨”言盡而意無窮。孔子這句話是一個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對他說,那個地方十分簡陋,你怎麼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說:“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話講得很坦率,而劉禹錫只引用孔子的後一句“何陋之有”。

13.提問:劉禹錫爲什麼隱去前一句“君子居之”呢?

14.教師肯定:回答正確。

這是作者有意設置的弦外之音。明眼人——看便知,十分明白,自己正是孔子一類的君子,自己的生活態度正如孔子一樣(板書:態度),安貧樂道,君子固窮,這就更突出了作者高潔偉岸不隨世俗的志趣和抱負。陋室不陋,關鍵在於“君子居之”“惟吾德馨”。文章結語引經據典(板書:引經據典),力發千鈞,託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峯。

四、總結全文

通過對陋室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抒發了作者獨特的情懷,一個坦蕩樂觀、潔身自好、安貧樂道的文人形象躍然紙上。

(板書:學習目的:賞析寫作特色)

教師講解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是說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丁。“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水不在乎深,有蛟龍就會顯靈。這些都是古人的俗語。古代傳說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龍隱現,興雲作雨,所以人們認爲水中有龍就會顯示神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雖然是一間簡陋的房子,因爲我品德高潔而芳香四溢。“馨”本意是發散很遠的香‘乙這裏比喻道德高尚,名聲傳播很遠。

回答:對偶。(板書:對偶)

教師講解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是寫陋室的人物。鴻儒,大學問家。白丁,原指平民百姓,這裏指沒有學問的人,在這個陋室裏.常有學識淵博、才華出衆的鴻儒談笑風生,高談闊論。這兩句也是工整的?

教師講解 這樣,正反對照、虛實相生,表現了作者恬淡閒適、安貧樂道的情趣。總之,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實不陋。這一切又是爲了陪襯“惟吾德馨”,呼應開頭。正因爲主人道德高尚,名聲遠揚,陋室才見其不陋。

經過作者反覆描寫陪襯,文章主旨已經突出,意思似乎已經寫盡,可是畢竟作者是大手筆,再用另外的寫作手法向深處開拓主題。(出示南陽諸葛廬圖)

教後反思

《陋室銘》是一篇短文力作,是我國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花,千百年來經久不衰。它的顯著特點就是語言精闢。採用大量的修辭方法,對偶工整,對比鮮明,互相襯托,虛實相生,引經據典,言志如詩,具有一種韻味如歌的音樂美,讀來如行雲流水,文氣通達起伏,是我國古典文庫中膾炙人口的珍品。

《陋室銘》教學設計 篇13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託物言志的寫法。

A層:藉助註解瞭解課文大意

B層: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C層:理解課文託物言志的寫法

2、誦讀要求

A層:準確流暢地朗讀課文

B層: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C層:背誦課文

二、教學設想:

1、學習文質兼美的古文,不宜瑣碎地串講字詞,以破壞其美感。可通過聽說讀等多種方式,利用實物投影錄音機電腦多媒體等多種手段來促進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把握及深入學習。

2、課前佈置學生預習,要求學生對照註解讀通課文內容,並根據自己對課文內容的認識畫一幅畫。

3、安排一課時。

三、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語設計:我國古代的名士文人常常喜歡借物來抒情言志,例如,他們借梅花來表現自己純潔堅定的品格和高雅的志趣,借竹來寫出自己堅守節操,借蓮來表現自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行。今天我們將共同學習一篇古代散文中的名篇,它同樣運用了託物言志的寫法。請大家翻開書P176頁。

(二)初步感知課文

1、問題設計:

⑴、從課題可看出作者寫的對象是什麼?(陋室。)

⑵、“銘”是什麼?(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叫銘,後來成爲一種文體,這種文體通常都是用韻的。)

2、過渡語:我國古代的詩文有很多都是用韻的,這些文章往往讀起來琅琅上口,極具音樂美,讓我們齊聲朗讀,共同感受。

3、全班朗讀課文。

教師點評並過渡:若要讀出其中的情味,還要靠我們深入學習,請大家看我們的學習任務。

4、[電腦屏幕:教學目標]

(三)整體把握課文,檢查A層目標的達成情況

1、問題設計:

⑴、在這篇文章裏作者主要寫的是什麼?(陋室。)

⑵、什麼是陋室呢?(室名,簡陋的房子。)

⑶、是誰給它起的名字?(劉禹錫。)

⑷、他是何許人也?(唐朝的詩人哲學家。)

⑸、古代文人總喜歡給自己的房子起一些優雅的名字,如“瀟湘館”“含芳閣”等,那作者爲什麼要給他自己的房子起名叫“陋室”呢?難道他的房子真的很簡陋嗎?請大家閱讀課文,將與陋室有關的內容用括號括起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如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2、讓學生朗讀描寫陋室的句子。

3、過渡語:剛纔我們朗讀了劉禹錫先生描寫他的陋室的語句,我想,每個同學的頭腦裏都會浮現出了不同的畫面,你能不能用一句話來給大家描繪一下你想象的陋室呢?描繪時可用上這樣的句式

4、[板書:陋室的很,你看。]

5、過渡語:陋室是什麼樣的呢?我想經過這些同學的一番描繪,大家頭腦裏的畫面更加清晰了。然而我覺得介紹陋室單靠嘴巴來說不夠形象也不夠生動,要是能看到陋室那該多好啊。幸好我們的同學已經在課前根據自己的理解,發揮自己的想象把陋室畫下來了,讓我們來欣賞欣賞。

(四)深入品味課文,達到B層目標

1、[投影:五幅學生的繪畫作品]

2、分層要求:

A層:觀察並指出畫面上的內容

B層:描繪畫面內容並指出其繪畫所依據的課文上的語句。

C層:指出畫面中較有創意的地方,點評繪畫者的想象是否合理

3、針對每一幅畫,教師可提供思考的問題:

⑴、請仔細觀察,畫面上的東西哪些是課文裏提到的,哪些是通過想象加上去的?

⑵、畫中桌上放的是什麼?架上擺的是什麼?是公府文案嗎?

⑶、這幅畫的主色調是什麼?它給人一種什麼感覺?作者爲什麼不把陋室畫在繁華的街上而是放在竹林裏?

⑷、這畫比較有創意的地方在哪裏?畫上的人是劉禹錫本人還是他的農民朋友?

⑸、畫裏的人都挺高興的,他們的身份是什麼?在幹什麼?

4、小結並過渡:通過作者的描繪和大家的圖畫,我們可清晰地看到這麼一幅畫面:青苔使陋室的臺階生綠,碧綠的.草由於光的映照通過陋室的簾籠使屋內呈現青色,這真使人悅目;室主人或邀客談笑,或窗下撫琴,或展卷讀經,可以樂而忘憂,舒胸吐臆,尋求那超凡脫世的真諦,這使他爽心。陋室有如此悅目的美景,又有許多可以暢懷的知音與爽心的雅事,這真讓人喜愛呀。

如果你是劉禹錫先生,你將以怎樣的口吻來向別人介紹你的陋室呢?(懷得意喜愛之情)請大家聽錄音感受文章的感情。

5、[放錄音:陋室銘]

6、讓學生充滿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總結提高,達到C層目標

1、問題設計:

⑴、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繪了陋室?(環境人物室中事)

⑵、從作者的描繪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在作者的眼裏,他的房子是“陋”還是“不陋”?(不陋。)

⑶、作者認爲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麼?請用原文來回答。(惟吾德馨)

⑷、像這樣的房子在達官貴人的眼裏是“陋”還是“不陋”?(當然“陋”。)

⑸、作者居於陋室卻不嫌其陋,居於陋室卻不失其雅緻的生活並能充滿感情地描繪陋室,可見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高潔傲岸安貧樂道之人。)

⑹、課文開頭的兩句話是什麼意思?它們與陋室有什麼關係?(用有仙之山和有龍之水與陋室類比,表明陋室也具有“名”與“靈”的性質。)

⑺、“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又是什麼意思?它們與陋室有什麼關係?作者這麼寫有什麼作用?(用諸葛廬和子云亭與陋室類比,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況,表明陋室的主人也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在更高境界上頌揚了“惟吾德馨”,說明陋室不陋。)

2、總結:作者的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沒有直接表達出來,而是通過對居室的情景的描繪體現出來,這種寫法就是託物言志。我們平時寫作時也可以通過對自己的居室情景的描繪,形容其特徵,表達出你的心志和情趣。

(六)回顧所學,背誦課文

1、讓各層學生總結本堂課的學習要點。

2、指導學生依照板書的提示背誦課文。

3、先齊背,後抽背。

《陋室銘》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背誦默寫,理解課文內容及其寓意。

瞭解託物言志的寫法。

認識作品的現實意義,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熟讀成頌。

理解課文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學習託物言志的寫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同學們,在上課以前,我想先請大家做一 道選擇題。一間王公大廈,裝飾華美,金碧輝煌,你想要得到它,必須說很多違背良心的話,做許多喪盡天良的事;有一間斗室,非常簡陋,但是有青山綠水,知音相伴,你想得到它,它就在你身邊。如果是你,你會選擇什麼?(學生答選後者)恭喜你,你的`選擇居然和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的選擇一樣。相信你會成爲新時代的劉禹錫。

一、 以多種方式熟讀課文。

1、 齊讀

2、 聽錄音範讀

3、 引導斷句

4、 請同學讀

5、 再齊讀

6、 跟讀錄音

二、 解決生字詞,疏通大意。(.課件)

三、作者簡介,欣賞他的作品。(“陋室”的名字是誰取的?他是何許人也?).課件

四、文體簡介(.課件)

五、問題探究:

1、粗課文生,同學們對陋室總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

2、 “陋室”爲什麼“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主旨)(.課件11)

3、 這八個字中哪兩個字最爲關鍵?(德馨)

4、 作者是一開篇就寫自己“德馨”的嗎?他是怎樣引出“德馨”的呢?

明確:前兩句以山水引出陋室,從而寫到“惟吾德馨”。

5、前兩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其作用是什麼?

明確:對偶、類比起興。以虛襯實,以山水引出陋室。

簡介類比與興的有關知識。(.課件12)

6、作者的“德馨”表現在何處?(“苔痕上階綠”至“無案牘之勞形”五句).課件13

“苔痕”兩句 ——清幽寧靜,不染浮華。 環境之雅

到這裏來的人多不多?(不多。從“苔痕上階綠”可以看出)

到陋室來的人不多,到底是些什麼人呢?(鴻儒)

寫鴻儒是爲了說明什麼?

“談笑”兩句 —— 交往高雅脫俗 交往之雅

朋友來了做些什麼?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高雅)

“可以調素琴……勞形”四句——生活情趣高雅 情趣之雅

託物言志:藉助某事某物,闡發道理 、抒發感情的一種.寫作手法。

7、 作者明明在頌自己的陋室,爲什麼又寫“諸葛廬”、“子云亭”?(以“廬”、“亭”比“陋室”,以“諸葛、子云”自此)

8、 作者自比“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表明作者想從政治上和文學上都幹出一番事業。)

9、 那麼,可以看出作者是個什麼樣的人?(有遠大的抱負)

10、 由此看來,這一句在表意上是“畫蛇添足”還是更進一層?(更進一層,是“德馨”的深化)